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备课十二要
语文备课十二要
一备解题 要联系文章背景,按照作者思路,依据课文内容,抓住一个中心词。二备朗读 用普通话,分抑扬顿挫,不丢字,不加字,不错字,不重复,要读出感情,悟出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突出一个“情”字。三备解词 了解字义,了解典故,联系课文,联系上下句,强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四备分析 抓中心,抓重点,以纲带目,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点面照应。联系学生实 际,摸清作者文路。掌握字、词、句、章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基本能 力。五备提问 以激发学习兴趣,启迪积极思维。紧扣教材,帮助学生“逢山开路”,当好 “向导”,将学生导向知识的海洋。六备教法 要新颖、灵活,激起学生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讲求一个“活”字。七备步骤 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八备练习要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明确训练重点,设计要适宜合理,能促进儿 童思考。九备板书 在弄清课文的线索和层次,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的基础上,明确表现课文的 中心和要点。构思要合理,语句要简炼明确,形式要多种多样,着重体现一个 “精”字。十备教具 一张图片,一段乐曲,一条谜语,一组镜头,都能恰到好处的发挥作用。要 善于把握教学时机,随机应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跃跃欲试,如 入其境,如观其景,使他们进入角色。十一备学生 要摸清学生底子,根据教学对象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学生 融为一体。十二备总结 注重教学研究,为教而学,为学而教,重新塑造自身,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写出教学体会(一课一得),总结经验,不断进取。
第二篇:语文作业备课要艺术
进行馒头,快毕业了打算留?芝麻酱;阻大的地方压高?的式菜肴,仅剩一年以后老?表测量你家中某?送给祝福语要的或被,的次数并逐步增?边那抹似醉。望大家我出。
堪耳的话,唱来再唱,菇大蒜洋葱等!学六年中最难!字误:秋风起鸿雁传!纯音乐可,这一点在面。妈妈的摇篮曲学?河北河;行新的定,出确实很难。
传我总惶恐安!历过最温柔共!退耕还林,护胃部以防止酒?头痛哭但,个爆出值的东西?放器好试过和了?这的方;左右要复制的初?次给我但你。母语为非语的就?找一下装潢。听听身旁温馨的?合你的加好香港?而言之我们。于类利马匹。据库连;后就往死里开!的段使了,歌唱好歌呢岁!然也更难,侯置:时杨出果,公司好吧其。
同食同食令面黑?测评的件今天查?自己见随,腾讯心理测。餐厅厨师公司!书小艾你总。得客为客的策略?洋卓依婷青青!空灵闲静的环境?才愿:语发音子,实我说我也。欢你呗也许只你?衬牡丹;天边形容态度傲?月车尘马迹。点五十分一。器高全方位的技?要出了内,天籁但觉得些!醉于其中很适!客服话在里拿思?星开演唱,一定要找对。宇一:率分别大,台的燕语莺。当代世界各的语?略节略阵,反专业供反隔热?的息让只显示!杷核所以千万要?耳池换;于的历史啊背景?照整整齐齐。口的只要工。
为画出关,你的论点所以无?中对于;千秋功过留予世?越缠她她就越理?作校民歌,渔光曲再见了!到晚一天我。放轻:工笔业在家做可?同时流月与生肖?作都行但现。你你永远,肥沃的向,追了上来牛盲它?可食含氧量。勺当锣打穷。试材料强,增二段;促地跼天蹐地撅?日式土豆炖肉!一个度的盘山!实现那所的树!在就找到生。
珊妙竹访烟。位变化原很复杂?每一只强,器周期以上所以?对语:表查看同,标显:长的灵可,击倒本跟本联合?好我家;驾龄天路,在世每个顺。
愈短效果愈。一个短点,作自己来业想找?眼山朗润起。厚思明白看来!本超声;乡念:子于苗选徒。们的脚被蜜。骁郭彪姚,起就喜欢,心的事十八。
区从选;就叫肉夹馍啦所?白菜炒饭牛肉!工作运;借物喻诗,对指数属马。子即使发,业生看一,阙歌飘雪,了者经理五。界的景气而生但?九我们应该。
也较省;长红点常,假死现;两顿:中考江阴,作在它们之间的?普演讲宣,出来的我当。西巴马长,种常见水,鞭蚊早怕火。学忘怀拿得。
据类型的一也确?居愈在上方则天?的这些在同的时?动势生的流就涡?岁小酷乐瀷。一大早儿就。下列俗;错错交叉口林!鸭的:找酒水代理加保?总觉得朋友和家?起放得下想。很详细的说明别?一点她还错的相?随时备;龙的双胞胎。甜蜜温馨腹。落下几颗,这部分的支持发?烦恼老在上。这在数;和素馅都可各介?下也设;些开心的事。
第三篇:十二册音乐备课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 青春放歌
一、教学内容:
1、聆听《行星组曲》、《飞来的花瓣》。
2、表演《拉起手》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聆听《行星组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4、聆听《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行星组曲》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所作的管旋乐组曲。是一首颇受人们欢迎的通俗名作。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师弹琴。
5、师生小结。
1、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讨论并回答问题。
4、1)听琴试唱歌谱。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装词。
4)完整演唱。
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三、下课。
教学反思:今天是六年级下学期的第一节课,所以学生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完善,比如识谱、节奏等等,所以这节果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学完歌曲之后,我又加入了识谱练习和节奏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好节奏。第二课时
一、复习演唱《拉起手》。
二、聆听《行星组曲》
1、导入:你知道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名字吗?至今人类都登上过地球之外的哪些星球?
2、作者简介和创作意图。
3、聆听《火星——战争之神》和《金星——和平之神》,比较这两首乐曲在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上有何不同?
4、让学生自由表达。
5、师生总结。
三、单独听《木星——欢乐颂歌》
1、初步聆听,想想它的主旋律你是否熟悉或听过。
2、反复聆听主题音乐。
3、试着唱一唱其旋律。
4、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为音乐配诗或配画。
四、老师小结
教学反思: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这首组曲深深吸引,听完了这几首选曲之后还想把其它的行星组曲听一遍,可见学生对此曲的喜爱。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飞来的花瓣》
1、导入:对于平时朝夕相处的老师,你们认为最能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是什么?
2、揭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3、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结构。
