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转变观念”之教学反思
“教师转变观念”之教学反思
通过工作与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师转变观念”之教学反思。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作业。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灌输”为“对话”,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
1、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希望留给学生,把尊重、理解和宽容留给学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会有那些问题,喜欢那种教学方法,对那些问题更感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应怎样对待等等,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3、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使之产生的新的思维碰撞与思想交锋,从而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过程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对知识对智慧的爱。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如:在讲授每部分知识前有意识增加自读、自思、自圈、自写、自查等环节,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我感悟,自求所得,这样就为教师、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议、写、演学生自主采用。
3、在合作学习中,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到小组中合作交流,彼此沟通,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在交流互动中反思,丰富充实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再到全班交流,再次达到共识,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称赞,学会欣赏,学会补充,学会评价,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提问,学会求同,学会学习,同时也学会做人。
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问题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以前那种孤立、封闭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营造一种开放的、双向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教学情境,建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成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作为教师更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涉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
2011.10.1
1教师转变观念的反思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一名教师的成长,从开始就是从新手逐渐向专家型、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这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在外部条件变化的刺激下,完善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自觉成为教育变革的主人。在这个转变中,教师的反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一名任教十多年的教师。接触国标本以后,我有一种畏惧课堂的感觉:“教了这么多年,面对这样的教材,不会教了。”为此,我认真研读教材、《汉语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及有关的论文、教案,学习别人的课堂模式,终于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信心,有了改变。几年来,学生的成绩一点点进步,屡次达超区均分;学生对汉语学习由最初的怕学、厌学到现在的喜欢汉语。
回顾几年来的教学,感触最深的是,要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炼素养,更新思想与观念,教学反思《教师转变观念”之教学反思》。
每一位关注教育发展的人,都会切身感受到,新课程对传统教育的严峻挑战首先来自教育观念。所以,作为一名一线汉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爱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科学高效的效益观和师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新型师生观;要由课堂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的首席”,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演出一个新剧本。
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不断完善自己、修炼自己,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完善新的教育理念,以精彩的课堂,培养现代化的人才,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为此,在教学之余,读读教育理论书籍,看看人文科学、天文地利、自然社会类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的知识面广些、再广些。
其次、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课改,使小学汉语内容具有连贯性,更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更多的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学生不再是一无所知的接受者,而是知识面广、对新信息接受快的新生力量。
所以,面对课程改革下的教材,教师要有效地挖掘教材资源,注意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并进行合理整合,在走进课堂前,对教学内容要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学生,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再次,用心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实践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用活教材,让课堂活起来,把学生教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使他们受益一身的,有时候可能不是他在课堂上学到的那些知识,而是老师教的那些思想与学习方法。
在几年的教学中,课堂上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提问、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运用……
最后,注重教学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
教师对教学,如果只有单纯的教学经验积累,而没有反思意识,教师不会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只是在原来基础重复自己的劳动。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要会备课,会上课,还要会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反思新授教学时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差距,对自己的预设进行修改;反思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新知所作出的反应;反思作业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法以及效果……所作的这一切,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也许只是喝杯水的时间,也许是学生埋头做作业的片刻,将自己的顿悟、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自己总结的规律和方法记录下来,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教学内容,课堂会更精彩!收获会更多!
2012.4.26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反思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因此,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我从事多年教学的实践体验。
一、领悟师生互动的本质内涵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根本
师生互动是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产生的,不仅有着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从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分析,这种互动的特殊性是它内在本质内涵的必然反映,其基本特点可具体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互动的理解性。
师生互动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以语言符号为沟通媒体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对方及其符号的理解与领会,决定着互动的维持与延续。而教师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有时教师意欲达成,学生却对同一语言符号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表达的目的与意图,创设特定的语境,审视特定的“符号”,调动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理解和意会。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课时,教师发觉课堂的纪律不好,便对全体同学说:“我们看哪一组的纪律最好?”一位学生却马上站起来说:“第二小组的纪律最好。”这里,教师关心的是整个课堂的纪律,示意课堂上要安静。这位学生却关心的是言语的表面含义,所以理解上出现偏差。可见,互动双方有时作为中介的语言总是赋予自我理解的意义后,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行动。只有当双方取得一致的理解时,才有可能达成师生互动的原本目的。
2、师生互动的形成性。
师生互动既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文化人或知识占有者的同质倾向,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文化类型的差别或文化品味的异质现象。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行动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之中,只是两者发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标亦不一样。教师关注的往往是独特的教育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向往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尽管如此,双方都在借助对方的交往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风格和社会影响的形成过程,又是学生学问和个性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则是一种以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互动。
3、师生互动的反思性。
塑造自我并非是一蹶而就的简单化和直线式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就其教学活动的实质来看,它又是伴着经常不断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来推进的。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和加工,控制着自我多方面的发展后形成自我同一性。这恰恰反映了其内在的反思特点。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在现代性的情境下,变化的自我作为联结个人改变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过程的一部分探究与构建。”可见,教育过程始终伴随着反思的存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推演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互动的过程就是“理解——形成——反思——理解——再形成”的反复过程,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区别于其它互动的本质特征。
