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着力点
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着力点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要培育学生对生活的情感,对世界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去关心他人,关注生活,有一颗悲悯的心,友爱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生活当中那些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精彩的素材,慢慢地加深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认识上来了,作文的思想就出来了,不用担心枯燥了。
还有一个着力点,训练学生的叙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平常要引导学生发现有意义的值得写的生活故事,引导学生写好日札、随笔、周记,帮助学生确立捕捉细节,探寻价值的有效途径,随机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黎锦熙先生提出“日扎优于作文”,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引起思索和争议的事件,引导学生及时用笔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抓住机会,把学生的思维、认识水平向前推一小步,推一大步,长期这样引导促进,那么学生就会慢慢进步。只要捕捉能力、认识水平提高了,然后再形成和养成一种用笔表达自己的情绪、见解、思考的习惯,那么就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第二篇:高中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以写人、记事、写景或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一、选择记叙文的理由
1、容易选材;
2、容易表现真情;
3、容易展示个性;
4、竞争者少。
二、立意口诀:把话题转化成标题,把标题具化为思想,把思想演绎成故事,把故事形象地表达。
记叙文的写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即“写什么”。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作者都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
三、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记叙文立意与选材的方法:
第一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那些能够触动人内心的片断或故事。
第二类是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第三类取材是借物或借景抒情。
(一)第一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那些能够触动人内心的片断或故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心旷神怡,让人留恋忘返;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
1、写流淌着情感热血的人和事。
2、写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人和事。
(二)第二类是取材于历史故事,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在尘封的历史深处追寻那些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历史人物,捕捉那些旷古文明的碎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翻作新声,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三)第三类是借物或借景抒情。就是从自然界的景物的记叙描写中去领悟人生的哲理。
一、叫做化虚为实。
比方讲,一说,哎呀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咱们同学一说安静,安静极了、很安静、十分安静、特安静,这个词用得太多了,怎么安静啊?是吧,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
二、就是化显为隐。
写作文你要有中心思想,那个中心思想怎么让人感受到?怎么让人看出来?把它融在文章的字句段里面,不要直通通地说出来。直通通地说出来,我感觉到,这个味就不够浓,你要给看作文的人联想的余地、想像的余地。如果作为一个文学作品的话,要给读者二度创造的余地,直通通地说出来了就没意思
第四,就是化平为奇。化情为物。
其一,“哲理味”。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
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3、我要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4、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其二,“散文味”。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韵味之一来自“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凭着它取胜的多乎其多。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叙说事件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
韵味之二是语言的意味深长。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时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每一句叙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请比较以下几组文章的起始句:
第一组:
1、我没有故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
2、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第二组:
1、“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为考试的失败而带来的伤痛。
2、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第三组:
1、五年前那个云霞灿烂的傍晚,在我的一生中是那样暗淡无光――不幸的车祸降临到我的身上。
2、五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不幸遇到了车祸。
以上三组的每两句话,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相差甚远。第一句的表达不仅给人一种文学韵味十足、语言优美的印象,而且能立时扣住读者心弦,激荡起读者的情感。其三,“小说味”。就是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记叙文注意:
一、以情动人。记叙文应当饱含情感。
二、细节描写。记叙文与主题相关处,体现作者深情处应当适当运用细节描写。但细节
描写不等于啰嗦重复,记叙文语言应简洁,有深意。
三、人称的运用。
四、记叙顺序的选择。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
在高考中,一篇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容易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第三篇:记叙文写作的着力点(课题研究)
记叙文写作的着力点
——记叙文写作的着力点及“成功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安排
中考作文就考记叙文,这是明的。那么,记叙文写作教学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着力点并能够做到定点“发功”呢?我的理解是,记叙文写作的着力点就在于把握好一个“立足点”和处理好四种“基本关系”,即坚持立足叙事,处理好叙与议、抑与扬、情与景、虚与实的关系。
基于以上认识,《升格作文,引领成功——成功作文法探究》的课题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板块并行展开:
一、记叙文:叙事是硬道理
记叙文的魅力就在于给人以感染,而感染力就来自于真切细致地叙事。所以,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叙事,确保记叙的要素在作文中有所体现,要对空洞无物的告白“零容忍”,七年级的作文教学尤其要关注这一点。
二、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叙事是主体,议论是升华。范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相关考题:荆州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真的长大了》。
三、抑扬之间,荡气回肠
引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处理好抑与扬的关系。抑扬结合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人们认识生活的一种客观规律。抑扬之间,要把握好情感的转折点和爆发点。范文:《阿长与﹤山海经﹥》,相关考题:16年荆州质检二作文题《我不认识你》、16年沙市三调作文题《从此“路转粉”》。
四、情景结合,含蓄隽永
引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熟悉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景物描写。范文:《散步》,相关考题:15年荆州中考作文题《那天,雨一直下》。
五、虚实相生,回味悠长
引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实是载体,虚是延伸。范文:《社戏》,相关考题:16年荆州中考作文题《哇,真香》
为了使课题研究在后一阶段高效有序地展开,按照崔静芳老师的指示精神,现对课题组成员分工如下;第一板块:记叙文:叙事是硬道理 成员:毕明利、张万茂、张文东
第二板块: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成员:张翠萍、漆建红、张梅秀 第三板块:抑扬之间,荡气回肠 成员:高加坤、张宽胜、王前保 第四板块:情景结合,含蓄隽永 成员:石彩霞、许爱琼、楚廷阶 第五板块:虚实相生,回味悠长 成员:程国荣、雷慧、谢翔、董元丙 相关说明:
1、每组成员结合自己手中的材料,完成相关板块的教学研究,也可以完成其他板块的教学研究。
2、文字材料要结合不同的板块有较强的针对性,应保留原作品鉴、升格方略、升格呈现,课后反思等环节。材料模板可参阅《记叙文写作三个“一”》
3、完成的材料可以上传至qq群文件,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附:《记叙文写作三个“一”》
记叙文写作三个“一”
——我的一节作文升格指导课
洪湖市燕窝中学 毕明利
创意说明——
文无定法。但考场作文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最好的作文水平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方面拥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这样,学生走进考场才有底气。这种“独门绝技”,一要量身定做,就是说这个学生或这几个学生对这一写法有兴趣,有体验;二要简单可行,就是说这一写法要能让这些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三要实用有效,就是说这种写法能有助于学生的作文焕发文采,完美表达。
结合学生考场作文《平凡人的力量》,我给学生策划了“细致叙述一件事情,精心设计一个场景,明确表达一种感悟”的三个“一”的写法。
考题呈现——
一个凡人善举的小故事,就是一本鲜活的人生教材,感动着你我,感动着身边无数的人。一个平凡的人,可以激起一圈涟漪,一个平凡的人,可以点亮一个灯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个词语就是一面旗帜,引领中国发展的航向。
请以“平凡人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原作品鉴——
平凡人的力量(原稿)
凛冽的寒风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我的手被冻得通红。小雪飘飘扬扬地撒下来,我搓了搓手,快步向前走去。
前面怎么那么多人?一定是有热闹看。我兴冲冲地挤进人群里。两辆车映入我的眼帘,一辆奥迪,另一辆是出租车。两车之间的距离不过几厘米,那辆出租车傍边有一道黑色的痕迹。
“吱呀”一声,奥迪的车门开了,里面走出来一个年轻人,一身西装革履,手里拿着一款新上市的苹果手机。出租车的车主也下来了,是个中年人,还在呼呼喘着气,似乎刚被惊吓过。
“你竟然把我的车给撞了,给我赔钱!”撞了?我好奇地围着车转了一圈,那有什么摩擦?这明显是想讹人啊。“我------老板------我------”中年人很着急,却什么也说不出。“不说多了,你撞了我的车,赶快赔钱。不过,看你这穷酸样儿,估计也没有多少钱吧,今儿就算我倒霉,就只要你一千吧。”这苹果哥晃了晃手里的苹果手机威胁地说道:“不要耍赖,否则我就要打电话了!”中年人脸色变得煞白,额头上渗出密密的细汗。
