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参与性观察作文的尝试
浅议参与性观察作文的尝试
范晓勤
五年级教材中有写一个小实验的作文,要求把实验的经过写具体。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设计以“记一个小实验”为主题的参与性观察作文课。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魔术的名称是‘魔尺吸纸片’。请看,我准备的东西:普通的塑料尺一把、一般的作业纸一张。”
教师简短的话,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交代清楚了小实验的材料,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一上作文课就紧张的情绪,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二、角色转移,亲身感受
1.“看一看,瞧一瞧,超级魔术师的表演开始了。第一步,大纸变小纸。”(将纸用手撕成碎片)“第二步,对纸吹仙气。”(做吹气状)“第三步,魔尺吸纸片。”(用尺子在空中夸张地舞几下,再去碰小纸片)“快看啊,不看白不看!”(结果,当然没吸住。做不好意思状。)
2.“我左想右想,原来这个道理很简单!我左擦右擦,上擦下擦——”(唱歌词两句,调节气氛。)“你想到了吗?这个艰巨的任务就教给大家了。开始吧!”(学生动手实验)
三、观察想象,练习说话
1.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小实验,学生就会有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引导学生,明确观察重点,积累写作素材。在刚才老师的实验中,学生已经弄清楚了实验的步骤,也明确了实验的关键一步,那就是摩擦。
因此,他们在做实验时,一定会有条不紊。但是,还会有只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现象。因此,我先提示学生,做实验时要想想你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
2.学生乐在其中,倾情投入,边做边观察。我走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实验,指导他们仔细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
当纸片被吸到尺子上的一瞬间,学生活跃起来——
“这小纸片一个接一个,纷纷飘向尺子,真像着了魔一样,多么听话啊!”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这小小的纸片像片片小雪花,飞向尺子妈妈的怀抱„„”
有的学生除了说自己看到的情景,还注意观察周围同学的神态。一句句生动形象的话从学生的口中表达出来,那么有趣,又那么真切。此时,谁都有要来说一说的欲望。胸中有话,还会有笔下无言的难堪?这就是参与观察的结果,学生就容易把握这次作文的主要内容了。
四、设疑解惑,感情升华
1.实验结束了,但留在学生心中的疑团还没有解开,为什么老师的“魔术”失败了?谁在里面起作用?带着疑问让学生查资料、讨论,老师适当引导。
2.学生弄懂了这是摩擦起静电的原因,而静电能吸住轻的小纸片——真相大白!
3.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例子。如:裙子吸在身上,夜里脱毛衣“冒火花”,梳头时头发会吸在梳子上„„这样,举一反三,既使学生对身边的现象有了科学的认识,又培养了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五、分工合作,共同进步
1.将学生分成五组,分别写出实验准备、初次失败、获得成功、揭示科学、实验收获的内容,时间限定5分钟。学生积极响应,迅速完成写作任务。
2.请每组派一位代表到讲台上读草稿,现场讲评,让同学作比较、指出优缺点、并作修改。学生通过认真评比,及时修改,就能扬长避短,圆满地完成本次作文的任务。
3.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强调该作文有两种作用:(1)可作为参考,在课后以此为范例,记叙其他实验。(2)可完整地写出来。誊在作文本上,建议学生每人写出自己喜欢的小试验,在下星期的班队课上露一手,做一个实验并配上自己的作文,争取人人评上“小能手”。
这是一堂尝试性的作文课,采取从做中学,从玩中学的作文教学法。在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构建实验情境,激发观察兴趣,引导自主观察,并组织学生及时交流所得,分工合作成篇,及时反馈,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改变了过去老师在整堂课中充任主角的情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双向互动关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嘴要说、手要写”,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作者姓名:范 晓 勤
工作单位:贵州省仁怀市狮子山小学
邮政编码:564500
第二篇:支持参与文明尝试创建活动
吴都小学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小结
为了进一步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促进创建目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顺利实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生力军作用和“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名志愿者影响一个群体”的教育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建全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创文明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并把这项工作摆上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和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时传达和学习上级有关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性强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要求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注重细节,对照创建指标,逐项落实创建项目,确保达标。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但仅靠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全校师生真正发动起来,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动手的态势,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校园标语、宣传橱窗,班级墙报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让广大师生能充分认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来,同时又把这些知识带入家庭、社区,影响他人。
三、落实创建活动,促进文明发展
学校精心组织落实文明创建的各项活动,积极开展传唱优秀童谣、学习美德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祭英烈、道德讲堂、童心向党、学雷锋志愿服务、三关爱等社会实践和文明劝导活动,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为深入推进我市文明创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活动中,我们着眼创新,注重实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创建工作任务,现
