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的方式

时间:2019-05-15 14:0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的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的方式》。

第一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的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创新阅读自主的方式

“自主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树立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得以优化。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要我学”的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自主探究性阅读兴趣,充分开展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是初中许多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下面我就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谈谈看法和认识。

一、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都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很狭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上应听不到指责声,感受不到压抑感。哪怕学生得出的是不正确的结论,教师都应满腔热情地予以引导和纠正,切忌生硬否定甚至讽刺,以免泯灭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比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时,课前可以设计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近月球”:(1)关于月亮的传统故事你知道哪些?(2)有关月亮的成语、对联、诗词名句你知道多少?(3)月球上的环境和我们地球一样吗?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4)人类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我们国家的登月计划叫什么?(5)你认为人类该如何开发利用月球?这些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查找资料、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有了探究兴趣,就能达到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进行迁移性、发散性的多角度的探究的阅读效果。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情境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情景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利用情景教学,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驰骋想象,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章。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优美的散文、古诗可配以乐器、图画,说明文设置电子课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学习课文《贝多芬》可以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领悟“命运在敲门”的韵味;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高原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因擂鼓那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而兴奋,为安塞腰鼓而深深震撼。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学习愉悦感。

三、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可让学生从这三篇文中找出共性,体会“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语言都很优美。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叙事性的散文是通过事件直接抒发感情的,抒情性散文是通过象征意义的手法表达感情的,哲理性散文语言意味深长,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不同特点以后,再从课外寻找相关散文阅读进行比较。

此外,我还将相同或相近主旨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比较,如:杜甫《春望》与张岱《湖心亭看雪》,同样是“悲”,杜甫表现出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而张岱更多的是面对历史走向的无奈。还可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鲁迅,教材中收录的鲁迅作品计有: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藤野先生》,等。这几篇作品,体裁不一,主题各异,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一个多面的鲁迅形象。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对文风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这位文学大师的人品有所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时,还可以将中外同种体裁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思维训练,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离不开语言,因此思维训练必须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新的语文标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

1.扩大阅读量。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读书的感受写下来,并摘录精彩的词句。

2.注重独立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培养兴趣。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启发,不断探究,总结方法,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活动。充分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的亮点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的亮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教学

有利性

广泛性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有效地创新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时,强调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重点。在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今天,创新精神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落实培养创新精神,普遍突出抓课堂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多媒体计算机已成为优化课堂过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精神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固有的教学基础上达到最优化。它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硬局面,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众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她必将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她必将推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便改变了这种乏味的现状。计算机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1

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荒岛上的生活艰辛,我们可以找来电影《荒岛余生》,并播放了片段让学生观赏,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又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春的乐曲——《春天在哪里》,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从上课伊始到结束都持续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又如《月亮上的足迹》,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有许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抽象的描述变得更为直观。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下载了“神州五号”的发射过程,以及阿姆斯特朗等利用仪器在月球上拍摄的图片,这些资源的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因此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教学倾注的热情,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以及教师心情的愉悦、兴奋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就会如一潭死水。这就必然影响学习的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就需要调动自身情绪,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感氛围中,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角色之中。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我从网上下载了这一课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同时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

方面的素质。多媒体的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大大的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课件,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五、有利用于增加学生阅读量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观看。如在初中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像鲁迅的作品,到初二上半学期为止学生就已经学过两篇他的文章,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但这都是表面的,要想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思想,了解他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此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百渡等搜索网站查找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及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等文章。

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完全相信,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将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已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会广泛运用于其它学科。

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的思维和内部心理活动是联想式、跳跃式的,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后再内省一下,常常有考虑了很多的问题和一个问题考虑了很多方面的感觉。多媒体及网络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具有超文本(或说超媒体)特性,是按立体网状结构来组织信息的,信息的提取者根据需要选择切入点进入了信息库,那么这个切入点将与其他一切相关的信息点建立关联,计算机就能最快、最全、最新、最方便地为你提供信息。这个特性如同人脑的思维方式,是很人性化的。这个特性应用于语文教学,将显著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如我校陈志平老师上优质课《只有一个地球》时,指导学生能过IE5浏览器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保护地球、环境污染的资料。一个学生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词“环境污染”,马上就搜索到130多个相关的网站,学生自由选取网站进行查阅,当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时就把它下载到自己预设的文件夹中,然后与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起研究、讨论。当老师提问时,该小组的同学回答得十分翔实,赢得在座听课老师的赞许之声。

