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改反思

时间:2019-05-15 14:5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地理课改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地理课改反思》。

第一篇:初中地理课改反思

初中地理课改反思

“321”教学模式是蓝光中学的一种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次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地理课堂教学课改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引导学习,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课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理试题真可谓“无图不成题”。学习地理,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最终得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321模式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改反思

地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产物,纵观历史长河,改革无一不是一波三折、困难重重的,这其中对始终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学实践工作者来说,探索真理的路上尽管有着无数的艰辛,但是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课改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地理课改反思篇一

自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著名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初中地理课改反思篇二

随着课改的全面进行,要求改变过去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两年来对地理教学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要求老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地图是地理课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理试题真可谓“无图不成题”。学习地理,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最终得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地理教学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讲课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落实新课程的精神。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第一,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自主性和合作性。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在一堂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定课题,诸如此堂课重点讲述的内容、采用的方法、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的时间以及授课的时间安排等都由学生自己来定。可以认为,凡是与地理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都是学生说了算,让学生乐于完成自己选择的一切,教师只帮助学生确立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把握最基本的知识。事实上,地理课程中的某些教学内容并非一个学生能独立完成,这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互相合作帮助才能完成。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尽量多设计些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作业,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不必局限于单独完成,也可以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才能较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教育”的教学思想。

第二,大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从地图中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的系统学习。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构成了一个“图像体系”。这些图像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图像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第三,课后布置作业要科学合理。传统的地理作业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上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设计些开放性的地理作业。作业的内容、答题的形式以及问题的答案均是开放或半开放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另外,作业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在布置地理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地理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多给学生布置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操作或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作业。

总之,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新课改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积极探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初中地理课改反思篇三

一、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是成功实施新教材的关键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与结果,轻能力与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刻不容缓地进行课程改革。我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明确它们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因此,实施新教材让课改顺利进行必顺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改后的课堂开放了,主动权在学生的手里,能否随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都应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教师必顺不断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选进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二、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性学习。

新形势下的课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都是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机遇,只有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如通过感德片区每月的一次教研活动,大家在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发表各自意见,总结经验,使每位地理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再比如,我们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合作学习,探讨研究,三位地理教师同时上课改七年级的课。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每月都推出一节课,一起评课,共同总结,还有每月都对本月集体备课进行经验总结。此外,我们课外经常在一起探讨学习。在这样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总结,共同提高,使我们都有质的飞跃,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三、加强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学经验理论化

1、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并对教案再设计

2、反思成功的教学经验

3、反思学生的闪光点

4、反思教学中的遗憾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改反思

总结反思

渐拨迷雾渐晴天

──我在课改中走过的路

渐拨迷雾渐晴天──我在课改中走过的路

新学期开始我接触到了课改,学期结束我重新认识了课改。今年肥城市××中学率先加入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合作,当堂达标。”课到底要怎样上呢?老师们一时还说不清楚,或者说还不能真正领悟课改的实质。当我观看了校领导从莱州双语学校带回来的课堂教学视频时,心里想这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这样的课堂到底应该怎样上呀?怎样准备啊?凭着对新课改一知半解的理解,开始了我的“课改之路”。

阶段一:教师甩手,主持人站讲台

一开始上课,始终抱着应付校领导检查的心态。上课只要教师站在讲台后面并且不要讲太多话,只要讲台上有学生主持人,只要给学生加分,我就心安理得,好像跟上了新课改的步伐。不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吗,那就让学生领着学生学吧。那时备课的目标就是这部分内容的课件提前弄好,一上课让学生主持人跟着课件讲,说是讲,很多主持人都是读读课件而已,动作表情很是生硬,一紧张就会出错,有的主持人紧张的竟然把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忘光了,于是每节课都会有闹剧出现,每节课都会有哄堂大笑,气氛好得不得了。

好在我没有长时间迷恋在这种热闹的气氛里,课下,我开始积极和主持人座谈,交给他们一些经验,怎么避免上台紧张,怎样使自己的表情、腔调更像老师,怎样备课,怎样主持讲课,结果最后每个班都培养了三、四个比较优秀的主持人。可是我反思到:主持人是培养

出来了,进步了,可是其他学生还是停留在看热闹的阶段,心思放在加减分上。我们的教育还是要面向全体的,那么怎样面向全体呢?我又开始了思考。

阶段二:每组都有任务,每个学生都讲课

我们地理每节课都有固定的模块,一般有7个或者8个,比如地理位置、气候、河流、资源、经济发展、城市与人口等,每个小组分讲一个模块。每个小组的组长给自己的组员分工,按照分工每个组员都有机会上台讲课。一开始,课上的乱七八糟,每堂课都爆笑不断,教学进度慢的和蜗牛爬一样。我也几乎崩溃。可是我要坚持,改革决不能儿戏,改革决不能后退。于是我开始课堂调控:第一,严格要求每个组长的分工,提前一天我收起每个组长的分工表,而且分工表上要有每个组员的亲笔签字,这样每个组员就真真切切的提前一天知道了自己的任务。第二,我课堂上重点奖励讲课比较流利、优秀的组员和小组。这样的话,每个小组成员为了避免课堂上闹笑话,为了得到奖励分,课下都积极备课,我根本无需布置作业。第三,课堂上我重点奖励讲课效率快的小组,包括上台、下台、讲课用时,这样的课堂再也没有哄堂大笑的场面了,孩子们脸上满是紧张、严肃的表情。我觉得这一阶段我成功了,我欣喜地发现了中下游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

