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校教与学矛盾的解决
中职学校教与学矛盾的解决
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与学起积极促进作用。学生的学,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的学,制约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教与学矛盾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学生的学是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教师的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近几年,中职教育由于生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基础薄弱、个体差异大、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反感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一矛盾,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一、转变教师观念,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合力。
职业学校的教师基本都是来源于普通师范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缺乏对职业教育理论、教育特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研究;第二,这些教师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普通教育,传统的普通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对职业教育了解甚少,必然深受普通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第三,这些教师在小学、中学、高中学校学习期间一般都是“好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产生一种优越感,对“差生”可能产生鄙视的情绪。因此对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相关知识、教育方法及手段、教学目标的培训和学习,使教师们尽快转变观念、适应当前学生;同时也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视学生为亲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爱学生,老师首先要爱并尊重自己的学生,才能让学生爱自己的老师进而爱学习。不断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合力。
二、学校工作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理所当然地应该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需要、有行为能力和责任的人。学生到职业学校受教育的目的决不只是为了学习职业技能,职业学校是他们开始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他们在学校获得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才能在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在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与时俱进。为此,首先应尊重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其次,应当高度重视研究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组织教学活动,一切工作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再次,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从学校各项制度、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多方面贯彻学生中心思想,使之作为一种精神深入人心并融入学校教育环境之中。调整并加大德育课程的比重,开设《职业生涯与规划》、《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课程,并把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编教材。
一般教材比较注意学科的体系性,但从认识的原理和信息的接受
方式上看,却往往是最与众不同的信息才能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而这种体系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信息的不同特性。干扰了认知者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力。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把这些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充分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打乱教材的体系性,以应用为中心组织内容,一方面符合了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不仅使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应用性的支撑点,也使散乱的跨章节的相关内容有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使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性有一个切实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只要明白了课程的应用意义,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与兴趣就会提高,从而就会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即使有些内容教师没有讲到,但这种认识与兴趣会促使学生主动把知识补充得较为完整。
由于学生情况的变化,中职教育已经具有很强的地域差异。在市场上很难选到既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要求,又与各个地区的职教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中职教材。基于这一现状,我校根据中职教学要求和多年职业教育实践,经过多方论证,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包头财经学校中职教育系列讲义”一套共13册,以补充教材的不足,增强了教材的适用性。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随时调整和更新。
