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参加“三晋之秋”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吴培芳
11月2日至4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八人前往龙城太原参加了山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2013“三晋之秋”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怀揣欣喜与忐忑,我在此次教研活动中寻觅到许多令我终生受之不尽的教学宝藏,也让我这名农村一线教师与当前全国教育改革的前沿践行者们有了更为直面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周卫东、唐彩斌、柏继明以及山西省特级教师张敏、张晓刚的展示课及专题报告,专家们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让我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恍然发现,看似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原本可以如此地高度生活化与艺术化,名师们让单调的课堂迸发处活跃的思维之光,而我对新课改也有了更为深入的洞知。作为一名一年级数学老师,现将最令我刻骨铭心的两节课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第一节课是山西省优秀教师张敏老师的《11---20各数的认识》,去年九月份张敏老师就给我们培训过新课标和一年级新教材,在那次培训课上他就曾讲到一个小学一年级如何构建“十进制”的片段,这次我有幸听到了她的整节授课。这节课是以发奖品为导线引入,从让学生先行取六支铅笔到取十支铅笔,教学衔接自然流畅,十支铅笔的两种取法:一种是一支一支的取,取十支,即10个一,另一种是一下取1捆,即一个十,对比这两种取法,都是正确的,在这样的两种取法里面就渗透着一个数学知识“十进制”,并且老师带着学生用皮筋把10个一根捆成了1捆,边动手边感知10个一就是1个十。之后的11、12等数老师都是一边让学生用小棒摆,一边说自己的摆法,整节课都以学生动手感知,动脑思考为主,学生收获的不仅只是教学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另一节课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柏继明老师的《小统计》:柏老师被誉为“平民专家”,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做完手术不久,腿都不能长时间站立,依旧不辞辛劳地来给我们传经送宝,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传导授业解惑者的执著与坚忍。她的这节课从学生喜欢吃的蔬菜入手,让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蔬菜自发的形成了统计图,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并且又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能从统计图中直观的看出那种蔬菜的微量元素最多,结合动画片,让学生明白不偏食身体才能强壮。从生活入手,打破教材,在活动中构建分类过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从具体到抽象,应用数学知识渗透健康教育,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
通过为期三天的学习,我打破了一些陈旧的认知与思维定势,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理解:
一、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才能真正理解教材进而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解决好教学任务。对教材的理解就要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才能把课讲好。教师也只有对教材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摆脱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我触动最深的是牛献礼老师,他无论是上课的技巧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做得比较成功。他的堂课构思非常好,一开始就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谈话,这不仅吸引了学生,对听课的老师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疑问的问题,他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们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他们教学新知时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的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去观察、探索凑十法,并重视学生用语言表述。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对于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我很珍惜,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格外认真,对于学到的知识我将认真消化、活学活用,从而举一反三地应用到教学中来,我将借这次活动的东风,把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与在座各位一道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扬帆前行,携手努力让砂河四小这片教育的沃野变得百花齐放、争妍斗艳。
第二篇: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快乐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快乐课堂
新学期工作会议上,我校校长高级顾问陈克充副院长就我校现状、发展定位及未来规划做了详细地分析。陈院长指出,我校作为一所建校十七年的重点职校,在全体北江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创造了自己的德育管理品牌,但在未来的校园建设中我们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很有必要建立符合自身教学特色和富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会上还明确了本学期我校要以学习践行国学经典《弟子规》和生本教育作为开展德育和教学工作的两个抓手,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力争让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回顾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校许多老教师都感觉自己形成了比较简练精确或是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能比较好的驾驭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严格执行预定教学方案。但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快乐,少有学生的创造性发现,少有学生的“突破常规”,少有意料之外的亮点。同时老师难以发现学生在什么地方遇到困难,无法有效地把握全班学生在该次课堂上是否已经解决所有疑问。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学生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些陈旧的教学工具和老套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我们的新要求。90后的中职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展现自我,传统的课堂显然让他们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正当我们还在摸索生本教学法的理论并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展该方法而一筹莫展时,韶关市教育局职成科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送教上门培训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隆重开班,此次培训的重点就是拓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师掌握最前沿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
短短一周的培训中,英国专家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他们所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参加培训的教师代表在理念上受到了冲击与启发,更大的收获是系统的学习了这种新教学法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技巧。学员们从培训中理解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理念,就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也提倡学生的动手思考团队合作能力。也掌握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九大原则:让我们认识到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呈现者;使用活动、资料来激励、帮助、挑战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核心就业技能;形成性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对学生的帮助;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些都为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效地开展生本教学法提供了灵感与指南。
