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4:1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我刚看到这个题目有点蒙,在我们所使用的鲁教版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这个教学知识点,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

手边正好有一本沪教版教材,翻阅后发现,沪教版教材专门作为一节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知识体系系统清晰,老师教学中就有据可依,按照教材编排进行即可。我们鲁教版教材,则是把难点分散到各章各节,虽说学生接受过程要容易些,但是对教师的要求无形中有所提升。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应该是‘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是在讲授完分子原子及化学变化实质之后、进行化学方程式书写教学之前进行的,仅仅以一句“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引入课题,通过回忆以前的实验结果,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指导学生进行试验验证等等,慢慢得出结论。看似简单流畅的教学过程中,实则隐藏着不少陷阱,看似课堂教学效果不错,日后的检测中会发现学生掌握知识死板固守无法具体应用。

我对照教材仔细回忆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虽说每次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被丰富的实验现象蒙住了眼睛,只看现象,没有从实质上进行理解。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技能还需要加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复习性介绍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教学反思《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

2.学生不能够准确的说出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出现的明显现象。语言的描述还需有待加强。我们应该在学生探究实验之前先演示两个实验,并且加强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明确语言描述的要求。

3.学生在做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不守恒的实验时,面对和正确结论不相符的实验结果,不敢正视甚至怀疑自己的操作错误导致实验失败,失去了该实验设计的初衷。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需要认真点拨、解释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结论。

4.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讨论、自悟发现的过程,我们只是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热烈,在教师面前学生没有顾虑、没有拘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

在课堂教学中,我应该改进的地方也有许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密,但没有摆脱教材的套子,没有展开。如学生探究的实验,仍然用的是书中的例子,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只是对教材实验的细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形成。

2、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如果教师先呈现出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比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更能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3、设计实验并讨论实验方案如果能在课前完成,学生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课上教师在综合分析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实验方案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供学生探究,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据此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

1.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2.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是:(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和成立原因;

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活动: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及成立原因

教学过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探究学习:质量守恒原理的证明

发现问题:酒精灯内的液体燃烧后会逐渐减少,生锈的铁钉质量比原先质量增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却没有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总质量不变。

设计实验:

(1)参照课本P96页图4-13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现象: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

文字表达式:硫酸铜(CuSO4)+ 氢氧化钠(NaOH)→ 硫酸钠(Na2SO4)+ 氢氧化铜[Cu(OH)2]

结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

(2)参照课本P96页图4-14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现象:胶皮滴管中的稀盐酸滴入到小试管中的碳酸钙上,产生大量气泡,锥形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逐渐变浑浊,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状态。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CaCO3)+ 盐酸(HCl)→ 氯化钙(CaCl2)+ 二氧化碳(H2O)+ 水(H2O)

二氧化碳(H2O)+ 氢氧化钙[Ca(OH)2] → 碳酸钙(CaCO3)+ 水(H2O)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2.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重组,即参加反应的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质量也基本不变

(2)在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1)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形成200g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

如:酒精燃烧后,质量逐渐减少,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话,参加反应的酒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应该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水的总质量相等,而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在空气中,无法称得质量,所以质量减少。

而铁钉生锈后质量会增加,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铁锈的质量,当然铁锈的质量就会大于原先金属铁的质量

例题:4.6g某物质R在空气燃烧后,能够生成8.8gCO2和5.4gH2O,请你分析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我们可以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R+O2→CO2+H2O,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反应物中的碳、氢、氧元素质量应该和生成物中的质量分别相等。首先能够判断在反应物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我们就要根据质量来算了:

m(C)=m(CO2)×ω(C)=8.8g× =2.4g;m(H)=m(H2O)×ω(H)=5.4g× =0.6g

故,氢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总和只有3g,而R中有4.6g,所以在该物质中氧元素就要占1.6g。

综合上述,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严格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需要化学方程式配平

(2)严格尊重实验事实,不可主观臆造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以P为例: 4P + 5O2 点燃=== 2P2O5

4×31 5×32 2×142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五氧化二磷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化学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改成等号。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NH3+Cl2—N2+NH4Cl

观察上式:左边有3H,右边有4H,氢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此,在NH3前配上化学计量数4,在NH4Cl前配上化学计量数3,即:4NH3+Cl2—N2+3NH4Cl

