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改革发言材料5篇

时间:2019-05-15 14:1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城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改革发言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城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改革发言材料》。

第一篇:西城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改革发言材料

` 在生活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

铜梁县西城小学尹红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好!

今天有幸参加《思品》课堂教学改革交流,在这里我就如何深化《思品》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把自己的一点感受与体会和大家分享。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我发言的题目是《在生活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形成道德意识与行为》

一、认识教材,树立“德育为首”的理念

现行的思品教材选材很适应现在孩子们生活的现实需要,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或者说就是孩子们实际生活的写照。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认识身边的世界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和是非的评判起着重要的方向标作用。作为教师在心里一定不要忽视它,不要误认为它只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而已。它正是大家平常所说的“德育为首”教育理念的最为有力的体现。它属于活动类课程,是一门很有乐趣的课,孩子们是很喜欢上的。

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成为具有深刻内涵和充满活力的课堂。

在这里,我将自己在实践中的做法作简要的介绍,其做法如下:

(一)、立足生活,引发直觉感受。

孩子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教学过程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从生活中来,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让品德课程真正成为沟通学习与生活的桥梁。比如爱护公 1

共环境卫生,大部分低年级孩子根本不懂什么叫公共环境卫生,在他们的脑中完全是一片空白,也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些身外之事。那如何教育孩子认识什么是公共环境卫生呢?我的做法是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与孩子们一起去校门外的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那么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了!孩子发现:原本在他们眼里是那么正常、自然的现象,现在却仿佛一下子变了:街边乱丢的垃圾堆上苍蝇乱飞,臭味熏人,让人不敢靠近,烟蒂到处可见,还夹杂着水果皮,更让人恶心的是过往行人随地吐痰……目睹此情此景,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来说一说,议一议,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它们的危害。这样,不需要我作过多的讲解,孩子们就明白了什么是公共卫生,该如何去爱护公共卫生,维护公共卫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再如上《遵守交通规则》这课,事先我提醒孩子们要做有心人,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注意观察公路上的标识、标线,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在课堂上分小组交流、分享他们的发现,老师再课件出示这些标志、标线,孩子们的兴趣可大了,纷纷举手发言我在马路上看到了这个那个,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师适时地引导,这一活动,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极大的乐趣,而且在潜移默化的真切体验中培养了学生一些最基本的遵守交通规则的技能,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开展活动,触发内心体验。

在这里我以我的课堂教学实例来作具体阐述。

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课《做事要有始有终》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丁丁做事有始有终,尝到了成功的欢乐这一事例。使学生懂得做事半途而废就什么事都做不好。必须从小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在课前,我先布置学生搜集班级或学校中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人好事,以便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然后设计几个活动,由活动来构成课堂。

活动一:结合活动、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小制作,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小坦克。看谁能做成,并且做得好。(制作时间给五分钟)

2、制作时间到了,我进行及时表扬:大家制作的积极性很高,课上我们先做到这儿,课后大家再接着做。

3、接着播放动画片:《半途而废》汉朝时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到远方求学妻子用事实教育他不能半途而废的故事。

4、小组合作: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5、小组发言,师适时引导。大家说得对,不能半途而废,也就是要,做事有始有终。(出示课题)

儿童年龄小,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影响就越强烈。在导入新课时,我把《半途而费》的故事用动画的形式把它放出来。形成具体、形象的,可感知的画面。这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道德认识,即做事要有始有终。

活动

二、运用故事,加深体验。

做事情为什么不能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呢?让我们再来听一故事。

这时,我借助多媒体把课文内容由表态的教学转向动态的、具体可感的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阅读后思考:①丁丁为什么能够成功呢?②爸爸妈妈怎么做的?结果又怎样?③丁丁做事有头无尾,结果怎样?

