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课后反思

时间:2019-05-15 13:5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洲和大洋课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洲和大洋课后反思》。

第一篇:大洲和大洋课后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曹应华

一、成功之处

1、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是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小游戏,多媒体手段等方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情绪高昂。

三是关注了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培养。如读图、识图、析图。

2、正确把握教材内容,重视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

一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了相关内容,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如“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资料与图片”、“大陆的轮廓的假想”等。

二是回顾了东西半球的经度划分的知识。

3、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影视教

育模式下由灌输到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一部分学生资助学习的意识,我看到 了学生的变化是意想不到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不足之处

一是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二是由于害怕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如问题“地球的表面始终是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的吗”“问什么有得陆地面积大有得又那么小?”等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尝试着将这些遗憾弥补,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二篇: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

一、本课的成功之处:

1、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通过“太空之旅”图片设问:“加加林为什么说他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引入新课,较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完“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立体图后,展示“世界海陆分布”的平面图,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图象迁移能力。在学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时,再次让学生判断哪个“海”其实是“湖泊”,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本节课能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轮廓、面积和分布特征,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注重学法指导。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先以“亚洲”为参照,引导学生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然后利用“分半球记忆”和“特殊纬线记忆”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最后,让学生练习“一笔画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使这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

5、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6、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课堂上,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采取讨论、探究、抢答等多种方法,不断地让学生去质疑、探索、发现。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并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整个课堂气氛生动而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二、本课不足之处:

1、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读图较多,内容丰富,教学容量大,时间略紧,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受时间限制,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如“大洲和大洋名称的含义”和“英文解释”,学生显得意犹未尽。

3、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材内容及分析】

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 “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 “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 “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第三步:读图比较:读 “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第四步:读 “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

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认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展示]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二、读图分析,提高能力,合作探讨

[活动]观察比较,对照 “世界海陆分布图”和 “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讨论]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得地球更像水球。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在 “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生: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师:你能根据开始时老师所讲的概念把它们区分出来吗?

[活动]读图讲解:读 “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 “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 “东、西半球图”和 “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

(清晰地展示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好的区域概念,更好地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一个生活能力的提高机会)

师:在读图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师: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生:(学生读图讨论后回答)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师:(教师指导读图)我们是如何来划分大洲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将几条洲际分界线找出来。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活动]读图比较:读 “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师:请同学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巧妙安排,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一些知识要点)

师: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知道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陆分割成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活动]读图讲解 “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 “四大洋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再次重复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三、主动思考,归纳体系,知识提炼

师: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教材后的活动内容以及练习册上的练习(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练习)。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3

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除了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灵敏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索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爱好,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给学生创造多想,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本节课在这方面主要做到的是: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本节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如《世界地形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阅读材料如: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和绘图题如书本P31活动4,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大洋洲、南极洲,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大洲、大洋的轮廓图,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如在讲授海陆的各种形式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并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六块大陆、半岛和岛屿,并能具体说明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大势发展的今天,只有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适应教学和时代的要求。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4

《大洲大洋》一课的教学结束了,掩卷沉思,回顾这节课,有得亦有失。

在上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一节的教学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导课,利用同学都喜欢的游戏方式探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直观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课堂,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教材分为四部分进行处理,利用大屏幕明确教学目标:地球海陆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基本概念;大洲和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大洲的界线。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把这一课的媒体资源链接到我的课件中,形象直观的体现地球海陆的分布、基本概念、大洲大洋的名称以及分布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讲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用PPT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础知识点。在学生识别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基础上运用填空和读图,进行练习。

其次,运用PPT课件学习大洲的界线,直观而又具体,拓宽中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正是由于把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才使得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并能够十分主动地参与其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密度,知识容量,让知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实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备好课的同时,开发教学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纵观这节课,我从设计和讲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但是一讲起来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课堂上学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学生进行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了,自我感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学生亲自体验的不多。本节课时间把握的还好,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是对媒体课件演示的不够到位,教学思路与媒体资源的利用不够同步,教学中受课件的限制,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不明晰。教学的语言不精练。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 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学情分析

1.由于大洋与大洲是小学科学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应该说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我们地处山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往往都是应付小升初考试,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知识难度就更大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差,且差异巨大,在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可以达到的一定的学习效果。

2.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3.(1) 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2) 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和七大洲的位置确定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6

