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实习报告之教育技术学
实习报告
快乐而又充实的教育实习结束了,留下的是满满的收获和不舍。近两个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实习期间我做到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付出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一.教学设计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和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导作用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学设计很重要。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老师注重情景的设计。在所上的四节课中,有两节课老师都创设了情景,而且情景设计的都比较贴切,一个是教务处如何统计每次考试成绩系统的问题,一个是调差分析,学生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导入时引用情景能使学生在一开始就保持高的兴趣。
其次注重对任务的设计。在设计情景的同时,老师还在情景中设置了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围绕情景展开,任务环环相扣,贯穿课堂的始终,不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体会
首先是听课。在这过程中我不光是学习老师的教学程序以及利用媒体情况,每节课我都认认真真的学习老师的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问题,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他们如何看待计算机等多媒体上课,都让我感触颇深,并且在课外时间自己进行有关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来讲课的练习。
听了两周的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当然,刚开始心情特别紧张,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帮助修改教案,她们没有丝毫的架子,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切交谈。听了这么多节课和课后跟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中,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首先得具备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心。教学不止是针对部分优等生,还得兼顾后进生。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闪光点。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后进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对他们的答题当场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励他们知难而进。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是在机房上课,游戏及其它等的因素对学生的引诱力比较大,因此很难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两个星期的听课,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这一方面能力,我在今后的备课和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和改善。
三.课堂练习
上完课后进行课堂练习,特别是计算机应用上进行随堂练习操作非常重要。可以即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我在指导学生练习时,不是直接说这个应该这么做
那个应该那样操作,而是提醒和引导,课后交上作业,我会一个个认真的去阅读并写上激励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作业上写明。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直至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为止。对于个别情况的学生,我会辅导他们,直到他们主动改正错误。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纠正过来。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特意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中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了大量的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料,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的整合,发现了好多与现行教育体制下不相容的因素,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一环节还是任重而道远。
时间过的真快,当我开始了解学生特点,开始和他们建立起感情时,却结束了。虽然非常短暂,但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特别是认真负责,也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学生的聪明可爱。
以上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到了认真仔细的备课,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用心修改教案,重心放在讲课上,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重新修改教案,认真批改作业等等。这一系列的环节我都非常认真对待,使得我的课堂气氛活跃,讲课思路清晰,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在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有操作够熟练。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多的改进提升,以便更加有利于我的教学水平。而这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使我更加爱上这份伟大的职业和纯洁的校园生活。
第二篇:教育技术学专业实习报告
教育技术学实习报告
(个人总结)
学校:齐齐哈尔大学 学院:教育与传媒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 姓名:张永刚
学号:2006124028
实习总结
2009年9月8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队友来到二厂二中,开始了一个多月的专业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太阳底下最光荣事业的崇高和艰辛。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时刻牢记“为人师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观摩,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开学后,我们十一个人就开始筹划实习的事了,我们的系主任,带队老师详细的给我 介绍了实习相关的事情以及实习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系统的安排了实习的具体步骤以及实习任务,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这为我们的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提供了保障,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行为不仅是代表学校学院的风采,而且更是作为人类最光荣的老师的形象。之后我们几个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实习相关用品,心里计划着如何去做好这次实习任务。
二。,虚心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实习分为观摩传统媒体教学课和信息技术教学课,在使用传统媒体教学课中我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并且与老师探讨了运用多媒体怎么去讲好这节课以及利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这过程中我不光是学习老师的教学程序以及利用媒体情况,每节课我都认认真真的学习老师的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问题,都让我感触颇深,并且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进行了有关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来讲课,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他们如何看待计算机等多媒体上课。
他们课堂上的认真,课间的活泼,以及与老师的亲密无间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他们积极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并且创新提出了与老师不同的见解,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学习的一个地方。课间休息的时候却又调皮活泼,他们与老师与其说是严厉的师生关系更不如说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课下围着老师团团转,问这问那,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玩笑无所不有,一上课却又安安静静,端坐认真听课,俨然一副乖学生的模样。
由于信息技术是在机房上课,游戏及其它等的因素对学生的引诱力比较大,因此很难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两个星期的听课,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有好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老师注重情景的设计。
