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我校有效教学研究的实施和展望
浅议我校有效教学研究的实施和展望
海南海口九中李丽新
【摘要】
随着我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和知名度的提升,班额越来越大,这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量和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学校的持续性发展,这三年我们致力于有效教学的研究。目前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推手,推行以“学科小先生一拖N”学习方式为依托的“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它为我校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抓手,对于实施的效果和展望,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关键词】 “三学两评” 学科小先生有效教学反思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问题和课改内需
本次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习成为学生构建知识,合作交流,自我教育,了解并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板书,学生抄笔记,突出和强调的是接受和掌握,冷落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忽视了学生的潜力诉求,窒息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负担沉重,厌学普遍(有的班高达40%),自己又非常辛苦,累了自己,学生还不“买账”,深感痛苦。传统教学方式的确存在不少弊端,难于达成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难于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难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不改不行。
再从校情看,教师中35岁以下者占80%,多数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但不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教学中常出现“耗时多、负担重、效率低”的状况。学生方面而言,我校是划片招生,人数众多。中差生占大多数,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基于以上实情,我校于2009年10月成立了由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研室、教导处负责人组成的校本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策划、指导九个学科的28名教学骨干,开展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师徒结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校本课题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二、“新”课堂的构建思路
我校在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上,研发了校本教学模式“三学两评”和“学科小先生一拖N ”合作互助学习模式。
“三学”指:学生自学、学生展学、教师导学。
1、学生自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利用教材及学案进行自学。这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减少自学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的时间可安排在课内或课外。建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利用课外时间充分自学,其他学科则安排在课内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利用网络、书籍、学科小先生、教师等资源。
2、学生展学。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展学。展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及其探究结果,谈阅读感受,展示收集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等。教师在此环节注意捕捉学生自学阶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重点问题,学习不够深入的问题,学生理解中的误区,为下一个环节的展开找到抓手。
3、教师导学。老师在学生自学、展学的基础上,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师个性特色的展示阶段。此环节对老师的要求比过去更高,教师课前要预设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及提问方式,是此模式中最有效、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已掌握的教师不再重复,大大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两评”指“互评”和“自评”。“互评”是指在自学和课堂训练阶段,学科小先生对徒弟进行的指导评价。此环节是“三学两评”教学模式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使课堂由静变动,张弛有序,符合初中学生发育阶段烦躁、好动、精力不集中的心理、生理特点,使优秀学生有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后进生也得到切实帮助,较好地解决学生合作互助,两极分化的问题。“自评”是指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三学两评”的教学模式注重精讲、少讲,讲要点,讲学习方法,给学生自学、自悟的时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课堂是和谐的生态课堂。该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能够使优秀学生转化为教学资源,各班级形成了以老师为源头,大师傅带小师傅的小师傅带徒弟的学习链,其作用可以使差生成绩大幅度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还能加深友谊。总之,“自学”为应对全球化的时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展学”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领导力提供了机会。“导学”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教法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的导演角色进一步突出。“两评”中学生之间师徒的评价培养了包容、敢于接受、直面失败的良好素质,学生自评则有助于给学生留下自我肯定的空间,提升学生自信力。
所谓“一拖N”,既是将学生按照的学习能力、个人特长、性格特点等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间的平均实力相当。“一”指的是学习小组中的组长或是“小先生”、“小师傅”,“N”则是学习小组中的其他组员。在学习小组中,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三、“三学两评”和“一拖N”模式的实施情况
“三学两评”教学模式的尝试和应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认同,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效率高。学生每人都有课堂学案,学生已掌握的教师不再重复,大大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2)师生双减负。重难点在课堂上当堂解决,除语文、数学、英语有适量的课外作业外,其他科目实现课外零作业。
