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有感(李跃兵)(5篇)

时间:2019-05-15 14:4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有感(李跃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有感(李跃兵)》。

第一篇:读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有感(李跃兵)

读《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有感

易门职中李跃兵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所以,热爱读书吧!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那样,热爱读书,让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

这一个假期我读了平面设计案例教程photoshop cs5,本书是为了适应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初学者的实际情况,从实用出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全面介绍了当前最新的photoshop cs5 extended(扩展)版的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全书采用“案例教学法”,每一章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案例,通过“案例要求”、“案例分析”、“操作步骤”等,先给读者一个photoshop cs5进行实际操作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再讲述实现这一案例的具体操作步骤,然后系统地对该案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全面讲解,达到既能帮助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基本知识,又能快速提高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与做,理论和实践达到有机的统一,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目的,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无疑最有针对性。读了这本书我以下收获:

我从事职教15年,使我觉得作为一名中职校教师“真难教”。只因为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使更多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和“学业失败”者进入职业学校;社会上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使人的多样性被否定,社会需要多样性被忽视,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不高,收入相对偏低,因此,职业教育被社会看成“次等教育”;精英教育观念及其制度的惯性作用,使初三“分流”由原本应该是积极的、自主的、愉快的选择,却变成了选拔与淘汰,使原本职业教育变成了保证精英教育选拔的辅助系统,使原本以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变成以高中教育模式评价学生;现行的教育评价不适应中职教育现状。一张试卷仍然是评价中职学生的主要依据,“学生差”从某种角度上讲是教学没有很好地适应学生,成功地开发好学生的潜能,缺乏适应学生的多元评价机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机会;独生子女现象。几乎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表现在 1

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刻苦钻研学习态度等现象。

面对以上的学生,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我,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多元智力观 今天的中职生,可能在知识的学习上缺乏潜能,但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却可能出类拔尖。1)教师观:教师须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智力特点、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确定是否有效。2)教学观: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智力差异,要求教学上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即提倡:个性化教学。在教育中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使用不同的教材或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使学生的全脑智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3)评价观:评价学生不能仅凭单一的、用纸笔进行的测验,也不是为了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

转变教育方式,重拾学生信心

尽管有的学生就读中职校是对某种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但更多的则是面对应试教育失败现实的无奈选择,踏进中职校园,有的学生就感到前途渺茫,失意、自卑、放任自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面对中职生的心理状况,要积极探索寻找使中职生能够重树信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认真对待学生个体差异,承认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相信尊重每位学生,坚持正面引导,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哪怕仅有一点点进步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帮助每一个学生识别自己的智能优势领域,获得每一个发展的机会。

先育人,后教书

采取多元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每个学生档案袋,档案袋内有搜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相关材料,包括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的教学活动(例如讨论、观察、回答问题、实验、调查和探究等)、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实验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容的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的定性评价和明确的改进要点,较完整地记录学生学习的流程,重视过程评价,开展对学生过程记录中表现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和激发,促进和发展他们的智能强项,弥补智能的弱项,以期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

即按照学生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实际情境组织课程,使理论和实践有机

结合,实现做学一体。其核心指导思想是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打破学科体系组织课程内容的传统模式,围绕职业能力选择合适内容,以工作任务整合相应知识、技能,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做学一体,教学过程实现“三个”转变。

1)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表现在以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由学生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使新课程视野下的基于合作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得到体现,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生活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高质量地完成项目目标任务,通过以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使学生学到了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使教师角色转变为项目教学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2)以课程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是把整个学习过程,按照大纲要求,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项目,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涵盖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项目教学与项目教材的开发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项目教学是在教学反思过程中不断改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学过程管理为中心。以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法其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是过程而非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已经不是教学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学生成果的展示与自我评估。

当我们做到了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到东西,师生的合作就会融洽、和谐;这将创造一个美好的职场环境。

第二篇:photoshop CS3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教学计划

《photoshop CS3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本课程教材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hotoshop CS3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本书是电脑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根据电脑动漫专业教学知道方案编写。本书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导的方式讲述photoshop CS3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最后一章的总合应用实力比较全面地展示了photoshop进行平面设计的处理技巧。