通过学生思维不断碰撞、思辨,使他们进一步获得体验:做事有头无尾,结果一事无成,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把事情办好。学生的这种认识不是外界强加于他的,而是通过他们自主探究、体验、自己形

成的,充分体现其学习的自主性。为了把这一认识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行为,我又让学生回到活动上来。

刚才,老师也让我们做坦克模型,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做不下去了,结合我们学的道理,谁能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坦克模型?(让前后桌同学议论议论),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它做好。此时,本课的重难点得以突破。(本活动的教学我采用故事启迪法,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我把获得的道德巩固深化。并让他们用这一认识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本课的知识和情感目标得以落实。)

活动三:联系实际,运用内化,深化导行。

1、思考:下面两个同学为什么都没有把要做的事做完?他们毛病出哪里?然后小组交流。

①明明剥毛豆时,开始觉得很好玩,可是剥了一会儿觉得心烦,就不想剥了。得出板书(有耐心)

②冬冬擦玻璃,擦了半天总也擦不干净,他只擦了一块就不擦了。(没有坚持性。)

2、对照自己,你在学习、劳动和兴趣活动时是怎样做的?如果你做得不够好,今后打算怎么做?

知是基础,行是目的,我用学生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让他们自己通过辨别、分析,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把学到道德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使本课的能力目标顺利完成。

活动四:课外延伸

1、总结:顺口溜(做事情,想成功,有始有终记心中。)

2、实践活动(叠被子、摆碗筷、倒垃圾),孩子从中任选一件事情,在一周内把它有始有终地做好。大家能做好吗?

(三)、突破教材,捕捉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我从孩子们课间玩耍、每天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这样孩子们自信的眼神随处可见,教室里时时洋溢着他们快乐的笑声。这样的课堂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高效!

三、对《思品》课堂教学的反思

在积极探索《思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不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作了有效的探索,更在每一堂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及时的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为后面的教育教学找出一条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教学途径。经过一年来的辛苦,我总结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此拿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1、小学思品课教师要有三心。

三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些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张张无知的脸庞既可爱又调皮,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小不点觉得烦、讨厌或者没有感觉,你就一定焕发不起你心中的热情,只有看到这些小鸟似的嫩嫩的孩子,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怜爱,总想让她成长起来,羽毛丰满起来,你才会自觉不自觉的发自内心的去辅助她。小孩子嘛,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自觉性、自控力都比较差,同样的错误总会反复犯,行为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就要求思品老师一定要有耐心。责任心就不用说了,做任何事情没有责任心能行吗?

2、思品课教育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行为

小孩子因为龄特征,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知”与“行”的脱节。思品课效果的好坏,主要应该看学生所呈现出来的行为质量。学生品行形成的迁移是沿着知——情——行的顺序发展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品行的形成过程相吻合,我觉得晓理求“准”,激情求“真”,导行求“实”,反思求“勤”,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学生品行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看,提高道德认识是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基础。思想品德课要把人类积累起来与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基本认识,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有效地转化到学生的个体认识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要求,提炼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学文明礼貌,让学生掌握道德概念,训练道德评价能力,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3、教师是孩子的榜样。

在孩子的眼中,英雄是效仿的样板,明星是大家追求的目标。这些都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可以说对于他们看到的只是电视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多数学生的心中是模糊的。而离他们最近的是谁,是父母,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我在平常的工作中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不论事多小或多大都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分清是非黑白,让学生有效仿的对象。

以上内容只是我个人在《思品》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点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小学品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品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就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回忆自己以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老师一幅图一幅图地讲,学生一幅图一幅图地看,老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回答,学生被动地接受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显得枯燥而缺乏说服力。对于发挥性问题学生总是口无措辞,言不着题。在尝试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后我认识到了《品德与社会》课也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这么简单的,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课,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社会倾动力。

一、品社“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即“情景设置、目标内化——自主合作、信息搜索——精讲点拨、知识整合——当堂训练、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1、情景设置、目标内化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每种课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课即将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或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展示目标的方法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张挂、口头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的表述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切不可照搬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更要忌空、大、虚。

2、自主合作、信息搜索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的课型中处理方法也大不一样。

活动型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实践体验型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品德与社会课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社会即课堂,课堂即社会,树立大课堂观、大社会观。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专门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条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的区域和环境。凡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的内容,就要放开手,制定周密计划,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银行、保险公司,办理一次存款、取款业务,填写一份存款单、保险单,或成立“社会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参与社区服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综合学习型教学:高年级教材中涉及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社会常识和法律常识的内容,对于这类型教学内容,要实现多种学科的整合,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这样,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务。一般的课文内容,放在前一周进行;对于需要长时间搜集、整理的内容,则放在前几周甚至前几个月进行。收集社会信息的途径有多种,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文艺节目;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然后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个阶段在出示教学目标后进行。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小组内部的资料交流梳理,然后是班级内的也就是小组之间、小组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小组内部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

