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一阶段打破学生害羞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
上课拘谨,发言声音非常小,课堂气氛比较死板。教学中采取“每日一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具体做法:内容不限制,新闻,故事,见闻都可以,起初,想说敢说的人不多,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学生语无伦次,有的学生面红耳赤。教师要鼓励,激励,赞赏。
第二阶段从无拘无束地说到完整、规范地说
敢说,想说是说话的基础,但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会说。学生敢说之后,踊跃发言,但是他们的表达往往不完整,不规范,常常词不达意,这就需要老师耐心的做进一步训练和引导。
第三阶段加强朗读和背诵,积累词汇,促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说说话能力训练的最高阶段是快速准确的组织语言。这项训练的基础是积累词汇、句式,培养语感。一方面要多听朗读,直接感受语调和面部表情的变换来培养语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流利朗诵,甚至背诵。
第二篇: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之我见专题
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说话能力对于语文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培养说话能力主要抓好三个环节。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 能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功能大于各局部功能的总和。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 有机结构而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虽有注意,但做得还十分不够,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以期引起 更多人的关注。
一、我们先简单看一下传统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注意不够的缘由所在:
首先,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过去因受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声不能传异地、留于异时”。所以 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效能的领域非常狭窄。人类一开始要想办法用简单的线条、符号等来克服声音的这些 缺陷,诸如“结绳记事”之类,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言(文字)的发展。这是人类语言发展 史上的共同特征,这也是口头语言本身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最大局限。
其次,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的影响,也使人们对说话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相当长的一段 时间里,我国相当大一部分的人还是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等同起来,甚至有人把“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 说为妙”视为至理名言、生活哲学。直到今天我们不少人仍然信奉“沉默是金”的所谓“生活真谛”,这是中 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给说话能力的培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建国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些人以“大老粗”为荣,不注意言辞的表达;而近来一些所谓“大款”也往往是口出 狂言、语不成篇、错漏百出,所有这些,对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带来了严重的消极效果。
再次,对高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也影响了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毋需讳言,现在的中学教学在相 当大程度上是围着“高考”这根指挥棒来转的,因高考时没有专门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考核,故而直接导致 不少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忽视。
可说,学生说话的能力在语文结构体系中具有其重要的地位,任何的轻视或忽视都是 要不得的,而且是不应该的。
三、学生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语文教学中,说话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和作用。它可以更好地发挥语言学科的工具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第一是交际工具的作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虽然运用口语交际会受时空 的限制,但说话仍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因为以说话的方式进行交际既经济、方便而又有实效,它 不需要什么特别设备(每个人都有一张嘴、两只耳朵),不需要什么特别原料(只要有空气,就能传播声音)。不管多么复杂的意思,人们都可以用适当的话把它说出来。因此,有资料显示,在人类使用的各种交际工具 中,说话交际仍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是思维工具的作用。众所周知,说话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内部语言(思维)借助于语词,按一定的 语法结构快速地转换为外部语言(话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总是边想边 说、边说边想,内部思维与口语表达迅速传递,不断交错进行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在语文教学中,说话教学和思维训练是同步进行的。说话要边想边说,这就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敏捷,智 力的迅速发展。一个思维混乱的人,不可能会说出很条理的话。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一文中也提出说话 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个“总枢纽”,就会有效地带 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叶老的这个见解应当说是十分深刻的。
第三是定向交流工具的使用。口语具有“定向表述”的特点,说话人是在一定场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讲述。为使表达收到最佳效果,就要使讲话合乎对象的社会地位、身分、知识修养程度以及所处的心理状态等。这 也即是说,在说话时要考虑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才适合。哪些话该说,说到什么程度 ;哪些话不该说,如何随机应变,如何换个措辞、换个方式去说才恰当,以至如何注意说话的声音技巧等。此 外,说话还可以借助“人体语言”(如说话时的手势、姿态动作等)和“副语言”(如讲话时的表情等)进行 表述。这是口头语言表达的一个最大特色。因此,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发挥语言的工具作用。
从另一方面看,重视说话训练也是社会发展