重点:常用工具箱、路径、图层、通道与蒙板、图像色调及色彩的调整、滤镜

难点:图层、通道与蒙板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程的是09计算机高职的学生,这些同学都是认真好学的学生,比较能钻研专业,学习兴趣高,接受知识较快,所学知识能较快掌握。

为了更好开展教学,综合以上因素,故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周photoshop基础知识 第二周选取的创建和填充 第三周绘图工具、文字工具的使用 第四周图片修饰 第五周路径调板的使用

第六周钢笔工具、形状工具的使用 第七周图层的基本操作 第八周图层样式的应用 第九周通道的应用 第十周快速蒙板的使用 第十一周图层蒙板的使用 第十二周图像色调、色彩的调整 第十三周滤镜及其应用 第十四周滤镜及其应用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手绘荷花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综合应用——卡通人物 综合应用——终极战士 综合应用——蜻蜓 复习考试

第三篇:读鲁兵逊有感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人生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小船,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天。一个人会在一生中经受许许多多的浪头,浪头总是汹涌无比,让你胆战心惊,充满得失之患。但是,小船是被浪头击倒还是平稳地渡过,真正掌握它命运的是你!你既可以让它从风浪中走出,又可任它被浪头击倒,掉在长河的漩涡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你。今天,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感觉这本书正印证了这个道理。鲁滨孙——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鲁滨孙——一个能够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为梦想而拼搏的人;鲁滨孙——一个真正的勇者,他能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独立的度过二十八年的时光……一切的一切,都说明鲁滨孙是个敢于冒险、百折不挠的人。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无数革命学子们为攀上学之高峰,经历了无数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位企业家为了能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在商海中拼搏了多少年,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水和汗水……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但我们又何尝不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去闯练闯练、拼搏一番呢? 阅尽大千世

第四篇:读《巴菲特成功学教程》有感

读《巴菲特成功学教程》有感

这是我偶然从书架上翻到的一本书,第一眼看到书名的时候以为是巴菲特自己写的自传或者成功经验分享什么的,读完才发现不是的。没想到作者一个“局外人”,以一个完全第三人称的角度,把巴菲特的传奇写得如此有条不紊,如此地容易被读懂。

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的的学生,巴菲特无疑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和传奇,在膜拜和赞叹的同时,我们又希望学得“股神”的真传,以找到发家致富的捷径,但实际上又有几人能真正读懂巴菲特“投资心法”的皮毛呢?

我不敢说我读懂了巴菲特,以下仅从几个方面说说我对巴菲特之所以能成功地几点拙见。

1、正确的投资理念是成功的开始。

巴菲特最根本的投资理念,莫过于他毕生所践行的价值投资的理念,这是他的投资理念的最深的积淀。投资股票,其实最根本的就是投资企业,是投资企业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一时价格的涨跌。

但实际上,有多少投资者是这么想的呢?我想大部分投资者都是盲目跟风,盲目跟随大盘走势,盲目跟随市场上所泄露的“内部信息”,而太关注价格的变化则往往很容易忽视股票的内在价值,也即股票所代表的企业的内在价值。

巴菲特几乎不关心交易所的行情,他只研究上市公司的年报和财务报表,通过这些数据来发掘深层次的企业信息,依此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只要认定了一个优质的投资对象,就会全身心投入,不管股市行情涨跌,他都不会放弃自己的选择。而这是大部分投资者做不到的。

2、良好的投资心态很重要。

投资者们最关注的除了收益之外,莫过于所面临的风险了,而危机的发生则几乎会使很多投资者陷入绝望。但巴菲特的投资行为是不受这个外在因素的影响的,他真正做到了“不以涨喜,不以跌悲”。他最成功的投资经典之一——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0.1亿美元,赢利5亿美元),即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济大危机时进行的。只要发现某个公司具有投资价值,符合他的选股标准,无论经济环境怎样,他都坚持实施他的投资策略。

近来,我们班也有相当多的人开始闯荡股市了,但他们无一不是亏损状态,因为他们几乎从来不看公司的年报和财务信息,而仅仅只是根据某只股票的历史信息来支持自己的投资行为,而在投资实践中又经常性地因为大盘走势和价格的一时波动而买卖股票,所有种种导致了他们投资的失败。

