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其次将谈到指导小学生提高记忆力的几种常用方法;最后介绍指导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一、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能够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想法、愿望、理想等,就是动机。
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行为。外在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动机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动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与身体的生理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与生俱来的,称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例如饥饿、渴、睡眠;第二类与心理和社会交往有关,称为继发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心理性动机,例如友谊、爱情、赞许等。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事实上,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动机有多种多样,除学习动机之外,还有其他动机。否则,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有的学生却喜欢看电视,或做一些与学校学习无关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去提高动机本身,而是去发现、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也称为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以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因素。
(一)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
1.动机与行为论
按照行为学习理论,动机也可以说是对过去行为的不同强化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了强化(例如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就会被激励继续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从学习中得到强化(例如取得了一个不理想的成绩),他们将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因为学习而受到惩罚(例如因成绩不好而被家长责罚或受到老师的训斥),他们将可能会逃避学习。
2.动机与需要论
根据需要理论,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每种需要对人们的重要程度不同,比如有些人需要被肯定,被爱;有些人则更关注生理和安全方面的满足。显然,一个正处在饥饿状态的人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在学校,学生的基本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感受不到被爱,也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他们似乎就很难产生去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爱,以及是否有能力,就可能会去寻求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比如,他努力学习只是为考试,并非因为兴趣;他会比较合群,以找到安全感。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到被接受和被尊重。
3.动机与不和谐论
根据认知不和谐论,保持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例如: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我们将会努力学习以便发挥自己的学习才能,同时也会在其他方面努力,以证实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形象相矛盾。认知不和谐论认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与自己的行为或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会感到很不舒服。为解决这种不和谐,人们或者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其价值与信仰,或者会寻找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4.动机与人格论
动机有时被理解为趋向目标的一般倾向。在这个意义上,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被不同的动机所激励,所以,人们的表现与成就各不相同。动机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主要是指动机与人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如果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并因此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的个人品质;反之,就会形成一种不喜欢甚至厌恶学习的品质。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为学生创设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使之形成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5.动机与归因论
归因理论对成功与失败有四种解释: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与努力是内在归因,而任务难度与运气是外在归因。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可变因素;同样,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运气可变。学生有可能把自己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种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如果学生成功了,可能会很愿意把这个成功归因为能力,而不是其他;如果学生失败了,则可能把这个失败归因于不走运或课程太难,这样下次还会努力争取成功。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生究竟是在成就动机的激励下取得了好成绩,还是好成绩刺激他们产生了较高的成就动机?这两者应当是互相促进的。首先,好成绩使他们追求更好的成绩,而这种追求真的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他们将失去追求学习成就的动机,而同时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例如不遵守学校纪律就是其中之一)。
1. 动机和目标的关系
有些学生学习目标很明确。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动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另一些学生的目标却主要在自我表现。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目的是证实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自己,比如参加各项活动等,他们在这些方面也很有动力。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需要自我表现的学生则害怕接受挑战性的任务。虽然这两类学生在智力方面没什么差异,但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坚忍不拔的品质,而那些以表现为目标的学生在困难面前往往退缩不前。不仅如此,前一类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甚至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考验,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并不是表现得怎样;后一类学生则很容易觉得无助,因为他们觉得无法表现自己了,他们并不太关心在学校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主要关心表现得怎样。综上所述,教师的任务应当是帮助学生了解到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不单单是为了分数。教师可以通过强调知识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同时降低分数的重要性来达到此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讲述圆周率,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不是说:“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东西对明天的考试非常重要。”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应当避免对小学生使用分数刺激系统。当学生意识到他所在的集体中衡量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分数标准,而他个人是不大可能达到这个标准时,他可能会放弃努力。
2.成就动机的提高
成就动机是可以提高的。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外在环境做到这一点。例如,有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他在这个环境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换一个环境也许就会有所起色。学生可能会冲破他们长久以来的较低的成就动机,因为他们在新的环境里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之所在。成就动机的提高有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训练学生的自我责任能力,让他们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等。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低主要不是由于缺乏能力,而是由于缺乏努力。因此,在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训练中应当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努力。
(三)动机论的实践应用
1.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
学习无助是指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负面反馈而接受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这些负面反馈通常包括:来自教师的负面反馈,来自负面的学校经验,来自同伴,还有来自学生自己。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屡次受挫,他们最终会放弃这些目标而习得无助。