由发表意见。小组内部的资料要研究透彻,以便在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3、精讲点拨、知识整合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的理论(概念、观点、原理)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讲在学生不会之处,二要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要加以补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四要发挥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单项讲述只不过几分钟的时间。

4、当堂训练、巩固练习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训练是多种多样、而且贯穿整个课堂。此处所讲的训练是指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归纳整理信息之后,教师要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习题,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一方面对学生的目标达成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下:

(1)课堂训练累计时间在20分钟左右,巩固练习(或目标检测)占用5分钟即可,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3)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5、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强化双基、深化升华之效。此环节的操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2)、回扣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3)、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4)、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

1、课堂氛围活跃了,师生的距离拉近了。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脸上表情呈现出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他怕上课老师提问自己答不出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而使课堂气氛很难活跃起来,教师上课感到吃力,学生学习也感到吃力,这样一来,教师既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能调节师生关系的和谐。但在“小组合作”走进课堂后,学生积极了,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课堂上我的微笑、对学生鼓励的话语自然不自然的多了。我尝试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场面,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逐渐变大了。课后出现的场面更令我感动: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提水上楼的老师会被一大群学生围住争着帮助;学校在冬季来临分煤炭,高年级同学主动帮助一二年纪小同学。当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们欣慰的笑了。

2、学生思维活跃了,学科内容形成了巧妙整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

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当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这种融洽鲜活的学科内容巧妙整合中的教育,必然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因此也必然是事半功倍的。

3、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但仅靠在课堂上去完成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延伸扩展到课外。在“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质量验评这一环节,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体验、操作、实践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4、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学生的集体观念浓厚了。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要求对学生的指导,要从活动方法、活动要求、活动过程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使学生先学会操作,再从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知识,逐步形成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中我们常用的活动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学会了合作探讨,培养了一种集体精神。但是,在学生探讨活动中,老师不是旁观者,或者说不介入,而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参与到活动中去,做好指导。更需要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不够稳定,频繁更换,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位教师要任教多门学科,这门课程基本都是班主任教师兼任,或者是其他任课教师兼任,没有专职的科任教师,基本上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之后,闲暇之后才会考虑这两门学科。不是大家认为这门课程没有用处,而是感觉明显的力不从心。

2、科任教师对该课程的认知不足,了解不够,不知道如何上。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把握不好课程目标,课程要求,以及教学方法。在当前教育形式和教育质量观的偏差下,这些教师不得不将精力重重倾向于语、数学科,从根本上削弱了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3、教师还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只有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

4、家长的课改意识不强,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

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群体,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家长也和孩子一起走进了新课程,成为了课程改革的支持者、实施者、开发者。

四、整改措施

从三方面谈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见解:

1、课前,让教师苦下功夫准备。①整体把握整册教材。

课堂教学低效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深,教学目标把握不准。针对这样的情况,每学期开学前要组织科任教师通读教材,将教材的编写框架进行统一的梳理,从教材的编排结构,知识衔接,编写思路,教材的个案分析等方面,整体把握教材。

②精心细读本课教材。

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反复阅读即将授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去思考: A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材设计了哪些内容,编写的意图是什么?

B与以前的教材进行对比,内容与教学目标有什么不同,现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C教材的内容与当地的实际以及本校的情况是否相符,应补充、转换或重组哪些内容? D本课教材应该用几课时完成,每课应该安排哪些内容,具体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③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他们活动的好坏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了解学情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五点加以考虑:

A联系本课的知识,想一想学生有哪些生活经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如何? B身边发生过的事例哪些与学生有关,与本课有关的就可以纳入到本课的教学中。

C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怎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选择适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

D怎样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流露真情实感。

F怎样把课上的所学知识教学延伸到课外,沿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达到课程回归生活的目的。

④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以及儿童生活中的经验、体验发现、文化活动、重大事件都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资源,我们要把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起来,做到一切资源为教学服务,但必须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关。

⑤精心设计教学。

这里指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同时还应该考虑教学时的方法与手段)课件制作、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要注意以下几点:

A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B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C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D提前做好教学预设

2、课上,让学生参与体验成为主流。

课前的多方努力,就是为了课上的实践,把“八个一”做为切入点,有效的组织教学。①一个有力的“开场白”。所谓开场白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导入。以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表演节目、或者观看问题式精彩视频,这些内容必须牢牢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务本才能求实。

