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反思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学反思(1)
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平面几何计算和证明中应用十分广泛,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解题的能力要求更高。在学生学完《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后,我们及时组织了两节复习课,第一节课着重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第二节课则采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认为“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是这节课的过程描述及课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意图: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接受性学习的补充,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本案例力争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体现: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本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课前学生自己对比例线段的运用进行整理。这样不仅复习了所学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反思、总结,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科学论证”获得知识(结论)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解决问题时学生自己提出探索方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课后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挖掘题目资源,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观察运动中的“形异实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创新,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或幼稚的想法都给予热情的赞扬。备课时思考得更多的是学生学法的突破,上课时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在不足时补充。三次恰到好处的电脑演示,向学生展示了电脑的省时、高效以及对数学实验的巨大帮助,推荐给他们运用电脑技术的学习研究方法。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相长。
三、提升学生课堂关注点
学生在体验了“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学习过程后,从单纯地重视知识点的记忆、复习变为有意识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数学思想的领悟。如在原问题的取点中教师小结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生在探究矩形的比值时就能意识地把解决特殊问题的策略、方法迁移到解决一般问题中去。在课堂小结中,学生也谈到了这点体会,而且还感悟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数学学习方法。
第二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反思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反思
红星学校:单小燕
每章内容考试前的认真复习是考试前的必备工作,它会直接影响到考试的质量,为此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不是很理想,现将反思如下:
1、知识点的梳理。
本章的教学目标是复习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知识点,并进行简单的应用。因为这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的逻辑性概念,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本章内容的覆盖面广,因此我要求学生考前归纳整理了本章的所有知识点。
2、理解掌握并区别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上课一开始让一名中等学生口头归纳知识点,其他学生补充,结果这名学生在做有关这类题目的时候出乎意料,把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混淆,如:个别学生把“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等”看待,这是不逻辑的。最后我让大家的共同帮助纠正下记住了性质和判定。
其次,我再让几名学生上黑板演练练习题,大部分掌握的很好,个别学生还是混淆,我只好多讲练习题,学生多做,反复讲、练,练习题的选择由浅入深,有简有易,题型也很全,操作方式上有学生口答的,有板演的,有小组讨论交流的,也有合作探究的。对照课标教学要求,自我感觉还行,实际上学生真用起来还是把性质与判定混乱,这是我的不足,有待于提高。
第三篇:《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学反思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学反思
这一段时间复习了《相交线与平行线》,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三线八角”中,有不少同学一直认为,只要是同位角和内错角,就应该相等,只要是同旁内角就是互补的,把前提条件两直线平行这个条件就给忘记了,《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学反思。这个知识点要再给学生讲清楚,不能让学生有误解的。
2.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中,学生不太明白是哪两条直线应该平行,或者说由哪两条直线应该得到哪些角平行,不少学生搞不太清楚。比如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AC,不少学生搞不明白,假如是AB∥CD,应该得到∠DCA=∠CAB还是得到∠DAC=∠ACB,所以在学生练习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明白在平行的三条线中,到底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应该得到哪些角相等,要让学生完全弄明白,教学反思《《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学反思》。
3.在平移中,学生对于画平移的图形掌握的不是太好,要么是画图时不体现画图痕迹,要么是不会画,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在画图,说明学生对于平移的规律和特征没有掌握,要以后练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对于有关平行的计算和证明,做的也不是太好,有的同学根本不会做,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做,但是不会写解题过程,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复习中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一些概念和定理,要让学生准确无误的掌握,不能让学生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要加强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尽快的掌握几何的书写过种和推理过程。
第四篇:数学课《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反思
