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

时间:2019-05-15 14:5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

第一篇:浅谈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

浅谈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释放学生的激情,如何调动学生求知欲,如何启动学生的思维,如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独立地、自觉地完成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这些都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要体现的具体内容。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科学而先进的理念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剂。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参与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观点,掌握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方法,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完成角色转换。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向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领导者”,要艺术的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着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作为教师,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①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②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的个性是多样的,因此,我们不能用

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④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二、实行民主教学,优化创新环境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课堂的民主,或不能在课堂上发扬民主,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试想,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什么,学生便听什么,机械地记什么,也就没有了学生思考地空间,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的人,是不适合时代要求的人。

1.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形成一种对等的朋友关系,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只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服务意识;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技能的人;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可使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建议很独特”或是“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这些尊重性、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2.加强互动,创设民主的学习环境。

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彼此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往往是师生互动的结果。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这种分组的讨论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它会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入活力,既激发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

3.教师要始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他们含苞怒放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感受,不强求“同一”,确保不堵塞学生的创新思路,时时刻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自觉思维、独立创新的环境。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把学生当成受教育主体,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知的艰辛与幸福。这种和谐的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气氛浓厚的课堂,就如同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床,主体意识被催生勃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创造性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潜能

创新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凡是经过我们的头脑精细思考,而产生的新见解、新主张、新思路、新方法等

都是创新。创新并非“天才”所独有。凡是大脑正常的人都有创造力,都可以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例如,在讲解关于时区和日界线时,设计问题:有一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的时候,又生下一个女婴,先出生的姐姐的生日正好是2012年1月1日,后出生的妹妹的生日是2011年12月31日,妹妹的生日比姐姐大一天,这是为什么?

2.故事情境。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力。如讲“海洋环境”中的洋流时,运用二战时纳粹德国潜水艇巧妙的利用了直布罗陀海峡东西两侧的海水密度不同,通过地中海底层的密度流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在北海水域重创英国舰队。

3.艺术情境。

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艺术情境,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目标。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地形与气候的关系,抽象的理论概念就会变得直观起来。再如,在讲解“长江”一节时,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体会长江的豪迈情怀,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4.漫画情境。

政治教材内容抽象、枯燥,恰当的利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如讲解我国

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时,可选用漫画“小鸟的悲哀”。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由学生思考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也可选用漫画“渴望”,此画由两部分组成:其

一、山岭田野,杂草丛生,一人心驰神往,渴望这里高楼林立;其

二、林立的高楼取代了空旷的原野,此时人被挤向楼顶,他的心又飞向了广袤的原野。看后启发学生认识“如果以牺牲大片的土地等资源环境为代价,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必然会落空”的道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5.教学手段情境。

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利用教学手段,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情境设计,是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如讲解“黄河”害时,播放黄河决堤时的录像,再现历史的画卷,加深学生的认识。再如讲解“长江”的水患时,播放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泛滥的录像。体会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课堂教学中,合理、适时的设置教学情境,可以充分体现“以问题为核心、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体验训练为主线、以习惯方法为保证”的教学思想。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敢创新。

1.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宽松环境。

自由、宽松的外在环境对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很重要。学生的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多数学生想质疑而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即使是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给予充分鼓励、肯定。

2.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中去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

3.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

学生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样”。前两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者则是深层次的问难。

五、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活动,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合办壁报、办文学小报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创新个性品质的目的。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的经济。适应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早日到来准备教育和人才储备。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才能在国际教育发展中赢得自己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振兴中国的教育,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兴旺繁荣。

第二篇: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江泽民也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阵地,那么,如何从优化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建立平等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氛围。实践表明,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在这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萌于问题意识,浓厚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参天大树得于成长的肥沃土壤。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语)数学老师也形象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源泉。而问题是从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不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就没有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创新的环境和机会,这时的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个性的,充满童趣的世界,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和培育。

