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时间:2019-05-12 16:4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记录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给学生生命以活力。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研究新型师生关系,摆正教师的位置,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命活力。

师生关系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关系。

1、不可否认,教师和学生之所以产生联系,形成师生关系,是因为教学过程这个媒介所起的作用,但是教学结束以后是不是师生关系就终结了呢?理论上可以确定,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始终和部分老师保持联系,请教各种问题,因而师生关系就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从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到专业化的师生关系再到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师生关系实际上经历一个发展的、动态的上升过程。因此,研究师生关系不能仅仅静态地考察,还要全面、发展地看待。那么师生关系的确立就能促就教育教学的发展吗?显然不是。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完美阶段,这种和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作用达到协调、满意的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要依靠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努力,但学生由于自身的限制,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权就落入教师手中,教师在掌握权利的同时也要明确身上的责任,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发展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探索。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内容摘要】 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述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 新课程 师生关系平等 民主 和谐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2.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3.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现代正是信息化时代,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韩愈提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得到了有力的例证,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固然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面对每个学生,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关系。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二、新课程改革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出发点——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培养现代人意识。

人的行为总是由思想观念支配,有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们必须牢固树立民主的思想观念,确立培养现代人意识,并积极地把这种思想观念和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总是受“先入为主”思想意识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些不正确的心态、做法引入到教育实际,从而影响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克服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倡导和创新教育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

(1)要防止和克服教师高高在上、脱离学生,让学生怕老师,显示老师高学生一等,无视学生等心态。树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和真理面前平等的思想意识,要明白教师和学生作为自然人具有同样的属性,教师有自尊心,学生同样有自尊心,学生作为普通人也需要得到尊重。

(2)要防止和克服学生围着老师转、学习围着教学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习服从于教学等心态。要倡导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要明白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平等合作。

(3)要防止和克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把学生当“容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事事过问,事事亲为,或不允许学生违背自己的意愿,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轨道前进等心态。要提倡把“人道主义”作为师生关系的起点,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诚地了解和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理解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要明白学生也是具有个人品质、个人爱好、个性要求和和个人情感的人。

(4)要防止和克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把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学习成绩简单的转化成一个分数,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教育等心态。要提倡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借闪光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这个闪光点成为他今后生活和发展的支撑点。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切入点——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密切师生情感关系。

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实行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那种上课来,下课走,完不成任务怪学生,学得不好埋怨学生;那种教师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发号施令,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要;那种学生受老师管制,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凌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那种照着教科书、参考书备课,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设计教案,从不与学生谈心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关系的。

(1)教师要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早晨与学生亲热地互相问好,与学生一起打扫班级和环境区的卫生,与学生一起跳“校园集体舞”。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谈心,娱乐。放学时到教室与学生道别,如能同路,与学生一起回家。只要教师心中拥有学生,就一定能创造机会和学生相处在一起。

(2)教师要用心走近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意识,与学生平等相处,以朋友相处,以心相交,心心相印。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要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心。教师要对学生要面带微笑,因为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

(3)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4)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大写的“人”。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作为教师,要容忍学生想法的存在,应该鼓励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想法,努力让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达成一致。而不能死守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旧有观念不放。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渠道——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1)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解决一个个自主发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的创新演练,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发表有独特的、有想象力的、有个人见解的见解。

(2)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要变重教为重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获得为知识获取。

(3)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

(4)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要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4.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落实好新课程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1)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如果有了比较高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美德修养,就能影响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思想道德方面,要让学生以教师为楷模,比理想,比正气;在学习上要以教师的敬业精神为动力,比成绩、比进步;在生活上以教师的高雅、朴实、庄重的形象为镜子,学会时常对照自己,修正自己。

(2)丰富的知识水平。教师必须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知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同时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拥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必要的青少年心理学知识。

(3)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自身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有超越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要有健康的心理,要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多方面的教育能力。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了解、赏识学生的能力,组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等等。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平等、民主、和谐地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努力建设既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平等民主和谐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2] 鞠文灿《班主任工作实例导航》,吉林大学出版社 [3]《陕西教育》2007年4月版、11月版 [4]《中国教育报》 2008年3月版

第三篇: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摘要课程改革,关键在课堂。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改革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课改新型师生关系

一、传统的师生关系原因分析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是真理的占有者。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网上学习、畅销书阅读方面已落在了学生的后面。在信息时代,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喜欢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有些与他们很少沟通、甚至业已落伍的教师不会那么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话。反之,抓住师生关系问题,就是找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二、加强教师素养,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教师还应当学会一些技巧,营造学生主动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杜绝打击性语言。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将时刻提醒着学生:老师注重我,老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呢?

