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中的无声教育_2334
【班主任工作中的无声教育】
摘要:班主任工作被生动的比喻为“班妈”。顾名思义,整天大事小事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学生比较烦。那么究竟有没有折中的办法,既教育解决了事情,又不让学生烦!本人经过努力探索,尝试着对学生进行了一种无声教育,效果很好,在此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释问眼神;感化学生;听学生说
一、用释问的眼神盯着学生,让他(她)用心感受批评,接受教育例如:我班卫生情况一直很好,某时本人进教室时,看见讲台前明显有一些洒落的粉笔头,指指地面,盯着学生说“今天谁值日啊”随后我便弯腰捡,值日生不好意思地急忙上前承认,并打扫地面。经过几次类似的情形后,我发现学生们值日认真了,责任心也比以前强多啦,并且体现在各个方面。比我以前一味的指责,批评效果好多啦。
二、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用行动感化学生
例如:我要求学生每天早饭、晚饭后提前十五分钟进教室学习,尽管做了大量的动员教育工作,找个人谈心;开主题班会等,甚至处罚了一些迟到的学生,但还是有些学生不能够按要求进教室,令我非常生气,和学生们发了火,整整唠叨了一节课为他们好的道理,可只管用三四天又不行了,气归气,冷静的思索了一番后,本人尝试着不说了,每次只是提前进教室,用笔记下每一个学生饭后进教室的时间,随后当着学生的面贴到墙上,并在上头用大字写上“你和他(她)差了多少学习时间???”。第二次又写道“你和他(她)又差了多少学习时间???”第三次又写道“你和他(她)究竟差在了哪
儿???”经过几次后,我发现意想不到的好,连续两周没有迟到的,而且大多学生都能在饭后直接进教室学习(提前二十分左右)。第四周我又做了一次抽查,全体同学在6:45前都进了教室。我又写到“老师为你高兴,你能坚持住吗???”。一学期过去了,“我变得少言寡语了”。
三、让学生先开口,听学生说
例如:学生犯错误,我并没有急于找他,而是等他来找我,当天他没来。第二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他没坐),随后我便做我的事,没有和他说任何话。开始他也没说,大约20分钟后他终于忍不住,主动交代了事情(但认识并不到位)。我依然没有说话,他沉默一会又忍不住的解释起来(谈到了自己的不足,并表态决不会有下一次),听完后,我才放下手里的工作,用一种非常肯定而又信任的眼神看着他说“很好,尽管今天和左天比你承认得晚了些,并且不主动,但总算给了我一个理由,让我看到了一个男人(敢做敢当)。你回去吧,希望你说话算话(拍了拍他的肩膀)。”学生差异的愣住了一会,随后表情非常严素、认真地说“老师谢谢你”同时鞠了个躬。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犯错误而找过他。
当然无声教育还有很多方法,本人只是初探,提出几点,还希望和广大同仁共续成果。
=====本文结束=====TXT&DOC=====2011/2=====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案例——“无声”的教育
班主任工作案例——“无声”的教育
蔡子昭
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天天都不是平静的一天,总会有一些新的情况发生,在一些事件中逐渐的锻炼自己,下面就是我对一件事情的反思:
某天早上,我发现班上还有一位陈X同学还没有回学校.经过了解,才知道他逃课去了网吧(他迷恋网络游戏已好久了,他父母对他已失望,我也找他多次谈话,但收效甚微,我决定改变策略。)我找了学校附近的好几家网吧,终于发现他正起劲地玩着网络游戏。我悄悄地打电话给他爸,他爸很快就到了,由于太专注他没有发现他爸和我的到来,他爸怒吼着说“马上跟老师回去!”。他猛地站起、低着头、背起书包离开网吧。他默默地跟着我进了教室,自始自终,我们都一言不发。事情过后,整个上午我也不再提起这事,上课下课从不单独找他。中午放学后,他心事重重地来办公室找我:“老师,你打算什么时候处分我?”我佯装说:“你最近表现不错呀,处分什么?”他明白了我的用意,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默默地站着,始终没有离开办公室,而我没有理他,我在忙我的工作。直到我下班,他才离开。下午,他主动地交给了我一份检查,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决心不再逃课。我拍拍他的肩膀,自始至终没有批评他一句。经过这次较量,他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很多,成绩也有所进步。
反思:在我的周围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往往喜欢喋喋不休地批评学生,使得学生紧闭心灵之窗,教育效果反而不理想。因此,不妨试试无声的批评或惩罚,可能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无声的批评能使周围的气氛沉闷起来,加上当时批评者的表情,更使得受批评者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此时,他的思维变得特别敏感,想得也特别多,因此,对自己的错误记得牢,想得通。
第二,无声的氛围会造成一种沉闷的压力,同时会使受批评者产生一种期待,期待老师的批评早日过去。一旦这种有声批评没有及时出现时,他会感到异常和不安。他会想:“今天没有挨批,也许是明天吧?”从而产生了焦虑和恐惧感,进而强迫自己改掉毛病。
