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量认识化学变3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心得体会: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相多好不容易,李老师结合切身经历深入探索,见解独到,值得大家借鉴和思考!
李老师以自己参加的一次听评课活动为话题,从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角度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读后引人思考,受益匪浅。值得推荐学习。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心得体会:
上学期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全市教学研讨会,会议期间听了几位老师上的同内容的课。在听课时,感觉多位老师的课容量都是比较多,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我们多多关注。设计的活动主要有:
1.创设问题情景:汽车能跑多远?(通过情景将化学计算与实际相联,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可惜的是这位老师没有利用好,在课堂上,只是让学生通过化学式计算求出18Kg的水分解能产生的H2的质量,而没再结合题意分析,说明这2Kg的氢气能让汽车跑多远。)
2.引入新课:根据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说明其中的三种表示意义。
3.讲授化学方程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结合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说明18Kg的水能产生2Kg的氢气。并通过老师的归纳与小结,说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4.练习与反馈:
(1)计算6g高锰酸钾分解,得到氧气的质量?
(2)12Kg碳完全燃烧,能生成多少质量的二氧化碳?
(3)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要制取8.8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多少碳酸钙?
(4)碳酸钙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钙。20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分解,同时会产生多少质量的二氧化碳?(上述问题老师是通过PPT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逐个进行练习、或板演,老师、学生共同进行分析与纠错。但是对学生中的错误,老师只是简单地进行“纠错”,而没有更深入地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相反地,后面还专门用PPT给出化学方程式时的易错之处。
对此,在评课时,市教研员和评委老师就提出,我们这节课是要认识定量计算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是要让学生初步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掌握有关定量计算的思路与方法,要及时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正面的。绝对不能罗列一些所谓的“易错之处”来干扰学生的学习。如果要让学生注意规范性,那也应该是利用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而不是使用老师“想象”中的错误来指导学生。
市教研员的话确实很有道理,现在想来,只有来自于学生中的错误,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这一点,当时我没注意到。在评课时,我还认为老师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的做法很好!值得借鉴与推广。在评课后,我私下与部分评委老师进行了交流,现在想起,我是十分佩服评委教师一针见血的点评。
再看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化学方程式计算,计算的依据与计算步骤。然后马上进行这样的4道题的计算,其中第一题是氧气制取,属于分解反应,是根据反应物求生成物;第二题也是由反应物求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第三题是复分解反应,是根据生成物求反应物;第四题是含杂质的计算,是分解反应,由反应物求生成物。四题间,并没有明显的联系。所以,我认为本课中学生的练习只是量上的丰富、技能上的充分展开。至于在“为什么要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过程要注意些什么”等思维层面,老师并没有意愿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也较难得到更多的收获。
同时,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练习4道题,量太大,除了部分优生,且有充分准备的当然能顺利完成,配合老师进行表演。其他学生思维因没有时间充分展开,不能真正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特点与依据”,所以对应的习题,多数学生还是不能及时完成,个别学生干脆就放弃了,只是在等着看同学的板演、老师的PPT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效果确实是打折扣了。)5.小结与归纳:老师给出PPT,归纳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点明其中的三个要领,三个关键,展示一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
6.课堂练习:计算锌与盐酸反应,由氢气的质量求锌的纯度。
(在讲解时,老师还进行了变式,如果进行条件变换,如反应前后称得杯中物质质量减少0.12g,其他不变,如何进行计算?学生迅速发现了这里的质量差就是释放出的氢气的质量。我认为这是本课的另一亮点,就是老师要注意结合问题情景,多进行变式,从中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只要我们适当地进行变式,通过题组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训练,就不用呈现那么多的计算问题,这对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的是“质”,而不是“量”。)
