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3.1 第一节 认识Flash MX
认识Flash MX(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认识Flash MX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教材全一册模块三《Flash 动画制作》第一节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八年级上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有关Windows、Word、FrontPage等软件的操作,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进一步学习Flash动画制作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再加上动画直观生动,能够点燃学生学习动画的热情,为教师提供良的教学环境,所以本节课学生应该有兴趣学,也能学好。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教材全一册模块三《Flash 动画制作》第一节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认识Flash MX工作环境,了解Flash MX的帮助功能。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Flash,虽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又有点“神秘” 感。因此,学习好本课,对于学生深刻理解动画原理,掌握常用操作,为今后深入学习Flash MX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Flash MX操作界面,掌握时间轴、帧、关键帧的概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启动Flash MX,学会用铅笔、椭圆等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形,熟练掌握有关帧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Flash动画的兴趣,提高对动画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有关帧的操作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难点:有关帧的操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Flash动画欣赏《明月几时有》。
你知道刚才放的短片是什么吗?你知道做动画的这些人叫什么吗?学生回答。
那么,“闪客”是做什么的呢?
学生回答。闪客就是在网络上用Flash软件为我们制作动画的人,这些人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教师总结]既然是这样,那么大家愿意成为“闪客”中的一员吗?学生生答:愿意
那好,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Flash MX这个软件,让每一位同学们都能成为一名小“闪客”。
[设计意图:通过闪客与黑客的对比,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巧妙地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
二、摄入新知,培养能力]
动画的基本原理就是快速连续播放静止的图片,给人眼产生的错觉就是画面会连续动起来。要想制作动画,就要使用制作动画的软件。
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过的启动程序的方法,看如何启动Flash应用程序?
[方法]请一位同学演示启动Flash的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总结。师:那除了刚才的启动方法外,还有哪些启动方法呢?
学生回答。
师:启动Flash观察它的界面,与我们前面刚学过的FrontPage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方法]
1.学生启动Flash程序并分组探讨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回答,师生正误。
[展示总结]和FrontPage相比,Flash的界面增加了如下内容:工具箱:包括制作动画所需的各种基本工具。
时间轴:控制整个动画内容安排的播放顺序,是Flash创作的工具。舞台:主要的操作编辑区,我们进行绘画和编辑动画的场所。师:时间轴上都有哪些内容?帧可以分为哪几类?如何在时间轴上插入不同类型的帧?
[方法]学生生对照Flash界面看书并分组探究、回答。
[教师总结]时间轴分左右两部分,左侧为图层名称,右侧用来安排动画中的帧,每一小格对应一帧。
[设计意图:运用提问、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操作任务1]用铅笔工具绘制一个叶子。
学生对照课本通过软件,探究铅笔工具的选择、属性、模式的设置,并完成叶子外形的制作。
看哪个小组绘制的又快又好。请制作的好的同学向全体同学展示操作方法。
[学生点评]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肯定,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订正,并对各小组完成情况予以总结。
[操作任务2]给刚才绘制的叶子填充上颜色。
学生对照课本通过软件,探究颜料桶工具的选择、设置,完成叶子的颜
色填充。
请制作的好的同学向全体同学展示操作方法。
[学生点评]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肯定,并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订正,并对各小组完成情况予以总结。
[操作任务]请你用椭圆工具和颜料桶工具绘制一朵如图所示的鲜花。(课件展示)
[教师巡视 个别辅导]
请所有同学提交作业,然后将好的作品向全班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任务——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展示作品,强调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并让学生学会评价作品。]
[
三、巩固提高、归纳总结]
通过课件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
四、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拓展任务:发挥你的想象力,画一幅大自然的风景,例如添加鲜花、大树、小房子,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任务,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向成为“闪客”的目标走近了一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闪客”我们还需要认真的学习和加倍的努力。我相信大家通过努力的学习,一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闪客”!