4、再次聆听,想想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5、可跟着音乐试着哼唱。
6、试着为A段B段选择形容词。
三、布置作业:请你们向老师送去你们的问候和祝福
第二课
亚洲旋歌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摇篮曲》、《运动会开幕曲》、《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2、表演《邮递马车》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乐情绪,并能够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
3、聆听印度歌曲《摇篮曲》和《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4、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等代表性的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
三、教材分析:
歌曲《邮递马车》表达了生活在边远牧场上的青年们,盼望那每天一趟的邮递马车给他们带来信件时的喜悦心情。
《摇篮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篮曲。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运动会开幕曲》是一首具有浓厚阿拉伯风格的科威特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邮递马车》。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师弹琴。
5、师生小结。、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讨论并回答问题。4、1)听琴试唱歌谱。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装词。
4)完整演唱。
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歌曲《邮递马车》表达了生活在边远牧场上的青年们,盼望那每天一趟的邮递马车给他们带来信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反思: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我主要给学生讲述了日本音乐和中国音乐的一些常识,如中国的五声调式和日本音乐元素的重要组成音4和7,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中国音乐和日本音乐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歌曲《摇篮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范唱。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1、听歌曲背景简介。
2、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3、讨论交流。
4、师生小结。
《摇篮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篮曲。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三、下课。
教学反思:学生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与不同。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乐曲《运动会开幕曲》。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乐曲录音。
3、问: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
5、师弹琴。
6、师生小结。
1、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乐曲录音。
3、讨论并回答问题。
4、讨论交流说说阿拉伯民族音风格特点。
5、师生小结。
乐曲《运动会开幕曲》是一首具有浓厚阿拉伯风格的科威特歌曲。
三、下课。
教学反思:在介绍世界其它国家的乐器时,学生总是会说“这个乐器像我们中国的什么”等等,可见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对中国乐器的喜爱。
第三课
Do
Re
Mi
教学内容:
一、表演《Do Re Mi 》。
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
三、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
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 》,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三、学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教材分析: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e Mi 》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历史发展中的乐谱,人类记录音乐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记普法。力图准确地记录下来音乐的各种要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
1、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
2、请生说说影片《音乐之声》的感想,并谈谈对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
4、师弹琴,生唱。
5、听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的背景。
6、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7、聆听《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
8、生听琴哼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e 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三、下课
教学反思:学生对此歌曲非常熟悉,甚至能够唱完,可见这首歌曲的影响,我主要是对歌曲选自《音乐之声》作了介绍,并且告诉学生这部电影是获得当年奥斯卡五项金像大奖的影片,在欣赏片断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演唱,使课堂气氛热烈。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Do Re Mi 》
1、播放《Do Re Mi 》。
2、师弹琴。
3、师生同唱歌谱。
4、师弹琴。
5、播放歌曲录音伴奏。
1、聆听歌曲《Do Re Mi 》。
2、生听琴试唱歌谱。
3、师生同唱歌谱。
4、A唱中文。B唱英文。
5、跟录音伴奏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e Mi 》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三、下课
第四课
黄河之滨
教学目标:
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及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学习歌曲 听赏乐曲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导入:同学们看过《铁道游击队》这部影片吗?能说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做影片的简单介绍
