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为准确地把握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我对所在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报告通过110名农村小学生(三~六年级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问题。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 会环境 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小屯学校进行,共发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还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三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问卷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
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
D、读书后 赚大钱F、同学间好玩
2、课堂上老师提问()
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
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3、老师布置的作业()
A、认真完成 B、完成一些 C、不完成 D、边做边玩
4、期末考试时()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D、有信心,不紧张
5、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B、不是
6、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D、非常激动
7、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A、快乐B、一般C、不合群D、孤独E、自卑
8、见了认识的长辈()
A、主动热情招呼B、不好意思C、躲起来
9、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B、主动招呼C、不理睬D、怯生
10、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 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
11、受到委屈时()
A、为自己辩解B、与人争吵C、独自生闷气
12、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A、老师B、家长C、好朋友D、谁也不说
13、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A、原谅B、要求对方道歉 C、骂对方D、反踩他一脚
14、对小动物,你()
A、喜欢B、不伤害C、捉弄D、喜欢弄死
15、学校做清洁时()
A、认真做B、老师在就认真,不在就马虎
C、边做边玩D、不做要受罚,只好做
16、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
A、是B、不是
17、做事不成功时,你是()
A、不服气,再做B、总结教训C、请别人帮助D、不再做
18、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
A、自觉遵守B、老师来就遵守C、有时违犯D、经常违犯
19、竞选干部时()
A、我能行努力争取B、当干部要多做事C、无所谓
D、不愿当E、我不行
2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B、一般 C、有时烦D、不愉快
21、你是这样想的或这样做的请打√,否则打×。
A、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
B、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不关我的事。()
C、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
三、调查结果 :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方面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冷漠、孤僻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表明,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四)羞怯、胆怯、羞涩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攻击性强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七)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
统计分析表明:
——自觉性较差:35%~55%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认真完成。
——不够果断:中段40%,高段25%对左右为难的事果断地选择方法。——坚韧性不够: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的占36%~42%。——自制性不强: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仅占51%。
检验表明,农村小学生高段比中段学生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
(八)竞争意识不强。
4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1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农村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
(九)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泊。
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具有集体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能源、资源,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仍有15~28%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不强,自私,缺乏责任心,勤劳节俭意识差,面对举手就可解决的小事情也推卸责任,视而不见。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促使他们逐渐转换,形成良好的心态。
(十)不良情绪: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四、成因分析 :
从调查统计和检验来看,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而且,农村小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初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在内家庭松在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从而导致学生需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四)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 会 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
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六).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五、对策研究: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现状调查,成因分析,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二)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三)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五)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与先进学校间的差距。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准确地把握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我们课题组对我校1——4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1——4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有效卷 一年级
100% 二年级
100% 三年级
100% 四年级
100% 总数
100%(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2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题目: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
A:学习更多文化知识;
B:是老师让我学习; C:是父母让我学习。
D:读书后,赚大钱。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读书是为了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道理,选A的学生占54%,选B的占7%,选C的占25%,选D的占14%。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了D,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题目: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
D:有信心,不紧张;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一、二年级的学生选A的分别是:82%和79%。而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择A的占54%,选择D的占17%,还有个别学生选择C,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无情
题目:看电视遇到伤心或者感人的地方时,你会
A:跟着流泪;
B:没有眼泪; C:那是假的,感觉好笑;
D:非常激动;
调查统计表明当发生事情时,学生对别人的不幸表现较为冷漠,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无动于衷,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现为选择“B”“C”的同学逐年增多。
(四)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题目:爸爸妈妈回家晚了,你会
A:很不安;
B:很高兴,继续玩; C:不会不安;
D:打电话询问。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D: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62.73%,只有极少数学生会选择C: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够,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学校: 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
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变革,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条件。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在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是义不容辞的。再者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学校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我们课题组对我校三——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通过对本校学生(三——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三——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1010100%
四年级1010100%
五年级1010100%
六年级1010100%
总数4040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
题目:你上学读书时为了什么?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能考上好的大学;
C:长大后找工作。D:读书后赚大钱。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道理,选A的学生占34%,选B的占27%,选C的占25%,选D的占14%。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了D,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
题目: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
A:心情紧张;B:有点紧张;