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以下列举的几种方式对所有学生都适用,尤其对那些承认或接受自己失败的学生更加适用。
(1)强调优点: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利用这些长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首先应当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例如,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很差,但他们很善于讲话。有些教师会采取挖苦的方式:“你就会耍嘴皮子。” 如果这时教师能够首先肯定他们能讲是一个优点,使学生坚信自己的确具有这个优点,再慢慢往写作方面引导,就是比较好的做法。
(2)淡化缺点:淡化缺点不是真的看不到学生的缺点,而是采取一种比较策略的方式去纠正它们。有时,你不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而是在他有缺点的方面指出你的期望所在,或许效果更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能力,你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或许若干年之后,你的学生真的变成了你当初期望的样子。
(3)结合经验:有的学生往往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概念或其他问题感到困难,但是,学生对于那些与自身经历有关的课程就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容易学好。如果教师能够要求学生把他们在校外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计划《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例如,有的美术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房间,学生上图画课的动机就大大提高。
2.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就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就的影响主要通过五个步骤来实现:
(1)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期望;
(2)因为期望不同,教师对不同学生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也不同;
(3)教师的行为告诉学生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这些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以及成就动机;
(4)如果教师的行为一直持续,将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其行为方式;
(5)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就与行为将越来越接近教师当初对他们的期望。
二、指导小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学生为什么能记住一些事情,却忘记了另外一些?为什么学生能记住许多年前幼儿园的琐事,却记不住刚刚讲完的课程?许多遗忘的发生是因为学生没有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中,有时则是因为学生缺乏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一)联想式记忆
在联想式学习中,学生必须能够把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联想式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与刺激和反应的关系程度。
联想式学习包括下述过程。
1.想象
许多记忆技术有赖于形成一定的心理想象。心理想象在帮助记忆方面是非常有效的。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想象记忆的东西比不用想象记忆的东西更容易提取。想象的方法是:对于需要记忆的东西进行有意识的想象,试图在某些抽象概念或抽象数字与某些图片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当需要回忆这些概念或数字时,脑海中首先能够浮现出这些图片,由这些图片唤起概念或数字。例如:记忆“8802616”可以首先由谐音“爸爸领儿溜一溜”变成一幅“爸爸领着儿子上街”的图片。然后,当需要提取这一串数字时,首先在头脑中出现这幅图片,再到数字。
2.关键词记忆
关键词记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技术,它一开始主要是为记忆外文单字用的,后来被运用到许多其他领域。之所以称作关键词记忆,是因为这个词能够把需要记忆的东西与某个心理图片之间建立联系,关键词记忆的主要方法是:在一个句子中或在一段需要记忆的文字中找出容易引起想象的词语,通过这个词语把需要记忆的东西和相应的心理图片建立联系,然后通过对心理图片的回忆唤起所要记忆的东西。最常使用关键词记忆的领域包括:记忆外语单词、记忆名字、阅读理解,以及记忆科学事实等。
(二)系列记忆
系列记忆是以某种独特顺序记忆所需记忆的内容。例如,可以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记忆,也可按照材料的难度顺序来记忆。系列记忆的关键点是: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比较容易记忆,中间的内容不大容易记。原因是前面的内容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后面的内容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的内容既受前摄抑制也受倒摄抑制的影响。那么,比较好的方法,是把需要记忆的材料组织成为有一定意义,比较容易记忆的部分,例如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按照词意来分类。
(三)位置记忆
位置记忆其实也是一种联想记忆。与上述联想记忆不同的是,位置记忆是在要记忆的东西与某个熟悉的位置之间建立联系。例如,要记忆单词“耳朵”,就设想这个词就在耳朵上;要记忆“苹果”,就把它放在嘴上…… 最后,当学生记了一大堆词之后,就可以通过位置把这些词一一提取出来。
三、指导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一)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指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让他们清楚解决问题的目的和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问自己,“要解决问题的当前情形与将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有多大差距?如何减少这个差距?” 实际上,学习解决问题需要许多不同类型的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相伴随。此外,提取有关信息也非常重要。所谓提取,就是使问题清晰化,去掉多余的信息,以使重要的问题凸现出来;然后是展示问题,以便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障碍
有时学生不能顺利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摆脱已有知识和假设的束缚。有一个很有名的解决问题的例子:“在天花板上挂着两条绳子,这两条绳子之间有一段距离,如果你拽住了其中的一条绳子,就无法够着另外一条。房间里还有剪刀、铅笔和一些口香糖。你的任务是,利用这些材料把这两条绳子连在一起。”对此,许多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原因是他们没有想到剪刀除了剪东西之外还有其他用处。其实应当把剪刀拴在一条绳子上,使这条绳子具有一定的重量,然后可以抛向另一条。如果把“剪刀”换成“秋千板”或其他与重量有关的词,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就简单得多。这种对常用物体的不同使用中遇到的困难被称作“功用固着性”。功用固着性是影响人们成功解决问题的一个常见障碍,这是因为人们很难摆脱对事物的已有知识和使用习惯。
(三)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要求仔细阅读和认真思考,但不大要求创造性。然而,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需要创造力的。因此,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十分必要。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非常不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避免得到一个特定的解决,为此需要停顿,对问题进行反复掂量,对待同一问题思索不同的解决方式。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应鼓励他们认真思考。
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所有可能性进行思考。基于这一原则的一种众所周知的方法叫做“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宗旨是避免过早地确定一种解决方案,因为过早确定一种解决方案有可能失掉产生更好方案的机会。在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当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另外,如果学生相信他们的想法将会被接受,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想法产生。因此,对于教师来讲,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适宜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分析问题的重要特征。教师应当教学生去发现不同寻常的念头,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然后通过计划、预测可能性、类比事实等过程,最终在头脑中形成解决方案。
为完成上述内容,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及时反馈。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反复练习的机会,效果将会更好。
小学生学习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指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
学生学习成绩不良,集中表现在考试成绩不好,远低于班级平均线。其相关表现为学习不专心,无兴趣,厌学等。学习成绩不良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这里简单归纳几种,并介绍相应对策。
一、认知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分析
认知是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但认知因素往往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当认知因素与某些其他因素,诸如非智力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结合在一起时,就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认知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它的作用有多大呢?