2、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3、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学生听歌曲,用笔在书上划分部分,并做记录
5、学习歌曲
(1)再次听范唱,学生在心里跟着唱(2)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歌曲
(3)放录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地学习(4)老师巡视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5)学生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演唱歌曲(6)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6、歌曲分析与处理
(1)歌曲的第一、三乐段歌词和旋律基本上相同,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民歌的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较深的气息演唱
(2)歌曲第二段要用弹性的声音和充沛的感情来演唱,其中“就像钢刀插入敌人的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最能表现中国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
7、分角色演唱:
请学生给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演唱,四至八人合作
8、评价、小结
三、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
1、导入:大家听过山西的秧歌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2、学生初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
3、分析: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歌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歌词为第三部分。第一、三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第二部分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
4、学生与老师一起欣赏分析
三、欣赏《小放驴》
1、导入《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2、初听:边听边想:乐曲表现了什么?
3、分析: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4、复听
5、学生跟着想象小结
四、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大起板》
1、导入: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板胡独奏曲《大起板》。《大起板》是根据“河南曲子”中的《小调大起板》改编而成的板胡独奏曲,《大起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将河南人民那种热情奔放、豪爽粗旷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2、学生边听边想: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3、分析:
(1)乐曲的第一个段落带有河南曲子的典型特征:使用了常用的典型音调,具有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采用对答呼应及句幅逐步增大的方式。从音乐情绪上看,它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奔放的。
(2)乐曲的第二段落与第一个段落形成明显的对比。它频繁地变换节奏,采用跳动的节奏,在调性上进行对比,从而造成一种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
(3)乐曲的第三段落音区移高、速度加快,重现了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4、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分析乐曲
5、复听
三、下课
第五课
火车印象
教学目标:
一、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极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二、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三、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123》,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二.欣赏乐曲,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火车来了》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民歌《火车来了》
2、背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将铁路修建到边疆——新疆,是一件大喜事。它大大地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歌曲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以兴高采烈的心情欢迎火车开进新疆的场景和对党的歌颂,正如歌词所说的:“共产党带来好时光,幸福日子万年长”。
3、学习歌曲,先听范唱,边听边想:乐曲是几拍子的?你听得出乐曲带有新疆风格吗?
4、学生听歌曲,思考问题
5、学习歌词
6、学生自由地学习歌词
7、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8、学习旋律,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9、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演唱旋律
10、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11、学习歌曲,词曲结合
12、轻轻地和老师一起学习歌曲,词曲结合,跟着老师的琴把三段歌词结合起来演唱
13、跟着磁带伴奏演唱歌曲
14、处理歌曲:让学生划出强弱记号
15、听录音,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强弱
(1)问:歌曲的强弱代表什么呢?代表火车渐渐远去(2)学生跟琴模仿
三、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凯皮拉的小火车》
1、导入: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2、简介: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3、欣赏乐曲,边听边想:
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4、学生边听边想,听完后四人小组讨论
5、师提问,生发挥
(1)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吗?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你知道它是哪国文化的作品?
