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课快乐教学1
初中地理课快乐教学法
摘自:《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
初中地理课的课时较少,教与学的任务较为艰巨,因此,我认为适当引入“快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1、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性,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如讲中国的气候中“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这一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气温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因而我在上课一开时就讲了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莫斯科保卫战”,让学生来分析影响这场战争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当学生分析是提早来临的严寒时,我进一步问“严寒意味着什么”,学生答是“气温低”,我顺势问学生“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国冬季气温的情况呢?”同学们此时已是情绪激动,兴趣极浓,进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水道渠成。
当然,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方式,或用谜语、成语导入;或用名言词导入;或用一个事件„„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如,我讲“中国的降水东西差异”时,我念一个小事件,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而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则在学完新知识后方能知晓。这样,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就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一张地图一星期,一只粉笔一节课”。这种方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能力培养。“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教师只有改变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并培养能力。
在地理课堂上,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角色,使之能更投入地“演出”。久而久之,他们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还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更快乐地学习。如在学习中国“山区面积广大”时,关于山区在开发利用中的利与弊,我设计了一场辩论会,正方与反方就山区利用的利、弊进行了广泛地、深入地、针锋相对地辩论,两方同学参与的激情空前高涨,所论述的观点和列举的论据早已超出了课文提示而更加全面,通过辩论,同学们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对事物的认识有了一个正确的方法,这样的课堂真正将学生引入了乐而忘返的胜境。
3、不可忽视的情感融入
地理知识头绪多、涉及面广,若能进行情感引导,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例如,在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既要带着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又要带着强烈的优患意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量不足。从而树立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要让学生把学习地理,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不仅可以积极地减轻学生负担,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1、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七年级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八年级中国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科学地理观,了解基本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承担的任务,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地理知识基础。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扎实有效的强化“三部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上每一节课。
2、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3、认真研读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书
4、完成作业要求,并有效的完成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5、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主要工作和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到超周备课,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和备教法,做到按时按质的完成每节课,进一步强化“三部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做到向45分钟要效益。
2、积极参加备、说、上、评等教研活动,让自己在活动中快速的成长起来,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认真听课并达到学校要求,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力争使自己成为业务精通的学习型教师。
3、本学期我计划研读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书,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学习书中较为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4、按质,按量完成作业要求和教学任务,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并注有激励性评语,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信心,本学期正值初中地理会考,所以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复习备考工作,力争考到全旗前列。
5、本学期计划利用周六周日时间,认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设计活动内容、目标、要求等,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写出活动体会,并保留一定的过程性材料。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文化知识目标:继续了解地理知识。
(3)能力培养目标: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通过尝试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1、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月布置一、二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加强课后的练习,注重学以致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5
地理课程对于初一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但并不代表学生对地理知识一无所知,多数学生往往带着许多好奇和疑问进入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整合学生已有知识,搞好知识的迁移,以达到巩固、提高、加深的目的。初一学生大多十三、四岁,生动活泼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开展活动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自我展示,一方面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的需要。初一学生的思维大多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体,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成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应加强直观教学,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应成为教学手段的首选。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①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②认知、理解或运用基础的地球和地图知识以及基础的世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
③初步掌握终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④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重点: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洲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难点: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气候
第四章第二节世界语言与宗教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①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②改革课堂教学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③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向学生提供最适切的教育从便使他们能获得最满意的发展。
④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尽最大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支撑课堂教学。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6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东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0、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1、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初中地理课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教学新课标为依据,以现行初中地理课本为依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制定依据
1、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适应课改要求。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年级都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课标要求或大纲要求落实到学生的体验中去,落实到学生的参与中去。