天边的乌云似乎越来越厚,越来越低,压得我仿佛喘不过气来,刚才的小雪已经变得鹅毛般大。
场面就这么僵持着出租四司机始终不敢解释什么那青年似乎等不及了,气急败坏地叫起来:“你到底赔不赔!”“俺说这个小哥,你看,你俩这车连边都没有擦上呢,咋能说撞了呢?再说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互相体谅一下,别耽误这位大哥的生意,也别耽搁您的事嘛。”一个有很浓重的乡音的人接了茬。我敬佩的看了过去,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民工,头上还带着一顶安全帽。“就是!连边都擦,哪撞了?真阴险------”“哼!奥迪而已,拽什么拽!还一千块,心真黑------”周围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似乎汇聚成一道洪流,冲击到“苹果哥”身上,他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嘴里小声嘀咕了几句,最后一甩手,说:“哼,今天我有事,不跟你们计较,这事以后再说。”
人群逐渐散了,雪已经停了下来,头顶上的乌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撕开了一个口子,一缕阳光从里面射了出来,更射进我的心里。春天,到了。(803字)
这是一篇38分(满分50分)的作文。
一篇38分的作文自然有其可取之处。首先,作文具体叙述了一件事情——民工直言解纠纷,表现了“平凡人的力量”这一主题;其次,作文尝试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在努力增加作文的韵味。
但是,文章总体上给人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其一,对事情的起因交代得不明确,使事情的性质在“讹人”和“无理取闹”中游离。
其二,人物形象不是特别鲜明,蛮横的“苹果哥”给人一种前倨后恭的感觉;“平凡人”民工的劝和却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警察的派头。
其三,环境描写随手拼凑,反而影响了环境描写的表现力,也影响了文章的美感。
升格策略——
一、细致叙述一件事情。叙事,简言之,就是讲述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因此,“人”和“事”就成了叙事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关注“事”,就要关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关注“人”,就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
先看起因。
“两辆车映入我的眼帘,一辆奥迪,另一辆是出租车。两车之间的距离不过几厘米,那辆出租车傍边有一道黑色的痕迹。”
——锣鼓不敲不响,鞭炮不点不炸。“距离”一词不能清楚交代两车或前后或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几厘米”应该是停车的安全距离,不能成为“讹人”的导火线。
建议修改为:两辆车映入我的眼帘,前面一辆是奥迪,后面一辆是出租车,两车前后贴到了一起。那辆出租车的轮胎在湿滑的路面上划下了两道清晰地车痕。看来,尽管紧急刹车,出租车还是不幸将自己的鼻尖蹭到了奥迪的屁股上。
再看“苹果哥”。
“你竟然把我的车给撞了,给我赔钱!” ——语言描写,“学生腔”太浓,不足以表现其蛮横的性格特点。建议修改为:“你敢把我的车给撞了,给我赔钱!” “这苹果哥晃了晃手里的苹果手机威胁地说道”
——“威胁”是一个概念性的结论,应该有一个形象的表达。形象性是记叙文的一种特质。
建议修改为:“苹果哥”晃了晃手里的苹果手机,手指都快戳到中年人的鼻子尖,“哼,今天我有事,不跟你们计较,这事以后再说。” ——语言描写,“这事以后再说”,背离了人物蛮横的特点,给人一种前倨后恭的感觉。建议修改为:“哼,今天我有事,不跟你们计较,你等着!” 再看“安全帽”(民工)。
“俺说这个小哥,你看,你俩这车连边都没有擦上呢,咋能说撞了呢?再说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互相体谅一下,别耽误这位大哥的生意,也别耽搁您的事嘛。”一个有很浓重的乡音的人接了茬。
——语言描写。民工劝和,这应该是作文的核心内容,但这段话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火上浇油的感觉,不足以表现民工的“平凡”,也不足以表现“力量”。
建议改为:“俺说这个小哥,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人心都是肉长的,就体谅一下吧,别耽搁您的事,也别耽误这位大哥的生意。”一个乡音很浓的人接了茬。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民工,头上还带着一顶橘红色安全帽,小心的陪着笑脸。”
二、精心设计一个场景。景物描写有着其自身的表现力,它的作用有: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暗示主题等。作文中有三处环境描写,应该同种有异。同,是因为事情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自然景观的变化不会有传奇的改变,异,则因为其作用各不相同,其描写的侧重点和写法也各不一样。
第一处:“凛冽的寒风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我的手被冻得通红。小雪飘飘扬扬地撒下来,我搓了搓手,快步向前走去。”
——这里的环境描写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雨雪路滑,为下文两车相蹭做铺垫,进而推动情节发展。文中景物描写只突出了一个“冷”字,与事情的发生没有直接关联。
建议修改为:凛冽的寒风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我的手被冻得通红。小雪纷纷扬扬地撒下来,路面上这儿一滩水,那儿几点雪,斑驳得像一只小花狗。我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向前走去。
第二处:“天边的乌云似乎越来越厚,越来越低,压得我仿佛喘不过气来,刚才的小雪已经变得鹅毛般大。”
——这里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就是烘托紧张、僵持的气氛,无需传奇。建议修改为:雪,还是纷纷扬扬地下着。空气,似乎凝住了。
第三处:人群逐渐散了,雪已经停了下来,头顶上的乌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撕开了一个口子,一缕阳光从里面射了出来,更射进我的心里。春天,到了。
——这里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借环境的寒冷反衬人情的温暖,赞美了“平凡人”民工的热心和正气,暗示了主旨。就算这样,环境描写也不能“离奇”,况且,此时此景,应该给主人公一个镜头吧?
