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中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为了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和《中北大学学生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本细则所称的学生是指中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全体学生。
第二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在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学院根据环境、季节及有关规定适时进行防盗、防火、防灾、防病、防事故等方面的教育,并使之常规化、制度化。学生安全管理应以防为主,教育先行,本着爱护学生、明确责任、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
第三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及管理,妥善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条进行安全教育要注重心理疏导。安全教育应根据专业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五条全院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位领导干部、教师和公寓管理员。
第六条全院教职工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安全教育思想,保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在学生发生意外事故以及学生要求保护人身或财产安全等情况时,各职能部门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第七条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各种事故发生。
第八条学生在日常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应遵守法律和有关规定,听从指挥,服从管理,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九条学生原则上不能到太原市以远的地区活动,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履行请销假手续;到太原市以近地区活动者,必须履行请销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
第十条凡三人以上的校外活动属集体外出活动。集体外出活动必须填写《中北大学节假日和双休日学生集体外出活动责任书》,并指定带队负责人;经带队负责人、班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管领导审批,批准后方可离校。对未经批准擅自组织活动的要追究组织者的责任,发生不良后果责任自负,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学生参加
校内外各种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 节假日最后一天晚上,各班班长要将本班未到校的学生情况进行汇总,并以书面形式上报班主任及院学生科。
第十二条学生应严格遵守宿舍管理的有关规定,自觉维护宿舍的安全与卫生,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生个人不要在宿舍内存放大量现金,要将暂时不用的现金存入银行,银行卡、饭卡、电话卡、手机等物品不要随便乱放,高档衣物不要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晾晒。宿舍如果出现失窃现象,必须马上向学校保卫部门报案。学生宿舍要做到人离开时锁门,钥匙不准借给非本寝室人员,学生寝室不准留宿外来人员。
第十三条学生宿舍要注意火和电的安全。不准躺在床上吸烟,不准使用酒精炉等易燃物品,不准在床上使用蜡烛,寝室内不准违反规定私拉电线,不准使用电热炉、电热杯等高功率用具。学生应按时就寝凡晚归者或非本公寓楼居住者,应主动出示证件向门卫讲明原因,登记后方可进楼。学院组织工作小组不定期对宿舍进行检查,对夜不归宿等其它违反学校、学院规定的依据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四条学生不得在校外租房住宿。学生确需外宿者,须由家长亲自到校并签署书面申请报告,经相关部门审核并报院领导审批后留作学院备案,详细细则请参照附件1《中北大学学生公寓外住宿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对参加实习、实验的学生,各组织单位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必须服从管理,遵守教师、学校、学院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按指导教师(师傅)的要求和规定下完成各项操作,否则不准参加实习、实验。
第十六条学生在参加实习操作时必须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裙子、短裤、凉鞋、高跟鞋、戴围巾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装束)进行操作;安排实习的操作和加工内容,必须按指导教师(师傅)的布置进行,不准私自改变不准做私活和与实习内容无关的事,注意精神文明,集中精力,不准与别人说笑看小说和其它书刊及背外语、收听广播等。
第十七条学生不准在车间内追逐、打闹、喧哗、攀登吊车。坐工具柜上和零部件放的工件上以及其它设施上,学生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机床、设备出了故障,要立即停机,报告指导师傅,学生不准自行处理。
第十八条学生实习中发生设备、人身事故应立即停机。报告指导师傅,并要保护现场,如果隐瞒不报,或有意破坏现场者,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对违反第十五条至 第十九条的,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暂停实习,令其检查 ;情节严重,态度恶劣者取消实习资格,并报校院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第二十条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或交通、灾害等事故,在场学生应保护现场,在不危及学
生本人安全的情况下,控制事态发展,减轻伤害和损失,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公安部门并协助处理,学生人身和财产发生一般损害时,院内有关部门应及时调查处理,根据当事人或他人的过失,责令其赔偿损失,并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的纪律处分。在校园内,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重伤,或被盗、失火等造成人身或财产重大损害事故后,学院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保护现场,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协同地方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学院对事故调查后认为需涉及追究责任的,要及时与公安部门联系,协助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严禁学生进入社会上的舞厅、卡拉OK厅、录像厅、游戏机室、台球室、网吧等营业性的娱乐场所,对学生在这些场所出现的一切事故,学院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由此引发的后果,学院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学生要自觉维护学院的各种安全设施,保护防火器材,不得擅自挪用或破坏,违者将追究相应责任。
第二十三条学生要自觉接受反赌、反毒教育,杜绝参与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将从重处分,同时报送公安机关接受处理。
第二十四条在教学、实习过程与日常生活中,学生因不遵守纪律或不按要求活动而发生意外事故的,学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二十五条严禁学生私自外出游泳、滑冰,对私自外出游泳、滑冰者,学院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对私自外出游泳、滑冰出现意外事故的,学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二十六条学生未经批准擅自离校、夜不归宿发生意外事故者,学生假期或办理离校手续后发生意外事故者,学院不承担责任,学生未经批准擅自离校且未说明原因者,学院将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分。
第二十七条在校学生不得通过网络、广播等宣传媒体从事泄露国家机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非法活动,学生组织设计的网页,内容必须健康有益,经学院有关部门审批后,方能在网上发布,擅自以组织或个人名义在网上发布有违法违规及不健康内容的,一经发现,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本细则由学院学生科负责解释与修改。
第二十九条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中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08-10-8
第二篇: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基金项目申请实施规定
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基金项目申请实施规定
为了进一步吸引和带动我院大学生积极投身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在学业上有所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促使一批优秀学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院特制定本规定,以创建良好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创新积极性,促进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