3.加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地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面对新教材新课标,各学校必须集体研究,集中备课,充分讨论,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一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初二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科学地理观,了解基本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承担的任务,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地理知识基础。
四、教学进度
五、教学措施
1.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研讨初中地理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课堂上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
3.全面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集大家智慧,备出科学实用的导学练案,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强化作业、单元考试制度的落实。落实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单次作业布置要适量,内容要精当,针对性要强,热点问题要准,批阅要及时,矫正要彻底。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标学生、弱科学生作业的面批。
落实单元过关测试制度。一要确保选用测试题的质量,选择题目要针对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目的性、基础性和层次性:目的性主要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学习典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础性主要是对基本概念的辨析、基本知识的应用、基本方法的巩固等,做到小而活,能够面向多数,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层次性是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二要抓好过程操作。(1)准确把握训练的度,考试次数和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2)抓好讲评,要归类总结,重点讲评,讲清问题,指导学法,训练学生答题规范化、知识系统化、思路规范化、知识能力化。(3)正确对待考练,引导学生及时、准确、规范地完成各种题目,指导学生在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方面认真剖析,寻找规律,提高效率。
5、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加强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6、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
7.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教学及办公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建立起当前学校实际的习题库。
8.强化规范的落实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规范和答题规范的指导,要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课上回答问题要规范、作业完成要规范、单元考试要规范。一要以优秀作业展评、规范试卷展览等方式激励学生落实;二要以建立错题记录、落实满分卷等手段督促学生落实;三要以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重视规范,保证落实。 六、教学要求: 初一:
1、教师必须做到:
(1)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3)保证每章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学生必须做到:
(1)保证三有:有教材、有地图册、有填充图册。 (2)上课认真听讲。 (3)按时完成作业。 3、教学中必须做到: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 (3)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初二:
1、严格按“会考地理考试范围”和“考试说明”组织教学和复习。
第三篇:初中“生本”地理课教学案例
——《“祖国宝岛”——台湾省》
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吴德彩
课型:生本地理探究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10节内容“祖国宝岛”——台湾省。本节主要讲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情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2.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3.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4.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5.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的产品状况。6.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二)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3.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从地图上提取、加工信息获取简单区域地理知识。4.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在“乐中学,学中乐”。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台湾省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征。2.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 电子白板 小黑板
五.教学准备
(一)知识储备——《台湾》前置问题:
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海峡两岸局势变化,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简述台湾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3.简述台湾的地形地势特点。4.P51活动题。
5.P52活动题:判断玲玲的说法是否正确。
6、简介台湾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7、简述台湾的自然资源及思考台湾岛素有“森林宝库”、“东方甜岛”等美称,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8、简介台湾的经济情况和主要城市。
9.收集资料,从正反两反面证明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学准备
1.准备大小芒果、导游证、导游帽。2.规范全体学生“生本”地理课堂用语。
3.收集台湾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并制做成卡片; 4.对学生制作的幻灯片整理并修改。5.对“导游老师”的课堂进行指导。
6.分组讨论每个前置问题,课前抽签决定展示内容。六.教学过程——探究展示
(注:以下各环节,老师在必要情况下均会介入课堂)
(一)课堂问候: ——导游好!
——游客好!
附:两导游自我简介及开场白。
(二)课题导入:由大小芒果引入新课
导游:游客们,你们知道这两个一大一小的芒果来自什么地区吗?大的来自台湾,小的来自我们这里(十堰)。为什么台湾芒果这么大呢?和哪些因素有关?想知道原因吗?那今天我们一起去台湾旅游找出问题的答案吧!(板书:台湾;幻灯片同时播放)
学生活动:有同学提问芒果是热带水果,十堰没有芒果,所以导游的表述有误(导游向游客道歉并改正)。
学法指导:导游提问
设计目的:由实物提问激趣入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三)课前一分钟——地理快报(常规活动)学生活动:播报一则关于台湾的新闻。学法指导:由新闻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设计目的:这是“生本地理”课堂的常规活动,要求循环播报当前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播报的内容随着课堂内容变化而变化。当时正是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之时,学生从关注的灾区问题入手,找到了一则
经过长期的训练,这一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课堂学习的兴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讲授新课(板书和幻灯片同时进行,必要时老师解答)
第一站:走近台湾 ———我对台湾知多少?
此环节只需解答前置问题1,将查到的资料进行分享(诗歌、历史、现状都可以)。学生活动:一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其它小组作补充。学法指导:展示讨论。
设计目的: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动态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拓展文本内涵。从中又可以做到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第二站:了解台湾
此环节只需解答前置问题2—8。
学生活动: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与评价。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并解决问题。
设计目的:此环节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台湾各个方面知识,从而突破重难点。在知识讲解中间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台湾的发展离不开内地。
第三站:热点透视——延伸与探究 此环节只需解答前置问题9
学生活动:一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补充,各抒己见。学法指导:讨论──探究──发表观点
中学生关注热点,不仅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统筹分析的能力等。另外,对热点的分析,也可以生成新的知识,这样以来,对语文学和政治课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四站:头脑风暴——延伸与探究
学生活动:在两分钟时间内,学生用自己方式表达对台湾回归祖国的祈盼之心。然后“我们的心愿”汇报展示。
学法指导:独立探究——成果展示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以扩大知识面。第五站:习题练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出题,组外交换答题。学法指导:小组讨论——集体答疑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习题讲评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老师学生点评
老师、学生活动:讨论后学生代表发言,老师再点评补充。学法指导:讨论——交流
设计目的:通过交流,再次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这一活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情感。
七、课堂结束语
——此次旅程到此结束,游客再见!
——导游再见!