1、创设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中的情感,可以把原本枯燥、抽

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情趣。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特感兴趣,热衷于钻进去充当一个角色。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

融进故事、童话世界,不仅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

生高度投入的热情。到中高年级则要侧重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投入热情。例:教学.连乘应用题时设置例题:“一个商店运进5

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创设情景:假如你是这个商店的经理,你会怎么

卖?由于给学生赋予“经理”的职务,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各位小

“经理”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各出招数,灵活经营,从零售到批发,再到成套出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发散思维,求异思

维等。

2、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要创

设各种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比较好的感知和理

解所学的内容。

例如: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时,叫学生看一看自己班级有几排课

桌?每排各有几人?怎样根据各排人数计算全班人数?然后,让两排的同学对调一下叫座位,问学生:现在各排人数合并起来,跟刚才的总人数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再让学生从左排挨次计算总人数,反过来从右排挨次计算总人数,问:为什么按不同顺序加,结果不变

呢?这样,学生切身体会到不管几个数相加,他们排列的次序和相加的顺序,与得数大小是无关的,因为总是把这些数合并在一起。于是

学生一下子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和实质,因而能正确地

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运算步骤。这样先把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现象,通

过观察思考上升为数学现象,从中概括出数学知识,最后用概括出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以生

活经验为基础,学生学得扎实,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

三、强化主题意识,培育创新品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的主体教育,所谓“主体教育”就是充

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

主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

知识,生动活泼的发展。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商的提高,还要通

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肯定和表扬他们身

上积极的主体意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克服焦

虑浮躁心理,学会控制情绪;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形成坚

忍不拔的毅力;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形成创新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团结

协作精神,为创新成功培育必备的情操品质。

四、发挥合做优势,开发创新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化兴趣的兴奋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自主探索中学生与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要从知识的传受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自己当作一名初学者,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在探索中学。学生要在合作交流中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研究者、发现者。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主探索。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让他们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摆,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他们有的拼,有的摆,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自己 小组的方法。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的学生不时的争着补充、修正。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合作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协作中,发挥了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遵循课改规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能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第三篇: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1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

宋明春 前言

21世纪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知识经济快速崛起的时代,这一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新!因此,如果说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资本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融合发展的21世纪的核心,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这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是财富积累的途径。创新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充足的善于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实现组织“创新—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的根本。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创新能力构成,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开发的制度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为我县创建创新城市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创新能力是助推创新的关键

讲授要点:

创新能力的概念和构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我们为何创新?

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

2、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人口压力、经济压力、安全压力、资源压力、技术压力、分配压力、创新压力、文化教育压力、国民素质压力、民主与法制的压力。

3、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

从生产率看,日本是中国的40倍,美国是中国的50倍,中等发达国家是中国的10倍;从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的25倍,美国是中国的50倍;从人均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的250倍,美国是中国的300倍。98年全国专利35960件,外国人占61.3%。

目前世界科技发展非均衡性远大于世界经济的非均衡性。当代绝大多数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已经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在全球R&D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 86% ;在国际技术贸易收支里面,高收入国家获得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 98% ;在生物工程、药物等领域,美、欧、日拥有 95% 左右的专利,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占 4% ~ 5%

发展中国家因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产生严重后果(1)危及国家安全。

(2)发展中国家存在技术、经济、政治被边缘化的危险。

(3)确实存在着知识生产的头脑国家、物资生产的躯干国家、资源供应的手脚国家、提供市场的豢养国家等国际大分工的严重后果。

韩国以 1961 年实施第一个计划起,仅用 17年也就是到1977 年,就达到人均 GDP1000美元的生活水平,解决了温饱与初步实现了小康的目标;又用 10年达到人均 GDP3000 美元(1987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任务;至 1995年仅用 8年就提升到入均 GDP一万美元的水平②,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至2000年 GDP增长 200倍;人均 GDP 增长 100多倍;出口总额增长1700多倍。于 1996年加入被称为 “发达国家俱乐部” 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一只脚已经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韩国在废墟中创造了世界的经济奇迹。①(《日本和韩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调研报告》,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内部资料),梅永红、罗辉等,2003年 1月。)