学院每年资助的创新基金项目采用自由申请、答辩的方式择优选拔。项目周期为1年,申报基本要求如下:
1.思想新颖、能够锻炼和培养一定的工程能力;
2.目的意义明确,立论根据充足,研究技术路线合理可行;
3.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内容有独到之处;
4.项目组人员至少在5人以上,具备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能力;
5.参加至少一次省级及以上的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注:
(1)申报截止时间为每年上半年3月31日、下年年9月31日;
(2)申报地点: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科(教学主楼1211房间);
(3)每年4月、10月学院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并公布予以资助的名单;每年4月、10月对申报成功的项目划拨资助经费并签订相应的项目合同书;
(4)已有在研创新基金项目者不能再次申报;
(5)评审专家将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申请者的申请经费综合考虑资助金额;
(6)凡是项目组成员在研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且为第一作者,第一单位是学院的,学院将全额资助版面费。
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07
另:对参与基金项目及人员的要求
1.项目负责人必须为本科生,包括负责人在内的项目组成员必须满足本科生的数量大于等于5人;
2.项目组成员中非本科生人数(硕士、博士、教师等)小于等于2人;
3.项目研究内容与毕业论文设计内容无关。
第三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创建于1987年的苏州大学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已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师资队伍、科研、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持续发展。
学科平台体系健全。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融合通信、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嵌入式技术及应用3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并有纵横汉字信息技术研究所、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室、高性能计算与应用研究所、嵌入式仿生智能研究所、苏州大学又松软件开发中心、盛世华安智慧城市研究所、华天亚讯物联社区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
专业特色优势明显。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现有博士研究生2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9人,全日制本科生1387人。
师资雄厚结构合理。目前专任教师115名,教授25名,副教授41名;同时学院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15人为兼职教授。在专任教师中1人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6人次为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0人次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人为“6大人才高峰”,1人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为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近五年来,专任教师发表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论文10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80余项以及横向项目70余项。
教学科研环境优越。学院现有50个实习基地,16个专业实验室,1500余台高性能微机、IBM集群服务器等先进设备。学院资料室图书资料丰富,藏书28000余册,中外专业期刊200余种。学院除了与周边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外,还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学院多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文信息处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面向对象与C++程序设计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近五年,学院教师编写并出版教材20余部。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61项和省级奖励124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银奖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ACM-ICPC亚洲区铜奖1项。学生发表论文79篇,获软件著作权35项。学院特设瑞翼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并且科研突出的同学。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98%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计算机类】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微积分、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组成及系统结构、面向对象与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大中型软件公司、金融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等。201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考取公务员6人。保送、考取研究生共24人(南京大学3人,东南大学2人,复旦大学2人,武汉大学1人,苏州大学13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1人,美国南加州大学1人)。
网络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微积分、数据结构、计算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协议分析等。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大中型软件公司、金融部门、通信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等。2012届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考取公务员为2人,考取研究生6人(浙江大学1人,苏州大学2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1人,西澳大利亚大学1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制:4年
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数据结构、管理学原理、经济学、操作系统原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等。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大中型软件公司、金融部门、外贸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等。2012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7.8%,考上公务员1人,保送、考取研究生共8人(东南大学1人,复旦大学1人,苏州大学6人)。
【软件工程专业】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微积分、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等。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大中型软件公司、金融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等。2012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考取公务员1人,考取研究生1人(浙江大学)。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专业】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微积分、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测试、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UML、软件工程概论、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实践、信息检索分析技术、Java GUI应用程序开发等。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大中型软件公司、金融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等。2012届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8.8%,考取公务员为5人,考取研究生24人(北京大学1人,中国人民大学1人,南京大学1人,上海交通大学1人,同济大学1人,浙江大学2人,陆军军官大学1人,苏州大学9人,江南大学1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1人,美国东北大学1人,美国纽约大学1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1人,香港大学2人)。