在所上的四节课中,有两节课老师都创设了情景,而且情景设计的都比较贴切,一个是大话西游的后传,一个是梦幻西游人物榜,学生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导入时引用情景能使学生在一开始就保持高的兴趣。
其次注重对任务的设计。
在设计情景的同时,老师还在情景中设置了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围绕情景展开,任务环环相扣,贯穿课堂的始终,不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注重对教学媒体的设计。
在教学媒体上,有两节课该老师选择了网站的形式-关老师教学网,融入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人物图片及一些Flash动画,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很好的辅助了课堂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努力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方面,老师采用了学习型网站的形式,学习型网站的一个主要特点和优势在于资源的整合,学生可以利用网站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认真总结反思实习心得
但是在这期间也有一些问题,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这种情况我认为这完全是老师的责任
首先 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其次、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再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很有必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低一些,不要空谈特谈大谈。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特意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中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了大量的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料,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的整合,发现了好多与现行教育体制下不相容的因素,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一环节还是任重而道远。
时间过的真快,当我开始了解学生特点,开始和他们建立起感情时,却结束了。虽然非常短暂,但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特别是认真负责,也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学生的聪明可爱。
第三篇:教育技术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一个多月的实习结束了,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受益匪浅,被整理成一份实习报告,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实习内容主要是数学及物理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学科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初二(2)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数学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在评高级教师职称,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数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而在教学工作计划方面,认真备课,用心修改教案,确保教案、教学课件规范,内容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计划情况,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课堂上积极面对,教学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弥补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而后,随着期中复习迎考阶段的来临,我的实习工作也就转向了复习课的开展,复习卷的整理、出题、批改、分析等方面。对于如何进行试卷分析有了一定认识。阅卷时:对题目进行分析,是否符合双基要求、搜集好的解法、搜集常见错、典型错,做好记录以供讲解、针对学生不应该错的地方做好记录,个别辅导帮学生找出原因。阅卷后:作出分数统计的茎叶图——注明成绩分布情况、中位数、平均数、成绩的离散点,使试卷情况一目了然、同年级几个班横向的茎叶图比较,分析分数团了解班级的位置,及整体情况。试卷分析后作出的相关策略:集体修正、相关习题练习、个别分析、比较性评价等等。
最后,随着实习进入尾声,经过了招聘会、面试以后,我参加了数个学校的试讲。在这些试讲中让我学习、接触乃至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完整地复习引入帮助学生理清基本概念、清晰的板书使学生在做几何题时步骤更加规范合理、难度递进的习题方便学生掌握知识点等等。使我的教学能力有了实实在在的锻炼机会;而在不同学校众多校长的各式要求下,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些经历为我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基础。
实习——作为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的结束,心中是感慨万千的。学科知识、教学经验、作为教师的责任感等等是我来到这里的目的和任务,而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内心的涟漪早已不止流于表面。学会感恩,这是实习结束前我最大的收获。今后,我也会带着这样的一颗赤子之心,带着老师同学们传递给我的对教育对学生的这股热爱在工作学习中走下去,越走越远。
第四篇:教育技术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教学复习重点
一、课程性质
从学科关系上来说,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整个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学学科的二级分支学科。
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来开,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专业八大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核心专业理论课。
二、课程目的要求
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原理。
2、明确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学科体系。
3、培养对教育技术学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并能利用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对教育技术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三、使用教材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2003.1
2四、适用专业
教育技术学或学科教学法
五、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3学分,总课程时数为54学时。
六、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分闭卷考试和实践操作两种情况。闭卷考试统一命题,考试范围为教学大纲的十章内容。实践操作应遵循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组织实施。并在实践中考核。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考核分数的70%,实验内容和平时作业占30%。
七、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学习目标: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学科的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理论基础,为理解教育技术学科内容和结构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学科性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课时安排:建议8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
一、技术与教育技术
二、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及范畴
(1)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
(2)教育技术五个范畴的主要内容
三、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
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3)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五、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的研究取向
(1)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
(2)教育技术的研究取向
(3)教育技术的元研究方法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
(1)技术主义
(2)人本主义
二、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
(1)系统论
(2)传播理论
(3)学习理论
(4)教学理论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学习目的: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领会研究教育技术历史的多种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技术发展的规律。
重点、难点: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重点,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的关系为难点。