②一个能让学生广泛开展讨论交流的主题。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的讨论热热闹闹,看似很积极,其实没多大实效,你说这个,他说那个,没有几个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想法与思考。这些主题脱离学生的生活,没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何来的灵性思考与洞察?课堂中确立的主题应该是值得学生去研究,有兴趣研究,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研究成果。

③一个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程度。不见得每一个活动都是根据教材上的活动去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可是做适当的增加、删减与改动,教材是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效蓝本,我们可以创造性的使用,让活动使教材的内容活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学习的乐趣所在。

④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卷调查分析。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可行的,容易操作的问卷调查,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有机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问卷调查中呈现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那么学生必定会很有成就感,因为这样的问题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课堂上解决的就是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当然并不是说每一节课我们都要安排问卷,这要根据我们的教学内容而确定。

⑤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的媒体资源。教学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直观、形象的观察,透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可以让学生展开思考的空间;更可以为学生延展很多与本课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知识世界里的乐趣所在。

⑥一个能把复习检测与活动交叉运行的“复合体”。为了防止我们的课堂教学被活动取代,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前面或者本课的知识,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可以感受亲身参与的乐趣,又能促进学生良好的知识理论的形成。

⑦一个能集中本节课知识精华的训练平台。这个平台有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行为,有的是知识的沉淀与积累,有的可能是良好的生活经验,还有的可能是一种民族气节的绽放„„这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具体而定,不要求多,但要求精。

⑧一个能让学生引起思考的、或者能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或者能让他们颇有感触的课后参与体验题。这样做比让学生机械的背诵,记忆要强得多,而且能让学生形成永久的记忆,可以是非书面的,可以是非语言的,但一定得紧扣学生生活实际,紧扣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3、课后,成为学生自主实践、感悟探索的天空。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与语文、数学学科不同,它学习到的是一种内化到心灵的思想精髓。因而课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自主实践与感悟的时间。所以我认为在课后可以适当的开展下列活动:

1、为加强与课内所学的紧密联系,可从走进社区感受《品德与生活(社会)》内容的可信度。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有的内容与现在生活实际情况相差的悬殊,就可以让同学们走进社区,进行实地的考察。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就以“家乡”为大主题,学生在社区就可咨询到家乡过去的经济、人情风貌等等。

2、开展参与体验式活动,可让《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育内涵植根心灵。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还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家乡的故事》为例,在探索家乡故事的同时,适当品尝过去的苦难生活,从而感受家乡今昔的巨大变迁。这样既能与课上所学有效结合,也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检测,可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并驾齐驱。

在农村教育中,教师只重视学科课程教学,而忽视非考试学科教学已成主流。在实际生活中人的品德可以说要比人的素质更可贵。所以从社会到学校、从教师到学生要形成思想的高度重视,就必须与检测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之健康发展。

4、提供人文力量的鞭策氛围,会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更趋完美、人性。《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对学生心灵净化的催化剂,所以可以结合各年级的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采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也可以说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如《中央电视台》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的模式也不妨走进校园、走进班级。透过榜样的力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学生乐在其中,享受其中,受益其中。这才是我们课程所追求的真谛。

总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这一教学模式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第三篇:高效思品课堂

高效思品课堂

一、有趣的导入是思品课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等。如设计“感悟青春”的导入,我首先播放青春健美操录音,同学们在激昂、强节奏的乐曲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贴近生活——让思品课亲切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在学习邻里和睦相处一知识时,上课后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昨天我的邻居老张突然跑来找我说:“新搬来的李某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我非常同情他说:“的确可恶,你没有马上报警?”他说:“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听我的爵士乐。”一则小笑话引发了学生们广泛的讨论,他们列举了发生在他们身边邻里之间许多凡人小事,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让他们自己明白了与邻居相处,要互谅互让,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尽而引伸到对邻居的困难要热情帮助。

三、联系时政——给思品课注入鲜活的血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是最主要的,《礼记•学记》对此也有论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奥运会,提起世博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思品课上的其它内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抛开课本上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如许振超展示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靓丽人生;马加爵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受到法律严惩证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闻人物,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分析,揭开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面目;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日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朝鲜半岛六方会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2010广州亚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四、诙谐幽默——还给思品课欢乐的笑声