四、调整课程设置,因材施教。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方面,我们既要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又要考虑专业需求和职业需求。压缩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大专业课,并强化应用性,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并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除正常授课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免费开办各种层次辅导班,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校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举办各种兴趣小组。举办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力度。学校多年来一直紧紧围绕中职教育特点,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目前已建成会计专项基础技能实验室、会计全真实训中心、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金融税务证券交易全真实训中心、现代办公实训室、物流管理第三方模拟软件实习室、语音训练室、美工训练室、家用电子电器实训室、烹饪实训室、餐厅服务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实训室、多媒体教室、拥有600多台计算机的计算机中心等实习实训场馆,尤其是近两年新建的会计全真实训中心、金融税务证券交易全真实训中心、学生实习超市、现代办公实训室,完全做到了模拟真实工作岗位、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工作程序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迫学习为主动学习。
为了配合实训教学,学校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自编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税收检查等多套模拟实训资料及会计岗位模块教材(包括出纳、工资、核算、成本),实现了专业课程模块化,模块课程任务化。这一系列资料教材不仅在我校学生中使用,也已被全
区各类中专学校采用多年,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配合,使广大学生岗前实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
为了弥补学校实习实训设施的不足,学校还采取了与其他学校、企业合作的方式,不断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多样性和学习兴趣,学校建成300米塑胶环形跑道绿茵足球场一个,近1000平方米室内体育馆一座;并建有纸艺工作室、形体礼仪训练室等学生活动场所。
六、教学手段现代化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信息技术教育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可以突破学时、课程、专业以及年级的限制,可以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校注重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教学,积极发展电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自主学习,从而形成全新的现代化教学和学习模式。
七、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应当把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地结合起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中应侧重于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方式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教
室向生产现场延伸。为适应新的职业教学对师资人才要求的挑战,学校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计划,经常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对老师进行培训,同时也经常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知识、到对口院校更新专业理论。通过这样的形式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拓宽教学视野,丰富专业知识,造就一批既懂专业系统理论,又懂操作的“双师型”教师,为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保障和条件。
这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中职教育的人材培养要求和学生实际,在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从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同时入手,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将教定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引领、提升,逐渐解决教与学这一矛盾,以满足中职人材培养要求。
总之,教与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是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的学也是在教师的教的前提下进行的。双方互为前提,互为依存。
第二篇:《教与学的矛盾》读后感
生与师之间的矛盾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表现为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学是内因,教是外因,也就是说教的作用不论多大,它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感觉,感知和感悟最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如果内因不起作用,外因的力量在强大也不可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形成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所以,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外部条件即外因,但教师的教是最重要的外因,外因提过内因起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不是我们讲了学生就一定会了;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学习不但要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不能用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学生。一句话,教是学的条件,并且是重要条件。
如果我们把教定位是学的重要条件,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教师应该做什么了,那就是我们的一切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其实就两点,一是点燃学生的正确需要,让学生有一种迫切需要的感觉,我们的教学艺术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点燃方面。二是当他需要的时候,你又有能力给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但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学习,还要有能力点拨学生。所以点燃与点拨是教师的两大任务。