通过全体师生的团结奋斗,使我校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师生对创建文明城市知晓率、支持率达到了100%,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将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下去。
第三篇:参与式教学的几点尝试
参与式教学的几点尝试
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师生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将研究与讨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为要旨,鼓励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传统的教学总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长此以往,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特别是在高年级数学课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显得枯燥,无味。因此课堂中开展参与式教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有效的互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往总是埋怨学生不发言、抱怨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不能全员参与到活动到来,主要责任还是在老师,是老师没有给那些表现力较弱的学生设置展示自我的平台。一节课,看似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是老师和优秀学生独霸课堂,在不经意间伤害了那些自我表现欲较弱的孩子。怎样让更多的孩子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来,是目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学习参与式教学后的几点尝试:
一、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创设快乐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给学生创建一个快乐学习的空间
冰心老人说过:“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是的,野花是应当长在野地里才能蓬蓬勃勃地茁壮成长。对学生来说这“野地”就是自由成长的空间。老师就要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快乐学习的空间,自由成长的空间。这里包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尊重和信任。生活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学生才能独立自主,亲身感受,他们的个体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如学习多音字,可以引导学生归纳一词多音多义现象、比直接翻译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又如学习应用题一题多解(可以用方程、算术方法、综合式、分步式等方法)解答。把同一类型的应
用题归纳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从而掌握解答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立足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重点是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曾一度流于形式,变成是优秀学生的思维结果,并不是真正合作的结果。怎样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反思这个问题后,我在备课和实施活动时就有明确要求,如让一位学生在本子上记录本小组所有成员的发言,然后由一位同学代表发言,这样,学生就逐渐产生了参与学习的热情,有了探索问题的欲望。
2、改变提问的方式
改变提问的方式,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原来不会说话、不敢说话的学生,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习惯。由此看来,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问题设计好了,就会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好的问题有好的活动过程作为载体,那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可以把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
3、启发学生提问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记得在一次实践课中,一位教师曾经提出来:现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都是老师提的,参与式教学可不可以尝试让学生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呢?是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大都表现为老师在讲述中穿插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是双向的,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在主动提问题的时候,他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的积极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明学习重点,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习重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辩论或个别解答。这样学生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并巩固了所学知识,掌握了学习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体验到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
三、要鼓励学生敢于求异,从积极肯定的角度加以评价,以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
课堂上,老师如果独霸课堂,满堂灌,不仅不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反而还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花蕾的自由绽开。我们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另一种途径就是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向文本质疑。这种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那么,如何鼓励学生求异呢?