(3)质量有保证。优差生结对,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机制,差生有小师傅当堂指点和帮助,及时扫清学习障碍,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4)学生能力更强。在“三学两评”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敢说,能说,会说,说的好。很多孩子充当了小老师,甚至有后浪推前浪的架势。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的 “三学两评”教学模式教学开放周活动,吸引了全省教育系统的专家、领导、教师来听课研究,我校师生的表现,获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有一位刚毕业的一拖N小师傅留下了一段心得:开始做组长时很不情愿,觉得自己都管不好自己,还要管四,五个人的听写,背书.但当投入到工作中时才发现这个工作是伟大的.当在纠正他人每一个错误的单词,每一句有语病的句子,每一个读错的单词时,内心也是小有成就的.更加快乐的是,当发现组员们能回答上你的问题,能将你出的题目做对,仿佛自己早已成为一名老师.成就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老师的辛勤.我会继续做好这份工作,与我的徒弟,组员,一起冲刺中考,去拼搏属于我们的蓝天!组长 周梓佩
2、师生、生生关系更和谐。在“小先生一拖N”的学习模式中,不仅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也非常融合,打架现象少而又少。学困生越来越少,优秀生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有了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学会了交往和互助,这两年来学生的学业水平稳步提升。在各类竞赛中学生成绩出类拔萃、人数众多。多元化的教育和评价,宽松民主、文明开放的教育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初三(1)班的曾繁杰同学,曾经在班级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也能当小先生,我们需要自己的阅读体会,我们能自己学习……”成绩最差的刘涛这样写道:“我喜欢这种学习方法,因为好玩,有小先生来关心帮助我。”可见,学生学习的快乐更多来自于自己的体验,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不仅需要老师的关心,更需要同伴的互助。
3、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提升。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得到加强,自我发展方式有所改变,课题组老师从普通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课题组阶段性成果汇集成册,2010年6月份课题组编写了《海口市第九中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海口市第九中学课题研究展示课学案集》、《海口市第九中学学生“师徒结对”手册》,2011年6月完成了9个学科3个年级的22种学案。“三学两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教师参加各类调教、竞赛和论文评比的获奖人数,由2008年的 48人次增长到2009年的95人次;2010年,120人次;2011年,202人次,获奖人数成倍增加。
除了学校总课题,我校还有22个个人课题,这说明我校教师逐渐走向研究型和专家型教育工作者。2011年1月,曾桃老师在海南省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用三学两评教学模式执教了观摩课《“感悟”阅读与写作训练》深受与会教师和专家的好评。2012年李丽新、曾桃撰写的“顺时应势重教改,教学相长有力量”获得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2011-2012年我校就有教师280人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励和荣誉。
4、教育教学渐成品牌:中考、会考成绩稳中有升,2011、2012两年年在报考率高达99以上的情况下,总合格率和优秀率都保持海口市第二的好成绩。全国学科竞赛成果突出,2008年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全国竞赛中,我校共有34位学生获奖;2009年,有106位学生获奖;2010年,有164位学生获奖;2011年,有207位学生获奖,获奖总人数成逐年递增趋势。科技创新活动是九中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特色和品牌,每年参与这项活动的人数均在千人以上,获奖的奖项和人数三年均居全市同类学校的首位。连续四年获得海南省创新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
这几年我校举办的教学节开放周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兄弟学校。尤其2011年我校的“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展示课,有132个单位六百多个老师来观摩,好评如潮,反响热烈,渐成品牌
因为“三学两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我校被授予“海南省有效教学课题实验先进学校”称号,是海南省唯一获得国家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课题实验资格的学校.2011年我校“幸福课程体系课题实验”荣获全国目标教学“十一五”研究成果一等奖。2011年我校“三学两评”课堂模式课题实验”荣获全国目标教学“十一五”研究成果二等奖。2011年我校“学校小先生”“一拖N”模式课题研究“荣获全国目标教学”十一五"研究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得国家教师科研专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单位称号,2012年我校还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
四、我校有效教学的展望
“三学两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小先生一拖N”模式的运用,使我校课堂教学已基本改变了教师单一传授知识的状况,90%的教师能够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状态,重视课堂45分钟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严格监控每节课的质量和效益。在2011-2012年第一学期的学生评教中,得到学生好评的老师占了95%,学生对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满意度高达90%,有100%的班级建立学习合作小组,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尝试了“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娴熟使用该模式教学的老师占70%左右,有效使用“学科小先生一拖N”模式的老师占60%左右。很多学生希望老师在“方法指导、师生沟通、学生活动、自我展示”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说明学生对现在推行的开放课堂非常认同和期待。
今年我校极力控制了初一新生的入学人数,班额,各班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取了“围田式”分组学习方式。在课题研究的大好形势下,使“一拖N学科小先生”合作互助学习模式的研究得以应用和发挥作用。这令老师们都充满了期待。
我校现在很多学生综合能力是很强的,很多也是很有潜力的,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他们平台和机会,他们就会有上乘表现,并不断进步和成长。这也是我教学和听课过程的最深体验。
上周我到初一年级7班听了数学学科陈老师的一节课,内容是“正数和负数”。这节课按“三学两评”的模式设计,在展学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小组都兴致冲冲,发言的学生一个接着一个,所举例子“正数和负数”很贴切和形象,比如“炒股的涨和跌”,“海平面的升和降”,“乘客上车和下车人数”等等,让老师和学生大开眼界,课堂充满活力,教学充满智慧和情趣,教学相长不亦乐乎。
