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12月20日历史集体备课反思(范文)
2012年12月20日历史集体备课反思
土头中学曾雄禹
在这次的集体备课中,主讲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的探究式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通过展示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要求学生分析和归纳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使学生机获得了直观的历史感受,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其次,教师通过补充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了官渡、赤壁两次战争的胜败决定因素,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第三,教师特别重视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中的人物的区别,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有助于学生重新审视三国历史,学会区分文学和史学的不同。
第四,教师重视历史地图的运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地图的能力。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了学生的其他能力,是一堂素质教育的好课。
第二篇:历史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历史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一学期已经结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指导下,经过政史地备课组我们几位教师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地完成,本着“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调整;在调整中进步”的原则,现对本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全组教师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
一学期来,我们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工作服从安排,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参与各项有益于教学的社会活动,勤勤恳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二、发扬备课组团队协作精神,统筹安排三个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
发扬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做到优势互补,教学资源共享。开学初集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将课改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计划。把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补缺补差工作。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注重教学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加强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克服教学过程的无序性、盲目性。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讲清教材的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三、按时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作用。
按时组织备课组活动,各位教师遵守工作纪律,认真落实备课方案,做到定点定时定内容,重点抓如何去“备学生”,如何去“备课堂”和怎样去“备教学方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戒形式主义,克服更多的走过场。期中考试后,我们认真分析试卷及自己所教班级的考试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并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组织听课。在课后,集体交流将存在的优点缺点反馈给各位教师,促进了教学的提高。
四、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应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历史课堂。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老师们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俱进。在后半学期,学校给每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每位教师都充分利用学校方便的计算机资源,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使现代教育技术以充分利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存在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本组教师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注意加强课堂组织,杜绝在这一学期历史课出现的问题。另外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的巩固,并帮助学生理清教材体系,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审题、提取信息、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争取今后的历史教学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绩。
王欢 2016年6月22日
第三篇: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州 中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学 柏 正 达政史地教研组 旧
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查阅并整理资料;通过角色扮演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教学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一、第一目:临危受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29年爆发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现在我先找同学来回顾一下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其特点是什么?
【板书】
1、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提问】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大生产之间的固有矛盾,并且具有时间长、范围广和破坏性强三个特点。而在经济一危机爆发的源头,经济危机给美国的打击是空前严重的。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板书】
2、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我们来看一下在经济危机打击之下美国人民的国民经济状况。
【PPT】《危机期间美国国民收入的情况》
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是“每况愈下”。国民收入下降意味着什么?生活水平下降。这当然会引起人民对当时政府的不满。我们从这次经济危机的英文翻译“The Great Depression”就可以看出人民的绝望情绪。
【板书】“The Great Depression”
而就在这时,美国人民迎来了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他们用自己的选票表达了对胡佛政府的不满。
【板书】
3、全国要求改革
我们来看一下1932年胡佛与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的得票情况。
【PPT】《胡佛与罗斯福在大选中的得票情况》
胡佛得到1575万选民票,而另一位候选人22280万张,比胡佛多了700多万张。另外,胡佛只有59张选举人票,而另一位候选人得到472张选举人票,这意味着胡佛失去了绝大多数州的支持。
【PPT】《记者的评价》
这位以绝对优势战胜胡佛的人,曾经有记者这样评价他:“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那这位总统是谁?
【提问】
这个人就是罗斯福
【板书】罗斯福
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选民,你可能会因为对胡佛政府的不满而投票给罗斯福,但你也可能会担心你支持的这位候选人将是第二个胡佛,他对经济危机的处理同样不力。那罗斯福究竟有什么优势打败胡佛,赢得总统大选呢?
【PPT】《罗斯福生平》
我们来看一下罗斯福的生平。从材料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呢?
【提问】你认为当时的美国选民看中他哪些优势的地方而投票给他呢?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罗斯福个人的能力很强,这从他的求学经历可以看出来。第二有丰富的从政经验。第三是有惊人的毅力。但是我们说,这三点都不是主要原因,真正能得到选民支持的原因是罗斯福的演说打动了人心。
那罗斯福在他的演说中说到了什么呢?大家来看一下。
【PPT】《罗斯福的演说词》
请同学们留意红色字体的那些文字。罗斯福提到,他要实行“新政”。
【板书】新政
这个“新政”指的是什么呢?“新”体现在哪里呢?这表明罗斯福宣誓,如果他任总统,他会采取种种与胡佛不一样的措施,我们就用“新政”这个词来表示。正因为以上诸多因素使罗斯福赢得大选,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板书】
4、罗斯福就任总统
这四个因素成为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板书】
一、背景
【PPT】《新政实施的背景》
二、第二目:实施“新政”
罗斯福上台之后,立即实行应对措施。当然,这些措施是围绕着一个“新”字实施的。那这些应对措施与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
二、实施“新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罗斯福新政。
【PPT】《罗斯福新政定义》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和财政等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新政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第二阶段,着重改革。
不知道同学们对刚才展示出来的罗斯福的就职演说还有没有印象。罗斯福说他要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采纳“必须的措施”。那他是如何在宪法赋予他 的权限内采纳必须的措施呢?
