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四个方面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c
从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鸡泽镇中心小学赵利敏
新的语文课程教学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一、加强课前预习,训练自学,在问题情境中萌发探究意识。
不断变化或富有新异性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通俗易懂,加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一遍读下来,便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学生就会失去深究下去的愿望。所以,在学生自主阅读前,制造适度的“认知距离”,让学生萌发阅读探究的欲望,并产生主动质疑问难的心理趋势。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前,教师可先让学生理解“亲人”,弄清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再提问:“他们并非亲人,但课题却说‘再见了,亲人’,为什么呢?在完成常规性的预习作业后,学生可自主选择以下作业:(1)在好词佳句旁边的空白处写一些简单的体会;(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最喜欢的段落;(4)学做读书笔记。学生带着自学后的主观感悟再读课文,有利于
对学习内容的“再发现”,点燃自主探究学习的火花。学生的有些“发现”甚至会让教师措手不及。例如一名学生在自读《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后,萌生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五壮士完成任务后,为什么不和敌人拼一拼,而要去跳崖呢?
二、讲课初始,学会质疑,找准探究的切入点。
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发问,并及时地肯定和真诚地欣赏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下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低水平的问题向高水平问题转化。教学大纲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从一个接受者转化为一个探究者,教师则有意识地指点,将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的“重点问题”凸现出来,也即凸现自主探究的切入点。如上《蛇与庄稼》一课,学生踊跃质疑:(1)田鼠为什么不会被水淹死?(2)为什么田里有蛇,庄稼就会丰收?(3)田鼠为什么会糟蹋庄稼?(4)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5)这批蛇是怎么运到田里去的?(6)猫与苜蓿有什么关系?学生提问完后,我便引导他们分析:这篇课文主要写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像(1)(3)(5)这些偏离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不提。而像(2)(4)(6)这些问题提在点子上,学习时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就可以更快更好地去学习课
文。
三、在讲课中形成互动,在主体实践中提高探索能力。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参加交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与效果。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呈现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学习问题,让解决相同问题的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合作群体。此外,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怎样合作、怎样交流,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当发现学生的讨论发生混乱或出现歧途时,教师要适时点拨,避免南辕北辙。如《军神》一文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在学习完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后,我提问:“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这时,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沃克医生,还有部分学生则认为是刘伯承。理解产生了碰撞,我就组织学生展开答辩。全班分为甲、乙两方,先各自总结理由,组内成员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和补充,在集体智慧的作用下,力求使观点更加完整与准确。然后双方选派一名代表上台,陈述观点,再接受对方的质问与咨询,当问到:“如果沃克医生不是主要人物,那作者为什么还要把他的变化写得这么具体”时,答辩者有理无据,教师巧用“反问”:“文中刘伯承有没有变化呢?”答辩者顿感拨云见日:“作者正是用沃克医生的变化来反衬刘伯承的坚毅、顽强。写沃克医生,还是为了写刘伯承,所以主要人物
是刘伯承。”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整个答辩过程充满着民主的气氛,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四、课后注重总结巩固,在拓展延伸中释放探究潜能。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拓展了语文的学习空间,还释放了学生探索研究的潜能。如学习《蛇与庄稼》后,我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作出客观性的评价,并对成果比较显著的学习小组和有创见的个人进行赞扬和激励。同时,引导学生顺藤摸瓜,及时整理思维路线,围绕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由于研究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了它们的规律,而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事例?请收集一下。(2)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为开头,“所以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为结尾,写一个保护环境方面的事例。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牵引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课本走向生活,从而延伸了语文课堂。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我及时展现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推荐优秀习作投稿,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的快乐,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要的是面对学习问题时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解决问题时不断思索、不断
探究的精神,而不是企求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或巨大的创新成果。要使学习活动具有探究性,教师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逐步扩大学生的认知单元,尽量让学生承担一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其次,要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采用适于实施科学学习方式的机制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
第二篇:实施探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施探究性课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课的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探究机会,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因此,实施探究性课题是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创新,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切实有效的好办法。
一、以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的项目为探究性课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大多落后,加上交通又不太便利,这就制约着动手探究性实验的有效实施。为此,我们尽可能考虑那些材料来源容易、成本低廉的项目来满足他们渴求科学的需求。如我教学《科学》中的“我来做个小开关”时,多数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且有继续探究的欲望。为此,我指导学生设想如何制作“双联开关”、“三联开关”。两位学生带着这个设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参阅《电工》的有关部分,理解了各种开关的工作原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俩用现成的单刀双掷开关,经过拼装改成,终于发明了一个在三处的任一位置都可控制的“三联开关”。
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们学校配备了马德堡半球、压强计、发电机等科学“材料”,使学生接触科学、爱科学、迷上科学。如学习了“风的观测”时,准备材料让学生做个观测天气的风向标、风速计,进而利用压强原理做喷水实验,知道了压强的一些基本常识。在同学们的继续攻关下,又设计出了用塑料管制作水气压计,进一步理解测量大气压的原理。利用水气压计经过多次细心观察并认真记录研究,发现了本地在晴天时的水柱高10.1米,阴天时水柱变低,刮风下雨时,水柱更低。知道了水柱的高低与外界的天气现象有关这一规律,并根据一次水柱的突然降低,预报了一次“热带风暴”,为当地村民减少了许多灾难性的损失。