培训结束后,我校教务处即刻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代表进行学习成果分享会与公开示范课活动,全体老师都变成了勤学好问的学生,记笔记、提问题、分组讨论等,积极的融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教学活动中。活动结束前,陈寨光副校长就如何在我校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一转变思想。思想决定行动,任何一项改革,首先必须是传统思想的彻底转变,是传统模式的彻底打破,即“先死而后生”。从某个角度来说,转变肯定是痛苦的,所以教师要下定决心,铲除思想上根深蒂固的窒碍教育发展的顽疾,从灵魂深处对改革目的、方向、前景达成最大的认可度,只要思想彻底转变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2、二加强学习。一1是用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武装教师思想,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让教师真正相信学生,才能彻底发动学生,充分利用学生,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二2是加强对洋思课堂模式的再学习,深刻剖析其中“精髓”,结合本地校情、学情、考情,打造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三3是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请进来,送出去,“练好内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3、三以研促改。一1是抓实集体备课活动,群策群力打造模式课教案,让大家都有本可依;二2是抓实教学反思活动,建立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讨机制,将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难题作为研究小课题,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逐一破解难题;三3是武装一批骨干,树立一批模式课典范,以先进带后进,继而整体推进。
4、四强化执行力。一项改革的成功,必须有相配套的激励执行机制做保证。学校要建立一套监测——反馈——评价——落实——奖惩的激励执行机制,改以往“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这个机制需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学生层面要有对其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的评价规范,并建立层层监督评价机制,日记载、周总结、月考核,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其适应没有人“拽着”、“抱着”走的课堂模式;教师层面围绕改革的推行要求从备、教、批、辅、考、研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并将活动的改革要求和教学质量的目标落实到每个人,学校管理人员包学科包落实,实行日巡查、周反馈、月评比,奖励改革进程中的先行者、优秀者。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引入与开展给我校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务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系列教研活动,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公开课评比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教案设计评比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论文征选与评比活动,正是通过这一项项的活动,使我校教师都能迅速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坚持不懈地效果是显著的,教师们惊喜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始通过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学会查阅专业适应手册;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解;公开场合能大方、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质疑、态度;更学会了与人共处、学会与人合作,主动学习成了许多学生的习惯„„课堂又活了,学生们开始积极发言、讨论,同学们的思维进行碰撞、智慧之火熊熊燃烧、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与拓展。
一个学期以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引入与实施证明了生本教育不仅是课堂形式上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构建快乐的北江课堂。
第三篇: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呈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生为本”。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索,从学习小组构建,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氛围营造及评价激励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思考,对构建和谐教育生态,打造高效课堂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生本 和谐 高效 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颁发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幸福,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和谐高效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天性和学习的潜能,使他们积极、快乐、高质、高效地学习。
一、以生为本,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学习组织形式,它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做到:1.班主任按照学生的性别、入学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建学习小组。2.选一名得力的组长。首先学习小组组长学习成绩应该良好以上;二是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三是有较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3.指导小组成员分工。每位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当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实现组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
二、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的重难点,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机会,在“扶持”和“放手”上多钻研,多探索。在教学中应该运用“精讲多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该苦钻教学大纲,认真钻透课本,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教学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以生为本,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倡导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沟通接纳、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就是人与人的交往,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其次,新课内容的训练还是以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为主体,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的训练,在小组成员内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明确的分工找到小组成员内不能解决的新问题,然后请教老师点拨,得到启发,然后再深入研讨,直到每一位成员都能够识记和掌握新内容。
四、以生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评价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善于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对其每一个小小的成功给予表扬,千万不要吝啬“OK”“Good”等表扬话语,让他们在一次次表扬中逐渐树起信心,从一个个小的“成就”慢慢走向最终的“成就”。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提问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总之,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的理念,构建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营造和谐教育生态。
