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情怀
与学生的心灵碰撞
自从踏足教师这一行业,我就一直在思索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问题,因为学生们的心犹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一不小心滚落就会破碎,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发现他们隐藏的内心世界。
一、动机由来
由于下学不久,经验不足,我得综合评定面临的情形。自身方面:年龄与学生相差不大,自我认为“较面善”,所以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没有长期的教学经验,不能产生“不怒而威”的效果。其他方面:教学理论、新课标要求、专家建议等都要求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当然我只是处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初级阶段,没有达到专家们的“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的高深境界。我认为,只要方向是对的,我会在不断的在学习、探索、研究中前进。
二、实践出真知
我感触最大也是我认为最有效果的是“个别沟通”,由于养成了随时观察学生情绪、从学生随笔等文章中感受学生情感变化的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够及时地沟通解决,特别是涉及学生隐私和难以启齿的问题,必须进行私下交流。例如:看到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学沟通的某学生更加地沉默寡言,我想其心中必有郁结,于是利用课间经常找其聊天,一次两次,终于了解到其内心所思所想,才能够及时地制止其轻生、早恋、学习等重大问题,据我最近的观察,其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轻生、早恋等没有再发现什么苗头,当然我会继续观察下去并适时灌输正面思想。从这些事例中,我体会到:现在学生压力大,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的沟通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起到的效果
与学生们交流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他们许多方面都懂,内心世界、生活经历有些也非常丰富,学习成绩差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果老师回避这些问题,只归结为“学习态度不好”,他们会认为老师偏心,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看问题太片面,不关心他们,就会故意叛逆、更加叛逆。当然,学生们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认为什么都懂,却不能将这些道理很好地运用,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倾听学生们最近的想法,体味他们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他们会更加尊重老师,学习、生活态度会有显著的变化。同时,问题会复发,我会持之以恒地、耐心地观察下去。
四、自我反思
确实是我的经验不足,严格与民主这个“度”我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太过严格学生会疏远你,太过民主学生就会不好管理,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老师经常与我交流,关系不错,上课偶尔做一些小动作,作业偶尔不完成老师也不会生气的,大不了向他承认错误,道个歉就可以了”,偶尔的偶尔就成了常常,此种原则问题必须严格起来,必须用师生公认的班规进行惩罚。当然,我认为,在班级中应该 “以赏为主,以罚为辅”,这样才能弘扬班级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班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身的不足我会不断克服,探索的道路我会继续下去。
总之,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方式和途径也很多,只有有效的交流,师生之间才能敞开心扉,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天才,正确积极的沟通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对其以后发展才会有帮助。
第二篇:师德情怀
师德情怀,教育责任
学习了师德情怀,教育责任之后,觉得新时代的教师不但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两者紧密的结合一起,才能让教育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坚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信念,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为祖国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接班人。我更加清楚的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我认为我只是走着自己该走的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尽心工作、坚守师德。而今后,我仍将以温柔的性格来铸造师德,以高尚的师德来塑造灵魂,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表率,把师德理论学习落到工作实处,让自己的教育生涯更加长久,人生价值更加辉煌。
第三篇:师德情怀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情怀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有幸参加国培,聆听了专家的精彩的讲座,作为教师,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我的学习成长过程,回顾自己的童年上学的情景。让我有个换位思考:
现在的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哪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我也是做父亲的人了,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上学,哪有不关心的道理?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上好学,将来能有一份较好的职业,不为他们着想着未来,在以往的孩子学习中,我们是否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呢?当今的教育是开放的时代,要以学生为本,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就是对自己的孩子做到了吗?我可以坦率的说,我没有做到,就是对自己的孩子也没有,通过学习,我感到我是对孩子太苛刻了,要求太高了,没有给孩子一个个阶段性的成长阶梯,何况对待学校里的学生了,不由得不考虑审视自己的作为了!