海口市第九中学的有效教学活动,不是从单一的方向进行,并不只停留在教学的层面,而是从育人目标、课程的建设,结合时代大背景,从学校管理、德育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全方位渗透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符合本校校情。在统一的基本模式下各学科有自己的特色,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无限的边际效应。总之,常规管理的人性化和高效率,教研活动的专业化和科学化,课程建设的辐射性和渗透性,育人措施的多方位和多角度,使九中原创的有效教学模式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有效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行为,学生能够生
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可持续发展;教师能够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学校将取得更好成果,实现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提升我校教育教学品质。
第二篇: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我们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具体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二是教师要有为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教学不能“唱独脚戏”,体现教为学服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三是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不间断的测量和评估。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四是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五是关注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要学会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发展。最终我们要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
第三篇:我校课程与教学研究
我校课程与教育教学研究
我校是湖南省最早招收智力障碍学生的学校,启智部创办于2000年9月,十年的风风雨雨,十年的坎坷,我校智障教育也犹如一颗嫩芽茁壮成长起来了,现已将自己的教育优势跻身于湖南特教行列的前列,初步形成了智障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启智课程改革的发展历史 1、2000年9月—2002年7月,以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六个领域——沟通、认知、劳动、运动、娱乐等设置课程。
(不足:课程设置不配套,目标内容不具体,教师评价不配套)2、2002年9月——2004年7月,实行主题教学,以“生活经验取向型”作为课程模式,其中综合主体单元侧重于节日、季节、校内外活动,生活单元课程的设计侧重于居家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等。
(优点:能教授孩子较完整的生活经验,利于孩子有效的应付现实生活综合学科知识,利于孩子形成实际的知识经验,贴近学生生活,能提高学习兴趣;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3、2004年9月——2005年7月,以《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设置课程,课程体现了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综合化,减少了文化课程,增设了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课程。4、2005年9月,根据学生智力程度分成了四个班。即轻度班、中度班、重度班;轻度班、中度班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设置课程,重度班采用顺德的“人性化”课程教育模式。5、2007年9月以《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第三期中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置课程。
(不足:对所开设的课程没有具体的大纲和教材。)
三、启智教材的使用
(一)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
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它是以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有《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整套教材完整,知识全面,对学生要求高,难度大,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经验的内容极少。为了很好的利用这套轻度教材,2005年9月在我校轻度班使用。当时我们的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数学》,教师上课上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但是效果不明显,往往是一学期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下学期的教学又很难以进展,并且学生好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对自己今后融入社会的指导性也不大。另外,在提倡全纳教育的今天,中、重度智障学生已经成为了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的主要对象。这些学生注意力差,思维迟缓,容易遗忘,有的甚至连生活自理都不会。这套教材已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教育对象了。可是目前,特别是音乐和美术,我校没有找到合适的教材,现在仍旧使用全国轻度培智教材的《音乐》和《美术》。
(二)顺德启智学校“人性化”教学设计
顺德启智学校“人性化”教学设计,2005年9月在我校重度班使用。当时采用顺德教学模式,实行主、助教协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搬顺德的“教学设计”,可是,由于我们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活、学习环境等很多方面都不同于顺德的学生,这样很多的“教学设计”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显得“水土不和”。这样我们的教师也试着自己设计“教学设计”,可是“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对学生们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北京海淀“单元主题”教材
北京海淀“单元主题”教材,2005年9月在我校中度班使用。这套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主,教材内容侧重于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阶段都注重了文化知识、康复、生活实践、技能发展的训练,各主题都是以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为主,找出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形成单元主题,比较适合于学生,但难度偏大,且教材没有形成体系。
(四)上海卢湾辅读学校教材
