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正确有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转变角色、重新定位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给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精心准备、备好学生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活跃课堂、灵活驾驭
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改进教法、优化结构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五、合作学习、探究提高
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二篇: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呈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生为本”。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索,从学习小组构建,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氛围营造及评价激励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思考,对构建和谐教育生态,打造高效课堂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生本 和谐 高效 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颁发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幸福,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和谐高效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天性和学习的潜能,使他们积极、快乐、高质、高效地学习。
一、以生为本,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学习组织形式,它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做到:1.班主任按照学生的性别、入学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建学习小组。2.选一名得力的组长。首先学习小组组长学习成绩应该良好以上;二是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三是有较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3.指导小组成员分工。每位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当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实现组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
二、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的重难点,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机会,在“扶持”和“放手”上多钻研,多探索。在教学中应该运用“精讲多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该苦钻教学大纲,认真钻透课本,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教学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以生为本,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倡导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沟通接纳、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就是人与人的交往,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其次,新课内容的训练还是以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为主体,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的训练,在小组成员内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明确的分工找到小组成员内不能解决的新问题,然后请教老师点拨,得到启发,然后再深入研讨,直到每一位成员都能够识记和掌握新内容。
四、以生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评价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善于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对其每一个小小的成功给予表扬,千万不要吝啬“OK”“Good”等表扬话语,让他们在一次次表扬中逐渐树起信心,从一个个小的“成就”慢慢走向最终的“成就”。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提问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总之,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的理念,构建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营造和谐教育生态。
第三篇: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
实施以生为本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科学实践活动
----陈通瑞
【摘 要】在小学科学中,尝试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位科学教师的追求。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促进学生主动 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信息,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科学的客观规律和实 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观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学循环;课改;科学课;高效教学
我认为高效的科学课堂是指,教师遵循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能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策略一:养学生的乐学梦;以有效探究为目标高效处理教材。
课改理念是 “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有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的课堂,而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因此,这就要求在备课环节,不能仅仅是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备学情。关注学生、学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我们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当初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在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了解了生物生命体的周期。再例如教学《土壤与植物》一课时,课前就要让学生搜集有 关土壤与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搜集赞美 土壤的诗歌;准备好本课 的实验材料—— 三株长势大致相同的同一种植物、三种不同类 型的土壤。确保本次探究的顺利进行,我还准备了实验记录、研究结果、资料卡等。通过活动准备,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内容(土壤与植物),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搜集查阅信息)和情感态度(赞美土壤)。
策略二: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学生探究策略
通过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空气在哪里》一课时,本课的自由活动是: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个杯子去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空气可以流动。教材的指向是把一个装满水杯子和一个空杯子同时倒扣在盛水的水槽内,慢慢倾斜,空杯子的气泡(空气)流到 装满水的杯子里。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讲有一 定难度,并且不容易成功。有的学生就想到 了一个简单的办法:一个杯 子装满水,把 空 杯子口对口扣在装满水的杯子上,倒过来。此方法简单可行,并且可以反复颠倒。—— “简 单但非常美妙”。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亲身 经历了空气在流动这一自然现象,教学效果 显著。完全交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支配时间和 空间的活动流程。创设了合理有效的实验平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策略三:优化实验器材,实施学案教学,拓展课堂效率
在准备材料时特别强调注意:①实验材料能保证正常使用。要认真检查了解器材的不确因素(灵敏度、气密性、注意事项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避免关键时刻掉链子。②收集材料要丰富多彩。不能让材料的数量、种类、质量制约课堂教学的的广度、深度、宽度,要让学生有 自主选择、交流的余地。③实验材料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材料就在文具盒里,就在裤兜里......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 的潜能。是本课上的生动活泼,达到了预期。“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 的一种学习方案。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入 “学 案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学案教学,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好学案,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案,虽然看上去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增加了,但是课前准备更加充分了,而且从应用效果来 看,的确有效提高了课堂上全班同学的学习效率,这样一 比较,还是很值 得的。《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可能完成的”,“要重视引导学 生在课后开展的后续活动”。然而许多科学 教师把拓展活动当作是下课的 “标志”,拓展活动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监督和评价。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成立科学课外拓展小组。把整个单元的 拓展活动汇总在一起,然后分配给各个小组 分别完成。例如《土壤与植物》这一单元,共有四个拓展活动:①搜集、查阅关于土 壤的形成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②调查花园、菜地和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③继续完成研 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实验,认真 观察,作好记录。④搜集落叶、果皮、菜叶,把它们与土壤、水混合起来,在放进几条蚯蚓,集中盛在一个桶里,放置 一段时间,试试能不能造出绿肥。如果能,请把这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我把四个拓展活动的意向 展示给同学们,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个拓展活动进行开展,教师跟踪指导搞好服务。
策略四:及时反馈,反思、总结课堂教 学中的教训和有效经验
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 活动。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就必须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反思。
(1)反馈时间要及时。教师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反馈,遇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遇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反馈,提出问题所在和理清思路,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强化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当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灵活理解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2)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贯穿于教 学的每一个环节。反馈可以是口头表扬,可 以是作为优秀练习或优秀作品当场展示给全 班同学,也可 以通过书面方式反馈。教师需 要在课堂上选取适当的方式将学习的过程及 结果适时反馈给学生。策略五:不断学习,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小学课程的不断改进,高校课 堂的 需求,对科学教师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 掌握科学这门学科,我们科学教 师就要不断 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有广博的社会知识,结合 自己的学生特点,才能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切 实有效发展。教师就要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师合作共事,善于观察生活并将学 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尊 重学生,理解学生,学会结合 学生的心理特 点和知识结构分析问题,提高 自身的课堂教 学应变能力等。
总之,搞好科学这门学科绝不是一件一 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探 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其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 标准(3-6年级)(实验稿).