第四篇: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
实施以生为本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科学实践活动
----陈通瑞
【摘 要】在小学科学中,尝试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位科学教师的追求。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促进学生主动 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信息,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科学的客观规律和实 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观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学循环;课改;科学课;高效教学
我认为高效的科学课堂是指,教师遵循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能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策略一:养学生的乐学梦;以有效探究为目标高效处理教材。
课改理念是 “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有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的课堂,而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因此,这就要求在备课环节,不能仅仅是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备学情。关注学生、学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我们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当初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在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了解了生物生命体的周期。再例如教学《土壤与植物》一课时,课前就要让学生搜集有 关土壤与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搜集赞美 土壤的诗歌;准备好本课 的实验材料—— 三株长势大致相同的同一种植物、三种不同类 型的土壤。确保本次探究的顺利进行,我还准备了实验记录、研究结果、资料卡等。通过活动准备,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内容(土壤与植物),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搜集查阅信息)和情感态度(赞美土壤)。
策略二: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学生探究策略
通过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空气在哪里》一课时,本课的自由活动是: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个杯子去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空气可以流动。教材的指向是把一个装满水杯子和一个空杯子同时倒扣在盛水的水槽内,慢慢倾斜,空杯子的气泡(空气)流到 装满水的杯子里。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讲有一 定难度,并且不容易成功。有的学生就想到 了一个简单的办法:一个杯 子装满水,把 空 杯子口对口扣在装满水的杯子上,倒过来。此方法简单可行,并且可以反复颠倒。—— “简 单但非常美妙”。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亲身 经历了空气在流动这一自然现象,教学效果 显著。完全交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支配时间和 空间的活动流程。创设了合理有效的实验平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策略三:优化实验器材,实施学案教学,拓展课堂效率
在准备材料时特别强调注意:①实验材料能保证正常使用。要认真检查了解器材的不确因素(灵敏度、气密性、注意事项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避免关键时刻掉链子。②收集材料要丰富多彩。不能让材料的数量、种类、质量制约课堂教学的的广度、深度、宽度,要让学生有 自主选择、交流的余地。③实验材料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材料就在文具盒里,就在裤兜里......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 的潜能。是本课上的生动活泼,达到了预期。“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 的一种学习方案。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入 “学 案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学案教学,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好学案,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案,虽然看上去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增加了,但是课前准备更加充分了,而且从应用效果来 看,的确有效提高了课堂上全班同学的学习效率,这样一 比较,还是很值 得的。《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可能完成的”,“要重视引导学 生在课后开展的后续活动”。然而许多科学 教师把拓展活动当作是下课的 “标志”,拓展活动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监督和评价。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成立科学课外拓展小组。把整个单元的 拓展活动汇总在一起,然后分配给各个小组 分别完成。例如《土壤与植物》这一单元,共有四个拓展活动:①搜集、查阅关于土 壤的形成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②调查花园、菜地和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③继续完成研 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实验,认真 观察,作好记录。④搜集落叶、果皮、菜叶,把它们与土壤、水混合起来,在放进几条蚯蚓,集中盛在一个桶里,放置 一段时间,试试能不能造出绿肥。如果能,请把这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我把四个拓展活动的意向 展示给同学们,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个拓展活动进行开展,教师跟踪指导搞好服务。
策略四:及时反馈,反思、总结课堂教 学中的教训和有效经验
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 活动。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就必须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反思。
(1)反馈时间要及时。教师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反馈,遇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遇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反馈,提出问题所在和理清思路,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强化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当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灵活理解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2)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贯穿于教 学的每一个环节。反馈可以是口头表扬,可 以是作为优秀练习或优秀作品当场展示给全 班同学,也可 以通过书面方式反馈。教师需 要在课堂上选取适当的方式将学习的过程及 结果适时反馈给学生。策略五:不断学习,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小学课程的不断改进,高校课 堂的 需求,对科学教师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 掌握科学这门学科,我们科学教 师就要不断 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有广博的社会知识,结合 自己的学生特点,才能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切 实有效发展。教师就要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师合作共事,善于观察生活并将学 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尊 重学生,理解学生,学会结合 学生的心理特 点和知识结构分析问题,提高 自身的课堂教 学应变能力等。
总之,搞好科学这门学科绝不是一件一 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探 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其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 标准(3-6年级)(实验稿).
