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标研读心得

时间:2019-05-15 14:0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课标研读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课标研读心得》。

第一篇:生物课标研读心得

在三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认真研读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通过研读我对生物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以及内容标准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课程标准以后我感觉自己授课的方向更加明确。下面简单谈一谈课标的研读心得。

新的课程结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为了更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体现,同时也必定要引起课程管理、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对学校和教师来说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课标的特点、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基础性 ”是指构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它涵盖了多方面的目标或要求,而不仅仅是 “双基 ”。因此,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既强调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基础能力的达成。、注意课程的选择性

课程是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结构,必修部分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学生共同的基础;选修部分要引导他们关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考虑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志向及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分别侧重生物技术、生物学与社会、生物科技进展,为他们选择学业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新课标》重新调整了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也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因此,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实践过程,更加重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新标准》的必修模块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标准都附有相应的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大多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在选修模块的设计上,有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 “生物技术实践 ”模块。这样,学生的实践和学习活动在这一模块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这些都反映了高中生物课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新的平衡关系。、《新课标》加强了生物技术的内容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本质和特点。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它们广泛结合,成为 “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侧面 ”。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当代和今后的公民提出了技术素养的要求。《新课标》加强了生物技术的内容学习是它的一个特点。5、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标》倡导以新课程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活动中全面达成课程目标、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所有这些教学思想都体现在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教学案例及实施建议之中《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对教师的要求

面对高中生物新教材和最近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作为一线的中学生物教师应相应做出调整,积极构建新型的教育理念,积极调整以往的教学策略,适应新课程标准。

1、由 “整齐划一 ”向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 ” 转变。

课程由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重要课程理念。学科教学应当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条件。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不同学习水平和智力因素的学生设置习题和考试题。课堂提问尽量是开放性问题,答案并非唯一。这样给学生一定的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充发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的发展更有个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二是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实践活动,如调查、参观、知识讲座、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查询、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文献研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时空,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的特长能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以施展,所有学生的个性能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张扬和尽情的发挥。

2、由 “以教师讲授为主 ”向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转变。

结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与实习学校的“七步教学法”在探索 “自主学习”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合作交流形成共识 →总结建构延伸拓展 ”的尝试。

3、由 “注入式 ”向 “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转变。

“注入式 ”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呆板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缺乏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建立和形成让 “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了以下途径建立和形成了 “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方式。

(1)利用生物科学史实、感悟学生。

(2)通过实验,给学生以经历探究和体验。

(3)提供信息素材,让学生领悟推理分析和知识的由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要将结论性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而是教师首先提供相关的信息、素材(包括图、表、科学实验与科研成就,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领悟出结论性的知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比较推理分析的能力。、改 “重知识传承 ”向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的转变。

在当今知识暴炸,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向学生传承知识更重要。学生获得了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就相当具备了通向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方法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课标研读中,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也愿意在教学中努力践行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让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更快。

实习生:冯代云

2011年12月10日

第二篇:课标研读心得

课标研读心得

新课程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思想,对于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更是教学生涯的一个新的开始。尤其是我们毕业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实习的平台上一定要好好的研读,并且认真思考,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思想与新课标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更新,更好,更适合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目前就我们实习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深究成败得失,还得追根求源,我们的行为思想是否吻合设计者意图,我们的行为功过是否能使学生可持续发展,一切还落脚于新课程标准的领悟及课程目标的把握上。在新课标的研读过程中,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肤浅,还不够去影响感化着学生,但也深深体会到只有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的研读,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我会继续打好基础,为以后的教师生涯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新课标的特点、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基础性 ”是指构成数学科学素养的基础,它涵盖了多方面的目标或要求,而不仅仅是 “双基 ”。因此,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既强调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观察归纳总结的思想层面,又注重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基础能力的达成。

2、《新课标》重新调整了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数学学科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也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因此,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实践过程,更加重视从生活中出发,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解决数学的枯燥。在《新标准》的必修模块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标准都要求课堂内容要源于生活,还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知识的应用。而且很多模板都是学生内心的呐喊,也是他们新思想的精华。

