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时间:2019-05-15 13:5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第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摘要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关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技术,本文通过对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解,备课中存在问题的探讨,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提了一些初浅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教学设计弊端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观念先行”,数学课程的改革,需要数学教师转变旧的教学观念,而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便是对于教学设计的重新认识和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的掌握。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从教案走向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作为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新课程;我们怎样去看待学生;我们怎样去对待课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掌握现代数学教学设计技术的意义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上好课,就得先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即掌握教学设计技术).”教学设计不能只停留在仅仅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例、习题的选取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我认为,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因此希望我们对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有更清晰的认识,让我们将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真正结合,从而使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得以真正的落实。

二、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备课过程是:确定单元或课时的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然后围绕课堂教学5步骤: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案。但是,对于以下问题,传统备课方法却不能进行科学的处理。

问题1 在备课中,我们经常要讲重在“备学生”,即备动态的学生实际,那么怎样才能备学生,在教案里如何体现? 问题2 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如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虽然有些教师凭着个人的教学经验作出决定,但缺少新理念的指导。

问题3 教师在备课时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步骤,但目标陈述只是一个课时,教学任务结束以后,学生的终点能力或行为倾向的变化以及这些能力或行为倾向是怎么得到的?采用何种学习方法把教学方法变成学生的学习结果?在传统教案中也反映不出来。

可见,传统的备课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

三、利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我认为、我还有补充”这些语言,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教师要结合各节的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景,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景。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

比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在引入时可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大家把你的年龄乘以4,再减去7,然后叫学生说出所得结果,依次猜出其年龄。倘若某学生所得结果是45,通过解方程4x-7=45得x=13,即猜出这位学生是13岁。这个游戏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几个学生的年龄后,他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当他们对老师的“神功”赞不绝口时,教师告诉他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他们也能猜出别人的年龄。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学习劲头十足。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安排了一些教学案例片断及点评,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如教师可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开放式教学,设计好“开放性问题或问题串”,内容设计要有梯度、有弹性,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

4、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研讨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课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商议,此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以活动的板块来设计教学,把原来的教学重点改为探索的重点,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形成一种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良好氛围。

5、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

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手脑并用听说写,心中悟出始知深。”学习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思考,而且要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探究发现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

6、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数学。这一理念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特点,把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联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力争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7、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

新课标中明确提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点知识传播向学生自主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多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师生一起携手探究数学知识。

第二篇: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与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规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要正确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观念及策略。

1、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指向:拓展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和方向,任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必然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1)教学目标设计的拓展性。

在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要注重考虑学生的情意发展,即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绪、感情、态度以及关心、合作、交往等。简言之,即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感受,把它作为和认知同样重要的要素在教学目标中加以确立。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尽可能地挖掘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育人价值。

(2)教学目标设计的灵活性。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只有灵活设计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主体性发展留有余地,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2、教学设计中的内容指向:基础性、发展性和合理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

(1)教学内容设计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教学内容要避免“繁、难、偏、旧”,突出基础性。

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内容只有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才有可能保持和发挥课堂教学载体的主导功能;只有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积极思维,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

(2)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合理安排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要作适度的区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材观,要认识到教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是学生学的媒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进行统合,使之成为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学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处理重点内容、突破难点时,要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时间结构,既保证解决重点内容的时间,又保证学生思考重点内容的时间、保证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的时间。

3、教学设计中的方法指向:学科性和个性化。

“教无定法”,但是有规律、有共性。

(1)教学方法设计要符合学科特点。

学科不同教法也不同。语文重朗诵、赏析和体悟,多用情境教学法、赏析教学法;数学重归纳、论证和推理,多用讲授法、探究法较多;理化重实验操作、规律探索,多用发现法、实验法;思品重辨析、体验,多用体验法、辨析法,等等。

(2)教学方法设计要要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师个性特点。

教法必须为学生所接受,适合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教法要体现教师的个性特色。教师选择了适合自己个性的教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材内容变,知识框架变,难易程度变,教学层次变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教学设计变,以求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这些变化下,要求新的教学设计。所谓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教师要想走进新课程,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从教学设计中去体现课标精神。只有教师把课标精神落实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那么高中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如何体现课标理念,新课程化学课堂设计又应该遵循怎样的基本理念?以新课程教学为例: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学习情景创设;学习活动设计、组织。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

强调把学习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运用;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个性。教师角色:

依据课程标准,以教材为范例设计教学,参照学生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地位: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接受 学习同时尝试、探究、发现、学会交流合作。主动、主角、获得发展。

从上面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可以看出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设计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提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大胆、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

一、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沟通学生化学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2)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3)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新课程面前,要“稚化”自己,把自己当作学生,用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突出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青少年普遍有好动、好奇、好胜、好群心理,学习活动中求新、求奇、求趣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课堂上发扬了教学民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提倡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新课程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因此教学中提倡“以问题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新成果的过程。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大力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提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认真研读教材,大胆、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

