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素质教育让学生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
深化素质教育让学生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
郑州轻工业学院附属中学曹琳娜
[摘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深化素质教育,灵活地运用教授内容,注重英语学习策略的培训,调动中学生英语的学习激情,充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快乐、发展趋势、大型化、专业化
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身为一线英语教师除了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提出的需求外,还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深化素质教育,灵活地运用教授内容,注重英语学习策略的培训,调动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激情,充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我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融洽的氛围,营造激情的课堂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都已证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良好
1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相互帮助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使教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钻研运动技术的空间,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一条重要途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每个学生得以健康成长的良好开端和最佳切入点,使他们能够在多种教学策略的指导实施下,快乐地学习英语。
疯狂英语的开创者李阳说:学习英语要达到激情。激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怎么促进教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教的本质在于引导。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心中充满着学习英语的浓厚乐趣和无比勇气。让学生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属于主体地位,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如重点词汇、重点语法,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查字典或者查阅参考书或者网上查询。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很强,那教师就给他们搭建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像老师一样走上讲台讲解,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展现,学习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究。当然,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迫使他们去做。当量变产生质变时,他们对学习也就有信心了,继而进入了良性的循环发展。当老师把什么都讲得非常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的探索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取消了学生能力的获得。
二、丰富英语学习实践活动,增强趣味性
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认为英语教学中的趣味性问题是头等重
要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学业失败的因素中,缺乏兴趣占35%;一个人只有对英语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钻研并运用它。培养学生的兴趣,老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在课堂上,老师就必须抓住这一时机,创造一定的英语学习环境。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开展集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习活动。其次,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放手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共同思考,共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英语学习的提高。如注意字母、音标和日常会话教学的合理组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学生一旦出现错误,不应大加指责,而是耐心的指点、纠正,并教给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各种口诀、顺口溜、英语的语法规则、词的用法等常让学生困惑,练习,试卷中经常出错。这些学习技巧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纠错能力。
三、开展竞赛.建立兴趣小组,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参与意识。随着近年选秀节目对中学生带来的影响逐渐加深,我开始将带有竞争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之中,采用各种各样的竞赛形式:个人赛、分组赛,口头赛、笔赛等。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情绪饱满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
竞赛可以调动学生潜意识中争强好胜的欲望,在紧张的竞赛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竞赛可分很多形式,如:单词记忆、默写,课文的背诵等。而兴趣小组的建立,能使每个学生都以愉快的心情,主动
参与学习。
四、带着赏识的眼光,对学生做激励性的评价
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促进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使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适当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作为教师不应该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使学生在考试中没考好,也不能一概否定学生,要看到他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步的一些方面。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为主。在平时的授课中,我就有意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留心他们的优点,譬如,有的孩子单词记的多,有的学生发音准确,有的模仿力强,有的上课聚精会神,有的善于发言积极性高等。随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特别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寻找适当时机,创造合适机会,有意让学生在班里展现他的优势,出风头,尔后夸奖一番,还让全班学生为他鼓掌,为他喝彩。
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一个传统型“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让所有学生都能从英语学习中享受到快乐。