同学们看一下美国宪法有这样的规定:
【PPT】《美国宪法》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战争状态,同学们从课本第84页的“资料回放”可以知道当时罗斯福已把胶泥国际危机当作战争来看待。在这种情况下,总统可以召集两院开会,还可以召集两院休会,这说明总统基本上集立法权和行政权于一身。正因为这个原因,在罗斯福上台的一百多天内,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建议,而国会就通过一系列法律。其中第一项是紧急银行法。而在众多法律中,有1/3是与财政金融有关。
【板书】
1、整顿财政金融
【提问】那为什么整顿经济危机首先是从金融开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经济危机首先是从金融业开始的,其中银行业破产,才会导致工业破产、有大批农民破产,工人失业。所以总统决定在1933年3月6日宣布全国银行休业整顿一天。这就体现出与胡佛的措施的不同。
【PPT】《“新政”的具体措施》
上节课我们讲到胡佛认为政府不是管理商业的,但罗斯福不但管理了,还要求银行整顿。不仅如此,几天之后,他 命令停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七个月后,美元大幅度贬值,幅度在30%左右。这体现出罗斯福与胡佛的不同,胡佛不管理经济,但罗斯福政府却开始干预经济了。而国会也通过《银行法》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在第二阶段,国会通过《证券交易法》来管理最容易出现风险的证券业。这些措施很快得到奏效。1933年4月经济危机暂时停止。这使美国总统和国会有了信心,就是只要政府干预经济,就可能缓解经济危机。所以之后,他们在工业、农业上通过一系列立法来处理经济危机。
首先在1933年,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
【板书】
2、农业:《农业调整法》(AAA)
根据《农业调整法》,很快成立了农业调整署。它的职责就是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通过减少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但是政府是这样子想,可农民不是这样子想啊!农民为了多获利,他会多生产产品,而产品多,价格自然会低,农民收入也会低,就是造成这个恶性循环,但政府要怎样做,农民才会心甘情愿呢?
【PPT】《罗斯福与农民交谈》
政府说服农民大规模毁坏农产品,然后给农民补贴。这个措施见效还是挺快的。1932年农民只有40亿美元的收入,但到1935年就增加到将近70亿美元的收入。
另外,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
【板书】
3、工业:《工业复兴法》(NRA)
根据这个法律,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来规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譬如说规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这些措施显然对那些无法与大企业相比的小企业有利。而规定员工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这显然是对工人有利。通过这个法律,使200万人重新就业,而复兴工业也成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
但是,我们说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有1700多万人失业,这就意味着还有1500万人失业。这就有点奇怪了,一方面美国政府为了让农民增收,大规模地毁坏农产品,却丝毫也不在意那1500人忍饥挨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提问】那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你会采取什么办法解决呢?
罗斯福是对失业人员采取直接救济的办法。但是他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救济资金很快就陷入低点。这时候罗斯福才想到增加就业机会。这种救济方法叫做“以工代赈”。
【板书】
4、“以工代赈”
也就是政府雇佣大批失业工人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如果我们说罗斯福命令银行休业整顿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例,那“以工代赈”又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创意呢?政府雇佣工人,政府成了资本家,成为雇主。这就意味这美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PPT】《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之前,大企业都在大资本家手里,相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我们把它称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在这之前,经济又是处于什么阶段呢?是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所以说“新政”是使美国逐渐转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折时期。在这段时期,美国花了180亿美元,建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学校和医院。要修建这些工程,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而且这些公共工程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田纳西水电站的修建的确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我们看一下经济学家的统计。
【PPT】《田纳西水电站》、《经济学家的统计》
我们说“以工代赈”标志着美国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提问】那你们怎么看待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件事?
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首先它收获了社会效益,因为解决了就业,也就解决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美国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法西斯势力泛滥,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经济方面,美国政府也是获利的。美国以“以工代赈”的办法给工人支付的工资比私人企业少23%~54%。所以政府有极大的获利空间。而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于个人而言,使个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是失业者,现在有工作了。除此以外,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残疾人的救济制度。
【板书】《社会保险法》(SSA)
所以美国进入到这个阶段对政府和个人而言都是件挺不错的事。
三、第三目:摆脱危机困境
【提问】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呢?