只要我们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就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的成功体会是:一要有一颗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事情发生时,如果教师没有爱心,就不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那是无法进行反思的,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和改进教育方法了。二要树立新观念。从对各种教育案例的分析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哪些教育方法恰当?还存在什么问题?要作到心中有数;对于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依据新的教育观念,去面对,去解决。
第三篇:班主任教育叙事温情脉脉育人无声
班主任教育叙事
温情脉脉给予学生的心灵深处
灌云县第一中学 马继勇
2011年4月,刚刚分过班,我接手了年级的一个美术班,分班时班里的第一名排在年级的第415名,实属美术班中的差班。就是这样的一个班,带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马上升入高三,我也不得不要和她说拜拜了。原因是我带的政治学科,高二小高考之后就不上了,美术班只上语数外三门课。
2012年7月初的一天,当年级主任让我和新班主任准备交接的时候,我莫名的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几天早上每每走到教室,心里都有种酸酸的感觉,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细想一年多的时间,有多少的往事,犹如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脑海。
回忆中一个镜头打住,那是2011年4月,刚分班不久,换了班级也就换了环境。一天,上午的第二节--语文课,我在回办公室的路上经过教室的楼梯口时,发现了袁源同学站在门口,我很纳闷,怎么站在门口上课?轻轻一问方知,老师不让进教室。我二话没说回到办公室,静静地等待着下课。
下课了,语文老师回到办公室,我立马走到她面前,详细的询问是怎么回事?一问才知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语文老师要求背书,袁源同学不背,布置作业,不做,上课叫记笔记,不记。语文老师找其谈了好多次,他一直在和老师唱反调,最后,老师给他下了一条死命令:要么背书,按时完成作业,要么到门口站着,不要进课堂。结果袁源选择了我刚才看到的那种情形。
这可不是儿戏。上课、背书、做作业可是学生的天职啊。不行,我得和他好好谈谈。我选择了一个我没有晚自习的晚自习,18:20,晚自习上课前,我把他请到了我的办公室(办公室内还有另外2位老师),端了一条方凳请他坐下,开始了我们长达3个多小时的交谈。从班级纪律、课堂纪律一直谈到个人的人生成长经历等等。下面截取其中的几个谈话片段。“学校的自律手册看了吗?”“没看,早丢了。”“你明确现在的身份是什么?”“学生”“学生应该干什么?”他的富于辩证的回答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如果人人都遵守纪律,那还要管理干什么?”后来我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目的是要他向语文老师认错,重新回教室上课。交谈中,他的更多的没有道理的一次次回答激起了我办公室另两位老师的极大愤慨,对这种人嗤之以鼻。然而,作为老班主任的我,仍然耐住性子继续交谈。“你 说不学习将来能干什么?你有对未来生活的目标吗?”“谁说我没有目标,我早想好了,将来我要做点小生意,这边拖,到另一个地方买。”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有追求那也很好啊。那我首先恭喜你要当小老板了。”话锋一转,继续,“不论你将来怎么样,但你必须明确你现在的身份,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啊。”最后,他又向我撂下了一句雷人的语言:“我和你是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点。”我用我特有的镇定,很平静地接受了这样的一个交谈结果。时间已至9:40(放学是9:20),不早了,让他回去再考虑考虑。学生走了,办公室的两位同事和我谈上了。“亏你这好脾气,要是我早揍他了。和这种人渣有必要谈吗?”“唉,他不是学生吗。”“这个学生原来在4班就不是个好东西,你趁现在刚分班,利用你手中的权力(当时学生分班是我一手把控的)把他踢出15班,不就得了。”我戏说“对啊,省得费唾沫星。”。人都走了,他的两句极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让我重新审视了这个极有个性又自由散漫的学生。该怎么办呢?选择放弃还是让他转班?转班,肯定不行,放到其他班不是一样吗?放弃,就这样放弃,这不应该是我们做班主任应有的做法。
