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使用导学案,培养自学好习惯”课题探索阶段性总结
“科学使用导学案,培养自学好习惯”课题探索阶段性总结
思品课题组
一直以来,思品课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学习热情低,课堂效率不高,教师讲解过多,费劲不少,但成绩不显著。因此如何选择适合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模式,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进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提高学生能力,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成为思想品德教师困扰的问题。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思政组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调整了教学思路,实践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为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探索,现将这一阶段来的导学案实施情况作一总结。
一、实践过程
(一)编写导学案
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编写过程:思品教材的安排大多是一课两框内容,这样导学案的编写以框为单位,一周编写一个导学案,包含一课两框内容,学生学习一课的知识。
1、确立学习目标。目标引领教学,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2、钻研教材,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我们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说理灌输的做法,通过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简单化”。这样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对所学内容有个粗浅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思考学习做好铺垫。
3、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和思维拓展训练。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通过选择、简答等形式出现。对一些理解运用的知识,可以通过分析说明、辨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识记、理解、运用的目的。
(二)导学案运用
1、利用课前主要是课上时间,发下导学案,指导学生默读本节课本内容,做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题,批注在书上。要求学生读书要仔细,节省时间,在读书过程中找出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边阅读边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思考,找出疑点,做好记录。这个过程大约15分钟。
2、教师点拨知识点,师生共同学习。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时的教学更有针对性,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等,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而学生懂了的问题不再用时间去讲,讲解重点难点,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
一过程15分钟。
3、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做个小结。大约2、3分钟时间。
4、学生做达标测试题,当堂检测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内完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做题速度,7、8分钟完成。
二、结果与反思
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导学案教学是有效的,导学案教学,学生学习目标步骤更明确,避免盲目性,使学生都能行动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这种方法既有利于优秀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利于中等生识记基本内容,对后进生也起一个促进作用。
而且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部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起一定的作用,大部分学生所学知识能在课堂上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练习和思维训练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确实避免了教师一味的说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上显示了较浓的学习气氛,但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通过案例情境材料等,去观察思考讨论现实中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生成理论,即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而导学案呈现的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缺少了对感悟的体验,这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在以后的导学案以及点拨过程中,注意通过补充的材料来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不仅注重知识的识记,能力的提高,还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在学生自学及点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教师不要讲的过多。
对一些理论难度大的内容,如第四课关于经济制度的内容,如何让导学案真正起到作用,问题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有层次、逻辑、有内在的联系。
在导学案的编写设计上,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第一次我们用了一个个填空的形式呈现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只抄课本,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后来我们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看课本,并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主要内容。总之一份优秀导学案的形成,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完善。
总体感觉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随着课堂的深入我们将不断调整方法思路和步骤,争取找到最佳的方法。
第二篇:导学案使用课题的阶段总结
中学英语阅读课学案使用课题的阶段总结
(2015.3—2015.10)
———如何使用阅读课学案促进有效教学
今年是我校使用导阅读课学案的第六年,作为体现我校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个窗口,阅读课学案是实现教师共享共赢的举措,是控制作业量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招,阅读课学案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每月例会情况
本教研组确定每周四为课题活动日,本组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一起讨论阅读课学案编写的心得体会和阅读课学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学习交流先进的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做到每次例会都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并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反馈。
二.加强对阅读课学案质量和使用情况的监控
各备课组成员有明确的编写和校对的任务,在每单元开始教之前编写好本单元的阅读课学案并发给学生。备课组长对对印刷的阅读课学案留底。教导处每月组织学生对阅读课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记入每位教师的平时个人考核表中。每学期组织校外专家、教研组长、学生等对阅读课学案进行阶段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各备课组对课堂教学中阅读课学案与教材、阅读课学案与多媒体的关系,阅读课学案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阅读课学案如何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期结束每位成员进行阶段总结并在例会上进行交流,选出有见地有新意的在学校的教师论坛进行交流。
三.开展阅读课学案导学的体会
评价阅读课学案的最终标准是它的实践效果。一个优秀的阅读课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阅读课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阅读课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素质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结果来看,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阅读课学案的设计,以便使阅读课学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与阅读课学案内容发生联系。
“阅读课学案导学”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阅读课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在阅读课学案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年级的特点。年级之间的差异也需要引起重视。我们认为年级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的差异造成的,也与学生使用阅读课学案时间长短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阅读课学案和教学过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应该对学生进行如何使用阅读课学案的指导,以便使阅读课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四.“阅读课学案”使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使用阅读课学案?
(1)拿到“阅读课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问题)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要解决“阅读课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在完成“阅读课学案”时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阅读课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阅读课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对于做错的题目要整理在错题本上,在学期结束时作为复习资料使用,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教师如何明确使用阅读课学案的要求?
(1)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阅读课学案”,在上课前必须了解“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情况,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准备,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额外的课外作业。
(2)用“阅读课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3)用“阅读课学案”教学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用“阅读课学案”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3、阅读课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预习” ?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达到“自律”,真正学会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首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展开探究自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和完成基本训练。预习完,学生要登记好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其次,教师一定要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和对预习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保证不了预习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把预习放着课堂上进行一段时间预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对新知识没有预习或没有预习好,坚决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再次,要求学生在对新知识全面预习的基础上,选择1—2个问题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精心准备,以备在在展示课上作个性化展示;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新知识的情况确定至少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作必要的准备。
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用红笔划出书中新单词、重点、难点内容;带着阅读课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4、怎样结合阅读课学案开展教师集体备课?