我们明确了教师的作用,我们就不应该犯两项错误,一是夸大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的学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然后我们就霸占课堂,一些好教师霸占课堂的倾向更严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内因,没有把学生当做教育的最大资源进行开发,更谈不到利用学生这个资源了。二是夸大学生的作用,而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说利用学生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技术,为什么不说依靠学生呢?利用是教师主导下的利用,而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如果不需要教师,那就叫依靠学生了。所以,主导是为主体服务的,主导的作用再大也必须提过主体发挥作用,没有主导,学生的学习就失去了重要的条件,教是学生学的最重要条件,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条件,任何夸大教的作用和否定教的作用都是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主导和主体缺一不可,二者不可偏废。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生为本呢?或者说为什么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呢?我们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让教师成为表演的专家,教师再强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能够学会、会学、乐学。或者说通过我们的教育,学生不能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形成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那么,我们的工作还要什么现实意义,如果我们的目的没有达到,我们教师的人生价值又如何体现呢?所以,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生与师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而生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从矛盾论的角度讲,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科学的。
第三篇:论电子商务营销矛盾解决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是指导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理论,它在营销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历经数十年而不衰。它对于指导企业营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具有其先天性的理论缺陷。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完善对现代营销理论的基本缺陷进行了补正,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的“迅速了解并满足顾客需要”以及“企业营销要与市场消费主体的需要进行良好对接”的难题,使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交融,丰富和了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而这种丰富和发展,是通过对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本身矛盾的解决的方式来完成的代写论文。
一、电子商务解决了消费者在理论上的主导性与现实中的被动性的矛盾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所谓营销,其实质是对需求的管理。消费者的需求包括负需求、零需求、饱和需求、过度需求、有害需求等。营销的任务就是了解需求的类型、产生某种需求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达成对需求的有效管理。事实上,随着分工的日益细分,消费者对购买的风险感随着购买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在对许多产品的购买上,消费者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以便减轻风险感,增强对产品的信任和心理满意度。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因特网连接,从而实现了消费行为的主导性。购物意愿掌控在消费者手中,它将传统的销售商向顾客推销的改变为消费者主导的个人行销,消费者通过交互媒介来查询有关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在传统的营销环境下,由于顾客与企业之间缺乏合适的沟通渠道或因沟通成本太高,在大多数情况下,顾客只能针对现有的产品提出有限的建议,很难参与产品的设计。并且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市场调查,只能参照市场主导者进行产品开发。电子商务可以改变上述状况,企业可以在网上与顾客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可通过电子布告栏、线上讨论广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对顾客进行即时的信息搜索,顾客则有机会对产品从设计到定价和服务等所有问题发表意见,企业与顾客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多次地探讨,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顾客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企业的决策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满足顾客的需求。例如,出版商把即将出版的书的部分章节用各种语言装载到Internet上便可使全球范围的读者品读,样书中包含作者的相关资料,当来自全球的访问者在读后产生对本书的需求时,它可将材料译成访问者当地的语言,以符合当地化的需要。电子商务下的营销是互动式营销,客户真正参与到了整个营销过程中来,客户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客户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在这种互动式营销中卖方和买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式双向交流。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密,甚至牢不可破,这就使“一对一”的营销成为可能,这种网络整合营销的营销框架,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它的营销管理决策过程是双向的。
二、电子商务解决了生产方式的化、标准化消费方式的与人性化、个性化之间的矛盾