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不同,他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同的,我们作为老师何必要求他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呢,孩子们不同生活环境,就产生了他们不同的个性差异。作为一位小学的教师就要审时度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让他们的学习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作为教师还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想法走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农村的学生对待农村的一些琐事习以为常,我们还可以作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带进我们的课堂,使学生感到既亲切,有熟悉自然,增强他们的兴趣,能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个活动交流的平台,以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另外,我认为,作为教师要对学生有恒心、有信心、有爱心;对待生活要有平常心,对待生活上的问题用平常心态看待问题;对待自己要有一颗求学上进心、有一定的毅力,才能立足不落伍......
第四篇:师德演讲材料绿叶的情怀
如果说,谭千秋像一位巨人,在地震来临的刹那用他宽广的怀抱护卫了学生年轻的生命,是一种伟大;如果说孙进像一根螺丝,在扎根农村的日子里用坚韧的毅力谱写身残志坚献教育的赞歌,是一种执着,那么草堰镇中心小学沈频老师二十七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将青春播洒,应该就是一种平凡。她像一片绿叶,静静地、无声无息地用自己的力量为学生送去片片绿荫。
1983年,沈频带着对讲台的无限憧憬走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她起早贪黑,谦虚求教,钻研教材,苦练内功。炎炎夏日,她陪孩子们一起读书,瑟瑟寒冬,她陪孩子们一起写字。多少个夜晚,台灯下的她聚精会神地批改着作业。学生眼中,沈老师漂亮有魅力,年轻有朝气;家长眼里,沈老师教学有特色,教育有方法。一干就是二十年。这其中,沈老师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爱人在机关工作,事情多任务重,家庭的重担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她一个人的肩上。那时沈频老师还在村小,教师紧缺,大多数教师都是语数包班。沈老师无奈,便把襁褓中的儿子背到学校一同上课,有一阵子她甚至请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跟随自己呆在学校帮助照看孩子。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戏说,她的孩子接受着最早的“教育”,当然也可以这样说,她的孩子因为妈妈的心中装着学生,就连最起码的摇篮生活都失去了。其实沈老师又何尝不想给儿子一份安定的日子。即使到现在谈到对儿子的付出,她还是满怀愧疚,可几十个孩子也需要她。班上有个叫陈秀红的孩子,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一度限入将要退学的境地。沈老师知道后,悄悄地为她付清了学费,鼓励她好好读书。班里的学生生病了,来不及通知家长,她背起孩子直奔医院。遇上恶劣天气,她那并不宽敞的宿舍就成了一个小食堂,路远的孩子到这里吃饭。就这样,沈老师一边尽力地照顾着孩子,一边全力地教育着学生,以她的默默奉献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二十年。由于她出色的表现,她曾荣获大丰市团市委颁发的“爱心工程奖”,多次被市、镇表彰为优秀教师。
XX年乡镇撤并,区划调整。沈频老师从三渣小学调进了我们草堰小学。时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她未向学校提半点要求,默默担任起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任务。其实早已在高年级教学上做出一番成绩的她,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资历与才干向学校提一些合情合理的要求,学校也一定会有所考虑,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上都是。可时至今日,已年近半百她仍然坚定地走在班主任的队伍里,时至今日,她仍然还租住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
儿子高考,沈老师因为对儿子的爱太少,也曾想过请长假在家照顾孩子,这种要求在当时极为平常。但她最终还是站在了学校的角度考虑,学校上哪儿去找人代课啊?她更担心学生,来一个新老师,人家哪里能摸得清他们的学习状况,等慢慢摸清了,一学期就要结束了。还是坚持坚持吧!就这样,她每天早晨从四五十公里以外的县城乘车到学校上班,晚上又从学校赶回家,只为了儿子在放学时看到冰箱里准备好的饭菜,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使他能节省一些时间用于学习。其实对儿子,她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但她没有。
