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3:5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本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本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生本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生本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反思授课情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生本教育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更不用说拓展延伸了。

(2)讨论过程中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

(3)交流时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交流、争执、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提高,而我们的学生可能是不自信吧,讨论时教师明明知道他的想法很好,交

流时就是不发言。

(4)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教师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

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如何保证教学进度。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既然存在这些问题,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

自己的教学尽快与生本教学接轨。主要采取下列教学对策:

(1)认真备课,设计好问题。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每个小问题都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简单明确,只要是结合生活实际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能说出原因,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

做到的,他们便愿意去做。

(2)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常到不爱发言学

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

(3)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更要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都让全班同学

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

(4)教师的“教”要灵活。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不去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无形中又走回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主动性。

第二篇: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潘学强

【摘 要】本文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的合作交流没有得到实效、课堂上盲目的鼓励与赞扬会使学生适得其反、“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的目的这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与新课改有关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空前的教育革命。贯彻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新旧课程转型过程中,难免出现新旧观念的碰撞,需要一个磨合和链接过程。

第三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青铜峡市四小

王文霞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在本文中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通过观察、比较,我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吻合的现象,指出并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解决的策略,对于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目前课堂教学中,大家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 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 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相互交流,行为方式的相互借鉴等等。由于现代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舍不得花时间与学生交换情感,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态度、情感、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因此,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缺乏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相互交融,行为的相互帮助和借鉴等。

3、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教学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行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滚。这对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4、互动作用失衡,多“ 控制— — —服从” 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在现代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 控制— — —服从 ” 影响,教师常常成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实际上,在“ 人与人” 的交往活动中,交往双方的活动应是交互性的,而非对立性的,教师应成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而不应该成为“ 控制— — —服从” 的单向型互动关系。

二、解决互动问题的策略

1、建立现代教学观

(1)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应是“ 人— — —物” 关系,而应是“ 我— — —你” 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 学习共同体” ,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2)建立有序变通、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过程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随着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课堂将会发生不断地变化和意外。现代知识观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的界定与再界定。因此,我们追求的教学过程,不再是永远的平衡,而是失衡后的再平衡;不再是一味的有序,而应该是无序中的有序。教学过程还其本来面目,应该是多元变通、动态生成性的过程。

2、加强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设计

(1)设计“ 大问题” 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所谓“ 大问题” ,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以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策略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它可以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做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做一蹴即就的答复和验证。当教师把“ 大问题” 和发散性问题抛给学生时,就如把学生投掷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思考,求异思维,扩大互动的空间,满足互动的需求。

(2)设计带有启发性的、较难层次的互动内容,增加互动的深度。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是浅层次的互动,而缺乏深层次的互动。这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不利的。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多动脑筋,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深层次的问题,增加互动的深度。

(3)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我们在设计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位置来设计互动活动。低年级学生组织能力、自控能力较差,适宜于设计同桌间、前后桌之间的两人合作学习活动。如:协作操作活动,角色游戏活动,互说思考过程活动,互查作业,互提问题。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个体间发生互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学习、模仿和感情,提供相互借鉴的机会。高年级学生适宜于设计多人小组学习活动,增大互动领域和空间。在设计多人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兼顾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影响,教师与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的影响,以此开发多种互动渠道。

(4)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产生“ 触类旁通” 之感或“ 触一发而动全身” 之现象,感情上也容易发生沟通。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外,还应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让学生把它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发布源,让学生在充满信息交流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和信息,发生互动,增加互动内容。

3、开展有利于增进情谊的交往互动 遵照现代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现代教学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发生认知互动,而且要发生情谊互动。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情谊交流,要和学生交朋友,换思想,达到情感交融;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和他们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进行学习和活动。只要这样,师生之间必能亲密无间,无话不说,无事不助,学生必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学好功课,发展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4、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发生互动,同时又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所以,他们应该提高教学敏感性,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有利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创造机制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捕捉 并重组课堂信息,引发互动。

5、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很重要,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1)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2)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3)培养学生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只有学生的这些习惯和能力培养好了,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瑞刘兴姝

(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农民缺乏依法转让意识、流转过程不够规范等系列问题,因而,要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合法流转,政府就必须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严格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权益;社会保障机制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

农村土地流转又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它是指在不改变农村土地基本用途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由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户将土地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过程。它是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与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农村土地流转的范围既包括耕地、荒地、鱼塘、山地等其它农业用地。其主体是土地承包方,客体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流转的原则是自愿平等协商。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虽然经历了一些岁月,但无经验和规律可循,在摸索中进行,因此在实际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流转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一方面,农民缺乏依法转让意识,大多数流转的土地往往进行的是口头协议,因而流转双方容易发生争执和纠纷。另一方面,我国虽然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允许农民依法流转土地,但对农村土地的流转的程序价格和管理缺乏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导致许多经营户虽然签订了合同,但合同内容和条款不明晰,流转双方缺乏在责、权、利关系上的明确规定,为以后的合同纠纷留下了许多隐患。