认知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其一是认知过程;其二是对学习的认识及态度。从认知过程来看,应该说整个认知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发生作用。这些环节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这些环节的综合表现即为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所以我们也把这部分因素称作智力因素。从对学习的认识及态度来看,主要表现在: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缺乏动力;对学校功能的认识有误而怠慢学习或表现出对学习无兴趣;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认识有误(过高或过低)而缺乏努力或丧失自信等。
具体来讲,感知觉过程或能力影响学习成绩。因为人们的感知觉能力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存在于观察力、敏感性、准确性等方面。我们在教学中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小学生做题时总是慌慌张张,比其他人更容易出错;有的则表现为洞察细节的能力比较差。这其中有一部分人的情况与感知觉能力有关。当然,我们也发现另外一些学生,他们观察力强,做题速度快而且准确,表现得既细心又敏捷,这当然也与他们的感知觉能力分不开。注意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更明显,也更普遍。许多小学生学习成绩不良都源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完成作业仍然不专心。有时,小学生做题出错也与注意力有关。有些小学生课堂纪律差和他们不能长时间集中听讲有关。与学习成绩有关的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有些与注意的能力有关,另外一些则与学生的兴趣有关。记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小学生在记忆技巧方面比较差,死记硬背的比较多,意义记忆比较少,遇到大篇幅的内容就感到困难。另外,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本身也有区别。至于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在归纳、演绎、判断、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这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学习成绩差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关。思维能力会影响到某些方面的成绩,比如创造力。认知过程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如图4-2所示。
图4-2认知过程如何影响学习成绩
对学习的认识及态度影响学习成绩的具体表现是,有的小学生并不了解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而学校环境刚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同伴聚集的场所。有的小学生则特别愿意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开始时,他们也努力地正面表现自己。一旦发现自己的表现并未得到众人的认可,他们就会反过来表现,以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甚至努力学习也是为表现自己,一旦发现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立刻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另外有一些小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平时不努力学习,总以为到时一定能赶上去,结果造成一次次掉队,最后无法赶上了。还有的小学生由于一两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就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最后获得习得无助感。总之,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认知因素的影响。
(二)对策指导
对于认知过程来讲,因为有大量书籍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另外,我们在建构主义的讨论部分也介绍了一些针对认知过程的策略,所以在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教师的任务是:首先能够意识到感知觉、注意、记忆及思维等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其次,多给学生提供训练这些能力的机会;再次,制定具体训练方案。其实,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讲,导致学习成绩差的认知方面的更主要原因来自于对学习的认识及态度,而非认知过程。对于那些因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缺乏动力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使其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质。比如:从生存的需要、人生的价值等方面,从成功的和失败的例子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那些由于对学校功能的认识有误而怠慢学习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当分析这些小学生对学校功能的具体理解是什么,然后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虽然几乎所有小学生在表面上都知道上学校的目的是读书,但有些小学生似乎还有另外的更重要目的(例如自我表现)。一旦他们发现正面的自我表现失败了,就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对于这些小学生,教师应当帮助他们树立长远目标,了解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而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今后自立自强做准备,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虚荣心。对于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当分析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并且从小学生一开始失去学习兴趣时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小学生的缺乏学习兴趣主要因为成绩不如别人,那么,教师应当在提高其学习成绩上下功夫。利用我们前面提到的强化原理,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对其进行及时强化。如果学生的缺乏学习兴趣主要因为社会上的其他诱惑,教师则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尽快斩断这些诱惑源。延迟的处理会使儿童从不良行为中获得许多满足,因而,其作用远远不如及时处理有效。教师最感棘手的学生是那些缺乏竞争意识,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学生。这些学生的问题往往主要与某些非智力因素有关,我们将在以下部分讨论。
二、某些非智力方面的原因
(一)原因分析
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受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诸如人的个性特征、情绪特征、意志品质等。在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非智力因素中,毅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如图4-3所示:
图4-3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如图4-3 所示,在对学习成绩发生影响的非智力因素中,缺乏毅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开端环节。
首先,缺乏毅力的学生往往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在学习顺利时,能够坚持学习的时间也比别人短;若遇学习不顺利,则会干脆放弃学习。所以,缺乏毅力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差。
其次,缺乏毅力还会通过知行脱节和低自尊等环节间接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差。缺乏毅力的学生有时会知行脱节。一方面,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够坚持学习,产生知行脱节现象。知行脱节和低自尊往往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低自尊的学生因为缺乏自信,每当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从而导致知行脱节;另一方面,知行脱节所产生的结果会使行为与认知偏离更远,从而更觉得自己不行,导致自尊更低。低自尊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即使努力也没用,因此,学习成绩比较差,尤其在遇到困难时会更差。
第二篇: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二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二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二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其次将谈到指导小学生提高记忆力的几种常用方法;最后介绍指导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一、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能够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想法、愿望、理想等,就是动机。