现代市场营销以市场为导向,以了解和把握消费需要为起点,以产品交换为核心,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但是,它所面对的是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与人性化、个性化的消费方式之间的矛盾。在的条件下,这一对矛盾的解决是以全部或部分地牺牲消费者的个性为代价的。市场细分理论的出现,局部地缓解了上述矛盾,但是,在大规模、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洪流中,消费者的个性被压抑、被淹没。在传统营销活动中,市场营销模式大多是需求面营销,即需求在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在后,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消费者对产品特别是新产品的效用、性能和特点不了解,不能很快将产品同当时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相联。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过程中包含着明显对立的二极,一极是新产品的发明者、生产者和供应者,他们想象力丰富,勇于创新,始终站在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敏锐认知人类的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开发出产品,并坚信产品的独特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极是市场的需求方和购买者,他们对高新技术、相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及产品的效用、性能及特点等普遍无知,或知之甚少,难以对产品产生需求。同时,由于观念的束缚、资金的限制及对原有产品使用的惯性作用等因素,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动力探寻产品的技术奥秘及对人类生活的特殊效用。产品商品化、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将产品的发明者对产品的认知与偏爱转化为成千上万个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与偏爱的过程。市场上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分市场。消费心理上的认同感已经成为消费者作出购买产品决策的先决条件,个性化消费必将成为消费的主流,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它成为可能。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营销,建立在全面的、多层次的、动态的市场需求观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网提供一种服务系统,客户可以在机终端前自己设计所喜欢的产品。企业通过与顾客交互式的沟通,能有效地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及时改变产品设计,或投入开发新产品;可以高效率地接受并转发消费者查询给相应部门,或直接提供交互式服务。消费者可以与企业直接进行联系和交流,直接向企业咨询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问题,同时企业文字、图片和图像等技术向顾客展示产品和服务的,解释、答复顾客的咨询,使整个售前和售后服务及时清晰。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让消费者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能够真正实现“对每个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都能够分别给予满足”,企业满足了顾客的个性化需要,既加大了其它企业进入的难度,也增加了产品和服务的销售率和满意度。在传统的商品买卖中,消费者很少与生产厂家直接联系,他们大多数是通过广告了解有限的商品,再到购物场所去比较、挑选所需商品,买卖过程非常繁杂。消费者一般要遵循5W1H的购买模式进行购买,即购买什么(What)、为何购买(Why)、由谁购买(Who)、如何购买(How)、何时购买(When)、和何地购买(Where)。通过电子商务使购买更加方便快捷,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很容易地检索出全球大部分生产销售某种产品的厂商,实现与厂商的直接接触,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选择、定货,而这一切只需几分钟时间,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生产厂家亦可通过电子商务采购来缩短采购周期。电子商务对该矛盾的解决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极大地减低营销成本。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广告宣传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享受全球用户24小时的主动查询,而费用却极为低廉,每个网页的平均费用比传单还低。美国一家出售辛辣调料的零售商(Hot Hot Hot)在网上展示产品,其促销成本每月约为100美元,而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印制彩色产品目录,促销成本将会提高到每月5万美元。电子商务可使厂商和消费者以最低廉的价格获得所需商品,通过网络厂商和消费者可在全球范围内找寻价格最为低廉的产品并绕过中间商直接向生产者定货。2001年波音公司通过在线订购原材料,使成本节约三分之一,金额高达上亿美元。
三、电子商务解决了理念上的双赢与大工业化的“强势营销”的矛盾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把双赢视为是企业行动的最高智慧。认为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正确处理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营销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一问题上,双赢观念对营销活动是有帮助的。营销活动是一个涉及到买卖双方的活动,营销活动的主体均期望能够从交易活动中得到好处,并且经过双方权衡,认定必能从交易中得到好处时,交易才能进行和发展下去。营销是一种双方都能够得到好处的交易,所有交易都应当是双赢的游戏,在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中,没有败者只有胜者。但是,在营销的现实中,人们把市场看成是角斗场,交易方都在努力地试图打倒对方,以便自己能赢,而对消费者而言,企业实行的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时代的“强势营销”。现代营销中最能体现强势营销特征的是两种促销手段:传统广告和人员推销。传统广告企图以一种信息灌输的方式在客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但它却根本不考虑消费者需要不需要这类信息;人员推销根本就不事先征求推销对象的允许或请求,而是企业推销人员主动地敲开客户的门。消费者越来越对这种“病毒式”营销感到厌倦和不信任,更不用说对那些“黑色营销”所表现出来的愤怒了。在电子商务下,以企业为主动方的强势营销(无论是有直接商业利润目的的推销行为还是没有直接商业目标的主动服务)难以发挥作用,随之而来的,是完全不同于强势营销的、客户成为真正主动方的软营销。网上企业“软”营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遵守网络“公约”的同时而获得良好的营销效果。电子商务还可以实现与商业伙伴之间建立新的商业关系。