建议修改为: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只有那顶橘红色的安全帽在人流中闪闪烁烁,像一簇跳动的火苗。
这样,全文只写一个场景,不仅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能使作文的余味更加深厚。
三、明确表达一种感悟。“明确”不等于“直白”,“含蓄”也不等于“含混”。只要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你的抑扬褒贬,你的表达就是明确的。作文中第三处的景物描写的修改就能明确表达一种感悟。
升格呈现——
平凡人的力量(升格稿)
凛冽的寒风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我的手被冻得通红。小雪纷纷扬扬地撒下来,路面上这儿一滩水,那儿几点雪,斑驳得像一只小花狗。我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向前走去。
前面怎么那么多人?一定是有热闹看。我兴冲冲地挤进人群里。两辆车映入我的眼帘,前面一辆是奥迪,后面一辆是出租车,两车前后贴到了一起。那辆出租车的轮胎在湿滑的路面上划下了两道清晰地车痕。看来,尽管紧急刹车,出租车还是不幸将自己的鼻尖蹭到了奥迪的屁股上。
“吱呀”一声,奥迪的车门开了,里面走出来一个年轻人,一身西装革履,手里拿着一款新上市的苹果手机。出租车的车主也下来了,是个中年人,还在呼呼喘着气,似乎刚被惊吓过。
“你敢撞我的车!给我赔钱!”撞了?我好奇地围着车转了一圈,那出租车的鼻尖只不过蹭掉了奥迪屁股上的一点泥星子而已,那有什么摩擦?这明显是想讹人啊。“我------老板------我------”中年人很着急,却什么也说不出。“不说多了,你撞了我的车,赶快赔钱。不过,看你这穷酸样儿,估计也没有多少钱吧,今儿就算我倒霉,就只要你一千吧。”“苹果哥”晃了晃手里的苹果手机,手指都快戳到中年人的鼻子尖,“不要耍赖,否则我就马上打电话!”中年人脸色变得煞白,额头上渗出密密的细汗,嘴里嗫嚅着:“老板------这------老板-------这--------”
雪,还是纷纷扬扬地下着。空气,似乎凝住了。“俺说这个小哥,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人心都是肉长的,就体谅一下吧,别耽搁您的事,也别耽误这位大哥的生意。”一个乡音很浓的人接了茬。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民工,头上还带着一顶橘红色安全帽,小心的陪着笑脸。苹果哥瞥了他一眼,说:“没你的事,走开。”“小哥,都不容易,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安全帽”还是小心地陪着笑脸。“就是!刚擦边,哪撞了?”“哈哈,奥迪真贵啊,屁股上的一点泥星子就值一千块!”周围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似乎汇聚成一道洪流,冲击到“苹果哥”身上,他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嘴里小声嘀咕了几句,最后一甩手,说:“哼,今天我有事,不跟你们计较,你等着!”
奥迪屁股一冒烟,闪了。人群也逐渐散开了。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只有那顶橘红色的安全帽在人流中闪闪烁烁,像一簇跳动的火苗。(868字)
课后反思——
一、记叙文写作的升格指导,应该把握住记叙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立足叙事的基础上,处理好叙与议、抑与扬、情与景的关系。升格指导应该有序列地展开,升格指导不能变成“规定写法”,而是给学生作文在写法上提供不同的选择。
二、在升格作文指导中,应该避免单一写法的强化训练,应当因材施教,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
三、在指导写作方法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自己写,写自己,让自己的作文有更加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四篇:高中记叙文写作学案
高中作文训练学案
——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学习目标:
1、学会记叙文审题立意,使记叙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2、提高作文审题立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记叙文审题立意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审题:
【要义点拨】
审题是作文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的好坏,将决定全篇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要看到题对文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一面。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可以叫做“戴着镣铐跳舞”。有限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可以用来规范立意和选材的大致范围,从而激活我们的写作动机和愿望,并迅速进入构思状态;不加限制,则又给我们以独出心裁,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为丰富文章内容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两个方面考虑得周密、细致,就不至于出现思路闭塞和文不对题的现象。
文题:以“家乡的”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审题要点分析:
(1)明白要你写什么抓住文题所蕴含的意义。
(2)确定要你写什么抓住文题中的一两个关键词。
(3)思考你要怎么写如何来组织文章。
文题分析:
(1)题目的定语是“家乡的”所写的内容必须体现家乡特色,因此横线上填入的必须是家乡所特有的东西;想象的内容广泛,但必须紧扣横线上自己填入的内容;不能就所填内容论所填内容,要由此生发开去,但又要落在所填的内容上。
(2)关键词是你要填的内容,那么这一事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历史、文化、哲理、故事、神话、传说? 1
可以引发哪些联想?如:与文题中提到的类似的内容。可以写这一事物的特点,写它的历史沿革,写由此而引发的有关故事等。
【方法点津】
审题时应注意的主要点有:
1、把握题目的含义