课时安排:建议4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育技术发展鸟瞰
一、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
(1)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非替代性的
(2)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3)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作用的认识的越来越深刻
(4)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才能使自身获得快速发展
第二节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演变
一、媒体教学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
(1)直观教学——教育技术的先声
(2)视觉教学——教育技术的发端
(3)视听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研究的主体
(4)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观念的由媒体论向过程论和系统论过渡
二、个别化教学技术
三、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
四、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
五、教育技术定义演化的原因及启示
一、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三、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章 学习资源
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资源、学习媒体、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含义、组成要素、分类和特点,了解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
重点、难点:学习媒体的特性是重点,几种新型的教学媒体是难点。
课时安排:建议4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习资源概述
一、学习资源的含义
二、学习资源的类型
第二节 媒体资源
一、学习媒体的含义
二、学习媒体的分类
三、学习媒体的特性
四、几种新型的教学媒体
五、几种常用学习媒体教学特性比较
六、学习媒体的选择依据
第三节 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
一、因特网学习资源环境
二、因特网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概述
三、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分类
四、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
五、因特网上教育信息的组织管理形式
六、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获取
第四节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概述
二、网络教育系统体系结构
三、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学与教的过程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学习的含义、学习目标的分类、学习的心理加工模型、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影响学习的因素;利用系统的观点来探讨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的含义即构成要素、教学过程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
重点、难点:两类学习目标分类系统的比较、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课时安排:建议6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习过程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目标的分类
(1)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为理论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两类学习目标分类系统的比较
三、学习过程模型
(1)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过程模型
(2)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型
四、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含义及要素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准备阶段
(2)教学的实施阶段
(3)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
四、教学规律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结构
第五章 教学系统设计
学习目标: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理论和模式,了解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明确影响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和影响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量。
重点、难点:影响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分析、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是本章的重点。
课时安排:建议8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一、教学系统的概念和结构模式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涵义及本质
三、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
四、影响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
(1)系统方法
(2)学习理论
(3)科学技术
(4)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
五、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第二节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模式
一、影响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量
二、几个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2)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及教学处理理论
(3)教学处方理论
三、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第三节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一、两种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
二、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发展
三、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
(2)学习需要分析
(3)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4)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5)教学策略设计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7)教学设计结果评价
第四节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一、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1)分析教学目标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学习内容分析
(4)设计学习任务
(5)学习情境设计
(6)学习资源设计
(7)提供认知工具
(8)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9)管理的帮助设计
(10)总结与强化练习
(11)教学评价
第五节 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框架——活动理论
(1)活动理论概述
(2)将活动理论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新的理论框架
二、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进展——“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三、教学系统设计的新思路——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
四、教学系统设计应用领域的拓展——由课堂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培训
五、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深化——向具体学科深入
六、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新走向——宏观设计论
第六章 教学系统开发
学习目标:理解教学系统开发的涵义,了解教学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掌握教学系统开发的模式和教育技术领域常见教学系统的开发原理及其操作。
重点、难点:课程开发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电视教材的开发为重点。
课时安排:建议4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学系统开发概述
一、教学系统开发的含义
二、教学系统开发技术
(1)印刷技术
(2)视听技术
(3)基于计算机的技术
(4)整合技术
三、教学系统开发模式
第二节 课程开发
一、课程和课程开发
二、课程开发模式
三、课程开发的流程
(1)课程目标的确定
(2)课程内容的选择
(3)课程内容的组织
(4)课程的实施
(5)课程的评价
