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育专业本毕业论文2010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造性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不只是看创造的结果,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时代在发展,学生也是在发展。现在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儿童,他们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应该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初始阶段。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十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学生为本位——怎样学
素质教育是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备课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教材中的内容怎样教给学生,而没有首先去考虑学生会怎样学习这一内容。现代教学论提倡教师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只有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坚持学生为本位,才有可能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去服务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备课时,往往把抽象的数学内容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让他们的思维有所依托,以适应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时,有的同学认为,用乘法交换律,交换它们的位置,再按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计算;还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直接约分,因为分数乘以整数时可以直接约分,凡此种种,无不闪耀着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的火花。
二、以思维为核心——怎样想
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鼓励学生多动脑,教会学生怎样想。过去,我们往往比较注重让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转,教师怎样教,要求学生怎样想,而很少考虑学生自己会怎样想,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都要符合教师备课的意图,否则往往会招致教师的指责,认为是有意捣乱,严重阻滞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每份数与份数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也常常成为困扰教师的一个头痛的问题。尽管教师再三强调,每份数应放在前面作为被乘数,份数放在后面作乘数,但学生解题时,往往把它们颠倒过来,这一现象一直可以延续到小学毕业。对此,笔者曾对两个班级的108位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其中有约30%的同学表示,他们在解题时,确定了数量关系是 1
用乘法算,就列出式子,很少去考虑每份数是否放在前面。既然学生这样思考,又何必再加重学生的负担呢?又如在学习乘数中间有0的简便算法时,教材中采用的方法是乘数中间有0算起来比较简便,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0,可以少乘一次。但学生是不是这样想呢?不尽然。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有学生提出,把中间有0的数放在被乘数的位置上比较简便,原因是乘数个位上的数与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有进位时,不用再记住并相加,只要直接写出来就可以了,而且当乘数是两位数时,更加简便。举个例子:308×56,列成竖式计算,8×6=48,可以直接写上48,8×5=40,可以直接写上40。这难道不是一种好方法吗?
有研究证明:幼儿园小朋友对“0”像什么的说法比大学生多几十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呢?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认为,当学生出现与教师想法不一致时,教师应延时判断,听听学生的想法,不应过早地“判决”学生的“生死”,把他们刚刚萌发出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里。相反,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多听听学生是怎样想的。
三、以发展为主线——怎样练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对小学生来说,思维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或习题。如何更好地培养、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练习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练习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使学生在练习中敢于打破常规,寻求新解。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注重分数,进行大量的机械性练习,而教师又忙于批改,无暇顾及学生练习中的“创新”,以至于使学生的思维呆板、解题划一。在实际教学中,我精心设计练习题,尽量让学生多做些开放性习题,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六
(三)班有54位同学,在科技活动中,班委决定要每位同学购买一只单价为5元的航模。商店对购买一次性购买满60只以上者给予九折优惠,满100只以上者给予八折优惠。怎样买最合适?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后,得出有如下几种情况:单独买:每人应付5元,全班应付5×54=270元。如果全班统一购买,且买60只,每人应付5元,全班应付5×90%×60=270元,虽然总价一样,但多买了6只。如果再邀其他班6位同学一起购买,则每人只付5×90%=45元,而全班只需5×90%×54=243元。如果两个班级一起购买,则每人只需付5×80%=4元,而全班只需付5×80%×54=216元。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采用第四种方案。这样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折扣的理解,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探索、创新。
四、要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机智。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创新都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产生的,没有创新的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成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教材的潜在因素,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疑问、质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感触下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教师做了一个实验:拿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在圆锥体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倒几次正好装满圆柱。(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一实验)然后问学生,通过这个实验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会纷纷举手,争相回答和提问: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有这样的关系?怎样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等等。教师应放弃滔滔不绝的讲解,把精力放在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激活学生的思维
上。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创造情景引发学生生疑,促使学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作好心理准备。
例如,教学应用题“王老师买了2个篮球,用了144元,又买了3个足球,每个足球的价钱和篮球同样多。买足球用了多少钱?教学时大多数同学都列出了:144÷2=72(元)72×3=216(元)但有一个同学好奇地提出:既然篮球和足球的价钱同样多,能不能用2个篮球的价钱再加上1个足球的价钱?经过教师引导,全班同学一齐去尝试、验证,说明这个学生的新想法是正确的:144÷2=72(元)144+72=216(元)而且计算起来更简便了。
(二)设计发散性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自由发挥相象,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领域,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情景、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概念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安排这样一道讨论题: 是一个什么分数?让学生展开讨论: 当A<5时,是真分数,当A>5时,是假分数,当A是5的倍数时,是整数,当 A=0A=0,进而学生会发现,当A是小数、分数时,又是什么分数呢?这时教师5AA应任其发挥:当A=2.55= ?(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当A=2.5 时,5 通过510这类发散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展开自由想象,训练发散性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鼓励标新立异,突破常规思维
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颖独到、突破常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注意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甚至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认为是“倒蛋”而受到谴责,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有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思路;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构思,突破常规的思维,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表扬和肯定。
