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时间:2019-05-15 14:4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 科学探究 经历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2.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方案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都是失败的。现在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哪?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哪?

用心爱心专心

1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5.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哪?”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不仅注重探究的结果,同时也注重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当然,学生在刚刚学物理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好科学探究的操作难度和思维难度,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当中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因素。比如在声现象的教学当中,由于对于声现象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再比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以往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再由教师来讲解大气压强的数值以及测定方法。而现在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对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这样来设计大气压强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通过课上学生对课前准备的展示与交流,从知识与技能上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也感受到了向四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强的事实。从过程与方法上来看,学生在准备工作中经历了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通过参与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以及交流合作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这样的新课的引入,从课程目标三个方面上来看,都是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另外关于大气压强的测定的实验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多是通过看挂图或录象来直接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而现在我们考虑到应该在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引导学生来进行科学探究,所以关于大气压强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压强的定义式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数据。首先让学生来设计方案,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在验证当中发现问题时再不断地修正方案,这样经历一个设计新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完善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后再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这样的处理会充分地利用教学当中科学探究的素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生探究活动与传统的学生实验是不同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规定好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得出教师预计的实验结论。现在的实验探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

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再比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分化点。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尽管在探究活动之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一些模型化的繁杂的计算,应该像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作业那样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再比如《光的反射》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落实上,只关注如何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当中,学生从他的实验结果或者从熔化图像上很难看出比较明显的熔化过程,或者可能会发现海波由于过热而不凝固这样的问题。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方案的确定、如何查找资料、安全操作措施的防范等等方面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之后,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1.对于不同的介质对光的折射是否相同哪?2.清晨看到日出的时候太阳是在地平线以上还是在地平线以下哪?3.海市蜃楼这种壮观的场面是怎样形成的哪?”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的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听老师讲课无法学到的知识。

第二篇: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2.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方案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都是失败的。现在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哪?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哪?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5.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哪?”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不仅注重探究的结果,同时也注重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当然,学生在刚刚学物理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好科学探究的操作难度和思维难度,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当中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因素。比如在声现象的教学当中,由于对于声现象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也很方便。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再比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以往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再由教师来讲解大气压强的数值以及测定方法。而现在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对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这样来设计大气压强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通过课上学生对课前准备的展示与交流,从知识与技能上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也感受到了向四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强的事实。从过程与方法上来看,学生在准备工作中经历了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通过参与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以及交流合作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这样的新课的引入,从课程目标三个方面上来看,都是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另外关于大气压强的测定的实验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多是通过看挂图或录象来直接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而现在我们考虑到应该在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引导学生来进行科学探究,所以关于大气压强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压强的定义式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数据。首先让学生来设计方案,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在验证当中发现问题时再不断地修正方案,这样经历一个设计新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完善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后再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这样的处理会充分地利用教学当中科学探究的素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生探究活动与传统的学生实验是不同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规定好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得出教师预计的实验结论。现在的实验探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再比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分化点。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尽管在探究活动之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一些模型化的繁杂的计算,应该像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作业那样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再比如《光的反射》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落实上,只关注如何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当中,学生从他的实验结果或者从熔化图像上很难看出比较明显的熔化过程,或者可能会发现海波由于过热而不凝固这样的问题。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方案的确定、如何查找资料、安全操作措施的防范等等方面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之后,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1.对于不同的介质对光的折射是否相同哪?2.清晨看到日出的时候太阳是在地平线以上还是在地平线以下哪?3.海市蜃楼这种壮观的场面是怎样形成的哪?”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的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听老师讲课无法学到的知识。

第三篇: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实验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实验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文中简述了该教学形式中如何贯彻学生的中心地位。

【】探究实验教学 问题 设计 参与 开放

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广大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同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以更新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才能使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实验、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问题方法,培养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探究实验教学就是一种让学生理解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其教学流程如下: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如何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答”。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多下工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下多下工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多下工夫。在这种情境创造中值得借鉴的是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决定者的角色,而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的接纳学生思想情感的、没有威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

我在“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的教学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早晨7点,小刚在上海家中接到妈妈从东京打来的电话,她将于今天上午9点从东京起飞,两小时后可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小刚于当天上午11点到达机场,可是没有接到其妈妈。他从机场问询自得知东京9点起飞的航班已在10点种到达上海,机上的旅客都已离开机场。于是小刚打电话到家,妈妈刚踏进家门,并在电话中说:“小刚,你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请问小刚错在哪?学习小组在我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很快地将问题集中到了东京9点和北京9点的不同,然后通过地球仪和电灯进行“地方时”探究实验活动,最终学生不难得出: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的发动。那么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当学生在提出问题时,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教师要认真地倾听,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时,教师给予制止、引导,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我们就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

