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及构建研究
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及构建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等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形成的研究上,国内外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中提出了:“安其学而亲其师”;“隐其学而疾其师”的观点。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交往与社会上一般的人际交往不同,它不带有那种市俗的相互利用色彩及铜臭气味。它是教师按照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对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一种教育过程。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不断积累文化科学知识及社会经验、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修正和提高自我认识。逐步学会正确判断和评价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之符合教师的期望与要求。
美国心理学家利比特(R·lippitt)与怀特(R·K·White)研究后,将领导方式分为三种:一是专横式;二是放任式;三是民主式。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所表现的态度对师 生关系的影响各不相同。
采取专横式领导方式的教师,作风专横,对学生实行严格管制,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单纯接受者。师生之间 的关系非常紧张。
采取放任领导方式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撒手不管。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集体的统一意志。由此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师生之间关系如同路人,淡漠无情。
采取民主领导方式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重视班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以民主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和谐,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的创造能力较强,容易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二、课题的界定:
课题“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及构建研究”把研究对象确立为“师生关系”,着眼点放在“构建”。
《学会生存》中指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是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在农村小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教师、学生的发展:
1、有助于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价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有助于教师与学生间相互悦纳,改善教师、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状态。
3、有助于学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2、研究影响构建新型的小学师生关系的因素;
3、透过探索如何构建起和谐的新型的小学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
四、研究过程:
自2011年6月起,课题组进行实质性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06——2011.09)课题准备阶段:上报申报表,确定校级子课题及成员。进行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学生方面:对被实验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目前师生关系的看法期待以及建议。
教师方面:了解部分教师对当前师生关系的看法,尤其是对学生的不满之处,分析不满形成原因。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报告)和计划,各子课题制定方案和设计报告。
第二阶段:(2011.10——2012.01)课题研究阶段:要求各成员按分工从教师、课堂、活动等研究因素入手,探究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不良教学行为、因素和观念,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和模式,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包括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改进师生交往方式和方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并邀请上级业务专家指导、讲座、讲评
第三阶段:(2012.02——2012.06)结题阶段: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进行成果推广,在总结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使研究切实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五、研究方法:
把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学活动之中,研究方法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灵活运用,主要方法有;
1、文献资料法:学习和关注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搜集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和理论,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搜集、分析目前师生关系的现状,了解教师的需要和困惑,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生理需要等第一手资料。
3、实验法:在本校各年级平行班级进行比较实验,总结相关经验,分析双边活动的进展情况,矫正实验中的不当之处,由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新的理论。把准学生的脉博,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案例研究法:及时搜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个案,结合实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规律,并从理论角度加以阐释,积累、固化成果,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加以总结推广。
5、教育经验总结反思,即对方案实施中的案例进行诊断、分析,研讨反思问题,总结推广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㈠小学生师生关系现状及分析
通过调查及访问我们发现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的师生关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师生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的基础上。
㈡调整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1、现行的教育是开放的,它强调: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的良好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学习效果。学生积极参与互助活动,以达到远距离学习的目的。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很有必要。
2、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和建立,又会构成影响教育教学进程和效果的重要的变量因素,时刻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从三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从教师方面看,如果一个教师得到学生的尊敬,作为教师,他会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否则如果一个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那么他会丧失一部分自信心,甚至怀疑自己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从而工作没有热情,讲课时没有激情,不愿主动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比较冷淡,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这样教师
教不好,教学质量肯定不高。
其次,从学生方面看,如果一个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护,他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同时他也愿意听教师的话,努力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双方的感情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师生之间所产生和形成的一切,既是师生交往的结果,也是师生共同面对和分享的成果”。
师生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变量,因为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㈢逐渐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只有看到学生的进步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教育、自管理、自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们学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这一点从校开展的“双主一本”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应该做到:
1、加强课改探索。课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渠道。教师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秉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课内交流、沟通、协作,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合作学习,从而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2、加强班级建设。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是与课堂教学相并列的,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改变大多数学生在校社会生活中受支配、被管理的生存状态,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3、创新德育活动。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张扬个性,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要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放学校教育。开放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学校首先要向学生家长开放。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他们才会更加懂得教育,更加理解教育。到学生家去家访,提供急需的帮助和必要的服务,家长才会
真实感受到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毫不保留地支持教育。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工作使我对小学师生关系现状有了进一步认识并意识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提高学生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2、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强化了师生共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识。
3、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聘请了各位老师向我们讲解他们的管理方法和他们与学生的相处之道。
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予以及时恰当的满足,就会增强说服教育的效果,赢得学生的信任,树立教师的威信。
我们坚持在教学和管理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欣赏学生、允许学生犯错。为此我们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老师早到教室,对早到的学生可表示亲切的欢迎。也有机会与他们在课前有交谈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与学生的家庭、学校爱好、都可以成为交谈的内容。第二,老师在上课时的态度也将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喜欢自己的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做为老师要在上课时应留意每个学生的反应,注意关切他们的需要。并能采用轻松有序的教学法,来调节课堂的气氛。第三,不能忽略课后的关怀。
4、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在指正学生时,可以先从自己的问题讲起,或迂回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或批评前先赞扬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改正自己错误的信心等。相信在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之后,会使学生接纳教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和学生交往中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消除学生恐惧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的维护班级荣誉,教学效果也会明显不同。