二、把握教学互动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师生互动是实实在在表现于课堂教学之中的,从实践的层面来看,至少有三个重要环节:
1、教师的监督与学生的自律体现在教学的组织管理环节上。
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教师权威的影响,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体现在知识传输环节上。
2012.4.16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行为上和思想上都得以转变,现反思如下:
第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的占有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这种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的情况严重压制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潜力无法完全得到发挥.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过去的理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应当改为:“你不会学习,我来帮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过去是教师带着种种精挑细选的学科走向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注入知识,现在应是引导学生走向学科,力求教与学两种活动的协调一致,让学生乐学、会学。
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应该由教师变成学生。要靠学生自己主动的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教师的职能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导”为主,教师成为课程设计者、指导者、导师和顾问,以全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不再以先知的角色传播知识,塑造学生的人格,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最优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
顾虑,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在解疑中发展思维。
第三,用爱化解学生的不当行为。在课堂上,我们常遇到顶嘴的学生。面对这种事件,教师一定要冷静,因为他的言词与你的言行无关。也许是她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阶级发泄,我们只是充当了一个出气筒的角色。虽然我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并不容易,但事实证明。忍耐是最有效地措施。而对学生的责骂可恰前使之受到别人的注意,从而更想顶嘴,劫夺只能是这场战争不断升级。所以,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应当冷静,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并安慰自己,他的行为不是他的本意。这样我们理解力学生,也是自己在不快中得以解脱。让我们体谅学生,用爱化解学生之间的不快,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便成为学生的知音。
总之,教师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自己的不断摸索和总结。我深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将成为一门新型的老师。
第二篇:教师要转变观念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作为教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课堂教学中,要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发言,多进行激励性评价,多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还要由原来只关注个别优等生的发展,转变到重视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灵感的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想象力得以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学习几乎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境地。
3、鼓励质疑,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问、乐问、善问,鼓励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参与意识”。这样,学习成为了学生的需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了兴趣及动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提供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时间、空间。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合作学习、各抒已见、共同探讨,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议,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激起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5、提供享受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
第三篇:教师转变观念见解
转变观念的见解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首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点发言机会,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甚至错误的意见。其次,要让学生有“成功感”,教师不应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而应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教师的点拨,或发现了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或学会了新的有用的方法,或回答出一个难度较大的提问,或新的见解得到教师的肯定,或产生从未有过的美的感受等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我们的课堂只有让学生不断产生成功的感觉,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如果学生发现教师讲的全是教参中自己可以读懂的东西就会兴味索然。因此,可以这样说,成功是创新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动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功,帮助学生尝试成功,在成功中充满自信心,喜悦地去再创造新的成功,唯有创新,才能成功,以创新去取得成功,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的的。当然“成功感”不是盲目夸奖或随意降低难,而应符合韦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复杂的劳动,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满愉快而不茫然苦度,以学生的“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读懂到“会读”,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否则素质教育,创新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四篇: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定稿)
紧跟教改潮流,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紧跟教改潮流,积极转变观念的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必须改
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灌输”为“对话”,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
1、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希望留给学生,把尊重、理解和宽容留给学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会有那些问题,喜欢那种教学方法,对那些问题更感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应怎样对待等等,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3、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使之产生的新的思维碰撞与思想交锋,从而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过程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对知识对智慧的爱。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如:在讲授每部分知识前有意识增加自读、自思、自圈、自写、自查等环节,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我感悟,自求所得,这样就为教师、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议、写、演学生自主采用。
3、在合作学习中,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到小组中合作交流,彼此沟通,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在交流互动中反思,丰富充实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再到全班交流,再次达到共识,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称赞,学会欣赏,学会补充,学会评价,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提问,学会求同,学会学习,同时也学会做人。
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问题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以前那种孤立、封闭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营造一种开放的、双向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教学情境,建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成为新时期中教学的必然选择。
作为教师更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涉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
张洪娟
第五篇:教师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而如今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其次在课堂主体,角色方面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设计课堂时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转变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课程,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把握最基本的一点“共同基础”。教学面向大多数,面向全体,同时尊重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再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语文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
二、转变观念,培养全方位。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语文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语文学科,通过一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教师不只是教书而且要育人,不只要成才更要成人。
三、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意识,确立适度的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在实践中“创造自身”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克服各种障碍的主体能力,获得生动、活泼、独立、主动的发展。
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顺应课改的需求。希望以后多几次这样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汉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