八、教学反思
下课了,我和老师在一起交流这节“生本课”,有了不少的收获。我认为一方面,这节“生本“地理课的学习效果不错。有五大教学特色:
1、课堂形式的变化:导游课;
2、收集资料,多渠道进行;
3、激发兴趣,快乐中学习:
4、质疑历史,深层次挖掘;5.学科知识大熔炉,体现了各学科的紧密联系性。
6、学生由于课下小组探究知识面广泛,生成了只有高中教材的“台地”内容。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识图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一节普通的课能够激发学生心中无限的兴致和崇高的爱国情怀,已经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另一方面,老师要加强更深入的教学教材的探究,知识要更加丰满,否则底气不足,应付不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后带来的“思想容量”。我相信他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会获得回报。俗话说“学无止境”,我今后会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让他们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
第四篇:如何上好初中地理课
首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是专职教师较少,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此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
其次农村学生的厌学成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影响教学改革深入的一大因素。随着中招考试制度的革新,初中地理课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成了所谓的“豆芽菜”、“小儿科”,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领导、教师不重视,学生厌学,使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困境。农村学生的家长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养较低,对学生的学习不太重视,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少,更使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其次,农村学生的素质与要求存在着最大的差距。新课标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面、活动能力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很多学生的基础差,见识少,生活空间狭窄,知识储备也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自我学习的觉悟不够,对知识的追求没有明确的目标,新教材还是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看待,要想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不太成熟。因而,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制约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进程,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
其三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资源上看,很多教师手头的资料也就是那本唯一的教学参考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就成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而自己也只有一杯多点的水的状况,谈不上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甚至自己必需有一条小溪或大河的能力
其四农村中学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板书设计等,忽视了学生学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一张试卷上。评价机制尚未成熟制约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学校处理好对本校教师评价和教师处理好对学生的评价,对于促进教学是一大关键。对于评价机制如何进行,由于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老师们也只能从本学校目前的教学机制出发,很多的教学工作只好围绕考试评价来进行。
初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原因
上传: 巫秋花
更新时间:2012-5-23 20:04:16
由于中考不考地理,一些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首先不按新课程标准开课,片面增加“主课”,压缩“副课”课时,甚至有的学校的把地理课改成其他主课,严重压缩了地理课时;其次按照学生“主课”的成绩分快慢班或试验班、普通班,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不学习甚至放弃学习地理;第四学生的家长也没有对初中地理给以足够的重视;第五有的地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磨刀无法,按紧死檫”,导致学生学习地理时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局面。
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探讨,详细阐述了教学好初中地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建立地域空间;地理教学的评价要淡化应试突出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
联系实际
学生兴趣
转变角色
创设情境
利用地图
空间思维
评价机制
学生能力
互动教学
实用技能
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地理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要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有重要的应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去西双版纳旅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从学校出发到西双版纳的最佳旅游陆上交通线。看谁设计的路线花费最低,观察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认识学习那里的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观察民风,了解民俗和特有的建筑风格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机智、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讲黄土高原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在观察过程中配以黄土高坡的音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黄土高坡的荒凉,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黄土高原下答雨时景观图,观察地表径流情况。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并设计一份治理方案。再讲“世界气候”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如观察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景观,树木高大、茂密、分层、终年常绿,降水量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着蟒蛇、鳄鱼等喜水的动物。根据自然景观的动、植物特点来分析当地气温与降水两大气候要素,来掌握它的气候特征。由此判断,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它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三、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建立地域空间思维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它能把所有知识都串连起来,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导致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现象。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域空间思维能力有关。在用好地图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如讲中国的疆域时,先利用多媒体三维空间,定位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让学生利用手中地图册,读出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再让学生地图册读出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向望的国家,并勾画出中国的国界线。
四、地理教学的评价要淡化应试突出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教学学习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评价方法。地理学习评价试题的特点应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知识,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之最”等;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开放性,如冬季从哈尔滨去云南、桂林等地旅游的情境题中,有地理位置、距离、乘车路线、气温变化、民俗民风等知识点。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密切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再到“会用地理”。
我认为要上好初中地理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良好的素质是上好地理课的前提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师不是知识的“二道贩”,而是一个指点迷津的引路人。一个地理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那么,他的课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上好地理课的关键
只有形成民主开放的地理课堂,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储备,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既突出了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又发挥了主导作用,突出了重点;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巧妙的教学艺术是上好地理课的手段
课堂教学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要多渠道的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课前深挖教材,研究学情、教法;课上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是上好地理课的根本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生活是地理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地理提源头活水,才能让地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创造经验,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正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的教育理念。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更高、更好、更自觉地掌握与运用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地理老师应有的共同追求。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改总结
初中地理课改总结
谭雪梅
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教学计划,本人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课改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生自学,突出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学生主要是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开始上课时,教师准确地出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巡视、广泛答疑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重点地辅导临界生。这样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既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后面的“教”环节打下了基础。
二、教师精讲,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通过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 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简单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环节已完成,教师只需要肯定,而有难度的或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以及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认真分析讲解针对性较强,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当堂训练落在实处
在自学展示归纳环节后,教师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习题,基础性的学生独立 完成,而有难度的或开放性问题则小组讨论完成,通过练习学生对知识点得到巩固。通过以上做法,课堂教学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形成了高效、愉悦的课堂。
四、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未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未达到最优化。
2、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五、今后的做法
1、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
2、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学生在观念上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也轻视地理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应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3、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