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第一学期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总结
《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总结
钟梅玉《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课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本课题提出的小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是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小学创新教育的体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开展和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方式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探究,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培养他们的实践和探究精神,并且培养他们的合作、质疑精神,形成这样的品质、技能使学生终身教育、受益。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我校的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和初步创新能力的人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为今后持续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因此,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是顺应时代需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题研究”具有以下优点: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的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鼓励、诱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教学之初有方向感,在学习过程之中有经历感,在学习结束时有成就感。进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学生在不是被动地接受了,而是主动参与。
二、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本次活动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科体系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对新课标的把握,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教学,制定了学生可以接受的目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有目的地展开学习,进行探索,教学内容拓展 1
延伸,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三、教师制作和使用课件的能力有所提高。
本次活动所有教师制作和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形象直观地解决了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中成长。
教师们都课后认真反思总结了自己的得失,他们敢于直面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反思剖析应吸取的教训,使之成为以后在教学中的经验,教师在反思中提升了教学智慧。
五、根据研究的主题,老师们都上出了每学科的特点。
岳文娟、黄岚老师上的语文课,其特点既有多种形式的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又有想象写作拓展,既紧扣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又能根据内容体会语言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民主气氛浓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李奇秀老师及本人上的的数学课,其特点是:注重学生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不断加深认识,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经历体验中感悟学习,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陈春老师的英语课,以学生为中心,兼顾差异,教给学生发音方法,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真实语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六、课题取得进展情况。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更无完美,下面谈几点思考;
1、课堂“预设”与“生成”。
很多教师的课没有按预设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处理好教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采用多样的切实有效地组织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课堂评价要准确及时。
评价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
3、加强板书基本功训练。
字要工整规范,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纪录和课后复习。
4、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更关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同时,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以多元智能理论等为指导,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本课题借助课堂课外良好氛围的创设,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进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相信,学校的科研氛围更浓郁,有了研究,就有了观念的碰撞、理念的升华,智慧的闪烁,成长的快乐。
我们将把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继续下去,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六月末进行科研成果交流活动。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教师们不断汲取营养,提高、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最终实现自己的教育风格。
目前,在各学科教学中,我们已形成的研究思路是:自主预习,提出疑问—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总结归纳,升华主题—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走得更好更远,使学生深深地意识到探究的过程就是自己合作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并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第二篇:“指导——自主学习”第一学期研究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三年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活动,用课题实验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尽可能多的机会及适当的学习资源,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
一,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
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关“指导——自主学习”的教育刊物、课堂实录、教学评论文章,通过中国课堂教学网的“新思考网”,认真学习余文森的《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课题理论。通过学习,树立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观念,明确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学会阅读、学会习作,并学会合理使用各种媒体资源。
二,扎实认真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实践“指导—自主学习”的理念。本班学生共有32位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我尽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指导-自主学习”课堂实践研究中,我有了新的收获和感悟。
这一学期中,我始终贯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课前让学生超前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提纲。每个学生理解阅读能力不同,对课文也有不同的感受。在课堂上,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同时结合教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识字、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
对于每一篇课文,我都提前设计了导学提纲,让32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有效的“预习”,而且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有不同的预习要求:学困生要求利用学习工具、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解决字音问题;中等生要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情感,画下令自己感悟深、感动的语句;优秀生则要求写写预习的心得,写写自己的收获。这样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超前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在于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我多方努力,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通过“你进步了”“你说的有道理”等即时性评价,或微笑着点头、轻抚学生小脑袋、鼓鼓掌等动作,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唤醒主体意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实践中,我发现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模式:如“四轮自读”——第一轮自读,读通,理清文脉;第二轮自读,读准,把握重点;第三轮自读,读懂,理解课文;第四轮自读,读出,拓展延伸。又如以“四导式”组织古诗教学,分为“四环”“十步”——“四环”:第一环,导入;第二环,导学;第三环,导析;第四环,导练。“十步”:
1、复习旧诗;
2、迁移学法;
3、简介诗人、背景;
4、初读;
5、自学①细读;②解题;③释词;④译句;
6、交流;
7、会情悟法;
8、朗读、背诵;
9、巩固练习;
10、补充阅读。