3、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技术工具是催化剂。

无疑,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技术工具,会使你站在和别人不一样的高度看待证券投资。巴菲特正式由于过硬的投资分析技能,使得他在成功之舟上扬起了最有力的风帆。

他通过分析公司的年报和财务报表来获得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等价值信息,并根据对相应风险的估计,来判断股票的内在价值。

而实际上,大部分投资者甚至不知道依据什么选择某只股票。他们往往由于知识结构和水平等原因,无法独立冷静思考,而因此往往因为市场行情的风吹草动而草率地决定买卖行为。

我想我们作为学生,最大的优势莫过于有机会接受专业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为我们日后的投资行为提供科学的引导。

成功人士都有其成功的原因,不管如何,既然他们是成功人士,我们就要

尊重他们的成功和成功的方式。虽然巴菲特无疑是一个成功人士,但他的有些理念我还是不能认同的。

在管理投资上,巴菲特并不赞同简单的组合投资平抑风险的做法,他强调的是要了解公司,要充分了解投资的对象,风险是在调研和投资过程中规避的,而是通过增加投机数量。但实际上,在目前的证券市场,尤其在出现“危机”、“海啸”的时候,风险是全局的,增加投资数量和种类并不能对风险控制产生本质的影响。反过来,在相对平静的时候,专心做足功课的股票却能带来更理想的回报。

还有一个很令人诧异的观点,巴菲特比较排斥期权,认为期权不如发奖金,因为如果公司员工看好公司未来,可以在自由市场上买入股票的。很明显,这个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证券市场上的许多公司上市的目的是融资本身,而非出于公司发展考虑。中国证券市场上甚至出现营业额不如普通个体户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怎么有充足的盈利给员工发奖金呢?

总之,不论是对谁,好的地方就值得而且应该要学习,但是也不要盲目的照抄照搬,而要结合面临的具体实际来独立地思考问题并作出判断。金融学院金融1001班殷秀吉1003010130

第五篇:读李吉林有感

读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有感

东城三小 陈柳梅

美好的东西总让人感觉短暂,愉快的暑假生活似乎是一晃而过,值得留恋。回顾刚刚过去的暑假生活,感觉比较有意义的就是利用闲睱时间,断断续续地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拜读完了。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语文教师,此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吉林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作文教学方面的引导。李吉林老师倡导作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在教学描写自然现象的作文时,就先组织学生在相应的季节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去观察,然后进行作文;在教学描写人物的作文时,就先组织学生去细心观察人物一段时间内的活动,从中选取最能反映人物的特点或品质的事来写。李老师还提出在作文教学时,要首先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如: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来遇到生活中要使用请假条、留言条、表扬信等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写作应用文的愿望。作文教学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李吉林老师提出在作文教学时,要多一些启发,多一些联想,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拓展想象、诱发创新,让学生多练说,多交流,多指导,多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更给了我大量直观感性的帮助,书中的例子均出自小学语文教材,李老师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完成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中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散文、诗歌、童话的教学,以及作文教学。那精巧的构思,新颖的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辛勤耕耘在教坛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李吉林教师教给我的不仅是新的教学理论以及新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她刻苦钻研,兢兢业业的人格魅力。我要学习这种精神,争取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从书中读到的不仅仅是李吉林老师的教育历程,更有她的人格魅力——她是怎样在教学改革的风雨中努力前行,怎样在学生中发现爱和进行爱的,从中我感受到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感受到研究的快慰与欣喜。其中书中介绍了运用情境教学的一些经验更是显得尤为的珍贵,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及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情境教育以课程教材为依据,从儿童无假、儿童爱美、儿童有情、儿童好问的心理发展实际出发,把识字、读书、作文的训练融入精心创设的境界。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其中的操作模式,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在课堂中交织、融会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同发展的问题。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品德素养。