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行为。外在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动机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动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与身体的生理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与生俱来的,称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例如饥饿、渴、睡眠;第二类与心理和社会交往有关,称为继发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心理性动机,例如友谊、爱情、赞许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事实上,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动机有多种多样,除学习动机之外,还有其他动机。否则,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有的学生却喜欢看电视,或做一些与学校学习无关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去提高动机本身,而是去发现、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也称为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以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因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
1.动机与行为论
按照行为学习理论,动机也可以说是对过去行为的不同强化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了强化(例如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就会被激励继续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从学习中得到强化(例如取得了一个不理想的成绩),他们将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因为学习而受到惩罚(例如因成绩不好而被家长责罚或受到老师的训斥),他们将可能会逃避学习。
2.动机与需要论
根据需要理论,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每种需要对人们的重要程度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同,比如有些人需要被肯定,被爱;有些人则更关注生理和安全方面的满足。显然,一个正处在饥饿状态的人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在学校,学生的基本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感受不到被爱,也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他们似乎就很难产生去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爱,以及是否有能力,就可能会去寻求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比如,他努力学习只是为考试,并非因为兴趣;他会比较合群,以找到安全感。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到被接受和被尊重。
3.动机与不和谐论
根据认知不和谐论,保持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例如: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我们将会努力学习以便发挥自己的学习才能,同时也会在其他方面努力,以证实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形象相矛盾。认知不和谐论认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与自己的行为或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会感到很不舒服。为解决这种不和谐,人们或者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其价值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与信仰,或者会寻找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4.动机与人格论
动机有时被理解为趋向目标的一般倾向。在这个意义上,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被不同的动机所激励,所以,人们的表现与成就各不相同。动机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主要是指动机与人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如果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并因此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的个人品质;反之,就会形成一种不喜欢甚至厌恶学习的品质。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为学生创设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使之形成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5.动机与归因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归因理论对成功与失败有四种解释: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与努力是内在归因,而任务难度与运气是外在归因。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可变因素;同样,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运气可变。学生有可能把自己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种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如果学生成功了,可能会很愿意把这个成功归因为能力,而不是其他;如果学生失败了,则可能把这个失败归因于不走运或课程太难,这样下次还会努力争取成功。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生究竟是在成就动机的激励下取得了好成绩,还是好成绩刺激他们产生了较高的成就动机?这两者应当是互相促进的。首先,好成绩使他们追求更好的成绩,而这种追求真的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他们将失去追求学习成就的动机,而同时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例如不遵守学校纪律就是其中之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 动机和目标的关系
有些学生学习目标很明确。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动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另一些学生的目标却主要在自我表现。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目的是证实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自己,比如参加各项活动等,他们在这些方面也很有动力。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需要自我表现的学生则害怕接受挑战性的任务。虽然这两类学生在智力方面没什么差异,但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坚忍不拔的品质,而那些以表现为目标的学生在困难面前往往退缩不前。不仅如此,前一类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甚至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考验,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并不是表现得怎样;后一类学生则很容易觉得无助,因为他们觉得无法表现自己了,他们并不太关心在学校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主要关心表现得怎样。综上所述,教师的任务应当是帮助学生了解到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不单单是为了分数。教师可以通过强调知识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同时降低分数的重要性来达到此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讲述圆周率,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不是说:“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东西对明天的考试非常重要。”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应当避免对小学生使用分数刺激系统。当学生意识到他所在的集体中衡量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分数标准,而他个人是不大可能达到这个标准时,他可能会放弃努力。
2.成就动机的提高