第二篇: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尚屯镇段吉屯小学黄克兴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同学普遍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恐惧感,厌烦感,原因是英语学习难,没有基础,所以慢慢地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越学越泄气,越学越没劲。有些同学上课就像听天书,什么也不懂,最后只能听之任之。学习英语全在老师的逼迫之下,学习越来越被动,考不出成绩,也没了兴趣,便也失去了自信心。而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构建自主、开放、快乐的英语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努力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一、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教学媒体
录音机、挂图、投影片、卡片,甚至寥寥几笔的简笔画,都可
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我在教“Askingthe way’’这一课时,在学生能听会说的基础上,围绕问路这一主题播放动画,让学生为动画中的人物配音。台词是学生自己编写的,真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整个配音过程,学生笑声不断。
二、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要设法创设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加容
易地围绕所学知识进行交际实践。如教五年级上册[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商品’’如衣服、文具、水果等,并在商品上标出价格,围绕着“shopping’’这一话题分组展开对话,最后选出每组的最佳“演员组合’’到台上表演。记得有一个“售货员’’在收到“顾客’’的钱时,他先用手仔细地捻捻纸币,然后又对着光线认真地看着,辨认钱的真伪。这一细节特别真实,学生的表演惟妙惟肖,赢得一片喝彩声。
三、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要“学以致用’’,英语的学习便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我每天课前都会花3—5分钟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个Freetalking。内用可依照刚学过的课文的话题,也可以自已挑选话题,要求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并生动有趣。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更应鼓励他开口说,即使仅能说1—2句话,我们也要给他鼓励,告诉他下次会更精彩。这样做既能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测试,让他们感受到开口说英语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来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自信是成功基石,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能推动人在成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若缺少了自信,影响的不仅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健全
人格的形式。那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学生学英语自信心的树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老师要有耐心,善于表扬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能给学生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会对成功充满希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
2.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进行方法的指导。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对学生的失误和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教师可以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好的方法是给学生创造自我修改的机会,让其自我反省。有时犯错误反而是好事,因为改正后会记得更牢。
3.创造机会与氛围,让学生感觉到成功。
在教育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的条件让学
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自信心。同学之间应互相取长补短,使自己在学习中进步的更快。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用亲切的话语,幽默的表现和随机应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得课堂成为每个学生乐于学习和表现自己的乐园。
五、引入竞争机制
将带有竞争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之中,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竞赛形式:个人赛、分组赛、口头赛、笔赛等。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情绪饱满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六、让英语作业变得丰富多彩
英语作业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对于一篇阅读课文的处理不再要求学生把它背下来,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内容生活化,以小品或短剧的形式把它表演出来。总之,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使作业不再成为心理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对话者、平等的参与者,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享受学习英语所带来的快乐。
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黄克兴尚屯镇段吉屯小学
第三篇:评价,让学生享受劳技学习的快乐
评价,让学生享受劳技学习的快乐
——四年级劳动与技术自选教材《环保笔筒》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2013年4月19日,萧山区小学劳技教坛新秀教学观摩活动在义蓬一小举行,作为劳技教坛新秀,我承担了一节观摩课——《环保笔筒》。本课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牙膏盒来制作“环保笔筒”,帮助学生依据自己的个性需要进行设计,并运用分割、组合、美化等方法对牙膏盒进行加工制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巩固学生画、剪、贴等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中,我对课堂评价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与探索,在揭示课题——拆分探究——自主设计——尝试制作——展示交流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及时、科学的评价,在尝到教学改革甜头的同时,更让学生享受到了劳技学习的快乐!
【案例回放】
片段一:(揭示课题环节)
„„
师:平常在家里,我们是怎么处理牙膏盒的?
生1:把牙膏盒积攒起来,有点多的时候再卖掉。
师评价:嗯,你很有经济头脑,将来有可能成为总经理。
生2:我有时候会把牙膏盒当做储物盒,放铅笔和橡皮。
师评价:老师认为这位同学懂得废物利用,很有环保意识。
生3:我们家会把牙膏盒放入垃圾袋,扔掉。
师评价:扔掉,老师觉得太可惜了!其实牙膏盒还是很有用处的(出示用牙膏盒的教具“小刺猬笔筒”)
„„
片段二:(拆分探究环节)
„„
师:现在我们知道“小刺猬笔筒”的主要材料是牙膏盒,那么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谁能来说说。
生1:“小刺猬笔筒”由四个半截的牙膏盒组成,而且是中间两截高,两边的低。1
师评价:(老师伸出大拇指)这位同学观察非常仔细,不仅说出了牙膏盒的数量,还告诉我们牙膏盒是有高低的。谢谢您!那其他同学呢?
生2:四个半截的牙膏盒是长形排列的。
师评价:这位同学的眼睛真亮,准确地说出了它的排列规律。那等一下我们设计的时候,除了长形排列,还可以怎么排呢?