对比而言,我在设计本课时,注意到了老师们在评课时提出的: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第一节课,应从学生已掌握的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入手,重点理解什么是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对解题过程与步骤有一定的理解,注意格式的规范化的初步形成。
同时,我更关注“为什么要学”?我认为,只要能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学生就能主动要求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学习,而不是我们老师要他学习。毕竟,这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只会让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闷。实践中,学生很快地根据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求出氧化铝生产铝的情况,我再让他们进行化学式计算,学生都很乐意。
但是,在我给出由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问题时,学生又无语了。那些中等生、中下生表现得很无助,我指导他们别再局限于物质的组成,试着再认真分析物质变化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实在地感受到了从定量角度认真分析物质的变化过程是有用的。自然地产生了“我要学”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念头。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很乐意,也很仔细地阅读了课本的例题。一些学生还发现了我们前面是由反应物求生成物,课本是用同样的问题,由生成物求反应物。在阅读中,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与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我再要求他们进行了一道简单的计算,虽然难度不大,但学生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错误,因此,我让一些学生进行板演,然后针对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气氛上升到了另一个高潮,对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与格式的规范化,学生有了初步的共识。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获得的,是他们亲自参与后体会到的。我想这样的活动,也有探究的味道,探究不只是实验,对思想方法的探究,也是探究的一种形式。
另外,活动中所选的几个反应,氧化铝的分解,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碳完全燃烧,虽然彼此间联系不大,但它们分别是分解、复分解与化合反应,所以我认为这还是有着一定的典型性。如果只是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适当的变式,虽然能更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本质,但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质量变化的理解。变式,看来放在习题课会好些。
第二篇:定量化学实验总结
组 员 工 作 计 划 及 总 结
第四项目组
组长:李伟、孙超
组员: 刘丽红、刘波、刘芋莹、何佳睿、伍建、江昊天、苟红松、牟宗林、袁杰、鲜成林
工作计划
这是我们2012年的分析化学的实验计划。第一周:分析纯碳酸钠品质检验,一:准备工作:熟悉网络资源,了解国标规定。
二:样品的交接,制备保存,填写样品交接单,清洗仪器,制备溶液。三:工业碳酸钠的定性分析: 实验步骤:
①对外观进行鉴定,取样品溶液加BaCl2.生成白色,此沉淀在盐酸中不溶解。②取样品加氨水,生成淡蓝色沉淀,加过量的氨水时,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
③取样品加亚铁氰化钾,生成红棕色沉淀。注意事项;1.废液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处理。2.使用试剂注意安全。
四:检测硫酸铜产品主含量。
①工作准备:清洗仪器,样品交接,试剂配制。②分析步骤:
1、精称0.1克基准物于碘量瓶中。
2、用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记录Na2S2O3的消耗体积。③结果计算。第二周:
准备工作:认领实验工作台,领取仪器,洗涤仪器,校正滴定管。第三周:检测工业碳酸钠的主含量
①准备工作,清洗仪器,样品交接,溶液制备。②标定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 ③无水硫酸铜含量测定:
1、精称1g试样于三角瓶中,加100mL水溶解,煮沸,逐滴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至有微量沉淀生成,加4mL乙酸溶液,加10mL饱和氟化钠,2g碘化钾,用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呈淡黄色,加3mL淀粉溶液,继续用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Na2S2O3的消耗体积。第四周、总结碘量法。
一:制作PPT。输入电脑。总结成果。第五周:硫酸铜产品中原料残留含量。第六周:游离酸含量测定。
1、试剂清单,洗涤仪器,样品交接,配制NaOH标准溶液。
2、分析步骤,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3、游离酸的测定。
第七周:水不溶物含量测定。
1、洗涤仪器,样品交接,配制溶液,2、分析步骤,称取10g试样置于200mL的烧杯中。
3、加100mL蒸馏水和2滴浓硫酸,加热使其溶解,经过滤。
3、加20mL蒸馏水洗涤5次,将坩埚放入105-110。C烘箱中烘至恒重。