在电子商务下,营销管理可以依托电子交易方式,以最小投资获得最高利润,企业通过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更快、要方便、更精确的电子化联络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决策支持。例如,企业能通过供应链管理来实现全球化市场管理,统一调度企业内部的生产、市场、供货等部门,保证客户需求产品及时地生产、发货、调度。它进一步降低库存数量,减少商品在途时间,争取以最低成本换取最大效益。企业首先完成内部业务流程一体化,然后再向企业外的合作伙伴延伸而实现信息共享,最终达到采购、生产、库存、销售以及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全面集成,令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挥最大效能。对消费者而言,由于消费者拥有了足够的主动权,因此,如果出现了消费者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的现象,出局的肯定是企业。电子商务使双赢理念得到最大可能的实现。仅以价格为例,在传统的营销中,产品、价格都是预先确定的,消费者只能从市场上标有不同价格的商品中进行挑选。在Internet上产品和价格均是动态可变的。产品属性一般由买方选择,依买方要求不同而及时调整,在顾客定货之前不应该生产。价格是基于需求的变化而即时调整,如今美国的航空公司已经以动态价格提供座位,如果在某次飞行中有很多人定票,那么座位的票价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这样就会发生并肩而坐的顾客他们的票价却不同,这要取决于他们购票的时机,动态定价既鼓励了提前消费亦实现了同步营销与平等消费。现在也有许多商家采用了拍卖和投标定价的模式,价格随买卖者在网上的竟价而随时波动。
四、商务解决了未知的“产品效用”与渴望的“消费利益”之间的矛盾
市场营销认为,产品有三个层次: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其中,核心产品就是指产品的效用,它是产品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也是消费者购买动机的重要驱动力量。消费者对产品效用认识程度越高,其购买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营销活动的之一就是将“产品效用”转化为“消费利益”。然而从现实来看,消费者对产品利益的了解十分有限,产品越具有创新意义,其潜在购买者就越难以了解它的实用价值。新产品问世之初往往难以立刻与当时通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相容,从而引发观念的创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由于惯性的力量对消费行为的改变具有的抵制倾向,因此,新产品营销的首要任务是使消费者接纳新产品所折射出来的新概念、新知识及新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了解并相信产品的价值,将产品的“价值”、“技术价值”转化为同自身需求密切相联的使用价值。一旦产品的新观念及独特效用为社会公众所真正认识和接受,产品商品化、市场化就成为指日可待的事情了。在电子商务下,消费可以“虚拟”,也可以模拟。电子商务通过因特网上的虚拟商店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通过互联网,企业把产品的“效用”、“技术价值”转化为同消费者自身需求密切相联的“利益”的工作将变得更加容易和直观,“假想购物商店区”的商业空间魅力和“假想购物”的诱惑会使消费者更容易做出购买的决策。对于用户来说,用户越多,意味着后续用户可获得的效用越大,于是会自动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到该中来。对于企业而言,其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网络外扩性就会越大,它就越有可能获得由此而带来的更多利益,于是随着企业占领市场份额的增多,它会变得更加容易地占领将来的市场,而通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又能进一步未来的市场份额,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规模,而这种趋势将确保企业获得市场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
五、电子商务解决了“购买地点”概念上的营销活动有限与消费便利无限的矛盾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要求企业要在便利的地点给消费者提供服务,但事实是企业的营销活动受到地理环境和工具的限制。企业在购买地点上给消费者提供的便利程度有多大,取决于企业突破地理因素和交通因素限制的程度。在电子商务下,市场是一个没有地理约束和空间限制的三维空间,企业只要花费很小的成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自己的贸易网、一步到位成为跨国企业。由于传统分销企业的区域性优势的削弱,未来企业分销的竞争焦点将转向供应链的优化和自身价值链的增强上来。当网络作为一个沟通渠道出现时就已经预言了它将导致一场信息爆炸,并且最终会引起更低的价格、造成生产厂家之间更激烈的竞争。电子商务的发展证实了这些预言。企业可以战略性地在多重渠道上使用信息去获取更精细的市场细分。在多重渠道上的竞争是厂商提供给不同顾客群不同数量的信息以便不同程度地顾客的期望效用。厂商可以利用这种细分,去增强他们的市场力量。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分销渠道是一种细分顾客的手段,通过它企业有选择地传递信息,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分销渠道的影响。
六、电子商务使现代营销理论的完全信息条件下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假设得以实现
传统的营销组合理论,把企业可控制的四个市场基本因素:产品、渠道、促销、价格进行有机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并全面影响消费者。企业只要善于发现和了解顾客需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就可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然而,随着营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感到仅仅着眼于企业内部可控制的营销组合,已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当今市场,保护型的壁垒市场随处可见,要打开这种市场,成功地进入特定市场,并在那里从事业务经营,在策略上协调地运用经济的、心理的、的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以博得外国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市场营销”理论的出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营销组合所面临的实际,进入市场的障碍依然存在,真正公平竞争的环境并没有建立起来。现代市场营销得以建立的基石性理论是“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即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在一系列理想化假设下(主要有经济人和完全信息等),可以导致整个经济到达一般均衡,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现实社会垄断、外部影响、信息不对称性或不完全信息等的存在,会导致市场信号的失灵,并最终造成对消费者的误导。在电子商务下,由于网络信息的完全性与传播的快捷性,使消费者理性预期的作用大大加强,短期内预期更有效,从而使信息的不对称性逐步消失。对于交易双方而言,网上信息基本上是完全的,双方的区别在于如何处理及反馈相应信息。