在情境教学中,李吉林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在她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欣喜、兴奋,在美的活泼生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中,他们感受、体验、表达,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她的学生二年级时人均识字数为2680多个,达到四年级的识字水平,课堂阅读量是一般班级的6倍!五年下来,李吉林实验班的43个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有33人,作品达75篇,升学考试时,55.8%的学生作文成绩优秀。这个比例是当时整个区的优秀率的12倍。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项实验,李吉林曾经半夜起床,孤身一人骑车,赶在黎明前到达白天选好的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实景设计;人们也不知道,为了让孩子们从生活里领悟浅近的哲理,写好作文,她顶着烈日,到郊外、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为了孩子,为了情境教学,十年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多少个夜晚,孩子醒来,她还在灯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为了孩子,年过半百的李吉林还在寒假里苦学不辍,在炎暑中笔耕不息……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真正的教育实验研究应当植根于教育的现实中,应该是“现实的研究”也即“思量着做”和“做着的思量”,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统一在具体丰富的教育活动之中,这样,教育乃至教育改革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李吉林大胆地运用语文情境教学实验和思索的成果去开拓新的疆域。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接着是向音体美学

科渗透,获得成功后,李吉林又向自己比较陌生的数学学科挺进。她与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将“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把儿童带入探究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各科教学,为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挑战,李吉林高瞻远瞩,正式提出了情境教育的构想。她认为,以“思”为核心,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根基,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相互渗透,融通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与野外教育活动,联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整体联动,可以构成一个区域广远、目标一致的优化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在其间积极主动地活动,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特有的统整性、涵摄性的教育效应,实现儿童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迄今为止,全国开展李吉林教改实验试点的班级已达1000多个,情境教育的种子已播遍华夏大地。

情境教育的产生和成熟,是李吉林老师以及她的同事们积极钻研、努力奋斗的结果。他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向小学语文教育提出的许多重要问题,展示了高度的育人智慧和完美的育人艺术。情境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情境教育的体系仍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仍然是一个发展的体系,它仍将从多个方面吸取营养使自己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更加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的欢迎。

李吉林老师在为人、处世、治学、从教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大家很好地学习的。李吉林老师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她的成功得益于她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注重践行、创新的敬业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对理想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无限热爱儿童、忠诚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走近李吉林老师,感悟情境教学

我十分喜欢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她是情境教学的开拓者,我想做一个情景教学的践行者。想沿着李老师为我们铺好的路继续前行,甚至能铺出更宽更长的路。以前并没有深入研究过李吉林老师,只是享受着自己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创设的情境,享受着学生投入其中学习语文的乐趣。今天我认真看完了李吉林老师关于“情景教学的视频讲座”,感受着五十多年来李老师对小学教育事业的钟情,感受她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坚持。1956年,她走进了小学。这一进竟是50多年,她自己都吃惊她的毅力和对小学教育事业的执著。尤其在那场民族浩劫中,因为“种修正主义黑试验田”的罪名,而遭受10年的折磨。10年,惶惶不可终日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屈辱中,她仍然舍不得离开课堂和她的学生。1978年秋,改革的春风赶走了冬日的阴霾。她无比珍惜这劫后余生的年代,决心一切重新开始,主动放弃驾轻就熟的三至五年级不教,毅然走到一年级孩子中间。一年级对于孩子来说是新奇的,也是神圣的。但面对传统的、封闭的教学现实,孩子的眼睛里流露出失望和漠然。她内心十分不安。为了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她义无反顾,开始了新的航程。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孩子们编写“补充阅读”。一学期一本,5年10本。虽说是自己土制的小读本,粗糙的印刷还存留着油墨的香味。但是在当时,它却提早了孩子们的阅读,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说这套土制的“补充阅读”是现在风行的各种读本的最早的尝试,也是延续至今的苏教版“补充阅读”的雏形。就是凭着这么一份对事业的追求,对孩子的爱,李老师把心交给了小学教育事业。我被李老师在教育改革之路上艰苦跋涉、勇攀高峰的智者风范所折服。面对挫折和困难,李老师从未放弃;面对鲜花和掌声,李老师也从未自满。可以说,没有李老师对事业的热情和执著,就没有今天的情境教育。在平时工作中,我常常和我们的老师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教育工作,究竟是一份职业,还是一种事业?如果把教育工作仅仅看成一份职业,那么我们只是停留在“为了生存”的层次上;如果我们像李老师那样,把教育工作看成崇高的事业,不为得失所困,不为名利所累,不觉工作之苦,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那么我们自己,才会拥有绚丽多彩的美妙人生!

