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定义及教学设计规划九要素中我们可以得知,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并非仅仅指狭义的教学过程,其实包含了教育教学更宽泛的含义,具体可以指教育教学课程规划设计、教学实施活动过程设计及教学材料的设计等。那么,新课改下我们怎样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呢?这是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那么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对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联系紧跟时代的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信息素养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因素,好的教学设计就象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够自主地在这个空间里尝试、创造、思考、合作,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相对小学生来说一星期一到两次的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
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
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把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一个老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把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把握,便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着力难点,阐释疑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有条理地让学生掌握熟练了,学会应用了。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基本了解的,只有底码清楚,才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收获的目的。
二、设计教学内容,兼容整合其他学科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信息越及时、越全、越广,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在信息技术课越来越被重视,地位不次于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工具性学科。我们怎样才能最优的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的现代人呢?对各学科进行科学的分析、筛选、综合等,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实施信息技术最优化教学,也即今所说的课程整合。整合就是一个系统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或事物之间,根据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兼容、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并利用计算机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用”这个字上来。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过程中,给学生几篇短文,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去给这些文字归纳标题,并把标题用艺术字的形式表示出来,修饰短文。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归纳、总结、审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例如数学课上经常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多方法解决问题,同样,信息技术也可以要求学生多方法、多途径去完成某一任务。如插入艺术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绘图工具栏来实现艺术字的插入,也可以利用插入→图片→艺术字,来实现艺术字的插入。又如在教学多张幻灯片的插入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多途径来尝试,如在大纲视图中单击右键,实现新幻灯片的插入,或单击插入→新幻灯片,等等。信息技术课上的画图程序、金山画王等哪一个不是与美术学科息息相关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画图有关内容,在我们教学完画图中的有关工具的使用之后,在讲到综合方面,我们可以将美术课上的一些教学内容利用过来。比如在四年级画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课《奇形怪状的小动物》,此时学生已学过最基础的画图工具的使用,那么本课主要是学会曲线工具的使用和各种画图工具的组合运用。我首先呈现出几个漫画式的动物:瓢虫、小猴子、小猪的形象,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我选择了较容易的瓢虫图形,设计了一个游戏:一步步出示瓢虫的形象,由大圆到小圆,到触角,让学生跟着一步步完成。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键盘指法时,可以结合英语学科的有关知识。小学生对英语这第二语言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因为三年级的他们是刚接触,而且小学的英语对他们要求并不高,相对而言学习兴趣非常浓烈。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素材,再添加一些他们熟悉的一些小动物的英文名称,让他们在快乐学习英语的同时自然把指法的规则了解清楚,并能熟悉
每个关键所在的位置。
三、采用不同的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所以要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始终维持一种活跃的状态,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学生画小火车时,可以拿来一个玩具火车,让学生先观察,再画画;教学生画美丽的热带鱼时,给学生放一段有关热带鱼的影片,拉近学生与要完成“任务”之间的距离;讲课过程中遇到学生有好的经验及时推广,使别的学生看到他人的进步,并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等。方法很多,最主要是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爱事业的心,才会在工作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灵感,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教学评价是调整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设计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包括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易犯的错误,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条理清楚等。教学评价渗透在课堂中,课堂上常自评、小组内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等形式反馈出来。而总结性评价是在多次形成性评价后进行的。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可以用一句话、几分钟时间来进行。在课堂中,我常常采用学生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将学生的作品利用广播系统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大胆地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缺点,并说说自己的建议。这样学生评价的参与面广,学生十分感兴趣,评价也更放得开了,从这样的评价中反馈的信息十分丰富,学生也在评价中得到了启发。当然,我会找到作品中的某个亮点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学评价设计,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
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因此,我们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
生存,学会做人。
总之,通过教学评价设计,往往使我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提供和反馈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教学设计是教师与孩子们交流的桥梁,是孩子们学习的平台,我们应该多研究并精心设计,成功的教学设计能更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让每一朵花开得更灿烂。