单个个体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得到与一个大的企业集团相同的市场信息,使企业集团通过拥有大量不对称信息控制市场的局面发生改变。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特别是国际营销中,企业往往会因为国别的不同、政治上的分歧、文化的差异以及企业的大小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电子商务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在网上进行销售,国别、宗教、性别、甚至公司规模的差异都不会成为问题。《纽约人》杂志上曾刊登过一幅漫画,画面是两只狗在对话,其中一只坐在电脑终端前对另一只说:“在国际互联网上,谁管你是不是一只狗。”可见,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平等的全球社区,人人都可以在此进行平等的交易。惟有电子商务才会使现代营销理论的完全信息条件下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假设得以实现。在传统的,由于受信息收集方便程度和沟通手段的限制,顾客集中度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改变。在网络的虚拟市场上,个体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轻易获得有关信息,再通过网络工具联合到大量的购买者,组成虚拟的购买组织,提高顾客集中度和购买的数量,而使购买者讨价还价的权力变大。消费者的权力大小与信息拥有的多少和联系的方便程度成正比状态。当顾客能了解到更多的产品信息时,无疑他的权力会变得很大,在此状态下的消费者需要的满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第四篇:学校矛盾纠纷
门楼寺小学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及整改措施
门楼寺小学于2015年6月16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学校进行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其它方面的矛盾纠纷排查。现就学校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师与教师矛盾纠纷排查
1.我校有8名教师。我校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各位教师做好安抚工作,宣传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关心他们工作和生活,鼓励他们自立自强。
2.学校与周边居民没有纠纷,相处融洽。
3.我校严格收费标准,没有在收费问题上引发矛盾纠纷的情况。4.我校无因教师、学生发生意外伤亡事件引发矛盾纠纷情况。5.我校无因学校校园和学校周边治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情况。
二、学生与学生矛盾纠纷排查 1.我校无学生矛盾纠纷情况。2.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友爱。
3.我校每天利用校会、班会对师生进行矛盾纠纷教育。4.有应急预案,每期组织学生心理教育。5.我校学生与教师之间无矛盾纠纷。
三、排查整改措施
1、学校日常心里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遵纪守法意识教育、“三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
2、制定矛盾纠纷应急工作方案。重点排查制定实用性强的矛盾纠纷应急处理预案,教师熟悉心理学。
通过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查漏补缺,不断巩固我校的安全工作,使我校的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
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及整改措施
门楼寺小学 2015年6月16日
2015年门楼寺小学矛盾化解、纠纷排查工作方案
为维护学校稳定,创建平安校园,化解矛盾纠纷,防患于未然,学校特制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中心,从本校实际出发,通过深入排查,摸清各年级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积极措施,集中开展对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我校创造一个和谐安稳的环境,通过一系列措施,力求高效高质的完成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任务。
二、总体目标:
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素质和法制观念,减少学生违纪事件,夯实常规管理,保持校园秩序的稳定,强化学校治安保卫工作,实施警校共建,社区共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三、学校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
四、学校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由校长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研究分析本单位存在的矛盾和纠纷及不安定的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做到抓小、抓早、抓苗头、防患于未然。
五、学校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校长是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各种矛盾、纠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做好疏导、平息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千方百计把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六、发生重、特大紧急情况,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及时赶赴现场,加强指挥工作,协调有关力量,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和安全职责,做好各项救援、调查和处置工作,把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七、加强行政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严格按时到岗,尽职尽责,及时掌握处理师生中间的矛盾纠纷。
八、学校工会、政教处等部门应经常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举办法制讲座、关工委讲座等对师生进行法制警示教育,教育广大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增强对不良思想的识别力和抵御力。
九、排查的重点内容:
1、排查、消除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杜绝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不冷静、不理智行为,防止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循序渐进进行教育培养的工作。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各年级中进行教育管理,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及时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年级长或政教处或副校长室汇报,征求解决问题的意见。