上式中:右边有3Cl,所以在左边的Cl2前配“3/2”(使Cl原子个数相等);左边有4N,右边的3NH4Cl中有3N,所以在N2前应配“1/2”(使N原子数相等),即:4NH3+ Cl2— N2+3NH4Cl

上式两边分别乘以2,使各项化学计量数变成最小整数比,即:8NH3+3Cl2==N2+6NH4Cl

(2)观察法

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原子数目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1

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NH3+O2—NO+H2O

NH3的原子数目比较多,令其化学计量数为1;依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确定其他各项的化学计量数。上式中有1N和3H,所以右边的NO前面应配“1”(使N原子个数相等),H2O前面应配“ ”(使H原子的个数相等),此时,右边有5O,所以左边的O2前面应配“ ”(使氧原子个数相等),即:

NH3+ O2—NO+ H2O,将其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最小整数比:4NH3+5O2==4NO+6H2O

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1)许多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如把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写在“等号”的上方或下方

(2)如果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在该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如果生成物中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时,则在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3)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时,气体生成物中就不需注“↑”;同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时,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错误

(1)写错物质的化学式;

(2)随意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漏标或错标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生成物的记号;

(5)错写或漏写反应必需的条件。

练习:

1.C2H6 + O2 — CO2 + H2O 2.Al + MnO2 — Al2O3 + Mn

3.C2H2 + O2 — CO2 + H2O 4.Fe + H2O — Fe3O4 + H2

5.Fe2O3 + CO — Fe + CO2 6.Mg + N2 — Mg3N2

7.NO2 + H2O — HNO3 + NO 8.KNO3 + S + C — K2S + N2 + CO2

9.FeS+ O2 — Fe2O3 + SO2 10.Fe2O3 + HCl + H2O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 FeCl3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例题:某实验室中需要1.6g氧气进行实验。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

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

2H2O通电===2H2↑+O2↑

4 32

x y 1.6g,x=1.8g;,y=0.2g

答:电解消耗1.8g水,同时生成0.2g氢气。

常见题型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共140g,所以A和B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g。由于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占其中3份,B占其中4份。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7×4=80g。

例2 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分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的相对分子质量。解题时,首先要确定4Y的值,即3×32+4Y=2×102 4Y=2×102-3×32=108 Y=27

2.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例3 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18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答:(1)4.8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的质量为x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316 32

x 4.8kg

(3)不行。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或在实验室制如此多氧气,耗时太长。

分析:此题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两个重要的注意点:1.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的换算(即气体体积=气体质量÷气体密度);2.化学方程式中单位的换算,如题目中出现“kg”与“g”之间的换算。此题中不仅仅是一道有知识背景的简单计算,还考查了学生仔物质制备时是否考虑原料成本和反应时间的因素。

3.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4 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 高温=== CaO + CO2↑

44

100t×80% x

x=35.2t

生石灰的质量:100t-35.2t=64.8t

4.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物质的计算和推断?

例5 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105.5

第2次10m

第3次101.2

第4次101.2

(4)要得到280kg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

解:(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5%

(3)m=5.5g-(8g-5.5g)=3g

(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3高温==CaO+CO2↑

56

X×80% 280kg

x=625kg

分析: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g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g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8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三小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g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g。最后一问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

典型例题

1.某研究小组查阅了《厦门2018年海洋环境公报》得知:厦门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COD)、磷氮、油类、铅和汞等,其中COD是指一定量海水与高锰酸钾或K2Cr2O7发生氧化反应时所用高锰酸钾或K2Cr2O7的量。据此回答:(注Cr是铬元素的元素符号)

(1)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受污染的海水含有X物质,它与K2Cr2O7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5K2Cr2O7+20H2SO7=6CO2+5K2SO4+5Cr2(SO4)3+2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观察和调查指出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是资源大宝库,请写出能从未污染的海水中提取或加工得到的物质:(填化学式)_________。

2.法轮功邪教组织头目李洪志说,他通过发功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请根据化学知识来判断正误,并提出你的理由。

3.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玻意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玻意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H2和O2的混合气体10g,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9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5.饱和食盐水在直流电的条件下可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氢气和氯气反应又可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这样实验可制取生产、生活中需求量很多的氢氧化钠和盐酸。这一工程工业上称之为氯碱工业。

(1)写出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工业生产应考虑哪些因素?