成就动机是可以提高的。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外在环境做到这一点。例如,有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他在这个环境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换一个环境也许就会有所起色。学生可能会冲破他们长久以来的较低的成就动机,因为他们在新的环境里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之所在。成就动机的提高有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训练学生的自我责任能力,让他们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等。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低主要不是由于缺乏能力,而是由于缺乏努力。因此,在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训练中应当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努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动机论的实践应用
1.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
学习无助是指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负面反馈而接受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这些负面反馈通常包括:来自教师的负面反馈,来自负面的学校经验,来自同伴,还有来自学生自己。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屡次受挫,他们最终会放弃这些目标而习得无助。
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以下列举的几种方式对所有学生都适用,尤其对那些承认或接受自己失败的学生更加适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强调优点: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利用这些长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首先应当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例如,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很差,但他们很善于讲话。有些教师会采取挖苦的方式:“你就会耍嘴皮子。” 如果这时教师能够首先肯定他们能讲是一个优点,使学生坚信自己的确具有这个优点,再慢慢往写作方面引导,就是比较好的做法。
(2)淡化缺点:淡化缺点不是真的看不到学生的缺点,而是采取一种比较策略的方式去纠正它们。有时,你不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而是在他有缺点的方面指出你的期望所在,或许效果更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能力,你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或许若干年之后,你的学生真的变成了你当初期望的样子。
(3)结合经验:有的学生往往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概念或其他问题感到困难,但是,学生对于那些与自身经历有关的课程就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容易学好。如果教师能够要求学生把他们在校外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美术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房间,学生上图画课的动机就大大提高。
2.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就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就的影响主要通过五个步骤来实现:
(1)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期望;
(2)因为期望不同,教师对不同学生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也不同;
(3)教师的行为告诉学生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这些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以及成就动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如果教师的行为一直持续,将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其行为方式;
(5)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就与行为将越来越接近教师当初对他们的期望
二、指导小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学生为什么能记住一些事情,却忘记了另外一些?为什么学生能记住许多年前幼儿园的琐事,却记不住刚刚讲完的课程?许多遗忘的发生是因为学生没有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中,有时则是因为学生缺乏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联想式记忆
在联想式学习中,学生必须能够把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联想式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与刺激和反应的关系程度。
联想式学习包括下述过程。
1.想象
许多记忆技术有赖于形成一定的心理想象。心理想象在帮助记忆方面是非常有效的。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想象记忆的东西比不用想象记忆的东西更容易提取。
想象的方法是:对于需要记忆的东西进行有意识的想象,试图在某些抽象概念或抽象数字与某些图片之间建立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定的联系。当需要回忆这些概念或数字时,脑海中首先能够浮现出这些图片,由这些图片唤起概念或数字。例如:记忆“8802616”可以首先由谐音“爸爸领儿溜一溜”变成一幅“爸爸领着儿子上街”的图片。然后,当需要提取这一串数字时,首先在头脑中出现这幅图片,再到数字。
2.关键词记忆
关键词记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技术,它一开始主要是为记忆外文单字用的,后来被运用到许多其他领域。之所以称作关键词记忆,是因为这个词能够把需要记忆的东西与某个心理图片之间建立联系,关键词记忆的主要方法是:在一个句子中或在一段需要记忆的文字中找出容易引起想象的词语,通过这个词语把需要记忆的东西和相应的心理图片建立联系,然后通过对心理图片的回忆唤起所要记忆的东西。最常使用关键词记忆的领域包括:记忆外语单词、记忆名字、阅读理解,以及记忆科学事实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系列记忆
系列记忆是以某种独特顺序记忆所需记忆的内容。例如,可以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记忆,也可按照材料的难度顺序来记忆。系列记忆的关键点是: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比较容易记忆,中间的内容不大容易记。原因是前面的内容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后面的内容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的内容既受前摄抑制也受倒摄抑制的影响。那么,比较好的方法,是把需要记忆的材料组织成为有一定意义,比较容易记忆的部分,例如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按照词意来分类。
(三)位置记忆
位置记忆其实也是一种联想记忆。与上述联想记忆不同的是,位置记忆是在要记忆的东西与某个熟悉的位置之间建立联系。例如,要记忆单词“耳朵”,就设想这个词就在耳朵上;要记忆“苹果”,就把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放在嘴上…… 最后,当学生记了一大堆词之后,就可以通过位置把这些词一一提取出来。
三、指导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一)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指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让他们清楚解决问题的目的和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问自己,“要解决问题的当前情形与将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有多大差距?如何减少这个差距?” 实际上,学习解决问题需要许多不同类型的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相伴随。此外,提取有关信息也非常重要。所谓提取,就是使问题清晰化,去掉多余的信息,以使重要的问题凸现出来;然后是展示问题,以便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障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有时学生不能顺利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摆脱已有知识和假设的束缚。有一个很有名的解决问题的例子:“在天花板上挂着两条绳子,这两条绳子之间有一段距离,如果你拽住了其中的一条绳子,就无法够着另外一条。房间里还有剪刀、铅笔和一些口香糖。你的任务是,利用这些材料把这两条绳子连在一起。”对此,许多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原因是他们没有想到剪刀除了剪东西之外还有其他用处。其实应当把剪刀拴在一条绳子上,使这条绳子具有一定的重量,然后可以抛向另一条。如果把“剪刀”换成“秋千板”或其他与重量有关的词,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就简单得多。这种对常用物体的不同使用中遇到的困难被称作“功用固着性”。功用固着性是影响人们成功解决问题的一个常见障碍,这是因为人们很难摆脱对事物的已有知识和使用习惯。
(三)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要求仔细阅读和认真思考,但不大要求创造性。然而,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需要创造力的。因此,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十分必要。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非常不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避免得到一个特定的解决,为此需要停顿,对问题进行反复掂量,对待同一问题思索不同的解决方式。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应鼓励他们认真思考。