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小品、课本剧都是思品课堂的需要。

第四篇:河口小学品社科课堂教学改革报告

河口小学

品德与社会科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报告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全体品社科的老师积极行动起来,查问题找方法,积极投身到教改活动中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改革主要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下面就我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做法总结一下。

一、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让学生自主学习。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有秩序、有目标,有层次,有创意的、没有教育痕迹的活动最能吸引学生,也最能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多维目标。实施新课程,首先是一个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立学习小组后首先确立各位学生的职责,明确分工使人人有事,人人是学习的主人。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解题的能力不同,在具体教学中我用得最多的是分层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不同层次任务,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题,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有时还可以每4个人一组,一组有4条层次不同的习题,有时还可以共同解题,某一同学做题时其他同学予以帮助指导,最难的题目经过讨论如果仍未解决时可向老师提问,老师向全班同学征询解题方法,这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二、使学生合作共赢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不让“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

其次,小组“代言人”经常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

三、小组活动多样化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也是比较实用的学习形式,但课堂讨论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也会渐渐对讨论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失去讨论的热情,这就要我们老师采取多种讨论的形式,常换常新,让学生总是感到新奇,永远有参与的激情。

方法一:讨论前,先让小组的成员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讨论时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以形成集体的意见,讨论形成的集体意见可以轮流由小组成员报告。

方法二:在小组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时,强调要尽量提出不同的意见,在相互争论中报把问题辩清楚。

方法三:互相提问。小组间互相提问或者男女同学互相提问。现在我们教学中常常没有学生提出问题,而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学生没有创新与探究,总是满足于老师所讲的,这就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

方法四:经常变换小组。在课堂讨论中,将小组的成员动态编排,不总是一直由这几个人一个小组,而是经常变换。有时让男生固定女生流动;有时让女生固定男生流动;抑或某一组固定,其他组流动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新鲜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不断有机会了解更多学生的观点,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个别学生控制作用,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四、教师和学生角色经常转换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利用导学案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五.导学案的设计模板

河口小学2012—2013学年下学期 “三案六环”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科学 编制人: 修改人: 审核人: 课题: 学生姓名: 目标明确(我能做到):

自主学习(我能行):(脚手架:„„.)

合作探究(我参与):(脚手架:„„.)

展示交流(我们棒): 达标检测(我进步): 思维导图(我会用):

以上是我们在2012——2013下学期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通过以上对教学过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今后还会继续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我镇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发言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发言

行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行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xx年11月30日,在教育局的支持和进修学校的指导下,我校启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满载领导的期望,承载xx中的梦想,满怀对理想教育的追求,我们走上了一条艰辛又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体会是: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在xx中落地、扎根、生长,得益于三个字——实、新、恒。

◆实——务实

(一)思想工作实

颠覆了传统教学,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教师不知道怎样写导学案;把课堂还给学生了,教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学生展示讲不到点子上,花费时间多,影响教学进度,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等等。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教师开始怀疑和动摇,有的教师担心成绩下滑,开始走回头路。如果改革夭折,一个学年的孩子将要为失败的改革“买单”,学校遭遇了巨大的压力。

为统一认识,坚定改革信心,我们一方面通过听评课、座谈查找症结,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学年、教研组阶段总结会、推进会做统一部署。学校先后做了《xx》、《xx》、《xx》、《xx》等专题讲座,针对教师的困惑,提出了以下指导性意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是置死地而后生的仓促选择,而是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慎重选择;不是教育局的强行要求,而是基于学校发展需要的自主选择;不是摆花架子,而是进行“真实”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机械模仿,而是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探索具有xx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不讲,不能讲”,而是“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讲多少时间”;不是简单改变课桌位置,而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要讨论改不改的问题,而要讨论怎么改、改什么的问题;不要“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要“做”而论道,实地演练;不要因为效果不能立即显现而怀疑观望,甚至走回头路,而要消除急功近利思想,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不要左顾右盼,犹豫彷徨,而要消除顾虑,坚定信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鼓励大家:“改革势在必行,大势所趋,是绕不开、躲不过的,那就勇敢地迎上去,树立‘归零’、‘开放’、‘主动’的心态,与‘惯性’、‘惰性’做坚决的斗争,本着‘先上车,不争议,不抵触,不怀疑,不观望’的态度,做积极的行动者,虚心学习,用心研究,主动改变,坚定信念,走过那段艰辛之路,就会‘柳暗花明’,就会体验‘化蛹为蝶’的快乐。”

