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教师英语论文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教师
教育部2003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设置应符合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角色转换,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努力依据新《标准》创建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一、教育要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打好高中英语课程的共同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在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的同时,要特别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由于学生现有地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那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一堂主”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新《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新《标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标准》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四、正确引导,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研究性学习特色教学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那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进创造教育,要使学生创造性的学,很大程度上要决定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而教师的创造力是实践中来的。首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跟据实际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就反应了一个教师的创造力。不少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 学生“满堂学”,其结果既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个教师只有养成创新进取格,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养成求异思维及人无我有、人有我鲜的意识,才能积极开展创造性教学工作。努力适当运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新课程标准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英语教师需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注重自身的利益礼仪修养。同时,教师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自如地驾御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新教材特点,才能恰当地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再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的体现。
第二篇:小学英语论文:做一名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教师
做一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英语教师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设置应符合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我认为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三、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新《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新《标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吃透”新《标准》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标准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英语教师需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同时,教师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自如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新教材特点,才能恰当地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正常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
老厂镇
摘要:《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全方位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阿纳什莫维利指出:“如果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然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他还是改头换面地使任何一种新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因此,如果教师不转型,任何改革都是无济于事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师自我完善转型激情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较以前教学大纲有新的突破:一是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二是系统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更加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等。三是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打破学科中心论,重视和生活的联系。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突破无疑成为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一、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怎样做
作为一名教师,又是第一批新课改的实验者,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这个课程改革的过度阶段我们又如何把握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分寸呢?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的统一,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力求从教育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方面进行重大改革,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要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就首先要更新理念,形成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下面我谈谈个人在新课改学习和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着想。不能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所谓高才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宏伟目标。
(二)尊重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的位子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学生只有对自己有了信心,对知识有了兴趣,在学习中才能产生积极的感情,学习才能有效果。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能看得懂的,让学生自己去看;凡是学生能讲得出的,让学生自己去讲;凡是学生能想得出的,让学生自己去想;凡是学生能写得出的,让学生自己去写;凡是学生能做得出的,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但是
也不是可以不要老师了,在适时的时候,老师要做方向性的调整和指导。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的教学气氛,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议论、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这正是教育学家第斯多得说的“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讲的是这个道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能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转型
(一)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
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三)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人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激情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别,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步入适合他自己的发展之路,发展个性,是正所谓“因人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个性化的课程犹如春风,学生则似百草。个性化课程的实施,正如同春风唤醒百草一般,让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们的教师上课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新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而是指导学生直接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而,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一个配角,一个导演而已。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M].华东师大.2007-10-01.P20-60
[2]张娟妙.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M].吉林大学.2007-10-01.P18-50
[3]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M].华东师大.2008-04-01.P56-80
第四篇:中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1
中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学科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强化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3、善于创设语言情境,能用英语组织教学,激发并保持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有学法指导方案。
4、知识容量和密度适中,深浅有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学法指导。
5、知识讲授正确,注重渗透德育思想和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题目,有典型性、层次性、探究性、开放性。适当补充相关的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
6、教法灵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知识的运用和技能训练,注重语言能力培养,教师要时刻注意吸引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语言练习活动,7、恰当运用图画、实物、音像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效益好,让学生全感官参与学习,练习方式不少于6项,学生活动面不低于95%
8、教学环节安排合理,知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环节转变为,情感——问题——探究——反思——提高。
9、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意识地学法指导,课堂信息反馈及时,处理问题应变能力强,学生参与教学的面广、参与的形式多、参与的程度深,学生善于交流、合作,勇于质疑。
10、评价中肯且有激励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重视教师、学生、小组等多元化评价。
11、语音语调纯正,英语口语较流畅,能较多地使用英语教学,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教态自然、仪表端庄。
12、板书设计布局合理,书写规范,富有启发性。
13、课堂英语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法上有一定收获,学有所得,体验成功,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14、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去,能用所学英文进行交流,完成教学内容,体现英语教学的特点。
第五篇: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摘要课程改革,关键在课堂。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改革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课改新型师生关系
一、传统的师生关系原因分析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是真理的占有者。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网上学习、畅销书阅读方面已落在了学生的后面。在信息时代,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喜欢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有些与他们很少沟通、甚至业已落伍的教师不会那么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话。反之,抓住师生关系问题,就是找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二、加强教师素养,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教师还应当学会一些技巧,营造学生主动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杜绝打击性语言。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将时刻提醒着学生:老师注重我,老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呢?
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平等对待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必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学生因成绩优秀受到教师的宠爱;差学生因成绩较低遭受教师的冷落;中等生则因成绩平平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这样做,只使少数学生受到了关怀,大部分学生会有一种失落感,长此以往,有些学生会因教师偏爱好学生而对教师产生成见,最终从对教师的成见转化到对这位教师所任教课程的成见,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二)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理解宽容的基础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表现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注重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欣赏和关注。对学生优点的挖掘不能是盲目的,随意的,而应该是认真的,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学生确信自己的能力。还必须指出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并不等同放任他的缺点,而是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扬长避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与此相反,如果我们只是记住了学生的缺点,忽略他的优点,轻则批评,重则谩骂,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参与性,而且会使他的自信心受挫,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差人一等,从而在师生关系上会变得生硬刻板,表现为师生关系冷淡,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有的会引发孤独、厌倦、恐惧甚至反抗抵触的心理,这样只会堵塞教学反馈信息的来源,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挖掘学生优点,宽容学生缺点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一个基础而又必要的工作。
(三)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互尊互信的基础上
师生之间首先是朋友关系,是大朋友有责任帮助小朋友,小朋友有义务接受大朋有帮助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对老师怀有尊重,尊敬的心态,老师的话就愿意听从,并且乐于实践。在教育问题上,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关健点是老师相信学生,即相信每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美好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就是要想法设法让学生知道,在老师的眼里,他们是优秀的,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建立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呼唤,和谐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与教育改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职业教育集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