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课所要讲的内容。学生们要说讲中国地理,学生们都很熟悉,比较好理解,但是讲世界地理,学生们在理解上就有点困难了。在寒假的时候,给学生布置画世界地图,但真正画的符合要求的没有几个人,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增加了点小麻烦。

多媒体显现出来的世界地图不是很清楚,只好让学生们看课本上的那副地图。先看整个世界地图,让学生们讨论交流在这幅地图上都发现了什么,刚开始学生们没有头绪,答案五花八门,后来我慢慢的引导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什么,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等等,通过这些细小的问题,学生们逐步理清了思路,顺利的找出了七大洲和四大洋。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水,陆地都被海洋包围,海洋之间都是相通的。再让学生们看课本资料,知道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仅占29%,海洋面积占了71%,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

出示大洋和大洲在地球东西半球的分布图,让学生们了解哪些大洲和大洋分布在东半球,哪些大洲和大洋分布在西半球。哪个大洲面积最大,哪个大洲面积最小?那个大洲没有人居住?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四个大洋的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哪两个大洲是相对应的?通过看地图以及学生们的交流讨论。对于七个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我让同学们先按顺序排出来,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总结出一句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通过这句顺口溜来巧记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序。亚洲与大洋洲、南美洲与北美洲、欧洲与非洲两两相对。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对于世界地形之最,书上只提供了几个,不过令我欣喜的是学生们知道还真不少,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最高的山脉,世界最大的湖泊等等,这些世界之最学生们通过交流都了解了很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多媒体课件效果不是很好,浪费了一点时间,有点手忙脚乱,在时间分布上不是很均匀,最后匆匆结尾,不过在以后几个班上课的时候就做好了应对措施,顺利授课。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7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章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8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还不错,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采用强化讨论法这一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讨论、课堂练习活动等,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也体会到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因而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足之处在于学生过多了些,对于讨论时间有所把握不是很到位,我们的学生认识水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当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进一步变化与相结合运用才好。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9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一、课堂教学精彩剪辑:

甲同学:我认为应该叫“水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全球71%,我们常说“少数服从多数”就应该叫“水球”。

乙同学:我认为应该叫“地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只占全球29%。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就应该叫“地球”。

A同学: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目前我们主要生活在陆地上,陆地对我们人类来说又非常重要,因而应该叫“地球”。

B同学:21世纪被称为“蓝色的世纪”,人们将向海洋进军,变海洋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所以应该叫“水球”。

C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气球”,因为地球表面有一个保护它不受伤害的大气层,而且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是大气层的杰作,应该叫“气球”。

D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足球”,用脚在陆地上行走。

E同学:老师为什么要叫“什么球”呢,我说:‘球’表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我想叫“earth星”,既继承了“地球”的历史,又和其它星球统一。

课后的思索:

我最初只是想通过海陆分布比例的差异去认识地球的名字“水球”好还是“地球”好,孩子们的思维潮水一旦被调动起来想法真是五花八门,我惊叹他们集思广益后的异彩纷呈,让我越发感觉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思维震荡场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百家争鸣”中最大限度扩大了知识的外延,同时在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中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二)一场拼图游戏的心得体会

为了让活动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冥思苦想,在海陆分布的教与学中“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位置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怎样能在乐学中学会是我的着眼点,游戏竞赛比较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于是我着手准备:

教师明确比赛规则:

A、先是小组讨论学习;

B、在每大组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台拼图;

C、计时:用时最短为胜。

D、不许带地图册或教材到黑板前拼图,在拼图的过程中不能回到座位上,发现问题,派另外学生代表来修改。

课后的思索:

课上实施这种比赛教师的组织者、激励者身份尤为突出:教师计时要公平公正。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调整学生们拼图时的一些心理反应:有些同学不敢出头露面,教师要鼓励他们“自古英雄少年”,“勇者先行”;有些同学嘲笑别人,自己在下面品头论足,却没勇气到前面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就提起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些同学仓促上阵,我及时提醒,“冷静思考,计划得好才能做得好。”教师对比赛的结果评价要把握分寸,注意多肯定优点但也要兼顾不足,同时提出期望。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活动中彰显个人的长处与短处,正确面对;虽然有大部分同学不能到前面拼图,但他们在参与,关注同学拼图过程中的得与失,有的看出问题后开始指指点点,有的自己冲到前面去……在大家齐心合力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熟悉了七大洲的空间位置。这样的活动不用求快,要求稳,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激活大脑的思维,震荡出自己的智慧,从而在活动中真正有收获,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也会令人回味无穷的。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1