【PPT】《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作用及意义》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但是,它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呢?没有。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三个。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板书】
三、摆脱危机困境
【PPT】《美国人民生活改善》
经济复兴,国民经济状况有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自然对政府就有了信心,因此社会矛盾得到缓和,也使法西斯势力无法在美国泛滥。而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就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是与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一个最大的不同。所以,尽管罗斯福新政不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在1938年~1939年经济危机重现了。
【PPT】《1929~1945年美国生产状况柱状图》
但它的影响和破坏性会不会想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那么大呢?不会。首先,新政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固有矛盾,所以经济危机重现呢?两个原因。第一,国家已经开创了干预经济的模式,国家可以运用它的政策来干预经济;第二,哪怕干预经济不能马上见效的话,还有理发来帮助失业的工人。美国经济制度的这种重要调整,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三个内容。
【PPT】《知识结构图》
第一个是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罗斯福在经济危机的前提下当上了总统,他应对机关机危机的措施称为罗斯福新政。内容有四个,财政金融、农业、工业和社会福利。前面三个都与经济密切相关。
【PPT】《“3R”》
应对经济危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恢复经济,我们用“Recovery”这个词来表示;然后通过立法力图实行经济方面的改革,我们称它为“Reform”;社会福利体现的是救济,我们称为“Relief”。所以我们可以用“3R”来回顾新政的内容。另外,对新政的评价我们要掌握它的实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PPT】《知识结构图》
五、课堂练习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六道选择题,然后我请同学来回答。
【提问】(老师会对题目作适当的分析)
我们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旧州中学
2014年6月
第四篇:集体备课反思
对“集体备课”的反思
一位教师日前投书本报说:近年来,“ 集体备课 ” 在中小学校非常流行。毋庸置疑,“ 集体备课 ” 确实有许多好处,比如它可以分享智慧,可以增进合作,可以提高效率 „„ 然而,在有些学校,“ 集体备课 ” 已成为一种 “ 形式 ”。合作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上同样的内容,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这样一来,老师上课就如同工厂生产一样。有的领导还洋洋得意地说: “ 这是精诚合作的结果,这是 ‘ 和谐社会 ' 的标志。” 对此,我深感忧虑。这样下去,我们的老师迟早要 “ 下岗 ”,取而代之的将是新生代计算机。
对 “ 集体备课 ”,您有怎样的看法?请诸位老师参与讨论。
把握原则注重程序
四川省华蓥市双河二中 / 徐庭菊
我认为,“ 集体备课 ”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集体备课 ” 要坚持同级性原则。“ 集体备课 ” 是学科组教师间的教研行为,应在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间进行,可设立年级学科备课组长,具体组织各备课组开展活动;其次,“ 集体备课 ” 中一定要有交流性,即思想和观点的相互碰撞,在争论中提高。“ 集体备课 ” 不能成为一两个人的事情,要求教师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在集体讨论交流中相互沟通感情,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第三,“ 集体备课 ” 的内容要有连续性和创造性。划定备课任务时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连续性。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较为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同时,各班学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课时教案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提纲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去设计。否则,将出现 “ 千人一面 ” 的被动局面,效果会适得其反;第四,不宜对每一课或章节都搞 “ 集体备课 ”,以便给教师个体的发挥留一定的空间。
江苏省仪征中学 / 刘祥
要想使 “ 集体备课 ” 真正发挥教科研的作用,成为广大教师迅速成长的台阶,就需要从下面三点做起:一是明确 “ 集体备课 ” 的真正内涵,建立起以备课组长负责制为基础的合作探究模式。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下,每次活动确立一到二个研究要点,大家围绕要点知识,从各自的学识、经验出发,提出自己对教材、学生、作业等诸多问题的看法,然后彼此交流。对于授课细节,则无须过细规范;二是用更为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取代目前通行的企业管理模式下的量化评比。学校应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逐步淡化形式上的活动次数、活动记录、备课本检查等没有价值的管理形式,将解放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作为办学的重中之重来落实。如此,“ 集体备课 ” 才能形成良性氛围。
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 蔡呈腾
“ 集体备课 ” 必须按以下的程序展开: 1.每一周开展一次 “ 集体备课 ”(讨论)活动; 2.组长确定下一阶段的备课任务,分别由组内每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案的构思; 3.当某一位教师针对某一内容的设计发言后,组内其他教师对其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评价、取舍,然后定稿; 4.在讨论会后分别按照讨论的结果由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方案(组内确定统一的教学方案设计格式),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供组内每一教师使用; 5.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的要求对教案进行个性化处理; 6.下次 “ 集体备课 ” 时间(讨论时),针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改、再评价; 7.最后定稿,以供下学年使用。