5、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老师和家长需要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办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着眼于向家长灌输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家长教子观。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等。家长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2)召开家长会 ,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与家长交流管理班级的思想和方法,不仅仅停留在学习成绩的汇报上,更主要的是提出思想教育上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同家长协商寻找解决的办法。
(3)借助电话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发动学生家长积极配合,支持班级工作
(4)适时的家访,融洽师生感情
6、通过记录学习笔记、撰写论文、开展班会活动等,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学校、同事的一致认可,使成果可以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应用。
反思:
通过《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及构建研究》,我发现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在近两次水平测试中,我班成绩名列第一,各种活动中成绩优异。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一部分厌学学生成绩有所提高,然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跟踪式的课题研究,由于本次研究时间较短,对于是否所有学生能够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并提高成绩这一预设不能确定。
我个人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进步的喜悦。这既是对课题研究者的一次挑战,也是一个向更深领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通过为期一年的努力,我了解并运用了一些科研方
法,开拓了视野,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我更清楚了学无止境,未来的教育事业对我来说充满魅力。
第二篇: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不良的师生关系会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师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冲突时,学生就会感到心存压力,心情抑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身心健康的损伤,主要是:(1)生理功能紊乱,身体不适,有饮食障碍、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2)心理功能下降,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降低等;(3)负性情感增加,过分压抑造成学生心理紧张、烦恼、易激怒、焦虑等负性情感;(4)情感迁移泛化,迁怒于他人,形成抑郁状态等。
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中有一种重要成份是交往动机,交往动机包括愿意和别人相处,而不愿意一个人独处,愿意跟语言、兴趣、习惯相同的人相处而不愿意与意趣观点不同的人相处,交往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两种相反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动机就会起积极作用,学生就会特别努力地学习他所喜欢的教师的课程;如果师生关系不良,交往动机就会起消极作用,学生就会不愿意学习该教师所教的课程。
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感到焦虑,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理解、宽容、真诚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一代。
第三篇:良好师生关系如何构建?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前不久,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让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
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
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对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因素的分析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
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3、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4、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种种,但它的根源在于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刚当班主任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念书。直到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
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发现他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在全体学生的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才能体现男子汉的魄力。”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中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有一次得知班上有几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决定替他们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当通知他们去领困难补贴
时,看到他们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乐,一直认为那是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教育、自管理、自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们学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这一点从校开展的“双主一本”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进步。相反,如果教师不喜欢学生,对学生期望过低或经常受到教师的冷漠、歧视,学生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教师的要求,这些学生的成绩和品质就会一天天变坏。有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己期望过低,有一种自轻自卑的心理,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厌学。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教师有更大的耐心,更多的关心和较高的期望,避免造成学生因厌倦一门功课而导致不喜欢上课,不喜欢教师,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师的教学。在这一点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期望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迫切,就会做到严而有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就会在密切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搞好教学活动。
需要是人行为积极性的内部动力,追求需要的满足也是人行为的根本目标,而且每个人的需要又是多种多样,发展变化的。因此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予以及时适当的满足,就会增强说服教育的效果,赢得学生的信任,树立教师的威信。比如:在学生过分的化妆打扮之 1 中,有一种追求美的满足心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恰当地打扮自己,教给他们美的表现、美的欣赏、美的原则等美的知识,有意识地做学生生活的老师。交往次数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一般来说,交往次数越多,了解的时间越长,增强了彼此的熟悉性和密切性,越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学生和任课教师的交往多数仅限于课堂上,每周一两次,多则三四次,而且每次都是以授课为内容,很少有彼此之间推心置腹的交淡。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过一年课的班级很难叫出全部学生的名字。从这个角度来说,课任教师应利用闲暇时间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改善和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相互熟悉和理解,增加彼此的喜欢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兴趣,以实现教学目的。
对教师来说,要建立民主、和蔼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与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个体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做是 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是规范、预设的。这种学生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自我的反思。
三、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当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四、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因素,如因为不了解而不敢交往或因误解而造成冲突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交往与沟通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与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与话题、一起参加活动等。
五、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来吸引学生。
第五篇: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数统学院-2011212142-林新明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都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比如我以前有很多同学就是喜欢某一个老师,然后在那一门功课中特别努力,那一门学科的成绩就提高上来了,因此对学习有了自信和兴趣,然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其他学科的成绩也逐渐有了明显的进步,最后整个成绩就提高上来了。我自己对这个也深有体悟,以前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到了初三的时候,那个语文老师特别关爱学生,我很喜欢也很尊敬她,我们每个学生的亮点她都会欣赏,习惯了在语文方面遭受挫折的我们,有时被她表扬,然后我就开始努力的学习语文,一直到高中,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优异,这得益于她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她用一年的时间,却影响了我们整个一生。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在学校的生活中,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团结一致,有远大的理想。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的一些举止言谈、个性爱好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个喜欢运动的老师,经常带领学生一起运动,可能学生也就逐渐的对运动有兴趣,一个爱好古典文学的老师,经常给大家讲古代的文学和人物,学生可能在这方面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再比如一些老师常喜欢的一些话语,也容易被学生模仿,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性格有着重大的影响。
3、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良好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一个人的个性会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一个健康的个性无疑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计量的。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反思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才发现其实上老师的责任是巨大的,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很对很多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学生却在一举一动之间,老师与学生良好的关系带给学生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受益一生,所以为了不耽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未来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我们作为师范生,要努力的做好自己,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教育好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