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语文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小学伦惠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它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上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问题情境中萌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工,只在每事问。”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有更大的价值。法国著名教育家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由此可以看出,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创设、营造创造性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愿望都能实现,有着十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有了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教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应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开始,以引导者、合作者、好伙伴身份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环境可以影响人,但这种影响不是被动的,人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受到环境的作用。在学生中,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不可低估的创新意识的萌芽,他们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对已有结论的质疑,以及渴求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新花样的梦想。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这种创新愿望,给他们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兴趣与愿望,激活思维。阅读教学中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例如教学《太阳》时,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先介绍了人们赞美太阳的诗句,置于这样的情境学生自然提出“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太阳的寿命有长”等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读懂课文后,教师又提供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的有关资料,学生又提出“如何运用太阳的能源为人类造福”等科学问题展开辩论,知识面不断地扩大,辩论也更加激烈。在教学进行中自始至终,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探究的欲望很强,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思,读书有所思,方能有所得”。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习的载体,学生要学会发现、选择和确定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解决问题。学生边读边思考,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经过读读、议议,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达到了发展思维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要具备目的性、新异性和适应性,并且问题的确定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运用探究性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多加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使之不断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总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很多,应因文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写景的课文,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当导游,设想一下自己要介绍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教学说理性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分正、反方展开辩论,等等。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带着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潜心读书、专心思考,有的人在默默思考,有的人在轻声体会;有的人在摘记重点词句,有的人则写下批注、心得;有的人是动情地读,有的人是尽情地说,是发自内心的探究需求,困惑时可查阅资料或求教于老师、同学解决疑问,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在不断学习和多向、多层次的交流中唤起读书的欲望引发更深的探究性阅读过程。
事实证明,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逐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对自己、对同伴、对老师的提问,才能点燃他们探究创新的火花。
二、在开发学习资源中激发学生的探究阅读的兴趣
充分发挥语文课所固有的趣味性因素:语文课的内容有极其富于趣味的东西,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诸如精彩的朗读、生动的语言描述、逼真的动作模拟或声音模拟,恰当的适合语文课特点电教手段插入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有时向学生介绍一点与作者或作品有关的生动故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标同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掌握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此,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方案,先布置学生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后,了解后说说自己感受到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知道了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诱人的,对小兴安岭有了整体的感知。接着,在优美的音乐衬托下,教师放录象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欣赏多媒体课件,立刻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此时此刻自己正站在小兴安岭的脚下,领略着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然后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反复地多读几遍;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与同学分享读书的快乐。学生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发现了自然的美、自然的伟大及汉语言独特的魅力,他们就能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在乐曲中,与作品主人公的高尚情操融为一体,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让学生想象,使他们如临其境。然后让学生以录象的画面,设计一段精彩的解说词,再让学生扮演解说员,配合画面,向同学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美丽的、诱人的景色。这实际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以此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口语交际能力。即使学习较差的同学也能不同程度地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了画外之意。由于投影画面补充了学生的视觉表象,教师的配乐描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总之,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恰当开发运用学习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在主体实践中提高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
