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也谈组织课堂教学训练巩固活动
也谈组织课堂教学训练巩固活动
根据鲁老师的视频教学加之我自己的教学实例,我认为情景教学法在英语中起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组织课堂教学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情景教学的运用
1.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英语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少受本族语的影响,师生交流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用英语交谈,好像生活在一个充满英语的国度里。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英语会话能力。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应尽量创设近似真实的语言情景。
教师从走进教室打招呼开始直至课堂教学结束离开教室为止,就是一个现实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言语教学情景。英语课堂教学本身的人文环境能产生师生间的真实交流。例如:双休日过后的周一早晨,教师说一声:“Nice to meet you again!” “Did you enjoy your weekend?”就能引出一连串的话题:师生可以随意谈论各自的周末生活。
教学情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室内情景,这类情景比较简单,只要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即可。利用室内实物把学生引入其景。如教Come To the Party这一课时,上课前就布置好教室,黑板上添幅标语,教室中央挂上彩球,墙上贴一些图片等等。这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的心情,瞪着眼睛看这周围的一切。这时老师开始介绍:“we′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today.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prepare for the party?”这时,由于环境的刺激,学生会很踊跃地出谋划策。教师引出新词就比较容易,学生也可以在主动的情况下接受这些新的单词和表达法。碰上新词应反复强化。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所以掌握快,印象深,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类是室外情景,这类情景设计将室外的情景搬入室内,设计比较复杂。
2.借助直观教具,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目前,我们采用的直观情景一般有图片、卡片、简笔画、实物。如:教联系动词look,sound,taste,smell时,老师准备了一朵玫瑰,一盒巧克力,一袋怪味豆和一盒轻音乐。这些实物虽然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但教师把这些实物带进教室还是第一次,他们往往产生一种新鲜感。马上吸引住他们的注意。随后,通过“观赏”、“闻”、“尝”、“聆听”的教学设计,得出:The rose looks beautiful and smells nice.The choco1ate tastes
delicious.The music sounds peaceful.的结论。可见,借助直观情景教学,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3.运用音乐,形成轻松气氛
音乐是美的使者,在英语授课时利用音乐为背景,会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唱英语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非常乐意学唱英语歌曲。常用的歌曲是旋律明快,简单易学的。如:Sing,Hand in Hand,Jingle Bells,The More We Get Together等。这样既训练了听力,又加强了口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之中。有时候,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一些歌曲的曲调添加当堂英语新词,编成新歌。在歌曲中学生词、学句型。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音乐还可以是很好的presentation。如:放一段广播操的音乐,就能展开对话:“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doing morning exercises.”如再配上几个学生的动作,效果会更佳。
4.引导学生对话,提高会话能力
英语作为一种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因此,作为老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会话,培养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现行教材的话题大部分设计得非常精彩,只要老师稍加引导,打开学生的思路,他们便非常乐意展开。
5.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普及,多媒体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创设语言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应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媒体,创设英语课堂情境。
在利用幻灯、投影媒体时,一般要求伴随录音或教师的讲解。同时在利用幻灯创设情景时,还可以运用增减和遮掩的办法,逐次显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常见的设计有Guessing game.或利用活动式投影片来表现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在逼真的表象基础上,进行积极思维和想象,进而进行表达。此外,还可以运用电视录像,创设逼真的言语交际情景。教师可运用恰当的播放方式,如无声观看、只听不看、定格观看、创设信息沟等方法,再配合其他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选择问答、角色扮演、再创表演等),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学会在适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
二、情景教学的注意事项
1.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快节奏、大容量的原则。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放映幻灯、教学电影等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内容。把课文内容与实际情景、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概念。
2.在运用情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对象这一主要方面,不要使其注意力分散到一些细枝末节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上课时应对学习主要内容进行必要的说明,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使学生产生畏难、焦虑甚至抵触情绪,而应该尽量使他们有一种轻松、快乐、自信的感觉,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情景教学法的恰当运用,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激发思维、开拓思路、形成能力、挖掘潜能都有着积极意义。
第二篇: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最近初二语文备课组以推进图式教学为主题开展了面向全校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初二语文备课组的四位老师以同样的课题上了四节公开课。在课后的讨论中,不少语文老师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式确实突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突出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但总感觉这样的课堂好像少了点“语文味”。那么在语文教学
