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自身原因

时间:2019-05-15 13:4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自身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自身原因》。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自身原因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自身原因

一、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期,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要求他人和社会认可的冲动,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同时,这一阶段,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还缺乏完善的认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灌输为主的法律教育的效果。

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开始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随着心理压力的积淀,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二、价值取向的偏差

当代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甚至颠倒是非;有的只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从而陷入极端个人主义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三、高校法律教育薄弱

一些高校对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把法制教育作为软任务,认为可抓可不抓;有的对学生法制教育定位不准,提不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知识传输上,也存在一定误区。一是重刑事轻民事。教育者常常突出刑事法律在教育内容中的重要地位,过多地讲解刑法关于犯罪和刑罚的具体规定,从而导致学生对法制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强化了“我不犯罪何须学法”的错误观念。同时,由于轻视民事法律教育和民事权利义务观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正确处理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常常引发纠纷。二是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有碍于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

四、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是腐朽思想的侵蚀,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二是不良风气的干扰。随着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日趋广泛与紧密,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东西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进入了学校,侵蚀了部分学生的心灵,使其偏离正常健康成长的轨道。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利益矛盾等的发生,极易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个人化倾向。如果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就容易产生犯罪。有的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评价个人利益,甚至为了经济利益,放弃了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第二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观念淡薄探究。

浅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也是公民、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缺乏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违法犯罪问题,却全然不知的情况。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这是个很特殊的情况。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对法律缺乏认识,认为不偷不抢就不会犯法。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的时间内要学生吸取知识,并为自身所用这是很不现实的。

(二)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认识有偏差。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

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造成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中国青年研究》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为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认为“平等”的占9.5%。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一些学生损人利已,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我们知道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如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对法律认识出现了偏差,造成了肆意伤害狗熊却不以为是触发法律的行为。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整体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了行为认识出现偏差作出违法的事情。有的大学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的时

候采取了过激的方式报复,如马加爵一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在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对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治理社会的治安环境问题,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治本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学校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做到:首先,应从“依法治校”开始,因为一个学校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决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高校除了理论上的依法治校,更应注重“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等法律宣传。让学生置身环境中,了解体会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二)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良情绪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心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的学习,全面认识自我,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来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调节心理的大学生,从而抵制不良习俗的侵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第三篇: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调查分析

摘要

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涵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将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大学阶段,在于学,在于诚,在于真,在于德。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在此刻形成。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运行的思想基础,这一思想基础是否坚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力军,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要在保持前沿性和开拓性的同时,又能够做到立场坚定的守法、用法和护法,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但是距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法治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我们也不乏看到种种令我们匪夷所思的现象。经过多年大学教育的“社会精英”和“天之骄子”在法律面前不再显得那么的意气奋发,昂首挺胸,更有甚者沦为了法律的背叛者,成了影响极其恶劣的“阶下囚”。大学生犯罪的突出事例屡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如长沙某大学的侯志勋肢解同班女友案(((长沙晚报》2002年3月17日),天津医科大学的马晓明杀亲案(《中国青年报》2002年3月21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死四名同学案(新华网2004年3月16日)等等。所以,关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是现实发展所需。本文从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般理论分析入手,分析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和 大学生自身三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了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了具体探讨,其中指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和重点,以及探索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此推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为获取大学生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具体情况,本人在河北省各高校(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实施研究调查,以获取最新、最真实的数据。结合调查数据分析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面对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全面建设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相关对策和方案。