五、通过教学中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思维,实现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
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
(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把习题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命题等,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多题归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收敛性。
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数学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的实质相同,若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共同的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而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思维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以他们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为基础,去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才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和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 袁振国《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4] 牛元柱主编《国内外教育文摘》(月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省教育学会)
2002年第10期
[5] 《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5
[6] 【美】波利亚:《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 朱小蔓:《对策与建议:2004-2005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8] 窦盼英:《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10]《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第二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序号 论文题目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100 101 102 103 104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105 106 107 108 109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111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 113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 115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1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 117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 118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119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1、创建个性化语文教育、新课程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浅谈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5、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6、课堂的问题与处理、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8、在新课程下——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9、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 10、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11、计算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13、构建民主开放课堂 14、教师提问技巧探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16、小学艺术教学与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权威的重新审视 18、小学生公德教育的几点体会 19、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育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研究
1.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内涵的几点解读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学对话思想 4.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看传统语文教育弊病 5.(二)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性研究 1.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2.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 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4.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问题探讨
5.行走在“大语文”教育之路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再思考
6.论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7.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8.让儿童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训练
9.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0.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小学阅读教学对话的可能:基于主体、文本分析 2.小学语文课外延伸阅读兴趣的培养 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策略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实践和思考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
(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1.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2.小学作文教学要“小”学化 3.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十个辩证关系
4.从体验生活到描绘生活——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感受 5.从对小学生心理调查看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
(五)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研究 1.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2.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3.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于小学语文考试操作与评价研究的思考
4.人文性 基础性 生活性 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
5.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效策略
(六)小学语文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 1.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对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误区的几点思考
3.小学语文教学牵手现代教育技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
4.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的不平衡成因分析
5.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诗为例
规范标题举例:
1.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2.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 4.浅论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5.谈小学自然教学中的学习迁移 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7.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8.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9.谈后进生转化的措施与体会
10.论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1.浅谈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12.对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 13.试论制约自然教学的心理学因素 14.谈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5.语文课堂教学美育探微 16.对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17.关于我国电化教育的几个问题 18.微格教学应用环境的设计与实施 19.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20.谈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职业道德素质