本期第一章就是几何知识《相交线与平行线》,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虽然上期的最后一章是图形的初步认识,已经涉及到相关的知识,但在我看来,从以前的具体文字突然跨越至大量的符号、图形语言,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常态化使用。对学生而言还是显得一下适应不了,太难了。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就配备了多媒体电子讲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方便了教师,更重要的是可以轻松呈现数学中特别是几何中的抽象的内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一内容以前上了多次,尽管有教师的当场作图,学生操作等程序,但因为缺失了多媒体,始终觉得效果不太好,学生理解得不深刻。如今,我就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图形中符号标记、线条的动态闪烁、整体图形翻转,移动和变化,再辅之以文字说明等等方式,并对基本图形进行简化,定型,随后再出示变式的,复杂的图形巩固训练。以往要么因为黑板面积小,容纳不下,要么因为亲自作图费时间,造成种种遗憾。现在一切都不是问题,从作业看,效果是大不一样。因此,学生还有没有问题,还有哪些具体的想法和理解,一直未去关注。但一进入平行线的判定后,无论是从课堂还是作业都有种感觉,学生眼神里有着很多困惑,很多时候回答问题跟不上。于是昨晚自习对学生进行了口头调查。
发现困扰学生的两个问题:
其一就是不知道怎么看图,简单的还好,稍稍复杂的图就茫然不知所措。或许在老师眼里,在熟练者那里,这完全不成为问题,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偏偏就是问题,从数字过渡到图像,尽管直观,但必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进行识图,并能去除干扰条件和因素,确实不容易。
其二不知道怎么写推理的步骤。比如说哪些要写在“因为”后?哪些要写在“所以”后。针对这两个普遍问题,我先让掌握情况比较好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经验,然后自己逐一总结,归纳,甚至说了一些小窍门,比如说告诉学生,拿到图,先观察哪些是截线,哪些是被截的直线,然后让学生回忆“三种角”的外形特征,再去辨认;对于推理过程,指出哪些可以作为“因为”后写的,“所以”后的就是推出的结论。有些内容可以说直白点,具体点,哪怕是一些不成熟的小窍门,这对于初学者反而有帮助。当然学习几何,甚至整个学习,还是需要悟性。有悟性的,教师只需稍稍点拨,而悟性差点的,往往是启而不发。这里也就涉及到学生的资质等等因素。想起来难免有些悲观,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反而有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乐观,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同时也可以避免给学生太大的压力。
第五篇: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
第一讲 相交线与平行线
【难题巧解点拨】
例1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例2如图,AB、CD两相交直线与EF、MN两平行直线相交,试问一共可以得到同旁内角多少对?
B
C
例
3例3已知:∠B+∠D+∠F=360o.求证:AB∥EF.例4如图,∠1+∠2=∠BCD,求证AB∥DE。
A B
CDA E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如图2—15,∠1=∠2,∠2+∠3=180°,AB∥CD吗? AC∥BD吗?为什么?
例2平面上有10条直线,无任何三条交于一点,欲使它们出现31个交点.怎样安排才能办到?
例3已知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a∥b,a与c相交于p,那么b与c也一定相交.请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
1.图2—17中,同旁内角共有
()
A.4对B.3对C.2对D.1对
2、光线a照射到平面镜CD上,然后在平面镜AB和CD之
间来回反射,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已知∠1=35°,∠3=75°,则∠2=()A.50°B.55°C.66° D.65°
3、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它的每个角的度数为()
000045303640ABC
4、如图3,把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使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
A.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所成8个角中有一对内错角相等,那么()
A.8角均相等B.只有这一对内错角相等
B.55C.
60D.
5C.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也相等 D.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都不相等
6、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点D、E分别在AC、AB上,且BD=BC,AD=DE=EB,那么A的度数是(B)
A、30°B、45°C、35°D、60°
C7、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
平行前进,则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以是()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8、已知:如图,AB//CD,则图中、、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360B、++=180C、+-=180D、--=90
9、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ED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 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B)2∠A=∠1+∠2(C)3∠A=2∠1+∠2(D)3∠A=2(∠1十∠2)
二、填空题
1、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AOB45,并将三角板沿OB方向平移到如图17所示的虚线处后绕点M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的夹角为______
2、如图2—30,直线CD、EF相交于点A,则在∠
1、∠
2、∠
3、∠
4、∠B和∠C这6个角中.
(1)同位角有______;(2)内错角有______;(3)同旁内角有_____。
3、如图2—31,直线a、b被直线AB所截,且AB⊥BC,(1)∠1和∠2是_______角;
(2)若∠1与∠2互补,则∠1-∠
3=_______.4、如图,图中有_________对同位角,_________对内错角,_________对同旁内角.
(千万别遗漏)
三、解答题
1、已知:如图2—33,∠ABC=∠ADC,BF、DE是∠ABC、∠ADC的角平分线,∠1=∠2.求证:DC∥AB.
2、在3×3的正方形ABCD的方格中,1+2+3+4+5+6+7+8+9之和是多少度? 解:
3、已知:如图,CD//EF,∠1=65,∠2=35,求∠3与∠4的度数.解:
4、如图,哪些条件能判定直线AB∥
CD?
A B
C D5、如图,已知DE、BF平分∠ADC和∠ABC,∠ABF=∠AED,∠ADC=∠ABC,由此可推得图中哪些线段平行?并写出理由.
6、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50°,则∠2=°,∠3=°.(2)在(1)中,若∠1=55°,则∠3=°;若∠1=40°,则∠3=°.(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3=°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经过平面镜a、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
b的夹角∠
a1m
上的光线m,m与反射光线
n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
b
n
7、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和PQ是互相平行的,如图所示,光线AB经镜面反射后,∠1=∠2,∠3=∠4,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与射出的光线CD平行吗?为什么?
8、如图:已知ABC与DEF是一副三角板的拼图,A,E,C,D在同一条线上.(1)、求证EF//BC ;(2)、求1与2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