阶段三:自主高效的课堂静悄悄

我分析到,第二个阶段孩子们做的还比较幼稚,比如有的孩子分得的任务仅仅是画画课本的文字,于是他上台就说一句话:请同学们

打开第几页,第几段,请同学们跟着我画课本。有的学生分得到的任务仅仅是带领全班学生齐读知识框架。有的学生分得到的任务仅仅是走上讲台给学生们出一道他提前就背的滚瓜烂熟的题目。这不是我想要改革的结果,学生的表演还只是“表演”而已,在此基础上,我决定对孩子们顺势加以引导:不能简简单单的画课本,要先看知识框架,先填知识框架,然后根据知识框架画课本,知识框架上的知识点都是重点要掌握的,要按照知识框架的知识点画课本,每一段文字都要找出到底有几个知识点;出题也要根据知识点出题,有的知识点适合出选择题,有的知识点适合出填空题。

经过阶段二小组长的分工实践和学生们的备课经验,我们全体学生渐渐摸索并熟练了地理课自学的全部步骤,高效而且简单,连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知道怎么学习地理了,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学了。他们灵活地如何处理导学案、课本与综合能力训练的关系。每节课80%的内容他们自己就能学会,然后不会的内容再经过小组合作就能完成。于是我的课堂更多的时间是静悄悄的自习课。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我的讲解仅仅是点拨一下而已。

一个学期马上要结束,我渐渐明白,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的关注点不是有没有主持人,有没有哗众取宠的活动,我们最应关注的应当是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何面向教室里面的每个学生。华东师范大学钟启全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的人的整个生命。”我认为作为初中生来说,他们最根本的生命活动是学习。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曾说过“所谓学习,是与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对话,是与新的自我的接触与对话。”因此学会自学才是每个孩子最长久的荣耀,学会了自学,学生才能安心的、无拘无束的与学习内容(被认知世界)应对,与老师同学应对,与自己应对。正所谓“改变一次,幸福一辈子!”而如何让自学成就学生的精彩,如何让学生珍惜和积累自己自学的荣耀,将是我继续研究的课题与需要提高的艺术,为学生开启一扇扇生命之门,让学生生命的状态日渐清晰,让学生生命的旅程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当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变成一行行文字时,我感到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我的探索很肤浅,但我思考了,我实践了,我收获了。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改总结

初中地理课改总结

谭雪梅

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教学计划,本人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课改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生自学,突出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学生主要是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开始上课时,教师准确地出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巡视、广泛答疑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重点地辅导临界生。这样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既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后面的“教”环节打下了基础。

二、教师精讲,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通过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 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简单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环节已完成,教师只需要肯定,而有难度的或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以及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认真分析讲解针对性较强,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当堂训练落在实处

在自学展示归纳环节后,教师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习题,基础性的学生独立 完成,而有难度的或开放性问题则小组讨论完成,通过练习学生对知识点得到巩固。通过以上做法,课堂教学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形成了高效、愉悦的课堂。

四、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未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未达到最优化。

2、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五、今后的做法

1、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

2、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学生在观念上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也轻视地理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应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3、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随着课改的全面进行,要求改变过去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几年来对地理教学的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地图是地理课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理试题真可谓“无图不成题”。学习地理,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最终得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地理教学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讲课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落实新课程的精神。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第一,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自主性和合作性。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在一堂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定课题,诸如此堂课重点讲述的内容、采用的方法、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的时间以及授课的时间安排等都由学生自己来定。可以认为,凡是与地理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都是学生说了算,让学生乐于完成自己选择的一切,教师只帮助学生确立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把握最基本的知识。事实上,地理课程中的某些教学内容并非一个学生能独立完成,这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互相合作帮助才能完成。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尽量多设计些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作业,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不必局限于单独完成,也可以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才能较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教育”的教学思想。

第二,大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从地图中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的系统学习。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构成了一个“图像体系”。这些图像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图像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第三,课后布置作业要科学合理。传统的地理作业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上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设计些开放性的地理作业。作业的内容、答题的形式以及问题的答案均是开放或半开放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另外,作业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在布置地理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地理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多给学生布置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操作或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作业。

总之,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新课改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积极探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 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下载初中地理课改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地理课改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苏克岑溧河一中 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在地理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宜采用适合于学生思维特点和班级特点的不同方法。我在教学实践过......

    初中地理课改心得体会(大全五篇)

    初中地理课改心得体会剧 欣 彦罗屯镇新店中学 初中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随着课改的全面进行,要求改变过去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地理课改心得体会大英中学地理组:朱兴艳 经过几天的远程培训,对新课改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结合课改在我县的进展情况,总结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1......

    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

    课改区初中地理课改教学建议

    课改区初中地理课改教学建议 作者:BX 来源:《河北教学考试网》 点击:4202次 评论:1条 一、深刻领会课标精神 地理课标有新特点,第一重视“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如......

    初中地理课改方法及思考5篇

    初中地理课改方法及思考 雁江一中,这是一所成立于1958年的中学。在这所有着一定历史积淀的学校里,传统的基础教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如今,这所有着几千学生的中学也在悄......

    2012年高中地理课改培训反思

    2012年高中地理课改培训反思 宾阳县甘棠中学黄克红 通过地理课程的培训学习,了解了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结构框架、课程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的解析。了解了地理......

    地理课改教学小结

    地理课改教学小结(精选多篇) 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两年多了,如果说xx年暑假那短暂的培训是对新课程最初认识的话,那么,那时最初的印像完全是理论的、抽象的、幼稚的。而对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