有些题目的含义比较丰富,如《网》、《明天》,它们绝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的“网”和“明天”,只有细细琢磨出它们的比喻义、象征义,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的含义。审清题目含义必须紧扣题眼(题目中透露出的重点的、有寓意的字眼),把握住题目中关键性的有效信息。如《我为_________而陶醉》、《老师,让我悄悄地告诉您》,其中“陶醉”、“悄悄地”便是必须把握住的有效信息。只有把握了题目含义,才能抓住文章应该突出的重点,才能避免在行文中步入误区。
2、要把握题字面上的重心,作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它的含义
比如“我更喜欢这一幅漫画”这样的作文题目。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让大家对所给的漫画加以比较、评论,从欣赏的角度说出自己喜欢其中一幅漫画的感受和理由。如果仅仅根据某一幅漫画的寓意提炼观点加以议论,就偏离了中心。本题的重心就在于一个“更”字。
3、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
如“难忘的教诲”这个题目,虽限定写教诲,但并未限定写哪一个人对你的教诲,你甚至可以写一件事对你无言的教诲。而“难忘”一词的限制,反而可以启发你注意选材的严格与主题开掘的深度。
4、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
限制条件有两个以上,就要仔细分析。如“我的第一次野外生活”,它要求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且是野外生活的经历,还要求是第一次的经历。如果注意了这样一些限制,就不会出错了。
此外,如果遇到材料作文(含“话题作文”)之类的题型,则应仔细审视材料,反复研究命题意图,万万不可草率动笔。
二立意:
【要义点拨】
有人说,立意居一篇文章之要津。要津,即是指关键的地方。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评价文章可以有许多尺度,但决定文章质量高低、影响好坏的,主要是立意。好的立意,能给文章以灵魂,使文章活起来,从而富有感人的魅力。
立意要点分析:
(1)确立你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这一主题是否在你审题范围之内。
(3)这一主题所能选取的事例你是否熟悉。
(4)这一主题别人会用否?别人会用,我是否比他们更胜一筹。
【方法点津】
1、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2、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
3、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的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毋庸置疑,全面、准确、深入地捕捉题目信息,深刻、鲜明、新颖地确立文章主旨,这是优秀考场作文的基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审题立意的成功便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文题分析:
(1)文题给予的内容是“家乡的”,它的涵义是要表现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这种情感决不能泛泛而谈,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将它表现出来。所以,选好事物十分重要,它必须是最具家乡特点的。
(2)因为要表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抒发出出自内心的热爱,因此所选的又必须是自己熟悉的。例文
家乡的碧螺春
父亲爱喝茶,去杭州、黄山等地,从不忘带几罐好茶。于是家里的茶罐也就多得很,连房间里都带着些茶的味道;客厅,就更用说了。
父亲喝茶自是很讲究的,除了上好的茶壶器皿外,茶叶是最重要的。苏州卖龙井的不少,但大多是些囤积在仓库中卖不出去的品质欠佳的茶,所以龙井是不常喝的。
三、扣题:如何把审的题意表现出来。
扣题的重要性:扣题,是密切材料和中心的重要纽带,是突出中心的重要手段。
1、如何扣题:
A.开头、结尾、段首要尽量扣题,最好出现文题字眼。
B.开头应尽量做到化大为小,力避平淡的抽象议论,尽可能快地奔向主题。
C.文章要常注意或明或暗地点文题。
D.结尾点题,最好能与文章的开头照应,并且能点明或深化你要表达的内容。
2、扣题方法: 如以“难忘的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抒情式扣题。这种方式多用于以第一人称叙写的与“我”关系密切的、感受较深的片断材料中。如:某同学在写看到父亲手的抒情
我猛然回头,看到父亲的手停在半空中,干枯、皱巴、无光泽。那一瞬间,我惊住了:不,那不是父亲的手,父亲的手原本是那么漂亮,我怀疑我的视觉出了问题。但那双手的确是父亲的。我抬起头,从上到下打量了以一下父亲,以往的帅气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他那饱经沧桑的脸庞。那一瞬间,那一双手已深深地,永远地烙在我的记忆里,令我终身难忘。
再如:门开了,露出了他的脸,令我惊讶的是,他竟是嘴角弯弯地微笑着的,一刹那间,我只觉得阴沉的天空被捅出了一个窟窿,光芒四射的阳光瀑布般地倾泻而下,整个世界忽地亮堂无比,暖人心腑。我紧张的心一下子松弛下来。也许太出乎意料,那一刻,就定格在我的脑海,成为一种永恒,使我至今仍可栩栩如生把它再现出来。
②议论式扣题。大多用于以第三人称叙写的片断材料中。
如:某同学作文的开头:
昙花因为它那瞬间的美丽而得到人们的青睐,流星靠它那瞬间的光辉而拨动人们的心弦,烟火凭它那瞬间的光彩而使人们惊呼。是的,瞬间的美往往更令人难忘。
③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式扣题。当作者叙写了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的片断之后,往往不满足于冷静的议论揭示其优秀品质,需要渗透强烈的感情,这就需要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来扣题。
如:某同学作文中间部分
昭君,在你说出“我去”的那一瞬间,整个朝廷都被你的刚毅与勇敢而震撼,历史也因你而改写。
3、点题注意点
①点题巧妙,既要恰倒好处地点题,水到渠成地议论抒情,不能牵强附会或以空洞的议论和抒情冲淡记叙和描写。
②用语贴切,不能过分做作,③衔接自然紧密,让“扣题”真正成为联系材料与中心的纽带。
佳作欣赏:
难忘瞬间
太阳快落山了,可我却久久地站在夕阳的余辉中不愿回家,手中捏着的是那份惨不忍睹的成绩单,我无法面对妈妈那充满希望的眼神。
我漫无目的地走着,但又不得不回去——妈会担心的!