计算机网络把多个终端连在一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甚至每一台机都可以完全使用另一台或多台机的磁盘、操作系统及全部应用软件。这种一体化的特性使语文教学既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策略,也可以实施协作式教学策略。其中协和式教学策略要求为每位同学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采用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形式。经过协作学习,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对同一个问题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样的协作式语文教学,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学习小组,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建议并与其他同学能随时进行交流,同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吸纳或认同其他人的可取之处,对有疑义的地方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也是一种获取资源、推广资源、交流信息的最好的工具。这种工具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对它创造性地使用;具有发散性,能以一点对无数点;具有最大的可塑性,网络技术和网络带宽发展很快,网络资源成几何级数增长。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驾驭互联网这个工具,熟练地使用网上的语文教学资源,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搜索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有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自己的作文,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如人物、名胜、作品等),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这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的思维的发展和信息能力的提高,其好处不可估量。不停留于吸收,创新更为重要

网络的确能够提供大量的即时信息,但如果只停留在吸收信息上,那么创造的源泉终究会枯竭,信息的大量吸收有助于人脑的右半球形象思维的开发,却会导致左半球的抽象思维

和创造能力的消亡。因此,面对大量的信息,不仅学生要学会进行创新,教师也要进行创新。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编排,围绕教学重点,摒弃一些无关的、不重要的信息,争取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也要让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培养独创性人才。当然,学生也要学会创新,从正确的拼音、简单的单词拼写和算术运算开始,将盲目接受信息转变为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甚至对信息进行批判和补充,发展抽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毋庸置疑,网络教学把教学带入的一个新的天地里,学生阅读的不是印刷出物,而是磁盘、图文电视以及其他数字传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它们融“图、文、声、像”四位于一体,可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但我们的现代教育也要有忧患意识,基础教育是学习的源头,提倡终生教育也是以基础教育为基础的,基础教育不搞好,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的,因此在网络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创造教育的气氛,构建网络环境中的创造教育体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因此网络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冲突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认识,还有许多未探索到的方面,在以后还继续探求,以完善这个问题。

在课前,教师不仅要做好有关课本上的备课工作,还应在电脑上预先准备好一定的共享资源。包括统一在授课内容之内的网页,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网址链接等等。这样,学生在上网时有章可循,避免了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大浪淘沙般地搜索,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如教授《赤壁之战》这一课。网上有关三国的资料不少,而且中间还夹杂着不少并不是与三国密切相关的游戏动画等。这时,教师建立一个共享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共享资源库里,教师可准备以下两类资料。一是与课文密切相关的资料。如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周瑜、黄盖、曹操的简介、图片;古战场的地形图;当时背景的文字介绍等等。另一项是网址的链接,起到拓展学生知识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用的,就可以是三国原著、三国小故事、三国诗词、三国战役等网页的网址,这一类的网址学生可通过直接点击进入。这样,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既能辅助教学,又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华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淳博士认为,课程即“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的过程。”语文课程应是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人文素养得到有机统一的过程。“获得知识”和“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被列入课程的最终目标,“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也正是个体求得自身语文素养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程也应以这个“最终目标”为归宿,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均可在网络与课程的有机统一下进行:

听:听师生的读、说与听网上的朗读解说、听所配的相关音乐,可以有机整合;

说:说文本的议题、说课程动态生成的问题与说网上讨论的问题是相统一的,当然电脑的输入不能代替口语交际的表达。

读:可读文本,读网上资料,读相关链接的美文佳作,既可朗读,又可默读、浏览、诵读,网络为丰富学生的可读资源善莫大焉。

写:传统课堂教学,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训练,常有“君子动口不动手”之喻。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图文并茂的网上信息为学生的写提供了更多的素材,网上讨论、E-mail互发、聊天室对话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书面表达的机会。当然,网上打字网上写作不能代替传统的“写字”教学,因此,这也是网络与课程互补兼容的明证。

总之,要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就让我们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网络的辅助功能,共创网络时代的语文新天地。

第三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占有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这促使更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对初中语文教育投入较多的关注力度。初中语文是三个主要课程之一,与学生日后的发展息息相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水平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的新理念,进而应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1]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可以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云彩相关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现象来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开探讨,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光彩现象、云的变化和形态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积极性的发展。[2]

二、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控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进行探讨,最终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由学生完成课文的讲解。教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是组织和解答学生们最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述者,而学生是单纯的倾听者。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考试限定范围内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并且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且把相关方法应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课外自学,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才能。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

四、注重联想与想象,提升学生作文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推动了课程教学标准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德育、美育以及人文教育有效渗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写“自由文”“放胆文”,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作文的写作新意,强化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例如,就传统题材“龟兔赛跑”而言,在以往作文写作的思维定式中,多侧重于“乌龟精神”的赞扬以及“兔子骄傲自大”的批评。但是也有的学生跳出思维定式,认为兔子与乌龟赛跑是基于不公平、不公正角度下开展的活动,是对兔子积极性的压制。这种突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具有创意的观点,为学生作文写作带来了新的活动,实现了学生对内心真实想法的抒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

五、创新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整体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自然而然,终结性评价应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效率受到严重影响。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创新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充分地展示自己,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以往终结性评价基础上融入过程性评价,评价机制合理了,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学习动力,从而将精力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自主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比如,在学习到《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传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常都是以预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文后提出的问题阅读,然后依据学生对文后所提问题的回答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判定。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这种评价机制,除了让学生带着文后的问题进行预习之外,还应当结合有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利用联系的观点进行自主预习,并且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讨,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表现应当纳入到评价机制当中,使得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评价变得更加科学、合理。[4]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丁浩华.多元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语文天地,2017(35):95-96.[2]叶林鸿.简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9):98.[3]尚军升.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课外语文,2015(12):97.[4]蔡方洪.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4(04):49.