由于思想工作及时、到位,很快消除了大家的顾虑,当时的七年级(实验年级)迅速形成了讨论“改”,研究“变”的浓厚氛围。学校班子成员及实验学年的教师几乎每天都“蹲”在教室里,边观察、边研究指导、边改进完善,还参与学生的组织和指导。有时为一个环节怎样处理,大家争论不休,怕影响学生,就到走廊研讨,再回到教室实施、观测。

(二)实施过程实

为打造既“活”又“实”的课堂,我们坚持抓实十项工作:

一抓实根本。改革成败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因此,我们紧紧抓住两次赴杜郎口学习考察的机会,深入挖掘、总结教学模式背后的东西,即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对教育的挚爱和激情、强有力的执行力和锲而不舍的坚持力、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改革创新的胆略、克服惯性和惰性的决心与勇气、开放的心态和反思文化等,并通过考察汇报、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宣传、渗透。“批评就是福利”、“表现就是师德”、“反思促进成长”、“勇于暴晒自己”、“一件事抓到底,抓出头”等理念不断转化为教师的行为,这为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石。

二抓实源头。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我们从学生“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的源头抓起,开展了“学习是自己的事”、“好教育,好人生”、“改变,从学习开始”等专题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唤醒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主动性,培养良好习惯,调整精神状态,指导学习方法,树立学习自信。

三抓实引领。班子成员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是组织者,又是研究者。8名班子成员有5人上课,3人担任学年主任。大家把课堂作为试验田和教研基地,针对课堂改革中的困惑,大胆尝试探索,勇于“暴晒”自己,率先上研究课,把亮点和不足“晒”出来,给教师提供研讨的“靶子”。班子成员亲历课堂,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搭建了与教师平等对话的平台,极大地影响、带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改革和教研的积极性,发挥了引领作用。

四抓实转变。要求教师由“教者”向“学者”转变,由“传授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转变,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由“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由“统一标准要求”向“因材施教、分层指导”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接受式学习”向“自学、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

五抓实备课。一是变重“怎么教”为重“怎样学”。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学方法”为“学习方法”,变“教学过程”为“学习流程”,变“教案”为“导学案”,所解决的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二是变“单兵作战”为“团队作战”。基本流程是:主备人“个备”——备课组“群议”——主备人修改——二次“个备”——授课——反思、完善。三是设计导学案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吃透教材;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学习内容紧扣学习目标;预设课堂生成的问题;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备课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过去的多少倍。为保证上课质量,一节课的导学案有时要修改多次,很多白天没能交流的问题,晚上要利用网络相互沟通。

六抓实调控。面对开放的课堂模式,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感觉难于驾驭,控制多了发死,放手大了就乱。为了实现课堂“活而不乱”、“活儿有序”的目标,我们进行了“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的小课题研究,通过听课观摩、研讨交流,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1)备课充分:对学习内容烂熟于心;预设问题;预设时间;预设人员;预设生成。(2)下达指令要清晰、准确、简洁。(3)课堂环节紧凑,不拖沓,营造“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的氛围;(4)教师精神饱满,全身心投入课堂,关注每一组、每一个学生的状态,了解每一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根据这些把握好收、放的时机;(5)虚心学习,提高自身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抓实课堂调控,有效降低了学生课堂精力流失率。

七抓实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与状态,展示的声音与姿态、专注度和参与度,个体、对子、小组的学习质量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捆绑式评价,评价做到及时、真诚、真实、具体,真正起到激励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只要有要求,就一定有评价,只要有评价就一定有评比。评价结果每天、每周、每月及时汇总。不同阶段,评价的标准不同。例如,对于展示的评价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敢于展示——展示的声音、姿态——展示的质量。

八抓实培训。对教师进行了撰写导学案、集体备课、课堂调控、评价激励、反思反馈等方面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了自学、阅读、交流、倾听、展示、质疑、评价、上板面等项目的培训。

九抓实反思。一借助“课堂回音”进行课堂调控、管理反思;二利用导学案进行个体教学实施反思;三通过集体备课,反思问题设计。通过反思暴晒问题,展示亮点。

十抓实教研。为了让理念落地,我们坚持聚焦课堂、以研代训,从问题出发,进行行动研究,把教研的主阵地前移到课堂上。学校、学年、教研组、备课组有计划、有目的开展“邀请课”、“研究课”、“示范课”、“推门课”、“磨课”等活动,以具体课例为样本,以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依据,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深入进行教学研讨。针对每一个阶段课堂存在的问题,领导、教师深入课堂观测、查找症结、分析原因,研究应对策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