第二篇: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定义及教学设计规划九要素中我们可以得知,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并非仅仅指狭义的教学过程,其实包含了教育教学更宽泛的含义,具体可以指教育教学课程规划设计、教学实施活动过程设计及教学材料的设计等。那么,新课改下我们怎样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呢?这是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思考和研
究的问题。那么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对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联系紧跟时代的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信息素养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因素,好的教学设计就象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够自主地在这个空间里尝试、创造、思考、合作,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相对小学生来说一星期一到两次的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
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
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
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把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一个老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把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把握,便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着力难点,阐释疑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有条理地让学生掌握熟练了,学会应用了。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基本了解的,只有底码清楚,才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从
而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收获的目的。
二、设计教学内容,兼容整合其他学科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信息越及时、越全、越广,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在信息技术课越来越被重视,地位不次于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工具性学科。我们怎样才能最优的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在社会竞争
中处于主动地位的现代人呢?对各学科进行科学的分析、筛选、综合等,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实施信息技术最优化教学,也即今所说的课程整合。整合就是一个系统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或事物之间,根据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兼容、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并利用计算机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用”这个字上来。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过程中,给学生几篇短文,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去给这些文字归纳标题,并把标题用艺术字的形式表示出来,修饰短文。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归纳、总结、审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例如数学课上经常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多方法解决问题,同样,信息技术也可以要求学生多方法、多途径去完成某一任务。如插入艺术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绘图工具栏来实现艺术字的插入,也可以利用插入→图片→艺术字,来实现艺术字的插入。又如在教学多张幻灯片的插入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多途径来尝试,如在大纲视图中单击右键,实现新幻灯片的插入,或单击插入→新幻灯片,等等。信息技术课上的画图程序、金山画王等哪一个不是与美术学科息息相关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画图有关内容,在我们教学完画图中的有关工具的使用之后,在讲到综合方面,我们可以将美术课上的一些教学内容利用过来。比如在四年级画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课《奇形怪状的小动物》,此时学生已学过最基础的画图工具的使用,那么本课主要是学会曲线工具的使用和各种画图工具的组合运用。我首先呈现出几个漫画式的动物:瓢虫、小猴子、小猪的形象,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我选择了较容易的瓢虫图形,设计了一个游戏:一步步出
示瓢虫的形象,由大圆到小圆,到触角,让学生跟着一步步完成。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键盘指法时,可以结合英语学科的有关知识。小学生对英语这第二语言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因为三年级的他们是刚接触,而且小学的英语对他们要求并不高,相对而言学习兴趣非常浓烈。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素材,再添加一些他们熟悉的一些小动物的英文名称,让他们在快乐学习英语的同时自然把指法的规则了解清楚,并能熟悉
每个关键所在的位置。
三、采用不同的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所以要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始终维持一种活跃的状态,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学生画小火车时,可以拿来一个玩具火车,让学生先观察,再画画;教学生画美丽的热带鱼时,给学生放一段有关热带鱼的影片,拉近学生与要完成“任务”之间的距离;讲课过程中遇到学生有好的经验及时推广,使别的学生看到他人的进步,并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等。方法很多,最主要是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爱事业的心,才会在工作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灵感,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
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教学评价是调整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设计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包括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易犯的错误,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条理清楚等。教学评价渗透在课堂中,课堂上常自评、小组内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等形式反馈出来。而总结性评价是在多次形成性评价后进行的。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可以用一句话、几分钟时间来进行。在课堂中,我常常采用学生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将学生的作品利用广播系统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大胆地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缺点,并说说自己的建议。这样学生评价的参与面广,学生十分感兴趣,评价也更放得开了,从这样的评价中反馈的信息十分丰富,学生也在评价中得到了启发。当然,我会
找到作品中的某个亮点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教学评价设计,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
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因此,我们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
生存,学会做人。
总之,通过教学评价设计,往往使我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提供和反馈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教学设计是教师与孩子们交流的桥梁,是孩子们学习的平台,我们应该多研究并精心设计,成功的教学设计能更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让每一朵花开得更灿烂。
第三篇: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议