2011年,沈频老师八十高龄的母亲不慎摔断了股骨,导致下肢暂时性瘫痪。养儿防老,作为女儿,对病中的母亲有义不容辞的照料责任。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和哥嫂商量,由他们白天照顾老人,自己晚上照顾。这样,她就可以白天在学校上班,晚上再赶回大丰,照顾母亲,以尽其孝。于是,每天奔波于县城和乡镇之间,忙碌在学生和母亲之间。一晃又是两个月。与她同办公室的我们被她的孝心感动着,更被她强烈的责任心感动着。我们也学着对学生更负责任一些,对工作更尽心一些。如果不是很特殊的情况,一般也不请假。
2011年,沈频老师被摩托车一撞,导致右臂骨折,需要静养。她无奈地暂时离开她的学生。但她的心却从没有离开过这个班级和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她坐在家里当起了摇控司令。哪个孩子最近学习进步了,电话里表扬几句,哪个孩子最近表现不好了,电话里嘱咐几声。离病假还有一个星期,她恁是没有坚持下来,提前来到了班上。那个学期,她们班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习惯,丝毫没有落下。沈频老师今年已经四十九岁了,按说完全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学校的一些照顾。但她没有,不仅课务同大家一样,而且至今还担任着琐碎繁重的班主任工作,各项工作还都做在同轨班级甚至全校所有班级的前面。正因为如此,无论什么样的家长,对沈频老师都充满了钦佩,她的班主任工作也就得到了所有家长的大力支持。她的班班风纯正,集体观念强,在学校组织的队列队形、集体舞、篮球操等各项比赛中,成绩优异,勇夺冠军。为了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各班班主任负责家校通业务的开展。沈老师所带班级家长参与率达98%,成为全校家长参与率最高的班级。在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沈老师排练的节目也总能成为舞台上的亮点,获得较多的掌声……花香名自来。XX年,市教育局表彰沈频老师为“大丰市优秀班主任”。这是一种激励,更是对沈老师二十多年无私奉献的肯定。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沈频正像一片小小的绿叶,用她有限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了片片绿荫,她也像一朵小花,用淡淡的芬芳熏陶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沈频老师的带动下,我校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浇灌着学生的心灵,用无微的细心培育着一棵棵小树苗,用足够的耐心等待着生命的花开。李龙锁、杨春和、陈敏等同志被评为大丰市师德标兵,杨荣平辅导员所带中队被省《关心下一代周报》命名为“粟裕中队”,冯兰兰、杨素霞、马燕芳等同志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抹绿荫不算美,一片绿色方迷人。甘心做这片绿叶吧,让爱像滴滴甘露,苏醒枯萎了的心灵;让爱像融融春风,消融冰冻了的情感。最后我用自编的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演讲!:
《选择了便无怨无悔》
也许
儿时的选择
注定了今生的平凡
这辈子与讲台相依相伴朝夕与共
选择了教师
便是选择了叶的一生
也就是选择了爱的一生
播洒我们的爱吧
让孩子的心灵慢慢苏醒
传递我们的爱吧
让孩子的情感更加丰富
传扬我们的爱吧
让孩子也懂得去爱
到那时
我们的校园将更美
我们的学生也会因为这浓浓的爱
在人生某个不经意的瞬间
与温馨撞个满怀
第五篇:一、师德情怀与教育责任
一、师德情怀与教育责任
无悔的选择
通榆七中 李 丽
教师,多么神圣的字眼,教师,令人神往的职业,教师,会让人倾尽自己的所有,在每天都有无限的期盼和追求,一但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会终身无悔。
我1998年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系,获得学士学位,于同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在2003年开始兼任班主任工作。2006年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初为教师,我无比兴奋与自豪,怀揣着希望与梦想走上了神圣的讲台,可是事实是严酷的,我的第一节课居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当时,我有些灰心,怀疑自己大概不是当老师的料,同组的老教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鼓励我,帮助我分析,使我找到了失败的原因,重新获得了自信,我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边向老教师学习,并加强了理论学习认真听课琢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力求知识准,语言简炼、清晰,在我自己的努力下,于同年底在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及深入,我更是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注重学生生活实际的积累,理论生活化,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魄力所在,学生们喜欢我更喜欢的的课,成绩突飞猛进,在2006年中考中,满分率达到三分之一,平均分居全县之首,但这些我想只是开始,我还应有人生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业务上我精益求精,2009年中考,我又再创佳绩。但总觉得缺少什么,于时,我毅然主动承担起了人家都不愿意做的班主任工作,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向党组织靠拢。我要以苦为甜,以奉献为乐。