【作业】
P50实践与提高 1 2
【附录】
教学资料及资源:
1.甘肃省信息技术课程网站(网址:http://ITC.gsedu.cn)下载相关章节课程配套资料。
2.学习网站。
【自我评价】
上完本节课后,感觉学生对动画制作有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通过插入不同类型帧和各种工具使用的操作,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帧、关键帧、动画原理以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掌握Flash基本操作,为后续的动画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第一节认识宇宙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认识宇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二、教学重难点
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讲述: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比如我国古代最早关于宇宙的认识观念以盖天说为代表。盖天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但是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出现了浑天说。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就国外来说,公元2世纪,古希腊的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地心说的观点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543年,波兰的哥白尼提出了质疑,认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转的,这就是有名的太阳中心说。但是,由于当时受到教会的阻扰,这一观点直到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以此发现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到了18世纪,天文学家们逐渐引进了“星系”的概念。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型天文望远镜的长足发展,使得人类对宇宙的观测范围达到了上百亿光年。发展至今,人类得出了宇宙的认识。但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宇宙就真的是整个宇宙了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宇宙的存在呢?(学生发言)
目前把人类已经观测的有限宇宙称为“可见宇宙”或者“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有多大呢?(学生回答)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范围的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了解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首先,总星系。
1.总星系:包含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人类目前所知道的宇宙范围,也就是可见宇宙。接下来,是银河系,2.银河系:关于银河,你能想到什么?(学生讲述,如牛郎织女的银河鹊桥相会等)
(二)地球——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我们再来看看它的介绍。(播放太阳系FLASH)看完之后,请回答:(学生回答)(1)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小行星带的位置?(3)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是什么,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讲述:
(1)太阳系由太阳、8大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组成。(2)中心天体是太阳,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3)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至远,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也就是:水晶球,火烧木成土,天海边。(要求学生记笔记,展示八大行星图片,介绍)
板书:八大行星:水晶球,火烧木成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其实,以前都说是9大行星,包括了冥王星。2006年才被改为八大行星,因为冥王星遭到了“降级”处理,被列为“矮行星”。(PPT展示文字资料)
讲述:关于这八大行星,我们可以根据其特征来进行分类,大家阅读一下第8页的“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讨论回答:(播放太阳系9大行星的动画,学生讨论回答)(1)八大行星的运行有什么共同点?
(2)如何区分地内行星、地外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等?(3)卫星最多的行星是?没有卫星的行星是?
讲述:(1)八大行星运行共同的特点有:1.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2.近圆性:沿着近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3.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板书:八大行星共同特点:1.同向性;2.近圆性;3.共面性
讲述:(2)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是以地球的位置为界来划分的,水星和金星为地内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木星和土星质量和体积分别居第一、第二位,因此被称为巨行星。巨行星卫星数量多,木星的卫星数最多,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要求划记)其实还有一种分类方法(PPT展示),就是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划分为类地行星,因为它们在质量、赤道半径、体积等与地球相似。木星和土星由于质量、体积巨大而称为巨行星。海王星、天王星由于离太阳较远,称为远日行星。板书:八大行星分类:1.地内行星、地外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过渡:关于月亮的传说很多,有。。。(学生自由发言,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这些传说都把月球描写得诗情画意,如仙境一般,那么月球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的呢? 讲述: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普通老百姓,地球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位置而言,也算不上什么特殊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呢?(让学生归纳)
讲述:比如说,它也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星体,本身不发光,质量不大不小,体积也没什么特殊的。另外公转运动和太阳系其他行星一样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的特点。
(三)地球——存在生命的行星
讲述:之前讲过,地球只是宇宙这个浩瀚大海中的一颗沙砾一般。既然地球上存在生命,其他星球很可能也会存在生命,因此我们人类一直在探索除了地球还有什么星球也可能存在生命呢。那么,根据所学,你们能不能说说你们认为还有什么星球也可能存在生命呢?
过渡: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普通一员,地球在太阳系中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然而又是太阳系及至宇宙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
小结:1 自身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地球上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特别是氧气。
(3)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昼夜温差不大,保护了地球生命有机体的存在。2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三篇: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EXECL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八年级 A、B、C、D、E组 课题: 第二章 Excel简介 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周次:第 2 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 2.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录入方法和技巧;
教学要求: 学生能够输入各种类型数据到工作表中。教学重点: 各种类型数据的录入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在工作表中录入分数、班级等类型的数据。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与实践法、任务驱动法。教学场所:在计算机房中完成教学。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数据输入导课: 同学们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表格,你们常见的有哪些表格?我们可以用哪些软件完成表格的基本操作?对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做哪些操作?那同学们想一想哪个软件处理数据更方便快捷、直观? 新课:
一、Excel的启动与退出(看书上第2页)
1.“开始”菜单→“程序” →“Microsoft Excel”; 2.点击“关闭”按钮,“文件”菜单→“退出”。
二、Excel的编辑窗口(看书上第3页,工作簿的组成)
三、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
1.选定一个单元格 ⑴ 用鼠标选定:将鼠标指针指向待激活的单元格,单击左键,被激活的单元格方框将以粗黑线方框显示; ⑵ 用键盘选定:
补充材料(或教后感)1.让学生明白,很多软件可以做同一件事情,但是,要找出最合适、效率最好的。就跟学习一样,学习方法很多,但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过 程 直接按住键盘上的方向键将粗黑框移到指定的单元格。⑶ 单元格的命名:列坐标+行坐标。例如:A1单元格等。2.选定一个区域 ⑴ 选定一个连续区域将鼠标指针指向待选定区域的第一格,按住左键不放,连续向左或向右对角线方向拖动,被选定的区域将高亮显示。⑵ 选定一个不连续区域选定第一个单元格或区域后,按住“Ctrl”键不放再激活第二、第三等单元格或区域。⑶ 选定一行或一列直接用鼠标单击相应的行坐标或列坐标名称。⑷ 选定整个工作表单击行列坐标交叉处的“全选”按钮。
四、录入表格数据 录入数据时,首先应分析一下表格中各栏数据的类型特征,因为不同类型的数据其录
入方法有所不同。分析题目:考号栏和成绩栏均为数值型数据,姓名栏、班级栏均为字符型数据。1.序列数据自动填充法 ⑴ 先输入第一个考号,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区域右下角,按住“Ctrl”键和鼠标左键进行拖动。⑵ 输入前两个考号,然后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区域右下角,用鼠标左键进行拖动。2.班级栏的输入选定单元格,输入’01。3.录入分数一般整数、小数可直接输入,而分数的输入有特殊规定,如:4/5,Excel解释为4月5号,再如:1/34,Excel解释为字符型数据。
补充材料(或教后感)2.以实验一为例讲解。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过 程 注意:录入分数时,必须在分数前加上0和空格。
五、保存和关闭工作表 1.保存工作表 “文件”菜单→“保存”选项。2.关闭工作表 “文件”菜单→“关闭”选型。板书设计: 第二章 数据输入
1.同学们常见的表格:课程表、成绩表、体检表等 2.完成表格操作的软件有:Word、Excel等
3.对表格中的数据有哪些操作:编辑、计算、汇总、排序、筛选、打印。
一、Excel的启动与退出
二、Excel的编辑窗口
三、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注意:单元格的命名:列坐标+行坐标。例如:A1单元格等。
四、录入表格数据 1.序列数据自动填充法;2.班级栏的输入:选定单元格,输入’01;3.录入分数时,必须在分数前加上0和空格。
五、保存和关闭工作表 教学反思: 补充材料(或教后感)
第四篇:第一节 认识地球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3、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4、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理解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2、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晴朗的星空,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火红的圆球。那么,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长啥样呢?我们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呀?有谁知道的? 从现代探测技术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我们可以看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区别圆和球体的概念)其实,太阳和月球也是球体。
过渡:然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曲折的过程。1.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
那么,古时候人们是怎么描述地球形状的呢?
活动:认真阅读课本16页“盖天说”和“浑天说”材料,并概括两学说的观点
2、证实“地球是球体”
人类是在什么时候验证地球是个球体?是谁验证的呢?
活动:阅读课本17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并请一位同学上台讲讲麦哲伦的故事。
3、现代宇宙观测研究
至此,通过宇宙观测人们已经确认地球是个球体。
过渡: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呢?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谈一谈:从人类对地球形状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你有什么感悟呢? 学生答:圆、椭圆、球体、„„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答:麦哲伦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科学精神的形成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它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平时怎么描述一个物体的大小?接下来我们通过相关数据了解地球大小把!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提问:图中有两个不同的半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极半径(6371千米)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通过比较让学生对地球的庞大感受更深刻。
思考、回答 学会描述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
地球这么大,要了解它的全貌很难,也过于抽象,于是人们就把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找一找:地球仪和实体地球之间有什么区别?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是正球体,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3、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经纬线等。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观察地球仪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标题,尝试自己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球体
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 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仪 1.地轴 2.两极
第五篇: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认识浮力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沪科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内容它联系了质量与密度、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比较综合的章节。它主要包括“什么是浮力”,“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在本章知识学习过程中,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既运用前面的飞机升力的产生原理,又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概念及特点,学会运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
2、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学会运用“压力差法”判断浮力的存在;
3、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物理探究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实验、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沉入水底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过程;
3、经历探究浮力产生原因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节约意识;
3、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所教学生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质量与密度,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对浮力的现象已经有了简单的感性的认识,但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浮力的认识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师要让所有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探究浮力的存在,进而对其展开理性的分析,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情境创设:放映图片,让学生了解与浮力有关的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会浮在水面?学生观察图片,并仔细思考问题(少部分同学会想到浮力)。该部分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引出浮力。实验探究:(1)、将悬挂着石块的弹簧测力计的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会变小,若用手向上托起石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会变小,对比分析两次变小的原因,由此总结得出浮力的定义; 对定义进行分析,得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方向。对石块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称重法求算浮力的方法。
(2)步骤一:将去底的塑料瓶倒放于手中,将瓶盖打开,把乒乓球放于其中,注入的水,乒乓球不上浮;步骤二:拧上瓶盖,乒乓球向上浮起。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反问:为什么实验中步骤一的乒乓球会上浮?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对其产生好奇心理,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实验中步骤一的乒乓球不上浮?同学们毫不犹豫的回答是因为受到浮力的原因,进而重新思考实验中步骤一的乒乓球可能不受浮力,继续深思浮力的产生原因。理论分析:对于放置到水中的长方体,利用前面的压强知识来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上下两个表面产生的压力差所产生的。
五、课堂小结
知识点小结:(1)、什么是浮力(2)、浮力产生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
七、习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