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平等对待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必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学生因成绩优秀受到教师的宠爱;差学生因成绩较低遭受教师的冷落;中等生则因成绩平平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这样做,只使少数学生受到了关怀,大部分学生会有一种失落感,长此以往,有些学生会因教师偏爱好学生而对教师产生成见,最终从对教师的成见转化到对这位教师所任教课程的成见,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二)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理解宽容的基础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表现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注重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欣赏和关注。对学生优点的挖掘不能是盲目的,随意的,而应该是认真的,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学生确信自己的能力。还必须指出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并不等同放任他的缺点,而是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扬长避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与此相反,如果我们只是记住了学生的缺点,忽略他的优点,轻则批评,重则谩骂,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参与性,而且会使他的自信心受挫,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差人一等,从而在师生关系上会变得生硬刻板,表现为师生关系冷淡,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有的会引发孤独、厌倦、恐惧甚至反抗抵触的心理,这样只会堵塞教学反馈信息的来源,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挖掘学生优点,宽容学生缺点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一个基础而又必要的工作。

(三)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互尊互信的基础上

师生之间首先是朋友关系,是大朋友有责任帮助小朋友,小朋友有义务接受大朋有帮助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对老师怀有尊重,尊敬的心态,老师的话就愿意听从,并且乐于实践。在教育问题上,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关健点是老师相信学生,即相信每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美好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就是要想法设法让学生知道,在老师的眼里,他们是优秀的,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建立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呼唤,和谐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与教育改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第四篇:构建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论构建新课改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崔海滨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二中学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教育要实现诸要素的和谐发展并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新课程改革下建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迎合时代发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实践教育改革,共创和谐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和谐 师生关系 正文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虽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以人为本德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推行和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目的的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不得不面对由新课程带来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师生关系问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构建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现代教育和谐发展,是当前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实践新课程改革,共创和谐教育的紧迫课题。

一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贯彻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育是人为本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的老师高高在上,教育教学中老师始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吸收者,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的错误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必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给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师生关系束缚了学生个体个性的充分发挥,排斥学生主体的能动存在。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新型师生关系能够突出人本理念,为师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满足师生的合理要求;同时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因此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贯彻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定位

以往提到师生关系,往往便会想起“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言辞,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好学生的首要标准要恭恭敬敬地地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折不扣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亲近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彼此心灵的封闭、情感的隔阂是可想而知的。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理想的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定位。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新型师生关系下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以及成长的肯定。他们喜欢老师,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与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和巨大的教育创造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老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正所谓“爱屋及乌”“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三 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施策略和现实途径。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质量的提高,无不依赖师生互动来达到目的。作为教师,要学会用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学习、相互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师生关系。

(一)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施策略——转变观念,增强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驱力。

师生关系良好,整个教育过程就会顺利进行,教育效果也必将是理想的。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双方心理隔阂严重,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学生不仅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而且还会对教育产生抗药性。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这时表扬和批评都成了教育的障碍。时代呼吁我们要以新课改为理念,探讨、研究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传统观念中以师为本的思想是造成师生关系失调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首要的是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教师首先要更新两个传统观念,一是学生不仅是消费者,首先是生产者。学生是以学习为任务的职业。从教育经济学意义上说,学习不仅是学得社会文化,同时也形成劳动能力;学生不仅使用书本,还包括使用工具、劳动、社交、学会服务等;不仅要消费、摄取,而且具有智慧能力,具有创造价值的潜能。二是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因为在学生群体中,师生交互活动中,都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相互影响;学生对教师、对学生也有影响,学生向学生学习,教师也应向学生学习。师生相互诱发对方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互学、双向交流,师生双方都得到升华。