3、各任课教师及其他教职工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和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进行教育处理,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告诉班主任或年级长或副校长室汇报。
4、定期召开家长会,征求家长意见,及时调查家长对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存在不满的情绪,解决个别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
2015年门楼寺小学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第一条 矛盾纠纷排查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把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调处上来,努力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二)坚持依法、及时、就地处理的原则。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过程中,要依照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妥善处理,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坚持“小矛盾不出班级,重大矛盾不出校园”的要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对发生在校园内的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事件,依法果断处置。
(三)坚持教育疏导、防止激化的原则。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加强对在校学生的说服教育,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第二条 对矛盾较大的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指定责任部门预先落实有关措施,提前化解矛盾。
第三条 定期排查矛盾和纠纷,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各种矛盾纠纷情况。要集中排查,快速反馈,及时采取措施。
第四条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责任制,将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以及领导干部和责任人。
第五条 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加大调处力度。
2016年门楼寺小学矛盾纠纷及整改措施
我校对全校进行了两次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的专题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立即开展了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现将排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安全稳定工作是做好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是本学年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日,特别是最近发生的罗山中学事件等各种问题集中显现的关键时期,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当前我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切实树立起了安全稳定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后勤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后勤主任、教导主任、和教师值班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工作小组,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了任务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实施过程
(一)、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我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精心的部署,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主管组长负责学校的制度、安全责任的落实、及安全设备设面的排查;教导主任负责师德方面,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的排查;教务处主任负责学校和周围环境的排查;各班主任负责学生之间矛盾的排查。
(二)、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及安全隐患排查活动
1、在安全教育方面我校组织了全体学生安全教育主题会,并要求各班每周将本班安全方面列入到班会内容中去,排查学生间的矛盾及及时对学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做好班务日志。
2、在排查中我校对师德修养方面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在教师中开展了互评互查活动。
3、对于特殊学生,学校专门建立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及特殊儿童档案,及时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动态。
三、安全隐患排查情况。
1、在师德建设方面我校领导班子能够严格执行学校制度,注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并能经常对学生进行感恩、养成方面的教育。因此我校教师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问题,都能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工作方面能团结协作。
2、教师与学生方面我校每学期把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放在首位。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歧视挖苦学生、严禁各类违反师德规范行为的发生。倡导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良好师风。并能严格实行师德考核制度。教师与学生之间无矛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3、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明显的大矛盾,小矛盾已经经过协调得到化解,在学生中无与社会青年有纠纷的学生,各方面状态良好,无安全隐患。学校与保安、临工之间,教职工家庭、邻里之间均无矛盾纠纷。
4、学校的防火、防盗设施完好能正常使用,各处围墙坚固,无安全方面的隐患。