„„
片段三:(自主设计环节)
在结束“拆分探究”,进入“自主设计”时,我安排了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酝酿、讨论。一番争论之后,学习小组开始填写《环保笔筒设计单》,原以为是初次尝试,学生能填满就不错了。但孩子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大家从笔筒的外形、结构、方法、美化等方面去构思笔筒,有的甚至画出了笔筒草图,还加了简单说明,介绍设计的意图和笔筒的作用。
看到这么出色的设计单,我情不自禁地邀请小组代表来展示他们小组的设计,介绍设计的思路:“我们这样设计,主要是想……”
学生在展示、介绍、点评时,我就在旁边“煽风点火”:“他们的设计,独特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听了同学的介绍,你觉得应该怎样调整原来的设计?”……
片段四:(尝试制作环节)
方案设计大功告成,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在明确了注意事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制作。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2个合作小组仅有合作之名,无合作之实,分工不明确、任务不具体到人,而且交流声音太响。发现这样的情况之后,我扫视全班,打算用评价来引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
亲爱的同学们,请大家停一下,现在我要郑重地表扬这一组同学(我用手指指着目标小组),他们刚才的表现非常优秀,优秀在哪里呢?一是他们分工明确,一位同学负责制作牙膏盒组合,另一位同学在忙着画、剪笔筒外形;二是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安静地制作,没有一点声音。我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尤其是第四、第六两个小组,要好好学习,争取制作出实用、美观、有创意的笔筒来……
片段五:(展示交流环节)
制作完成了,看着那一个个极具个性的环保笔筒,我真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孩子们也是喜形于色,像捧着个宝贝似的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于是,我安排各小组代表把环保笔筒送到一个四层展示台,并请部分代表进行
现场解说:我们制作的是什么环保笔筒?这个作品,我们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因为有亲身实践的体会,发言的学生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也因为有亲身实践的体验,不少地方还引起了其他小组的共鸣。
其后的点评也在一种欣赏、肯定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仔细发现同学作品的创意,发表自己的评价及修改建议。我的点拨也穿插其中,根据学生的评价,我及时肯定他们的劳动,不光是对作品本身,还有劳动技能,以及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态度,特别是对作品中的创造性设计,给予表扬、推广,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展示、解说、点评之后,我又安排了以铅笔为选票的投票活动,各小组派出代表把唯一的一张选票(铅笔),投到认为最应该得到好评的环保笔筒中,最后又把创意无限的“环保笔筒照片”作为奖品送给孩子们,既是奖励,更是鼓励孩子们挑战自己,做出更好的作品。
【案例反思】
课堂评价是劳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不断接受提醒与引导,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中享受劳技学习的快乐。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课堂评价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
一、评价的目标要“明”
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表扬激励、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劳技课堂更具生命活力。如何真正把握课堂评价的精髓,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滋有味。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之前就要做到目标明确,然后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评价。
上例中,“片段一”、“片段二”中的评价,其目标指向就是表扬,让学生在感受老师激励、体验成功的同时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片段三中的评价除了表扬激励作用之外,还增加了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的功能,为了达成这个评价目标,所以我就在旁边“煽风点火”:“他们的设计,独特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评价。最后,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我及时对学生的设计作出科学评价,特别是对有创意的设计给予及时的肯定,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要求学生修改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看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能满足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得到别人肯定的愉悦。
二、评价的主体要“多”
教师和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使学习中师生互动的评价贯穿于劳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而评价过程本身又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给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参与评价的机会,即重视评价对象对评价过程的参与,不应让他们完全处于“被评”的地位,让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自己来品头论足。
上例中,我多次安排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进行评价。在自主设计环节,我邀请优秀设计小组代表来介绍他们的独特设计;在展示交流环节,我又安排了作品展示、现场解说、铅笔投票等举措,创造了诸多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之一。
在给予学生评价机会的同时,我也对学生怎样评价给予了适当的指导,以丰富评价的内涵和深度,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兴趣,优化劳技课堂教学。我要求学生使用“先摆观点、再说原因”的评价方式。比如在《环保笔筒》一课中,有位学生就这样评价同学的作品:“我喜欢这个笔筒!因为笔筒的外形是我喜欢的小动物,笔筒也很实用,长笔、短笔、小尺子都可以放,而且做工精致。”