第三节 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
一、现代教学媒体材料开发概述
二、电视教材的开发
(1)选题的进一步审定
(2)电视教材的策划和设计
(3)电视教材的摄录编制
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
四、网络课程开发
(1)网络课程的含义
(2)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
一、智能导师系统的开发
二、智能代-理教学系统开发
三、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的开发
(1)智能超媒体系统种的知识表征
(2)智能超媒体知识库的建造
第五节 集成化教学系统开发
一、积件库
二、积件组合平台的开发
三、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
五、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的开发
第七章 教育技术运用
学习目标:理解教育技术运用的内涵、影响教育技术的运用的各种因素,熟悉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教育技术运用的内涵、各种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教学应用是重点,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教学代-理技术的教学应用、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为难点。
课时安排:建议4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育技术运用概述
一、教育技术运用的内涵
(1)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利用
(2)革新推广
(3)实施和制度化
(4)政策和法规
二、教育技术运用各子范畴之间的关系
三、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因素
第二节 学习资源的应用
(1)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2)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3)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应用模式
(4)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
(5)教学代-理技术的教学应用
第三节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
一、基于Web的教学系统
(1)基于Web教学系统的主要教学功能
(2)教务管理系统
(3)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
(4)网络课程开发系统
二、自适应的超媒体学习系统
三、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
(1)基于Web的协作学习概述
(2)协作学习过程
第四节 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教学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概述
二、各种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教学应用
三、信息化集成教学系统的应用
(1)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成(2)校园网的教育应用
第八章 教育技术管理
学习目标:理解教育技术管理的含义、特点和意义,熟悉学习资源与教学过程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了解项目管理与知识管理。
教育技术管理的特点、软件资源的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为重点。
课时安排:建议4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育技术管理概述
一、教育技术管理的含义
二、教育技术管理的特点
三、教育技术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 学习资源管理
一、硬件资源的管理
二、软件资源的管理
(1)软件资源的质量管理
(2)软件资源库的管理
(3)软件内容的管理
三、学习资源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
(1)集中管理
(2)开放式管理
第三节 教学过程管理
一、现代教学的新特点
(1)教学媒体多样化
(2)教学信息传递立体化
(3)教学对象多层次化
(4)教学方法系统化
二、教学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1)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学校综合信息管理
(3)远程教学过程管理及系统管理
第四节 项目管理
一、网络资源库项目的计划
(1)网络资源库项目的估算
(2)网络资源库建设计划
(3)网络资源库项目进度安排
二、网络资源库项目的开发过程管理
三、网络资源库项目管理的组织
四、质量管理
五、风险管理
第五节 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
(1)知识的含义
(2)知识管理的含义
(3)知识管理的原则
二、知识管理工具
(1)知识生成工具
(2)知识编码工具
(3)知识转移工具
三、知识管理对网络学习的作用
第九章 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评价
学习目标:理解教育技术评价的含义,明确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及特点,掌握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理论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重点、难点:教育技术评价范畴所包含的内容、学习资源的评价流程、面向学习过程评价的常见测验评价标准、第四代教育评价、网络教学评价为重点,计算机辅助评价(CAA)研究的新进展——技能性非客观题的评价为难点。
课时安排:建议6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概述
一、关于教育评价
二、教育技术评价范畴所包含的内容
第二节 学习资源的评价
一、学习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产品的常见评价类型
三、学习资源的评价流程
(1)学习资源评价方案设计
(2)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第三节 学习过程的评价
一、学习过程评价的类型
二、面向学习过程评价的常见测验评价标准
三、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 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评价的进展
一、第四代教育评价
二、网络教学评价
(1)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
(2)网络教学评价模型
(3)评价过程
(4)对网络教学评价现状的审思
三、计算机辅助评价(CAA)研究的新进展——技能性非客观题的评价
第十章 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学习目标: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的、特征,知道信息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了解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改革现有的问题以及成功的实践。
重点、难点: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新型人才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重点。
课时安排:建议4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21世纪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
二、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三、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新型人才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一、教育信息化的涵义
二、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1)文化思维层次
(2)思想观念与体制模式的理论层次
(3)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
第三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的理论探索
一、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改革现状——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
(2)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根源——两个误区
(3)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严重后果的
二、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四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的实践探索
一、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
二、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学教学的实验研究项目
三、“明日苹果”教室
四、“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
八、课程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同时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示范。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第五篇:教育技术学
一基本概念: 1.教育技术: •教学(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1994)•教育技术新概念