上海卢湾辅读学校教材,以中度智障学生为教育对象,教材主要有《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本套教材的建构建立在奥苏伯尔提出的课程组织应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根据中、重度弱智教育大纲由浅入深,从低向高,最大限度地补偿弱智学生的缺陷,挖掘潜能,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或自立于社会的人。《实用语文》围绕生活单元主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识字、写字、说话、阅读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低年级课本偏重识字教学,围绕《生活》教材的内容,通过单元主题的横向联系,选择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字词和句子作为课文,同时注重了字词的复现率,穿插了识字部分。课文还选择了大量的儿歌,通过跟读,以达到语音训练与语言文字训练的结合。
1、教材的设计
(1)教材字体相对较大,插图真实、清晰,所有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便于中度弱智学生学习和使用。(2)《实用语文》低年级段分为三年,每年有两册,每册教材有八个单元和四个综合练习,并适当安排了集中识字,每课后面安排多种类型的练习,如:“听一听、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进行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生活》也安排了适当的练习。
(3)教材内容有个人卫生、着装、进餐、安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劳动生活、社会生活这些单元主题及相关内容,围绕弱智学生解决生活技能的各方面,每个训练内容都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如:第五册安排的是 《勤洗手 勤洗澡》,第六册就安排了 《洗脚》《常换鞋袜》,不断提高训练、教学要求,体现了训练、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有序性。
2、教材的使用
(1)明确教学重点和要求。低年级《实用语文》教材的重点是进行语言、生活技能、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的训练;要求学会汉字笔画、部首和简单汉字、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写字习惯等。通过游戏、儿歌、实物、情景练习,进行语言、思维和动作的训练;学习跟读句子、儿歌;学习用铅笔写字,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并学会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
(2)适当选择和制作教具。
准备教具时,始终坚持直观性原则。能采用实物的就用实物;能演示的,就提供场景,如:《红灯 绿灯》、《对不起》;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就用图片或录像进行教学。另外,还将需要孩子掌握的字词制作成卡片进行教学。
(3)设计恰当的活动方案
由于本套教材是以中度智障学生为教育对象,而目前我校每个班级学生都是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主,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我们在使用《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三科教材时,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将全班的学生分成A、B、C三类,再根据A、B、C三类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收获。
四、我们的追求
继续坚持以科研精神开办启智教育,走“医教结合”的道路,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个别化教学、药物治疗和感统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高尚情操,使其成为一个“社会人”。建立训练中心、发展中心、职教中心、教学资源中心,实现智障学生从早期训练到职业训练的全过程,形成科学、全方位的智障教育体系。
1、注重校本教材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乡土教材。
2、完善课程、教学目标评价体系,促进启智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努力探索一套有本校智障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继续加强学生的个案研究,积累智障教育经验。
5、注重学生的康复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得到有效的发展。
6、发展特奥运动,打造学校品牌。
7、重视对学生进行“休闲娱乐”方面的培养。通过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娱乐休闲方式。
8、努力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职业教育体系。
启智部现有在校学生50多名,共5个教学班级,其中高年级1个班,中年级1个班,低年级3个班。先后有30多名智障儿童从这里步入了社会,其中2名学生参加了工作,8名学生转入普通小学。学生毕业后发初中文凭,已毕业的学生大部分能够做到了自食其力,还可以帮家庭分担经济负担。
我们坚持以科研精神开办启智教育,走“医教结合”的道路,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个别化教学、药物治疗和感统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高尚情操,使其成为一个“社会人”。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国家教育部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音乐、体能、美术、劳动技能、感统训练、语言康复、生活技能等课程,另外,为了我们的学生今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被社会接纳,我校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先后开设了种植、洗车、穿珠、四门职业教育课程。
学校实施了湖南省首例IEP个案训练试验,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不仅实现了科研融资10万元,还为智障教育积累了推广性的经验。此项试验的得到了家长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现有17名教师和护理人员服务于启智部,全体教师都分别到北京、重庆、广东等接受了智障教育的专职培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保证。启智部实行班级包班制、办公教学一体制、学科考核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启智教育管理模式。广大教师注重教学研究,积极撰写了论文,多次获得在国家级和省级论大奖。本部门多次被评为了“优秀教研组”。湘潭都市、湘潭新闻、《湘潭晚报》、《湘潭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启智部的优秀事迹。作为全国奥林匹克示范性学校和全省特奥训练基地,我校长期重视对智障学生的特奥训练,学生多次参加国家和国际的特奥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4年,代表湖南在东亚特奥足球运动会上获男子足球铜牌。2005年,代表湖南在全国特奥会上获地滚球金牌一枚,银牌三枚,铜牌三枚;高尔夫球金牌一枚,银牌二枚。2006年代表湖南参加全国特奥会,获男子足球金牌一枚,滚球金牌三枚,金牌三枚,铜牌一枚;高尔夫金牌一枚,铜牌一枚。2007年,代表中国参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特奥会,获高尔夫金牌一枚,铜牌一枚,女子足球银牌一枚。2008年参加东亚区特奥足球运动会,获男子足球金牌。
我们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党和政府对特殊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有一群“甘为春泥护弱花”的特殊园丁的默默奉献,只要充分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科学探究,智障教育的路子会越走越宽,这群孩子的明天定是美好的!