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议
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下面的问题:第一、教学理念偏离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容易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理解成操作技能的培训,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第二、教师教学水平不足,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乏味。目前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多数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末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少信息技术课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很不相称。第三、学生选修自主性未能得到切实落实。根据新课标规定,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的5个模块,原则上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自主选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所在学校的师资数量班额和硬件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学校都是由教师统一选定某一模块来选修。即使是有条件的学校由于选修课程体系的复杂,以及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内容和要达到怎样的预期目标等不了解,也无法作出合理的选择。
新课标强调学科整合,设置综合课程,强调教学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教学的基础性。这是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新课标为了加强科目之间的联系,将内容相似或者相近的科目融合,以强化基础性教学。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目标,《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处理可以独辟溪径自成一体,也可以适当解压、释放和整理,但重要的是不可脱离信息技术课程最基本的内容目标,下面我谈谈我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保护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来自书本、老师、家长和学术权威的观点、意见、看法和学说等产生不同的理解,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这种理解。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任何一个人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都难以做到了如指掌、面面俱到,因此课堂上有时出现学生知老师不知、老师这么认为学生却那么认为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执行者必须放弃对师道尊严的某些狭隘而偏执的理解,以宽广的胸怀面对学生的提问、质疑和异议。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创造性来源于创造欲望,创造欲望要用积极的手段去激发。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术思想和观点、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具体进步过程、让学生体验创造的艰苦和乐趣、让学生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专利申请保护意识以及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自我、增进相互了解和认识。
我们不难领会出这样一种含义:今后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和教学都要具有相当的开放性,要允许教师和学生享有自己的选择权,正确看待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存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
3.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示和诱导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过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我们的学生普遍胆子太小,不敢否定书本上讲的内容,同时知识面很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只是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介绍更深层次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介绍一些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逐步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拓宽课程的知识面
1.打破课本内容的束缚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划分为六个模块。一个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五个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从课程的这种结构布局可以看出,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我们的日常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的范围之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增加其它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
任何一项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涉及到应用领域的多个学科,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的结果。我们应当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些道理:首先,作为一名受到良好教育的未来的科学工作者或工程师,应当重视所有自然科学的进步,因为它们的进步会对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次,通过自然学科的学习,可以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于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问题求解过程。
3.增加人文、社会和管理学科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名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应该对信息技术学科所固有的文化、社会、法律和道德内容、信息技术学科对其它学科和国民经济的作用以及哲学研究和美学价值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作用等内容有所了解,应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历史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术行业的职业责任、风险性和可靠性、信息管理学、专利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知识。
三、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其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将取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已经由灌输转变为引导和帮助。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难题,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一些新的学习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第四篇: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教学活动
[摘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英语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如何有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呢?笔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学活动 学生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英语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其重要性日渐突出。时代飞速发展,学生的教材、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随之改变。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很显然,这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活动的目的要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