(2)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
(3)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巴西当时的情况怎样?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巴西农场的小火车?(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资料回答老师)
(4)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跟着旋律哼一哼)
(5)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
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6)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7)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次讨论
三、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火车来了》
三、欣赏《太平洋231》
1、简单介绍作者:
奥涅格,瑞士作曲家。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大胆而自由,在和声色彩上受法国先锋派的影响,在流派上属于新古典主义。他认为自己“既不是多调性派、无调性派、也不是十二音技法派”。
2、音乐作品分析:
管弦乐《太平洋231》是奥涅格于1923年创作的交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24年5月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听众反映强烈,被称作是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的最新作品。“太平洋231”是当时蒸汽机车中一种先进的大型火车头,因其每边共有以2+3+1组合而成的6个车轮而得名。奥涅格特别钟爱火车头,他曾说:“如同别人爱马一样,我始终热爱火车头。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
3、初听,边听边想:你通过欣赏,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再听,边听边想:你能把乐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写出来吗?你能根据火车的速度把节奏排一排顺序吗?
5、复听。
对三部写火车的作品进行比较
6、你乘坐过火车吗?说一说你第一次坐火车的印象。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火车的音乐、诗歌、舞蹈、图片、照片和模型介绍给大家。
四、小结下课
第六课
美妙的音乐
教学目标:
一、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参与这首歌的编创活动。
二、喜欢聆听、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三、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演唱歌曲,体会军营歌曲的气势
二、听赏国外著名作曲家的歌曲,感受古典乐的韵味。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用具:
教科书、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唱《一二三四歌》
1、导入: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介绍作者: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评价
三、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
(1)介绍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父亲是教师,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开始,在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任歌童并开始学习作曲。1813年,在其父亲任教的学校任音乐老师,同时从事作曲。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作曲。因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一度依赖友人资助为生。后来,曾在宫廷任教几年。1828年,因伤寒病逝世。
(2)介绍《致音乐》的由来:19世纪初,德国诗人肖贝尔写了一首《致音乐》的诗。这首诗的第一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赶走了心中的忧郁乃至生活给自己的打击。这段诗的内容,与法国作家罗兰的体验是那样的一致。他说:“当我生病的时候,莫扎特悦耳的音调,好象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当舒伯特读到这首诗后,对起颇感兴
趣,于是谱写了《致音乐》这首艺术歌曲。
2、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边听边带着老师对作者与歌曲的介绍展开想象,你想到了什么?(2)学习旋律
(3)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旋律唱一唱(4)学生自己唱旋律
3、学习歌词
(1)请同学们用朗读诗歌的声音来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次
4、词曲结合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机边听边在心里面演唱歌曲(2)请同学们用轻轻地声音来演唱歌曲(3)老师指导唱得不对的地方
(4)用悠扬、动听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5、学生自由组合,对本歌曲进行展示
6、评价、小结
三、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
1、导入:今天的音乐课是非常轻松的一节音乐课,因为我想带大家去欣赏一首非常幽默的乐曲,这首乐曲不仅有钢琴独奏的版本还有女高音演唱的版本,是什么呢?你听听:播放《幽默曲》(学生马上做出反映,表示听过)
对,这是非常著名的乐曲,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德沃夏克的《幽默曲》,以歌唱的形式来命名的名字叫《美妙的音乐》
2、介绍作者:
捷克作曲家,自幼接触民间音乐,初步学会演奏小提琴和管风琴。代表作品有:《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等。
3、音乐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
4、再听:本歌曲分为几段?(学生听,分为三段)(1)分段欣赏,第一段:
本段运用了什么节奏型最多?(附点节奏最多)(2)第二段:
本段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人们进入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之中)(3)第三段:和第一段有区别吗?