二、以农村熟悉的事物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来源于生活。教育学家杜威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因此,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出问题。如我们地处半山区农村位置,盛产着文旦柚,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每年春季,刚羽化的金龟子就猖狂地危害果树,使不少果树的新叶、嫩梢片甲不留,给果农带来了惨重的损失。为了解决村民们的这揪心之事,有两位学生多次夜里进园认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有种逃避敌害的绝招:假死。随后在多次的观察、实验中,他们采用了捕杀歼灭的新法:即对于大面积或大树冠的,可采用猛摇树冠惊吓金龟子,使之纷纷落下,再集中消灭。这避免了喷农药给自然环境带来污染。
三、以趣味性强的科技小制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如在探究性课题中增加趣味性成份,不仅可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同学们的注意力,这是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发挥最大潜能、诱发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科学》的“浮和沉”时,为了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我选择传统的“浮沉子”为制作课题。有的学生从这个活动中领悟到“浮沉子”的浮沉原理,并进行了创新,用软塑料瓶代替广口玻璃瓶,用小型的“变形金刚”(儿童喜爱的人形玩具)作“浮沉物”,采用同样的方法调整“变形金刚”的平均密度。然后将调好的“浮沉物”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饮料瓶中,拧紧瓶盖,加工成了新式的“浮沉子”。由于“变形金刚”本身装有发光二极管,随着“浮沉子”不停地上浮下沉,在水的折射下,瓶内闪闪发光,漂亮极了。它不仅是同学们的心爱玩具,更是教学浮力原理的最佳教具。
事实充分证明:学生是智慧的花朵,对感兴趣的事物,通过探究性的学习、研究和感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就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领悟科学研究的真谛。
第三篇: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鹿泉市实验小学 崔军霞
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模式,是一种积极学习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以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基础,自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不断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那么教师怎样巧于点拨,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呢?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阅读韵味,教学时可以从课题入手,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探究过程。
教学一篇新课文可不让学生看书,从课题入手,适时引导探究课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看课文,验证猜想。如教学《蜜蜂引路》一课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蜜蜂怎样引路?为谁引路?在哪引路?这些问题,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忽视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的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在讲述中紧贴课文的一些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词语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
二、问题引导拓展思维
探究性学习一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善于发现问题是进行探究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明确探究的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勤学好问,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应大力提倡。
三、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方法。
1、围绕矛盾处质疑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2、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充当某些角色,去换位思考。为了使自己进入那种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总之,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方式的探究学习,都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探究学习不是以尖子生为主,中下学生做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另外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是同桌议论,也可以是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三四个、七八个都行,只要有利于合作学习,应当有多种选择:内容简单的题目,可以同桌合作;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的内容不一样,应当选择相同学习内容的伙伴合作。课堂自学,探究的时间在安排上必须要有精神的把握,不能过长,不能过短,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来合理的安排学生自学探究的时间。
第四篇:从四个方面加强干部素质和能力培养
从四个方面加强干部素质和能力培养
一是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锻炼,首要的是坚定政治信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和水平。
二是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奠定事业成功的基础。学政治理论,做一个清白的人;学文化知识,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学科学技术,做一个有本事的人。我们的干部既要博览群书,又要专博结合,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要奋勉自学,锻炼自己独立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通过学习、调整、再学习、再调整,如此循环往复、动态调节,不断调整知识结构。三是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袭。道德修养体现干部的思想境界,集中反映干部的朝气、锐气、正气。要把道德修养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既要经得起艰难困苦的磨炼,又要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既耐得住清贫,又耐得住寂寞。在生活上,要保持良好操守,淡泊明志,脱离低级趣味;不听、不信、不传小道消息,不去不该去的地方,相信群众,慎重择友;既不孤芳自傲,更不玩物丧志。在社会交往中,既要热情礼貌,又要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拿原则做交易,经得起金钱、美色的诱惑,不干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四是加强身体与心理素质的锤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与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锻炼,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通常包括体力素质和智力素质)。要加强锤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与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耐得住一切烦扰,无论事情多么繁杂,总是保持一种安静之心去应对,做到情绪稳定、性格宜人、乐观自信、意志坚定、心胸开阔。
第五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将“兴趣”转变成“爱好”
教过英语的老师一定感受过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内容的增加,有些学生就开始打退堂鼓了。如何使学生保持最初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爱上学英语,这就需要老师下一番功夫了。通过最近参加“国培”,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以下总结: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教师应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一是对学生提问,二是让学生“发问”。通过“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同伴合作,比如pair work 和group work,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难点,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构建英语知识体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从中得到思维的启迪。
最后,让学生乐于学习。
具体操作时,教师可先了解学生的一些兴趣和爱好,比如一些名人或体育明星,一些名胜古迹等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描述,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他们喜欢的东西,又学习了英语,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Teaching is not easy.我们对学生用心,学生就会对学习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