新教材强调贴近生活,强调生活中的很多日常用语,并给了大量的对话。对话的操练、表演是每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经验的老师会让学生像爬楼梯一样逐步提高,同时每步一小结,及时扎口袋。作为孩子王,对课堂上的每一个对话都要在其目的和可操作性上反复思考,因为“导演”也不是太容易当的。
二、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内容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
对于小学英语来说,绝大多数的对话内容涉及到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是课本编排的用意,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依据。学生喜欢表演,更喜欢他们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表演。6B中的Unit6主要练习了一般将来时,大家都知道这一时态中主要练习人称、地点、动作(干什么)及时间。所以,我让每一位同学根据我的时间要求做一个计划表,然后我收了四份用投影展现给学生。我先让他们练习Where is … going tomorrow / this weekend ? What is he / she going to do there? 然后让他们自由问答。没想到他们竟然问到:When is Chen Jing going to Nanjing? How is she going there? 真是让我吃惊不小。看来兴趣还真的是最好的老师。看到学生兴趣正浓,我也是趁热打铁,给他们布置了两题家庭作业:一是必做的,至少两个人合编一个对话,内容包括人物、地点、事件、去的方式及略谈谈自己的感受。二是选做的,感兴趣的话,可以上面的内容为根据写一篇小短文,当然可以尽量发挥。下课时,我特别加上了这么一句:这节课大家表现很出色,我相信大家的作业肯定同样出色。“Sure.”他们给了我一个响亮而又干脆的回答。
三、活动应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堂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有利于积累学生的英语知识、发展英语语言表达技能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说到底,英语只是一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课程的学习就是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达到掌握表达技能进而提高交际能力的过程。活动中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贴近生活的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用所学过的单词或句子来表达自己所要说的。活动中,不但要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去交流,也要有效的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并利用英语去解决问题。教学中,有一次,我突发异想,如果学生来到一个全新环境他们能很快的适应并生存下来吗?如果能他们必须从被教转换到积极主动的去学、去探究,并学会合作。为此,我认真准备了几天决定让他们玩一个游戏:I’m new and everything is new here.他们对这个游戏的神秘很好奇,同时好强的他们都是跃跃欲试。我对他们提的要求是:不可以说汉语,否则算输。同时我也给他们几个目标。如(1)如何认识新的朋友?(2)你去你的同学家,但你不知道怎么走,如果太远了,想坐车。面对新的面孔你该怎么表达呢?(3)你抱了很多的书,结果有一些掉到地上了。你该怎么请别人帮忙?如果他想帮你抱一些,你该怎么回答呢?(4)一位外国游客到我们连云港来旅游,你该怎么尽可能的向人家介绍我们连云港的自然气候和景观呢?等等。我给他们每组一定的时间准备。为语言的流畅,准备期间可以查阅资料。这个过程中也必须说英语。活动中我发现他们很是投入,竞争的意识也很强。当然我的目的也达到了。因为他们用他们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了实际的运用演习,而且效果令人满意。
四、发挥英语语言的桥梁作用,促进学生多角度、全面发展
有人说,英语是一门综合学科,里面有历史、地理甚至还有数学、医学等。其实它和汉语一样只是人们表达的工具,就像小学的语文老师改教数学一样。世界各国之所以把英语学习当成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世界上大多数的杂志、科研论文是用英语书写的。换句话说,就是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所以说,英语也是我们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英语活动也应该积极促进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当然其他学科的老师适当了解英语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有限的课堂活动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之中
英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要尽可能的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正所谓英语不是哑巴英语更不是纸上谈兵。语言必须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只有这样语言才会不断的往前发展,否则,也会消失。就像美术的室外写生一样,英语也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室外上。如6B 中的Unit 2中jump farther、run faster、dance better 等时,应同学们的心愿,我带领他们来到操场分男女并指派动作进行分组练习。结束以后小组间互相提问对方的活动情况。如Who jumps farther? Who funs faster? 等等。有的学生说到:Wang Jiahuan is taller, and he runs faster.看这样的句子不是很好吗?当然,室外活动场面大没有室内活动好控制,而且效果不一定理想,但要做就要做好,否则会影响后面的室外活动。有时要找原因。如6B中的Unit 3 “Asking the way”。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书本上那几幅图的问答以后,我把他们带到操场上,让他们分组进行实际操练。如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the)…Excuse me , how can I get to(the)…结果,我发现他们的方向感很差,不时的有学生伸出左臂,而且有时还为左右争论。可到了室内,我给他们一幅图,让他们进行对话填空,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全对。“为什么?”我问大家。“方向容易看,几个路口一目了然。”他们的回答让我找到了答案。为此,第二节课我用了大约两分钟的时间专门练习Turn right.Turn left.然后我带领他们再次演练。这一次效果明显好多了。因为不至于有人要去办公室结果对方介绍时,把方向拐到了二年级一班。
当然,英语活动的方式、时间及地点,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程度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并给予不同的要求。总之,基础阶段英语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而教学活动不但能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之在活动中养成合作的精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笔者相信,英语是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的纽带,而英语教学活动不但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更是学生走上世界舞台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
第五篇:浅谈新课标下地理课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标下地理课的教学设计
[摘要]: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地理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引领下,教师要正确认识地理教学的本质,恰当把握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地理教学活动设计、注重各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在此本人就如何进行地理课的教学设计略表浅见。[关键词]:地理新课程标准 地理课 教学设计