迎接我的,照例是妈妈的笑脸,未等我开口,妈妈便拉我进门,兴奋地对我说:“囡囡,妈妈给你做了你最喜欢的红烧肉!”
妈告诉我,这是用卖鸡蛋的钱买的,高三学生要补补身子。听到妈妈的这番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妈妈不断地给我夹肉,自己却不尝一口,妈妈说她已经在烧饭时吃过了,说完,还故意咂一下嘴,好像在回味刚才的味道。
碗很快见底了,我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厨房,到房间里学习,突然想到成绩单。
当我回厨房打算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时,我却看到了令我终身难忘的一幕:妈妈在啃我吃剩的肉骨头。妈背对着我,手里拿着骨头在使劲地啃着,瘦弱的肩膀也随之颤抖着,昔日的青丝已多了几根白发,在白色的日光灯下,不安地颤动着。
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妈妈的苍老,原本不富裕的家因为要供两个上高中的孩子已日益显得拮据,爸爸又在相隔千里的北京打工,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妈妈身上,但她毫无怨言,她说她虽然苦,可孩子们懂事就行。
妈依旧站在那里在啃着骨头,而我却不敢出声,我怕妈妈被惊动,我不敢面对那份尴尬。泪就这么顺着我的脸颊肆意流淌,无声无息地滴落在手中的那份成绩单上,一滴一滴,一片一片,慢慢地润湿了纸,也淋湿了我的心。
我默默地回到房里,手里捏着的是那份成绩单,那一瞬间,我怎能忍心告诉她,她的这么不争气,不,我不能!
坐在床上,满脑子都是那一瞬间妈妈的背影,我看到了妈妈的辛苦,妈妈的苍老,也看到了我的不懂事,无知的我竟真相信妈妈已经吃过„„
妈妈你知道吗,当女儿看到那个瞬间,心里是多么的愧疚,我感受到了你的爱却辜负您的期望,在那一瞬间,我就决定,一定不负你的厚望。
四、练一练
以“我的生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主题明确,注意运用描写手段;字数不少于800字。
1.请作审题分析:
2.请作立意分析:
第五篇: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但肯寻诗便有诗
257447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 刘增群
学生作文:
雪花依旧在飘
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 2008级16班 张玉玲
雪花零零星星地,飘了整整一天。(开篇的景物描写为全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桌上挤满了好吃的。(“挤”动词的运用非常富有表现力,不止是表现了食物的丰盛,联系内容来看更是为了表达对即将离家外出打工的父亲依恋和不舍,亦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张本。)
馋嘴的她又问:“娘,爹咋还没回来?要不咱先吃吧!”母亲只是看了她一眼,把爹出门穿用的衣物一件件整齐、叠好,摞成摞,打好包裹。一会儿又解开,再添几件,包好,又解开,实在没得添放了,目光就定在那儿出神。(此处有关人物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即将出门打工的“父亲”的牵挂、不舍等复杂的情感。)她知道父亲要到城里打工了。难得今天一下子有这么多好吃的,她实在忍不住了,咽着唾沫,盯着满桌的菜,心中不停的想:“爹,你快回来吧!”(看似随意的一笔,既交待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本文中心情感的缘起,也写出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心理表现,读来真切、真实。)
“咳,咳……”熟悉的声音,她马上听出是父亲回来了。噌的从座位上跳起,冲着里屋的母亲大喊:“娘,爹回来了!”(“噌”拟声词的运用、“大”形容词的运用,所表现的不是“我”动作的迅速而是“我”内心的急切,也为下文的“我”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母亲像没听见似的,继续手上的活。(此处有关母亲的动作神态描写也非常传神、真切,把一个农家妇女对即将出门的丈夫满腹牵挂但又涩于表达的形象真切的描摹了出来,可见小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致,也可以看出作者描写功夫的老到。)
这时父亲已经推开了门,她像鸟儿一样飞到父亲面前(比拟修辞的运用,恰切的表现了我对父亲回家的期盼,尤其是动词“飞”不止写出了女儿内心的急切还有父亲平时对女儿的宠爱),接过父亲的帽子,兴奋的拍打着父亲帽子上的雪。“爹,帽子上咋这么多雪?你咋才回来……”她唧唧喳喳的问个没完,父亲只是“嗯,嗯”的回答着。父亲将手放在烧得通红的火炉旁烤了又烤,脸被炙热的碳块映的发亮。回头望了望桌上的菜,从脸上挤出一丝儿微笑,(此处的动词“挤”也很有表现力,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即使生活举步维艰、前路渺茫也要挺住,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从一个成年读者的角度看来感觉是多么的真切啊!由此也展现了小作者不凡的写作功力。)忙说:“先吃饭。”那晚的屋里变得安静了,静的能听到三种频率不同的呼吸声。(此处的场景描写突出表现了即将分别的一家人的万千情感:说不尽的不舍与无奈,说不尽的依恋,说不尽的嘱咐叮咛……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爹明天就要走了。”