一、引言

(一)调查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基础上,党在中共十五大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通过依法治国,建设中国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使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成人化。这些现象己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中特别是教育界的相关人士,正积极呼吁全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因为这项艰巨的工作关系着科教兴国与民族的兴衰。青少年中有个特殊的群体一大学生,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而且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和自我表现的意识。他们在社会行为规范影响下,承受着社会负面影响地不断侵蚀。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在迅速激增,这一定程度在促使着全民素质逐步在提高。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他们有着敏捷的思维,善于独立思考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己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对法律没有足够的信任,因此没有确立对法律的权威。其次,大学生法律意识不成熟。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跨越青年和成年的群体,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 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等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偏差。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不能否认的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在中国的依法治国道路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它还可以反映出贯彻法治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变的越来越多样性,其中处于成长阶段的一些大学生在受到不良社会价值取向影响下,自身无法正确地辨别自身行为是否合乎法律规范。实践表明,他们除缺乏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自身心理控制能力之外,法治意识缺乏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率,许多学校既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地培养,也忽视受教育者各项素质的综合教育,忽视法治教育。正如爱因斯坦曾指出的“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各高校作为培养高学历、高能力层次人才的摇篮,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强化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让法律作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使法律意识真正地成为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为规范。(二)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调查研究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要加快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加快各项法律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要求我们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各级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公民个人要自觉守法,而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好坏是影响这一切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沈宗灵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本国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尤其是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的公职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没有这一前提条件,依法治国只能是一句空话;反过来讲,一个国家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必然会不断提高社会成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法治与法律意识同样是相互并存和促进的”。未来的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砒柱,他们自身法律意识的高低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人民能否真正当家作主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完善。近年来,随着各地高校扩招,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在不断攀升,毛入学率相应上升,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一个正在迅速壮大的群体。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目前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法律存在着认知性偏差、应用法律能力欠缺、缺乏法律信仰、法律功利取向较重、自身维权意识不强、存在厌诉情绪、违法犯罪日益增多等等。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各高校大学生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难以胜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重任。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将是我国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全面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就必须更加深入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实际现状和积极探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实路径,这些问题同样也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和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重点。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促使他们认同中国现阶段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地进程。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2.调查研究的意义

我们都在尝试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的理论成果,对处于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以更加理性的思考来弥补大学生法律意识目前存在着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宽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群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同时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成长规律,来探索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实方法,以此来丰富和完善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理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发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1)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其中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与根本,它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法律意识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值得社会肯定的,但就法律意识而言,目前的现状则不容乐观。目前“重理轻文”现象在各高校以及大学生中都普遍存在着,并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愿意去关心、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及与个人就业等关乎自身利益的问题,而忽视去学习法律知识和注重培养法律意识。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是具有较高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个体。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和生产者,担当以上使命则要求他们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具有超乎一般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权利义务观念,也有助于使其学会恰当为人处事,提升他们维权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有利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

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欠缺,导致他们在遇事后会比较盲从并易冲动,从而诱发犯罪的产生。大学生违法犯罪己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先生所做的调查表明,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在越来越高,并且已经占到全社会刑事犯罪数量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比例占到17%左右,这种现状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10月20日晚上,西安音乐学院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药家鑫驾驶轿车撞上前方同向行驶的骑电动车的张某,药家鑫在发现张某倒地仍在呻吟之后,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对倒地的被害人张某连捅八刀,致使张某当场死亡。药家鑫行为性质之残忍,影响之恶劣已经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产生原因是多层次、综合性的,其中法律意识低下与法治观念的淡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因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但可以使他们正确认识违法犯罪现象,引导大学生做到自觉守法、用法,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的人,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遵纪守法的学生,大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之一。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出发,用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力量,调控师生间差异,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实现法治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依法治国,才能充分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实现法治现代化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法律意识尤其是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内在动因。如果公民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那么依法治国的实现只能成为空谈、空想。大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与希望,他们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但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这实际上成为实现法治现代化的一种制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律至上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理清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而推进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二、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我们此次选择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填问卷法,二是结构访问法。

2015年01月26日至02月24号,我们通过发送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和在校调查,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收回问卷573份,其中有效问卷566份。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诸如殷发志撰文的《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报告》等研究社会大众法律意识的文章,参考了诸如张萍、强昌文《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分析报告》等以大学生法律意识为调查对象的文章,以及参考了舒国澄、李宏勃《法理学阶梯》等法理学著作,吸取了检察院、法院工作者提出的中肯建议。虽然前面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有很多非常成熟的地方,科研水平也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反映的问题也符合客观情况,但在一 定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报告程度上缺乏系统性,所以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借鉴上述成果的先进成分,有一定创造性的做出了问卷。调查的对象

为获取大学生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具体情况,本组人员在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实施研究调查,以获取最新、最真实的数据。结合调查数据分析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面对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全面建设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相关对策和方案。

(三)调查问卷的筛选

1.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2.同一题目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3.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以上的。(四)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上,上述的科研成果基本只用了频数分析,数据分析较粗糙,为了用数据说明兰州市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较系统的学习了张文彤的《统计分析教程》和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以期能较正确的和较深入的分析数据,最后我用了SPSS中的频数分析,交叉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较客观和较正确的反映了兰州市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在原因分析和培养途径分析方面,以前的成果很少用数据说明,本课题我广泛应用交叉性分析,把各个独立的调查问卷所涉及问题结合起来,使相关问题在数据上互相联系,从而发现单纯用频数分析所不能揭示的问题。在培养途径上我也用数据证实,提高了“培养途径”的可信度和实践性。'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数据统计:

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为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的实施情况,我们决定进行一次相关的调查研究,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占用您宝贵的时间,请如实填写。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了解 “法律援助”吗()A知道 B知道且了解 C只是听说过 D不清楚

3.您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A 保护公民权益 B处罚违法犯罪 C规定公民的义务 D巩固统治阶级统治 E规范人们行为

4.您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主要原因是()A法律本身没有足够多的权威 B执行机关执行不严 C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 D多数对法律尊重不够 E其他

5.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 B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 C群众监督 D执行机关自我监督 E说不清

6.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您首先想到的是()A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B用武力解决 C通过关系解决

D感觉很委屈,但认为也没有办法的事 E根本不在意

7.您认为对于公路上闯红灯或骑车带人的行为,您觉得()A不必太大惊小怪 B应严格禁止 C应加以处罚 D应加强宣传教育

8.在工作中,如遇到本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您会()A找政府部门解决 B找单位领导协商解决 C不予计较,以后再说 D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E其他

9.您认为下列哪些是违反了隐私权()A偷看别人日记 B背后议论他人 C告诉别人的秘密 D随意查看别人私有物品

当您遭到性骚扰时,您会采取什么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利()A通过法律渠道 B采取暴力措施 C其他

11.如果您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商品,您会怎么办()A只能怨自己倒霉 B要求退货 C通过法律渠道解决

12.当日常生活中您的名誉受损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自己()

A无所谓,清者自清

B说说就行,激怒了人则会被群殴 C根据法的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13.您觉得学习法学专业或者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A有,选择法学专业比较热门,利于找工作;

B不一定,我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 C没有,法律离我很远;

D有,法律常常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14.认为您目前学习法律的主要问题是()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 B法律知识不足;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15.您如何看待学校组织的一些法制宣传活动()A有意义,愿意去; B太形式主义,没有意义; C有意义,但是浪费时间; D没听说过;

16.您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怎么样?为什么()A很强,都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法律意识很强,但行动上不足; C意识淡薄,缺乏正确引导;

D意识淡薄,受社会风气影响,麻痹了;

17.您去超市或者其他地方购物有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A会 B不会 C有时会

18.在公交车上您看到小偷扒窃时,您会()A装作没有看见 B想办法提醒被偷者 C当场阻止小偷

2.数据分析: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平,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譬如问题部分中的问题2、3来看,同学们获取法律知识的意愿并不大,热情也不高,而且同学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大部分的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由问题6和8可以看出尽管我们大学生会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毅然决然的采取法律措施,走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我们大学生对政府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却并不是很信任,我国仍应继续加快法制社会的建设工作,加快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法律意识的建立。

据调查我们发现有16.7%的大学生学习法律专业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33.33%的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仍持有质疑,由此可知他们对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无疑对以后的生活等有一定影响。而对于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时,33.33%的大学生认为能学到东西愿意去,50%的大学生觉得太形式没意义,16.67%的大学生觉得浪费时间。令我们欣慰的是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66.67的学生会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但还是有16.7%的大学生只是对以抱有无奈之情。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最为有效的,认为党委、政府、人大等领导机关有效的人数为83.33%,当仍存在16.67%的学生对此表示说不清,这无疑表明了人有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通过对学生遇到盗版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没有人选择以法律途径解决,66.67%的仅要求退货,只抱怨自己倒霉的人占33.33%。而当大学生在路上看到有人偷东西时,有16.67%的人选择明哲保身,视而不见;悄悄的提醒被偷的人占66.67%,选择当场制止的只占16.67%。接着我们又调查了大学生对闯红灯问题的看法,发现选择加以处罚违反交通规则者的人占33.33%,还有66.67%的大学生选择应加强宣传教育。当生活中名誉受损时,16.67%的大学生选择无所谓,清者自清,16.67%的学生害怕因被殴而选择只说不做,欣慰的是依据法律途径维护自己利益的占66.67%。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当遇到本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时,33.33%的学生选择找领导协商解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占50%。通过以上数据统计,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还有部分大学生不选择法律武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调查,我们发现有50%的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而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只占16.67%,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占 33.33%。这很明显的表明大学生缺乏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意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感性意识阶段,缺乏理性法律意识,实际运用能力不足。3.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法律基本理论知识是一个大学生较高法律意识的形成的基础,虽然作为非法律工作者(法学专业除外)不必对法律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但一些法制的观念与法理的原理需要我们加以了解,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这些都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是普通人或者说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这样认识的。相对来说,“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机关,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这个答案,既坚持了法律的权威性(最后决策机关),又注意到了法律在实际生活中是不能理想化的,可能会有些毛病,但这不影响法律的施行,除非该法为恶法。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臵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 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很多人都会选择法律途径。这是很正确的。说明大学生还是受过教育的、知道遇到事情,应该寻求法律的帮助。而且大多还会用法律来帮助自己的亲戚朋友。说明我们大学生法律意识还是有的,不过只是不够强而已。问卷同时反映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较直观地了解到了河北各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情况,从中我们既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对一些常识性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又看到了同学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消极心态和对我国执法机关执法力度的一些怀疑。由于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所以现代法制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是我们所不能逃避的局面。但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作为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没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培养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权利义务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为将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在社会生活中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减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改变我们民族多年来形成的轻视法律的心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应主动通过多种渠道汲取法律知识,主动参与与法律相关的活动,活动的目标并不需要太大,只要为我国的法律完善工作做出一定贡献就可以了,比如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对全国网民开放的重要领导人博客及与立法相关的论坛都是很好的活动。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感想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我们看世界 世界看中国————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中国。