二、探究实验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而正确的探究实验教学组织应当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知识和现象开始。从熟悉的知识空间、知识领域进行引导,能够架设好通向未知领域的桥梁,以顺利地向未知的领域过渡。

例如:在学习“日历上的科学”内容时我设置了一个“扑克的学问”的探究实验——每个小组一幅扑克,设计如下问题,供小组讨论:1)扑克牌共54张,除大小王两张牌外,余52张共计多少点?(J计11点,Q计12点,K计13点)(364点)。如果加小王(计1点)共为多少点(365点),若再加上大王(计1点),又共为多少点?(366点)与一年的天数有何关系?2)扑克牌除大小王外,余52张,与一年的什么数相同?(52周,大小王分别代表日、月)3)四种花色分别代表一年的什么?(四季)黑、红两种颜色代表什么(昼夜)4)每一种花色共有多少点?(91点)大约与什么时间长短相同?(约等于季长)。在此探究性实验中学生认识到了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然后进一步观察每人手上的日历所包含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认识农历是阴阳历,意义建构日历中的各种历法成分。

三、把探究实验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主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的,假如学生不能激发学习动机,就不可能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应该知道学科学究竟为什么,怎样学,通过哪些方法去感悟,体会,接受这些知识。而且这种主动权要贯穿于整个探究的全过程。

例如在“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的教学中,我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小明在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发现蔗糖固体溶于水时,不同情况下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不同。从小明的发现中,我们可以研究什么问题?每个小组在探究实验报告单中书写要探究的问题,全班讨论后,选定探究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然后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学生总共列出九个因素:搅拌、温度、水的质量、蔗糖的质量、蔗糖质量与水质量的比值、蔗糖的颗粒大小、先放糖还是先放水的操作顺序、杂质、溶液的酸碱性。学生每4人一组,选择一个猜想,作出假设,再设计出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要填写探究实验报告单,实验结束后,借助报告单,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学生和教师一起对各小组实验进行评价。

学习的自主性是探究实验教学的生命所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应该是自觉主动的行动者、探究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

四、探究实验课堂的组织形式要有开放性

探究实验课堂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实验内容、方法、设计等方面。首先实验课的设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内容上和方法上实施开放性教学,同时也可开发校本课程,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下主动的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月相”时,我就要求学生在学期初期就对月相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相关信息,在其后的教学过程中对累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探究月相的成因。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有开放性,在《观察蜗牛》的教学中,教材中设置了蜗牛有视觉吗、有触觉吗、会嗅、会尝吗、会听吗、质量有多大这么五个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蜗牛,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这样将学生把探究验课堂延伸到课外,广泛猎取,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实验设计上,也要有开放性,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实验材料,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的材料,设计与课本不同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科学性,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如通过实验区别一杯水和一杯食盐溶液的方法有几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实验进行设计,得到了近10种方法。

探究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实验能力、综合素质和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都是十分有效的。

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诚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实验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励兰英《新课标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案例》宁波出版社,2018

3、钟启泉 袁运开 蔡铁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第四篇:宁夏贺兰四中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比如《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2.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方案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都是失败的。现在我们 1 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哪?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哪?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5.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哪?”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可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不仅注重探究的结果,同时也注重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当然,学生在刚刚学物理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好科学探究的操作难度和思维难度,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当中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因素。比如在声现象的教学当中,由于对于声现象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

再比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以往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再由教师来讲解大气压强的数值以及测定方法。而现在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对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这样来设计大气压强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通过课上学生对课前准备的展示与交流,从知识与技能上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也感受到了向四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强的事实。从过程与方法上来看,学生在准备工作中经历了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通过参与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以及交流合作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这样的新课的引入,从课程目标三个方面上来看,都是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另外关于大气压强的测定的实验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多是通过看挂图或录象来直接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而 2 现在我们考虑到应该在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引导学生来进行科学探究,所以关于大气压强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压强的定义式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数据。首先让学生来设计方案,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在验证当中发现问题时再不断地修正方案,这样经历一个设计新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完善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后再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这样的处理会充分地利用教学当中科学探究的素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另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生探究活动与传统的学生实验是不同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规定好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得出教师预计的实验结论。现在的实验探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不久,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再比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分化点。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尽管在探究活动之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一些模型化的繁杂的计算,应该像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作业那样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 3 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探究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方案的确定、如何查找资料、安全操作措施的防范等等方面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之后,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1.对于不同的介质对光的折射是否相同哪?2.清晨看到日出的时候太阳是在地平线以上还是在地平线以下哪?3.海市蜃楼这种壮观的场面是怎样形成的哪?”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的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听老师讲课无法学到的知识。

第五篇: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快乐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快乐课堂