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尽量让他们自己思考、质疑、提问、讨论、解疑,做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古诗两首》时,简介作者、背景后,我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识记生字,读通诗句;第二遍自读,细读释词;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四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每一遍自读,我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得不理想,我就让学生再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词句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及时指导和肯定,也逐步消除了个别学生的服从感、自卑感,教学效果良好。
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循序渐进式地开展了手抄报比赛,创作一个动物童话,设计一则广告词等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比赛的过程中,让学习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质。
我尤其重视启发、激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经常以“学生自主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筛选出问题再阅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样的流程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高质量问题,而后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如:引导学生依据课堂教学目标,从文章重点段和难点部分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矛盾的地方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题目中发现问题、从文章的空白处发现问题、从标点符号中发现问题等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地增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知识知识与大家共享,课题研究效果明显。
四,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中,努力提升教研能力。
本学期共认真倾听了25节的语文教研课,用心学习优秀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经验,积极思考教研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引以为戒。
五,实践中,发现“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课、执教公开课、听课、评课,我也进行了反省,我认识到自己在“指导——自主”实践中,教学反馈抓得不够充分、不够及时。学生的“先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没有进行及时和全面的反馈,反馈要特别注重把机会留给班上学业成绩较差的同学,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六,研究反思及今后的打算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由于教师难以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所以在今后的课题实践中,我会吸取教训,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学生“先学”的内容;在“先学”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我将继续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帮助家长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帮助,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使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指导——自主学习”第一学期研究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三年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活动,用课题实验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尽可能多的机会及适当的学习资源,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
一,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
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关“指导——自主学习”的教育刊物、课堂实录、教学评论文章,通过中国课堂教学网的“新思考网”,认真学习余文森的《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课题理论。通过学习,树立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观念,明确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学会阅读、学会习作,并学会合理使用各种媒体资源。
二,扎实认真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实践“指导—自主学习”的理念。本班学生共有32位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我尽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指导-自主学习”课堂实践研究中,我有了新的收获和感悟。
这一学期中,我始终贯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课前让学生超前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提纲。每个学生理解阅读能力不同,对课文也有不同的感受。在课堂上,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同时结合教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识字、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
对于每一篇课文,我都提前设计了导学提纲,让32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有效的“预习”,而且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有不同的预习要求:学困生要求利用学习工具、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解决字音问题;中等生要求把握
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情感,画下令自己感悟深、感动的语句;优秀生则要求写写预习的心得,写写自己的收获。这样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超前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在于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我多方努力,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通过“你进步了”“你说的有道理”等即时性评价,或微笑着点头、轻抚学生小脑袋、鼓鼓掌等动作,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唤醒主体意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实践中,我发现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模式:如“四轮自读”——第一轮自读,读通,理清文脉;第二轮自读,读准,把握重点;第三轮自读,读懂,理解课文;第四轮自读,读出,拓展延伸。又如以“四导式”组织古诗教学,分为“四环”“十步”——“四环”:第一环,导入;第二环,导学;第三环,导析;第四环,导练。“十步”:
1、复习旧诗;
2、迁移学法;
3、简介诗人、背景;
4、初读;
5、自学①细读;②解题;③释词;④译句;
6、交流;
7、会情悟法;
8、朗读、背诵;
9、巩固练习;
10、补充阅读。
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尽量让他们自己思考、质疑、提问、讨论、解疑,做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古诗两首》时,简介作者、背景后,我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识记生字,读通诗句;第二遍自读,细读释词;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四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每一遍自读,我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得不理想,我就让学生再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词句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及时指导和肯定,也逐步消除了个别学生的服从感、自卑感,教学效果良好。
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循序渐进式地开展了手抄报比赛,创作一个动物童话,设计一则广告词等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比赛的过程中,让学习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质。
我尤其重视启发、激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经常以“学生自主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筛选出问题再阅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样的流程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高质量问题,而后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如:引导学生依据课堂教学目标,从文章重点段和难点部分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矛盾的地方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题目中发现问题、从文章的空白处发现问题、从标点符号中发现问题等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地增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知识知识与大家共享,课题研究效果明显。
四,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中,努力提升教研能力。
本学期共认真倾听了25节的语文教研课,用心学习优秀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经验,积极思考教研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引以为戒。
五,实践中,发现“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课、执教公开课、听课、评课,我也进行了反省,我认识到自己在“指
导——自主”实践中,教学反馈抓得不够充分、不够及时。学生的“先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没有进行及时和全面的反馈,反馈要特别注重把机会留给班上学业成绩较差的同学,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