6.高级汽车中常配置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内部贮存有硝酸铵。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出大量的一氧化二氮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充满气囊,隔在乘员和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乘员受伤。

(1)写出硝酸铵受撞击时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安全角度,在存放和使用化肥硝酸铵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7.化学变化中常伴有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取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__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煤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煤直接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固体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北部某城市冬季取暖约为120天,每天消耗含硫1%的煤200吨。

(1)该城市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硫气体?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你提出三个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1)KMnO4;(2)C6H6;(3)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石油的泄漏;(4)NaCl(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一切化学变化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质量也基本不变。铝是由铝原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所以铝原子无法通过化学变化生成金原子和铜原子。所以可见李洪志的说法是伪科学的,纯属歪理邪说。

3.(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4.1:9或1:4 提示:因为生成了9g水,则说明参加反应的混合气体总质量也为9g,而原气体总质量为10g。所以还有1g气体没有反应,可能是H2,也有可能是O2。

5.(1)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2)原料价格便宜,制取方便,耗能少,安全问题等。

6.(1)NH4NO3撞击===N2O↑+2H2O;(2)不能与易燃物混放;不能用铁锤等物将结块的硝酸铵砸碎;不能受到严重撞击。(分析:硝酸铵是因为分解会产生气体,所以在有限空间内,气体急速膨胀,易爆炸)

7.(1)干冰升华,酒精挥发等。(2)光,热(3)高,因为这反应放出能量,故反应物具有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具有的化学能。

8.(1)4吨;(2)尽量减少煤等含硫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技术;开发新能源

第三篇: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教学设计范文

《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化学方程

使学生熟悉明式?

学生思考问题,并确化学方程式的概2.说出方程式:4P +

念含义。

5O2 === 2P2O5 回答。

(二)、新课导入

[板书]: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可分为五步: 1.根据题意设未知

[练习]:并在黑板上板数;

2.写出并配平有关演:

实验室要制得0.64的化学方程式; ①、3.求出有关物质间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让学生依照例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即式量与系数乘积之多少克? 题做题,达到学以致比),写在相应化②、31克白磷完全燃学式的下边,再把烧,需要氧气多少克?用的效果。已知量和未知量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写在相应质量比克? 的下边;

4.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5.简明地写出答案。

根据以上五个步骤讲解教材例

一、例二。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并指错,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题组练习:

引导学生多主

开教师组织学生讨动探求解题方法,拓创造性思路,诱发1.用氢气还原氧论,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

化铜,要得到6.4克法。铜,需要氧化铜多少克?

2.12.25克KClO3和3克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3.把干燥的

进行题组练习。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5.5克装入大试管加热,当反应不再发生时,冷却、称重,得10.7克固体物质,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四)、总结、提升

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思维有序、严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谨,培养良好的的学

1、准确书写化学习习惯及发现问题、识,使之系统化。式;

解决问题的能力。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三个关健: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75页2、3题;第76页1题(2)、(3)题。

完成课后作业。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以达到灵活使用本节课知识点。

第四篇: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教学反思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反思

一、做实验收获

1、改进实验器材,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实验之前,首先要用硫酸铜晶体制备硫酸铜溶液的时候,用冷水时溶解的较慢,用70的水时比较快,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不会溶解。所以硫酸铜溶液可以提早一些时间配置,时间放久了以后,硫酸铜溶液就会出现沉淀变得有点浑浊,可能是因为水中本身就有碳酸根离子。所以使用之前需要将硫酸铜溶液过滤一遍。

课前试做实验时将一根铁制的发夹用砂纸打磨光亮后将一半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一会儿发夹的表面就出现了棕红色的物质,效果极其明显,这是铁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了。可是,与此同时发现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没有发生改变,浓度不对?重新配置了1:1---1:10的硫酸铜溶液,进行试验,但是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需要1小时左右,最快的夜要半小时左右。然后,我尝试多放几根铁钉,但是问题又出来了:现象是很明显,但是露置在空气中的部分铜被氧化会变黑。于是我尝试增大他的受液面积,将铁钉换成铁丝(弹簧秤上的铁丝或者是弹簧笔上的铁丝)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发现将铁丝多卷折几下,放入中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可以在5分钟内进行,出现变色现象。