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所有可能性进行思考。基于这一原则的一种众所周知的方法叫做“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宗旨是避免过早地确定一种解决方案,因为过早确定一种解决方案有可能失掉产生更好方案的机会。在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当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另外,如果学生相信他们的想法将会被接受,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想法产生。因此,对于教师来讲,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适宜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分析问题的重要特征。教师应当教学生去发现不同寻常的念头,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然后通过计划、预测可能性、类比事实等过程,最终在头脑中形成解决方案。
为完成上述内容,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及时反馈。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反复练习的机会,效果将会更好。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学习方法指导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学习方法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集体生活还没有成为获取精神营养的源泉,那么他的心灵也不会产生其它精神需要,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无限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读书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读书就是获得丰富的能源,使人的潜能和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由此,开拓广泛的阅读空间,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多角度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首先,学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学校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等;然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以宣传读书为主题;其次是完善班级图书角。各班对书柜进行装饰及自由命名,利用学生的资源围绕“每月阅读主题”充实书柜,书籍内容要求健康、积极。
二、指导阅读实践,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小学生由于阅读习惯差导致阅读效率低。对他们阅读习惯的矫正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教师应明确要求:读书时,要逐字逐句地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写上拼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理解等。
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动手做标记或批注的习惯,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圈划,遇到不懂的地方做批注。这样,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边读边思考。
三、重视课堂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1、读懂。
读懂,即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带领学生从文章走个来回。”就是说,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 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从整体思考也指明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教师任务是使学生读的更好,最终能够自己去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读边思考的办法。读有多种办法,有诵读、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范读等等。不管是那种读法,教师都要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一遍就要一遍的收获,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去读。
2、会读。
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有整体上把握自己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具体地说是:会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又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的目的。精读,就是对文章逐句诵读,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势,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精读训练的要求是:(1)、规定阅读的方向。即精读前确定精读的主要问题。
(2)、指点阅读的程序。一般都应该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使之理解课文。(3)、指点阅读的方法。包括运用基础知识指导读解的方法和运用阅读思考剖析读物的方法。指点阅读的常规。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
3、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4、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语文教师要做精心的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了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阅读的视野。
5、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3)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四、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
阅读需要有时间、空间和措施的保障,才能获得真正的实效。
1、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教师可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10分钟的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汇报活动,汇报的形式多样,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还可以做图书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吮吸精神营养。
2、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课外阅读也应有时间做保障,才能达到实效。语文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纳入了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优美的字、词、句、段、篇,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课内外阅读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制度了。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读书的质量自然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3、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4、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语文教师要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己我评价习惯等等。
6、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
等等。
7、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因此,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这是必不可少的。有了积累本,就向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在积词中,有些学生可能辨别不出那些是该积的好词,我们就应该选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那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积累本上的新词,应立即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在作文时运用了所积的好词语我们就加上红圈圈,并在班上朗读。要求学生不但要写得出,写得快,还要写得通,写得美。
8、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