学识素质
能力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第三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研究
“接受理论”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模糊”的诗教,让孩子回归诗歌王国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研究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模式下教师困惑的调查研究
《爱弥儿》的童年期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与原《自然教学大纲》比较研究
《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初探
《我爱你,汉字》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阅微草堂笔记》中“狐”形象初探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设计研究
chant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安徒生童话中的动物形象分析
暴力动画片与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理性思考
被遗忘的大道——对中国古代“学习学”的一、二探讨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城市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及对策
城市小学就近入学制度实施:现状,原因及条件
城乡小学生青春期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以天津市大港区农村小学为例 初探数学史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初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现代性”视角重认唐诗的“卢奇马怪”
从《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看小学语文
从刘默耕先生的小学自然教育思想透视当前科学教育改革
从图画书看小学语文教材形式的改革方向
从小学生对理想学校的描绘反思学校教育
从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谈小学儿童的权益保护
当代社会的变革与小学德育内容的更新
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学段小学识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动画片对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对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
对当前“身份”教育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对当前小学赏识教育的再思考
对函数一致连续性判别法的研究
如需以上论文,请联系QQ1549984848
第四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
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小学各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分析,网络资源分析,教学软件分析,课外读物分析等)研究
“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
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
第五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1.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意义
(1)毕业论文是各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本科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在大学本科的学习进程中,一般而言,知识学习(课程)、实践训练(实习)和毕业论文三足鼎立,三部分内容各有侧重,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培养方案。在电大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学生必须完成71个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就包括毕业实践4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
(2)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综合检验。
从教学安排来看,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学生的学习即将完成之际,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其作用有二:一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来检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发现遗漏之处,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通过知识的迁移,从已知的知识出发,引发出新的判断、新的概念、新的观点,从而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增殖。
(3)毕业论文是学生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必要途径。
学校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能力培养的基地。学生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能力提高的程度。因此,任何阶段的教育都有一个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问题,在大学学习阶段,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尤为明显。毕业论文就是实现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2.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1)科学性
小学教育教学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小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寻求该领域中的客观事实,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提供给其他教育工作者借鉴。因此,完成小学教育教学毕业论文,应当根据科学研究为总任务,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对该领域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讨。小学教育教学毕业论文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S226;选题的科学性。完成小学教育教学毕业论文的第一步是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论题。在选择研究论题时,作者应当以自身的能力为基本出发点,选择
那些能力之内的题目并努力完成。确定选题后,应当尽量寻找那些有据可依的材料作为参考。
&S226;立论的科学性。小学教育教学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在立论上要求作者要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并从中得到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这一过程中不能带有个人的好恶和偏见,不能主观臆造。
&S226;选择论据的科学性。论据的选择是否合理关系着整篇毕业论文的优劣与否。在设立或选择论据的过程中,作者要经过周密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实际调查,尽可能多的占有阅读资料,选择其中最有力的观点作为毕业论文的论据。
(2)创新性
任何毕业论文都要有独特的见解,也就是有创新性。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强调创新性即是要求作者在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如果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只能继承而不能具备创新能力,那么完成的毕业论文将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写作小学教育教学毕业论文中的创新性体现在:
&S226;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没有研究或根本没有涉及过的问题。
&S226;对资料进行综合、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创新写作任务。要做一个有创新性的作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认真、细致、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要具备创新性首先是要作到对已有资料的全面浏览和分析、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新的写作灵感。
(3)逻辑性
写作研究性论文的目的在于细致、深入的探讨领域内的问题和想象,因此,每一篇论文都应当形成一个相应的逻辑体系。首先,毕业论文的逻辑性体现在内容和深度的理论性上,这是因为毕业论文所研究的对象是作者感兴趣领域中的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深刻认识。其次毕业论文的逻辑性体现在其整体结构上,也就是文章结构的逻辑性。一般而言,毕业论文不论是偏重理论研究还是偏重实际应用,都应讲究逻辑性,就是要求能够自圆其说,思路清晰。
(4)练习性
小学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必须完成的作业,不是正式发表的专业论文,因而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应当是练习性。具体表现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质量要求完成;必须在教师的指导、提示下完成;必须联系、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教材的内容;必须经过多次的尝试、反复的修改才能完成;已完成的论文必然存在着很不成熟之处。
3.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一般要求