2、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权益保护意识不强

当前,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破坏土地经营权。有些地方政府将土地流转作为增加收入的手段或作为地方“政绩”的形象工程,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引入商户或大户进行经营,如当前很多外来农家乐的经营,使得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失去了保障。

3、土地“惜转”现象较为普遍

在我国,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束缚,农民普遍存在“离土不离地”等现象。这样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民人不在,但不愿意放弃土地的经营权,一方面,农民无精力经营土地造成土地的大量荒废也不愿意流转,另一方面,有能力经营土地的人又缺乏经营的土地,存在着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浪费。“惜转”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4、土地收益较低,招商引资困难较大

和工业相比,农业投资大,但收益较小,所以即使很多农民自愿出让土地,也未必有大量企业承包,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更是少有人问津。此外,由于我国农村环境和城市相比相对较差,软硬环境的不具备使得土地在实际流转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招商引资更是难上加难。

5、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因此,政府一方面呼吁和倡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但另一方面,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不健全,这样农民的收入单纯依靠租赁土地来维持,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制约着社会的发展。

三、对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而要实现这些就要求政府转变自身职能,克服其在土地流转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形的手的作用,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纳入市场,让其参与竞争,同时也要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其能随时洞悉市场,更好地把握市场形势,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政府还应该发挥其监督者的作用,监督土地流转的程序是否合法、土地流转的合同是否规范、土地流转的行为是否合理。禁止一些以土地流转为名义的随便改变农地用途和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的不良行为。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土地流转最实质的变化是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让渡。通过转让,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农民成为闲置人口,由于其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较难适应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因此,要让失地农民能像以前一样安居乐业,就必须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跟农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

农村土地要能实现合理流转,必须有相应的流转机制作保障,如土地交易系统平台,宏观上汇总和把握信息,克服传统的信息零散、易丢失等管理性失误。同时,还需要加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土地流转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其他农村产权流转和投融资服务,从而将零散的农村业务统一起来,方便管理。

4、完善土地流转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流转土地但不失去生存保障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难题。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险仍然处于低级阶段,甚至有些农村依然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在农村土地流转前,需要建立完善与流转制度和政策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为了鼓励土地流转,对已经实行土地流转的农民实施补贴,以解除其生存的后顾之忧。其次,扩大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范围,设计一种符合失地农民需要的保障制度,突破传统的局限,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最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融合,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化。

5、培养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模式

农村土地流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开始就纳入市场体制,让其参与竞争,在市

场经济中接受检验。因此,就要以科技为龙头,普及和推广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农村要改善自身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企业和农户合作的模式,探索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培育多样化的土地经营方式,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质量。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业的不断进步,农业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机制,才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6

[2]陈杰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9

[3]靳淑琳.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

[4]陈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与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08.5

【作者简介】

李瑞(1971-)女,陕西西安人,现工作于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及行政管理工作。

刘兴姝(1980-)女,陕西西安人,现工作于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相关工作。

第五篇:营林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营林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对森林资源的改善的重要意义。我国森林资源相对贫乏,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少,尽管国家采取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国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森林资源仍存在质量不高、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我们应该将营林生产工作列入首位。针对营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理与改进,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从而增加我国森林资源的覆盖率。文中对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营林生产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营林生产;问题;对策

前言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多种类的林业产品,而且还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加强营林生产工作,不仅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护,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对于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解决。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总体滞后

良种基地没有形成规模,种子园建设类型也较为单一,无法及时对母树林进行更替,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林木的总体营林水平较为滞后。

1.2 苗圃管理及育苗生产形式

在目前的苗圃管理和育苗形式上没有针对当前市场的发展情形,与市场需求脱节,这样就导致种苗的销售情况不乐观,与市场需求不吻合,所以应及时针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及时进行角色的转换。

1.3 营林中的良木栽种技术不够合理

苗圃是进行种苗培育的地方,所以需要较多类型的树木,而且在管理上需要采用现代化的培育和管理方法来进行。但在当前苗圃管理和育苗上不仅种植结构单一,而且种植方法较为简单,不能及时对母树林进行更换,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来进行规划,无法形成规模化的育苗生产模式,对于市场上的变化需求也无法及时跟进,这样就导致苗圃无法与市场上对种苗的需求相吻合,供与求存在着严重的不相符。

1.4 人工林的营造与市场需要失调

在对人工林的培育上缺乏长远的考虑,在造林和用林上没有进行有效的联系,而且营造上只是单一的对林木进行培育和管理,并没有对商业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导致林产工业对于木材的需求还面临着紧缺的状态。