1、激趣引题,情景导入
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和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猜想,充分活跃学生的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形式可以是融入新知识的时政事件、小史料、故事、图片、游戏等。
2、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明确自学的要求。
3、组织学生讨论
自学完成后,再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疑点,教师适时地巡视指导。其中分组讨论,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变成了多向、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课堂讨论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是准备一些材料或提出一些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有三人、四人或六人为一组的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我们利用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或“拓展延伸”内容在学生中开展课题研究。
总之,我们要积极探索与实践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参与式教学发挥出最佳的作用。
参与式教学初探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充分展示学生个人才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是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提问学生时,仅限于少数学习较好的学生,对于学习较差、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基本上不怎么过问。久而久之,他们就彻底丧失了学习积极性,甚至在有些问题的考查上教师武断地强加自己的意愿,基本上照本宣科,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在参与式教学这种模式之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组内展开讨论、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学之间显得很平等,毫不拘束,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面对问题能畅所欲言,毫无恐惧心理,使他们在平等、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这样使得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获取应有的知识。
同样的一堂课,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获取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所接受的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有些在传授过程中还会出现偏差,学生能真正掌握的微乎其微。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则能增加教学容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在教《童趣》一文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比赛,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朗读的兴趣倍增,纷纷举手争当比赛选手,教学也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以前是教师读,学生听,一人读,大家听。现在是在组内展开竞赛,每个学生都在读,而且是争先恐后地读,改变了以往的观望等待的不良课堂风气。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能边读,边点拨,边评议,这样无形中使课堂的容量增加了,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很有价值的。在以前,学生心里有没有想法,有怎样的想法,教师是无从知晓的。但是,在参与式教学之下,经过师生互动、讨论、探究,学生置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此时师生共同的感受是思路开阔了,认识提高了。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大有好处的。这更进一步说明,采用参与式教学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采用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要为课堂准备更多的信息储备。以往的教师拥有一本教案、教参和课本就足以应付课堂。在参与式教学之下,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会使教师张口结舌,无言以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仅要对所任学科深钻细研,还要涉猎多科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没有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掌握的程度无从知晓。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对于学生了解不够,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我行我素,互不干涉”的情况。如今实施参与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愉悦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想说话,敢说话,在热烈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发表了从未发表的意见。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及时查缺补漏,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弥补了学习中的不足。
总之,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应用,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施参与式教学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是针对过去教学的“封闭性”而言的。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参与式教学,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实施参与式教学的步骤:
1.引导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自学中找出重点要立刻划下来,发现疑问要及时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参与式教学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的意向。同时这样做,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疑,关键是要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3.小组间质疑、解疑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
对学生的质疑,也应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与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4.巩固练习
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如,小学教材中有些应用题可以用多种解法,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要注意适时、适量,一般按不同的学段所学的知识要求组织复习,选出或补充
一、两道题让学生进行多解。解后要注意比较讲评。这样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开阔思路,又有利于思维灵活性培养。
5.看书小结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让学生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当然,以上几个步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必须要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加以运用。
二.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策略:
与“封闭式”教学不同,实施参与式教学可能常常会遇到比“封闭式”教学更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1.树立信心,教给方法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甚至没有价值,作为教师就要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知与旧知进行联系、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就学会了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就会由少到多,甚至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突出重难点,增补质疑