大二这一年,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当今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我开始更多的关注时政要闻,关注军事形式,甚至关注民生,关注国家领导人,尽管我对政治及军事略知一二。,在中国,只有关注民生才真正是关注中国,只有关注民生的领导才是好领导,这一点所有人都应该不会否认。在这种情况下,依托中华民族体制强有力的保障,中国真正开始迈向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步伐!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不久前,G20国峰会实质是一种转折,使得中国真正与世界“接轨”,真正有了自己可以走的道路,也从这一刻开始,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端。当然,世界的发展也出现重大转折!在当今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的体制正面临严重的挑战,不管从军事还是经济的角度来讲,中国的体制正在不断的改善中。从东亚病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G20走到G2,中国人民的每一步都在挑战,或许,这种挑战也是也是一种机遇,使得中国在现如今的国际形势下长足发展。又或许,这也是一个深渊,中国一去不复返。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在看国内外的时事我会看的更深刻,更透彻。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在以前,每当我看到中国在美国面前总是低声下气时,我就会觉得很生气,很不解,而现在,我知道了不能以一时之气而做出错事。在没能力与之抗衡的时候不应太张狂,随着中国一步步的发展,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同以前了,在国际上说话更强硬了,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了。

综上所述,学这门课程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让我们感受社会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2017年毕业的中国大学生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据统计,今年的毕业生加上30万海归和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不过,这群“天之骄子”很可能在今年不景气的就业市场中沦为弱势群体。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难题会越来越严峻,归咎于两大原因,一是院校专业结构畸形导致大量人才过剩;另一个是毕业生对工作的不认可。

2015年百度和阿里巴巴宣布减少新招人员即说明,对于今年1000万求职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不放下身段,执意要进入一线城市的外企和名企,估计大部分人要碰一鼻子灰。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主要表现即为: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较大。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二是部分企业对近期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三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3、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4、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这就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目前毕业生中间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而是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大单位工作,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甚至离家比较近等等。

大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然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非常希望能接收到大学毕业生,但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叫做“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这样造成毕业生为一个较优越的职位竞争激烈,从而使不少毕业生错过择业良机。

5、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看重“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越看越淡。不少单位已经开始对接收毕业生持“宁缺毋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应对此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党和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度重视。

根据不同的就业形势,国家每年都出台了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为引导、协调、安排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知识经济的突起,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广大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更为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用武之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就业项目有“预征入伍”、“部队士官招聘”、“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另外,国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大形势,我们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准商机,挥一技之长,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既然大学生的就业形如此势峻,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准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我们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2.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力。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3、转变就业观念。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抛弃“会精英”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二三线城市急需大学生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民营中小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我们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西部地区锻炼成才,步树立起“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职业选择策略,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下载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自身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自身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相关

    一、说说目前你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并结合自身情况准备如何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答:一、人才交流市场人头攒动,09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再创造新纪录,2010年报考公务员的超......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 创业者必须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坚韧不屈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充沛的体力和精力等优秀素质。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讲,具备良好的创业......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从实践中见真知——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让我们学生更加关注国际现状与......

    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说来都要让人家质疑我们的教育水平。因为这本是每一个公民都应拥有的基本素质,无奈何我国人口基数大,受国情限制,没能实现这一点。但连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要......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一些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校中,不少大学生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一、......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有明显下降。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将更加突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需要大学毕业生转变求职观念,拓......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1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 一、许多大学生毕业前的困惑 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 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  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 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未来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