第四篇: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祖山总校山神庙小学:杨金来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老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第五篇:以生为本再构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 再构高效课堂
[摘 要]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储备深入开展以生为本的教学行为,真正全面而深入地通过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关键词] 教学策略;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让初中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当在教学时注重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主要学习知识的地方,因此课堂的构建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随着初中学生知识储备的积累,学生的兴趣开始由外在表象兴趣转向内在深层兴趣.再分析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我们发现,初中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显得枯燥、单调,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并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从源头解决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内在需求,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教学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升学习效果.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的时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图片.这些图片上的图形都是由线条和面所构成的.人行横道的斑马线、修建楼房时的钢筋有哪些特点?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和手电筒射出的光线有哪些特点?笔直的铁轨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图片的呈现,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直线、射线以及线段的特点,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人行横道线和音乐指挥棒的长度都是已知的,有两个端点,于是就构成了线段;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和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只有一个端点,另一个方向无限地延长于是形成了射线;而直线指的是没有端点的线条,比如说铁轨,我们看不到它的端点在哪里.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如同一??无形的泵,不断地涌动和喷发着动力,而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创设这种氛围与情境,结合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趣味中生长动力.当学生能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时,便可以迅速地沉浸在自主研究的境界之中,这样一来可以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参与度,发挥初中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灌输式教学,也就是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一味地向学生讲解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了主体作用,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影响学习效果,扼制思维生长.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真正将学生的参与度放在教学策略优化的首位,以此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认真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在带领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并思考它们是否全等.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将两个三角形剪下叠在一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在画第一条边的时候,已经定好了两个顶点,再画两个角,这两个角也已经确定,那么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也就确定下来了,所以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通过这一环节的探究,能够培养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探究的结果反映出这样的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主动探究,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般而言,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所得出来的数学知识,往往比教师直接讲解印象更加深刻,学习效率也会更高.讲究提问的技巧,让问题引导
学生探究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也是驱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和方向.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之后进行回答,共同探究新知.而且,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锁定思维的目标,能真正迎合学生思维生长的需要.因此,问题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能够对学生产生启发作用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提问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相反它是一门艺术,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高效课堂的一种策略.因此教师应当讲究提问的技巧,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主动探究,以此带动课堂效率的真正优化.以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特点,笔者先在课堂上出示了提前剪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顶点为A,底边为BC.随后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重合,并出现折痕AD,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提出问题:△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经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得到了这样的结果:△ADB与△ADC重合,∠B=∠C,∠BAD=∠CAD,∠ADB=∠ADC,BD=CD.通过这些结果,笔者再引导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特点进行猜想: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2.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随后,笔者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三线重合,如何用数学语言证明?以此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的时候,需要注意把握技巧,提问要以引导学生作为主要原则.问题不可以过多,太多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问题不可以过难或者过简单,难度适中才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改变教学的方式,彰显数学教
学课堂的魅力
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教学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想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应当从教学方式着手,不断创新改变,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内容,笔者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利用对比教学法来进行教学.首先,笔者给学生一个二次函数“y=a(x-h)2”,并让学生对a>0和a0时,抛物线的位置在x轴的上方,抛物线开口方向向上,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h时,最小值为0.当a<0时,抛物线的位置在x轴的下方,开口向下,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h时,最大值为0.通过对同一坐标系中作出的两个函数图像进行对比,能?蛉醚?生明确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并找出二次函数的规律.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种简单高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归纳总结法、合作探究法等等.这些方法巧妙合理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学生对课堂的需要,还将方法慢慢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方法引领下促进思维广度的达成,促进思维深度的递增,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促进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
作业是为学习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作业来帮助学生加强课后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通过作业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很多教师通常把作业与练习题画等号,也就是说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很多的习题,将作业打造成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因此,这种作业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敏锐的数学思维,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丰富作业的形式,优化作业的精准度、分层性.比如说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了一项讨论型的作业.具体内容是这样的:现在有一块形状为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碎成了两块,并且是拦腰截断摔碎的.现在如果我们要到玻璃店去照原来的形状重新配一块玻璃,需要把两块玻璃都带过去吗?假如只允许带一块玻璃,应该选择哪一块?这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的新鲜,也很有趣,于是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应该带两块,有的学生说不需要,只带一块就可以.在笔者的引导下,大家最终确定了带那块包含两个角的碎玻璃即可.此时笔者顺势向学生渗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式.显然,这种类型的作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加以思考和运用.合理的作业,不仅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打造高效的课堂是帮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同时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责无旁贷,因此更加要将数学高效课堂真正地落实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