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反思与认识

时间:2019-05-15 14:3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反思与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反思与认识》。

第一篇:对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反思与认识

对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反思与认识

李海霞

(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山西晋城 048000)

摘要: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学生,想让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素养、品格高尚的新一代社会公民,而学生却往往不领情。有的学生上德育课逃课,有的学生上德育课看小说或做其它,有的甚至还会有抵触情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老师们“一切为了学生”,但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回报与理解呢?追根溯源,主要是德育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评价方法需要认真的进行反思与改进。关键词:职校;德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77-01

一、德育课教学应该体现出人文情怀理念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

极性。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意识的人,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行动者,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增强,迫切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这种尊重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要一味的将教师的认识理解强加给学生。

(二)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十个指头长短不一,学

生是有差异的,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状况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仅靠批评和处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解决问题,要心平气和的找这些学生了解情况,交换思想,给他们以人文关怀,更不能对差生置之不理,放任自流。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班,男生多、基础差,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倒数第一,可在集体劳动中,最先完成任务的是他们,在卫生评比、其他

第二篇:对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认识

对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认识

关俊朗 10级体教3班201024041324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是最为复杂的、最难以把握的,同时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也是复杂的。

(一).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准确分析,运用系统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作出整体规划,建立一个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预期结果做出估价的过程。传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线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制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教学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随后,教师的教学过程便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课基本上是按教师的预想进行,当教学设计的环节完成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缺少活力,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即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下,他们又不得不学习那些不想学、不愿意学的知识内容,从这一方面说,学生是学得很苦的,而且凭记忆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识不能直接运用于实际,更是增添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教学的过程是指达到教学目标或获得所需要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传统的教学设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于是,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二)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观

现代课程观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与教学二者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有机整合的关系。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美国学者塞勒等人做了很好的比喻:“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做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便成了工匠,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即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测量的。”从这里看来,“教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怎样教”,但教学在课程面前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因为课程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课程实施的程度取决于教学的水准。同时,新课程也明确提出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的新观念,另外,教师本身就是一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这些优势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是大有作为。 现代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有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要考虑教学情境、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因素,并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加以统筹规划、组织,较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因而可以使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优化的效果。现代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所以现代教学设计又称为系统教学设计。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科教学是一个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它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多种要素,而它本身又是学校总体教育教学工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科教学设计又可以看作是整个学科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论认为:一切子系统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系统总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学论、学习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借助于教学设计者的经验和创造性劳动来实现。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必须全面地考虑四因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因此,教学设计其实就是对这个生态系统的设计,教师要用系统的观点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设计要同时考虑到这四个因素,从而导致了教学设计更趋复杂。教师要从单纯设计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多维的立体设计,将设计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是相互作用的主体,于是在课程这个“生态系统”中“充满了意义、理解和‘交互主体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在沟通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来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系统观的理念中,教学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来的,这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就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变化、调整、丰富,都会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因为不仅学生,而且教师的心态总是随着具体的教学情景发生变化,同时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处理在教学设计未曾预料、也无法预料的“课堂意外事件”,如果强行按照原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势必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为学生任何一个思想的火花都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苗;如果任何一个课堂中生成的东西,教师都要顾及到,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处在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以应对这种局面,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精心选择和制作学习环境中所使用的学习资源。在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时一定要明确这种资源的使用方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不是用来给教师演示用的,而是给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的。因此,最好选择强交互性的媒体来呈现教学信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应该是已经筛选过的,只需学生读、听、记的“死”资源,而应该是原始的、丰富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去筛选、思考的“活”资源,因为对中学生而言,方法远比结论更重要。由于倾向于使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控制者,因此,首先解决的是学习者的动机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要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激发,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维持。没有设计合理的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将无法发挥所期望的作用。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应该将多个知识点包含在一起,但不是越难越好。最好能设计一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解决任务

教师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性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现代教学设计不能无视、忽视个性的存在。因此,教师教学是应“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部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艺术了。’(布卢姆)”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认真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三篇: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邢侗五里学区小学 许本兰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教学反思的类型

“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原本是我教学中的一种随笔,自己坚持写了多年。那时并没有谁来要求我,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即时灵感。

在那些灵感中,我曾经记录了孩子们课堂上闪光的身影,留下了我心中许多的不自禁的感动;那里有我教学经验的精彩描绘,也有我工作不慎时捅下的漏洞;在那里,我曾经不断地刷新一个真实的自我,也曾经轻轻地汲取营养为自身内需做补充;那里有我的忧虑和困惑,那里也有我的欢歌和笑语;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记载着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后的欣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换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小成功。我曾经在内心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真心地感谢吧——教学反思。它给了我一个工作反省的机会,给了我一方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给了我一片展示自己才华的天地,帮助我一天天变得成熟、变得聪明。我永远会对它有一份钟情。(本网网 www.xiexiebang.com)

后来,教学反思不再为我所有,却衍生成教学备课中的一种规定。它要求我们写出东和西,写出南和北。有些方面俱细之极很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教学中没有什么触动而无病呻吟时的反思,简直叫人觉得是一种难受。

我常想,教学反思毕竟是一种促进教学提高的手段或方式。它需要执笔者的用心,也需要执教中的细心,更需要过程中的真心。它不是靠规定就能生发出来的灵性.