表现之四是,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全国 2.8万个大中型企业能从事科技研发活动的只有 25% ;其余 75% 的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半数大中型企业一年举办不了一次科技活动。研发投入少,我国企业年研发经费低于销售额的 1%,小于国外企业 3% 的比例,更低于外国高科技企业7 ~ 10% 的比例。产业长期被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环节上。我国向美国出口鞋类,离岸均价 2 ~ 3美元,而美国市场售价约 50美元,我们产品每双鞋赚 10 ~ 20美分。外贸 200强 74% 是通过加工贸易,企业未能成为创新主体,竞争能力低,处于生产率低、能耗大、设备依赖的困境。

表现之五是,技术重复引进而不重视消化吸收。据统计,技术引进投资与消化吸收之比:日本为1:7;韩国为 1:5;中国为 1:0.07。差别之大,足以说明技术依赖性过强。

表现之六是,我国创新要素之间互相割裂,难以显示国家综合创新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整合,即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中,创新主体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

创新能力概述

创新能力人人皆有。一般说来,除了少数智力低下的白痴以外,对一切正常人、健康人而言,不论性别、年龄、民族、出身、地位、学历、职务……都具有创新能力。正常人的大脑结构与功能雷同,虽有差异,但不是数量级的差异。所以,创新能力决非少数“天才”独有的能力。马克思指出:“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的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1953年版第160页)

①智力基础包括

◆ 观察力 智力的门户、源泉 ◆想象力 智力的翅膀

◆记忆力 智力的仓库、基础

◆注意力 智力的警卫组织、维持者 ◆思维力 智力的核心

②知识基础

四种类型:

第一类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关于事实发现的知识)

(know what)

第二类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关于原理规律的知识)

(know why)

第三类 知道怎么做的知识(关于操作、控制的知识)

(know how)

第四类 知道是谁的知识(关于谁知道的知识)

(know who)

③非智力基础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三个短语);

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三感);

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三心);

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三性)

创新能力的特征

综合独特性 :我们观察创新人物的能力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结构优化性:创新人物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 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 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

创新能力的作用 教人学会创新思维 教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

教人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创新能力的构成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认为,能力有两种涵义:其一是指已经发展出或是表现出的实际能力(actual ability),如能打篮球,会开汽车,可以用英语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等。其二是指潜在能力(potential ability),即各种实际能力展现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潜在能力和实际能力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潜在能力是实际能力形成的条件和基础,而实际能力是潜在能力的展现,潜在能力只有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变成实际能力。

任何活动都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它对人的智力和体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能力的某种结合符合于活动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就能顺利地高水平地从事某种活动,表现出有能力。反之就很难从事这种活动,表现出没有能力。

一、洞察能力

所谓洞察能力,就是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客观事物对处于同一环境的人的刺激程度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感受和洞察能力却是不同的,有时差别非常之大。某些事物的现象和变化,一般人常常感觉不到,而却被具有洞察力的人觉察到了,他们往往利用这种特殊觉察到的东西一举成名,率先走向成功。

二、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就是人们记住经历过的事物的能力。经验过的事物包括观察到的事物,读过的书,得到过的信息和知识,从事过的活动,思考过的问题,个人曾有过的心理和情绪等。记忆能力对创新活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任何创新活动如果排除记忆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任何一种创新活动必须以所记得的经过的事物为基础。一个人的记忆能力主要表现在记忆的快速性、稳定性、准确性和储存性上。

三、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创新想象则是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我们要追求那种没有感知过的新事物,要有新的发现、发明和创新,更是离不开创新想象。想象能力每个人都有,但由于想象的方式方法不同,想象的价值结果大不相同。