为了体现科学的学习规律,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改变传统教材的单一线性模式,支持建构性、结构性和整合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便于老师教,又便于学生学。教材的栏目丰富,有“交流与讨论”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探索,体验过程与方法;有“拓展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每一核心内容学习结束时,运用“问题解决”和“整理与归纳”,让学生学以致用,或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组织和精致,理解、把握其中本质性的规律,建立知识网络,这又体现了学生认知的结构性和整合性。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想走进新课程,必须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努力更新观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为新课程改革出一份力。

第三篇:打破常规,学者改变——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之我见

打破常规,学着改变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之我见

江宁区谷里初级中学

张富和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由此可见,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引路人,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实践者、合作者。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劳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进行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鉴于这些,本人结合这次培训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自我探究,合作交流,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但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独立性。学生不再只是充当知识的接受者。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操作、探索、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甚至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这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老师与学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的知识经验智慧与学生灿烂的生命活力的有机融合的过程。

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时 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

上,在教法和学法指导上加以研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或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或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变换图形、变更条件、结论等形式,如我在九年级(上)四边形一章复习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2,四边形ABCD中,E、F、G、H

EAHGD分别为各边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FC在学生完成此题后,做如下拓展:(1)如果四边形ABCD分别为平行 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 梯形,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B图 2(2)如果四边形EFGH是矩形或菱形,那么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3)你能从中得出四边形EFGH的形状与四边形ABCD的什么有 关吗?

通过这样的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以及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充分思考、想象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去学习,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重视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通过组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前提,充分挖掘教材中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如教材中的做一做、数学实验室或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设置适应不同层次性发展的活动目标,将知识、操作、应用等综合性知识结合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实践

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频率与概率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摸牌、掷硬币、投针、摸球等数学试验,使他们在试验中进一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又如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一章的学习中,我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学校旗杆高度,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把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突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真正领悟到数学是事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

与传统教育不同,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每个人的思考问题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方法。传统教育的整齐划一,齐步走,只重学科,目中无人,忽视个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落后。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人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就是要尊重、关心、牵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时候,大力鼓励学生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尊重和理解学生,发挥情感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密切相关,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方法得到老师的肯定时,他们往往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对学习充满信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以满足,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理解、信任、和谐的关系,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培养他们学习的毅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变无用的数学为实用的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绝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绝对服从,并不管它们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照本宣科,最终使数学变得枯燥乏味。而新课程既贴近生活,又联系实际,同时少了“掌握”、“理解”、“灵活运用”等指标性教学目标,让教师少了许多束缚,多了创新教材的空间。如根据本地域的实际创新教材,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其结果把教材教活了不说,还让学生也乐于学数学了。教师常把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作为备课的重中之重。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节内容时,我引用柯受良飞越黄河这一生活实例提问学生:是否只要勇敢就可以去飞越黄河?学生多数答“不是”。我又问:那还需要什么?这一问题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极大地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了,有的说需要黄河的宽度,汽车飞出的初始速度等。随后我又提问他们如何求黄河的宽度,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七、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 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发挥计算机对文字、语言、动画等多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能充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满足学生的感官要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从实际出发,挖掘和发挥各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充实到数学教学内容之中,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如我在九年级(上)讲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动画效果展示两圆在变化过程中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从变化过程中总结出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而且利用这些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和密度,传递更多的信息,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应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新观念,转换角色,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探索出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乐于并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

第四篇: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摘 要:目前,有部分小学生对古诗词带有排斥心理,因为古诗词虽然字数少,但不像现代文章那么容易理解,而且每首古诗词都要求背诵,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反感,背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研究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诗 多媒体 生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68-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古诗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能列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意境比较优美,能陶冶人的情操的,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谈谈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古诗词文章一般都言简意赅,短短几十个字,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在古诗下面对难理解的词语标了注释,学生借助工具书基本上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些描写古代的文章,如《七律?长征》一文,学生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前,我通过班级的白板播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铁索桥的惊险悲壮视频,以及红军过草地,过皑皑白雪的覆盖的雪山,让学生目睹红军长征的艰难,体会红军越过岷山的喜悦心情。再如,教学《天净沙?秋》一词,前两句诗描写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六个图景,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把这六个图景一一展示给学生看,使抽象的诗句变成直观的图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教材里的古诗词,有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泊船瓜洲》写出了王安石远在他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送别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等。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诗人,联系生活,体会一下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游子吟》一文,文章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对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诗,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根本没穿过破衣服,更别说是缝缝补补的了,孩子们对伟大的母爱领悟成了一个难题,为此,我引导学生回想母亲每天起早摸黑地照顾我们的生活,风雨无阻地带我们上学,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甚至是下雨天,我们坐在教室里,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多等一分钟,她们宁愿自己在学校门口等上十分钟、半小时,甚至是一小时,任凭风吹雨打、太阳炙烤,她们无怨无悔,为我们默默地付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激这伟大的母爱,为此,我建议同学们每天回去都帮父母分担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至少完成一件,孩子们基本上做到了,我觉得这才是对这首诗真正的领悟。改写古诗