三、评价的内容要“广”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学科,其评价内容,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应是能力的体现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的折射。因此,评价内容要“广”。具体包括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劳动与技术学科的评价还应是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因此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
在“片段四”中:当发现有2个合作小组分工不明确,仅有合作之名,无合作之实,而且交流声音太响时,我立即用表扬优秀合作小组的方法,告诉全班学生他们优秀在哪里?同时号召大家向优秀合作小组学习,并提出希望。用褒奖来肯定合作的好的小组,给其他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他们知道技能学习该怎样合作。
上例中,我在巡回指导时,发现面对面坐着的男女两位学生,在剪环保笔筒的外形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笔筒外形从大小来说是差不多的,但男生用了一张纸,而女生只要半张纸。发现这个现象后,我立即表扬了那位女生:“你真会精打细算,沿着边缘来剪外形,还有半张多呢!”同时,也提醒那位男生也可以试试像女
生一样剪。通过表扬和提醒,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评价的方式要“活”
评价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发挥评价的功能。为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身体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灵活运用言语、展示、奖励以及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和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在“片段一”、“片段二”中,我依据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的原则,积极运用表扬、肯定等正面言语评价,语言丰富无重复,既尊重客观事实,又有针对性,而且“适度”。除了使用口头语言,我也积极尝试肢体语言,发挥肢体语言的特殊作用,用竖起“大拇指”、微笑、点头赞许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赞扬。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拆分探究阶段,除了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劲头之外,还有效引领孩子去探究、去发现。
在“片段五”中,我创设了一个四层展示平台,足够容纳各合作小组的全部作品。这个环节,我综合运用了作品展示、自评解说、铅笔投票、“优秀环保笔筒照片”奖励等评价方式,受到学生喜欢,达到了预设的评价效果。在展示中,好几个孩子通过与同学作品的比较,发现了不足,主动拿回,修改后又重新进行展示。我还巧妙地把铅笔定为“选票”,既有创意,又让学生感到新鲜,还能检验环保笔筒的实用效果,可谓一举多得。还有那“优秀环保笔筒照片”,当学生拿到这份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奖品时,他们先是惊讶,之后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知道,我的巧妙设计成功了,这既是对他们的褒奖,又是鼓励他们挑战更高的目标,同时也很自然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劳技教学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普罗塔克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让我们的劳技教学评价也能成为点燃孩子学习的火把,朝着更趋多元、更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行,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的欲望,让他们的潜能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让孩子们在劳技学习中收获进步、收获自信,享受劳技学习的快乐!
第四篇:让每个学生享受快乐阅读-原件
让每个学生享受快乐阅读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都是有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评价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部重头戏,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评价内容和方式随意性强,重点不明确;评价工具操作性普遍不够强;评价实施过程中师生和家长的负担较重;评价主体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我们选择小学生阅读评价来作为我校的一个课题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享受快乐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探索阅读学习评价工具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我们调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注意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感受.体验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形成性评价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小学生阅读形成性评价的工具和方法是多元化的。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设计出一系列个性化阅读的评价工具,合理选择评价方法,策划评价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一.问卷式调查———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小学生几乎每天都要阅读,阅读已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差异较大。我们在评价时,应该关注学生阅读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知层面,而且关注情意.态度层面的考察,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等,敦促学生反思阅读过程,形成良好自我发展意识。教师应认真了解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致力培养阅读能力。因为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增强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问卷式调查就是很好的考察学生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尝试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关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调查问卷(见表一),从中发现了一些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后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阅读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表一
小学生阅读能力调查问卷
年班姓名
一.选择题。
1.你最喜欢读哪一类型的课外书籍?