第四篇:有效教学研究范文
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赵丽宏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无效,教师们讲课很卖力,很辛苦,但同学们大都表现困倦,听不懂或根本就不想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一,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教?生源基础差是客观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少一些抱怨,从教学的角度多想一些办法,我们不能使学生适合我们一以贯之的依照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学生听不懂教材上罗列的那些内容,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变听不懂、不想学、不会学为能听懂、想学、会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是一则对症处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同意北师大李兴洲教授的观点,有效教学追求“三效”,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1.有效教学要有效果
一门课程有课程标准,一节课有教学目标,如果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一门课或一节课的结果是预期的,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实现了,这门课或这节课就是有效果的;如果预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教学活动没有结果,我们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没有掌握,那么教学活动就是无效果的。
2.有效教学要有效益
教学有效果不一定有效益,效果是一个中性词,效果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无用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对于职业学校,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定位准确,内容选择适合学生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方法设计符 1
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有用的,是好的,那么这门课或这节课才是有效益的;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内容选择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无关,与企业岗位要求无关,或者知识和技能是落后过时的,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即使有效果,但却没效益,这样的教学是做了无用功,教学是无效的。
3.有效教学要有效率
教学效率要考量两项指标,一是单位时间里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比率,二是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容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适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且在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足够多,我们就可以说教学效率是高的。反之,如果课程内容设定和方法的实施只适合少数学生,或者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量很少,即使有效果也有效益,但效率很低,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
有效果、有效益、高效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追求教学“三效”,实现有效教学。
二、关于“三适”原则
台湾著名学者何福田先生近作——《三适连环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原则,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意在解决“学习无效”这一病根,他认为“学习无效”这么个不起眼的“根”已经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先发后至、令人浩叹!要摆脱“学习无效”的虚耗,我们家里原本就有很好的处方,只要煎煮合宜,学习立刻就能有效。所谓“很好的处方”就是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曾教导我们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要达成这一理想,其实践方式就必须是“因材施教”。何先生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衍生为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具体解决我们职 2
业学校存在是教学无效问题,是一记很好的中药。笔者对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有如下理解
1.教学“适性”丢不得
“适性”,就是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只要教育适应了学生的性向,人人皆可能有大或小的成就,教师对任何学生都不能弃而不教,正所谓教学“适性”丢不得。
学生选择了到我们职业学校来学习,没有去普通高中,说明学生有其特有的思想和个性,也许他们没有很好的数理逻辑智能,却可能有很好的视觉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有选择性的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在选择职业学校的同时也选择了所要学习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职业性”,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性”。我们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就放弃,也不要因为学生的纪律差就抛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学生职业性与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让学生爱学、学会、学好的目标,力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智力有所发展、人格有所完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如果教学不适性,教师即使再努力,也会徒劳无功,好比有病吃药,如果不对症下药,不仅浪费了药,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教学“适性”是教学有效的前提。
2.教学“适量”比不得
适量,就是要界定不同学生合适的学习量。由于学生的性向不同,存在个性差异,学习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量少,学生吃不饱,是低效;量多,学生消化不良,会厌学,更无效。我们的教学往往对学生学习的量整齐划 3
一,不考虑学生的性向差异,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我们确用统一的尺度去考核他们,结果是教学无效,很多同学不能及格是必然。教学“适量”比不得,我们要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量和考量标准,跳一跳吃到桃子是教育的合理境界,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这种境界,去体验进步、提高、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3.教学“适时”急不得
适时,是指教育要切合时机,循序渐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成熟度和学习预备度,切合时机的实施教育教学。不论是认知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只要各种成熟度(如抽象思考能力、肌肉发达能力、骨骼成熟程度等等)不足,学习就不会有效。学生学习成熟度达到标准,学习材料的安排也要有先后次序,循序渐进才能一路学好。近些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预备度普遍不足,面对现状,我们要牢记教学“适时”急不得,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预备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徒劳无功。
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环环相扣,教学必然有效,三者不能连环兼顾,只要疏漏一环,便不能保证教学有效。
三、关于“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的载体,回答的是“课”的目标,教什么,学什么,即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学习而展开,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目标指向的知识与技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操作系统,回答的是“程”的目标,怎么教,怎么学,即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按目标的指向顺利实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动力系统,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组织,学生知道了教师为什么教,4
自己为什么学,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师生在课程教学中要把握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要通过过程与方法习得与掌握,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为动力,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信任、友善,同时受到鞭策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以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
四、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未来职业不契合或过难、过浅——不适性;容量过多或过少——不适量;一堂课开始,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只在课后小结时教师指出本节要点一、二、三等,或许有个别同学略有领悟,多数同学不知所然。教学过程的实施一言堂或无章法,不能循序渐进——不适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有效呢,学生学无所得,教师付出的辛苦岂不白费了吗?