(二)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途径——以人为本,探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潜动力。用诚挚的爱心构建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使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和爱护,把老师最为自己最亲近的朋友而不是师长,向老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教师。我们教师要求打破年龄、心理、职业界限,与学生谈心里话,做“忘年交”,不仅经常相互沟通、理解,而且在与学生交友中不断完善自己。将师生关系升华为朋友关系是建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用因材施教的耐心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单一教育,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教育人格。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必须矜持因材施教的的基本方针,用诲人不倦的耐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优化师生情感的关系。这是建构教学相长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策略。用平等的对话建构民主和谐化的师生关系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建立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语言是师生联系的纽带,“一语能暖四冬寒”,可见加强师生间的“对话”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建构新课程改革的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中积极实施“对话策略”可以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师生关系的陌生感,距离感,有助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

建构课堂内外师生平等对话平台,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师生的平等“对话”,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我觉得,“对话”要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又好似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这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用尊重作先导建构相互人性化的师生关系。

尊重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秘诀”。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意愿,尊重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对班级、学校提的意见,尊重师生的情谊,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学校规定禁止一切讽刺、挖苦和刺伤学生心灵的不规范语言,不准呼“后进生”、“借读生”等称号,采用一切方式肯定、赏识学生,创造了诸如评选“校园之最”等激励学生的措施。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的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学生会因老师的误解而焦虑;因老师的冷漠而受伤;因老师的粗暴而消极。一个善于倾听学生,关爱学生的好老师,会是学生一生的指路明灯。相反,便是学生一生抹不去的阴影。”建构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任重道远。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迎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第五篇:简论新课程理念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简论新课程理念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宁夏彭阳县第二中学

李晓明

论文构想背景:

一、从教二十二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其中不乏与老先生关系亲近和谐者,但他们在老师面前都是谦恭礼让但又不乏大胆探讨学术的态度。我想,贤者七十二,必定与老师的关系是亲近、深交而又和谐的。古人的名言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强调了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师生和谐的佳话,罗贯中与施耐庵,徐特立与毛泽东,等等。可见,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二、本,我有幸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特区学习,在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我看到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亲密、和谐,学生面对老师,是一种朋友关系。当然,也不乏学生在老师面前有放肆和胆大妄为者,但这种不僵硬很随和的气氛给人非常民主的融洽感觉。很明显,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产生的新型的最合理最科学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下的学习状态处在一种愉悦之中,其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着手进行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遂成此文。

关键词:师生

和谐

关系

构建

正 文: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明传承,教育文明,重中之重。春秋时期,教育已趋成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春秋时期就形成了一整套教育的思想与理论。“仁者爱人”,宣扬的是一种用爱心施行教育的思想理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奉行的是宽容的待人之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倡导着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鼓励着一种耐心的教育和不倦的追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描述着一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良好氛围。

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有著名论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全面概括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传道,传什么道?传教育者的思想,传给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思想,并不是单纯传考试的方法和得高分的能力。授业,就是传给学生生存、发展的能力,而非简单而机械的应试能力。这种大气的教育教学观,必能构成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学生在一种思想与学术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得到教育,面对不只是督促他们做练习的老师,学生能聆听到他们深刻的思想,品味着他们高尚的人格,咀嚼着他们精彩的语言,这肯定是乐在其中,这种高层次高境界的师生关系,必能产生学术研究的浓厚氛围,必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亲其师,信其道”,千百年来,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基本法则,古代圣人就以这样的原则教育学生,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继承的思想,从这一点来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此其一。

其二,今天,党的十六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这是对中国现当代社会的一种准确定位和把握,对维护稳定、保持繁荣、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校园的建设,和谐校园的建设从根本上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师生关系是校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教育教学的成败,从深层次上讲,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做好这项工作,具有伟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第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对于塑造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的新型合格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可直接影响到他的性格、人格甚至是智力的发展。相应地,和谐的班集体,和谐的校园,必将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和谐友好的坏境中学生是快乐的放松的愉悦的。研究指出,人在身心愉悦的情绪中,其智力水平处于最佳状态,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效率往往是最好的甚至能超常发挥。大量事 2