3、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标》倡导以新课程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活动中全面达成课程目标、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所有这些教学思想都体现在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教学案例及实施建议之中《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作为实习生,面对新课标,觉得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没有丰富的授课经验,所以不会受到以前老教材或教学经验的束缚,但是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应用上又会有些吃力和难以把握。现在我谈对新课标的研读心得也是在借鉴和提炼其它优秀老师想法的基础之上,十分浅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

新课标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改革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观念的更新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更新观念,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新课改的精神、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我们要认真研读相关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数学新课标及现代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等有关理论书籍文章,还应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通过学习反思、提高认识,领会新课标的精神。特别是在“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内容知识”向“方法知识”转移方面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提高。最后,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校内外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教学工作中,通过开展公开课研讨,开展校内同级同组互相听课评课,新老教师之间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将新课程培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抓住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堂教学

不知道为何很多学生对数学这一块都觉得非常吃力,有些学生在上初中了甚至连乘法表都记不了,更不要说引入负数后,都搞不清楚是什么状况,再说数学是一门连贯性特别强的学科,一环扣着一环,尤其是方程问题,在初一就出现,一直延续到大学,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之前对数学的欠缺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许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认识糊涂,甚至有一些对加减法都清楚,这些都给数学课改带来许多实际的困难。

针对以上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地理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每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到在高中新课标改革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权威形象,是知识的持有者,新课程改革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教师放下架子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在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舞台的独唱眼演员,而成了一名出色的导演。教师从统治课堂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学生一起成长。

2、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教学中满堂灌。在课程改革后,老师们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式,除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学具、图片等进行直观教学外,还渗透了谈话式、辩论式、探究式、讨论式、角色扮演式、游戏式、实践活动式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积极,交流亲切。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展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数学新课标课改中,应该根据学生认知心理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习的动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例如:对于正负数的强化。让同学们记录一下家里一个周的支出和收入,或者自己在生活上的支出以及每个周父母给你的零花,使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以“死记硬背”方式应付知识考核的学习状态,而具备一种主动探求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结语:新课标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不但提高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素质。

此外我们年轻教师还要注意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自身年富力强、敢想敢闯的优势,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新课改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发展平台。我相信多年的传统教学,以教师为尊的现象在新一代教师的带领下会还给学生一个公道,让他们在老师面前拥有人生平等,能与老师平起平坐,做一个真正的好学生和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中国小主人!

08

数本刘玉兰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标研读心得

初中地理课标研读心得

地理组 冉欣心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新标准树立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适应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是要联系生活,感悟知识,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探索奥秘,并应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素养,爱国意识。还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就是要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用知识和本领武装自己,终身受益,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现实与未来发展来看,理念的提出确实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的最后是为了指导实践。基于课程基本理念,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释探究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那在真正教学中该如何实现这个理念?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主动学习,提升自己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其次,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并不断更新自己。引领学生,唤醒学生的灵魂。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做好角色调整,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教师不该是满堂灌,更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将舞台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的、对话的。教师还充当着朋友角色,关心热爱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关注新闻了解时事。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平时应该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生活中充满着地理知识,例如“蚂蚁搬家,将有雨下”。“重雾三日,必有大雨”。老师学生都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来扩充知识:阅读各种与地理有关的书籍报刊,例如《中国国家地理》《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等。也可以上网,从各种地理网站及时地获取有关的地理知识。如中国国家地理的网站、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地理”网站等。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如《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不仅质量高,而且趣味性强,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这些传媒主动学习,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技术媒体,与时俱进。多途径扩充信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二、热爱生活,感受身边的地理

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是最熟悉的,列举身边的熟悉事物如家乡的地形、河流、气候等,把它们纳入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欲和好奇心,引起共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周围,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重庆地处亚热带,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有“雾都”之称。比如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我们可以画一幅学校的地图。讲到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时,让学生列举身边的污染源,为了家乡的生态环境,请他们给一些建议。学生畅所欲言。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饮食: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体现了贵州地区的特点。“春雨贵如油”体现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沧海桑田”说明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反映着水的落差大。“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观察生活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地理啊。这些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树冠、年轮、房屋朝向都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这些都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下雪了,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下雪不冷,化雪冷”。有了切实感受,学生理解更深刻。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出“地理眼”。