第八周:总结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制作PPT实验结果。全班分享,老师打分,输入电脑,第九周:工业碳酸钠品质检验。
一、工作准备:清洗仪器,样品交接。制备溶剂。工业碳酸钠定性检验:
二、鉴定步骤:
①用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进行无色火焰灼烧。
②取样品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C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CO32—。③在样品中滴加硫酸镁,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CO32—。第十周:碳酸钠中氯化物的含量测定。
一、试剂清单。溶液准备。仪器清单。
二、分析步骤:
①配制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
②准确称取NaCl 0.35g ,放于锥形瓶中。
③加50mL蒸馏水,加重铬酸钾指示剂1mL,充分摇动,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呈砖红色即为终点。④记录消耗体积。
⑤称取适量试样。置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50mL水溶解,加K2CrO4 指示剂1mL,充分摇动,用AgNO3溶液滴定至微呈砖红色即为终点。记录AgNO3溶液消耗体积。
平行标定三次,同时做空白试验。三:结果计算。四:注意事项。
第十一周:硫酸盐含量测定。
一、工作准备:洗涤仪器,交接样品,配制标准溶液。
二、试剂清单。
三、分析步骤。
四、实验数据记录。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结论。
定量化学工作总结
我是第大四组长李伟,副组长孙超。
首先我对项目1:分析纯硫酸铜品质检验进行总结,任务1.1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项目组组长是袁杰。任务1.2检验硫酸铜产品成分项目组组长是伍键。任务1.3检测硫酸铜产品中主含量项目组组长是刘芋莹。任务1.4检测硫酸铜产品中的水不溶物项目组组长是牟宗霖。任务1.5游离酸的测定项目组组长是刘丽红。
在项目1中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样品交接单并了解了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以及碘量法。其中高锰酸钾法中我们了解了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它的氧化能力和还原产物和溶液的酸度有关。它可以直接或间接测定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我们并掌握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高锰酸钾可直接测定H2O2间接测定Ca返滴定法测定软铁矿中的二氧化锰等。重铬酸钾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重铬酸钾可直接或者间接配置,它可测定铁矿中全铁量、测定氧化剂、测定还原剂以及测定污水的化学耗氧量。碘量法是利用碘的氧化性以及碘离子的还原性它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它可测定水中溶解氧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在项目1中我们对氧化还原法的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为项目2工业碳酸钠品质检验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在项目1中我认为我们第四项目组成员在做实验时认真刻苦,不懂就问同时也像做的好的同学学习但是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有些同学没有好好地预习不知道怎样做实验,有些同学做实验时粗心大意导致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误差很大,有些同学没有很好的掌握终点等等,但总体我认为我们第四项目组在改善。同时我也相信我们第四项目组会做的更好。
在项目1中的实验中我认为我还算认真刻苦,但我总觉得我对溶液的颜色无法很好的掌握从而影响了我的实验结果,总体还算可以。
对工作的计划,我认为要做好实验并取得很好的成绩,首先你要对实验的原理了解透彻并能举一反三。其次了解实验的影响因素并尽最大可能避免它对实验的影响以及消除它对实验的误差。最后做实验时要小心且细心,切记不可粗心大意。以上都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处。我的工作计划是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的影响因素。并明白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影响实验误差、明白为什么会选用这种指示剂、明白为什么会在这个温度和PH下进行实验以及明白为什么会采用这个方法来测定等。
对老师的建议或对她的意见,我希望她在做实验之前给我们提前说具体做什么实验,不要只说项目几的实验,因为前几次我们很多人就因为这个而不知怎样做从而使我们盲目。
第四项目组组长:李伟
定量化学实验工作总结
首先我点评一下我做的实验。我给我所做的实验打一个及格的分数。为什么要打及格的分数,因为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好:
1、在做实验之前还没能够充分的做好预习工作,而且一没有定时关注班级邮箱里的内容。
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老是不动脑的做实验,不会独立思考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等。
3、还有就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因为个人原因而产生的错误操作。(例:记录数据用一张单页纸写等)因此我为我的这几次实验打一个及格的分数。
首先我对分析纯硫酸铜品质检验等试验进行安排回顾,任务1.1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项目组组长是袁杰。任务1.2检验硫酸铜产品成分项目组组长是伍键。任务1.3检测硫酸铜产品中主含量项目组组长是刘芋莹。任务1.4检测硫酸铜产品中的水不溶物项目组组长是牟宗霖。任务1.5游离酸的测定项目组组长是刘丽红。
还了解到了很多原理不同的指示剂,比如:
1、自身指示剂:有些滴定剂或被测物有颜色,滴定 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无须再滴加指示剂,本身的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其优点:无须选择指示剂,利用自身颜色变化指示终点。2.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可以同氧化还原电对形成有色配合物,因而可以指示终点。(例:淀粉 + I3-——深兰色配合物)、(5.0×10-6mol/L→显著蓝色)反应可逆,应用于直接或间接碘量法。3.氧化还原指示剂:具氧化或还原性,其氧化型和 还原型的颜色不同,氧化还原滴定中由于电位的 改变而发生颜色改变,从而指示终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条件电位尽量与化学计量点电位相一致等。
在这近几次的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学到的滴定分析技术和检验一些物质而常用到的一些滴定分析技术及反应现象和颜色等,其次我还学到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还有就是学到了类似与工厂的严格要求以及以国标为准的滴定技术。最后是锻炼我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总结人:孙超(副组长)
定量实验工作总结
在实验中,给我带来不同的体会,是在理论课上不能体会到的。实验就是要亲手操作的,就是要亲自去观察每一步变化的,看着每一步颜色的变化,又是一种激动,又有一种成就感。这次的实验,我学到了很多,怎样提高实验效率;怎样方便、简捷完成实验,也学会了在理论课上没有听懂的原理。还有老师让我们轮流当小组长,她让我们体会工厂里的阶级分配,这确实让我们体会到了,让每个人都有体会感受。
在实验中,虽然很多实验都会做,但是对于我而言,实验的结论都做得不是那么精确,总是有那么点偏差,总是达不到国标。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充实。实验给我们亲身体验的机会,实验真好!
总结人:刘丽红
定量化学实验工作总结
我们这期的实验安排:第一周我们对网络资源的查询、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浏览,建立了班级资源管理邮箱。第二周我们进行了实验工作台的认领,领取实验仪器,洗涤仪器,校正了酸碱滴定管。对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第三周我们做了检验硫酸铜产品中的主含量。第四周我们用碘量法测定了硫酸铜产品主含量的测定,检测了硫酸铜产品中的水不溶物,第五周由于公益劳动放掉4学时。第八周撰写报告,进行答辩,总结氧化还原滴定法。
在本学期实验中,我们按要求完成了工业硫酸铜的品质检验,从碘量法中,去测定了硫酸铜的产品主含量,每个实验我们积极预习每个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懂得了更多的项目安排程序,了解了实验室样品的储存,制备及管理。对滴定管的使用我们更加的熟悉,能够更加的精确的滴定现象的终点。
由于实验的复杂和繁多,我们的收获也有许多,我们的预习使我们更加的熟悉实验的步骤,在实验中我们积极配合成员的工作,互相交流,积极探讨,敢于动手,在实验完成后,我们举行了实验的PPT总结,对各大组的成果惊醒了展示。这周我们做了工业碳酸钠的品质检验,分别定性和定量的欧诺工业碳酸钠进行了测定,下周我们将对工业碳酸钠中的氯化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在本学期的实验中,我没有一次请假,没有一次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工作组的安排。积极完成实验的要求,诚实的记录实验的数据,积极的搜索网络资料。对本学期的实验完成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结人:刘波
实验总结
学期试验之间,我做过许多不同的实验,发现自己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有许多不足。
试验期间,我发现精称试样的效率有所提高,缩短称量时间。仔细观察滴定过程,也能得到很好的滴定终点,还有用量通量取体积,技巧掌握好的话,量过量的话,可以用手倾斜倒置,以滴滴出。总体实验效率用所提高一点,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滴定终点时受环境影响使滴定过量。称量时老是称过量,差量法的技术掌握不好。实验结束以后,偶尔忘记看水温。滴定终点时有些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很难鉴别。定容时,玻璃棒一端在刻度线下,另一端靠经瓶口而使溶液轮瓶口往外流。操作不仔细。最大的缺点在于有些时候不知道干什么,虽然有预习报告,但许多细节不知道怎么做?而白白浪费了时间,只能通过观察同学之间的操作细节。总之,实验操作效果弊大于利,实验效率有一点提高,但实验中许多问题需自己解决,努力在实验的质速有所提高。
总结人:江昊天
试验总结
在老师英明神武的教导之下,我们做了许多的实验,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自己配制一系列的标准溶液;学会了许多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会了团队的协作;学会了数据处理的很多种方法。
这极大的提升了我们自身的职业技能素质,让我们提前对我们的前景有了很大的认识,对以后的工作有着莫大的裨益。
总结人:牟宗霖
实验总结
在我们精英老师的带领下,实验结果取的了重大突破,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深刻认识到做实验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做好每一堂实验课才能更好的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实验中少犯不
必要的错误
总结人:何佳睿
总结
在定量化学的实验中我学会了很多的技能,对一些实验方法和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基本掌握,在实验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以及同学们在一起做实验时的团结、奋进。本来我的实验技能不是很强,但有老师同学的帮助我很快就掌握了实验技巧、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让我少走了一些弯路。我相信在以后的实验我还能做的更好,我也希望同学们也一样越来越好!