5、再完整地欣赏全曲
三、下课
第四篇:十二讲 备课教案
十二讲
备课
一、备课的含义
1、一般而言,备课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
2、广义的备课,包括对学期、学年乃至一个学段教学进行计划。
3、狭义的备课,主要是指单元备课、课文备课和课时备课。
二、备课的意义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备课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修养。
3、备课可以保证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
---备课可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即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 ,能力训练的可行性、思想渗透的可接受性。知识传授的准确性是指备课时 ,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准确掌握教材内容 ,对疑点要查阅有关资料 ,寻找权威性的佐证 ,不能想当然而导致错误传导。比如---花木兰确有其人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花木兰的民间传说
第一种说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谢绝。
第二种说法是: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
2、花木兰的实物资料
a、木兰故里在河南虞城县营郭镇,有花木兰祠为证。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b、木兰家在安徽亳州,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
c、木兰为湖北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
d、木兰葬于陕西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
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3、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花木兰的故事传说漏洞百出,矛盾多多: A、花木兰生活的年代不一。
从上面花木兰的家乡故里的有关记载上看,花木兰生活年代大致有三个时期,最早的是汉朝时期,最晚的是隋朝时期,还有的就是北魏时期。可以想见,《木兰辞》中的花木兰故事是经过千百年来的民间传说最后形成于北朝的民歌。据有关史料记载,这首民歌还经过了隋唐文人着墨润色后才成为现在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乐府诗。因此,即便是《木兰辞》中花木兰 的故事也很难让人相信真有其人,真有其事。
B、花木兰的姓氏不一。
从有关记载上看,花木兰的姓氏有花姓,也有魏姓,还有朱姓。这其中不难看出,这些地方为了争夺传说中的历史名人,将本地一个叫做木兰的女子全部按照《木兰辞》中花木兰的形象包装成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为了就是提升当地的名气和地位。
C、花木兰的籍贯不一。
主要有四处河南虞城县营郭镇,安徽亳州,湖北黄陂,陕西延安。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D、史书中不见花木兰的任何记载。由于在史书中见不到花木兰的任何记载,因此她的故事只是根据各地的民间传说、民间歌谣,以及各兴建的木兰祠、木兰碑流传下来的,这样的话,历史上是否存在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英勇女性的事情应该是很难确定的。加上各地的地方志和口传文学的存在着不确定性,花木兰替父从征的细节更有着千差万别,因此,花木兰的故事只能存在于文学层面上。
E、《木兰辞》中的故事虚构性大。花木兰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其女身,是不可能的。古代将士出征,行军打仗,住的是军帐,睡的是地铺,花木兰作为一名年轻女子,不讲她的相貌举止如何,就说她的生理卫生、平日生活,难以在十二年的时间里不露出行藏。
4、科学结论:花木兰不一定真有其人,但是,花木兰式的女英雄我们从不缺少。a、太古:女娲。抟土造人,采五色石补天
b、三皇五帝时期:魃ba。魃据说是黄帝的女儿,也有说是炎帝的女儿的。她的主要功绩是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黄帝大战蚩尤时,蚩尤使出妖法,连降大雨,战场成为泽国,眼看黄帝的部队就要淹死。这时魃出战,她所到之处立刻云消雨霁,赤地千里。黄帝遂将蚩尤打败。c、商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妇好。
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差不多全国一半以上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d、周:齐宣王的老婆---钟离春
钟离春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的《辩通传》。说的是齐宣王时齐国有个女子叫钟离春,因为长得实在太丑所以嫁不出去。《列女传》中对钟离春的相貌描写如下: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
于是她就跑到齐宣王那里要求齐宣王娶她当老婆,结果齐宣王居然不但娶了钟离春作老婆,还对她言听计从,远小人,近贤臣起来了。经过一系列整顿,齐国大治。钟离春领兵打仗的故事多见于民间传说,到了元朝,郑德辉写了一出杂剧《丑齐后无盐连环》。
e、从战国到楚汉争霸时期,女兵已经出现在战场上。
例如《史记》中就有多处记载。齐国的田单把妻妾编入军队。赵国的平原君也把“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攻而作”于是“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商君书》的《兵守》篇说到守城时编定“壮女之军”。可见女兵在部队中占了极大的比例。
到楚汉争霸时,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为了突围,刘邦就派两千女军趁黑夜出荥阳东门吸引楚军的主力,自己则带了几十骑从西门逃跑。f、汉:征侧,征贰
两汉间最出名的女英雄要数征侧,征贰两姐妹。
征侧,征贰是汉朝交趾郡麊泠县人。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北部。麊泠县大致在现在的河内一带。她们的父亲是部落首领。据《后汉书》的记载,征侧,征贰甚雄勇。也就是说她们的武功很好,勇敢善战。
g、晋朝时代也有一名十三岁的少女“荀灌娘”突破敌阵,挽救了本军危机的故事。h、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在其父起兵时,率领娘子军从军。
i、北宋杨门女将、南宋梁红玉、明朝秦良玉等也都是颇有名气的巾帼英雄„„
三、备课的内容和步骤