实表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品格优秀的人。可见,人在和谐的坏境中生活学习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相反,在充满讽刺、排挤、压抑、甚至暴力的环境下成长的人,往往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排斥、敌意、甚至是仇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关爱并尊重学生,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教育的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暴的方法,而是用仁慈的感情和语言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指导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留在家里。” 这是伟大的教育家最深刻的体会。在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强调“仁者爱人”,仁爱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充满爱心的教育是温馨的,是甜蜜的。当一个孩子需要爱时,需要关心时,此时的爱与关怀尤为珍贵。例如,孩子有病父母不在身边,你亲自领他去看医生,他就会对你感到亲近,这一刻的一句问候胜过千言万语,真正的感动也许就在这一刻。我们付出了爱心与关心,收获的就是真心的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在南山实验学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传播爱”,“爱每一个学生,会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爱”。在这所学校,我真正感受得到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爱,一种极高程度的尊重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被潜移默化了,他们与老师的关系是融洽的,和谐的。在南山实验学校,这样的氛围很浓。领导与教师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都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学生在老师面前既体现出一种学生的谦恭,又可以看出他们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与老师倾心相谈。当学生在做事有出格或违规的时候,老师的教育也是委婉的巧妙的,没有辱骂和嘲讽,更未见体罚和暴力。当然,这样的环境未免太宽松,会出现个别因不理智的冲动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但这里的学生是放松的是愉悦的,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他们的才情得到很好的展示,这样的效果,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坏境中才能实现。所以,有爱心才有构建和谐的基础。

爱心是基础,尊重是关键。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师道尊严的理解颇有偏激,认为老师就是不可指责不可侵犯的,对于老师,学生只有绝对服从,于是便有了 3

老师对学生的呵斥、体罚与暴力。究其根源,实则是封建家长制思想的遗毒在作祟。君臣纲常,父子家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种观念长期以来渗透在中国家庭,延及学校,古代私塾教育中的戒尺、打手、罚跪等规则,就是这种思想的蔓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谈何受到尊重,他们只有被压抑的可怜,被摧残的可悲,其人格、情感、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其身心发展是不健康的。当今社会,仍然有一些教师在使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这势必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有学生怒发冲冠的情形出现,师生反目,仇恨相加,关系极度紧张。这样的教育谈何成功,简直是一败涂地。因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们犯了这样或那样的过失,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一想,那么孩子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改正错误。”所以,老师要像朋友那样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这样,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其教育效果也会显现出来。

二、多宽容,少挑剔,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则。开国总理周恩来曾说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看似讲做人原则,实则强调构建和谐的遵旨。“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事。”从佛教宣扬的这些处世观念上讲,宽容实则是一种做人的较高境界。作为老师也应当有这样一种思想原则来对待学生,当然这里不是倡导超然物外的消极处世观,这其实是对待外物的一种良好的心态。好多时候,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仍然是心态不好,是眼里揉不进沙子的表现。一个老师应当具有宽以待生的心态。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处在发育成长的阶段,有许多斜枝桠杈要去修剪,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也是成长的规律,更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对待这些学生,要认清,教育本身的遵旨就是帮助学生做好修正。允许犯错误,这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规律的清醒认识。宽容学生的过失甚至是犯错,并不是放纵,而是要在宽容的基础上去教育,去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这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关系,否则,就是不负责任,就是在助纣为虐。当然,对于孩子负责,不见得就要事无巨细,处处盯着他,天天去说他,用挑剔的眼光与态度对待他,这样的做法就严重违背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原则,因为,学生更多时候需要的是鼓励与释放,如果挑剔势必让学生感到局促不安,放不开,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导致缺乏自信。这样一来,师生关系肯定处于冷漠僵硬的状态,缺少应有的活力与生机,这 4