总结人:鲜成林
总结
在这段时间的定量化学实验里我在实验中收获了很多。对实验仪器的操作给为纯熟,在实验中也收获了比较丰富的实验经验,与同学间的合作更为默契。
但在实验中也有很多不足。往往实验结果有点出乎意料,后来在小结中才找到疏忽的地方。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更为细心。做实验前预习、做好数据记录、记好老师在实验中所提到的要点、做好细节才是完成一次完美实验的标准。此外我也要对张老师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张老师在实验中讲清楚实验的重点,使同学们能理解您的意思。
总结人:刘芋莹
试验总结
项目一:分析纯硫酸铜品质检验
任务一: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与标定
任务二:硫酸铜成分检验
任务三:工业硫酸铜水不溶物的测定
任务四:游离酸含量的测定 任务一: 一:试验目的
1:掌握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掌握以重铬酸钾为基准物标定硫代硫酸钠的原理 二:试验原理
固体Na2S2O3试剂,一般都含有少量杂质,且放置中极易风化,不能用直接法配制,Na2S2O3由于受水中微生物作用,光线不稳定,极易分解。任务二: 一:实验目的
1:检验硫酸铜主成分是否与产品符合 二:试验方法 1:外观为蓝色
2:取样品水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即生成白色沉淀
3:取样品水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变为混蓝色溶液 4:取样品水溶液,加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任务三
一:试验目的
1:检测硫酸铜产品中水不溶物的含量 二:试验步骤
取样品10g于200ml烧杯中,加100ml水,并加入硫酸,然后加热使溶解,溶解后趁热用G4过滤器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将盛有洗涤渣的坩埚放入105~110度烘箱中恒重。任务四: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工业产品中的游离酸含量 二:实验步骤
1:NaOHb标准溶液标定
在分析天平上称取三分在105~110度烘箱中恒重2小时的令苯二甲酸氢钾0.4~0.6g于250ml锥形瓶中,加25ml水,加2d酚酞,用NaOH滴定至微红色。2:游离酸的测定
称2g试样于100ml烧杯中,加50ml水,在搅拌器下溶解,并用NaOH滴定至PH=4.00即为终点。
项目二:工业碳酸钠产品品质检验
任务一:碳酸钠成分检验
任务二:总减量测定 任务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酸钠品质检验的方法 2:检验碳酸钠是否符合要求 二:鉴定方法
1:用盐酸润湿的铂丝先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样品溶液少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2:样品溶液滴加盐酸即放出CO2,该气体通入氢氧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样品溶液滴加硫酸镁,生成白色沉淀 三:注意事项
1:碳酸钠,浓盐酸在使用时眼、要仔细认真。2:焰色反应,要在无色火焰上进行 任务二
一:实训目的
1:测定工业产品碳酸钠中的总碱量 二:方法提要
1:以溴甲酚绿-甲基红为指示剂,将1g/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与2g/L的甲基红乙醇溶液按3:1混合。
2:配制浓度为0.1mol/L 200ml盐酸溶液 三:分析步骤
1: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① 准确称取基准物碳酸钠0.2g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溶解
② 溶解后,加指示剂8~10d用近似0.1ml/L Hcl溶液滴定至暗红煮沸2min,冷却后,再用Hcl滴定至暗红,则为终点
2:总碱量的测定
取0.17g样品,精确至0.0002g于锥形瓶中,用5ml水溶解,加10d指示剂,用盐酸滴定至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再继续滴定至暗红色。
自我总结
在这半学期的实验里,每次试验前,都对试验进行过部分了解,简单的计划一部分试验步骤,为试验做准备,让每次试验都能成功的完成,达到精益求精。
在试验中,我都仔细的,一步一步的去完成,达到自己想要的实验目的,总结人:苟红松
实验总结
在前半期的实验中,每当做实验前,我都会认真的查找与试验相关的资料,并且认真预习。在实验过程中,都认真完成各个步骤,并且思考了其中的原因。实验过后,独自完成了相关数据的计算。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知识与操作技能。相信在下半期的实验中,我能做得更好,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结人:伍建
第三篇:假如我会变3
假如我会变3
假如我会变 nn日照第三实验小学四年级一班甄皓伟 nn假如我会变,nn我想变成一阵清风,nn清风吹啊吹啊,nn吹来了绵绵的春雨,nn让大地换上绿装; nn吹来百花仙子,nn让大地姹紫嫣红; nn吹走了夏天的炎热, nn让大地充满了凉爽; nn吹来了秋天的画师,nn给大地涂上丰收的黄金; nn吹白了冬爷爷的胡子,nn给大地披上银装。nn假如我会变,nn我想变成一把神奇的手电,nn照亮所有盲童的眼睛,nn帮他们驱走黑暗,迎来光明。nn假如我会变,nn我想变成一把大伞,nn树立在乡间的田埂上,nn在烈日下干活的农民伯伯累了,nn就进来歇一歇,nn吃个西瓜,摇摇蒲扇,说说笑话。nn假如我会变,nn我想变成一只小鸟,nn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nn飞遍祖国的各个角落,nn也没有了妈妈的唠叨:“甄皓伟,给我买东西。nn甄皓伟,该学习了„„” nn假如我会变,nn我想变成一座大大的房子,nn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全都住进来,nn一起看电视,玩游戏,晚上一起做美丽的梦。nn假如我会变,nn我要变成一棵大树,nn为我们的城市制造清新空气,nn如果有人来砍树,我就变回人形,nn告诉他要少砍树多种树的道理,并劝他要做护林工人。nn假如我会变,nn我要变成世界上最精密的地震仪,nn能在最短时间准确的预测到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nn及早通知人们做好防备工作。nn假如我会变„„ nn
第四篇: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我刚看到这个题目有点蒙,在我们所使用的鲁教版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这个教学知识点,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
手边正好有一本沪教版教材,翻阅后发现,沪教版教材专门作为一节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知识体系系统清晰,老师教学中就有据可依,按照教材编排进行即可。我们鲁教版教材,则是把难点分散到各章各节,虽说学生接受过程要容易些,但是对教师的要求无形中有所提升。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应该是‘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是在讲授完分子原子及化学变化实质之后、进行化学方程式书写教学之前进行的,仅仅以一句“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引入课题,通过回忆以前的实验结果,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指导学生进行试验验证等等,慢慢得出结论。看似简单流畅的教学过程中,实则隐藏着不少陷阱,看似课堂教学效果不错,日后的检测中会发现学生掌握知识死板固守无法具体应用。