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然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读完《秋天的雨》后进行续写,读完《果园机器人》后仿写一篇《未来的机器人》,学完《燕子》后仿写一篇动物。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9、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的阅读。
(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3)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4)结合一个话题,开展有趣的辩论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读书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由学生经过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这样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五、科学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⒈要养成默读的习惯。
阅读分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学生往往用有声阅读。虽然小学生用出声阅读有利于掌握正确的阅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但是,有声阅读是眼、脑、口、鼻四个器官共同活动,使阅读速度受到说话速度的影响。因此,有声阅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就快的多。默读时也忌唇读。因为唇读虽然不发出声音,但同样也会影响阅读速度。
⒉要眼脑直映
“眼脑直映”的原理告诫我们,阅读的器官仅仅是眼睛和大脑而已,阅读时不应有除眼部的肌肉运动和脑力紧张以外的任何其他外部运动。
阅读速度慢的人,往往有很多不良的多余活动。如有的人阅读时常常用手指、铅笔、尺子在页面移动或指指点点;有的人借助头部的摆动,让眼睛对准自己正在读的每一个字;有的则经常在阅读时回视,虽然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阅读的理解。但无疑地,降低了阅读的速度,也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而眼脑直映的原理要求我们在阅读时,眼球应随文字的移动而动,特别是当视线从前一行的末尾移到下一行的开头时,眼球的扫描必须准确。同时,阅读时姿势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适当,要避免长时间的阅读。当然,阅读还需要大脑的控制。特别是在学习速读时,需要强烈的动机和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平常阅读时,我们要选择一安静的环境,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阅读兴趣。⒊抓住文献中的最重要的信息
抓住文献中最重要的信息是快速阅读的重要技巧。我们读知道,一般文献中的水分较多,即一般性的内容占据主要成分,而重要的内容如具有新知识价值的有用信息只占小部分。因此,我们要迅速获取文献中的重要信息。
首先,要注意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程序,应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对其它部分可以带过,其次应指导学生按不同的文体进行不同的阅读。如在记叙文中,应着重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抓住最重要的信息包括一些连词和词组,从而指导阅读。如“同”和“和”“更是如此”等表示我们可以快速直使,而“另一方面”、“可是”、“尽管”等,则要求我们要转换思维,从反方向加以思考。
⒋提高语言、知识水平,增强预见能力
阅读速度与读者能否熟练掌握文献所用的语言有关。如一个汉语熟练的人,就能在感知、理解一个句子和词语时,预见下一个词语和句子。如果预见的句字又与下文句子一致时,就会使下文的阅读变的很轻松,而如果汉语运用不当,下文的阅读显然就比较困难。同样,阅读速度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有关。如果此人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较强的话,对快速阅读,就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一方面注意提高小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又要增强他们预测能力。
六、转变教师观念,加大阅读训练。
只有教师转变了观念,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学习,阅读的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可要求教师把阅读和作业布置结合起来,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还要有布置有检查,每周至少批阅学生读书笔记一次。并且要求语文教师上好课外阅读课:每周一节导读课,一节赏析课,一节展示课。
七、争取家长支持,巩固阅读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告诉家长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阅读量作了具体的要求,让家长明白只有增加课外阅读的量,扩大阅读的范围,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就能促进课内学习,使学习生活越来越轻松。打消家长因孩子多读书少做题会影响孩子成绩的顾虑。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引起家长对阅读的重视,从而关注和督促自己的孩子的阅读。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第四篇:小学生科学学习方法指导论文(精)
题目浅谈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 姓名 年级 专业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1、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科学学习的意义。
二、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
1、课前做好预习。
2、要明确任务。
3、要看、做、思结合。
4、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
5、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
6、要学会听门道。
7、尝试回忆。
8、整理笔记。
摘要: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遗传素质、后天身体状况、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校园小环境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原有知识基础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1而科学的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它是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科学学习方法有很多,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效果,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对每个人都适用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学习方法
一、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1、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2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2、科学学习的意义。3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是主动学习掌握的还是无意之中形成的?对促进学习成绩上升、2王艳王梅《辽宁教育研究》2005 第8期
学习能力提高,作用是大还是小?只是没有想过,或虽想过但没有认真注意和研究罢了。通过调查和观察,就会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4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
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
下课后,有的学生抢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有的先回忆复习课上讲的内容,然后看书整理笔记,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
开始做作业。有的课上未听懂,下课也不问,随它去了,玩得天晕地黑。同样,在看参考书、做习题、阶段总结、考前复习以及考后分析等其它环节上,也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做法
二、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
1、课前做好预习。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
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5一般有:(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3、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