对学校整体气氛也是一种负面影响。“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应当具有宰相的胸怀,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民主平等,正视差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应有心态。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民主与平等的思想观念已深入其中,因为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接触的这种正面的宣传和教育思想的渗透是非常之多,民主的思想可能因为他们在家中的独尊地位而有所冲淡,但凡事要与他们商量那可是不打折扣的,这种较为朴素的民主意识在他们的心里是很强烈的。因此,师生之间,尤其老师更应当注意与学生之间要形成一种有事商量的习惯。如果独断专行,势必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注意对待差生的态度,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看不起差生,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他们,就会把他们有意无意地打入冷宫,划成另类,在被冷遇或异样的感觉中,学困生就会有心理上的萎缩和反叛,班级的和谐肯定大打折扣。作为教师应当更多的关心这些差生,更多的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温暖,这个集体必定是友好相处、融洽和谐的。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品德教育的关系 应试教育主宰中国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普遍现象,老师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几乎成了大家共同的心理。“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的扎扎实实”,这样的教育现状,似乎很难以改变。但是,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大的方面不说,就师生关系而言,简直是令人瞠目。学生对于那些大量布置作业,一味追求考试成绩的老师都不太喜欢,甚至痛恨他们,由此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案例一,2002年,沈阳市一位六年级的女生魏巍因为不堪作业重负而自杀,她的遗书是这样的:“妈你回来叫我!!!不管我怎么不想起来,你也低(得)把我叫起来!!!因为我要写作业——魏巍”“我活得太lei(累)了,还不如始(死)了算了,也许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案例二,2003年3月13日凌晨4时,长春市14岁的女中学生Z终于因为积劳成疾患上罕见的怪病,在昏迷8天后悄然离世。医生解释说,死因主要是疲劳过度、压力过大。现实是如此怵目惊心,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还是训练一些考试机器,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说,是培养合格的健康的人重要,还是训练能考高分的尖子生重要,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需要人们高度重视 5 的。在这方面,老师要遵守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要处理好“德”与“智”的关系,在当下的教育坏境中,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品德教育的关系。我认为,要德智并重,很大程度上,德要占据第一位,在智的方面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不是简单的学业成绩,尤其是不要一味强调考试成绩,更不要为了提高成绩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超负荷的作业,必将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最终厌学。这样一来,学生对这样的老师还有好感吗?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庸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有才有德是精品。因此,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是关键,只有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是成功的教育。教师只有走好这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要真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根源上讲,要改革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现行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还是通过考试选拔,单一的选拔制度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窘迫局面。这种状况,国家已经在着手进行改革,现在,有了职业教育,可以多渠道的选拔不同层次的学生,国家每年都在扩大招生,广大学子上学和就业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多,形势喜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人心,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趋向好转。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实行,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中考和高考的重压之下,校园的不和谐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教师罚学生一个单词抄写100遍的,学生被罚站的,老师用棍棒打学生的,还有前文中举到的案例,这些都极大的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破坏了原本应当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相应地也有学生背地里咒骂老师的,后果严重的还有老师被学生殴打致残的。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着,其根源仍旧是应试的教育方式和制度。我们需要把素质教育真正的搞起来,政府、学校、家长、社会都要转变观念,投入改革,要在追求升学的竞争中量力而行,给学生合理的安排,多大蔓结多大瓜,量体裁衣,因人而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和谐的社会,才会丰富多彩。两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描述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6

同。”其中,“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就是在强调和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难道不是强调要孩子好好长身体,到了壮年时才大有作为吗?而且,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好的身体是成功的保证,“身体是革命胜利的本钱”,领袖毛泽东的话让我们深思。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难保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只有和谐的坏境中才能造就合格健康的身心。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损害,确实要引起重视,需要我们下大决心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追求和谐,在和谐的基础上构建大同。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表现在多方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关乎教育事业的成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涉及国家的长治久安。让我们大家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积极投身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之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0.12.15.7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学校教......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3.简述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

    新课程倡导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新型师生关系  青海省互助县加定镇中心学校史锋成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在......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东宝区浏河小学 严安珍 周群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里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5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我国教育家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和蔼的师生关系也是取得很好教育教学......

    以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以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导入: 先说一些怪现象 怪现象之一,想大家都知道,去年底期末考试,普通班的向杜班的高分比其它班的都高,甚至比重点班的都高,学生陈妩姗是事实......

    浅谈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 文档(范文模版)

    浅谈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 安阳县北郭乡一中 高国强 文章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创造教育;对......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