她想着、吃着,却吃不下了,父亲母亲也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饭吃的很慢很少,菜几乎一动未动,一桌子都菜成了摆设。(寥寥数语运用动作描写、场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极富表现力、感染力。不是饭菜不好,是情感使然。)
已躺在被窝中的她久久不能入睡。她听到父亲穿鞋的声音、走路的声音……(此处的描写表现了“我”关注着父亲的一举一动,“声声入耳”所展现的是女儿对父亲依恋之深情感之切。)
父亲最终推开了她的房门,她立刻闭紧眼睛,装成熟睡的样子。父亲轻轻地把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把书摆了又摆。她悄悄地将眼睛眯成一条线,窥视着父亲的一切。她真想跑下床,搂着父亲跟他说:“爹,你别走了,我想你.……”但她知道,她不能,她得睡,还得睡得很熟,可是,那泪是忍不住的……
父亲时不时地回头望望她,吓得她用力闭上眼睛,心咚咚直跳。
“这么大了,睡觉还是不让人省心。”父亲边说边将被褥揪了揪,又小心地擦去她眼角的泪,轻轻地拍着,拍着……(这几段中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既表现了“父亲”浓浓的舐犊之情、浓烈的父爱,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与不舍,还有我的懂事……)
本没想睡的她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此处的“不想睡”与“睡着了”运用矛盾的写法,正反两个角度所书写的都是爱,温柔的父爱,温暖感人。)
似乎刹那间,天就已亮了,雪光把她屋里照得亮亮的。(幸福的时光似乎总是那么短暂……)
她第一眼就发现父亲不见了,她竭力去找,包裹不见了,连院子里父亲的大脚印也都模糊不清了……(父亲不声不响地走了,已走了很久了。)
雪花依旧飘着,纷纷扬扬的,天地都模糊了,白茫茫一片。(此处的场景描写,融情于景,把“我”对父亲的爱与情感熔铸入无边无际的雪景,雪无尽则情无限,给人以无尽的想象与感动。)
上面这篇文章是学生张玉玲的一篇习作,不失为一篇非常优秀的习作。文章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小作者的浓烈的真情实感、真切的生活体验;更在于多种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语言一旦依附于思想就有了无限的表现力。借此总结一下记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见的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等修辞手法,写作时适当的加以运用,既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又极大地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
如本文:
1.“噌的从座位上跳起” “冲着里屋的母亲大喊”,“噌”拟声词的运用、“大”形容词的运用,所表现的不是“我”动作的迅速而是“我”内心的急切,也为下文的“我”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2.“她像鸟儿一样飞到父亲面前” 比拟修辞的运用,恰切的表现了我对父亲回家的期盼,尤其是动词“飞”“像鸟儿一样”不止写出了女儿内心的急切还写出了父亲平时对女儿的宠爱,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
3.“桌上挤满了好吃的。” “挤”,动词的运用非常富有表现力,不止是表现了食物的丰盛,联系内容来看更是为了表达对即将离家外出打工的父亲依恋和不舍,亦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张本。
其他的多见于对文本的点评,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其次,对于记叙类的文章,最能增强文章表现力就是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等多手法恰切运用,既可以使文章变得曲折多姿,又有利于思想主题的传达表述。文似看山喜不平,讲求的就是多种手法的运用。
如本文:
1.场景描写的运用。“雪花零零星星地,飘了整整一天。”开篇的景物描写为全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结尾“雪花依旧飘着,纷纷扬扬的,天地都模糊了,白茫茫一片。” 此处的场景描写,融情于景,把“我”对父亲的爱与情感熔铸入无边无际的雪景,落雪无际则亲情无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与感动。
2.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的运用。“母亲只是看了她一眼,把爹出门穿用的衣物一件件整齐叠好,摞成摞,打好包裹。一会儿又解开,再添几件,包好,又解开,实在没得添放了,目光就定在那出神。” 此处有关人物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既表现了母亲对即将出门打工的“父亲”的牵挂、不舍等复杂的情感,也说明了小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真切的体验。