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除了要作到认清意义,认真对待,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等具体要求方面之外,还应强调以下原则:
(1)专业性原则
毕业论文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自己专业能力的需要,应该围绕着自己的专业去写作。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在撰写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学的知识内容,并尽可能地结合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
(2)真实性原则
一方面,材料应该真实可靠,特别是对于一些事实性的材料(如引文、数据、典型事例等)应做到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观点和结论应正确地反映事物自身的规律,并做到全面和辨证地看问题。
(3)完整性原则
一方面,论文的论证过程应完整,论据尽量做到周密、详尽;另一方面,论文的结构应完整,正文内容部分应该包括序论(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除此之外,格式上应符合中央电大的要求,如标题、目录、内容摘要、参考文献、装订等。
(4)规范性原则
一方面,论文的推理应符合逻辑要求,不出现逻辑错误,如在概念的使用上前后文不一致,违反同一律,判断本身具有歧义,推理的理由虚假,结论与材料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等;另一方面,论文语言的运用应该平实准确、严谨规范,不要使用一些欧式句子和冷僻的词语,语言应表达准确,不必要的修饰语句应尽量删去。
二、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
1.论文的选题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是选择题目。题目就是可研究的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作为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论文选题目必须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S226;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能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如“某一个字有几种读音”、“某一类型的应用题有几种解法”这类问题就不宜作为毕业论文题目。
&S226;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一个问题如果只针对个别现象,例如,“如何发展XX同学的智力水平”,就没有必要作为课题。
&S226;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范围和任务。例如,“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范围太大、任务不明确,因而不宜作为毕业论文题目。
&S226;要有解决的可能性。像“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之类的问题,不是教育部门通过研究就能解决的,因此,不能作为题目。
教学实践证明,毕业论文题目选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成绩。反之,题目选不好,往往会使毕业论文写作难以开展,甚至半途而废。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毕业论文写作中科学地选择题目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从毕业论文的实践来看,学生选题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指导教师提供若干个题目,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这种“点菜式”的选题模式有两个局限性:一是题目往往不适合学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是无限的,将无限的问题局限于某人或某几个人提出的有限的几个“参考题目”中,必然是挂一漏万。如果只从这些“参考题目”中选择课题,往往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二是容易出现大而空的选题。“参考题目”常常不是具体的研究课题,而是研究的方向或范围。把它们当作题目,不可避免会出现大而空的状况。因此,这种“点菜式”的选题不应是我们所倡导的选题方式。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应该主要来自于学生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具体选择课题的过程,一般可分如下三步:
第一步是确定范围。选题要先确定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范围,比如,我们可以把差生教育、小学美育等确定为自己的撰写论文的范围。
范围可大可小。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就没东西研究了。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范围,也有许多值得研究的东西。比如,在“练习安排”这个较小的范围中,可以有“练习量与练习效果”、“练习方式与练习效果”、“不同学习内容的练习量、练习方式的差异研究”、“不同学生的练习差异”等许多具体问题供选择。能将某一范围的问题逐一研究彻底固然很好,就是只将其中的某个问题研究透彻,也是很大的成功。因此,在确定范围时,不要盲目求大。特别是对初次进行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学生,更应该从小范围着手进行研究。
第二步是提出问题。确定题目范围只是确定了写作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问题。
提出和形成一个有科研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提出问题前,要先了解该问题所属领域的研究动态,这就要进行文献的查阅。通过查阅文献来了解前人在这个领域内已作过哪些研究,得出哪些结论,各种观点是否一致,在哪些观点上存在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尚未涉及,哪些方面尚需深入研究。在查阅文献时,不仅要注意文献所提供的内容,而且要注意对前人研究方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前人的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或者对前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或者变换思考角度,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第三步是题目论证。围绕确定的范围,可以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何从中选择题目呢?这就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证。
题目论证应从三方面考虑:①是否适宜作题目。②是否有价值。判断题目是否有价值,一是要看课题是否需要,二是看题目是否有新颖性。③是否可行。
题目的可行性,也应考虑三个方面:①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否胜任。②时间是否保证。③能否有效地收集到资料。
2.研究资料的收集
在选题的过程中,我们已翻阅了大量的材料,对题目的中心内容已有所把握。题目选定之后,就要以题目为中心,做一些踏实的搜集资料的工作。搜集资料可以说就成为研究阶段的最主要环节。这里的资料,主要指作者在既定目标下从图书情报资料中获取的事实、文字、数据、图象以及理论。资料的搜集要做到:观察要细心,阅读要广泛,归纳整理要细密。
&S226;要在开始时就制定一个搜集材料的目录
写论文要调查过去的研究成果,明确现阶段达到的程度和今后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上来讲,制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基础。制定这个目录时要和写论文有经验的前辈交谈,或经导师或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也可以请与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的、论文写得好的毕业生介绍经验,交换意见。制定搜集材料的目录,可以从现在的文献资料调查入手,既熟悉,又会有兴趣。如果从过去开始,对初学者来说,往往不了解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是从中途入手。搜集材料的目录可以按年代由近溯远,写上调查中得到的有关研究对
象的材料。如果是杂志中的材料,可按照刊行的月别,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卷号、页码。如果是单行本的话,要在目录上记上出版单位和发行年月。如果是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S226;要随时摘录与选题有关的材料
搜集材料,要多要全,没有遗漏,这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有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对毕业生来说,想在短时期内把所有的材料都无遗漏地搜集起来,是不可能的。这就要围绕核心问题搜集主要材料,抓住一些重要的、有用的材料,把它记下来,摘写出来。对辅助材料,可放在次要地位来处理,不能不分主次。初学写作者常犯的毛病就是贪多求全。
&S226;要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
写毕业论文,是培养我们严谨治学态度的一条途径。因此,不能满足于第二手材料,而要尽可能从第一手材料中找根据。文献资料只能是参考,原书才是根本。比如评论杨朔的散文,只读有关评论杨朔散文的文章,不读原著,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正如自己没有亲自去旅游,只靠旅游说明书来介绍名胜古迹一样的可笑。
&S226;对搜集来的资料要认真阅读
分析搜集来的资料要区别其正确与错误,找出其不足的,需要补充的,需要发挥的地方。有了这个工夫,这些材料就会变成自己的财富,就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经过阅读分析,心里有底,把材料摆出来,就知道这些材料属于哪一类,可以分成几类,哪些是核心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这样,写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如果在阅读分析材料过程中,发现文献上还没有搞清的地方,研究中产生疑问,就要对问题点进行调查,或重新查阅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或访问有关系的人,把一个个问题解决了。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特别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多种多样,适合毕业论文写作的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通过这些方法进一步收集资料,特别是大量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资料,这是进行论文写作前期准备中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