可见,“ 集体备课 ” 并不仅仅是组内教师在一起聊聊、写相同的教案,而且在每一位教师将自己在平时的 “ 创作 ” 向组内教师展示的过程中,也在教学设计思维的整合的过程中,平时的个人思考也应该是 “ 集体备课 ”(讨论)的基础。改进备课检查方式
广东省珠海市容闳学校 / 高咏梅
不宜把教学评价引到对教案的检查上来。教案只是一个脚本,它的作用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还是课堂。要把老师从中规中矩的教案检查中解放出来,要改革过于重视教案的检查模式,腾出时间来让老师研究课堂,研究教学问题,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上。
如果把教师在 “ 集体备课 ” 时表现出的研究能力作为教师职业素养评价的一项指标,激发教师深入解读新课标,理解单元目标和教材目标,适度拓展教学内容,准确判断学生学情,形成教师自己的见解,就要让 “ 集体备课 ” 务实起来,让老师带着各自的观点、思想来交流,在观点碰撞中互动、提升,推动教师在 “ 集体备课 ” 的观点碰撞中生成智慧,发展和提升教学技艺。
给 “ 集体备课 ” 以文化支持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三中 / 郭洪兵
现在把 “ 集体备课 ” 和 “ 统一教案 ” 画上等号,是很值得商榷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反映给主管领导。至于 “ 统一教案 ” 的具体应用,笔者认为可以采取 “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的积极、灵活的处理态度,但不可随意,否则会失去反思和借鉴的机会。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这样告诫过我们: “ 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我想,魏书生所提的 “ 蜜蜂 ” 观点,就应该是我们对待 “ 统一教案 ” 的终极思想和最积极的做法。
山东省临沭县教育局 / 孙仕满
“ 集体备课 ” 有两难。一是组织难。我们一般把 “ 集体备课 ” 的时间定在星期六的上午。可是,一个学期下来,又有几次 “ 集体备课 ” 呢?不是因为与这个检查相冲突,就是被另一项活动所占用;二是沟通难。有时把教师组织在一起,主讲人把自己设计的过程说了出来,可是其他教师却一言不发。有的说,让大家抄一抄算了;有的说,干脆复制一份,或者打印出来每人发一份,省得麻烦。大家是对手,在评估时不是你优秀就是我优秀,我为啥出力不讨好?
“ 集体备课 ” 存在以上问题,表面看是工作力度不够造成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缺少学校文化的支持。改变 “ 集体备课 ” 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努力构建一种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研文化。
第一,“ 集体备课 ” 要制度化。学校要合理地处理教育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把 “ 集体备课 ” 作为学校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去对待。学校主要领导要坚持参与集体备课,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难与困惑;第二,让 “ 集体备课 ” 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 集体备课 ” 不是为了检查与评比,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一个平台。学校要创设有利于沟通的氛围,鼓励不同的观点,让大家参与思想的碰撞。学校要改革评价制度,防止教师之间的恶意竞争,鼓励教师在合作中得到成长。
集体备课之反思
----教育实践体会
一、明确反思目的,学会了反思方法
1.明确集体备课反思的意义 教师首先要明确反思的意义,集体备课的反思的视野才能开阔。集体备课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地回顾“我是怎么做的”上,而是从理念的高度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通过一次集体备课观摩活动,一堂课的施教,一次偶发事件的处理等,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教育理论作武器剖析自己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感悟到了不少教书育人的真谛,从而真切地体验到了不断进行教育反思的价值和意义。2.掌握反思的方法
开始集体备课后教师有自己的反思,渐渐地有些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的现象。如何转变教师的反思观念,指导教师进行备课、教学等活动后的反思,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从检查情况看,教师的反思缺乏现实性,缺少思维的火花。只是记录成功的经验,对集体备课中的不足记录甚少,对产生问题根源的挖掘和对问题深层次的分析与思考就已经是凤毛麟角,还有备课组长对集体备课操作方法和组织方式的改进都没有作进一步深入浅出的反思;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只记好的教学方法、好的课堂结构、好的教学措施等;记录教案的修改,如哪些地方需要调整、修改、补充或删减等,未能记录学生的创新,包括学生的新方法、新思路、新见解等;未能记录学生的问题,包括学生的疑问;未能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及时记录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分析处理的成败与得失。
为提高教案的质量,我们除了在讨论时对教案进行补充修改,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求所有教师能及时撰写教后反思,及时进行教后再设计。对于每一次的设计,还应专门抽出集体备课时间对教案进行讨论、修改,写于教案的空白处(我们称之为补白)。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深人思考,促使教师的内隐决策清晰和明确起来。这样,通过多次的实践,逐渐形成教师必备的品质。
二、教师反思水平提到了新的高度 1.对问题思考的深度
反思水平的提高首先表现在思考的深度。一个成功的、对人对己都有启发的反思札记案例其价值不在于它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提出了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我们总结了五种认识误区:(1)集体备课=轮流备课。(2)集体备课=分头备课=统一备课。(3)集体备课=个人备课。(4)集体备课=组长备课。(5)集体备课=统一教案。