《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育研究告诉我们,关注学生主体发展,提高并构建主体性教育策略,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发展教育观念,树立民主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研究合作促进的伙伴,支持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发展,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还学生讨论、参与、质疑、发挥自由的权利。首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教师要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需要有一定的魅力和胆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意愿,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课堂上要多安排学生学习交流,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采用分组讨论,全班集体交流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多边的对话和交流。学生从学习的伙伴、教师及课文文本等对话中,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在对话中学生也会有新发现。多为学生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潜意识的开发。
“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除了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之外还非常强调了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究和自己解决。这“三自一体”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各种认识能力得到综合的锻炼。在强调学生参与协作会话,参与强化练习,参与评价分析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探究性能力。因此,“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
教师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应该调整教学时间配比。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与传统接受性阅读学习方式相比,探究性阅读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参与,是一种主动学习。在提出、选择、确定探究问题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我的阅读策略、方法,自己读,自己想,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主动地捕捉、搜集、处理与探究问题相关的信息。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先扣题质疑:金华双龙洞在哪里?为什么叫双龙洞?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美不美等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阅读课本、查阅课外书、上网、看光盘等方法;在阅读课文的方法上,学生提出边读边想象、抓住中心句读、图文对照、小组合作等方式。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通过“我怎样知道你们已经读懂了呢?”这一问题引导交流,有的回答问题的答案,有的谈自己的感受,有的有感情的朗读,有的让老师播放录相自己简介金华双龙洞,尤其在汇报孔隙学习这部分时,有的学生体会出了孔隙又窄又矮的特点,讲得十分形象。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主探究的成果。课后,学生继续通过上网等其他方式探究双龙洞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善于诱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发展和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在课外延伸中释放学生探究阅读的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学生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地探究学习离不开丰富的学习资料、科学设备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资料,平时积累资料,课上随时拥有资料。并且鼓励学生学会如何从网上、书刊报纸、广播电视以及家长那里获取信息。课文读完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深化中心,又设置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查找具体的资料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查找资料中,学生要为解决新问题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等,这就需要教师的充分指导:如何筛选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以达到拓展学习,释放学生的探究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这样做时间一长,学生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辨别、筛选、加工、整理信息资料。
“拓展式阅读”是学生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落花生》一课的拓展阅读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到“具有花生那种默默奉献精神的人”的资料。找到海伦.凯勒,原来是个视、听能力健全的孩子。不幸的是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后来由于听不到别人说话,自然也就成了哑巴。命运无情地将小海伦抛进了黑暗与死寂的世界里。然而,海伦自强不息地奋斗,终于战胜了三重痛苦,迎来了光明而快乐的人生。有的学生查找到体操运动员桑兰受伤回国后,以坚强的毅力,锻炼身体,学习电脑等各科知识,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还有的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看到的荷花,虽然生在泥中,却一尘不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荷花一样的人,虽周围有许多不正之风却不同流合污,真是值得称赞。通过资料的筛选、交流,学生对作者的爸爸给作者讲“花生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学生在自探自悟拓展了信息源,增加了信息量。再加上学生讨论以及找到的图片制成了幻灯片,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师生交流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动态局面,也使学生的探究阅读的兴趣又深入。
学生自探自悟拓展了信息源,增加了信息量。再加上学生讨论,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可把学生找到的图片制成了幻灯片,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师生交流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动态局面,也使学生的探究阅读的兴趣又深入。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教师的角色应是主导者,运用多种方式在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自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资料: 《语文新课标》2003
第二篇:有关探究性能力培养的研究
有关“中学阶段学生探究性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
立项的申请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从大环境来看,现今的世界需要综合性人才,综合性人才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能力就是具备一定层次的探究能力。中学阶段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此时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个人,对社会发展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将来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在生产、生活中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探究能力的有无、高低等,对问题的解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此外,从高考的要求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所占的权重越来越大。学生此项能力的有无,高低,受到教育教学理念、手段,培养的方式方法是否规范合理等的影响。