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要远离学生,在讲台桌的后面。

二、教学中的体会

物质的变化这一单元学到这一课,学生已经经历了许多物质的变化剁成,看到了许多物质反应的现象。教材的开头化学变化伴随着哪些现象呢?激起学生回忆做过的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归纳这些现象,寻找证据证实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对于反应前后现象的观察极其地重要,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记录,这个观察记录将会作为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的一项重要的证据,不光关注反应后的变化,反应前是什么样子的也很重要。观察仔细并记录来把他作为物质变化的重要依据。本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单单看表面现象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寻找证据来支持结果。在教学中这一点的思想还没有体现出来,有点偏离了教学的目标。教师为了这节课的趣味性而牺牲了部分知识性,这是我最容易犯的毛病,教学的重点和趣味性似乎成了一个矛盾体。由于经验不足,教。就这节课来说,我觉得重心仍然是如何从观察的现象来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不仅仅是化学变化时会出现哪些现象?但是,以后在初中时会有一些现象的出现不能让学生判断出这个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小学的科学知识没有绝对正确的在这个阶段只要让学生爱上科学,为初中的学习奠定一份良好的兴趣就是一大成功了。

我觉得这一节课是我准备得比较充分的一节课,每次试教后,我都会有新的收获,这次的课又让我知道,当学生回答很精彩的时候,应该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这样的效果比苦口婆心的引导有更大的作用。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过去只要有老师来听课,我会显得很紧张,老师觉得放不开,这一次这一点我感觉有很大的进步,在老师们面前比较放的开,虽然这一节课上的不是很好,但是,至少我比以前进步了很多,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在行为上。我相信只要每次都有一小点的进步,我离一个合格的教师就不远了。

第五篇: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反思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前要做“下水”实验

实验之前,首先要用硫酸铜晶体制备硫酸铜溶液的时候,用冷水时溶解的较慢,用70 度的水时比较快,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不会溶解,所以硫酸铜溶液可以提早一些时间配置,但时间放久了,硫酸铜溶液就会出现沉淀变得有点浑浊,可能是因为水中本身就有碳酸根离子,所以使用之前需要将硫酸铜溶液过滤一遍。

课前试做实验时将一根铁制的发夹用砂纸打磨光亮后将一半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一会儿发夹的表面就出现了棕红色的物质,效果极其明显,这是铁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了。可是,与此同时发现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没有发生改变,浓度不对?于是重新配置了硫酸铜溶液,进行试验,效果就很明显,只需要3分钟左右,就出现变色现象。这样就可以确保课堂实验的成功。

二、教学后要回头看

物质的变化这一单元学到这一课,学生已经经历了许多物质的变化过成,看到了许多物质反应的现象。教材的开头:化学变化伴随着哪些现象呢?激起学生回忆做过的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归纳这些现象,寻找证据证实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对于反应前后现象的观察极其重要,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记录,这个观察记录将会作为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的一项重要的证据,不光关注反应后的变化,反应前是什么样子的也很重要。观察仔细并记录来把他作为物质变化的重要依据。本课的目的就

是让学生明白,单单看表面现象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寻找证据来支持结果。在教学中这一点还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有点偏离了教学的目标。

就这节课来说,我觉得重心仍然是如何从观察的现象来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不仅仅是化学变化时会出现哪些现象?但是,以后在初中时会有一些现象的出现不能让学生判断出这个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小学的科学知识没有绝对正确的,在这个阶段只要让学生爱上科学,为初中的学习奠定一份良好的兴趣就是一大成功了。我觉得这一节课是我准备得比较充分的一节课,教学效果还可以。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后我反思:如果当学生回答很精彩的时候,应该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这样的效果比苦口婆心的引导有更大的作用,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下载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定量认识化学变35篇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心得体会: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相多好不容易,李老师结合切身经历深入探索,见解独到,值得大家借鉴和思考! 李老师以自己参加的一次听评课活动为话题,......

    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教学反思1 优点:课前我进行了用心的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做了许多的预设。结合我本人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调整,这种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体现......

    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教学反思模板 认识教学反思模板1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之前学生学习的都是直线图形,而这节课学习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建立、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反思(样例5)

    今天下午,在实验室和两个班的学生一起主要通过硫酸铜和铁钉的实验,研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个实验在教学中发现许多问题,并尝试了解决,但结果仍然不明显。第一个班级的教学:先出......

    化学变化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顺义区教研中心 谢立平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周业虹 朝阳区教研中心 兰俊耀 密云县教研中心 任连俊 怀柔区教科研中心 崔建福一、教学内容......

    认识比教学反思

    《认识比》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使学生认识1厘米的长度及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体会测量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上完这节课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