“简单爱孩子,母鸡也会这样做,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的确是件伟大的公共事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成长途中的最可效仿的榜样。要求学生每天6:50到校,我克服孩子小,从未走在学生的后面,记得2004年的夏天,我们班参加挖沟任务。任务脏而重,望着恶臭扑鼻的脏水沟,有的同学站沟边,有的用手捂着鼻子,劳动效果特别的差,这时候我完全可以选择批评的方式,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学生也未必不敢不听,但如果这样,在学生心目中会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于是我挽起裤腿,拿过学生手中的工具,扑通一声就跳下了水沟,学生先是楞了下,接着就接二连三的往沟里跳„„不到一个小时,一条水沟就畅通无阻了。
师爱更胜于父母之爱。在2006年春天,我迎来了我人生的重大转折,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党员我要更加努力工作,而此时正是03界学生中考前夕,班中住宿的女生乔旭突然提出 不念了,我很吃惊,这个一直很努力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通过与她攀谈,才获知她有慢性肠炎,上课控制不住,有时会放屁,附近的同学都笑话她,我开导她,并领她到一位老中医处看病,大夫说得吃中药能去根,可困难又出现了,谁为她煎药,我想了一下,你相信老师的话,我为你煎药,你每天来老师这里吃药就行了。这样坚持了半个月,她的病有了好转,心情也舒畅了,打消了辍学的念头。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也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初中学生,有的甚至痴迷网络游戏,上届我班中的田宏佳,就是一个网迷,父母没办法,眼看着他一天天削瘦,成绩直线下降,我也是很着急,怎么办?来硬、来横,只会使他逆反,于是我在他面前特意地请教电脑知识,使他开始亲近我,并愿意教我,在这期间,我加以引导,什么网络有益学习,什么是有害的,使他终于迷途知返,又安心学习了,在2006年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中,当入学通知书下来后,他和妈妈特意来看我,他妈妈激动地说:“李老师,你的理解、包容,挽救了我的孩子。你不仅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第二个妈妈。”
早恋,是当今中学生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2009年毕业班的一名女同学前半年出现了早恋问题,成绩突然下降。我没有采用管、卡、压的方法来解决,而是针对她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积极的引导方式,化消极为积极因素,把她的爱的情感转移到爱学习上来。我总是委婉的对学生说“有这样的感情那是因为你到了这样的年龄,老师觉得很正常,但是现在你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要分清主次,如果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学业,你的明天可能没有别人的灿烂,你愿意拿自己的一生做赌注吗?”就这样,经过我的多次耐心教育,终于使她摆脱了内心的骚动,解开了情感的疙瘩,最终以高出录取线二十多分的成绩择优考入一中。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更要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父母无德无以服子女,教师无德,无以服学生,学生无德,又何以能成栋梁?在2006年毕业班中的王昊,刚上初中时,可以说非常不愿意帮助同学,而且也不关心班级,更别说做班干部了,他认为那样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我看出这是一个孤僻自私的孩子,针对他的情况,我先尝试着与他谈心,用我自己的行动去启发他,他有了触动,特别是一次他生病了,他的功课也落下了,我让班中的课代表给他补课,使他体会到了班集体的温暖,经过一年半的感化,王昊变了,变得爱说话了,也团结同学了,并主动为老师分担班级的工作,而且个人成绩也突飞猛进,原先年级50几名一跃前5名,并在2006年中考时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升入一中。
2007年,我又接了一个合班,这又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利用女性的优势,像妈妈一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班级由乱转变为团结向上的集体,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尤其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作为一名党员身体力行,在09年的中考中再创佳绩,我班升入高中的学生达90%以上,重点高中人数达20%.2009年,学校开始寄宿制管理,这样,我的班上就有15名在校住宿的学生,我的责任就更大了,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还是生活,2009年11月,随毅突然肚子疼,我急忙带他去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他家长赶来时,他已经住上院;2010年冬天,天特别冷,班上的周海天突然发高烧,家长又不能及时赶来,我带他去打了针,烧退了,事后他家长特别感动。这样的事太多了,但我觉得值。