从生源来看,我校初中部办学质量良好,但是生源始终是制约我校发展的一个瓶颈,且在农村往往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在小学毕业时,有相当一部分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会到县城的第一中学就读,剩余的学生才就近入学,在附近的中学就读初中;到初中毕业后,又会有一批成绩拔尖的学生到县一中,市一中等就读,剩余的才就近入读高中,我们这的人都戏称为“斩首教育”。这必然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在农村学校入学的生源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相比于一中的学生,则有很大的差距,往往是农村中学新入学的学生中最好的一位学生,仅是将军山学校(原云霄一中初中部)的新入学的学生的中下水平,遑论其它了。在常山中学学生的层次较多,学生的差距客观存在,有的差距还很大。由此导致了学生在质疑、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探讨研究等方面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从学校所处的地位来看,我校是一所农村的完中,所拥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相比于城市的中学有差距,和绝大多数农村中学相当,在我校进行的对学生探究性能力培养的研究,能较好的推广到其他的中学。
二、研究目标内容:
分为三个方面:
1、生物园地观察种植,以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养成不随便破坏植物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养成不浪费的习惯。
2、关于周边企业污染的调查,培养学生自己处理数据的能力,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能力,自己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养成一种环保的意识,认识到污染对我们身边所造成的危害,结合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认识到环境受到污染,最终最害还是自己。
3、对校园生物种类、生态环境的调查,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培养学生爱校的感情。
三、预期创新点:
通过对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学生日常生活的的一些优良行为,提高学生的品行,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德行得到提高。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五、成果呈现形式:通过对比,学生前后成绩的差异,各科成绩的差异,日常行为的习惯,动手的能力,得出成果。
六、条件保障:
第三篇:如何让培养创造性能力
如何培养创造性能力
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加强素质教育,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是如何培养创造性能力呢。
从小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我们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的方式就是老师的灌输,很少去主动的积极的思考,最多是理解了再机械式的去记忆,更胜者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思维的宽度,从我们从小教育环境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小时候的我们通过老师讲的东西又想到很多,却又不懂的时候去问老师,老师通常会千篇一律的回答我们:“这与考试无关,别联想那么多,这些东西你不需要懂,学好记住课本上讲的就够了。”长此以往的这句话,扼杀了学生渐渐失去了积极主动思考的天性。
我认为要想培养创造性能力,首先就应该改变这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曾经说过:“灌输式的教学不适应当前的时代特点,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改革。”当下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我们只会模仿,而不会创造。就如现在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学生的成绩在国际比赛中基本上都名列前茅,这不是发散思维的教育结果,而是通过学生大量的做练习题而形成的,“奥数班”的盛行就说明了这一点,学生不是为了培养创新思维去接受学习,而是为了竞赛而学习的。这不仅不利于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反而压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更大的局限性。如此看来,只有改变整个大的教育环境的教育方法,改善原有的学习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学校、老师、家长应当和学生一起,齐心的一点点的改变这种境况,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去学习,去思考,去动手。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鼓励学生质疑,形成自由探究的气氛,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老师不应以以往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不能用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要求学生按他们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应当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说出来,放在一起和同学一起探讨,多听别人的意见,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要想创新,想象力非常的重要。记得大学的某节课,老师讲到《愚公移山》让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同学说:“愚公移山是愚笨的方法,他完全可以在山的另一边生活啊,没有必要移山,浪费人力物力。”老师又问那愚公为什么不把房子建在山的另一边,同学答曰:“因为山的另一边地价高。”全班哄堂大笑。本是一篇肯定愚公精神,赞扬他坚持不懈,有毅力的文章,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我们眼中有了新的含义。这是老师给我们自行思考的空间,暂且不论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每个人对愚公移山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且会为了自己的见解找出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典型的想象力的发挥。想象力是自由的产物,是一种跳脱的猛然间出现在脑海的想法。创新性能力应当是不墨守成规,敢于怀疑,敢于有不同的见解,善于思考。由此可见,不能给学生以思维上的限制和具体方向上的引导,应当给他们足够的思考平台和施展空间,才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最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当鼓励学生多读书,开拓视野。高尔基说过:“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的世界并不完全是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或是亲身去体验经历的一个虚妄世界,我们应当从这样的世界中去探求更多生活在无法接触到的东西。读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激发人积极的去思考,去想象。古人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够教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如《巴黎圣母院》中面相丑陋的卡西莫多却拥有无法企及的人格魅力。这些蕴藏在表面现象下真相和事实,能够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和探究。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说,“创造力之开发,不是能不能的事情,而是想不想的事情,换言之,世上的许多事情,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创造性能力不仅仅是发明创造或者艺术创作才需要用上创造力,生活中工作中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能够使得生活更加美好。
第四篇:如何锻炼性能力
如何锻炼性能力
以下所要传授的方法,是如何增加一个男人“小弟弟”的勃起能力,让它依旧能维持在十几二十岁时“坚如铁石”、“金枪不倒”的状态。在谈这些方法之前,有一点是大家必须要有共同认知的:“精力绝伦”有个基本的大前提——身体健康。无论是精神或肉体的任何一方面出了状况,都会造成精力的衰退。
强化勃起能力的秘诀在于强化内转肌!