第五篇: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蒋波)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蒋波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应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平台。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
一、和谐课堂的内涵
所谓“和谐”,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根据这一解释,我们可以给“和谐课堂”下一定义,即“和谐课堂是指教学中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的课堂”。和谐语文课堂是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际出发,调控课堂中诸教学要素的关系,使教学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课堂。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实质就是使教学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意味着学生敞开心灵、激荡智慧、畅所欲言,老师作为“平等的首席”,转换角色,使教学水乳交融。包括师生关系的融洽、学习氛围的民主、学习方式的自由、教学方法的创新灵活以及师生个性的积极展现。要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应重新审视,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策略,让学生乐学、会学、渴望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二、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和谐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和谐。首先,教学设计要以“学情”为主。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这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个性喜好等,然后再斟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目标的落实等。在设计《谈生命》一文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理解此文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课前找来了汪国真和赵丽宏的两篇同题诗文——《生命》,目的是为学生理解课文作一个“铺垫”。这是基于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的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可口的“美味佳肴”。
其次,教学设计要“留白”。教学设计“留白”是指教师不要把每一节课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而是要给每一节课留一点“多余的”时间。教学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此时,教师需要一定的思维时间,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让课堂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教学设计要渗透跨学科知识。
新课程理念倡导,语文教学要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因文制宜,渗透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其合作学习的品质。如设计《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在教学中渗透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制度、历史背景和法国的一些风俗习惯,目的是为学生全方位解读人物提供帮助。
第四,教学设计要有多套方案。
课堂教学是呈动态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多套教学方案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胸有成竹,调控自如。设计多套教学方案时,教师重点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因而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预见性。二是教学方法。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必须以学生为本,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三是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难点有时因人而异。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就可能抓不住学生眼里的难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上,遵循灵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研究学生的“真实情况”,因生设计,这些都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课堂条件——让学生乐学、会学、渴望学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知识的更替非常之快。我们教学内容的变化速度有时远远跟不上知识更新及社会发展的速度。要摆脱这种困境,除了培养学 1
生独立获取知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即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现代化、趣味化。课堂内容的丰富化是全面;课堂内容的现代化是实用;课堂内容的趣味化是兴趣。
课堂内容确定了,还要注意教学形式学生是否感兴趣。教学形式是课堂的骨髓,是线索。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影响到和谐课堂的构建。课前,教学形式应该依生而定,依学而教,不是教师的主观能动,而是依学情定教情,依教情落形式。教学的形式很多有谈话、参观、表演、实验等。单就一节课而言,有时是多种形式的综合,但如何进行设计还需依内容,依学生爱好而定。比如,教学《赵州桥》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画一画赵州桥,画一画自己理想的桥,然后说一说,议一议。这里面就用了讨论、交流、演示、绘图等形式。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形式学生一定会喜欢,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会很全面,从而促进课堂的和谐。
三、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师生平等、师生对话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师生达到和谐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而且也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因此,打造和谐课堂,就要打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里关键在于要树立起教育民主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然后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和谐课堂”中,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会无限信任你”。的确,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启发者、倾听者……首先就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做学生可亲、可敬、可近、可信的人,课堂才能有效的产生知识与知识、情感与情感、思想与思想等方面的融洽交流,才能有效发展学生。和谐课堂教师要记住: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和谐课堂。为了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预设的教学,应该转为关注生成的教学,为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环境,往往过多的预设就会使生动的教学陷入了僵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不自觉的抑制着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发展;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和创造,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四、构建和谐课堂的手段——让学生倡导体验和参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要把经过劳动建成的大厦指给学生看,而要引导他制作建筑材料和他共同建筑并教他建筑之术。”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发问,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能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体现了自主精神,这种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构建和谐课堂的技巧——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时送上“回答很精彩!”“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你的感受很独特,老师为你高兴!”“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大家在用心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鼓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
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如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的老师总喜欢这样评价:“读得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 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的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让爱充斥其中。如果我们的课堂师生心灵融通,那么,学生妙语连珠、兴致高涨; 教师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学生的想象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课堂洋溢着创新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品味学习的美,体验学习的魅力,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充满和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