◆新——创新

我校与杜郎口中学相比,地域文化、校情、学情、教师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如果采取拿来主义,很可能走上“死”路。根据我校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在教研员的指导下,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1)课型。杜郎口中学有三种课型: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学生全部住校,可以保障预习的质量和课时,如果我们也这样做,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将自学、展示、反馈集中到一堂课进行。(2)呈现方式。杜郎口中学把导学案印发给学生,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导学案以课件的形式呈现,既节约了纸张,增大了课堂容量,又发挥了课件动态演示的功能。(3)展示。杜郎口中学大多是大展示,我们根据学生自学、讨论的情况及课堂生成的问题规定:自己能学会的,对子不交流;对子能解决的,小组不讨论;小组能解决的,不搞全班大展示。这样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世界上不变的就是变。我们发现,一种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用久了,学生就不感兴趣了。因此,从学校到学年、班级、教师每天都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变化“招数”,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深刻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变,对课堂教学口味要求高了,如果总用一个“套路”,学生不买账了。

◆恒——坚持

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工作量、心理负担骤然增加,往往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每一天、每一堂课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和坚持力。坚持一堂、一天、一周容易,坚持每堂、每天就是挑战。面对学生阶段性的倦怠、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对制度、机制的制约,我们经常叩问:“我们能坚持走多久”、“教师、学生的热情能保持多久?”“怎样坚持走下去,而且走的更远?”今天,我们终于走过了那段最艰难的路。支撑我们走过来的力量,来自xx中人不甘落后的强烈愿望,来自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和鼓励;来自各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支持。一年来,各级领导、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兄弟学校的同行先后700多人次到校调研、指导,及时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我们坚持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鼓励,为我们坚持改革提供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帮助我们从迷茫走向坚定!借此机会,我代表第xx中学全体师生对给予我们巨大支持和鼓励的各级领导、教研员、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过一年的实践,“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诸多难题得到破解,课堂焕发了生机,教学质量实现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广大教师不等不靠不抱怨,凝心聚力,坚持坚守,处处彰显xx中教师特有的精气神,阳光、开放、向上、务实的教师文化正在形成。一位实验教师感慨地说:“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每天都用心备课、上课、参与学生活动,你会感觉课堂每天都是崭新的、鲜活的,新的创意、新的发现、新的生成,使课堂教学不再单调和乏味。每堂课下来,学生总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自身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我和学生共同成长。”孩子们变得自信乐观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综合素质提高了,既不失农村孩子的朴实,又增添了城市孩子的张扬。

虽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如,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制度、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自学、交流、展示需要充分的时间,巩固训练反馈的时间少或没有,传统教学模式经常抬头。恳请各位领导、教研员、教育同仁继续关心、关注、支持、指导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行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行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我们深知路依然艰辛,但有领导支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充满信心,努力前行。

行走,不停的行走,我们相信奇迹就在前方!

下载西城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改革发言材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城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改革发言材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思品

    小学思品《孝敬父母》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

    浅谈小学思品课堂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思品课堂的生活化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以焕发。让学生在自......

    思品高效课堂总结

    思品高效课堂总结 五年级组 小学思品课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包含三方面内容即道德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德教育指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规......

    如何“激活”思品课堂

    如何激“活”思品课堂 宜阳县盐镇二中 王小敏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新课堂理念,指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回归点也是学生”,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

    思品课堂论文(5篇)

    思品课堂应“人文性”大于“功利性” 盐城市第四中学 万海霞 【内容摘要】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高考升学的需要,课堂教学越来越趋向于功利,思想品德课堂也不例外,思品课的......

    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我校共有6个年级11个教学班,承担品生(品社)教学改革的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3人。我校全面开设科学、品德、地方、校本课程,成立了常识教研组,通过教......

    小学思品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教师工作总结 新华小学 陈娟 一年来,我把爱岗敬业,认真研修《课程标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完成学校交给的工作,服从领导的安排,以培养......

    小学思品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然而从以往的思品课教学情况看,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中缺少实践环节,学生亦未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坐而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