中用图式教学突出了语文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教学,从而突出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就一定少了“语文味”呢?首先就要看看什么是“语文味”。我想,“语文味”应当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独特的“味道”,它不应该是德育味,也不应该是艺术味,也不仅仅等同于文学味,特别是在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面对着公办初中学生语文基础素养普遍较为薄弱的现实,我们毫无疑问应当把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理解成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运用,突出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不应当仅仅理解为艺术味,文学味。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语文阅读和写作的一些基本能力教授给学生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就充分体现了初中语文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它不同于德育,不同于艺术教育,也不同于文学欣赏和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甚至也不同于高中语文教育。它应当努力体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以具体的文章、段落和词语句为例子,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方法和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每篇课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就课文谈课文,不能仅仅让学生了解这一篇具体课文的内容(写了哪些具体内容,表达了哪些具体的细心感情)就行;而应当以这一篇具体的课文为例,指导学生归纳出一些可以运用到阅读理解其他没学过的陌生的文章中去的普遍规律和方法(或运用到写作中去的普遍规律和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去举一反三地阅读理解别的陌生的文章,也能够较为准确的理解这些陌生文章所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较为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要求。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以具体某一篇课文为例,从中归纳抽取出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这就是图式,这就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的前提;指导学生归纳抽取这些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就是充满语文味的过程,也必然应该成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有了语文味。例如,在教《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仅仅让学生了解到这篇课文“写了普法战争后,法国沦陷区被迫放弃教法语,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见闻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是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不够的。还应当有选择有重点地指导学生从这些具体的内容中归纳出理解本文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方法(或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方法)。比如,“从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中去理解的方法”“从环境描写中去理解方法”或“判断文中的环境描写的方法,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方法”等等。再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理解另一篇没学过的陌生的文章,看看能不能达成理解的目标。如果没有,教师需要再次以具体文章为例,进行点拨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运用。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学生掌握方法为止。
相反,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一味的让学生陶醉在某一篇具体的课文所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句题感情之中,这不仅不是语文味,反而成了德育味,艺术味。比如,在教《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时,尽管教学形式丰富,花样很多,但教师从头到尾所有的教学活动就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懂得“做人要有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学生上了一堂语文课就是从道德认知上认识了一个思想品德的道理,而没有认识和掌握阅读理解同类童话或写作类似童话的任何语文基础知识和方法。这样的课上得再煽情,也没有“语文味”,它也许是一堂不错的德育课,但绝不是语文课。
第三篇:也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也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本学期,我校推行了三至五年级的语文双班教学,大家更是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探索与实践。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全州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也正是“有效教学”。于是,新学期伊始,我便积极投入到教学教研中来,每堂课下,我都深入地反思:我的这节语文课堂是有效的吗?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师生和谐——为有效课堂奠基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教师应努力做到:
1、课伊始,情已生。在课堂启动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画面、聊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调控学生情绪,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
2、课进行,情更浓。课堂要成为充满生命气息的空间,师生真情投入,围绕主题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心领神会,精神愉悦,个性潜能得到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
3、课已终,情犹存。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在课后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让师生的和谐延伸到课外,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有了爱心、责任心,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修正自己的低效或无效行为,努力营造师生和谐和温馨的课堂氛围。
二、目标明确——为有效课堂导航
课堂教学的有效离不开清晰、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拟定科学、精当的导向性教学目标呢?