紊乱的人,一定 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培训,才会真正使学生“能 说”。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 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聚敛思维,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训 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即席演讲等,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会想,会思维,也就能说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整体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培养学生将 话说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
第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 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说话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有如 下几点:
首先是语音和语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 便有较大差别。所有这些,应训练学生注意准确运用。
再次便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 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都应具体训练。此外,因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 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 “副语言”等,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 人而异,变得会说了。
当然,说话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成为 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优秀人才。
以上我们从造成轻视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原因、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性、说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 中的地位以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诸要素进行了探讨。“听、说、读、写”本密不可分,“说”和“听”的培养更是紧密相连,我们这里将其分开、只谈其一,6-
第三篇: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定稿)
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一、中职口语交际能力现状
1.说话品位低,不尊重他人
口语交际中,有的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的双向性,“我”字优先开头,强调自我感受,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不考虑说话时的环境。不知道运用礼貌语言,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利益;听话时,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漫不经心,随意搭茬或打岔,打断别人说话等,随口说脏话,乱用词语现象很普遍。
2.说话能力差导致面试不利
求职现场,在面对招聘者的时候,不少中职学生讲话或缺乏条理,或抓不住中心,或词不达意。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严肃的招聘者,学生往往大脑一片空白,即使是准备好的说辞也忘个一干二净,或沉默寡言,或语言生硬,或答非所问。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推销自己、展示自己,从而影响了在面试中的成绩和日后的工作。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职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只有加强中职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为将来踏入社会、成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口语训练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笔者在此着重谈谈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些做法。
1.课前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给每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和环境
每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都留给学生,要求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学生发言,2~3名学生轮流进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此项训练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阶段:要求不高,尽量达到声音洪亮,语句流畅,表情自然,不规定内容和范围,培养学生开口的勇气,敢上台讲话就行,让学生先练胆后练口。学生上台前,老师先示范,让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带头,起到榜样的作用,给每个同学说话的机会,克服心慌胆怯心理。第二阶段:明确要求,大胆开口,表达清楚,让学生做三分钟自我介绍,两分钟师生评讲,让学生明白,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面试实战非常关键的一步。人际交往是否顺畅,第一步自我介绍相当重要。其目的是让人了解你,学会自我介绍是走向社会、投入事业很重要的第一步。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增强信心,达到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目的。第三阶段:在有了一定口语基础之后,提高要求,语句连贯,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要求学生放眼生活,放眼社会,拓宽说话内容,把观察学校、家庭、社会中发生的新鲜事,看到的电视新闻,在报纸杂志看到的国内外奇闻逸事,通过整理介绍给同学,这样说话内容广泛,能够使学生打开思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掌握的材料,自行选择说话的内容——从学生生活到社会现象,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历史到现在无所不及。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大部分学生,哪怕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2.抓住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有序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朗读不仅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丰富口语材料,锻炼口才,还间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说”的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同时朗读还可以强化训练普通话,是用普通话进行说话的训练。所以把说话能力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在朗诵中,力求多种感官的密切配合,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声,心通其意,把书面语转化为有声语,声情并茂。朗诵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求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读出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语句,清除口语杂质,净化口头语言,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转化为口头语言,潜移默化之中把一些优美语句变为自己口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将能驾驭文字。”其次,朗诵时可以通过播放课文录音,指名个别朗读、轮读、接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渗透朗读技巧:声