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05)•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教育信息化,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3.信息素养: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在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4.教学环境:包括了信息化教学活动赖以持续开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是物理时空、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制度规范和文化心理等教学条件和因素的集合。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通常又称学习资源,它是指一切可以用来促进学生学习、支持学与教全部过程的各种支持系统、学习材料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在教育技术领域,狭义上通常把教学资源理解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种媒体设备和教学材料。广义上,教学资源则包括了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诸多方面,它是指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所有可资之源。
6.超文本和超媒体:超媒体——允许多种形式的信息的非线性链接;超文本——由文本信息构成的非线性交互系统。7.CAI多媒体课件:是直接用于辅助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各类计算机软件.8.教育网站:•教育综合类网站 K12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教育博客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9.网络课程: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10.网络课件: 11.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的理念(课本上):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②重视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③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④注重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支持:技术作为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互动的中介工具,主要发挥四种功能,学习管理工具:包括学习管理系统、电子学档、计算机辅助测验、适应性学习系统等;信息资源媒体:包括课件、教学资源库、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材、电子书刊、学生自建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虚拟科技馆等 ;信息处理工具:各种应用软件,多媒体与网页著作工具,模拟、建模与知识可视化工具,各种认知工具,及各种智能教育代理等;社群互动工具:如网上聊天室、视频会议、共享白板、MOO/MUD等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①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②是教与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③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④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的活动过程
12.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简明的教学活动结构方式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方式,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13.教学设计:是指运用教学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需求、设计教学方案、试行教学方案、评价施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的系统规划和决策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
14.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主体为最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自觉地对学习活动及其要素进行调控的策划和谋略。•教学策略: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对特定教学情境中使用的媒体、信息、方法、形式和活动序列等教学问题进行的设计规划。包括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基本的教学策略包括⑪生成性策略
鼓励或允许学生通过自我提供的许多学习活动,“控制”学习中的信息加工的优势,建构自己的意义。⑫替代性策略倾向于通过提供全部的或部分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细化、排序和强调、理解与检验、以及迁移的建议,较多地代为学生加工信息。⑬指导性策略
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共包括四个阶段:①导入阶段②主体阶段③结尾阶段④评价阶段⑭组织策略:主要涉及对教学内容编排和呈现的决策,如教学内容的序列及其结构、知识呈现的类型和方式,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序等。⑮传递策略:对教学信息如何传递的决策,涉及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⑯管理策略:是对学习者与学习活动的互动方式的决策,涉及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过程控制及教学资源配置等。)
15.教学目标: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教学目标(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模仿、操作、精确和联接);情感领域教学目标(注意、反应、价值判断、组织化、价值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16.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的,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予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17.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它往往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18.概念图:是一种图表,作为评价工具,它可以 方便的表征课、单元或知识领域的组织结构。
19.微格教学: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又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它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
20.协作学习:有人称之为合作学习,它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学习者个人和小组通过协同互助的方式,为完成共同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①以小组活动为主体②强调小组成员的协同互助③强调目标导向功能④强调以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21.研究性学习:通常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遵循科学研究方法,并依据学科课程或直接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翻译下列教育技术类术语 URL:网址? HTML: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MI---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LMS: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Cooperative Learning:协作学习Learning Community:学习共同体 Virtual Community:虚拟社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eb Quest:网络探究学习模式
Learning Contract:学习合同或学习契约 三.多媒体素材及各类素材的文件格式
.DOC:word 文档.BMP :位图,无压缩,不会丢失图像的任何细节,但是占用的存储空间大.AVI :音频视频交错格式.JPG /.JPEG :一种常用的压缩格式,占用的存储空间小.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SWF :flash图形文件格式.MIDI:乐器数字接口,电脑音乐的统称,占用的存储空间很小.WAV :波形声音文件,无压缩,音质最好,但占用的存储空间大.MPEG :动态图像专家组.RM /.RAM :real公司创建的一种音视频格式.PPT :演示文稿图形程序.RAR/.ZIP:压缩格式
四、大题
1、了解常用常用多媒体素材编辑和多媒体创作软件的用途:(1)MS PowerPoint:演示文稿,不仅具有多媒体和动画演示效果,而且提供对万维网的支持.(2)MS FrontPage:网页设计工具(3)Internet Explorer:网页浏览器(4)Author ware :可以用来制作教学软件、信息系统、交互式数据库以及仿真模拟训练等各种多媒体应用软件,它面向对象和基于图标的多媒体的设计思路,使非专业的程序员进行多媒体应用程序开发成为现实;(5)Premiere:视频处理工具(非线性编辑)(6)Photoshop :图像处理和设计工具,功能强大,性能稳定,使用方便,是目前PC上通用的平面图像设计软件;(7)Dream Weaver :可视化网页编辑工具,可以建立跨平台的网页,也可以制作无需编写任何代码的动态网页,还可以实现本地站点,远程站点的管理及异地网页编辑功能;(8)Flash :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它可以创建网页广告、网站标志、MTV、视听游戏、动态模拟等多媒体作品,它主要由矢量图组成,文件容量小,不仅有视听同步和交互操作功能,还可以直接用来创建具有完备功能的Web站点;(9)Cool Edit:是数字音乐编辑器和MP3制作软件,支持多种文件格式(10)HTML:制作静态课件的工具?