总之,人生活在环境里,离不开环境。地理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协调发展。生活处处都是地理知识,不仅学习了知识,增长见闻,还要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那就要善于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不断积累,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好地理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积极意义。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研读课程标准,不断充实自己,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做到向生活贴近、渗透、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生活,走向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第四篇:课标研读心得

课标研读心得

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数学,还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静态的画面动作,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境。

四、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如新教材在编排“9加几”的计算时,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培养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当然,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

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是很多的。手段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方法,都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贵州师范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07数本 崔莹

2011年1月2日

第五篇:研读课标

2011年修订的语文新课标发下来之后,我认真地进行了研读。下面把我研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说起新课标,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它有哪些变化,其中的变化是很多的,光是文字修改就有200多处,页码总数也由原来的29页变成了现在的82页,各学段目标由原来的130条合并重组为113条,减少了17条,初中七至九年级的目标内容由原来的40条精简为34条。但这次课标修订是在原来基础上的补充、完善与发展,而不是颠覆性的否定与重建,大的框架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原稿提出的基本理念都是正确的,还要继续坚持执行。而对那些新增加的内容,是我们需要把握和落实的重点。我在研读新课标过程中与旧课标进行了对照,概括出有以下几个变化应引起重视:

1.前言部分删除了原稿中“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这句话,而增加了“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这样的语句。这样的改动并非说我们要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是避免说空话套话、使课程标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一种体现,因为课标紧接着列出了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理想、爱国、创新、荣辱观、道德风尚等内容在语文中的渗透和体现。这是语文学科“文以载道”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在教育上的体现,世界各国都注重把本国倡导的价值观念贯彻到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所以,增加这样一句话,就使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道”的范围有了具体明确的指向,易于老师们把握。凡是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西,就不能让它在语文课堂上任意传播。

2.“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终于有了明确的说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第一条给语文课程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建国后的六十多年里,“语文”到底如何定义,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语文课的名称就不一样,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1950年,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就是“语文”。语文由此产生。新中国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学语文课被分解为汉语和文学两门功课,导致人们把语文理解成了语言和文学,这在当时引起了争论,六十年代的语文教材就把两本书合成一本,继续叫语文。其后学术界就语文的内含争论不休: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每位专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专业偏好去强调语文是什么,把语文教学引领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方面去。解放后历次的语文教学大纲和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因时机不成熟,也都一直回避这个问题,没有给语文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说法。多年来的争论不休,给语文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这不利于对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认识,也不利于语文教学。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有了一个权威的明确说法,这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要成果。定义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短语,说明语文首先是“语言文字”,它包含语言文字的知识,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侧重点是放在了运用上,语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适用性运用,还包括搞文学创作的艺术化运用,用它交流,读书,写作,这就把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听说读写都包含进去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就是语文,它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下载生物课标研读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课标研读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读课标

    研读课标、转变观念 我们的教师发展观、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会深深影响我们的课堂设计,因为它们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定位,是我们的基本教学理念。也许你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

    研读课标研说教材心得

    研读课标研说教材心得 新的一轮以课程和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的内容核心是以科学素养和三维目标为特征的化学......

    研读课标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

    研读课标心得体会

    研读课标心得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

    研读课标心得体会

    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心得体会 “知乃行之始也”教师备课也一样,先要学会钻研课标和教材,只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课上才可能做到运用自如,心里有底,对......

    初中历史课标研读心得[小编推荐]

    初中历史课标研读心得 任何课程的设计都体现着一定的指导思想。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

    研读课程标准心得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

    初中生物课改心得

    初中生物课改心得西夏二中生物课胡秋分近段时间,我校组织了教学新课改的推行,自己感触很深。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践行新课改后的生物课堂变化吧。 首先生物课堂提问已经主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