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以“亚洲”为例,引导学生说出了亚洲的东、西、南、北各是什么,注重了学法指导,然后让孩子们合作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制世界地图,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快乐中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课前我搜集了许多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课件更好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推荐了“世界地理频道”网站,给他们提供更好更多的资料空间。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不但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而且还对参加“世界地理之最”擂台赛充满兴趣。我相信,这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2

这节课上完之后,一直觉得不是非常的理想,反思了很久,总结出三点:1.准备不够充分2.教材吃的不透。3.课外知识扩充的不够,没有新鲜感和时代感。上课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准备什么,没想过要表现的特别出色。其实现在未来,每一次充分的准备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要好好珍惜才是。内容安排真的很少,很没技术含量。虽然来听课的老师在评课的时候没有说我什么,但是我还是很惭愧。已上三点算是对这堂很不尽人意的课的浅薄反思,希望自己能以史为鉴,尽快提高,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

在自主学习的部分,学生虽然很认真的看书,但由于是初一新生,对教材的把握不准,耽误的时间长,而且不容易发现重点问题,即使小组合作后有了改观,但还需全班各组共同交流,在以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看书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重点突破的板块,主要是学会从图中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通过反复读图、识图,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比较准确,但由于这是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到大屏幕前指图说出时仍容易犯错误,还需要不断巩固。对于拓展延伸板块,内容很好,又一定的难度,而且能够联系刚刚学过的知识,也能够激起学生探讨的激情,但由于前面重点突破的时间稍微多了一点,这部分内容时间上有些仓促,下节课应适当调整。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3

《大洲和大洋》是初中地理学习里面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知识之一,通过对该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个星球被命名为地球是否合理?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他们在地球上是如何分布的?这些知识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的状况,因此上好此课十分关键!

教学所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我想只要引导性的合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设计了:自由辩论(地球?水球?)、找“洲长”(七大洲)、一笔画“世界”(大洲大洋学完后)、知识抢答(知识巩固)、拼图游戏等活动,并用“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和“中国神舟五号”在太空中拍摄的视频及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语言和图片牢牢地抓住学生们的心,不断地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配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渡过了45分钟,较好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洲长” 们还获得了锻炼口头表达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存在的不足:第一:本节内容知识容量较大,比如在“大陆、大洲、岛屿、半岛”的等相关概念的掌握中不需花费那么多时间讲解,只要学生能够看懂理解就行;第二,课件拷贝到教室后相应的链接出错,导致课件播放不够流畅,应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课堂效果更佳。第三,联系实际较少。

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体验及科组老师们的探讨,我们发现,当授课时结合生活或生产实际时,学生的兴趣最为浓厚,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最为牢固。因此,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将课本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第三篇: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林祥锋

一、成功之处

1、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是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小游戏、多媒体手段等方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的情绪高昂。

三是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读图、识图、析图。

2、正确把握教材内容,重视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

一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了相关内容,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如“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资料与图片”、“大陆轮廓的假想”等等。

二是回顾了“东西半球”的经度划分的知识。

3、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我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是意想不到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不足之处

一是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二是由于害怕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如问题“地球表面始终是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的吗?”“为什么有的陆地面积大有的陆地面积又那么小?”等等。

第四篇: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一直觉得不是非常的理想,反思了很久,总结三点:

1.准备不够充分。可能是因为要教地理和生物跨两个学科。因此我在备课方面,我总是感觉一直处在焦头烂额的境地,备课很不充分。

2.教材吃的不透。评课的时候老师们说我的教案写的不是很好,没有专业水准。因为在做学生的时候历史与社会本身就不是自己的专长,可以说是自己学的很不好的一门学科,所以在专业只是方面,肯定不如师范生要好,以前每次上课,都是要很多本资料一起筛选,才能让自己稍微有点底去教室的,而且即使是这样,有时候上课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讲什么,虽然雪深跟对我比较满意,可是自己总是觉得心虚,上课总自己登台主持或表演那么自如。也许时间久了,专业会扎实起来的。