2、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及其基本内容:⑪机遇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①随机通达教学
②情境性(抛锚式)教学③支架式教学④认知学徒制
⑫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②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③强调协作学习④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⑤强调利用多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⑥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方法与步骤:①教学目标分析(任务分析)②情境创设③信息资源设计④自主学习设计⑤协作学习环境设计⑥学习评价设计(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
⑬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43-44页):乔纳森等人于1999年提出,主要有问题/项目情境(这是学习环境中的概念与操作的核心,起着聚合其他相关部分的作用)、相关案例(在基于案例的推理和认知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信息资源(信息能使其在情境中的应用产生相关的意义,因此提供相关的信息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解决问题)、认知工具(能承担和促进特定认知过程的计算机工具)、交流/协作工具(培育协作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其主要观点强调了学习是通过协作、共享,以社会性的方式实现知识的社会建构)和社会/情境支持(包括物质基础设施。教师和学习者的训练准备情况)等部分构成。
3、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教学素养(4-6页):⑪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包括①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和传播技术②了解并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和资源的类型与特点③熟悉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策略和管理方法④熟悉信息化教学的常见模式及其教学设计方法⑤熟悉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设计方法和教学应用等;⑫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包括①媒体化教学环境②网络化学习环境③数字化资源环境;⑬熟悉并掌握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包括①学习环境观念②教学设计观念③学生主体观念④素质教育观念;⑭能在实践中尝试、探索并着力构建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等。
4、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网络化教学环境的特点
⑪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13-14页):①课程、教材多媒体化② 学习资源共享化③教育时空立体化④自主学习个性化⑤学习活动合作化⑥教育管理自动化;
⑫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12页)①从环境组成及功能来看,教学环境包括物理教学环境、信息资源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等;②从技术角度和活动方式的角度来考察,信息化教学可以分为课堂教学环境、视听传播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等;③从教育传播的角度看,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一是时空结构,二是时空容量,三是媒体装备;
⑬网络化教学环境的特点(28页):①教学环境的虚拟性(最重要的特征)②信息组织的超文本化③信息资源的开放性④学习活动的交互性
5、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支持工具,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支持信息化教育的网络教育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工具,常用的网络信息交流工具
⑪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支持工具(66-68页):①效能工具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数码演示文稿软件等)②认知工具软件(几何画板、知识库、概念地图)③教学支持系统(多媒体素材库、教师备课系统等)④教学管理系统(题库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
⑫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70-74页):①网络课件与网络课程②电子书刊和电子百科类网站③网络数据库和虚拟资源库④教育网站(教育综合类网站、教学网站、资源类网站、研究类网站);特点:?
⑬支持信息化教育的网络教育资源:?
⑭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工具:①搜索引擎②集成搜索引擎,亦称为―多引擎同步检索系统 ‖ ③元搜索引擎,通常又称多元搜索引擎或并行搜索引擎 搜星搜索引擎http://www.xiexiebang.com ⑮常用的网络信息交流工具:①同步交流工具(IRC聊天室,ICQ即 网络寻呼机,MSN Messenger,Skype)②异步交流工具(E-mail和Mailing List,BBS即 电子公告板,Usenet即 新闻组,Blog网络日志)
6、媒体、教学媒体及基本功能,教学媒体的分类,常见媒体教学主要方法,多媒体技术及其特点,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步骤
⑪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媒体是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就是指这个;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磁盘以及相关的播放、处理设备等。
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基本功能:
⑫教学媒体的分类:①按发展先后:传统媒体,现代媒体②按是否印刷:印刷媒体,非印刷媒体③按感官:听觉、视觉、视听觉、交互④按媒体的物理特性: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计算机媒体⑤按技术特点:数字媒体、非数字媒体
⑬常见媒体教学主要方法?