音的弹性,音色的变化,音量适当,语调自然,停顿恰当,抑扬顿挫等。指导学生把握朗读作品内容,朗诵感情丰富,语调处理到位,动作表情协调自然,富有韵味和表现力。精彩生动的片段、内容深远的语段、历史传诵的古诗名篇,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这样不仅让学生思想获得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还让学生积累了大量说话材料,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朗读中做语言的富翁,充实自己的谈资。再次,教师用普通话范读,对文中的语言、文字、词语、句子的品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和语气,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文章中去,使学生触摸到文章的灵魂,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以身示范,学生听了范读课文以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在朗读时,学生会自觉纠正发音、语气和停顿等方面的错误,逐渐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逐步提高说话技巧,养成正确、流利、清晰、富有表情的说话习惯,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专业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具体材料,用熟悉的材料练习说话,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熟悉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当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向导,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事不同的工作,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其对语文能力的侧重,强化说话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与专业结合,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把能力、专业、就业紧密联系,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增强语文的实用性。
首先,教师精心构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点的语言环境,在相同的话题下,引导他们结合所学专业特点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能够流利介绍自己的专业知识,表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自如地表述自己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其次,师生互换角色,走上讲台模拟演练,学生做老师,为其他同学讲授自己所学专业的最大收获,把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堂传授给同学,讲解自己在专业中学习中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将自己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在实践中的经历相结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学会做人做事,更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再次,多种方式并举,用讨论、辩论、演讲、交谈等综合方式进行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和特点捕捉说话内容,利用课堂上学生的临场发挥,引导学生表达更准确、更流畅、更清晰。把课堂设置为就业前的演练大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准上岗”的专业化情境中的口语仿真训练,使学生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学习口语交际的技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重视和热爱。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训练语文能力要有明确的阶梯,从出发到目的地有一段路程,在这段路程中要步履清楚,拾级而上,要有合理的布局,要安排好恰当的程序,引导学生步步攀登。说话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说话能力的方法灵活多样,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但殊途同归,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今后发展积累受用终生的财富。
第四篇: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论文
一、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
1.说话品位低,不尊重他人
口语交际中,有的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的双向性,“我”字优先开头,强调自我感受,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不考虑说话时的环境。不知道运用礼貌语言,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利益;听话时,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漫不经心,随意搭茬或打岔,打断别人说话等,随口说脏话,乱用词语现象很普遍。
2.说话能力差导致面试不利
求职现场,在面对招聘者的时候,不少中职学生讲话或缺乏条理,或抓不住中心,或词不达意。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严肃的招聘者,学生往往大脑一片空白,即使是准备好的说辞也忘个一干二净,或沉默寡言,或语言生硬,或答非所问。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推销自己、展示自己,从而影响了在面试中的成绩和日后的工作。
二、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职业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只有加强中职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为将来踏入社会、成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口语训练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笔者在此着重谈谈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些做法。
1.课前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给每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和环境