长谈之后的几天,袁源同学依然我行我素,早上睡懒觉不参加晨练和晨读,语文课依然不进教室,中午静校不见人影。对于这种以自己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行为我不能听之任之。一天晚自习第二节课,我趁放松的时候走到教室看看学生自习的情况,当我转到教室后排的时候,发现袁源同学在玩手机。我有些发怒了,毫不犹豫地缴了他的手机。“请你出来一下”。教室外的楼梯口成了我俩再次交谈的地点。“为什么玩手机?”“作业做好了,不玩手机干什么?”“你这是违反纪律。”“如果人人都能遵守纪律那不害的了吗?”“你觉得你近来表现怎么样?”“不怎么样。”“天天违反纪律,有没有集体荣誉感啊?”“集体荣誉值几个钱。”我火了,原来还有这种人,玩世不恭到了极点。我抬高了声音,大声呵斥:“班级荣誉值几个钱,在我的人生中,集体荣誉是至高无上的。”“那不是你认为的嘛。”有一个无果而终。
回到办公室,我拨通了他家的电话,是他的妹妹接的电话然后转给他奶奶接的,老人家在电话里也搞不清怎么回事,只是一个劲地对我说:“我们把袁源交给你了,好好教育,多照顾照顾呦。”显然,跟他的奶奶无法沟通。于是我拨了他在南通如皋包地的父母电话。打通了一直没人接。忧闷啊!
接着的好几天,袁源同学连教室门口都不站了,干脆只要是上语文课,就跑到操场打篮球或在校园的某个角落。
我意识到,这样长期下去会不会出事。于是我抓紧接触了袁源原来班级的班主任和同学了解情况。得知袁源同学最初是4班的班长,开始表现尚可,后来自己不想学也不想当班长了,表现就越来越差。袁源同学的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已经5、6年没有回家了,他和妹妹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怎么办?看样子还得和家长沟通,听听父母的意见。后来,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他爸的电话终于打通了。可是他爸的态度让我非常失望。电话那头传来的信息是很忙,没时间回来,一切就拜托给我了。
思考再三,我毅然决定,对袁源同学采取“冷处理”的办法,表面上对他不理不睬,暗地里和同学交流,时不时地提及到袁源同学,在好多方面当着部分同学的面表扬他,比如他的多句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尽显了他的个性和智慧,在同学面前显示处处关心他,然后再通过同学把这种温情传递给他。
接下来,就是学校搞的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弟子规》诵读比赛,不见袁源的身影;5月份的唱红歌比赛依然不见袁源的行动。全部同学都在音乐老师的耐心辅导下认真准备,就他一个人在篮球场上和校园内穿梭。
在我的精心组织和准备下,我们班一鼓作气夺得了《弟子规》诵读比赛和唱红歌比赛(仅次于音乐班)两个二等奖。在唱红歌比赛结束后,同学们热情高涨,开玩笑要我招待他们。趁此机会,我掏了50元钱让班长去小店买了50支雪糕(我们班包括袁源同学共50个人),回到教室庆贺。我特意关照了班长,一定要让袁源同学分享到我们班级成功的喜悦。
冰雪融化,非一日之暖。对于这样富有个性的特殊学生,需要慢慢地用温情去感化。
时光过得飞快,转眼已到期末,看到袁源同学的一天天一丁点的变化,我感觉到我的温情化作了涓涓暖流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高二的第一学期开学不久,听语文老师说,袁源同学好像变了一个人,语文课上特别认真,书背得很熟,作业也能按时完成。真的吗?听到这个信息,我欣喜万分。平日里,到教室转悠,发现袁源同学背书很认真,看看他的语文书,那 3 真是的,书本上密密麻麻,记得非常详细。真的变了。
2011年11月5-11日,我到杭州学习了一个星期,待我回到教室的时候,发现黑板上赫然写上几个大字:欢迎帅哥老班回家。接着就是同学们的掌声。同学们对我又亲又搂的,那个亲热,真让我欣慰不已。恰巧这时,袁源同学进了教室,同学们跟着起哄:袁源,抱抱老班。我用温情的目光,看见他脸有点红,头低着,很腼腆的神色,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看着我。
以后的日子里他还经常犯错,可是面对他的每一次犯错,在我的友情提醒下,他都能欣然接受我的批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次交谈,基本都是我和他之间的调侃。
班主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带领的是一个班几十位学生。在班级的几十位学生中不可能都是好管听话的学生,尤其是文化基础差一点的班级。对于这些难管的学生,我们是放弃还是拯救?这正是考验班主任的素养的最好时机。
作为班主任这个特殊角色,我认为,一定要修炼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学生,真情投入,拥有豁达的心态,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当师生之间面临管理难题时,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一颗赤诚的心和持久的温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自己的温情化作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
总之,艺术的教育批评,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提醒的话语;它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是和风细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它更是一缕阳光,将五颜六色折射到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