第四篇:在教学中创新

在教学中创新,在反思中成长

冠山联校南磛石学校郝惠芬

【摘要】世界正在经历一次关键的转折,我们生活在一场会改变我们生活、思想、沟通、成功方式的变革中。这也是当代中国教育最需要的问题。当今教育在改革浪潮中都无一例外的强调了课程改革。《学习的革命》

【关键词】状态策略反思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应很好地领悟教改的主旨,大胆发挥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远比教给学生学习什么要重要的多。然而,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两年来,冠山联校一直把“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学研修的主题。我认为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六个关键原则:

一、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能调动你所有感官的授课方式――既轻松有趣、丰富多彩,又是快速而令人激动的。

三、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思考有助于“内在的信息处理”。

四、用游戏和幽默小品表演来“激活”脑力,加强对材料的掌握。

五、经常的练习和复习。

六、庆祝每一个成功。

《超级教学》作者埃力克说:“影响学生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策略。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占主要地位。”教学活动虽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又时时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如快乐、兴奋、喜悦等)能促进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而消极的情感(如恐惧、紧张、愤怒、悲哀等),则会抑制、干扰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过程,使已有的能力也没法获得正常施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能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对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从营造氛围入手。

最近,我发现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放学回家后总喜欢边听歌边写作业,我突然有一种灵感:用音乐来营造氛围。因为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音乐是将大脑调到人类最高效学习频率的手段。

1、音乐能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查尔斯佛莱认为:音乐“能帮助我们感知和理解”;“增加我们的洞察力和智慧,培养我们的理解力并使之更加深刻和完整。”④优美的声音形态浓缩而成的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与人产生身心交感共鸣,在美的意境中浸入到人的潜意识层,逐渐沉淀着由直觉转化的理性。

2、音乐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音乐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随着思维科学的发展,科学家日益认识到,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正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的基础上,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因此音乐对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先播放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伴随着熟悉的音乐,我感觉学生的身心已完全放松,这时我开始引入课题《只有一个地球》,之后不管是朗读课文还是回答问题,学生总是激情饱满。在下课时,我留下了一个作业:既然目前我们人类还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同时播放《爱的奉献》。整堂课学生的认知和感知都非常协调。

又如,一堂作文课上,我头戴一顶厨师帽子走进教室,学生们一阵哗然,然后我让孩子们想象一次盛大的晚宴。学生们刚开始写作时难免措辞呆滞,缺少生动的描写。所以我又拿出一瓶果酱和一个面包,让他们想象晚宴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吃法,又准备出苹果、梨等水果,之后,一场生动的描写就能被“尝”到了。突然,一位学生被告知他的父亲死了。我于是改变了计划,从先前的班级中挑选了一篇学生的文章阅读,那是关于一个死了祖父的女孩子的故事,那天学生们在日记中都提到了这件事,其中一位女同学不仅表达了对那位失去父亲的同学的同情,而且在感叹生命短暂的同时,呼吁同学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其次,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决定了课堂效率的整体水平。所以,教师与学生都应及时对每一堂课进行反思。教师如果能做到“三思”,他一定是位出色的教师;学生能够做到“三思”,他一定能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学生。这样,在教师与学生的经验和反思的作用下,达到共同成长的效果。

第一,教师应进行多层面、多向变的教学反思。所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审视和解剖,作出自我批评、自我否定、自我改进、反思并总结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应做三点反思:

①这堂课我的教学有那些优点?

②这堂课我的教学有那些缺点?

③还有更有效的方法吗?

作为一名学生也应有三点反思:

①这堂课我解决问题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②这堂课我解决问题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③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总之,在教与学的问题上,最有价值的财富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善待学生情感,尊重学生意愿,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相信:努力就会成功。

第五篇:刍议创新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教育论文

【摘 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拙见: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1.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2.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3.鼓励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1.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2.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下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的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的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

    在创新写作教学中

    在创新写作教学中,我注意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而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理想途径是实......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

    初中的语文教学很重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一在新形势......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朱春林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一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探析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探微 【摘要】现代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初中语文中有大量的阅读材料涉及到很多法制方面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渗透点拨,以帮......

    导学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谈“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赵宏武 (甘肃 张掖 734115 山丹县第三中学 )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既是学生增......

    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摘要]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班级开展分层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能够让好、中、差的学生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各层......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子:当今语文教学的境况,课程标准的要求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二、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总结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