a.童话 b.历史故事 c.科幻小说 d.科普知训 e.漫画 f其它
2.你一个学期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a.1本 b.2本 c.3本 d.4本 e.5本或以上 f.根本不读
3.你习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进行课外阅读?
a.报纸 b.杂志 c.书籍 d.上网
4.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怎么做的?
a.查字典 b.查相关工具书 c.请教他人
d.忽略.跳过去
5.你认为自己已经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a.专心阅读,不开小差 b.边读边思考 c.边读边做批注 d.收集资料
二.问答题。
请写出在课外阅读中,你最喜欢的三部作品及三个人物。
在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中调查完毕后,我们语文科组作出了如下分析:第一题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兴趣。40%以上学生选择科幻小说,这与近期《哈利波特》.《指环王》等电影.小说的流行有关,流行文化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可见一斑;其次,五.六年级学生选择漫画的人数在20%以上,说明内容轻松.能带来视觉刺激的漫画对高年级学生仍有一定吸引力。三个年级对比,最突出的是六年级的学生有52.17%选择历史故事,年龄渐长的他们对历史知识兴趣浓厚。
第二题调查学生的阅读量。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一个学期读5本以上课外书,四.五两个年级由于非毕业班,更有分别78%及83%选择此项,而六年级毕业班也有52%学生选择。
第三与第五题都是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其中第三题询问了学生的阅读途径,超过80%的学生都是通过书籍进行课外阅读,六年级100%学生都选择书籍;其次是选择上网,四年级有19.57%的学生有上网阅读的习惯,五年级有14.6%,六年级有17.3%;有小部分学生选择通过报纸.杂志进行课外阅读。第五题帮助学生认识.总结自己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数(四年级52.17%.五年级36.6%.六年级54.35%)学生认为自己能做到专心阅读.不开小差;其次是边读边思考(四年级43.48%.五年级31.3%.六年级45.65%),也有相当部分学生习惯边读边做批注和收集资料。
第四题调查学生的阅读方法。大多数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时,选择查字典(四年级39.13%.五年级35.6%.六年级58.70%);部分学生会请教他人(四年级28.26%.五年级41.7%.六年级28.26%);还有部分查相关工具书;只有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两名共4名学生表示会忽略.跳过去。
问答题部分:
要求学生列出在课外阅读中最喜欢的三部作品和三个人物。
本题的情况显示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都写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或《西游记》等传统名著中的英雄人物如关羽.宋江.孙悟空等善良.正义的人物形象。有部分学生写出了外国名著.科幻故事中的性格突出.法术高强的人物,这符合儿童好奇.爱幻想的心理。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我们马上制定出相关策略:1.实验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进行词句的理解.文章的把握.要点的概括.内容的探究.作品的感受等方面的研究,以帮助学生掌握成熟的阅读技巧;2.逐步开展个性化阅读能力评价的实施活动,如写读书笔记.制作收集阅读中的典型性材料.读书交流会.阅读展示台(读书阶梯.读书擂台.书山行)等;3.教师认直学习有关阅读能力评价的理论资料,设计有效的阅读评价实施活动,收集关于阅读能力评价的资料,形成“快乐阅读收获袋”;4.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检测,形式必须生动活泼.标新立异。
二.活动式评价———保持个性化阅读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
阅读能力的评价过程应始终保持动态化,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循序渐进地转变与发展,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阅读行为活动记录和表现反馈,使评价处于开放的良性循环之中。
我们鼓励把评价贯穿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生活化。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布置“图书超市”。超市由12个流动图书箱组成,每个箱子按书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分别为生活百科.祖国各地.童话世界.生活宝典.作文大全.科幻丛书.趣味数学.网络天地.环保世界.书画指南.体坛风云.报纸荟萃等。每部分设一名工作人员,由他们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书名。通过超市工作人员的推荐介绍,学生议论该选择哪些好书,激发了他们的读书欲望,正确导向学生阅读。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新书介绍会.好书交流会.阅读汇报会等),在活动过程中观察.记录学生的阅读表现,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态度.习惯.能力进行评价,这种做法自然而又有效。设置“读书阶梯”.“读书擂台”.“书山行”等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检查阅读的情况。在课堂学习后,在课外阅读后,在一个阶段的专题活动后,我们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了检测。检测的内容重点突出阅读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检测(材料略),形式开放活泼。