四、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就是人们通过思维认识事物各个方面特性,特别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认真分析研究,人们才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种种事物,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从而才有可能改造它或利用它。

五、实施能力

实施能力就是人们完成有价值的创新设想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数学家克雷洛夫曾深刻指出:“在任何实际事业中,思想只占2.5%,其余95%到98%是实行”。

六、直觉能力

直觉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现象,直觉能力一般是指不经过逻辑推理就直接认识真理的能力。人们在平时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多是采用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在创新思维时则常常采用非逻辑思维,如想象、直觉和灵感等。

七、联想能力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能力就是使人脑中所留下的各种客观事物的联系“痕迹”复活的能力。

八、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人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智力因素,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搜集资料和使用资料的能力等。

九、问题能力

问题能力是指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活动源于问题意识。

十、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人们进行思想或信息交流,取得相互之间了解、信任,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人的成长从沟通开始,创新人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沟通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们沟通的时代,学会沟通才能更好地生存,才能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

十一、预见能力

预见能力是指超前把握事态发展趋势的能力。预见力是洞察力的延伸,如果说洞察力是对现存关系的直觉力,那么预见力就是对未来关系的想象力。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潜在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任何创新都无从谈起。

十二、决断能力

决断能力是指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迅速做出选择,下定决心,形成方案的能力。在决策过程中,每做出一种选择,都要与机会、风险、压力、责任等问题相连,只有具备当机立断的魄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敢于拍板。任何患得患失、优柔寡断都将一事无成。

十三、推动能力

推动能力是指善于激励他人,以实现创新意图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以及个人的魅力。

十四、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指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面前头脑清醒随机处置的能力。客观事物纷繁复杂,特别是在社会活动中,突发事件难以避免,创新者要善于在偶然性中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从而减少盲目性,获得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将突发的偶然因素转变为实现创新意图的有利因素。

十五、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将各种积极因素综合在一起的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在具体组织中必须指挥有方,层次分明,善于团结,做到清除障碍,化解矛盾,保证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以获得高一层次的整体合力。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在全球经济变革中的新趋势 1.创新的基础是智力资本 2.创新的平台是管理实践 3.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员 4.创新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创新能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造精神,形成创新品质

现代心理学和创造学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力。人的创新与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实践激发出来和不断提升的。创新和创造活动有其内在的特征和规律,对这种内在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便形成了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而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进行传播,以促进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创新方法能使人们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创新活动,而创新理论能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

2、创新能激活管理体制,强化竞争意识,增强企业活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企业必须通过技术革新,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市场、满足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走改革、创新之路。企业的生命就是发现、创造和满足需求的循环过程。只有创新性的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改革的经济大潮中搏击风浪、勇往直前。新的经济学理论强调,开发市场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经济增长中的主要动力。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

3、创新能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树立强国形象

任何组织的创新,实际上都是其成员的创新。社会的创新就是靠社会的每一位成员做出不懈的努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不走创新之路的民族,就会被世界抛在后面,甚至走向毁灭。在动荡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抓住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契机,加快提高综合国力的步伐,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增进国际间的交流,在国际事务中树立起强国形象。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一、创新的真谛是什么?

二、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的真谛 创新的真谛: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人不能!“猪孩”王显凤的启迪

据报道,鞍山市台安县的“猪孩”王显凤,1974年出生后不久因失去家庭温暖而被迫与猪生活了10年之久,1984年被人救出,当时专家认定其智商只相当于几个月的婴儿。后来,给以人的关爱,到18岁王显凤的智商升到相当于5岁小孩的水平。从这个例子来看:

一方面说明只要是人都有创造力,虽然王显凤是一个“猪孩”,但他的创造力还存在。因为如果是一头猪,怎样进行训练都不可能把其智商提高到5岁小孩的水平。

另一方面又说明如果没有开发,人的创造力是体现不出来的,并且创造力通过学习训练是可以开发的。因为“猪孩”王显凤出生10年来一直与“猪”为伍,没有得到培养,所以18岁应有的智商水平达不到。创新的两条基本原理 原理一:

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原理二:

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教育开发出来的!创意可以点亮生活 马铃薯去皮手套

一市民发明袖珍“菜篮”

附有刻度的95厘米皮带

对于那些正在减肥的人来说,这种皮带太管用了。人们系上这种皮带能马上知道自己的体重和腰围是否增加。

360度可旋转插座 双人雨伞

长臂照相机

情侣们一定会很喜欢这种相机。当两人拥抱或接吻时照相总是相当困难的,有了这种相机,情侣们就不怕照不到自己了。

有刻度的夫妻床

当两口子闹矛盾的时候,建议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夫妻床,精确的刻度能帮助双方建立起更好的交往尺度。

身份:北京爱航工业公司的首席架构师兼首席执行官

2004年正式创业。与一国企老板合作,把电脑游戏搬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当中,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由真人来演绎电脑游戏。地址就在石景山区的雕塑公园内,大约有4万平方米的场地面积。

没有投入一分钱,仅仅凭他的创意和理念,取得了这个年收入15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将近20%的股份。如果运转正常,前景不可预测。创新的真谛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人不能!

何时学?何地学?谁来学? 处处都是创造之地;天天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亲眼看到的是真实的吗?

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我们的观念决定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

爱因斯坦

常见的三种偏见思维 经验偏见

位置偏见

利益偏见

上下的迷惑

外企面试题

如果你是男人,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车。一个是临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但你的车只能再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谢!

第四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题阶段总结

上传: 朱志明更新时间:2013-1-11 8:00:2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实验研究,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江主席指出:“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努力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号召教育迅速从传统的圈子里走出来,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需要。

造就民族的创新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主战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是历史赋于我们的责任。

所以,我选定了“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课题,经过实验,在这一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理论假设和构想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题、多向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提问,交流、争辩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这样培养的学生具有敏锐的把握机会,敢于付诸于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地改变自己,积极地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具有积极发现问题,发现真理的心理取向,即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由此产生的因变量为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提问,相互争辩。

(1)使学生在不断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3)使学生不断提高质疑的水平,不断加强思考深度,逐步达到有创见的质疑。

这样的课堂是和谐、民主、蓬勃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实验过程

1、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认识

研究组织确立以后,为了提高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我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中的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与方法。首先学习了“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它使我明确了培养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学生成才的需要。接着我学习了《关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创造力。知道了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只是水平不同罢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说现在就要求学生去搞发明创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只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作准备。

创新意识的含意是什么?创新意识,自言其说,意识是一种意向,一种愿望。创新意识是指积极发现问题,发现真理的心理取向。“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因此,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边学习边对我选定的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论证,即包括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基础、起点,也包括学校的重视程度和研究者的能力,并对研究过程、结果进行了设想。

2、设计研究方案

有了前面学习、讨论的基础,接下来就开始设计研究方案。

四、实验的作法体会

1、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创新意识培养”研究中,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探求出了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的新课的方法。例如: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低段常用游戏,故事导入,通过竞赛、小品、猜谜语、讲故事等,融教学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教乐学,中段教师常用创设生活情境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创新意识培养。高段教师常常用设置悬念导入:教师提示矛盾冲突,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用声像传情导入:通过课件、幻灯、播放录音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思维启示,潜意默化培养创新意识。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我一方面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3、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的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就请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回答:对于一般性问题,就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回答。这样所回答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同学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4、运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提问应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例如:低段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学生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提出“关于人民币知识还有很多,谁能把你了解到的人民币的其它知识告诉同学们呢?”问题一经提出,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壹佰元人民币对着阳光看,有条金属线,如果没有是假钱。”另一个接着说:“人民币印有几种不同的文字,是供少数民族看的。”„„学生了解的课本外知识可真不少,有的是教师和成年人都不曾知道的。如果不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岂不太可惜了。