1、要研究“课标”。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握“课标”的精髓,领会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并认真思考如何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当中。我们只有心中有了目标,前行时才不会迷失方向。
2、要研究文本。课前,我们要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是一个预设过程。还要本着“教一节课,备一辈子课”的精神,比较全面地掌握教材所蕴含的语文学习资源、所传递的价值取向和编者意图,然后结合学段要求,初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这是一个从宏观到具体,逐渐从想象走向课堂教学的过程。
3、要研究学生。“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对他们的学习状况了然于胸。我们的教学才能够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要学会整合。我们要做文本与学生的知音,要在把握“课标”、吃透文本、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文本资源进行合理取舍,有效整合,根据教材的路径,尊重学生学习的路径,去设计、去寻找一条既能反映“课标”精神,又能体现语文特点;既能凸显文本特色,又能合乎学生实际的最佳教学路径,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沿着这条路径自由徜徉在文本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地点拨,巧妙解决“生成”,就不会置“动态生成”于不顾、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反而能使教学沿着更佳的轨迹运行。
三、面向全体——为有效课堂增效
全面参与、有效参与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离开了全面性和有效性,课堂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失去生命力。
1、全面参与。实现全面参与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参与的切入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适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即每节课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标。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设计问题,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组织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带来的成功与满足,都有所发展。
2、有效参与。要实现学生主体有效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伴随学生的积极体验,这是一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一种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中,教师要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求,深入钻研,充分讨论,使他们思维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自主探究——为有效课堂铺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而要通过巧妙的启发诱导,点燃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见解,让学生的创造才华和个性品质飞扬。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它对于学生来说是自由的、是思想的、是成长的。
1、自由的课堂。意味着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得他们的身心获得一种自由和安全感;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得他们对文本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探究的欲望;还意味着我们必须唤醒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得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能够在文本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2、思想的课堂。思想意味着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积极的思维活动,要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心与文本的脉搏一起跳动,产生共鸣;意味着课堂教学要引发一些矛盾冲突,让学生直面矛盾,潜心会文,熟读精思,交流碰撞,分享收获。
3、成长的课堂。课堂上我们应该聆听学生心灵成长的拔节声,使得他们的语言在读书的过程中变得丰厚,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变得丰富,思想在碰撞中变得深邃,智慧在对话的过程中变得灵动。
在富有智慧挑战的问题情境面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去探索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去实现思维和认识的升华。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种经验对学生尤为重要,这势必将内化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并成为学生日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五、评价适度——为有效课堂助推
课堂上,学生学习最有效的直接动机就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笔者认为评价要适度、客观、公正,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学会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许多优秀教师非常善于运用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交流合作等进行评价,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你的回答虽不全面但可以看出你爱动脑筋的孩子。”“谢谢这位同学,你可以做老师的老师了。”“没关系,慢慢来,相信你会有进步的。”„„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似乎特别智慧,这种智慧来源于天性,更来源于教师润物细无声的睿智点化,它让我再一次体会了教育最本真的一面——点化、润泽、成长。作为教师应该从心灵深处激动,从情感深处常识,不吝啬赞美的语言,通过眼神、手势等,给予学生最恰当的褒奖,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受奖者自豪,从而更自信,更爱语文让他终身受益;让他的同伴羡慕、仿效,激起“你能,我也行”的豪情。
六、持续反思——为有效课堂服务
有位专家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从本质上说,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循环往复,是的研究的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又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抬,并把反思导向深入,最终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常常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了什么呢?有没有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预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问题的根源何在?由此,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设计。