第四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

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

能动141

5902614026

刘凯

初次接触《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很是不以为意,觉得这门课程并没有什么可学的,平时只要多看看新闻就可以了。可是在进一步深入了解这门课程后,才懂得自己的无知,才明白这门课程的博大精深。

下面就我个人而言,谈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

在每一堂课上,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第五篇:认识自我——孝道与德育的反思

认识自我——家庭孝道与学校德育的反思

教科院 教育系

于慧鑫 1060400030

2007.05.06

18岁,行过成人礼,我长大了,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不少人轮道理,也看清了不少人情世故。

成人仪式上,我发誓:作为一个社会上独立的个体,从此分担其家庭的责任。在交换礼物这个环节,我送爸爸一个苹果,希望父母平安幸福,爸爸送我四个字:“我们爱你!”这份沉重的礼物一直在爸妈那儿珍藏了十八年。

我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家庭,重男轻女,感情内敛,不善表达。尤其是爸爸,把得深沉的爱,是小时候的我所不能理解的,而他的不善表达,更曾是我一度误解。

从小,爸爸对我管教得很严。贪玩儿要骂,考不好也要骂;写错字要罚,算错数也要罚;不听话要打,哭还要打。爸爸拿我当男孩养,因为他喜欢男孩,尤其喜欢我堂哥。于是,我真地以为他讨厌我,所以我从小就离他远远的,能躲就躲,尽量少和他说话,我实在是怕他呀!现在想想,这些都是爸爸他对我的希望,期待我等早日成才,过上幸福的日子。要不是爸爸的严加管教,我的懒惰会毁了我一辈子。我也因爸爸的重男轻女而下定决心一定要赢过班里的男生,一定要处处都比男生强。就这样,我克服了懒惰,坚定了决心,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这其中爸爸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啊!

妈妈的脾气要温和得多。从小妈妈就照顾我们一家子,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有时还要去奶奶家照顾老人。她也有自己的工作,所以这些家务都是在她下班后很累的时候完成的。

妈妈很辛苦,却还要分出时间来照顾我。有一次我在学校被人欺负,还是妈妈去找的老师呢!站在一边的我从未见过妈妈那么生气,但心里却十分踏实。原来妈妈保护自己的孩子时,是那么英勇的啊!现在想想,我还真是没良心啊!尤其是高三的时候,我只顾着学习,认为妈妈给我做好吃的是应该的,深夜给我端牛奶是应该的,凌晨给我盖被子是应该的„„妈妈为我付出那么多,我却从未用心底感谢过她,从未送过她一件礼物,从未对她说过一句:“妈妈,我爱你!”

如今我明白,是我错了!过去,妈妈外露的无微不至的爱我看不到,爸爸内敛的励人奋进的爱我更不明白;现在,我看到了,我明白了,我要大声地对他们说: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爱这个家!”;我要回报这些年来他们给我的我不懂的爱;我要为这个家奋斗,为给爸爸争光,为让妈妈过上更好的日子„„

那年的母亲节,我有了一支花给妈妈。一回家便看见一支火红的康乃馨斜插在透明的玻璃杯中,亭亭玉立。妈妈拿着一张没有署名的母亲节卡片站在桌旁,以便灿烂的笑着,以便嗔怪地问我:“是你这小丫头搞得鬼吧!”不等我回答,便捧起花儿来,兀自精细地欣赏着,又说:“这花儿还真是挺

漂亮啊!”我笑笑,放下书包,走向书桌去学习了,因为我还要靠一个好大雪,让爸爸也高兴高兴呢!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自古,我中华民族便有孝悌之美德。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尊敬兄长。在隋唐科举制建立之前,对官员的选拔制度便是“举孝廉”——也就是说哪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就给他官做,哪个官在公堂上清正廉洁,便提升做更大的官。而被历代成功君王所接受的主张——“仁爱”,便是由“孝悌”演化而来。君王要懂得孝道,才能给百姓做出榜样。只有这样,社会上家家和睦百姓安居,金殿上官官相敬君臣互尊,国家自然安定,天下自然太平。所谓君王“以孝治天下”便是这个道理了。

西方的《圣经》上也有一句话,说:“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意思是:孝敬父母不仅能使你得到很多福气好处,更能使你长寿。经过西方科学家的多年研究,人寿终正寝的年龄,同身高一样,使受父母去世年龄的影响的。父母活的长,过得好,就能多给人关怀,多留下经验,这样人自然也可以多活些时日。为了缓解儿女过于独立而抛弃父母的现象,所以西方主张:如果想长寿,就一定要孝敬父母,让他们活的长些。虽然西方的这个理论很消极、很以个人为中心,但它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的同时,也是一种投资,一种对自身寿命的投资。