5、由于学生放学途中有很多家庭盖房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已经和村民及时进行沟通并对学生进行了放学途中的安全教育。
6、我校辅导员安全值班制度完善,并能严格执行。
四、排查整改措施
1、学校日常心里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遵纪守法意识教育、“三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
2、制定矛盾纠纷应急工作方案。重点排查制定实用性强的矛盾纠纷应急处理预案,教师熟悉心理学。
通过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查漏补缺,不断巩固我校的安全工作,使我校的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
2016年矛盾纠纷及整改措施
门楼寺小学 2016年4月
第五篇:征兵的矛盾与解决思路
。征兵的矛盾与解决思路
石涧镇武装部长:宋忠浩
个人前途“PK”国防义务
【矛盾问题】
根据近年来的走访调查,结果显示:1200名高中生选择考大学、参军、打工挣钱的比例分别是81.5%、8.2%、11.3%;1500名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考研、工作、参军的比例分别占29.6%、30.5%、28.2%、11.7%。而不看好参军入伍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在部队提干、考军校、改转士官的机会并不多,难以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城镇退伍安置越来越难,农村义务兵的优抚金与打工收入的差距很大;地方工资标准普遍提高,劳动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待遇都有较大改善,参军入伍与考大学、考研究生、打工挣钱相比,吸引力明显下降。
【对策措施】
在军地双方的共同部署下,围绕增强入伍吸引力的问题,推出完善一套提高义务兵优抚待遇,改进退伍安置办法“组合拳”
针对优抚金兑现难,退伍安置上岗难,货币化安置金额低等问题,应当适当提高义务兵的收入标准,义务兵优待标准不低于当地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为每一名优抚对象建立了“优待金专用帐户”。新兵入伍后,地方财政部门每年按时将“优待金”足额存入专用帐户,有效避免义务兵优待金被挤占和挪用现象的发生。社会人才录用应当优先考虑退伍军人,新建企业等相关单位新增工作岗位要拿出适当比例的岗位安置退伍军人。为退伍军人提供免费的就业技术培训、就业信息咨询。确保每一名退伍战士都能通过培训拿到由劳动人事部门核发的职业技能证书。退伍战士自主创业的在资金、技术、工商、税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接收退伍战士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可以经过批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两加两减”与“提前储备”
【矛盾问题】
一组数字表明社会用工需求增加,高校招生数量增加;适龄青年基数持续减少,群众的国防义务观念减弱的“两加两减”现象是造成两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策措施】
为应对“两加两减”现象,充分掌握征兵工作的主动权,征兵办公室将每年9月开始兵役登记的时间提前到6月进行,预征范围从大学生扩大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通过预征人才数据库变以往“临时海选”为“提前储备”。开发出了预征人才信息化系统,建立了不同
层次的预征人才数据库。发动各级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骨干,对全省适龄青年逐一普查登记,并依托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医院、派出所等机构对预征青年进行了初审和初检,分类输入预征人才数据库。
寻找缺失的光荣感、责任感
【矛盾问题】
这些问题板子该打到谁的身上?调查中,一位政府干部向记者列举了“三同三异”问题。
同是法律赋予的兵役义务,负担有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征集任务比上海、北京、天等大城市还多,优抚安置负担也相应加重。基层特别是一些农业、贫困地区认为“组织青年外出务工挣钱,选送青年参军入伍掏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选送青年入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是社会公民,但待遇有差异。农业和非农户口退伍军人安置政策不同;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义务兵的优抚标准也不同。同是参军入伍,身份有差异。同是大学生,因为选择不同的方式入伍,可能有的是干部、有的是士官、有的是义务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
【对策措施】
把优抚工作和征兵工作列为各级的“一把手”工程,纳入各地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凡征兵工作和优抚工作 “拉后腿”的,取消各级相关的评优资格“一把手”要向上一级作出“说明原因。”此外,各级人武部门每年还联合表彰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优抚工作先进单位。为增强军属的光荣感,民政部门还要求各级对军属要做到节日有慰问、平时有家访、困难有帮助、生活有保障、喜报有人送等“五有”,各级民政部门还统一制作了“军属光荣牌”,由基层政府统一组织上门悬挂„„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地方政府的责任感得到强化,军属缺失的光荣感重新回归,对“三同三异”的争论也逐渐变得理性„„
从“三新三老”到“规范统一”
【矛盾问题】
经过研究调查发现 “三新三老”的问题突出。兵役义务沿袭鼓励自愿的老思路,不适应依法办事的法治社会的新规则;征兵机构临时搭建的老办法,不适应征兵工作常态化的新要求;征兵程序繁琐、关口太多的老工作方式,不适合政府服务简便化、快捷化的新要求。同时,有些法规操作性不强。
【对策措施】
通过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部队,在广泛的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一系列关于征兵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和制度措施,迅速出台,征兵机构常设化、主要领导问责制、定向精确征兵规范高校武装部设置等一系列新措施新方法的运用,使“三新三老”问题迎刃而解。
高标准抓好征兵工作是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确保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总体是和平与发展,但是世界并不安宁,我们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十分严峻,以美国为首西方霸权主义国家,时刻没有放弃对我国的遏制和包围,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少有的未实现祖国统一的国家。我们的南海主权问题还没有解决,东海问题冲突不断,特别是钓鱼岛问题,日本挑衅不断升级,国际恐怖主义,国内藏独、疆独同样威胁着国家的安全稳定。近年来国内不断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这些问题的应对,必须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国防才能维护国家安全,而军队和国防建设基础是士兵,因此,必须高质量抓好征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