学生经常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研究效果

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学生观: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

质量观:重视纵向评价,淡化横向评价。

教学观:转变师生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六、下一阶段的任务

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中学 郭俊豪

摘要:中学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顽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力,最终实现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能力 注意力 观察力 记忆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操作能力 毅力 想象力

创新能力(也可以说“创造力”)作为一种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眼界、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获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主体创造能力。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标志的社会,而未来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创新教育。过去一般教师往往喜欢老实听话,学习上“门门高分”,纪律上循规蹈距的学生;而且有好奇心,喜欢思考,有创见的学生往往受到冷遇。但是现在,那种“唯书”、“唯上”、安于现状、缺乏创新与进取 精神的人,或那种“高分低能” “知识偏狭”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中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学学校数学教育目标应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由 “漠不关心”变为 “积极探索”,达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在形式陶冶和应用价值之间的平衡,使未来世纪的中国公民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指出:创造力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财富,我们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却不同程度丧失了,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显着提高。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 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进行“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节教学中,一开始上课,我就提 出了一个问题:“老师记得一句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忘了,谁能说出下一句是什么?”,有学生马上说 “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学生说:“老师现在上数学,不是上语文课?”,我马上反问:”谁规定数学课不能念诗,这诗可和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有一点关系呢!”,学生马上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我将两句诗竖行排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样排列象什么?”有学生马上说 “象对联”,“两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从而引入“对称”这一概念,再不失时机出示一些对称图样,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学问,使学生“视而有见,听而有闻”。

另外,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数学趣闻,结合教科书,说说数学史上公式、定理等发现过程,讲讲数学史上的难题是如何被解开。例如:学习尺规作图“二等分角”之后,你能用尺规作图“三等分角”吗?再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科书中“阅读材料——方程史话”,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时,十分感兴趣,纷纷询问“天元术”是什么,要求我对此进行详细的解释,并立即着手列方程计算丢番图的年龄。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对中学生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学习。观察力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获得有意义的材料,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观察往往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每一位学生观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获得的结论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观察过后,不能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知道观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使他们在下一次进行观察,能有效地提高观察效率,获得成功。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教学中,我亲自制作的一些立体图形模型,并让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在课堂上展示模型以及所带物品,然后请他们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能不能将它们分类。在观察讨论时,有学生发表看法:“玻璃珠、皮球滚来滚去,站不住算一类;其它的可以固定位置,不易移动,算一类。”也有学生说:“尖尖的(指圆锥和棱锥)算一类,其它算一类。”情绪激昂,互相批驳,最终获得与教科书分类基本相同的结论,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过渡显得理所当然。

再如:在进行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教学时,以四人为一小组,用画画的形式,从正面、侧面、俯视三个方面画出每组桌上的立体图形,然后将所画图形拿给其它小组观察,看能否得出这是个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并评分,看哪一个小组画得最好。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将每一个细节错误都找了出来,之后的教学也顺理成章。

3.培养学生高效、持久的记忆力

对学生来说,记忆力是决定成绩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而在数学教学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记忆力。数学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各学科而言,逻辑性较强,也较抽象,往往有学生概念、公式规律记住了,但却无法运用,这是由于对识记内容没有理解,不考虑其意义联系只靠机械重复去识记导致的后果,为使记忆的持久、正确,在进行概念、公式原理教学时,不妨将之具体化、形象化,以增强学生的记存过程。

例如:在《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第7节相交线时,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与区分是难点,我

与学生一起归纳。同位角成“F”状,如∠1和∠5,∠2和∠6,∠3和∠7,∠4和∠8;内错角成“z”