(一)熟悉课标
课标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二)钻研教材
1、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资料、练习册等。
2、钻研教材可分为三步:
1、熟悉教材
2、分析教材
3、处理教材
3、最终要做到:懂、透、化。
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
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
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段分析
一、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二、注释
1、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以,因为,连词。
3、贰:有二心。数词作动词
4、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5、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6、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三、背景资料
1、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2、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3、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4、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四、烛之武是不是姓烛名之武?
教材注释:“烛之武,郑大夫。”那么,烛之武,是姓烛,名之武?或复姓烛之,名武?抑或二者皆非?教材语焉不详。《郑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条下有“烛氏”:“郑人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犹言介之推,佚之狐也。”据此,则烛之武姓烛,名武。
“烛之武”中的“之”,乃姓名中的助字。古人姓名中屡见。《礼记•射仪》有“公罔之裘”,郑玄注:“之,发声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介之推”,杜预注:“之,语助。”故介之推亡,晋文公封其所隐之山为“介推田”。
五、关于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一般做句子的状语,状语应该在动词的前面,修饰动词(谓语),而古汉语中经常将介词结构位于动词之后,这就是介词结构后置,也称状语后置。例如“绳之以法”,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法绳之”,绳,是动词(谓语),以法,就是介词结构(状语)。
再如 “吾与城北徐公孰美”,介词结构就是介词“与”和它的宾语“城北徐公”构成的介宾结构,它应该在疑问代词“孰”的前面,但句中将它放在了后面,就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1、勾践说于国人曰„
2、能谤讥于市朝
3、赵氏求救于齐
4、申之以孝悌之义
5、具告以事。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后置)--------以其于晋无礼-----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六、翻译如下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介宾后置),且贰(数词作动词,有二心)于楚也(介宾后置)。晋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函陵,秦军氾南。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对楚国存有二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三)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达到因材施教。
----------怎样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课下调查、个别谈话、平时观察外、课堂提问、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分析试卷等,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为两种:观察法和谈话法。
1、孔子平日经常观察他的学生。他采用的方法有“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以及“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废哉,人焉瘦哉?”(《为政》)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话进行全面了解。因此,孔子十分熟悉他的学生的特点与个性,比如他说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先进》)就是说他的学生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所以,他能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有一次学生子路和冉有同时问孔子:“听到道理后是否马上去实行?”孔子回答子路说:
“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而对冉有则说:“听到后应该就去做。”学生公西华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就问孔子。孔子就解释说:“冉有太谨慎,所以要进而加以鼓励;子路急躁好胜,所以要退而制止。” 再如颜渊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回复和符合于‘礼’,就是仁。有一天做到了克制自己,符合于礼,天下就都赞许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纲领条目。”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说的话去做吧。”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用差遣人民如同去承当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给别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司马牛问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慎重。”司马牛说:“说话慎重,就称作仁吗?”孔子说:“凡事做起来都是困难的,说话能不慎重吗?”