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尝试过让学生仿写或改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通过改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古诗也不例外,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对古诗也比较容易接受了,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写古诗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改写,将古诗用自己的话改写为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有学生写道:55岁的北宋诗人王安石,应皇帝之招,赴京上任为官,晚上,他把船停靠在瓜洲的江边,远望家乡南京钟山,虽然瓜洲与京口仅一江之隔,而京口与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借着皎洁的月光,思念家乡,这次上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吟诵古诗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写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表达的意思不是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读”是学习古诗的必经之路,古诗不像现代文这么通俗易懂,学生普通对古诗有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心理,如果让学生自愿吟诵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时间,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古诗,熟读成诵,感受古诗流露出来的深刻含义。表演古诗

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或许每位教师都尝试过,但大家未必尝试过分角色表演古诗。表演是一门艺术,要想表演的好,首先要对“剧本”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把古诗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引导两位平时关系十分密切的同学来表演李白和孟浩然,表演前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将李白与孟浩然临别前那依依惜别的情景表演出来,通过此次的分角色表演,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终身难忘。即兴作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古诗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读和写,把古诗背下来并默写,其实学习古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古诗作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提倡素质教育,古?教学不能再局限于读和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画能力,为古诗来个即兴作画。如教学《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描绘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可以利用我们农村的优势,引导孩子们想象大人们男耕女织,孩子们喜爱劳动,也在桑树底下学着种瓜,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利用手中的画笔,把这场景画下来,学生在作画中,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古诗融合了知识、哲理、情感于一炉的传统文化精华,教材中的古诗中,荟萃了我国历代诗人的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写景状物、咏人抒情等。传统的古诗教学比较重视学生对古诗文字的背诵,轻视对古诗思想感情的感悟,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响应新课标的号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学校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沈志斌.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3).[2] 李丹,张红敏.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6(16).

第五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反思之我见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反思之我见

新兴中学

程天鹏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都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去面对历史教学----这门历史悠久而又与现实相距甚远的古老学科,应该怎样去看待学生----未来的世纪之才,怎样去对待课堂----师生焕发生命力的所在地。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开放的课堂。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如果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更要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充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是强调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心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其次是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教学设计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有选择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其实,如果你要真正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你会发现,他们中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通常,当老师的注意力辐射于后进生之外时,他们就会游离于教学之外,诸如讲笑话、睡觉、看小说、做其他作业、大声读书、怪调回答------但他们常常被尊重包容时,他们的潜能就会苏醒过来,有时会令你大吃一惊。

由此,我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确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我期待着我的课堂能成为全体学生的情感乐园,是激发全学生想像的肥沃土壤,是学生心中的伊甸园。

四、坚持学以致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强调语文学习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个性发展。为了谋求达成有效语文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材在新课标下的价值功能,体会语文教材的举例作用,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语文教材,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外自读,为学生补充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美文;改变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发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多讨论少讲授,多对话少问答,重过程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同时还要加强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多动口,多动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即“生活-课堂-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不断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独立发现。除此之外,也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并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发设计,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民用工业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坚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青年教师尤其重要。反思的过程,往往真理的大门会怦然开启。在教学实践中,在吸取同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着重反思三个方面。

首先,反思本节课最有创意的细节。就教师方面看,指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理解,新颖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手段,能维持学生兴奋点的提示或暗号等。就学生方面看,指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体验、领悟,可资借鉴的学法,收集筛选材料的独特视角。

其次,反思本节课中最成功的细节,如新颖独到的导入方式,别具一格的情景设置,层次分明的提问,凸现思维的点拨,标新立异的板书,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衔接紧密自然的巧妙提问,形象活泼的教辅用具,让学生迷途之返的暗号等。

最后,反思本节课中有失误的细节。如教具选择不当,教材重点难点不突出,问题设置不当,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教学方式单调,评价过于简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和维持学生兴奋点的细节等。

教学反思是个人智慧的瞬间再现,能让人增长教育智慧,是自我否定之后的超越,是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感谢课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学会了做教育需要要不断的思考;让我明白了教师的幸福之路之一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陶醉其中。是课改,是暂新的教育理念让我如梦方醒: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老师只不过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全新的理念冲击着我,正是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激发了我投身课改的那份激情,我努力把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尽最大努力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仁者爱人,宽容为上;智者教人,引导为佳。这是我对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解,也是一种境界,更是我毕生的追求。

下载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应关注的问题 罗城县第二小学 谢永姿 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是为了落实好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根本,也是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必须高度注重课前的......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的意义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 “直觉不是有效课堂表现的关键......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之我见

    - 1 有位学者这样说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摘 要】英语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一个新科目。对于初学英语者,不仅要掌握音标、读音以及相关技巧,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学会牢记......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之我见

    - 1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我及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小路它美在哪里?美丽的小路为什么不见了?”......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学习总结 通过在线我学习了《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教学讲座,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以下几点:教学设计的意义、什么是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