状,如∠3和∠6,∠4和∠5;同旁内角成“[”或

“]”状,如∠3和∠5,∠4和∠6。

另外,要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还需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很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很紧密,知识越系统化,吸收和记忆新知识的能力越强,就像工作效率很高的图书馆一样,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架上,需要时手到擒来,知识不系统,杂乱无章,也不利于记忆力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在知识的纵向、横向上进行串联,当每一章节告一段落时,都 必须对本章节的知识点归纳、概括,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将这一段时间所学内容理解、巩固,以便下一阶段的学习。

4、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越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越是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方式,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附众议,而是常常违反惯例,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创造性思维正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按自身思维,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形式,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能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虽然“出格”并非意味着创新,但要创新,首先必须“出格”、突破常规。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并聆听学生提出的“古怪”、别出心裁的问题,而不是“拿了长刀来削平它”。(鲁迅语:我觉得中国有时是极爱平等的国度,有什么稍稍显得突出,就有人拿了长刀来削平它。)在学习“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我出了一道题 :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若不是正五角星,把它压扁,拉长一些,那五个角总和是多少? 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正五角星,还是压扁、拉长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预定了一种解法,即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来解答: 但在教学中,学生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三种方法来解:①用量角器量;②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③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压扁或拉长之后获得结论一致。这第①、②种解法突破常规,利用测量、剪拼的方法达到目的,含有了归纳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

5、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创造的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 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甚也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 所以,中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例如: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教学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道习题:(1)要求学生调查班上每一位同学所穿的鞋的号码,也可以询问其他班级的同学,并列出表格。从这次调查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倘若你要开一家鞋店,要如何进货?(2)当两手向两旁伸直时,测量两指尖的距离,求班上同学此距离的平均数,并求班上同学身高的平均数。你的答案能告诉你一些事情吗? 这两题一出,学生顿时热闹起来。当天晚上,学生就把调查结果交了上来。第二天上课时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各抒己见。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6、让学生有挫折体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创造活动需要借助决心和毅力,法国着名的科学家巴斯德在讲到自己成功的奥秘时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近年来国内外对独生子女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虽然智力不错,但学习成绩与其智能发展水平并非一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独生子女缺乏意志,特别是缺乏自制性和坚持性,由此导致他们容易在具体事情处理上表现为决心很大,常常信誓旦旦,行动上却又迟疑不决,虎头蛇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设置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从小至大,让学生感受到挫折,使学生尝到越过障碍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不畏困难、遇难而上、不退反进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最后,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质疑是学生创新的一种表现,说明他有认真去思考、联想。想象不是任意幻想,而是在思想中去寻找新事物与现存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它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打破知识的限制,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不仅是科学语言,而且也将是商业、贸易的合适语言,因此,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证明,还要会用之去理解 ,去交流和创新,信息时代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大众传递着大量信息,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江家齐主编 《教育与新学科》,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

孔棣华、陈运森主编 《当代外国教学法》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 张筱玮主编 《中学数学理论与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4月

龙立荣《障政策的研究与完善。

(五)加强就业培训立法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成人群体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相关法案已经颁布十余种。美国政府还相继颁布了1973年的创造创新条件,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教学通讯》2002年第4期

下载浅谈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1、福特在设计捷豹牌汽车时,拆看了50多种品牌的汽车,这个例子恰好说明应向()学习(B) A.供应商 B.竞争对手 C.销售商 D.科研机构 2、在组织战略管理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组织整体战略......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试题答案大全1

    专业技术人员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参考题1 1、福特在设计捷豹牌汽车时,拆看了 50 多种品牌的汽车,这个例子恰好说明应向学习(B)A.供应商 B.竞争对手 C.销售商 D.科研机构 2、在......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见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见 江西省萍乡市青山中学魏志岗 如何在新课程条件下开展中学历史教学,不少同仁有许多令人深思的理性见解.笔者认为历史教育之所以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杨庄中学王绪文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在教学中鼓励青少年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创造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几年来,我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整个......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是立足于21 世纪的通行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1

    威奢乡初级中学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作业(前三章) 第一次作业: 一、 为什么说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答:(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