阴茎从中段到根部为止,都有一种名为“球海绵体肌”的肌肉;这种肌肉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排尿,并在排尿后确认尿已全部排光。但是除了这种功能之外,它也担任了阴茎勃起时的重要助攻员。如果这种肌肉能力开始衰退,不仅是会让你有残尿感,阴茎的勃起能力也会大幅下降。为了防止这一点,就必须对“球海绵体肌”加以锻。锻炼“球海绵体肌”,就相当于锻炼勃起能力。不过,要怎么锻“球海绵体肌”呢?“球海绵体肌”和大腿内侧的“内转肌”之间有神经连结,因此要想锻炼“球海绵体肌”,就从锻炼“内转肌”来着手;藉着腿部的开闭,可以达到强化该处肌肉的目的。
以下介绍两个具体的锻炼方法:
锻炼方法一:仰卧并将膝盖弯曲,举高双腿,然后用左手捉住右小腿,慢慢地向身体两侧重覆张开、闭合。如果每做五次为一回合的话,一天做个一-二回就可以了。要注意不要贪心一口气做过头,用力过度的话会造成肌肉疲劳,变成反效果喔。
锻炼方法二:坐在床上,两腿尽可能地张开。接着两手向前伸展,以额头碰触床面为目标将身子向前弯曲。如果每做三-五次为一回合的话,一天做个二-三回就可以了。虽然将两腿张开再弯腰,腿间会觉得有点痛,但还是得稍微忍耐一下,因为张腿的动作相当重要。当然刚开始做的时候,额头很难碰到床面;只要有恒心,大概一个月就可以做到了。每天做这个动作,一个月后勃起力就能大幅提升。
用腹式肛门呼吸法增强勃起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男人会受到工作以及人际关系的压力而导致性能力减弱;但是也有一些男人在官场情场两得意。这两者的差异究竟在哪里呢?说穿了主要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切替上的问题。人类在工作的时候,交感神经会特别活跃;而在性交的时候,则是由副交感神经主宰一切。功能切替顺畅的话,无论工作或性爱都能是切掌握;反之则在床地间会显得心有馀而力不足。这种时候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暂时将手上的工作抛下,好好放个长假,让身心轻松一下。然而一般人哪有这么多假可放呢?所以必须得找个替代的方案才行。
而藉着入浴——副交感神经活泼化时刺激穴道,是最值得推荐的方法。首先,在入浴时在浴室里找个小凳子坐好,放松肩膀的力量,然后用淋浴的方式刺激位于头顶的百会穴;接着将全身浸泡在放满水的浴缸里,水温约38-39度左右,就这样泡差不多十分钟。如此可以有效地让神经指挥权的交替更加顺畅。另外也有促使交感神经与非交感神经切替更加顺畅的锻方法。这种锻法除了可以强化神经系统效能之外,对于增加勃起力、膨胀力甚至性欲都很有效,我们称它为“腹式肛门呼吸法”。
锻炼方法
1.首先以跪坐姿坐好,然后调整好呼吸;接着藉由腹部的力量开始缓缓地吸气。吸气的同时,肛门也逐渐用力收紧,脑子里想着好像要从肛门吸入空气的那种感觉。
2.在以腹部吸满空气之后,这次要压缩腹部,就像是要把空气挤到背后去一样。
3.接着再鼓张腹部,就好像要把空气由背后挤到头上一样。
4.吐气的时候,要像是想把空气挤向心口和下颚一样慢慢呼出;而紧缩的肛门也随着呼气逐步放松。
在气吐完了之后,腹部只要一压缩,肛门收缩的程度会比想像中更紧。反覆执行1-4的步骤持续约十分钟,就能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交接时更加平顺。这个方法请你一定要试试。此外所有的锻方法都必须持续地做,如果能够相信它们并持之以恒,相信必然会得到你想要的成果。
以上方法是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模式。除了锻炼以外,还有许多必须留意之处。好比说是抽烟、喝酒、盐份、咖啡等等,如果摄取过量,势必会对精力产生不良的影响。日本AV界精力绝伦的AV男优。加藤鹰,虽然已经三十七岁了,可是一天射精个六、七次对他而言是十分稀松平常的事。他就曾经表示:为了要维持超强的精力,酒和咖啡是绝对不沾的;烟稍微有抽一点,饮食以鱼类为中心。肉类方面尽量少吃,而对于富含精液构成原料—亚铅的牡蛎、裙带菜以及红贝等食物则大量摄取。当然,维他命的摄取也是不可或缺的。
用养生的方法增强勃起能力!