同时,我们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还要特别提倡专业合作精神,通过与同伴、专家对话等途径,促进教师有效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开阔反思的视野,提升持续反思的质量,以便日后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实施有效教学服务。
第四篇:谈如何用日语组织课堂教学
谈如何用日语组织课堂教学
王立坤
(大连市商业学校应用语言教学部 辽宁 大连市 116001)
摘要:日语环境在学习日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语课堂则是我们不可多得的长期可以利用的良好日语环境,而日语的课堂用语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尽量用日语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词:日语教学 课堂用语 1.日语教学中课堂用语的重要性
在我国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外语类人才。而作为日语人才,则需要具有较高日语交际能力与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我们的现状令人担忧,尤其是在基层,日语教师的口语(课堂用语)与社会的要求相差很大、与新课程的要求大相径庭.所以,日语教师加强课堂用语的学习与培训迫在眉睫.在日语教学中,日语不仅是教学的目标语,而且是师生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媒介语。一方面,教师又通过日语发出命令,讲解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学生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用外语上外语课,这已是外语教育界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的共识。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外语环境。人所共知,日语环境在学习日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其日语听说习惯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国内,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日语,要创造和寻觅日语环境绝非易事。这就是我们强调在日语课堂上尽量用日语的根本出发点。
可是,目前不少教师在日语课上就是用汉语上日语课,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连最简单的、最起码的:“こんにちは”、“座ってください”、“静か”、“本を読んでください”、“もう一度”等都用汉语“大家好”、“请坐”、“请安静”、“请读书”、“请重复一次”等代之。在不少班级连日语的“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こんにちは”“こんばんは”都很少听到,这种现象在日语课堂内是不应该出现的。
3、教学策略 3、1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尽量使用日语,要在“尽量”二字上多下工夫。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日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日语,适当使用母语”,要循序渐进,分步骤,有计划,坚持不懈地进行。只要学生能接受,只要不影响课堂各环节的情况下都要力求用日语组织课堂教学,而不用汉语。在初学者,低年级,开始可适当用汉语翻译,但决不能害怕学生听不懂,害怕耽误时间而弃用日语。教师的话总是要说的,用汉语还是日语,何者有利,答案是清楚的。为了有效地使用课堂用语,可划分时间段,本学期,下学期,前两周,一个月等,有计划地重复使用某些用语,让学生熟悉 听懂 记住。开始可在每课开始前用很短时间学几条用语。坚持不懈地使用,自然会形成习惯,逐步解决听不懂的问题。3、2教师要认真准备教学内容,表达要准确、到位。
新课程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备课时往往把重心放在了课时中的重点、难点,容易忽视讲解这些语言点时的细节,比如对一个语言点的处理,要尽量用学生能听得懂的句型和词汇讲解。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工具。教师用日语上课,往往不是所学单词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新的情景把这些材料重新组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势必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想象等一系列活动来理解所学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用日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课堂语言,用心经营自己的语言,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会有付诸实际的动力。3、3教师要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培养其用日语思维的能力 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刚接触日语的时候,教师更要注意自己输入语言的方式和成效,为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放慢语速,发音清晰,使用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不断复现,所谓重复千遍就是流利,同时借助图片、实物、表情、手势、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用学生所能理解的、可接受的日语来组织教学,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3.4使用课堂用语要与进行听说训练结合起来。
在课堂用语中有很多是教师的疑问句,引起学生的回答。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要要求学生不能只是点头或摇头,最好是完整简捷地回答,日就天长,对形成听说习惯大有裨益。教师课堂用语中除大部分为疑问句和祈使句外还可使用一些陈述句来表达“表扬”“建议”“交流”“批评”等。使生活用语与课堂用语结合起来使用。
另外,只要是上日语课,无论课上,课间,课下,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室作为听说训练可利用的日语环境。作为日语教师,应该把给学生创造学习日语环境看成是自己进行日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随时随地加以注意。力求做到一进日语课教室,就要把“尽量”使用日语看成是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交谈,问好,通知事情,布置任务,甚至闲聊,找学生谈话,唠家常。凡能用日语者绝不放过,即使中间有些事物教师无准备,一时无法用日语表达,或学生听不懂,这时夹杂一些汉语也无可非议,总比一味用汉语好。
4.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的几点提高日语口语的方法: 4、1课前两分钟演讲
联系当前教材所授内容,每个星期或每个月一个话题,给学生一个说的机会,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的机会,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能督促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迎头赶上。4、2四人小组合作,编说小对话。
给学生提供情景,要求他们根据表情动作,开动脑筋,编说小对话。在学生倾听合作的过程中,保证了课堂语言输入的效率,同时也培养学生了学生的想象和表演能力。