⑭多媒体技术及其特点: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主要通过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符号来呈现信息内容的教学资源;特点:教育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
⑮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步骤:项目定义,教学设计,结构设计,课件制作(包括素材的准备与制作,课件编辑媒体合成),课件评价
7、获取图片的方法:
8、微格教学系统、标准型集成性多媒体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构成 ⑪见微格教学专题
⑫标准型集成性多媒体教室又称为多媒体综合教室,是指多种教学媒体汇集在一个教室内,以利于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活动的系统。通常情况下,多媒体综合教室主要指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教学演示系统
⑬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构成:通常由投影仪、投影幕、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影碟机、录像机、音频卡座、功放、集中控制系统等组成;
9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①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学习要求②以激发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③及时提供对学习结果的反馈④恰当运用竞赛、评价与奖励等措施
10常用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①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②提倡学生参与课堂管理③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1网络信息评价的CARS量表:Credibility-可信度Accuracy –准确度Reasonable-合理度Support-支持性 12 Big6信息问题解决的流程:任务分析→寻找方法→收集信息→运用信息→ 表达信息→学习评价。P116 13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模式,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与特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⑪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活动程序、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实现条件、评价方式 ⑫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系统、高效传授基本知识
缺点是教学过程由教师控制,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讲授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难以顾及个别差异;师生交流只是单项作用,缺乏教师、学生间的多向互动。
⑬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模式(145-155页):①基于课堂的讲授式教学②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③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④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⑤Web Quest(网络探究学习模式)
⑭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与特点:
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组合;信息技术包括三种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课程:根据教育目标对教育内容教学科目学习活动和教学时序等进行的整体性规划;狭义上指某个特定的教学科目及其教学活动安排等;整合:整合不是混合,而是融合,是把两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者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作为学习对象;②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③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④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⑤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⑥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⑦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的工具⑧信息技术作为合作的工具⑨信息技术作为研发的工具⑩信息技术作为评价的工具⒒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管理的工具
14教学设计过程、任务、要素;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过程;设计学习情境应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协作学习活动方式
⑪教学设计过程: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
⑫任务:是寻找教学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这个解决方案中,教学法是最活跃的成分,但却不是全部。⑬要素:学习者(核心)、目标(导向)、策略(手段)和评价(调整)
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过程: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以指导为主,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活动,引导、监控和评价学习进程,提供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注重利用―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开展学习探究活动,重视在有具真实意义的相关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技术工具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社会性协作和交互活动。•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应用,以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过程:单元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学习资源与技术工具设计•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学习案例与作品范例设计•学习评价量规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实施•学习评价与反思
⑮ 设计学习情境应注意的问题:①教学情境要与知识主题相关,且要尽可能创设真实性情境。②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 ―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③学习任务与真实学习情景必须相融合,不能处于分离或勉强合成的状态,学习情景中要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④学习情境只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设计理想的学习情境是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服务的。明确这一点对研究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非常有意义。
⑯ 常见的协作学习活动方式:竞争、辩论、伙伴、设计、问题解决、角色扮演
15支撑学习的相关技术和材料,理解技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213页):学习支撑材料的形式并无一定之规,随学习任务不同、支架目的不同而变化;支撑材料一般包括与任务主题相关的参考资源、作品范例、评价量规、学习支持和认知工具等;
教学评价分类,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新理念,信息化教学常用的评价方式