在阅读课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1)准备阶段: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阅读课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阅读课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阅读课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人作好发言的准备。
(2)讨论阶段(核心环节):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阅读课学案。主意围绕以下三点进行:①阅读课学案的设计意图。②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方法。③操作过程中由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阅读课学案进行增删。(3)完善阶段: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阅读课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点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阅读课学案。并把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情况记录在备课本上。
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也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让阅读课学案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五.获得的成就
1.对学生进行了自学方法的问卷调查。2.课题组的老师通过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
3.课题组的老师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撰写与课题有关的文章。4.课题组的老师,依托本课题,进行了三节的校内公开课。
六.下学期的工作
1.继续完善课题的工作内容。
2.及时反馈导阅读课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的内容。3.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4.研究好导阅读课学案的制定工作,把导阅读课学案中自学的比例放大。
第三篇:导学案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导学案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总结
本学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数学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积极参与专题课改活动,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教师集中自己的各方面的信息,从自己能做到的各个方面学习研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学校的进一步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具体做法:
1、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教学效果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反馈结果进行细致整理和分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学生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非常中肯的,也是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为我们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2、课题组教师对所任教的学年课本内容归纳整理,广泛收集素材,按照教材的内容,形成有实效性的系列学案。
3、本学期课题组教师做了多媒体与新课程整合的公开课,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
4、结合理论学习,在我校组织的“新蕾杯”优质课展示中,全体数学老师都精心准备了一节校级数学教学竞赛课,每一节课都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个人的特长,同时在数学组教研活动时,对暴露出来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使得各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课堂的调控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这一阶段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我们的研究工作还任重道远,各方面因素很多。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也决不是随便用几张资料、图片应景。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数学教学,提高数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切实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将“导学案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效用于指导教学,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实际的问题,继续深入认真的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在数学特长生的培养上,认真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发扬光大,力争在下一学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第四篇:初一英语导学案使用总结
初一英语导学案使用总结
七年级英语组:张守超 刘万刚 吴小翠
“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导学案是我们章丘市骨干英语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编写的“导学、导讲、导练、导思”的教学丛书,该书依据新课标 新教材 按单元教学教学进度分课时编写 每单元都有过关检测,科学实用 对学生学习有很强的指导和强化功能。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势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被教师所认同:
导学案的使用解放了学生学习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或者是记忆,或者是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通过导学案有利的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通过导学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我们七年级充分利用了导学案。
课前,教师认真研读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与要求】和【合作探究】【预习与交流】【当堂检测】等内容。每单元导学案至少提前二天布置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预习好。通过导学案学生知道自己应该记住的知识点是什么;怎样去记,在导学案上都有明确的语言提示;教师点拔的知识点是什么;合作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下节课上你需要上台展示的是什么,重点准备哪些材料;学生应该通过本节内容着重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等等,在题纲上都有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一目了然。另外,教师在下节上课前,收起来集体批阅,以备在课中有的放矢。
课中,【释疑与评价】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面面俱到地去讲解题纲,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学生通过课本完全能掌握的,教师根本就不用浪费时间去讲;对于重点知识和批阅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边检查边强调,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自主学生,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自学与合作】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到讲台上自我展示,小组和小组之间或者补充问题,教师适时点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是关于能力培养问题:【当堂检测】自测,并小组之间互相批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让激情、热情、感动、震撼、期望和信任洋溢于课堂。在课堂中教师采用的形式是尽量少集体提问,多个别提问,多让学生动笔写,少口头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有点紧迫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能及时和大面积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每节课上学生至少动笔写两次,教师当堂反馈给不合格的学生,并加强个别辅导。
课后,让学生每天拿出至少5分钟的时间,对照题纲回顾当天学过的内容,并写好本课小结,通过【拓展性作业】使学生“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每单元学完后,让学生进行[单元过关检测],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我想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导学案不‘导学’”的现象该成为历史了,导学案的新时代就要来临了吧!
第五篇:科学使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摘 要: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教师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讲解、举例示范、课前排练、课后总结、情境制造及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教材内容的思考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笔者将科学使用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切实科学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导学案;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指在教师集体组织研究课程教材的过程中,先由教师个人准备、再集体讨论综合形成的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案。导学案的设计原则是以当前教育部办法的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目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设计内容包括对教材内容的详细讲解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结构的优化调整等。
一、导学案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应用
1.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引导。无论任何一门课程,以人为本都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内容。教师在编写和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爱上学习、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进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提高。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引导内容,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多多讨论和确定一些适宜当前阶段和当前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提出一些贴合当前学生年龄阶段思考的问题,或者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导学案课程内容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兴趣和参与能力。
2.加强对学生思考和怀疑能力的引导。积极引导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在导学案的编辑和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考及怀疑能力的培训。教会学生学习的内容固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生活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性别及知识经历等一系列特点,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课程中部分内容的求知欲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导学案编写与应用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前或结束之后抛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怀疑、辩论、总结过程中,教会和引导学生运用多样的思维方式、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及全面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探索和怀疑中学会思考,主动思考教师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真正的学会学习方法。
3.加强对学生归纳问题能力的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内容进行规律性总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整体授课过程中的精髓部分,对整个授课过程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应在导学案编辑及使用中,提前对授课内容中进行精炼、总结,同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展开由学生积极讨论与思考,让学生为课堂授课内容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积极展开对于当前课堂课程教学内容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思考和辩论来发现学生与教师对于教学方式中授课内容理解的方式及不同,进一步发现自身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同时还能启发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最后对学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授课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理解的疑问。
4.加强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实践能力相互结合的引导。实践能力应该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之前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核查。教师应该在导学案编写和确定中提前准备好检查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及相关内容,例如让学生以当前教学内容为基础,创建一个相关的实践情境、让学生以当前教学内容的归纳为基础,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当前教学内容或者让学生将当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重新总结当前教学内容。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利用导学案编写和教师集体的智慧力量来确定相关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体验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结语
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和应用过程中,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动手实践三方面来进行自身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改善,积极研发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创建自身独有的教学风格,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