新学期工作会议上,我校校长高级顾问陈克充副院长就我校现状、发展定位及未来规划做了详细地分析。陈院长指出,我校作为一所建校十七年的重点职校,在全体北江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创造了自己的德育管理品牌,但在未来的校园建设中我们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很有必要建立符合自身教学特色和富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会上还明确了本学期我校要以学习践行国学经典《弟子规》和生本教育作为开展德育和教学工作的两个抓手,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力争让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回顾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校许多老教师都感觉自己形成了比较简练精确或是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能比较好的驾驭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严格执行预定教学方案。但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快乐,少有学生的创造性发现,少有学生的“突破常规”,少有意料之外的亮点。同时老师难以发现学生在什么地方遇到困难,无法有效地把握全班学生在该次课堂上是否已经解决所有疑问。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学生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些陈旧的教学工具和老套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我们的新要求。90后的中职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展现自我,传统的课堂显然让他们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正当我们还在摸索生本教学法的理论并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展该方法而一筹莫展时,韶关市教育局职成科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送教上门培训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隆重开班,此次培训的重点就是拓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师掌握最前沿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

短短一周的培训中,英国专家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他们所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参加培训的教师代表在理念上受到了冲击与启发,更大的收获是系统的学习了这种新教学法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技巧。学员们从培训中理解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理念,就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也提倡学生的动手思考团队合作能力。也掌握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九大原则:让我们认识到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呈现者;使用活动、资料来激励、帮助、挑战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核心就业技能;形成性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对学生的帮助;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些都为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效地开展生本教学法提供了灵感与指南。

培训结束后,我校教务处即刻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代表进行学习成果分享会与公开示范课活动,全体老师都变成了勤学好问的学生,记笔记、提问题、分组讨论等,积极的融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教学活动中。活动结束前,陈寨光副校长就如何在我校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一转变思想。思想决定行动,任何一项改革,首先必须是传统思想的彻底转变,是传统模式的彻底打破,即“先死而后生”。从某个角度来说,转变肯定是痛苦的,所以教师要下定决心,铲除思想上根深蒂固的窒碍教育发展的顽疾,从灵魂深处对改革目的、方向、前景达成最大的认可度,只要思想彻底转变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2、二加强学习。一1是用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武装教师思想,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让教师真正相信学生,才能彻底发动学生,充分利用学生,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二2是加强对洋思课堂模式的再学习,深刻剖析其中“精髓”,结合本地校情、学情、考情,打造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三3是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请进来,送出去,“练好内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3、三以研促改。一1是抓实集体备课活动,群策群力打造模式课教案,让大家都有本可依;二2是抓实教学反思活动,建立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讨机制,将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难题作为研究小课题,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逐一破解难题;三3是武装一批骨干,树立一批模式课典范,以先进带后进,继而整体推进。

4、四强化执行力。一项改革的成功,必须有相配套的激励执行机制做保证。学校要建立一套监测——反馈——评价——落实——奖惩的激励执行机制,改以往“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这个机制需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学生层面要有对其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的评价规范,并建立层层监督评价机制,日记载、周总结、月考核,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其适应没有人“拽着”、“抱着”走的课堂模式;教师层面围绕改革的推行要求从备、教、批、辅、考、研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并将活动的改革要求和教学质量的目标落实到每个人,学校管理人员包学科包落实,实行日巡查、周反馈、月评比,奖励改革进程中的先行者、优秀者。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引入与开展给我校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务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系列教研活动,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公开课评比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教案设计评比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论文征选与评比活动,正是通过这一项项的活动,使我校教师都能迅速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坚持不懈地效果是显著的,教师们惊喜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始通过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学会查阅专业适应手册;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解;公开场合能大方、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质疑、态度;更学会了与人共处、学会与人合作,主动学习成了许多学生的习惯„„课堂又活了,学生们开始积极发言、讨论,同学们的思维进行碰撞、智慧之火熊熊燃烧、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与拓展。

一个学期以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引入与实施证明了生本教育不仅是课堂形式上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构建快乐的北江课堂。

下载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

    【摘要】文章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理论意义,提出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彰显个性,构建和谐教学,更有效的培养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创建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基本都建成了自己的教学管理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随着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推广逐步深入,逐渐暴露出运行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信息系......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加强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加强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幢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

    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参加“三晋之秋”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吴培芳11月2日至4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八人前往龙城太原参加了山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新形式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邹德兵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

    _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二)备仪器。边学边实验是一种上课形式的学生实验,一般要求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眼镜光学》课程教学设计 边云卓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传播的开放,学会学习将成为学生今后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成为他们转岗、再就业的必备条件。学生在校 接......

    以学生为中心讲座学习心得

    “以学生为中心”讲座学习心得 张教授“以学生为中心”的讲座,涉及知识面广,思想深刻,风趣幽默,生动感人,谈笑间道出了多年来民办教育发展及学生管理的丰富经验。使我解了当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