大学,住进了宿舍,眼界阔了,好像猛然间感受到很多人间冷暖,也意识到很多人世富贫。

上了大学,我选择了教育学。偏巧这学期我上了一门课,叫做“德育原理”,这一门专门讲学校中的道德教育的课程。我却突然意识到,原来我在中小学时接受的德育,并不是真正道德的。

小学的印象早已模糊了,自己的时尚切忌不清了,更不用说别人的。但有一件不关我的事我却依然记忆犹新。劳动老师冤枉了一个女生,却不承认自己不对。那女生一直哭一直哭,老师却说:“是不是你干的我不知道。反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哭也不能说明什么!”当时我心里酸酸的,现在却觉得实在是太过分了。不仅没有表现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有的美德,反而给学生作出了很不好的榜样——找借口,推卸责任,不认错,颐指气使„„我还依稀记得,她当时讲的那节课叫《劳动是美德》。

到了中学,依稀还记得广播中教导主任在班会进行的德育工作。说是德育工作,又不像是真正的德育,多是强调纪律,指责学生的不良行为,可如果见到现实的状况,就一定会大吃一惊,得出结论和感叹:收效甚微啊!班会时真的是干什么的都有啊!睡觉的睡觉,说话的说话,学习的学习,几乎没有人听主人说话,直到有人来检查,这种嚣张的作为才会稍有改善。等到下个星期的班会,对拙劣行为的通报依然层出不穷,迟到、顶撞老师、同学间的摩擦„„该发生的依然存在,没有因上周的德育工作而

有任何减少的趋势。这大概就是青少年的叛逆吧!然而,教导主任的这种工作方法实在是不怎么管用的,对福清市年的叛逆实在是不能用说教来解决。

学校中的德育,不应该是强迫的、说教式的。苏格拉德提出的著名的问题之一就是“美德科教吗?”各界专家学者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探讨,在这个问题上依然没有统一的答案。而在这里,我的拙见是,美德可教,但不可直接教,应该间接地影响。美德是良心养成的习惯,是不能企望通过讲述或教授就可以使儿童具有良好的德性的。小孩子并不能理解那些所谓的思想品德,仅仅告诉他们应但怎样做只能是对其行为的一种约束而已,并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美德。赌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简单抽象的告知,更有可能激起他们的叛逆心,以致结果适得其反。其实,要使孩子能理解美德也不难,就是家长或老师要做出好的榜样——即行为上的教育。让他们看到怎样做是美德的表现,是好的,怎样做是缺少德行的,是不好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儿童自觉自愿地学习美德(我同意老师的看法:“美德是可学的”)。这也不难,那就是让孩子亲力亲为,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好的,那样做是不好的,逐渐就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美德。这就是许格拉底提出的助学基本问题之一——德育“行”在“知”前。所以学校中的德育,不应该只是广播中的说教,更应该使每个老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在美德之中,以至在将来的日子中也能养成自身的美好德行。

然而,造成现在学校中缺少德行的原因,并不全是教师对德育的忽视和错误理解,更重要的是先进学生对尊师重道的缺失。中国自古是对世道十分尊重的。孔子就提出了种种严格的礼仪来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在初入学门时不管是身份多么尊贵的人都要行拜师礼;学习过程中也有种种规范来要求学生处处尊师重道;老师去世要厚葬,甚至是举行国葬,而且学生要像父母去世一样守孝三年。孔子所推行的“教材”——《六书》中的《礼记》更是体现我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风范,其中《学记》中有明确阐明尊师之礼。儒学盛行时期,天子也要对老师行师礼,可见当时尊师重道的程度之深。现今的学生所缺乏的正是礼的教育。如果学生可以从心里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学校中便不会有那么多不良德行,那种说教式的德育工作也就不必要存在了。

下载对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反思与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反思与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黄翰栋 【摘要】德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德育校本课程具有战略意义。文章结合项目学......

    对音乐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从事多年音乐教育的工作者,终于盼来了音乐课程改革的春天,从内心感到温暖。其间,也有几次教材改革,但从音乐教学理念上转变还是第一次。下面就谈一谈......

    对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反思与再认识

    对幼儿园绘画教学的 ——反思与再认识 作者姓名: 孟繁敬 单位名称: 太谷县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联系电话: 3524928 对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反思与再认识 内容摘要: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

    《分米、毫米的认识》课程教学反思

    虽然经历了好几个课时的准备,但我对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情况甚是担忧。反思自己的教学,由于受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一知半解的学情的影响(开课时,为了更好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在......

    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印包系:林艳 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摘要: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

    对美术课程的解读与反思

    对美术课程的解读与反思 ——美术课改中的成就与问题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方向更明确、......

    职校管理现状与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职校管理现状与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的问题是教与学都不够严谨,笔者通过对某个职业学校教学和管理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