六,研究反思及今后的打算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由于教师难以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所以在今后的课题实践中,我会吸取教训,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学生“先学”的内容;在“先学”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我将继续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帮助家长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帮助,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使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初探
孙燕
(陶都中学,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对如何营造民主课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对话情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等作了有益尝试,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进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轻松的接受知识、更快的理解知识,并从中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我们作如下探索:
一、营造民主课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比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中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漠、重财薄义时,为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曾提出: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有一学生当即脱口而出:“爷爷刚从乡长的位子上退休,过去常登门的叔叔、阿姨,便都远他而去、无影无踪,是不是也是一种人情冷漠呀?”只有这样的气氛、这样的环境、学生才会想说敢说、想说就说,想说能说,课堂上才敢于思考,善于钻研,创造力怎会产生不出来。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气氛和谐:课堂上要充满师生共同努力,获取新知识的兴奋与喜悦。
②情绪热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要没有“旁观者”,练习中要经常出现师生讨论、评价、争辩的场面。
③深刻扎实:教师在课堂上要步步诱导,深入浅出,学生要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大胆创新,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④师生平等互爱,乐教、乐学、师生人格平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眼语调和体态形象去渲染气氛,达到“乐教”状态让学生愿学、乐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激励,形成良好的“勇于比、闯”的氛围。
⑤构建良好的场境,优化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
⑥丰富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选择宜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在心理意向中产生“欣赏——羡慕——向往——思维演讲”等连锁式的反应过程,从而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学、练中达到人趣、人情、人境,获得主动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
“科学的发展,就在于创造,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讲课为准绳,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因此,要让学生求得真正的知识,长进学问,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力,就要鼓励学生提问,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因此,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自主探究,善于质疑,善于发散思维。在学习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时,讲到“天上的街市物品摆放的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如何美丽。”我曾说:“如此良辰美景,就连只能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也自由自在的在天街闲游,天上是多么的美好、幸福呀!······”正待继续往下讲时,突然有一学生举手质疑:“老师,织女被关在天牢,牛郎被天河隔在那边,他们连相会都很难,怎么会自由的闲游呢?”这一问,教室里一下沸腾了,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真是唇枪舌剑,有的争的脸红脖子粗,经过这一争议学生们都明白了:其实这是诗人的一种大胆想象和对原传说的改编,正好表达了他对一种幸福、美好、自由的新生活的向往与渴望,经过学生这一质疑、探究,诗歌的主题自然就明白了。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帮助者和问题设计者、指航者、导演者,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探究为途径运用各种手段活化课堂教学,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学生才会发出无穷的积极性和极大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才会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三、创设对话情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作品、作者对话,让学生作为读者个体化感知、体验、探究的权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在类比联想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
例如在《心声》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渴望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他朗读?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近李京京,了解他性格发展的历史——故事情节。”学生凝神听着,若有所思,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指点学生理清故事发展脉络,并把阅读的点滴发现写在字里行间。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整体把握揣摩语意,感受体验李京京丰富饱满的形象,要求“以‘假如我是李京京······’为话题说一段话”;在阅读欣赏中,我以真诚的期待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权利。
最后,我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李京京形象的短评。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对于主人公的认识出现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是因为嫉妒,有的同学认为是满怀真诚,希望同学能读好这篇他特别喜爱的小说。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为了改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而有的同学认为是寻求感情上的渲泄。在这个时候,我欣然地抓住教机,热情地支持他们组织辩论赛,在学生与学生充分对话中真正实现主体性的自由阅读。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语文教学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和谐而宽松的生成空间,让教师与学生,师生与作者作品达到和谐共振的愉悦,自然的沟通状态,特别是让学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锋”,使信息实现“零距离”的交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去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创设互动对话的多种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独立体验的时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这一教学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培养了学生自我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秋菊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五篇:“指导——自主学习”第一学期个人研究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
2009—2010学第一学期个人研究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进行《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
课题实验,通过一学期的研究,需要我反思的东西很多,既有收获的欣喜,又有不解的困惑。为更好地展开下一阶段的实验,特做学期课题总结如下:
我运用“指导——自主学习”课型,已有1年了,感到学生自学比较投入,讨论也比较专注,的确尝到了甜头,对“指导——自主学习”型课堂的5个环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收获与困惑
第一环节是“明确自学重点”,明确的前提是“精确”,我认为这个重点应是本课独有的重点,是其他课不明显、不突出以至没有的。
第二环节是“围绕重点自学”,但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发现学生学的方面还存在不足,有的学生爱磨蹭,进入自学状态不快;有的学生不够专注;还有的学生浅学即止。
第三环节是“讨论自学未解”,这里的讨论尤其是小组讨论十分重要。一是要鼓励学生把个人自学仍未解的未知、未会之处,大胆地讲出来,以便小组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二是要提倡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创见,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水平和学生自学的质量。
第四环节是“点拨自学得失”,我认为如果前面环节的点拨是零散性点拨,这里则是“集中性点拨”,不可忽视。
第五环节是“巩固自学成果”,在我看来,这个环节是检验一节课的实际成效如何的最后一道工序,更是老师有可能面对面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如何,从而有可能给予及时帮助的最后一个机会。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还要深入,虽然有了些头绪,但思路还不够清晰。
在下一学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会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
身的基本功,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课题研究在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