我是女儿,我是妻子,我是妈妈,我更是一名人民教师,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也就选择了幸福与奉献,我要在这教育的热土上,永不停息地追求,用我的实际行动证明 我自己无悔的青春、无悔的选择。
西藏教师宋玉刚:为藏区学生打开一扇窗
——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教师宋玉刚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75年8月 任教学科:语文、英语、计算机
●毕业学校:拉萨市师范专科学校,后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取得专科学历,并取得西藏民族学院函授本科学历
●从教地点: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
●任教经历:1997年9月—1998年9月在嘎岗小学任教
1998年9月至今在日多乡中心小学任教
人生箴言
我喜欢这个只有两千多人的乡,即使有机会调走我也不想走,我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学生的成绩能越来越好。
同事评价
宋玉刚老师对学生特别关心,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墨竹工卡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郭顺勤
学生评价
宋老师就像爸爸一样,不光在学习上帮助我,还给我买衣服、鞋和学习用品,在生活上也对我特别照顾。——日多乡中心小学学生 土旦加措
日多寺所在的那座山上,一条条经幡横亘在两个山头之间,迎着山风飘舞。山脚下,日多河昼夜不停潺潺地流动着,汇入拉萨河。日多乡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之中。
戴着“值班员”袖标的宋玉刚老师刚刚完成校园的巡查,正在电教室里忙着整理材料,帮其他老师打印论文。他专注地忙碌着,这个电教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也是最耗费他心血的地方。
故事就从这里讲起。“我就是想把学校的远程教育搞好”
宋玉刚1998年从离墨竹工卡县城不远的嘎岗小学调过来时,日多乡中心小学压根儿没有什么电教室。那时候,学校里甚至连电都不通,学生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课本里描述的别样生活在他们看来都格外新奇。
2001年,宋玉刚通过全国自学考试考入南京晓庄学院开设的西藏大专函授班,两年的学习经历让他受益匪浅。2003年,正赶上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在西藏启动,在南京学习期间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技术,又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的宋玉刚,理所当然地被学校指派负责电教工作。电教室就是在那时候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了。
也是从那时起,宋玉刚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接受完培训,宋玉刚开始了自己的不断钻研和琢磨。“我刚接触这些时,真是什么都不懂。”于是,除了上课,宋玉刚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远程教育技术上,接收内地各省市特级教师的优质课程,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下载、刻录。
除了电教室里的信息接收设备和几台电脑外,每个教室也都配备了电视机和投影仪。“当时还没有进行农网改建,我们这里还不通电,只能靠太阳能发电设备供应教学楼的用电。”宋玉刚回想起当时的艰苦条件感慨不已,“发的电没有办法支持所有教室同时打开电视机,只能把两个班的学生并在一起。”天黑以后没有电了,他就点着蜡烛在宿舍里看书继续学习理论知识,“那时候真是有点儿着魔的状态,就是想把学校的远程教育搞好。”
着了魔的宋玉刚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所有老师共享,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对这些“高科技”充满好奇,每天通过教室里的电视看新闻,让他们增长了不少见识,相互之间讨论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在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是藏族人的学校里,宋玉刚作为唯一的一名汉族老师,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们提供学习使用汉语的环境,他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响应。在他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屋子的学生兴奋地指着电视屏幕七嘴八舌地说道:
“老师,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吧?”