摘要:个别教育是班主任面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某些共性,有共同的年龄特征。但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及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每人学生又会有不同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因此,班主任必须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不同类型学生的提高和转化,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个别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全体学生,首先应在掌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先进生、后进生、一般学生、心理特征、教育方法。
个别教育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指班主任根据班级成员的个别差异给以特别的指导,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可能的发展。认识班级成员的发展差异和个别差异是开展个别教育的基础。个别教育既包括学困生的工作,也包括做一般生和先进生的工作。个别教育最应遵循的就是因材施教原则。而要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先进生的个别教育。
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为先进生。这样的学生一般学习、做事积极、主动。自尊心极强,对自己充满自信。有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和竞争意识。我曾经教过一个女孩子,她兴趣、爱好广泛,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她那种超群的愿望和况争意识特别强烈。什么活动都想参加,每件事情都想做到第一,如果没有达成愿望,就会伤心哭泣。针对先进生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在进行个别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先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正,工作积极肯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正因为这样,这些学生也往往会得到老师的特别青睐。因为他们都非常能干,所以,他们会得到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会得到更多的表扬。天长日久,难免会生出些骄傲自满的情绪。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看到这些孩子身上的优点,也要关注到孩子身上的缺点,毕竟人无完人。当这些孩子出现错误之后,班主任绝对不能对他们偏爱,而应该严格要求,对其缺点和所犯的错误不能轻易放过,要及时批评,以防止他们产生自满心理,防止他们退步!
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学习路上多艰辛,每个学生都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会产生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不良感觉。对先进生来说,听惯了表扬的他们一旦遇到挫折,那种挫败感会更为强烈。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为他们创造、提供良好的补偿机会,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他们也许从此一蹶不振。所以,班主任应努力满足先进生的补偿心理,当他们遇到失败的时候,要给他们创造再次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重新体验成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学习的路上不懈努力、前行。
3、消除嫉妒,公平竟争。
先进生有较强的超群愿望,一旦有人比他优越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如任其发展,极有可能产生消极的、破坏性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失衡,甚至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认识,了解人各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尽力去缩短这种差距,赶上甚至超过他们。要与其他同学公平竞争、良性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先进生有许多优势,学习主动,做事积极,集体荣誉感强,组织能力强,有一定的威信,乐于助人等。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先进生这些优点,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以先进带后进,争取全班的共同进步!