5.结语
总之,在日语教学中,应加强课堂用语的使用,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只有我们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课堂语言输入的氛围,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语言输入才会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教学策略》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课堂用语》作者:阎悌律
第五篇:也谈大学本科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也谈大学本科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现代汉语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现实处境里,却未必得到与其地位相应的重视,学生或许会有厌学的情绪。要消除现代汉语课这种尴尬的困境,就需要下大力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模式 创新
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语言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因为语言相对文学显得比较平板抽象,所以学生难以拥有亲近感,而且还有可能产生畏惧心理,滋生抵触情绪。要解决这一现实矛盾,让现代汉语课程深入人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狠下工夫。
一、让学生心甘情愿学习
开设现代汉语课的目的是什么?现代汉语课的魅力何在?这是在上课之初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向他们阐明的问题。时下,中央电视台的热门节目《“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了无数观众热切的目光,也使得国内国外各路高手趋之若鹜。深究其原因,不可不说有对汉语这门语言的美的认知。美的东西需要发现,也需要传承。外行人都深谙其道,更何况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正行走在专业道路上的人,没有理由不将母语发扬光大,并推向世界。在认识到了现代汉语课的不可或缺以后,学生就会萌发出学习的热情。接着在授课的过程中,就是持续地强化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现代汉语课在提升语言修养方面的积极影响。比如,语法,虽然有诸多的条条框框,但它确实深化了学生把话说准确的觉悟,培养了学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鉴赏水平。又比如,修辞,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简简单单地表达,显得平淡如水,又可以灵活多样地表达,显得有滋有味。后者就是修辞的范畴,能优雅自如地运用语言,把所思所想表达得尽善尽美,怎不叫学生心痒难耐?现代汉语课上,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语言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语言的妙趣,心花怒放之余自然就会心甘情愿、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为主动。这与受外力强迫的学习不可同日而语。
二、让课堂语言带上温度
不能说文学课上的语言表述就该诗情画意,而语言课上的语言表述就该一板一眼。现代汉语课上的语言表述同样可以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而且教师的热情有多饱满,学生的热情就有多饱满;教师的兴致有多高昂,学生的兴致就有多高昂。这是相辅相成的。试想,教师若用一种平平无奇,没有高低起伏的声音与学生交流,学生会有感情上的波动和起伏吗?教师若用与书本上的文字一样冰冷的语言阐述语言的规律,学生能感受到语言的鲜活和灵动吗?因此,教师的语言需要带上温度,需要有贴近学生心灵、抚摸人心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课堂语言如涓涓细流渗入学生的心田呢?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认识,不要认为学术即刻板,学术即不苟言笑,不要认为语言课就该将理性、逻辑性用显微镜放到最大。其次,教师自身要有对汉语的喜爱和执著,这样说出来的话才会打上情感的烙印,并且把这份感情传染到学生那里去。再次,教师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使用情理交融的语言,使用具有亲切感的语言,不仅打动学生的耳朵,而且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柔软,当然也对学生运用语言起示范的作用。
三、让理论与现实接轨
现代汉语课的理论性和知识性都很强,教材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语言规则和语言实例的罗列,看上去容易让人产生沉闷感。教师若用书上陈旧的例子或者没有多少生命力的例子逐条地解说庞杂又精深的理论,很可能会让学生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即使留下了些许模糊的印象,也不会有心领神会的欣喜,这样的教学收效甚微。语言本就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每一天普普通通的生活,生活中的语言才是有血有肉的,而不像爬在课本上的例句那样死气沉沉。只有将课本上的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语言现象去说明语言的规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课本知识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反映与时俱进的语言现象,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同样需要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始终保持足够的清醒度和敏锐的洞察力。所以教师需要从生活中取材,去讲述原本生活气息不足的语言理论,同时又反过来促使学生用课堂所学指导自己的实践,让语言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四、让快乐如影随形
“寓教于乐”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即使是在现代汉语课这样的纯语言课上,我们也可以充分挖掘潜藏在语言理论下的快乐因子。例如,用简练的语言形式形象地表达深刻道理的谚语,流传于民间,深受群众的喜爱,本属于词汇知识的一部分,因为通俗易懂,用它来讲解语法和修辞往往能让学生感到惊喜和振奋。又如歧义短语的分析,有些学生喜欢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解说歧义所在;有些学生好不容易冒出了思维的火花,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有些学生索性眼不见为净,总结出没有歧义。这些情况都让人忍俊不禁,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学生都乐在其中。再如中国综艺娱乐节目的领头羊,湖南卫视的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总是在开发新游戏方面不遗余力,若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些语言类游戏竟然和修辞有关,让学生在电视节目中找修辞的手段,通过游戏体悟修辞的精髓,既事半功倍,又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因此,只要善于思考,善于烹制,教师是可以使枯燥的语言课变得生动起来的。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锐意进取,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大胆地推陈出新,大学本科现代汉语课就可以变得多姿多彩,使学生心有所得,学有所获,取得教学的真正实效。
作者简介:
袁凌(197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