我对照教材仔细回忆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虽说每次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被丰富的实验现象蒙住了眼睛,只看现象,没有从实质上进行理解。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技能还需要加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复习性介绍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教学反思《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反思》。
2.学生不能够准确的说出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出现的明显现象。语言的描述还需有待加强。我们应该在学生探究实验之前先演示两个实验,并且加强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明确语言描述的要求。
3.学生在做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不守恒的实验时,面对和正确结论不相符的实验结果,不敢正视甚至怀疑自己的操作错误导致实验失败,失去了该实验设计的初衷。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需要认真点拨、解释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结论。
4.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讨论、自悟发现的过程,我们只是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热烈,在教师面前学生没有顾虑、没有拘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
在课堂教学中,我应该改进的地方也有许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密,但没有摆脱教材的套子,没有展开。如学生探究的实验,仍然用的是书中的例子,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只是对教材实验的细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形成。
2、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如果教师先呈现出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比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更能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3、设计实验并讨论实验方案如果能在课前完成,学生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课上教师在综合分析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实验方案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供学生探究,效果会更好。
第五篇: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据此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
1.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2.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是:(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和成立原因;
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活动: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及成立原因
教学过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探究学习:质量守恒原理的证明
发现问题:酒精灯内的液体燃烧后会逐渐减少,生锈的铁钉质量比原先质量增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却没有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总质量不变。
设计实验:
(1)参照课本P96页图4-13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现象: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
文字表达式:硫酸铜(CuSO4)+ 氢氧化钠(NaOH)→ 硫酸钠(Na2SO4)+ 氢氧化铜[Cu(OH)2]
结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
(2)参照课本P96页图4-14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现象:胶皮滴管中的稀盐酸滴入到小试管中的碳酸钙上,产生大量气泡,锥形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逐渐变浑浊,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状态。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CaCO3)+ 盐酸(HCl)→ 氯化钙(CaCl2)+ 二氧化碳(H2O)+ 水(H2O)
二氧化碳(H2O)+ 氢氧化钙[Ca(OH)2] → 碳酸钙(CaCO3)+ 水(H2O)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2.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重组,即参加反应的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质量也基本不变
(2)在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1)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形成200g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
如:酒精燃烧后,质量逐渐减少,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话,参加反应的酒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应该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水的总质量相等,而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在空气中,无法称得质量,所以质量减少。
而铁钉生锈后质量会增加,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铁锈的质量,当然铁锈的质量就会大于原先金属铁的质量
例题:4.6g某物质R在空气燃烧后,能够生成8.8gCO2和5.4gH2O,请你分析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我们可以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R+O2→CO2+H2O,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反应物中的碳、氢、氧元素质量应该和生成物中的质量分别相等。首先能够判断在反应物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我们就要根据质量来算了:
m(C)=m(CO2)×ω(C)=8.8g× =2.4g;m(H)=m(H2O)×ω(H)=5.4g× =0.6g
故,氢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总和只有3g,而R中有4.6g,所以在该物质中氧元素就要占1.6g。
综合上述,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严格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需要化学方程式配平
(2)严格尊重实验事实,不可主观臆造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以P为例: 4P + 5O2 点燃=== 2P2O5
4×31 5×32 2×142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五氧化二磷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化学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改成等号。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NH3+Cl2—N2+NH4Cl
观察上式:左边有3H,右边有4H,氢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此,在NH3前配上化学计量数4,在NH4Cl前配上化学计量数3,即:4NH3+Cl2—N2+3NH4Cl
上式中:右边有3Cl,所以在左边的Cl2前配“3/2”(使Cl原子个数相等);左边有4N,右边的3NH4Cl中有3N,所以在N2前应配“1/2”(使N原子数相等),即:4NH3+ Cl2— N2+3NH4Cl
上式两边分别乘以2,使各项化学计量数变成最小整数比,即:8NH3+3Cl2==N2+6NH4Cl
(2)观察法
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原子数目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1
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NH3+O2—NO+H2O
NH3的原子数目比较多,令其化学计量数为1;依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确定其他各项的化学计量数。上式中有1N和3H,所以右边的NO前面应配“1”(使N原子个数相等),H2O前面应配“ ”(使H原子的个数相等),此时,右边有5O,所以左边的O2前面应配“ ”(使氧原子个数相等),即:
NH3+ O2—NO+ H2O,将其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最小整数比:4NH3+5O2==4NO+6H2O
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1)许多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如把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写在“等号”的上方或下方
(2)如果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在该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如果生成物中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时,则在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3)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时,气体生成物中就不需注“↑”;同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时,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错误
(1)写错物质的化学式;
(2)随意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漏标或错标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生成物的记号;
(5)错写或漏写反应必需的条件。
练习:
1.C2H6 + O2 — CO2 + H2O 2.Al + MnO2 — Al2O3 + Mn
3.C2H2 + O2 — CO2 + H2O 4.Fe + H2O — Fe3O4 + H2
5.Fe2O3 + CO — Fe + CO2 6.Mg + N2 — Mg3N2
7.NO2 + H2O — HNO3 + NO 8.KNO3 + S + C — K2S + N2 + CO2
9.FeS+ O2 — Fe2O3 + SO2 10.Fe2O3 + HCl + H2O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 FeCl3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例题:某实验室中需要1.6g氧气进行实验。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
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
2H2O通电===2H2↑+O2↑
4 32
x y 1.6g,x=1.8g;,y=0.2g
答:电解消耗1.8g水,同时生成0.2g氢气。
常见题型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共140g,所以A和B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g。由于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占其中3份,B占其中4份。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7×4=80g。
例2 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分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的相对分子质量。解题时,首先要确定4Y的值,即3×32+4Y=2×102 4Y=2×102-3×32=108 Y=27
2.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例3 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18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答:(1)4.8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的质量为x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316 32
x 4.8kg
(3)不行。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或在实验室制如此多氧气,耗时太长。
分析:此题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两个重要的注意点:1.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的换算(即气体体积=气体质量÷气体密度);2.化学方程式中单位的换算,如题目中出现“kg”与“g”之间的换算。此题中不仅仅是一道有知识背景的简单计算,还考查了学生仔物质制备时是否考虑原料成本和反应时间的因素。
3.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4 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 高温=== CaO + CO2↑
44
100t×80% x
x=35.2t
生石灰的质量:100t-35.2t=64.8t
4.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物质的计算和推断?