三.“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凸显阅读评价个性化
“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这个想法起源于一位家长制作的“识字本”。当时我们看见一年级识字本内家长精心剪贴的一个系列的恐龙故事,很有感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家长可以这样不辞辛苦地设计出一本精彩有益的书来,假如换成我们的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说不定会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自己创作的“书籍”来呢。于是“阅读评价研究”实验小组的教师布置
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在暑假每人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编辑的“书”。
假期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改变一贯的做法,不是扔给学生一大堆的习题作业,而是向学生宣布这个假期的作业只需编辑制作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书”,不过,这本书必须有一个响亮好听的名字,所有资料必须自己查找收集剪贴,所有图文版面自己设计,开学之后还要参加班级的评比。这项作业真是充满了挑战,每一个同学都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一个暑假过去了,学生拿回来的作业真是让我们赞叹不已。学生查找资料容量之大,阅读面之广,设计之精美让人始料不及。
“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是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本,由学生.教师.家长及同学收集并做出的相关材料来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达到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目的。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极大促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收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操作导向是:1.在阅读能力形成性评价中,我们注意收集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典型资料,如结合课文搜集的材料,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读后感.专题阅读.积极读书分子奖状等,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资料放入学生的“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中。
2.将学生自我收集和教师收集结合起来。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学生收集制作的阅读材料,在阶段评价时,通常会让他们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如:时事.环保.常识.古诗.创作等。
3.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在充分考虑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的基础上巧妙设计学生阅读记录卡(见表二),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这种评价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表格的方式,教师能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了解学生阅读后的感受和情感体验。更有意思的是学生可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活动,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充满情趣,丰富
多彩起来。教师的评语又是那么富于激励性.鼓舞性,不像以前只是冷冰冰的分数,学生读后,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浓了。
四.多元主体评价———拓宽阅读评价的信息来源
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者主要是老师。现在在评价主体上,我们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改革了过去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分别引入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之中。如我班学生在完读书笔记后,学生是这样大方自然地评价自己收获的:
陈媛媛:自从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后,我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可以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我每次认真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懂得了不少知识。
周晓韵:我觉得自从老师叫我们写读书笔记后,我不但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内心感受也丰富了。
邱泳鑫:我认为自己在读书方面还不够细致,有时看完文章后竟不知道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会加以改进的。
石越云:我做了读书笔记后,我学会了收集好词好句,词汇量不断增长,写作时可以很好的运用。
常静华:自从做读书笔记后,我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更加容易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黄晴怡:我以前读书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有时未免会囫囵吞枣。我读《清明上河图》时的速度就减慢了不少,而且遇到比较复杂的地方我会更仔细地阅读。