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做好预习工作,还要注意几个问题。如果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一下子全面铺开,科科课课都搞提前预习,时间就会不够用,弄得十分紧张,质量也未必能够有所保证。解决的办法是: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展开。二是预习应在做完当天作业之后进行。时间多时,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否则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没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前面讲过,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四个环节组成了每课时的一个圆环,只有当前边一圈滚过之后,方才能滚下面的一圈,不能因重视一个环节而打乱了圆环滚动“轨迹”,影响其它环节的运行。三是学习差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花大量时间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时间预习。其实,这种同学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预习”上,因为前面一个圆环“欠债”,而影响了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这些同学在短时间内要多吃些苦,在完成每天学习任务之后,加班个把小时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也可以减少许多,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改变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四是根据学习的惯性理论,在各门学习成绩都很好的情况下,有特殊
原因,时间太紧,对自己擅长学科也不一定要课课预习,不是重点、难点的章节也可以不预习。思路照样联系得上,好象铁轨上留有缝隙,火车照样通过一样,但是距离不能太远,否则就会造成“翻车”。
4、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首先要重视听讲。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5、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
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学习的大敌。
6、要学会听门道。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
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7、尝试回忆。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好比牛吃草反刍那样,吃的时候为了抢速度,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中有“夹生”或“生吞活剥”的地方,休息时,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细细地加以咀嚼。那么,怎样进行尝试回忆?6 第一,回忆预习的经过。有哪几个新概念,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当时还未懂,自己是怎么查的,怎么记的,怎么想的。
第二,回忆上课的经过。老师是怎样引入新课的,自己懂的部分老师是怎么讲的,自己理解与教师讲的是否一致?自己不懂的部分老师又是怎么讲的,关键的地方老师又是如何启发、引导点拨的?为什么自己预习时弄不懂,老师比自己高明在什么地方?7 6蒋巧君《教育探索》2003 第9期
第三,回忆刚学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是否衔接?尤其是理科内容,新知识是如何从旧知识推导或引入的,思路是否贯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哪些联系? 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课本和笔记,也可以先全部回忆一遍,把回忆不起来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记下来,一起看书、查笔记,或请教别人把它弄通弄懂。
8、整理笔记。主要是把上课时未记下的部分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把次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方整理一番。笔记的内容应当简练明白,提纲携领,详略得当。一般来说,笔记的主要内容有:(1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旧概念、定理、公式等。(2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或体会。(3自认为的重点、难点、关键。(4听讲看书时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5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6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7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8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对本课内容有极强针对性的材料等8。
如果平时每课都把笔记整理好,阶段复习就有稽可查了,打开笔记本要有尽有,检检顺顺就行了。一旦复习考试,花点儿时间把笔记本翻翻,眉目清楚、中心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地方一目了然,大大省去了考前突击查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总结所花的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笔记是把知识深化、简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带有浓厚的个人 色彩和特点。经过整理的笔记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复习资料,应该妥善 保管,以备需时之用。结论: 结论:总之有的同学认为学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就可以偷 懒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不是灵丹妙药,吃 下去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可以一劳永逸了。相反,科学的方法需要 勤奋才能学到手。方法对头可以使勤奋“勤”到点子上,少走弯路。方法不对就会“勤”不出成绩,或出多“勤”而少出成绩。我们讲方 法,是在勤奋的前提下而言的,如果不勤奋,科学的方法就失去了意 义,即使照着这几个环节去做,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偷工减料”,使 科学的方法优越性体现不出来。注释:1.吴邦武 《陕西教育》 2006 第 10 期 2.王艳 王梅 《辽宁教育研究》 2005 第 8 期 3.王亚茹 《吉林教育:综合》 2010 第 9 期 4.孙长峰 滕飞 《吉林教育》 2008 第 36 期 5.潘玉进 陈凤燕 《应用心理学》 2006 第 4 期 6.蒋巧君 《教育探索》 2003 第 9 期 7.冯玉新 《福建教育:小学版》 2010 第 7 期 8.苏萍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0 第 3 期
第五篇:学习方法指导
《社会学概论》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参加《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学习。这学期我将担任你们的责任教师,如果您在本学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在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阅读教科书、使用多媒体中,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及时和我联系,我愿意随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为了您更好的学习《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现在提供几点学习建议,供参考:
首先,同学应了解《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你想方便快捷地学习这门课程吗?请先阅读《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中介绍了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难点和重点。为你尽快的掌握这门知识提供了方便快捷之门。
其次,认真学习文字主教材,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本要义和基本理论。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社会学概论》的最主要的资料。在阅读大纲的基础上,有重点的阅读教材,了解教科书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作好读书笔记。也可以用记号笔画上,以便复习;有不懂的地方要做标记,以便在互动时间和老师交流,提问。
第三|、关注社会现实,运用社会学原理基本知识思考分析问题。“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是长青的”。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因此大家要关注社会现实,锻炼自己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要充分使用多媒体资料,多媒体资料是辅助性的,所以,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应主要使用多媒体。
第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网上讨论、小组学习、网上实时互动等。来电大学习,主要靠自己学习,但学校为大家提供了各种支持服务,大家要学会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积极参加面授和网上交流,对自己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六、按时完成平时作业,其中的练习题,对于期末考试会有帮助的。
同学们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请不要犹豫与你们的辅导教师或者责任教师联系,教师有义务帮助你们,完成学业。
谢谢你的关注!祝你取得好成绩!
天津电大文法学 《社会学概论》 责任教师: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