每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都留给学生,要求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学生发言,2~3名学生轮流进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此项训练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阶段:要求不高,尽量达到声音洪亮,语句流畅,表情自然,不规定内容和范围,培养学生开口的勇气,敢上台讲话就行,让学生先练胆后练口。学生上台前,老师先示范,让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带头,起到榜样的作用,给每个同学说话的机会,克服心慌胆怯心理。第二阶段:明确要求,大胆开口,表达清楚,让学生做三分钟自我介绍,两分钟师生评讲,让学生明白,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面试实战非常关键的一步。人际交往是否顺畅,第一步自我介绍相当重要。其目的是让人了解你,学会自我介绍是走向社会、投入事业很重要的第一步。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增强信心,达到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目的。第三阶段:在有了一定口语基础之后,提高要求,语句连贯,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要求学生放眼生活,放眼社会,拓宽说话内容,把观察学校、家庭、社会中发生的新鲜事,看到的电视新闻,在报纸杂志看到的国内外奇闻逸事,通过整理介绍给同学,这样说话内容广泛,能够使学生打开思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掌握的材料,自行选择说话的内容——从学生生活到社会现象,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历史到现在无所不及。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大部分学生,哪怕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2.抓住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有序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朗读不仅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丰富口语材料,锻炼口才,还间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说”的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同时朗读还可以强化训练普通话,是用普通话进行说话的训练。所以把说话能力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在朗诵中,力求多种感官的密切配合,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声,心通其意,把书面语转化为有声语,声情并茂。朗诵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求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读出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语句,清除口语杂质,净化口头语言,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转化为口头语言,潜移默化之中把一些优美语句变为自己口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将能驾驭文字。”其次,朗诵时可以通过播放课文录音,指名个别朗读、轮读、接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渗透朗读技巧:声音的弹性,音色的变化,音量适当,语调自然,停顿恰当,抑扬顿挫等。指导学生把握朗读作品内容,朗诵感情丰富,语调处理到位,动作表情协调自然,富有韵味和表现力。精彩生动的片段、内容深远的语段、历史传诵的古诗名篇,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这样不仅让学生思想获得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还让学生积累了大量说话材料,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朗读中做语言的富翁,充实自己的谈资。再次,教师用普通话范读,对文中的语言、文字、词语、句子的品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和语气,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文章中去,使学生触摸到文章的灵魂,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以身示范,学生听了范读课文以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在朗读时,学生会自觉纠正发音、语气和停顿等方面的错误,逐渐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逐步提高说话技巧,养成正确、流利、清晰、富有表情的说话习惯,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专业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具体材料,用熟悉的材料练习说话,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熟悉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当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向导,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事不同的工作,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其对语文能力的侧重,强化说话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与专业结合,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把能力、专业、就业紧密联系,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增强语文的实用性。
首先,教师精心构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点的语言环境,在相同的话题下,引导他们结合所学专业特点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能够流利介绍自己的专业知识,表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自如地表述自己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其次,师生互换角色,走上讲台模拟演练,学生做老师,为其他同学讲授自己所学专业的最大收获,把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堂传授给同学,讲解自己在专业中学习中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将自己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在实践中的经历相结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学会做人做事,更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再次,多种方式并举,用讨论、辩论、演讲、交谈等综合方式进行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和特点捕捉说话内容,利用课堂上学生的临场发挥,引导学生表达更准确、更流畅、更清晰。把课堂设置为就业前的演练大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准上岗”的专业化情境中的口语仿真训练,使学生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学习口语交际的技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重视和热爱。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训练语文能力要有明确的阶梯,从出发到目的地有一段路程,在这段路程中要步履清楚,拾级而上,要有合理的布局,要安排好恰当的程序,引导学生步步攀登。说话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说话能力的方法灵活多样,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但殊途同归,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今后发展积累受用终生的财富。
第五篇:职高生说话能力培养策略
职高生说话能力培养策略
磐安三中潘斌仁
【主要内容】: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职教语文要注重说
话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要建立系统,要注重课内挖掘,激发说话兴趣,引导学生说话,传授说话方法,提高说话能力,要注重课外巩固。