杨华:我认为自己比以前阅读课文认真多了,有感情,声音响亮。
谢靖:我看书一向很慢,这对我考试中的阅读题没多大好处,所以,我在阅读《清明上河图》时注意了加快阅读的速度,读书时注意不读错字,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有所提高。
李映真:我学会了怎样想象。
李俊华:我认为我的阅读能力进步了,以前一些不懂的词句现在都懂了。
李好:我认为我的阅读习惯较好,阅读时,如有不认识的字我会查字典,并把拼音注上去。读的声音也比以前大,读书较有感情,轻重.快慢.停顿掌握得也比较好,但就是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要表达的含义。
黄璜:阅读这篇文章,我翻阅了一些课外书籍和上网查询了资料,了解到许多课外资料,利用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更好地理解文章,比以前更快更深地了解课文。
孟庆欣:以前我读文章理解句子时,只是集中理解一处地方,只能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现在是通过理解句子中的每一个词来理解句子,使我更深入地读懂文章。
毕小君:我写了读书笔记后,我对课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积累的词汇多了。
蔡天伦:这次读书,读到不懂的地方能查字典,而且能一边读一边想象。
李孟晋:“读书笔记”这项作业,对我学习课文有很大帮助,能收集很多的好词好句,也能锻炼我的写作水平。
孙婷:自从我做了读书笔记后,我学会了认真做事,认真地从课文中选出好的句子,从各个方面去探讨这个句子的好处,并且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
骆淘:其实我一向以来都不太爱看书。自从在广州图书馆办了借书证以后,我就改了不读书的习惯,慢慢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遇到不懂的就查字典的好习惯,现在我的阅读能力正在提高。
苏慧怡:我的词汇量增加了不少,懂得读每一篇课文都做好旁注。
王熙:我觉得自己阅读水平提高了,做了这个读书笔记后使我对阅读有了更大的兴趣。
叶庆:读书时认真了许多。
秦俭礼:我觉得阅读的水平好象比以前提高了一点,因为读书笔记使我比以前更用心的读书,找出更多的好词好句,所以我的阅读水平提高了。
裘添慰:我觉得我朗读《清明上河图》虽然感情加深了一点,但声音还是有点小,所以我一定会继续练习的。
周畅:我对我这次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情况感到满意,这次阅读我采用读书的方式,我读了几遍,再看看《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开始做笔记,有了一定的进步。
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的信息来源更丰富,评价的结果更全面.更真实。我们知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保证课外阅读和读书笔记的质量。每学期我们都适当布置学生阅读一些名著名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有一班学生在阅读完《三国演义》之后,老师请每个学生对文中喜欢的人物进行评点,再将学生的评论打印装订,课后传阅,书面相互评价。生生之间能过阅读自主的评价交互活动,达到了自我反馈调节.主动求发展的目的。新课标要求中年级每天阅读量是700-800字,高年级的每天阅读总量要读1100-1400字,只有课外阅读天天坚持,读书笔记日日不辍,才能实现课标要求的“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的目标。家长参与评价检测,对学生阅读过程,读书质量的跟踪记录则显得更重要。所以,在家朗读课文,我们让家长评价,教师能更准确了解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家长评价每一周的读书笔记,得以与孩子心灵相通,思维碰撞火花,感情更加亲近。家长统计评价学生每个学期阅读总量,看到孩子成长的艰辛历程,共同体味成功的甜蜜。无论是哪一层面的评价,评价的发展功能,激励功能都得以充分体现。
第五篇:让学生在这里享受快乐
让学生在这里享受快乐
满杖子于海平
今天,我读了《人民教育》中的《一切从尝试出发》这篇文章,使我感触很深,他道出了学校的心声、教师的心声、学生的心声,我觉得就是要让学生在学校享受快乐。这篇文章是作者读了《人民教育》2010年第2期《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读后感,下面我就把读了《一切从常识出发》这篇文章的体会和感想,联系我校的一些情况向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生管理
学校的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学生,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工作的根本还是为学生服务。除了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这样就出现了对学生的管理。我校的学生有来自乡政府所在地,属于中心地带的,有来自偏远山区的,甚至是深山里的孩子。乡风的不同、民俗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认知不同,个性的差异。有的学生活泼开朗、聪明伶俐;有的学生沉默寡言、反应迟钝;有的学生爱好学习、成绩优异;有的学生不思进取、甘于落后。这种状况,使我们在教学上、管理上很伤脑筋。个别家长的不重视,不讲究方法,把孩子全盘托付学校、什么事都依赖学校,使学校、教师感受到压力在加大。
作为学校,在管理好学生的同时,减轻教师压力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学生最了解学生,从学生出发,让学生管理学生是最好的方法。在学生中组建一个团队,打造一直优秀的学生队伍。用团队的力量去约束、引导学生的纪律、卫生、学习、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多分担一些教师的工作,让教师能抽出多一些的时间用在学生的学习上。当然,有了学生团队的管理,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只要把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就行了,其它的就不管了。其实,不是 1