【物联网工程专业】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微积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及应用、RFID与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网络、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科研机构,以及市政管理、先进制造、安全防护、交通物流、医疗卫生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软件公司。本专业从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尚无毕业生。
所在校区:天赐庄校区 咨询电话:0512-65113065
网址:http://scst.suda.edu.cn/
第四篇: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由原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山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山东医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于2001年1月合并而成。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始建于1971年,并在1972年研制成功了DJL-1计算机,这是一台由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10万次数字计算机,其综合性能居当时全国第三位。1978年DJL-1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硕士点,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了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软件与数据工程、智能计算、Web信息技术与应用、几何设计与信息可视化、移动计算、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并行处理与信息检索等多个研究方向。
学院设有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软件与数据工程两个研究中心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两个教学系以及计算机基础技术教学部、计算中心等单位。并设有软件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等科研机构,是山东省计算机及软件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160余人,专任教师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教授22人、副教授44人。近年来,学院博士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硕士生、本科生招生规模趋于稳定。现有在校学生1400余人,其中博士生130余人,硕士生400余人,本科生900余人。另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460余人。
学院坚持将“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构建起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近年来,依托软件园校区优良的软硬件环境,宽松的学术氛围,倾斜的政策支持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广泛,现已与欧美、澳及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高校、研究所和跨国公司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了专家学术巡讲、学者交流访问、师资培训、学生互派、实验室共建、专业技术认证和校园科技活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学院秉承山东大学百年积淀的人文精神,创建培育出了自身的团结进取,勤奋严谨,和谐和睦,务实创新”的学院文化。在不断前行的教育发展中,将进一步提高学科水平和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建设一流研究型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
第五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转型发展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转型发展总结
根据学校《关于转型发展的意见》,我院物联网工程专业被遴选为校级转型试点,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有关职能部门的帮助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结合本院系的转型发展内涵建设规划,采取的是队伍、平台、资源、教学模式协调同步推进的建设思路,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转型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显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专业拓展及协同发展目标和思路逐步明晰
以服务物联网产业为目标,围绕物联网产业应用技术主线,在现有专业基础上,拓展通信工程专业,形成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核心,以通讯工程专业为支撑的专业联动发展格局,并逐步以物联网工程学院拓展新的专业方向;
二、双师型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在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我院采取自身培养和校企联动培养的双重机制。
1、通过自主实训平台建设,提高团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2014年暑期,自主设计和研发出了蔬菜培育过程全自动化监控实训平台。
2、暑期外派6名教师到企业进行深度技术学习和交流,使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培训理念逐步引入学校,逐步向企业教育模式转变。
三、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平台步入建设期
按照计科院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规划,在学校转型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使创新、实训平台得到有力扩充和完善。
1、物联网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基本到位。主要承担大学生创新
项目、机器人学科竞赛、物联网应用大赛及毕业设计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2、物联网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物联网创新实践中心”将拥有“物联网感控实践平台”、“智能组网实践平台”和“面向行业集成应用平台”等三大创新实践平台,搭建了把工程化实训教学模式和实战创新应用模式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科研环境。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推进
按照学校转型发展及专业内涵建设的目标,遵循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平台共融、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理念和建设思路,正在逐步推进。
1、校企合作成效明显。计科院已经与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青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郑州)两家IT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14、2015两届毕业生中分别有23%、38%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就业,薪资不低于6000元。
2、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进,目前进入成果固化期 《C高级程序设计》基础核心能力课程以及《C实训》基础专业能力实训课程等两个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列入院系2014院系专项,全面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和课内课外一体化改革。改革考核机制,强化过程考核,注重能力素质培养。考核机制改革为:课堂互动占20%,技能应用占50%,实战考核占30%。过程管理监控由项目训练任务安排表(每技能单元一个)、课堂教学互动跟踪评价表、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以及技能训练过程跟踪评价表等。
3、案例实训一体化教程建设稳步推进
教学模式改革小组探索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2014年暑期编写了《C序设计案例教材》自编讲义,在2015级学生中推广应用,目前正在优化撰写《C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案例实训教
程》。
五、2014专业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