宋玉刚从来不会主动告诉学生哪句话的意思,而是让他们通过各种情景再现,自己揣摩,慢慢培养语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也出奇得好。
经过宋玉刚的努力,日多乡中心小学的远程教育渐渐地在整个西藏自治区都小有名气了,学校也被评为“远程资源教育示范学校”、“国家远程资源教育示范点”,慕名而来接受培训的老师络绎不绝。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日多乡中心小学共有168名学生,一到六年级各有一个班,宋玉刚负责语文、英语、计算机课的教学。由于日多乡属于牧区,牧民放牧都很分散,每年新生入学前,宋玉刚都要利用暑假时间和乡里的统计员一起到各个村子去发开学通知。如果家长们不主动前来登记,宋玉刚还会走很远的路去孩子家里做工作。“总之,不能丢掉一个孩子,我只希望他们都能来到学校接受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以前经常有家长借口孩子病了,接回家后就再也不送过来了,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就又回家放牧去了。如今,小学新生100%的入学率让他十分欣慰,更让他有成就感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继续读中学。十几年来,宋玉刚教过的学生里已经出了七八个大学生。去年还有一名藏族女学生考到南京医科大学去学医,专程过来给他报喜。
宋玉刚是学校里唯一的一名汉族老师,而学生全都是藏族孩子。刚来学校的时候,宋玉刚一句藏语都不会说,而孩子们也压根儿听不懂汉语。宋玉刚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终于能够流利地使用藏语了。他不但向汉语说得比较好的藏族同事学习,还主动向学生请教。在这一过程中,他也不忘激发学生说汉语、学汉语的热情,跟他们学一句藏语的同时也教给他们一句汉语,老师学生互相学习,没多久,宋玉刚就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了。
淳朴的学生们不懂得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喜爱,他们总会从家里带来一些自己家做的奶渣、酸奶,一股脑儿塞到宋玉刚手里,然后就害羞地跑掉。
“对家人我亏欠得太多”
在日多乡中心小学的这些年里,宋玉刚不仅收获了诸多荣誉和学生老师的敬重,更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
宋玉刚的妻子德吉措姆也是这所学校的老师。他们初识的场景,宋玉刚至今都记忆犹新:“她刚到学校的那天,正好后面的山上起火了,所有男老师都扛着铁锹,端着脸盆灭火去了。”宋玉刚说当他灰头土脸地回到学校时,一眼就看见了这个漂亮的新同事。
后来,宋玉刚对措姆老师格外关照,冬天时会叫她到自己的宿舍里烤火取暖,发现她的煤气用完了,就烧好开水送过去。一来二去,两人的感情也逐渐升华。如今,他们的小女儿已经1岁零4个月了,藏族名字叫德吉白珍,留在拉萨由措姆的妈妈照看,他们每两周回去看望一次。平日里,宋玉刚时常会拿起女儿的照片摩挲着,就好像抚摸着女儿嫩滑的小脸。前不久,小白珍由于重感冒导致肺部感染,高烧39.4℃,老太太在医院里急得直哭,可宋玉刚当时正忙着毕业班整班移交的工作,根本抽不开身。一想到女儿承受的痛苦,宋玉刚心里就特别难受:“我得承认,对于家人我亏欠得太多。”
老家在河南郑州的宋玉刚是一名“藏二代”。宋玉刚的父亲当年跟随18军修筑青藏公路来到西藏,后来就留在了这里。2000年,父母回到家乡养老,而宋玉刚也只有在南京学习的那两年陪父母过过春节,其余时间从来没有回去过。母亲总会在电话里抱怨。
宋玉刚没有办法跟父母解释,自己既要当班主任负责整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又要下功夫钻研远程教育方面的技术,不光为老师们进行培训,也要为乡里的农牧民提供培训,他同时还兼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为学生进行法制、德育、安全教育。他真是太忙了。
宋玉刚说春节时他打算带着妻子女儿一起回家探望父母,“终于不用再害怕听到电话里的那句‘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宋玉刚憧憬着全家团圆的情景。
按照规定,在高海拔艰苦地区工作5年就可以申请调动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地区。然而,宋玉刚在这里一待就是15年,其间县教育体育局负责远程教育的领导看他工作成绩突出,想要把他调到县里来工作,却被宋玉刚拒绝了:“我喜欢这里,喜欢这份工作,看着学生们一天天不断进步,这种成就感是什么样的待遇都无法取代的。”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