细细聆听李老师的讲座,我更被李吉林老师“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理念所感染。李老师曾多次把孩子比喻成小鸟,她说:“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丽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这是我心中的小鸟之歌。”“多少次、多少回,小鸟之歌在我心中鸣响。歌声中,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智慧,儿童的情感,让我激动不已。此情此境,如诗如画,我仿佛也是诗人,饱含着深情,在儿童的心田里,写着明天的诗句。儿童,是我心灵的寄托。一切为了儿童,是我教育理念的核心。正是‘为了儿童’,使我成为一个执著的探索者,不倦的学习者,多情的诗人。” “为了儿童”,已经成为贯穿李吉林老师生命的一根红线,已经成为照亮情境教育,照亮她整个人生的一支火炬,正是在这里,我们才可以真正领略她的人生意义和人生境界。

李老师“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理念,同样给我不少启迪:我们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任务,不是恩赐,不是同情,不是怜悯,而应当是发自内心的纯粹的师爱。我们老师要带着对学生的满腔热爱,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捕捉他们的认知规律。只有洋溢真情的教育,才是“美、智、趣”的教育,才是德行、智慧和审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因此,在李吉林老师“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我们把“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作为学校的校训,把“让学生快乐成长”作为我们的办学追求。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生机无限的课堂,一步步引领学生浸润在书籍的海洋中,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润泽学生的童年,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我们知道,目前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幸福指数并不高。我也曾经扪心自问,我快乐吗?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这个职业吗?其实,这样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当我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我的学生对我的喜欢,对我的想念,我们的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赞誉,我的心中就会溢满幸福。

李吉林老师质朴而诗意的人生,其实也充满了坎坷,布满了荆棘。可是,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她宽广的胸怀和执着的追求。激情成就了李老师的诗意人生,或许作为普通的教师,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我想只要我们有工作的热情,我们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记得费玉清在《这一路走来》歌中唱道: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执著的心不变,坚持最后的力量,一次一次向前闯,只为明天的希望。我想,只要我们像李老师那样,不倦地学习,不停地思考,不断地实践,我们就能扬起希望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学习李吉林情景教学法感想

宿豫中学 周志虎

近日学习了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法,让我真正地大开眼界,对自己的许多教学思路有了新的认识,否定了先前的一些偏见,好好地给自己上了一课。通过学习,我收获巨大。李老师的“情境教学”强调以“思”为核心,在创造的乐趣中,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事实上,情境教育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俗话说,不怕百招会,就怕一招精。学习的具体体会如下:

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继承祖国文化,值得每一位教师思索和探讨。在学习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各位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继承。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可是现在许多孩子对祖国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并且也没有关心、了解的兴趣。《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的历史观,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我曾满怀信心地憧憬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爱上历史。然而我发现学生背人物、背年代只是在完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非常被动,有些家长也不太理解老师为什么不多讲讲课本内的知识,让孩子再多考点分数。我为此感到非常苦恼,却总是找不到良方。在学习中我了解到,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激起学生主动进行大量阅读的兴趣。课堂学习和课外探究相结合,从而生起对语文的热爱。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我终于明白,只有在情境中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变得鲜活,学生获得的审美体验才能让他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要在学生单薄的文化构架上添砖加瓦,远非教师塞给学生事件、人物那样简单,教学不仅为了习得知识,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如果能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爱上学习,爱上阅读,体验到徜徉在精神世界的快乐,他自然会自己构建一座美感和文化内涵兼具的精神殿堂。当学习变成一次次充满快乐的审美旅程后,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这个队伍,去更深入地挖掘祖国文化这座“金矿”,将自己的学习体验转化为内心的精神财富。

二、情境教育是多情的教育。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生发。在充满情意的课堂中,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是他们的引导使课堂充满真情,使学生付出真情;学生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从学习中体验到深情、温情、热情,感受到优美、壮美、秀美,发现真诚、善良、正义、勇敢等世间珍贵的品质,从而拥有蕴涵在美与快乐之中的情感财富。运用情境教学的老师是传播真情的使者,处在情境课堂中的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之后又能成为创造美与快乐的精灵。这样情真意切的体验,令人怎能忘怀!