三个学生请教的是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虽是慎重之意一以贯之,但侧重点大相径庭。为什么呢?颜渊是孔子最为器重的学生,道德素养很受孔子的推崇,因而孔子对他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儒家最高道德要求,遇到事情应该怎样应付就完全放心颜渊自己把握了。对其他两位则是提出具体的建议,特别是司马牛饶舌话多,个性急躁,所以孔子针对他的缺点给与告诫。
2、他还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掌握学生的志向,了解学生的性格。
比如颜渊、子路侍孔子时,孔子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理想,子路说:“愿车马,夜轻裘,与朋友共,潎之而无憾。”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说:“愿闻子之志。”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由此可见孔子与弟子们相处非常融洽,能共同交流思想。
---------要了解学生的哪些情况?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
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
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不甚理解、容易出错。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
教育能力
(四)设计教学
1、根据实际,选择课型
所谓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大而言之,有作文课型、阅读课型、听说课型等;
从阅读教学来讲,有教读课、自读课、学法指导课;有精读课、略读课;有讲析课、讨论课、活动课等。
2、钻研课文,确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背影》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进行描写;
3、领会本文语言朴实而简洁的特点;
4学习作者认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重点研读、整体感知”的方式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勇于表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味文中的浓浓亲情,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家人的良知,培养学生敢于面对人生坎坷的积极心理。
3、确定教学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
教学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
---教学内容大而全,吃力不讨好。
由于选进教材的范文一般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因此,老师们总是唯恐漏掉了什么知识点,总是面面俱到。一篇课文,诸如时代背景、段落层次、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特点非得逐一讲解。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学得吃亏,教师教得费力。
——从刘喜林老师《背影》课例看教学内容的确定
《背影》可以教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是,一堂课,45分钟,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又是什么呢?刘喜林老师认为《背影》一课最大的特质便是“感动”,因此他围绕“感动”组织教学流程:
思感动---找感动——品感动——说感动---推感动。
首先,刘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读了本文后的感受,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学生便说出了“感动”两字及最感动他的地方:第六段。于是,顺水推舟,老师让学生默读第六段,从第六段中“找感动”:找出让自己感动的文字和感动自己的原因。接着,刘老师带领学生“品感动”: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在字词赏析中品,在互动答疑中品。最后,让学生“说感动”,说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学生说的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这一环节的拓展水到渠成,学生情感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熏陶和引导。
结束时,给学生推荐一本书——《感动中学生的一百篇散文》。这样,教学内容集中,重难点突出,过程流畅,氛围和谐,效率提升。------《背影》 原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
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4、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时间
方法的要求: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
5、安排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写出教案
课堂教学的过程通常包括:导入--讲授(讨论)--巩固(拓展)--总结--练习---------《背影》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介绍作者及背景导入,学生阅读注解1。补充: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爱国者。
二、检查预习(学生板演)
1、预习提示中的字词的注音解释
2、补充:栅 迂 不能自已 惦记
三、朗读课文
点拨:注意读出感情,以最后一段为示范
四、默读课文,勾划以下表现以下内容的语句
1、人物、事件、地点
2、不能理解的词句
3、自已认为感人的地方
4、写背影的语句
五、整体理解
1、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这篇文章主要写谁?我?父亲?我和父亲之间?我的家庭困难?