二、学困生的个别教育。
我们一般把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纪律较差的学生称为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这些学生往往受到过多的指责与惩罚,从而使他们产生不适度的自尊心,以至于他们不惜采取种种不适当的方法以求得突出自己。因为成绩不佳,他们经常得到否定性的评价,有时也会受到个别老师的冷落,得不到成功的喜悦,以至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不强。这些学生的意志力通常也比较薄弱,自制力不强,对已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改正。即使改了,也还可能旧病复发。基于以上的心理分析,对学困生的个别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马斯洛说:“人人都有爱和尊重的需要。”学困生尤其需要温暖与关爱。因为他们经常会被同学看不起,会被父母指责,人格上得不到尊重,自然就会产生对抗情绪。班主任只有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老师,才会改变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才会使他们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的爱心、尊重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通常不够理想,久而久之,自信心丧失,破罐子破摔。班主任要通过观察、谈话等形式了解这些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启发他们自觉学习。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反馈,表扬,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要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作为推动学困生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的良好开端。
3、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
在班级的学困生当中,往往有些特例:有的学生成绩不好并不是学生的态度问题,而是因为他们先天的智力障碍。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在学习上不应给予太大的压力,而应在做人、处事等其它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而对于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则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要调查了解其中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后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三、一般生的个别教育。
这些学生在班级表现虽不突出,但也很少会惹出麻烦,成绩中等,既不会让老师特别欣赏,也不会因为成绩太差从而引起老师太多的关注。所以,他们往往会成为被老师忽略的一个群体。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明白:这些人才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也是班中最有潜力的一个群体,是最值得挖掘的一个群体。他们同样渴望老师的关注和爱。班主任要能够经常关注到他们,多给他们鼓励,促进他们不断进步,迈进先进生的行列。
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的发展全面负责。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个别教育是履行班主任职责的有效途径,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应引起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的高度重视。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不仅仅是遗传和成就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担此重任,教师又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班主任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首先其本身必须既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智能人”,又是一名情感趋于完善的“情感人”。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
班主任在智能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履行好情感教育的角色,把学生培养成一代高智能的情感丰富的合格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一、班主任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的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如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的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在教育中,教师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景中,受到感染。教育若不把情感融入其中,将是机械的教育!失败的教育!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本条件。“亲其师而信其道”,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情人。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着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学生心理的重要“外显点”。教师应善于察言观色,随时注意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要,做学生的“知心人”。(班主任)根据学生性格的差异,要用有针对性的语言和行动去激励,唤起学生积极情感,使之动心动情。如对沉默寡言,应以多方引导为主;对性情急噪的人,说话要清晰明了,直截了当;对性格倔强的人,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因人施教,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
三、班主任要做学生的释情者。
师爱是连结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它有利于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的情感关系,从而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情换情,获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自愿而且乐于释放自己情怀的信任对象,用心聆听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做学生的“倾心人”。倾听代表着你对学生的尊重与礼貌,表示你对谈话有兴趣,同时也表现了教师的诚意。倾听学生发言,使学生实现了发表欲,对一个心中苦闷的学生来说,使他发泄了积怨,进而产生视对方为“知己”取向,悦心至此,沟通就已成功一半。
四、班主任要做学生的传情者。
教师应该正确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换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心境。一方面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以避免负面感染;另一方面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既不能因教育的暂时受挫而唉声叹气也不能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动气发火,迁怒全班。正如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好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情感需求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巧妙地传递地学生思想情感的关怀,妥善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并尽力满足学生合理的情感需求,做学生的“贴心人”。班主任对学生热情、亲切、关心,会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尊敬与喜爱,愿意与班主任交往。
五、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育情者。
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纠结,帮助学生校正消极不良的情感,使其走出情感困惑,并引导学生的情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和谐、健康的发展,做学生的“救心人”。在沟通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赞扬对方的进步和成绩,以便统一思想,以求得共识。微笑着赞扬,使人感到你的诚意;微笑着反驳,使人感到你的善意;微笑着拒绝,使人体谅你的处境。如当批评某位学生存在骄傲毛病时,不直接说他有骄傲自满表现,而是从提出希望的角度提出:“希望以后注意谦虚谨慎”。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积极、善良、向上、爱学习的一面,同时也有懒惰、自私、不好的一面。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挑动、扶助学生头脑中好的一面,战胜不好的一面,让学生“自个儿斗自个儿”,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情感纠结,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需要及时引导。
总之,情感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交流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内容。所以,班主任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习惯,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因为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