三、情境教育为学习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李老师探索野外情境课堂的勇气令人钦佩。虽然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教育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在平时,学生仍被局限在教室内进行学习。这样教师省力了,学生的安全似乎也更有保证。然而方寸之地怎能让思想的缰绳随意驰骋?课本上的小小篇幅又怎能囊括社会、自然、生活的大千世界呢?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发现更多紧锁在智慧之门内的宝藏。但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老师每一次都自己先实地考察、比较,选择最合适的场景作为户外教学的课堂,其间的种种繁琐和艰辛不难想象。我想,学生在教室外的大课堂中不单是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应该也能感受到李老师付出的辛劳吧!

四、情景教学法作为教师谁都懂,关键是我们如何的运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学中能否始终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放在首位,把师生关系放在同一个平台。我们是否认真的想过,我们的教学模式、方法在一年级适用,到了四、五年级是否同样有效。我们没有试着去分析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没有及时的去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许多好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学过也都尝试过,公开课的时候我们不是运用的很好吗。关键是我们能否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李吉林老师的成功在于她的坚持。正如我们学生的感叹,老师要是都像公开课一样给我们上课那该多好啊!但我们又会说,那该多累啊!累,是因为我们没有在教学中坚持自己好的教学特色,让自己偶尔改变自己的方式当然累,想一想,当把公开课的教学模式作为自己的教学特色,久而久之,学生、老师便会形成默契,当师生的配合形成班级特色后,就不会累了,累是因为我们懒于去思考,懒于改变自己。勤能补拙,李老师坚持走自己的路,她成功了,我们比她年轻,我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去改变一切,关键在于坚持走自己的路。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发展自己的特色,谁都能成为李吉林老师,谁都能超越李吉林老师。

这几天的学习让我获益良多,心中的迷雾逐渐散去,有种豁然开朗得见大光明的感觉。对于李吉林老师,我只能引用一句很多人都曾引用过的话来表达我的钦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于她所创建的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我愿效仿许许多多的拥护者和追随者,用对教育的“挚爱”扬起创新的风帆,努力用实践为学生创设美的课堂,让学生美美地学习历史,爱上历史,最终爱上学习。

下载读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有感(李跃兵)(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有感(李跃兵)(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有感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化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有感 中国选择了马克思是由中国的实际所决定,而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也结合了中国的国情不断发展,虽然中间有崎岖,但是......

    读《中职应用文写作教程》有感

    实用实惠实践 ——读《中职应用文写作教程》有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商贸部欧红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程》根据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中职学校......

    读《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有感

    领导干部有着特殊的身份和权力,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着滋生贪念的土壤,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贪念的深坑,因此,必须时时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捂紧“贪念袋”。记得曾......

    读新教育有感(张建兵)

    读《新教育》有感 张建兵 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真正的看一本书,但是当我拿到《新教育》这本书,看了序言后,一种震撼、一种敬佩油然而生。瞬间领略了朱永新教授作为教育者的执着、博......

    读李国斌有感

    读李国斌《我的学生我的班》有感 当我翻开《我的学生我的班》这一书第一页时,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于是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书中的很多教育小故事,让人时而落泪,时而破涕而笑。心,一......

    读李小凡有感

    读李小凡事迹有感 以一己之力影响世界或许伟大,常年登上各大杂志封面或许有名,但那些默默奉献,坚守岗位,无畏勇敢的人何尝不是一种伟大,他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这个世界注......

    读《西游记》有感(李慧)

    读《西游记》有感 敦义小学五年级二班 李慧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

    读《论语》有感李懿

    读《论语》有感 怀着一丝心灵的愉悦与感悟,品读《论语》,只觉馨香书气沁人,实在幸福。 初读《论语》,时值六岁。它不是一幅色彩缤纷,线条优美的画,并没有带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