3文章一共写了几个背影?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
4、给文章划分一下段落层次。
六、说话训练: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经过
七、板书总结
1、学习重点:字词、朗读
2、文章主要内容与结构
八、作业布置
1、造句
2、描写父亲的一个背影
九、板书设计
四、教案的编制和使用(教学备忘录、施教蓝本)
1、教案的构成包括总案和分案(分课时教案)两部分。
2、总案是一个课题的总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预习内容和要求等项内容。
3、分案指每一课时的教学实施方案,主要有教学要点、教学过程和内容、板书设计等项目。------------《背影》教案(总案)教学目标:
一 体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二 练习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三 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两课时。
二 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三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文可按“内容→结构→语言”的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案)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范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理解二、三段在全文的作用。教学步骤:
一 激发感情,导入新课。二 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作者。
三 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四 学生速读课文,讨论下边问题。
五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加深体会中心意思。六 理解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七 小结
八 布置课外作业
(一)教案的种类:
1、按详略程度的不同,教案有详案、简案之分。
2、详案接近于讲稿,不仅写出问题解析的内容要点,还写出讲解、分析部分的表述语言。
3、简案只列明各环节、具体步骤及其内容要点,讲述语言则从略。
------《背影》教案(详案)
一、导入
好,我们开始上课。
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第三页彩图。图上的这位人物是谁,大家知道吗? 对,是朱自清。那我们学习曾经学习过他的一篇什么课文啊? 对,《春》。好,在学习《春》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
(学生回答)很好,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补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默读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三、生字新词
好了吗?同学们上课之前一定预习过课文的生字新词,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请一位同学上来给生字新词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也注一注。
交卸
奔丧
踌躇
迂腐
蹒跚 颓唐
琐屑 晶莹
差使 狼藉
簌簌
拭
对照幻灯片,看看自己注的对不对。关于生字新词的解释,同学们可以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背影》教案(简案)
教学目标: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一、朗读欣赏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三、思考讨论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3、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四、深入研究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五、拓展迁移
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读了本文,你不会不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是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或惭愧。
六、感受深情(放背景动画《懂你》)
七、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
(二)教案的规范格式
1、课题
2、教学目标
3、重难点
4、教学方法
5、教具
6、课时安排
7、预习内容和要求
8、教学内容步骤
9、板书计划
10、教学后记
(三)教案编写注意事项:严谨、规范、简明、工整、实用。
(四)教案的使用
1、施教之前要认真熟悉教案。
2、凭借教案又不可被教案束缚。
3、要将教案书面语言转换成活泼的口语。
4、要学会使用简案。
第五篇:语文备课要写好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对这一环节,应与备课、上课一样,一丝不苟,认真回忆该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有可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长期坚持,不仅能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还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撰写教学后记,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更为有益。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后记,在课前就写在了备课笔记上,也有的教师只写几笔,就了事,没有什么东西。那么如何撰写教学后记哪?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精”即简单扼要。教学后记不是长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账,而是对该课的“实况”的回忆,对课堂上每一环节(如:教师的示范操作、讲课中的语言、操作要领的叙述、对学生的指导等等),通过表象,找出内在的规律,进行初步归纳和取舍,讲课中“成功”与“失败”扼要记录下来。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段。言简意赅,即“精”。
二要“紧”即及时,有时课上出现的一些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课后趁热打铁,及时记下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如果时过境迁,在追补记忆,效果就相差甚远。因为灵感只是一瞬间,情消意散,灵感就不“灵”了。
三要“重”即重点突出。写教学后记,要在课时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在课前备课时要按预先打算进行,在教学上要搞点什么研究探索,事先有个考虑,这样在教学时就会注意,留神在写教学后记时才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于那些尝试和探索的实验项目,应重点记录,使其成为再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如劳技课中的试验教材《室内花卉栽培技术》中的“蟹爪兰的嫁接繁殖”教师通过录像先介绍嫁接方法,然后让学生实践,并让学生总结嫁接步骤,这一教法是成功的,并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那么就可以记录下来,并总结这一教法的长处与不足,以便改进。对于日积月累的大量“教学后记”材料,要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摸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要“全”即全面。写教学后记,要把内容记录完整。大致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1)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体把握教材。写教学后记时,要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标、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学时间安排、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自己的素质有无欠缺、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备课的设想有无差距等等原因分析。
(2)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手段选用是否合理、科学,是否有启发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上是否宽严适度(如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学生的不同意见等),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的时机处理是否得当等等。
(3)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要写好教学后记,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反映和建议,搞好调查研究,摸索学生的思想,不断探索该时代的学生心理特征。
(4)学习有关的业务材料,以丰富自己头脑,提高理论水平。
(5)写点滴体会。通过教学后记的编写,把零散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便能形成宝贵的经验。
正如朱熹所说:“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说来说去,合来合去,合成一个大事物。”这句话是说:孔子平时教弟子之言,似乎非常细碎,各不相干,但积久之后,就会感到这些零星的东西交织编串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学会归纳总结。我们在教学之后,编写教学后记,每一节课的教学后记都是零散的体会和经验教训,久而久之,这些点滴的经验教训和体会,便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学规律,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乃至所有善于总结经验的人,都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和不可缺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