⑪ 教学评价分类①按评价基准分类: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评价②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③按评价表达分类:定性评价、定量评价④按评价对象分类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侧重于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方面。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侧重对资源建设质量的把关,目前常用的教学资源评价方法包括自我评价、组织评价、使用中评价和过程评价⑤根据评价参与主体: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⑫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新理念(225-228页): ①发展性评价理念②真实性评价理念③多元化评价理念④动态性评价理念⑤后现代主义理念
⑬信息化教学常用的评价方式: ①传统评价方法:测验、调查、观察②现代评价方法:量规.学习契约.范例展示.评定包(档案袋).概念图.评估表
微格教学系统:《专题》
一
微格教学(micorteaching)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又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它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二
微格教学的发展:一是微格教学在国外的发展1963年,以阿伯特·布什和阿伦所教授为中心的研究者在采用角色扮演培训教师教学行为方法的基础上,开始采用电视录像记录角色扮演的过程,通过分析与评价所记录的行为使受训者得到改善和提高。1964年,爱肯逊使用录音机及电视机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录和重放。视听设备的动用使师资培训方式从师徒学艺的经验型转变为有目的地进行某一技能培训的科学型。1965年,安伯丁把课堂教学分解为不同的阶段,进行了阶段技巧实验。教学的复杂行为被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要素,使得师资培训可以通过有控制的实践来确定、观察和检测。二是微格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引进期(20世纪80年代初~1989年)自1987年始,北京教育学院一些教师开展了对微格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并进行了一些实践应用。发展期(1989年~1998年)1991年夏,北京教育学院举办了教师教育与微格教学讲习班;1992年初北京师范学院和1994年北京清华大学先后举办了同样性质的讲习班;1993年全国各省级教育学院分别建立了具有先进设备的微格教学实验室;1998年10月,全国微格教学协作组年会在云南教育学院召开,来自美国的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爱伦教授作了―关于微格教学新旧模式对比‖的报告,展示了新型微格教学的实习与评价模式;来自香港的任伯江教授作了―优质教学,以微观教学为首‖的演讲。成长期(1999年~至今)2000年,微格教学协作组申请加入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为其专业委员会的分会员,标志着微格教学开始了一轮新的发展时期。教育部已经将微格教学活动的开展列入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微格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成长时期。
三
微格教学的特点:一是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重在技能的训练•教育学、心理学与教学论为微格教学及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示范、备课、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使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具体地贯彻和体现 ; 二是训练目标明确、集中,重在技能的分解•将复杂的教学过程涉及的教学技能进行合理分类,确立达到的教学目标•集中训练一两个教学技能,训练目标可以制订得更加明确具体;
三是观察示范典型、具体,重在细节分析•示范的时间短,内容少,主题集中,便于分析研究,可以反复观看,深入理解•采用录像的方法,不仅可以对示范技能进行精心选择,还可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四是信息反馈及时、有效,重在自我训练•及时通过重放录像可以立即进行自我观察分析,发现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录像机暂停、慢放、重放等功能,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露无遗•参训者以 ―第三者‖来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容易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缺点认识深刻、清楚,客观,改正错误的决心大; 五是 减轻参训者心理压力,利于创新思维培养•师范生或在职教师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并且过好了第一次讲课的―关‖,以后就会形成沉着稳定的教态•培训者可以根据大家的意见完善并改进自己的方案,或对同一技能的使用提出新的方案;
四
微格教学的作用:一是微格教学促进了教学论的发展 ;二是微格教学促进了教师培训向量化评价的方向发展 ;三是微格教学促进了教学研究和评价的科学化 ;四是教师教学技能一般分为两大类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和调控教学过程技能。
五
微格教学的设计:微格教学设计是对一个教学片段的设计,以一两个教学技能为主;微格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某一个教学技能训练而不是为常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课堂设计的出发点。要求正确、合乎实际,便于实现和检查。•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求随教学的进程,把讲授内容、提问的问题、演示的实验、例举的例子、师生的活动等教师行为周密地编写在内。•应用的教学技能:要求将教学进程中每位教师所应用的主要教学技能做出标明;要求自己动手、动脑去总结和研究课堂中各个场合的各种技能,怎样为实现目标、策略有机地结合和恰当地使用;要求积极采用技能,不仅能实现目标顺利进展,还能设计出富于变化的有趣的、充实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行为:指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预想的学生行为,包括学生的回忆、观察、回答、活动等方面。•需要准备的教学媒体:将需要的教学媒体,按照顺序加以注明,以便准备和使用。•时间的分配:在课堂进行中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计持续的时间,以“分”和“秒”计算。六
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
1、理论指导
2、观摩示范(原则:水平要高 ;针对性强 ; 观看录象带:目标要明确;提示要画龙点睛)
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
4、角色扮演(教师角色
学生角色
评价员角色 ;教师角色教学约为5-15分钟,用摄像机记录下来,评价员填写评价表)
5、反馈评价(教师角色自己观看录像,自我进行分析、评价教学技能应用的方式和效果 ;指导教师和学员一起组织讨论评议,指导教师的评价应尽量客观、全面、准确)
6、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角色扮演(若第一次角色扮演比较成功,则可不进行重教,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
7、学习教学方法理论
8、观看示范
9、明确教学技能要点(备课)
10、观看教学录像(教学评价)
11、讨论(听取师生意见)
12、分析(改进自身教学)
七
微格教学的评价
•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评价可以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评价的主要功能:鉴定功能、改进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强化功能、决策功能•微格教学评价内容:对微格教学系统的评价;对被训练者所训练的技能的评价;对教师指导和过程记录的评价。•教学技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各项技能的评价单•评价过程:•设计技能的评价指标;•制定技能的评价单;•选择评价结果的处理方法;•得出评价结果。
八、微格教学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实施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被训练者对“教师”的仿真模拟过程.
模拟教师的行为:被训练者在进行角色扮演时,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以 一个教师的身份去进行教学行为的扮演。模拟学生的行为:
模拟学生要注意把握“学生”可能的心理,在提问或回答 时要按“学生”可能的水平进行发挥。摄录像人员的行为:
认真记录模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指导教师与评价人员的行为: 注意观察整个扮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