对于职业学校,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的学生学习预备度不足,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走出校门就即将走上职业岗位,成为一名职业人。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就业导向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遵循“三适”原则,合理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既适性又适量,我们要追问让学生“学什么”,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套餐,让他们既能“学得会”又能“用得上”;过程与方法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更要追问要学生“怎样学 ”,要循序渐进,掌握教育的时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要 5
学”,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机制学生不会主动去学,有了目标,产生动力,加上策略,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合理呈现“三维”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职业素养,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但只要我们踏下心来,努力去做,并持之以恒,实现有效教学值得期待。
第五篇:中学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最终版)
中学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
一、本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界定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下的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的“有效”应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在这里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一般地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当今的物理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本课题中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定要创立什么理论或模式,理解科学教育理论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在反复地体验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本课题研究的主导思想是让参与研究的成员,通过对优秀教育理论的学习,对科学理论获得属于自己的领悟,通过富有个性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运用,让科学理论根植于自己的实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有效操作方式。
三、课堂教学的内涵
课堂教学按流程来说,大致可分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教学启示等;课堂教学按教学要素义可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数学手段。
四、本课题研的主要方向
本课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学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战:
1.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1)如何将教学理念融入在教学设计中
(2)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领域应如何考虑。
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3)所教的学生情况要做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4)精心确定课堂教学内容。
①把握教学重点
将教学内容中概括性、理论性强的知识以及教学内容中带有共性的知识、方法、技能等作为教学重点。
②把握教学的难点
难点是学生学习困难之所在,是指学生难于理解可掌握的内容,它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有关,因不同的学生情群体而不同。
③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
所谓关键点,是指教学内容重在现阶段和以后对顺利学习其他内容(包括重点、难点)起决定作用的知识。能否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关键点,是能甭使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5)教学方法选择
在课章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之后,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实现教学日标和内容极为重要。教学方法的核心作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在选择时,需要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它依赖于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自身的素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与教学环境条件也有关系。
2.有效课常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研究
教学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对外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蕴含在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中。对教师来说,课常中的“生成”可以是“可预设的生成”,也可能是“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来源于教师的预先设计,通过教师引发学生而进行的相关生成行为,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教师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发性的事件和行为。
研究的主要目标有:
(1)教学目标的生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恰当调整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学生的学清发生变化时,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又是要做始料未及的体验,这时师生即兴互动,有时可以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2)教学过程的生成教学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的教学过程进行,不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3)教学方法的生成“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日标的途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情的变化,活用教法。
3.各种优秀科学教学理论在不同类型中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和研究
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如各类的新课教学、习题课教学、复习课教学等,因其内容、知识形成的特点和到能力的要求等各方面的不同,其对教学力法、教学手段等的使用也会随之不同,如何使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有效,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4.教学反思与再实践
教学反思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存问题背景下进一步探究问题,找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课堂教学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经验的重新构建,使教师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不断地划与他以往经验不符合的、未曾预料的问题情境的重新建构,使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选择,从而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教学观”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选择。教学反思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教学行为的同时,将隐于行为内的思路认识显示出来,用于解决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方向,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可操作性
参与本课题的成员都是高中物理教学第线骨干教师,本课题可与实际的教学教研活动紧密结合,将具体的研究和实践融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保证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又保证了研究成果的有刚性。
最终成果形式为:论文、论著、校本教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