【主题词】:建立系统课内挖掘课外巩固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各级政府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把职业教育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我省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到2005年,全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在校生达113万人,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100多个专业。中等职业学校602所,在校学生83万人,连续五年高中段普职招生比例达1∶1。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浙江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更多地强调人才的政治觉悟,我们把善于谈吐等同于“空谈”,把精于交际等同于“没有务实精神”。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必须是思维敏捷、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是娴于辞令、口齿伶俐、善于交际的人才,必须是耳聪目明,“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要旨”的人才。社会变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商品的交流,人才的流动,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也使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的“口语”、“汉语规范化”以及实用文往往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职高语文教学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重课堂训练,轻社会实践”的偏向,如教学时,一些经典名著则详详细细讲,而说明文、议论文则走马观花,实用文体更有如蜻蜓点水,语言训练往往注重书面表达,而轻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现行的职高教材中难以实施虽听说能力的训练,但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很少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更谈不上科学指导了。
口语交际,包括听话和说话。听话和说话是人类的口头交际形式,它既是人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职高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能说普通话,能用口语交流信息、洽谈工作,能向群众介绍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做到通俗易懂、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参考大纲的要求,根据幼师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三年的目标和要求是: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各方面的,而培养交际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应
是我们语文课教学一个重要的内容.。平常的往来接触,不可能凡事都写成文稿给人看,而绝大多数要临场用口语说给别人听。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口头语言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职教语文教学特别要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
一、建立系统
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我们应该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制订科学的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人教版职高语文教材共有四个单元设计了口语交际训练,分别是第一册的介绍和交谈、第四册的辩论和应聘与自荐。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对象建立一个较科学的说话培养训练序列,近几年我一般按以下序列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高一:复述、辩论、演讲;高二:概述、专题发言、辩论;高三:论辨、专题发言、论文答辩。
二、课内挖掘
人教版职高语文教材,除几个专门单元以外,还有许多可以用来口语训练的优秀的课文,如可以用《邓稼先》、《玛丽•居里》、《我的母亲》等来学习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可以用《威尼斯》、《西安这座城》、《雄关赋》等来学习介绍建筑物及风景名胜,可以用《论骄傲》、《敬业与乐业》、《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论辩能力。
1、以课文说明交际的重要性
现实中,因学生性格兴趣的影响,或教师因无法或根本不测试,有学生不重视说、懒得说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要讲述交际的重要性,列举交际成功或失败的事关重大的例子,让同学们自己在事实面前警醒。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进攻,大兵压境,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烛之武虽有壮士不遇、英雄末路的感慨,但还是以大局为重,只身深入虎狼之国——秦国的军营,力陈利弊,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了秦伯,挽救并进而保护了郑国的安全。
2、激发兴趣,引导说话
有的学生有会说的天资,就让他们做开路先锋,给机会,给舞台,让他们尽展风流,让其他同学产生羡慕之心,激发他们都想说的兴趣和欲望。路一旦开通,就要为后来者大开方便之门,热情地扶持,精心地培育,放低要求,放宽尺度,实现说话三级跳。开头胆小时可以坐在位上说;稍微适应以后,可以起立说;再有了勇气便可以走上讲台,面对听众,享受表现自我的喜悦。有的人可能没有第一级,但在竞跳在兴趣过程中,人人都会尽快超越昨天的自我,这样增强心理上的素质,为能够交际作准备。
喜欢说敢说之后,就要紧接着进行“竞说”.可以是课堂答问,也可以是课外讨论,竞中心、竞语言、竞气势等等,评选说话能手,相互促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在兴趣竞说中使说话的质量得到提高。
3、见仁见智,激发学生辩论
交际有和风细雨的,有温文尔雅,也有急风骤雨的,为阐述个人观点,据理力争说服对方或压倒论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辩论很重要,我在教学过程中,特
别注意在课文的内容里发现可以用来让学生辩论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据理力争。
譬如学了《项链》一文后,我出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假如玛蒂尔德生活在你的周围,你怎么看待她?问题提出后,我把大家讨论中的看法归类后,分为两组,分别以“我认可她”和“我拒绝她”为论题进行论辩,结果大家热情很高,双方都能以玛蒂尔德为范本,联系现实生活,见仁见智,表现了充分的表达欲望和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挖教材,感悟交际的方式方法
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是非常广泛,非常普遍,有时也是非常细微的,不一定都有舞台,都有广大的听众,都有充分的准备,而是随时随地、碰到什么人说什么话,灵活机动得很,语文教材就有不少的例子。