1.5 在营林过程中,对于丰产林、幼林及在经营和管理上往往表现为短期行为,没有形成集约化的管理,具体管理措施也不到位。加强营林生产的对策

2.1 加强种苗基地建设

2.1.1 合理的选择良种进行培育。林业的生产也急需赶上现代化的步伐,要想取得好的收益,首先在种子的选择和培育上下功夫,良种培育基地的建设要赶上先进国家的步伐,同时还要扩大种子园的生产规模和增加品种。

2.1.2 森工企业现有母树林结构不尽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根据现有的政策应加大阔叶树母树林的比重,为提高母树林的质量,应对现有的母树林的组成进行调整,并加强抚育管理。要加快对现有母树林结构调整的速度,尽快发挥母树林的作用,可以用现有基本符合母树林条件的中龄林或近熟林逐步更替已老龄化的天然母树林,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珍贵针阔叶母树林基地,既可以改善母树林的结构,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达到林木良种化的目的。

2.2 搞活苗圃运营机制

森工企业应推进苗圃走向市场进程,对苗圃实行竞争机制及多种经营机制,可以采取适当的承包形式或私人经营方式,搞活苗圃。为保证造林用苗,企业可以采取签定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相应奖惩措施,按苗木等级制定苗木单价,做到以质论价。为保证苗木质量及造林质量,降低育苗及造林成本,激活苗圃竞争机制,可将苗圃作为种苗市场,在保证造林质量的前提下林场按造林设计要求在苗圃中有权自由选择其所需苗木。

苗圃单位要走向市场,不仅要满足本企业的用苗需求,同时还要积极的走出去寻找客户,这样才能拓宽自己的育苗市场,同时苗圃的生产活动不能单一化,还应增加花卉、经济植物及野生植物的驯化等,增加收入来源。

2.3 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产投入

2.3.1 改革开放以来,森工企业在营林生产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更新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稳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数仍保留10年前以加大初植株数来保“两率”验收的传统做法,造林单位面积保存树木过多,既浪费了苗木,又加大了造林、抚育等工作量。此外,对林冠下造林要适地适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木,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对近几年可能回头采伐作业的择伐林,应采取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以免回头作业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浪费。

2.3.2 降低造林成本关键在于降低苗木成本

一方面,降低单位面积造林的苗木成本,通过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来实现;另一方面,降低苗木单株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成苗产量及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来实现。

2.3.3 更新造林用苗应打破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如大青杨、椴树、核桃楸、水曲柳、黄菠萝等天然苗经过大自然的筛选,具有良好的遗传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进行移植,既符合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

2.4 以市场为导向选择造林树种

对于林林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从而选择合适的树种,特别是价值高及短周期速生的用材林。这样在造林时就对林木产品的销售方向设计好,再通过培育过程中对树种质量的提升,可以实现营林和市场需求的良好结合。然后根据当前林产工业的产品结构、布局和规模来对原料的供应进行考虑,从而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这样就可以根据林产工业对木材原料需求的变化,来采取及时的调整措施,从而加快发展短期小径人工林为主,这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可以有效的实现营林的经济效益。

2.5 加强集约经营管理

目前对于丰产林和幼培丰产林利用集约化经营时,这部分丰产林多数投资年限都在二年左右,而在集约化经营时往往只是单纯的进行施肥和修枝,尽管苗木的面积较大,但由于其生长情况还没有达到丰产林的标准,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的力度,对林木进行定期的施肥、打药和抚育管护,加强集约化经营的管理水平。结束语

近年来,在林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林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需要加强营林的日常管理工作,从细处入手,提升营林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营林的质量,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的同时,也加快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林业整体水平的所高。

参考文献

[1]孔繁文,等.营林产值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与分析[J].林业经济,1988(03).[2]张维汉.科学防火,依法治林[N].吉林日报,2010.[3]钱滕.林价研究进程探讨和现阶段我国人工林林价求算[J].林业资源管理,2010(04).

下载生本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本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本课堂的问题教学

    生本课堂的问题教学 许多教师对课标中要求“改变情境的呈现方式,让情境与生活紧密结合”已能很好把握,而对问题情境的核心要求“具有数学味与富有挑战性”突破不大,有的甚至走......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善待学生的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实践证明 “没有学......

    生本课堂

    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的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听课体会及反思 鲍峡镇中心小学 余宏 通过这次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展示活动,我深深懂得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掌握了导学练案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 智慧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 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

    十月份生本课堂工作计划要求及研究重点

    十月份“生本课堂”工作要求及研究重点 十月份“生本课堂”工作要求及研究重点 各位生本老师,从本周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生本课堂的研究,十月份的教学任务及生本研究重点是: 1、......

    六盘水市重大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六盘水市重大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本文通过对目前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提出......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专业技能不过硬 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有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或技能操作不熟练而被企业淘汰。比如,有的大学生在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