在养生之道里有一项“持久不衰”,若能确实做到的话,一晚上让女人高潮数次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具地的练习方法如下:
练习法
首先,就像是要自慰一样刺激阴茎,让阴茎勃起;然后放松身体,将两腿稍微张开,让阴茎能确实伸展。待龟头完全露出之后,就用你灵巧的手——包括手掌和手指,上下套动阴茎的部分;同时另一只空的手则轻轻地抚摸阴囊部分。龟头那儿则以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手指头轻轻抚摸。当射精感到达80%时,把手移开,令兴奋感稍微降低些;差不多30秒之后,再度用手刺激阳具,让射精感再度高扬至80%。如此反覆地动作,让一次的射精时间拉长到十分钟左右。这项练习的目的,是要锻控制射精的能力和培养耐久力。
另外,有许多男人在射精之后就倒头大睡。表面上看起来,“运动”过后立即休息,似乎蛮符合养生之道;但事实正好相反。性交后立刻睡觉,这么做不仅会引起女方的不快,也会使得射精后的疲劳感持续到次日。性交之后不马上睡觉,起身继续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可以使因性交刺激而变得迟钝的脊椎反射神经顺利恢复动作。若是完事后立刻倒头大睡,睡眠的迟钝效应加上性交刺激的迟钝效应,会使疲劳一直持续到第二天,让你腰酸背痛。所以性交之后,切记不要立刻转身就睡;也许看个电视、抽根烟,或和你的女人情话绵绵个一小时左右再睡,就不会让疲劳感残留到次日。这个小诀窍你千万要记得。
第五篇:小学生语文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小学生语文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重庆市巫山县龙井小学 陈世荣 邮编404701手机*** 说
明
:
本
文
是
重
庆
市
教
育
学
会
0 9年
批
准
立
项的 第 六
届
基
础
教
育
科
研
课
题
——《
农
村
小
学
语
文
探
究
性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实
践
研
究
》(课
题
文
号:X H K
T 0 9 X 3 6)的 阶
段
性
成 果
之
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一、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语文成为好朋友,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你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写?”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再如:《“你们想错了”》一课,板书课题后,学生就发现这篇课文的课题与以往的课题不一样,课题上有引号,抓住他们的发现,问:“请大家回忆,什么情况下,要使用引号?”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样由学生的发现一步步激起他们学习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2、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这里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是因为战士们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励。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有这样一段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抓住人们大笑追问:“人们为什么笑?”“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吗?”在学生探讨不出结果时,及时给学生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再讨论,学生明白,原来四周黑洞洞是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学生完全理解后,继续追问:“通过谈碰壁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进一步使学生了解鲁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探究意识。如《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发表自己意见,深入理解课文。再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对狐狸有什么样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狐狸很坏,有个别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对不同的看法,教师应予肯定。但指出,狐狸确实动了脑筋,但是它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是不好的。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完后,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现在有人提出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新修建圆明园,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乌鸦喝水》一课,学完后,问:你还有其它办法让乌鸦喝到水吗?
学生通过日积月累,渐渐的会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
二、教给学生自行探究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会发现、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那么在课堂上会很踊跃的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根本就发现不出问题,在《捞铁牛》一课,甚至有学生提出了铁牛是死是活的问题。这样,问来问去,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我们才来解决这些问题。(1)通过课文标题发现问题,《全神贯注》一文,写谁全神贯注?从哪几方面知道罗丹全神贯注?有的课文在结尾处发现问题,如《峨眉道上》,最后一句话: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问:平常,我们把什么样的人叫英雄?为什么说铺路人是无名英雄?(2)通过重点词句发现问题。如:《白杨》一课中,有“沉思”一词,在文中两次出现,爸爸这两次沉思,都想了些什么?说明什么?(3)根据文章前面要求预习的内容发现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每篇课文前面都有预习内容,往往揭示出了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这“新知”可以是对所有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对别人不新,而对自己却是新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经过周密思考,选择最佳答案。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是为了()。教师出示三个答案让学生选择。①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②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祖国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③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从画线部分可以体会到()①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②作者对侵略者的仇恨。③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④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学生必须反复阅读才能得到正确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个。这时可让同桌议一议。(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为学生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1)教态亲切,情绪饱满。(2)多翘拇指,多表扬。(3)发现问题,及时指导。(4)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2、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如第十册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论、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再如第十二册实践活动《搞一次环境调查》,学生通过调查周围的人群,对自己居住所在地的环境进行考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着撰写调查报告。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积极探究。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
(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容易形成。
(2)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
(3)开展实验活动。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请学生亲自做实验验证伽利略的话的正确性。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