C:无所谓;D:有信心;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三、四年级的学生选A的分别是:82%和79%。而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择A的占54%,选择D的占17%,还有个别学生选择C,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无情
题目:你看到你的同学在班中出丑,其他同学都笑了,你会
A:一起开心地笑;B:劝阻其他同学不要笑了;
C:当作没有发生;D:觉得他活该;
调查统计表明当发生事情时,学生对别人的不幸表现较为冷漠,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无动于衷,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现为选择“B:劝阻其他同学不要笑了”的同学逐年下降,选择比例为三年级学生占42.11%,四年级占37.21%,五年级占30.23%,六年级占29.13%,而选择“D:觉得他活该”的学生则从中段的1.66%猛增到高段的2.3%。
(四)自信心两极分化,胆怯心理
题目:在全校的大会上,老师要求你来朗诵一段文章,你会
A:害怕紧张,但还是会上去朗诵;B:大胆上去朗诵;
C:如果读错了会很难为情,不上去;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呈现不稳定状态,有两极分化的表现。自信心比较充足的显现在调查范围的两头,在四、五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信心较为低落,表现为选择“B:大胆上去朗诵”选择比例为三年级学生占33.68%,四年级占25.58%,五年级占23.26%,六年级占24.41%,而胆怯心理总体上也有上升的趋势,即选择“C:不敢朗诵,当作没有听见”中段年级4.97%到高段年级上升为5.47%。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胆怯心理表现更为突出,学生选择比例高达7.87%。
(五)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
题目:爸爸妈妈回家晚了,你会
A:很不安;B:很高兴,继续玩;
C:不会不安;D:打电话询问。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D: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62.73%,五年级占68.72%,六年级占75.34%,只有极少数学
生会选择C: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会比较独立,他们询问父母的情况,但他们会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如今父母都比较忙,应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好,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再者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关注甚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忙于做生意,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外省农村转入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学校:
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
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变革,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条件。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在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是义不容辞的。再者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学校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对我校二—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通过对本校学生(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二——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卷 二年级1010100% 四年级1010100% 五年级1010100% 总数3030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道理,打对号的学生占70%,选三角的占27%,选差的占25%。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
题目:一遇到考试即使有所准备也会紧张:
可选为:“∨”“△”“ ×”。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二年级学生选“△”占50%,三、四年级的学生选“∨” 的分别是:82%和79%。而五年级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自信心两极分化,胆怯心理
题目:一遇挫折,便会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可选为:“∨”“△”“ ×”。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呈现不稳定状态,有两极分化的表现。自信心比较充足的显现在调查范围的两头,在四、五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信心较为低落,表现为选择“∨”三年级学生占33.68%,四年级占25.58%,五年级占23.26%,而胆怯心理总体上也有上升的趋势,即选择“C:不敢朗诵,当作没有听见”中段年级4.97%到高段年级上升为5.47%。特别是到了五年级,胆怯心理表现更为突出,学生选择比例高达7.87%。
(五)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题目: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可选为:“∨”“△”“ ×”。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 ×”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58.73%,五年级占52.72%,二年级占65.34%,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会比较独立,他们询问父母的情况,但他们会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如今父母都比较忙,应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好,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再者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关注甚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一)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忙于做生意,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
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二)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三)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外省农村转入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
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一)学校: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家庭: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三)社会: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五篇:农村问卷调查报告
基于农户的问卷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探讨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服务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农户。
一般情况:这些调查者的主体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共抽取五个农村家庭。
四.调查时间:
2012年1月15日——2012年2月15日
五.调查内容
1、家庭成员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当前从事的职业等......)。
2、2011年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3、2011年养殖畜禽的相关情况。
4、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情况。
5、有关农户金融需求意向方面的情况。
6、有关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内容调查。
7、有关农户生产经营中的基本情况。
8、农户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六.调查结果及体会:
现在的农村家庭构成一般为二至三代人构成,4—6人。
2011年家庭的总收入一般在5万到8万之间,其中收入的构成基本来自两个方面:种植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家庭总支出一般在3万到5万之间,支出方式主要由由基本生活支出、购买生产资料、生产经营支出等几方面构成。
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情况主要由农村农业技术员下乡指导,每年指导次数1—3次,对技术员的工作基本满意;购买生产资料一般为自行前往个体经销商铺购买;获得农业新技术的方法主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亲朋好友口头传授等;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采用新技术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资金不足,获得相关新技术的频率很低,最需要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种植技术、种养加结合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总体来说,农户对于目前技术方面服务基本满意。
农户的金融需求方面,农户主要将现金存放于农村信用社;基本均有过贷款经历,一般5000-10000元,属于小额贷款;借钱和贷款的主要渠道是亲友和农村信用社,不会通过高利贷的方式获取资金,获得的款项主要用来作为生产或者生意经营成本,贷款的期限一般为一年以内;平时农村存款取款不是很方便,一般排队需要1-3小时,申请贷款至获得贷款的时间一般在一个月以内,贷款很不方便;均认为在农村设立村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很有必要;认为获得贷款的主要凭借个人信用获得;希望通过加强金融中介的力量为“三农”服务。
农户主要希望获得的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价格信息、政策法律信息等。希望获得信息的方式为免费。
农户生产经营中,主要的种植品种自行在市场购买;农产品的销售途径主要是外来商人上门收购或者经纪人销售;农户认为最理想的销售方式为:协会牵头销售,理由是:收入高;农户均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技术服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地方政府出台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政策。
农户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的猛涨,使得农户难以承受;农产品销售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实力。市场信息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导致收入减少。
对于以上的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一些现状,有的是由于农户自身造成的,但是更多的是由于地方政府不能为农民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
务而造成的。因此,我希望地方政府紧跟中央的“三农”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当地的一些惠农政策,切实有效地服务广大农户。
这次社会问卷调查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责任非常艰巨。我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应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关注中国农村农业事业的发展,因为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为将来服务中国社会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