例5 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105.5
第2次10m
第3次101.2
第4次101.2
(4)要得到280kg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
解:(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5%
(3)m=5.5g-(8g-5.5g)=3g
(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3高温==CaO+CO2↑
56
X×80% 280kg
x=625kg
分析: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g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g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8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三小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g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g。最后一问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
典型例题
1.某研究小组查阅了《厦门2018年海洋环境公报》得知:厦门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COD)、磷氮、油类、铅和汞等,其中COD是指一定量海水与高锰酸钾或K2Cr2O7发生氧化反应时所用高锰酸钾或K2Cr2O7的量。据此回答:(注Cr是铬元素的元素符号)
(1)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受污染的海水含有X物质,它与K2Cr2O7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5K2Cr2O7+20H2SO7=6CO2+5K2SO4+5Cr2(SO4)3+2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观察和调查指出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是资源大宝库,请写出能从未污染的海水中提取或加工得到的物质:(填化学式)_________。
2.法轮功邪教组织头目李洪志说,他通过发功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请根据化学知识来判断正误,并提出你的理由。
3.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玻意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玻意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H2和O2的混合气体10g,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9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5.饱和食盐水在直流电的条件下可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氢气和氯气反应又可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这样实验可制取生产、生活中需求量很多的氢氧化钠和盐酸。这一工程工业上称之为氯碱工业。
(1)写出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工业生产应考虑哪些因素?
6.高级汽车中常配置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内部贮存有硝酸铵。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出大量的一氧化二氮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充满气囊,隔在乘员和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乘员受伤。
(1)写出硝酸铵受撞击时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安全角度,在存放和使用化肥硝酸铵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7.化学变化中常伴有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取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__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煤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煤直接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固体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北部某城市冬季取暖约为120天,每天消耗含硫1%的煤200吨。
(1)该城市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硫气体?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你提出三个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1)KMnO4;(2)C6H6;(3)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石油的泄漏;(4)NaCl(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一切化学变化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质量也基本不变。铝是由铝原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所以铝原子无法通过化学变化生成金原子和铜原子。所以可见李洪志的说法是伪科学的,纯属歪理邪说。
3.(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4.1:9或1:4 提示:因为生成了9g水,则说明参加反应的混合气体总质量也为9g,而原气体总质量为10g。所以还有1g气体没有反应,可能是H2,也有可能是O2。
5.(1)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2)原料价格便宜,制取方便,耗能少,安全问题等。
6.(1)NH4NO3撞击===N2O↑+2H2O;(2)不能与易燃物混放;不能用铁锤等物将结块的硝酸铵砸碎;不能受到严重撞击。(分析:硝酸铵是因为分解会产生气体,所以在有限空间内,气体急速膨胀,易爆炸)
7.(1)干冰升华,酒精挥发等。(2)光,热(3)高,因为这反应放出能量,故反应物具有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具有的化学能。
8.(1)4吨;(2)尽量减少煤等含硫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技术;开发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