那样的。细想一下,学校组建的学生会,是在学校的培养、指导、约束下成立并开展工作的。随着人员的调整,工作思路、方向的变化,需要学校的随时指导,实质上还是学校在进行管理,他们只是学校制度的执行者。各班的班长、委员、各小组的组长,他们的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的约束、指导;离不开科任教师的精心选拔、细致的教导,这些学生也是班级制度的执行者。
要想管理好学生,必须依靠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团队力量,从学生出发,多从学生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强有力的制度进行约束。依据要求从行为上、学习上、生活上规范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将这些习惯长期培养下去、坚持下去,逐步形成一种文化,这样家长、社会才会满意。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追求的是高效。我们运用的“4+4N”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有问题出现、有思考时间、有交流过程、有解决办法,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不忽视学生,灵活的运用模式一定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第一、课堂教学要备好学生。比如: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方程”,觉得如果运用好模式,一定能用七课时时间完成单元教学任务,每节课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和书面作业。但在实际过程中,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一节课下来,能够完全掌握的只达到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原因是什么,除了学生对基础掌握不牢之外,我认为教师的备课没有从学生出发。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学生,备学生的上课状态、旧知识点的熟知程度、接受新知的能力,多长时间能让二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掌握、多长时间能让大多数学生掌握、多长时间能让差生学会,这也是我们共同深思的问题。
第二、课堂教学要备好教材。在教材的运用上,需要变通的使用教材。比
如:第三课时“解方程”,看似很简单的知识,就是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可是一节课下来,最多只是一半的学生能完全掌握,另一半学生有的比较模糊,有的甚至不会。那怎么办?就得课下补或再用一节或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辅导、反复讲解、训练,费了一番周折,最后看效果,还是有出错的或不会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不可以将这一节课的任务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看图列方程、解方程,完成课后练一练1、2题;第二课时列方程解应用题,完成课后3、4、5题。每节课会的学生多训练,差的学生多辅导,效果会不会好些。
第三、课堂上多关注差生。有的差生是先天形成的,智力本为欠缺;有的学生是后天造就的。对于不认识拼音的学生,让他看拼音写词语,不亚于盲人摸象;不会加减乘除的学生,让他计算,等于滥竽充数。那么后天造就的差生来源于哪里?我觉得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关注不够的成分会多一些。如果课上不会的学生辅导不到位、作业不完成追查不到位、留的作业指导不到位,不出现差生才是怪事。所以我觉得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多关注差生是有必要的。
三、学校工作
任何工作和学习,都要求有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为用。因为只有有意注意而没有直接兴趣的工作和学习是很吃力的、是难以持久的。同时,任何工作和学习都有它比较枯燥和单调的一面,而且常常有别的事物在干扰,所以无意注意是难以持久的。这就需要让学生对学习、对生活产生浓厚兴趣,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一件新鲜事物,一则有趣的、感人故事,一部动画片,一个有趣的话题等,都可以吸引学生。我们在工作上讲劳逸结合,学生也是一样。让学生一味的学,而不接触其它的事物,势必会产生厌学想法、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学生的学习与活动相结合。
第一、要在时间上给予。就拿我校为例,每天学生要上七节半课,除语数英科四科之外,音体美计算机等课程每天平均一节(一、二年级还要少),那么学生学生时间就达到六节课之多。小学生的耐性和韧性是有限的,让他一味的学习,而活动、娱乐时间不充足,长此以往皮筋就会少了弹性。
第二、要在空间上给予。学生的特长、兴趣是广泛的,有的爱唱歌、有的爱跳舞、有的爱运动、有的爱绘画等等,但就因为师资的欠缺,把学生的特长掩盖了、美好的愿望打消了。就像有的孩子说的我小的时候唱歌特别好听,现在一点儿也不会唱了。
我觉得学校有些工作就要从学生出发,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定时间、定人员开展课外活动,设立兴趣小组。让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让他们的神经得到触动,对管理、学习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学校的功能是培育人,培育的重点就是学生。所以无论是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学校的工作出发点都应该是学生。既然是面对学生就应该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把学校这篇蓝天净土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里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