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汪家铺乡施家堤小学刘淑红
一、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其次是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
第二篇: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反思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反思
一、生动有趣的情景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运用多媒体优化导入教学,更是益处多多。常用方法如下:
1、与时俱进导入法:根据中学生特有的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中注入时代气息,课堂情景与时俱进,别开生面,可收到不错的效果。
2、趣味导入法:学生对感兴趣的科目一般都学得比较好,我在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只能在趣字下功夫了,对新课导入中我也常有“趣”。
3、悬念导入法:数学课缺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由此激发学习兴趣。悬念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五猴分桃)5只猴子摘了一堆桃子,怎么也平分不了,于是一致同意先去睡觉,明天再分,夜里,1只猴子偷偷起来,先吃掉1个桃子,剩下的桃子正好平分成5份,他藏起了自己的1份,然后再去睡觉。过了一会儿,第二只猴子起来,也吃掉1个桃子,剩下的桃子也正好平分成5份,他也藏起了自己的1份,然后再去睡觉。第三只,第五只猴子也都这样做。问:最初那堆桃子至少有多少个?这样的题目既给学生造成了悬念,又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引发了学生极高的求知欲望,自然这节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情感导入法:好的小品都煽情。好的新课导入能从情字下手,让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情感导入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5、生活实例导入法: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比较抽像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
6、亲自动手导入法: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例如:拼三角形内角和180°用了这样的方法引入证明。师生共同剪出与课本同大小的纸张(老师用两种颜色纸),两个全等的不等边非特殊三角形,将其中一角重合,另外两角撕掉后利用同位角拼一个平角,直观看到△内角和易证内角和,学生可一次性掌握,而且永久性记忆。
7、运用教具导入法: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一节,前一天可在同学们中展示手工制作:一个正六面体的展开图,并标上数字,折叠后,让同学们观察几个面,数字找朋友(对面),可以有多少种展开图,第二天上课让同学们把制作的结果亮相,(每人制作6个全等正方形小硬纸片,用透明胶连接,每制作一个就画出一个展开图,分小组进行)其中不能组成正方形体的几种特殊形状也要讨论为什么不行?规律是什么?
8、从旧到新导入法:在复习旧课中设计问题启发思考,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是由数学知识系统本身的发展决定的,其关键在于教者,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也要似在温故,而实在知新。
9、开门见山导入法: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学有效数字时,就是开门见山的告诉学生,什么是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开始,到精确的数位止,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学生用新学的概念去识别知识,从练习中加强知识的掌握。
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注意课堂设计的新颖,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清晰有效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清晰。新课程改革,“双基”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这一目标我们不是看教师的文本,也就是说,不应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而应是看整个课堂是否落实。
2、是否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突出重点。在教学中引进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三、耐心细致的导引自学。
秋千要自己会荡,才能荡得高,荡得好;治学要会自学,才能有超越,出成就。尤其是初中数学,课本上大都没有生字和生词,学生容易读懂其内容,因此更容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数学教师要学生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也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应该是学生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未知领域,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思考,探寻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能应用这一结论。
1、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经常提出“为什么”,才能促使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去揭示谜底。学生能自行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才会想方设法一步步向目标行进。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行设计一些需要学生预习的提纲,鼓励学生自行找出问题,然后把学生预习情况以问题的形式反馈回来,对问题比较集中,学生反映普遍的问题收集、归纳、整理,在讲课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要重点讲解。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就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回答,但要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这样也就调动了学生自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解决?这正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契机。学生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智慧也是极其丰富的,教师要善于在这个时候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自信自己能够将问题解决好。可以让广大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集各个学生之所长,大家一起总结得出结论,还可以让少数同学把自己的观点谈出来,集体讨论是否可行,选择最佳的方法,鼓励学生开拓性思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富有挑战精神。这样,学生的自学举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3、督促检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教师的培养和指导。教师经常布置自学内容,检查自学效果,特别注意纠正学生自学中的错误讲究方法,在督促检查中加以正确引导,才能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播种一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个品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的行为而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行动方式。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中小学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四、优化思想的合作探究 在学生眼中,数学是一门乏味,枯燥的学科,如何能让学生喜欢数学,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让课堂高效,让学生们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优化思想的合作探究是有效途径之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为此,我对小组成员有以下搭配:
均衡搭配:我认为对于初一到初三的学生来说,就是优差生搭配,这样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对平衡,教师容易把握,在各个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得到里充分的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促进,可以将它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增强了他们互帮互助的精神,改变了学生自私自利的风气,增强了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分层搭配:我认为这种分配方式比较适合初三的学生,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弱的学生一组。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能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能很好的保证他们对于基础课程的掌握。
五、提高能力的思维拓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发展。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使教师从策划者、组织者转变为调控者,引导者再到合作者、学习者,将教师与学生真正的形成了“学习共同体”,使课堂效率更高。每日的思维拓展题能优化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六、服务学生的当堂检测。
高效课堂的当堂检测是一种以教学模式目标为核心、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教为学服务、师为生服务新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方法。
当堂检测训练应注意六点:
1、出好练习题和考题;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3、指导学生学法(先复习再做题);
4、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5、珍惜时间(下课发现未完成的成为日日清的对象)
6、纠正错误当天完成。检测题重实效,可以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目,也可教师自己编写,检测教学实效、反馈学情;检测题要典型、适度、适量。低起点、多层次,关注学困生。可笔试,也可口答。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落实教学达标要求,要精心编制作业采用面批、个别辅导或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等形式,帮助课堂上未达标的学生达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三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反思(范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安阳县吕村镇新寨小学 杨明礼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第四篇:高效课堂的数学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的数学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高效课堂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高效课堂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高效课堂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高效课堂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高效课堂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鲁迅语)”。“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必作直接的详尽的解答,只对学生作适当的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面对高效课堂,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这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效课堂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第五篇: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正所谓教学相长。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减少课堂的无效和负效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收益的教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教”的高效率和“学”的高效益。我经常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带着某一问题进行设计、教学和反思,从而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使数学课堂高效,教师对数学专业知识要了然于胸。不但要知道小学的知识,更要知道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等以上的知识。自己教过多年中学数学是个优势。
教材解读深入。新课程教材(我们学校是用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特点之一是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分小步子、循环地出现在教材里。为此必须深层次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和逻辑起点后展开教学,这一点我们的大部分教师都能把握。四十分钟一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一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经常这样去思考学生的情况,那课堂就会真正有效。
对目标定位要准确。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
提问要有科学性、启发性、挑战性。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高效的数学课堂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效的数学课堂强调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洽、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极至。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我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自己不断成长成熟。通过不懈地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真正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现在我校数学组老中青结合,教研氛围浓厚。为学校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