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讨中,地理教师关注最多是:新教材虽然图文并茂,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话题,有情境化的活动,有丰富的资源链接。教材知识编排更加“精减”,活动环节更加突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传统教材通常从教师“教”的角度编写,以演绎和说明为主,呈现方式单一。教师习惯于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书本知识的获承、验证、记忆和积累的过程。而新教材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师生之间共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当面对着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的《地理》新教材,教师们难免会有困惑和茫然之感。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地理课的教学设计呢?本文以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天气与气候》为例,浅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教学内容)怎样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教学。要完成这样一
个具体的教学设计,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信息反馈以及在哪一步骤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或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只有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周密审慎的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有的放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无目的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从面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具体说,一个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情况分析和结其知识结构的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指摸清学生的一般心理、生理背景,如:年龄、性别、学习动机、认知成熟度、社会经历,了解学生从事该课程学习的认知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认知结构特点。知识结构分析指按照课堂标准与教学基本要求形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的起点。
例如:《天气与气候》这一节主要内容有: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2、天气预报。为适应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可将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将教材中的“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的顺序调整为授课时的“天气—天气预报
和常用天气符号—气候”的顺序。引入时教师先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2年强沙尘暴袭击北京;2008年的特大冰灾等。联系实际学学生身边的地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符合学生的实际并为学生所熟悉,能理解,可挖掘。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完成本阶段学习后在知识、能力、情感上应达到的新的水平。它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每门课、每节课都应有教学目标,重点说明完成学习后学生的知识水平、行为、能力的变化。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考虑:在教学之前,学生会什么、能够做什么;在教学之后,学生的行为应该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全面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例如:根据新课标要求,确定《天气与气候》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2.能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能力目标:
1、通过区别“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双边活动,学会看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读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知道地理知识的作用,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增强学生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值得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是一个水乳交融的整体,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块。因此在教学设计
过程中不能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僵化地分成三个环节来分别完成三个目标。更不能生搬硬套地要在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后再硬加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应使三个目标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的地理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中心型”的教学向“学生中心型”转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分析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在设计《天气与气候》的教学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又多又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来试一试,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记得准。或让学生当一回“小小天气预报员”学生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东边日出西边雨”用这些简单的语句让学生自己归纳天气的特点等。
四、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前进行运筹和策划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和环节。如果课堂教学不明确突出重点难点,学生自己恐怕很能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有两个依据:一个依据
是教学参考书,另一个依据是学情。所以教师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和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等;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做好理论联系实际。还是以《天气与气候》为例,本课的重点可以确定为:
1、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难点是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和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重难点确立之后,师生共同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开展学习,教师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想动态,及时评价、鼓励学生,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五、强化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教学反思”,谓之“课后记”。“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意识,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提炼的过程。“教学反思”中主要记录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规律、新见解、新突破等等,经常地、及时地记录下这些心得体会,并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不仅使教学设计一直处于审视自我、共同娇正、共同完善的动态发展中,又使教师逐步形成了以课改理念为出发点和归缩点的备课观、教案观。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教学
因素的不断更新,作为地理课教师应透视本学科新的课程标准价值导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促使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增强地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设计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成为我们广大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参考文献: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 《教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