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师
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当然,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不全面。这时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本节课重难点了如指掌,并针对重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教师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3.高度参与,鼓励提问
对于不同难度的教材,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往往也不一样。有时对较难理解的教材,在解疑的过程中还有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过多,教师仍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实在当场解决不完,不妨放到下一节课接着进行。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参与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很愿意去质疑、解疑,那么他们的收获要远比教师讲十遍百遍大得多。
4.实事求是,课外引申
有些问题教师意料不到,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是值得高兴的。此时,作为教师首先要宽容,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不要随意否定,更不要认为是学生在有意刁难老师。其次要民主,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他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想找机会验证一下,有的可能是他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要“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再次要谦虚,学生的问题,有时教师也讲不清楚或一时答不上来,不妨明确表态,课后再寻找答案。
三、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是转变观念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怕”,即学生怕提出来的问题受到责难,老师怕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自己解答不了,从而失去“威信”。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只有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实现“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进而达到参与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1.转变教学观念
实施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为关键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质疑解疑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此,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
2.转变师生观念
实施参与式教学,既主张在主动学习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参与,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到: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培养成为课堂活动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和猜测者;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
总之,只要能够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好以上几个问题,我们
就完全有可能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充分的培养。
第四篇:卡通人物参与课堂的教学尝试
卡通人物参与课堂的教学尝试
何为真正的课堂?学生主动参与、勤于表达,能让学生乐在其中,这才是轻松而又愉快的课堂。从兴趣入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变换角色,让卡通人物走进课堂,多样尝试,将文本之静和卡通之动巧妙结合,让课堂逐步成为每位学生所向往的课堂。
一、设计背景
研究表明,6~12岁的孩子对卡通动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的孩子为了观看《米奇妙妙屋》可以饭都不吃,有的孩子为了赶上《熊出没》可以把自己正在热衷的玩具丢在一边,更有甚者,一连几个小时都在电视机前面和卡通故事“亲密接触”,这些都足以证明,卡通动画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更要秉承这种新观念,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保持足够的自信,拥有高涨的热情,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是小手举得高高,小脸涨得通红,个个有话说,个个都是跃跃欲试。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融入孩子的内心,这是我们着重思考的第一步。真正把课上到孩子的心坎上去,孩子才能把心掏出来,以心换心,真心和你去交流,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为此,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为载体,对卡通人物进课堂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和研究。
二、设计目标
本项活动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让孩子们觉得课堂是他们喜欢的课堂,是他们想要的课堂,是值得他们流连的课堂。卡通人物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从造型到性格,各有千秋。我们的课堂也是多彩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完全可以让风格迥异的卡通人物走进我们的课堂,增加愉快的氛围,增添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受到教育。
三、设计内容
1.卡通人物做老师。卡通人物做老师,乍一看来有点虚张声势,有种圣诞老人上街炒作的感觉。不错,让卡通人物走进课堂,我们就可以尝试让老师做一回卡通人物,穿上可爱的卡通服装,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生活即教育,在节日到来的街头,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挥手致意,会让目不暇接的路人驻足观看,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安全可以借鉴卡通人物的卡通效应进行愉快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口语交际《我们的节日》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么?
生:儿童节!
师:对!六月一日是属于我们每一个小朋友的节日。这一天我们往往会举行很多有趣的活动来庆祝大家的节日,瞧!米奇妙妙屋的米奇也来了,你有什么样的节日愿望赶紧和米奇老师说说吧,说不定它能帮你实现呢?
这样设计开头导入,一波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很快便沉浸在和米奇老师交流的快乐之中了,训练口语交际就在轻松的话题中展开了。
2.学生堆里的卡通人物。卡通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我们的课堂中同样如此:同学和同学之间存在差异,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例如某某同学爱漂亮,我们就可以找一个美羊羊和她对上号;某某同学是公认的馋嘴猫,却什么也懒得做,我们也可以找一个懒羊羊和他对上号;某某同学爱冒险,我们也可以找个爱探险的多啦和他对上号;某某同学爱动脑,总有一个又一个的金点子,我们也可以找个聪明的米奇和他对上号……总之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时把卡通人物引进课堂,偶尔为之,会让学生眼前一亮;经常使用,一堂课笑声不断,巧妙地将卡通人物和生活中的人物结合,在愉快的氛围中,教育也会变得润物细无声。
3.文本中的卡通人物。在语文教材中,我们会从文本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或视死如归,或嫉恶如仇,或精忠报国,或狡猾奸诈……在平时教学中,结合人物特点,用连一连、想一想、比一比的办法,找出最为相似的卡通人物加以归纳提升,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眼力和判断力,何乐而不为?