3.课外知识扩充的不够,没有新鲜感和时代感。上课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准备什么,只是想着,一节课上上完就好了,没想过要表现的特别出色。其实现在向来,每一次充分的准备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英爱好好珍惜才是。上完了课,连作业本上的练习都讲了,还剩五六分钟才下课,内容安排真的很少,很没技术含量。虽然来听课的老师在评课的时候没有说我什么,但是我还是很惭愧。

第五篇:《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 第一节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地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建立初步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准备。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陆地和海洋”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 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 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教学目标

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1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 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2 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师生之间、、3

100% 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1(情意修炼与开导:、4 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95%)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投入率达2()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1(观念确认与引导:、5)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2(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1(形式出现的图形。半球”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学生不易看懂分清。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2(或从整体图形应加强培养学生在读图时能从图形的局部延伸到整体,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回到局部的能力。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

(一)地球?水球? 1

、创设场景,引出问题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1 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可人们、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2 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

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他(宇航员杨利伟是在校生崇拜的楷模,同学们熟悉他的事迹并引以为豪,通过观看)进入太空的录相,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结合课本,自主学习2 :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1学生活动 呈什么形势?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看看陆地“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对比:2学生活动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 是海洋? 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 区却是一块陆地。进行学习,这是教学情景(地球仪与地图是教学资源,也是学习媒体。利用学习媒体 生选择优质高校的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情场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解决问题。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 自主阅读,举例说明、3 学生阅读完课本中的“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历 史、语文等知识,结合各人课外自学的知识,列举与本阅读材料有关的事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合作学习,理解概念1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列 表,学生补充概念。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面积广大的陆地 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 岛屿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半岛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峡 2

、运用概念,辩认图形2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检查学生理解概念,3学生活动 运用概念的情况。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古人云:学以致用,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东、西半球图”、3、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1(亚洲、欧洲、大洋州、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穿南美洲、非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赤道横 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州大部分在南半球。、读“东、西半球图”找出四大洋的名称与位置,并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3(的位置与大小,给予学生(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上)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比一比、认一认,看谁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简易地图上的七大、4 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与面积的大小。

大洲、大洋海陆分布图,板图教学:读“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和“东、西半球图”、5

界线。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

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分界线(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产生新的问题,优化教学情景,如抢答、辩论等,促使生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成新的教学资源,产生新的教学情境场,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下节课迁移知识与情景做好准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地球?水球?

(一)、世界海陆分布

(二)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七大洲和四大洋

(三)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1 及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2 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3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选择题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1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所以南半球被称为“水半球”A,且被陆地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洋面71%、世界海洋面积B

、被三大洋环抱的大洲是大洋州C、按东西半球分,陆地主要分布在西半球D2 下面大洋中被五个大洲环抱的大洋组合是、、太平洋、印度洋A、大西洋、北冰洋B

、太平洋、大西洋C

、大西洋、印度洋D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与,跨纬度最多的大洲组合是、3

、亚洲、非洲A 4

、北美洲、亚洲B

、南极洲、亚洲C

、南美洲、欧洲D 探究活动有关的地理书籍,并学会、周末到书店看相关书籍,有经济能力的可购买与所学知识1 整理与己有关的资料、整理有关的资料后,下结课在全班展开讨论与交流,彼此互补短长、相得益彰2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1 本课从知识点来看,难度不是太大,且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知识已在生活中或、各种媒体中有了一点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系统地学习新知识。

学过程中,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2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表现性,引导学生要学以致用,并在课外拓展知识,锻炼自学与整理资料的能力,养成终、3 身学习的习惯。5

下载大洲和大洋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洲和大洋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 吉林省磐石市明城中学 高飞 一、说教材特点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大洲和大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有关“地球和地图”的相关内容,已经有了一......

    大洲和大洋练习题

    《大洲和大洋》练习题 1.关于各大洲的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伊士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B.巴拿马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C.白令海峡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D.乌拉尔山、乌拉......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

    对大洲大洋听课体会及课后反思

    听王丽影老师《大洲大洋》课体会 10月25日本人来到大连市66中学教研,首先参看了66中学地理组的集备过程,然后走进了工作一年的新上岗教师王丽影老师《大洲与大洋》的课堂,认真......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有两部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和四大洋。可以说,很多学生对于这两方面的知识在小学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对这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鲍家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