3.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她想着、吃着,却吃不下了,父亲母亲也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饭吃的很慢很少,不少的菜几乎一动未动,一桌子都菜成了摆设。” 寥寥数语,运用动作描写、场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极富表现力、感染力。不是饭菜不好,是情感使然。“父亲最终推开了她的房门,她立刻闭紧眼睛,装成熟睡的样子。父亲轻轻地把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把书摆了又摆。她悄悄地将眼睛眯成一条线,窥视着父亲的一切。
她真想跑下床,搂着父亲跟他说:“爹,你别走了,我想你.……”但她知道,她不能,她得睡,还得睡得很熟,可是,那泪是忍不住的……
父亲时不时地回头望望她,吓得她用力闭上眼睛,心咚咚直跳。
“这么大了,睡觉还是不让人省心。”父亲边说边将被褥揪了揪,又小心地擦去她眼角的泪,轻轻地拍着,拍着……” 这几段中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既表现了“父亲”浓浓的舐犊之情、浓烈的父爱,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与不舍,还有我的懂事……
第三,讲求文章的结构章法,培养布局谋篇意识。好的文章必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本文的首尾两段“雪花零零星星地,飘了整整一天。”“雪花依旧飘着,纷纷扬扬的,天地都模糊了,白茫茫一片。” 遥相呼应,从内容上来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女儿对父亲无尽的思念,彰显了主题;从结构上来讲,首尾呼应,使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虽然这是作者所预先设计好的,属有意为之,但读来自然真切,是因为这样的描写都是作者依据所表达的主题所精心谋划的。写文章之前要预先谋划好文章的结构,本文所选用的就是常见的首尾呼应法,但常而不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浓浓的亲情融于无尽的雪景,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第四,讲求平中见奇,追求独到新颖。亲情是最常见的话题但也是很难写、很难写好的话题,动不动就是“千人一面”。这就需要平时多多思考自己的表达思路,借鉴但不沿袭他人。“有得忌轻出,微瑕须细评”(陆游诗:《戏题稿后》),有了创意还需多加修正,追求独到,不落俗套。本文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作者把亲情熔铸于浓重的雪景,笔墨不多,但情意无限,可谓别具匠心。
第五,少说话多描写,多客观少主观。很多同学认为记叙文就是多运用语言描写、多让人物说话,这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人物的语言必不可少,但不宜多,说得太多会让读者丧失思考的机会,反而会是文章失去意味。如本文人物的语言寥寥几句,其中“我”话语不过四处,而父亲的话仅是“先吃饭。”“这么大了,睡觉还是不让人省心。”简单的两句,作者把无尽的情谊都熔铸于情景、场景的塑造描写上,客观地描写反而给读者思考回味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第六,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如本文的评点中指出的,文章中很多的精彩、动人之处都是与作者的生活体验、作者对生活细致观察分不开的,没有生活的体验是很难做到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写作不是生活,作品中的生活是经实际生活的加工提炼而成的。如本文有关父亲外出打工的事件绝不是一个晚上的事情,原原委委可能要好多天,但作者就把好多天的事情浓缩在了一个雪夜,使得文章主题突出思路清晰。不加提炼的实际生活是难以成为感人的艺术作品的。
诚然,各种手法的运用确实可以提高学生文章的表现力。但同学们还需注意以下几两点: 1.要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去选择恰切的表达方式,不要为了表现而表现。不能仅单纯的为了所谓的表现力,而一味地堆砌运用各种手法。
2.语言依附于思想才有生命力。无论什么样的表达技巧如果脱离了文章的思想,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也就是说,要想写好记叙类的文章,同学们更需要注意的不单是技法、技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去发掘自己的生活,抒写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情动而辞发”,感情蓄积足了,表达的主题明确了,胸有成竹了,抒发的时候再稍微讲求一点儿技法,好文章也就成了。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的《遣兴》诗),当然,好的文章绝不是一日之功一时之力,还是千锤百炼的结果。上述例文《雪花依旧在飘,勤于思索,多加练习,相信每个人都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但肯寻诗便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