四、效果与评估
卡通人物进课堂的尝试,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发现卡通人物的参与深受学生的欢迎。卡通人物的到来,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有往日的沉默,课堂上生机盎然,学生变得自信满满,课堂上妙语连珠,兴趣盎然,处处都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当然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表面的热闹与繁荣,更重要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参与的冲动,在活跃的课堂上看得到学生参与的热情,不是沉闷的被动参与;在安静的与文本对话之中,动笔启思,同样有所收获。
五、“卡通人物进课堂”的思考
思考一:卡通人物参与的课堂教师要正向引导。尽管卡通人物进课堂让我们原本安静的课堂多了热闹的因素,但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卡通人物不能乱了阵脚,以自己的形象左右了学生的思维,人在课堂心在课外,这是要不得的,卡通人物的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做正向的引导,不能让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思考二:卡通人物参与的课堂动静要相宜。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一个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自然能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课堂上孩子们活跃是好事儿,但“活”也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失去了控制,就变成了反其道而行之,高效的课堂应当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第五篇: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培养尝试
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培养尝试
观察是心灵的门户,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认识事物常常先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他们能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学生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观察习惯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认识小学生观察的一些特点:(一)观察随意性强,由于少年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自控力弱,观察时爱赶新鲜,注意力时常分散。(二)观察时走马观花,不去认真细致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不形象,也不具体。(三)观察时见大不见小,对于观察到的事物记叙过于笼统,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能突出主题的闪光点找不出来,给读者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如此种种都是小学生在观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特点,那么该怎样针对儿童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观察要培养兴趣。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推动学生观察活动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观察,关键条件是培养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春暖花开时,带学生去公园上作文实地观察课,让学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摄取自己所爱的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星期日,让学生每人动手做一项有趣的小实验,然后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节假目,让学生跟随父母或自己去商场,农贸市场买东西,细心观察一笔买卖是怎样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买东西的心情、想法、挑选过程记下来……。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倍感有趣的观察作业。这些事情,他们做来爱做,因而有心;因为细心体会观察,自然颇有收获,这种积极的意识,便转化为一种推动力。又如观察一种动物,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带进课堂,这时学生都会想老师为什么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猫来上课,不知不觉地对这只小猫外形特点观察起来,就会议论份纷地研究这只小猫的外形特征和动态特点。这样就无意中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观察要明确目的。
教师在指导作文观察之前,先得指导学生在观察前明确目的,了解要求,确定观察内容,指出任务。如观察一种值物,在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利用《爬山虎的脚》一文作典型,让学生明确目的,仔细观察值物 的根、茎、叶、花的特点;观察一个人,就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观察时有目的地观察,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写的作文就自然具体。
第三、观察要抓住重点。
由于小学生观察时易犯随意性或走马观花,见大不见小的毛病,因此教中年级观察作文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抓住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地方,也就是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地方,那就是观察的重点。观察时要点点滴滴,面面俱到。例如《赵州桥》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设计的一座石拱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桥洞”上的独特设计,因此这就是我们要抓住的观察重点。又如指导小学生观察小鸡,就要求学生从小鸡身上找山与其它小动物不同的地方。形态“毛茸茸的”、叫声“叽叽的”……,学生能抓住这些方面的观察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四、生观察要确定顺序。
世界万物在自然界无论怎样纷纭复杂,观察时都必须有序地进行。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等;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 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零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求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进行观察,但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第五,观察要捕捉细节。
细流之汇,可成大海,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小学们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可是,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因此,在观察生活时,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如《苦柚》中的: 她大约和堂妹一样年纪,红红的脸蛋上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胸前别着一枚中学校徽。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卖抽子的了。
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小姑娘娘的素雅可爱、勤奋好学。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生动而具体。
第六,观察要结合想象。
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加的知觉进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老舍看到林海的美景,想到了兴国安邦,才萌生了对 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思,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同学们看自然景物要想,如看夏日天空的云朵,你就要想一想它像什么,或狮或虎或牛……;看到了雾,又想象到雾像一团团白色的烟,从薄雾中的远处看像隔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看人物的行为举止,言情神态时也要想,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根据一个小朋友在马路上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回家,可以想象出他可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考试得到了好的成绩……,这样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另外,在观察中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或按事物特点列提纲,写观察日记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
上述几点,不能孤立运用,或侧重于某一点,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互相渗透,综合利用,使作文训练系统化,科学化,同时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