①吹捧性。《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见到林黛玉后说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甥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寥寥数语,就绝妙地表现了王熙凤高超的吹捧手段,使得作为贾府中心人物的老太君从头到脚无以言表的熨贴,就是爱挑剔的林黛玉听起来也会觉得很受用的。②应对性。《鸿门宴》中写到沛公来到鸿门见项羽,虽有项伯作为内应,但情况仍然十分危险,稍不注意就会有性命之忧,沛公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几句话,巧妙地缓和了气氛,掌握了主动权。这里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表示自己与项羽有共同的目标,是战友,暗示不可同室操戈;二是表示自己有项羽不可替代的功劳,并暗示楚怀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约定;三是把责任推给所谓的“小人之言”,说得有理有节,不卑不亢,不仅使得项羽心有愧意,不好指责,而且把曹无伤给供了出来。③自荐性。初中课文《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和庄公的交际是勇于自荐,大胆地否定庄公的做法,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首次接触,就让庄公深入地了解自己,重用自己,得以为鲁国立功。④斗争性。《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看见柯瓦连科姐弟俩骑自行车外出郊游,吓得不知所措,当天就来到他们家,想“忠告”他们,让他们“改正”自己的行为,但柯瓦连科压根儿就不买他的帐,说:“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说得针锋相对,义正词严,无可辩驳。别里科夫被说得心慌意乱,只好“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走了。⑤讨伐性。如果说在鸿门宴上,沛公的话机智巧妙,柔中带刚,那么,樊哙的话就充满了讨伐性,他闯进军门后,先控诉了秦王的罪行,重提了怀王的约定,分析了守关的原因,然后说:“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性格刚烈的一介武夫也粗中有细,说话的艺术性也是很强的。⑥请求性。《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触龙为了解除赵国面临的严重局势,在赵太后因护犊之心而表现得固执任性、蛮横专断的情况下,请求赵太后答应让长安君去齐国作人质以换得齐国的救
援,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但触龙针对赵太后的心理采用了一整套“迂回战术”(缓冲法、引诱法、旁击法、直入法),动之以情,喻之以义,终于说服太后。⑦拒绝性。《陌上桑》中罗敷的一幕临场交际,被迫交际却显示了她天才的交际能力——出色的拒绝艺术,面对势力强大“五马立踟躇”的使君的调戏、贪婪,罗敷不慌张,不逃跑,而是怒不可遏:“使君一何愚!”给使君当头一棒。只身对群魔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即使勇敢的反抗也无济于事,必须讲究交际艺术。为何愚?必须找出强有力的论据,罗敷紧接着编了一大段夸夫词,夸耀自己的夫婿,地位是如何尊贵,服饰是如何富有、华丽,官运是如何亨通,人材是如何美貌出众。那潜台词即是你哪一点抵得上我的夫婿呢?结果是强大的恶势力在一个弱女子面前,只落得尴尬无趣,掩面而逃——这就是交际的力量!古今中外能拒敌于千里之外者很多就靠了善于交际的“三寸不烂之舌”。
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这社会生活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我们要抓住语文教材中丰富的含蕴,开掘和利用教材的交际功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感悟,揣摩书中人物交际的方式,并逐步形成能力去生活。生活是一部大书,读不完也写不完。
5、学技巧,促进交际能力
交际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过去和现在读有社会活动家,现在又专门建设了一门独立的分支——社会关系学,一辈子也学不完,也研究不透,这里只能浅显而概括地涉及几点。
职高语文教材对说话训练主要有三点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这也是口语交际最起码的要求。前面两点这里不谈,“得体”是很有讲究的。说话得体要看对象看场合,注意语气、语调、高低快慢,用词要注意褒贬,有时还要讲究委婉,有时的模糊语言、半头话甚至沉默都能收到出奇的交际效果。这是因为适应了场合、对象并得体地把握了交际的契机。
有时候几句话说得别人心里舒服,客人比吃了喝了还高兴。这与交际能力更与主观态度有关。交际过程中,有些也并非全是语言因素在起作用,同一故事,有人讲起来别人就高兴就笑,有人讲起来别人就不怎么高兴不怎么笑,这是说话人的表情、手势、体态或道具起了作用。当然,为使交际对象易于或乐于接受和理解,说话人的体态手势都要得体,还要有美感,才能收到满意的交际效果。
一般来说,交际还有个过程或程序。譬如打电话是现代社会最普遍的不见面的口语交际手段,当你拿起听筒,首先可以听到招呼或引起注意的“喂——”,一旦接通就不再“喂”了,必须马上自报家门或互致问候,否则,如好久不说话或只顾自己说一通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
三、课外巩固
课堂让给学生进行的口语实践时间终究是有限的,我们有必要、有责任把口语交际教育延伸到课外。
1、用我们的对生活的关注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语言(特别是口语)的丰富多彩,要让学生投入到这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体会、学习和使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语言。首先,老师的教学用语要争取规范、幽默、丰富,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习语言的表达,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老师要有目的地“炫耀”自己对生活中语言观察和使用。有一次,我参加了中国移动组织的联欢晚会,并在手机号码抽奖时得了一个二等奖。上台领奖时,我因为高兴,走得比较快,主持人说我比姚明还快,并问我是不是体育老师。当时,我由于紧张,没有回答好这个问题。回校后,我以为是一次机会,就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结果,许多同学都发表了看法,也说出了不少挺好的回答法。
2、组织各项活动,激发说话热情
我们可以组织读书小组、朗诵会、演讲小组等,经常组织一些活动,给学生以锻炼学习说话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又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我们曾经组织一次学生辩论会,论题是:维护社会治安主要靠道德还是靠法律。结果是在场的老师也受双方的唇枪舌战的吸引,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论辩的行列,气氛十分浓厚,效果很好。
3、印发相关资料,提高说话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和水平,除了用好教科书,还需要给他们印发一些有关说话材料。我们既要印发名人名言,也要印发现实生活中实用的材料,例如公务员面试制三法、大学生求职五不要、生活交际常用语、劝酒词、戒酒词等
4、创建评估体系,活跃说的气氛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踊跃说话的积极性,我对学生说话能力进行评价,给优秀个人或优胜小组进行适当的精神、物质奖励,并将此成绩的20%计入语文总评成绩。评估体系的创建,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了说话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全面提高语文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寓于情感,工于表达。”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强口语训练的力度是必要的!必须将说话训练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部活动中。我坚信,只要锐意创新,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说,就一定会出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① 季世昌、朱净之著《演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② 王尚文著《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③ 谢伦洁著《实用演讲技巧》(同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