我认为集体备课并不在于大家写成同一份教案,也不仅仅在于备准、备全知识点,应该时刻关注学习对象的学习状态,从而指导帮助他们调整状态,即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一句话,备知识或方法上的最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排除教学中的障碍。这样,我认为:教学进度不太一样,作业布置不太一致都不是最重要的。集体备课活动最好分两种,一种是由备课组长主持的本周规划和总结;一种是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的“快餐式研讨”,不拘形式,既简又快,实用性强。
2.从个体反思到合作反思 随着反思活动的深入,我们学校的教师反思也由个体反思向合作反思发展。合作反思主要融会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为保证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落实,为使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们要求各备课组统一教育观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以 “激境——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集体备课的反思与探索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法则,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一、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确保教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发挥集体合力和群体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奠定最佳授课基础,提高课堂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教师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的一项重要措施,又是避免教师主观设想和随意教学,缩小因教师之间能力差异而造成班级成绩差异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体备课,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使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本人及所在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深人钻研,体现个性,形成优质教案。坚持集体备课,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优越性。
二、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集体备课有上述优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主要的问题有:(1)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目标管理。备课前,组长没能周密组织和安排,检查教师的教案,缺少严格的管理机制及对实际教学情况了解。结果出现,无目标、无针对性、杂乱无序。集体备课变成了轮流“坐庄”,仅流于形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2)应付心理。备课虽然确立了主备人,但主备人的教案简单似大纲,敷衍了事,完成任务。组长也不加以评说,其他教师更是随声附和或保持沉默,充当了陪客的角色;(3)无预见性。课后不及时反馈信息。因教案只是预案,不是实战,应做一定的预设和估计并加以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才能及时调整和修改;(4)整齐划一,忽视个性发展。教学是充满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过程,完全意义上的强调整齐划一是对教育的一种误解。“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的特殊性,不能禁止每个教师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忽视他们课堂上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应对以上问题加以重视,及时解决,才能防止集体备课成为摆设和“碰头会”,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失去其真正意义。随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产生了另一种集体备课方式—说课。
二、凸显个人“说课的特点在集体备课中的作用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缺乏对集体备课的足够认识,认为集体备课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另外缺少有关制度和要求,规范性差,有关部门管理方面不到位,对集体备课监控、制约和督导不够。
三、集体备课的策略
充分调动教师集体备课的积极性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大力宣传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使全体教师明白,集体备课既
符合群体利益,也符合个人利益,应该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让教师懂得相互支持、协作,不只是个人把心血、创意和经验贡献给集体,而是集体也在以它的慷慨与宽容滋养着每一位教师。要大力提倡教师讲团结、讲纪律、讲奉献,让教师深刻领会团结是搞好集体备课的前提,纪律是保证,无私奉献是关键,从而激发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热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要专门制定有关制度,以规范集体备课行为。
1、集体备课应有计划性
各学科要根据授课进度,制定好相应的集体备课计划,包括时间、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的分工安排等。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计划。
2、操作程序要有条理性
主备人进行主讲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全盘说出后让大家补充修改,也可讲一段让大家议一段,还可以提出一个个问题,进行穿针引线,引导大家分析解决问题等。然后,集体研讨、会商,重点研究主备人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恰当,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否科学,挖掘教材是否到位,学法指导是否符合实际等。并结合各自的备课体会,提出修改或补充的建议,最后统一大致方案。
四、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
集体备课要与个人备课相结合,要在个人先备课的基础上再集体备课,然后个人修改完善。不能以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每位教师都要根据所教集体备课要给予大力支持,并提供有关信息和必要的物质条件等,以保障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形成自己的特色。集体备课不能集体包办代替,要统而不死,做到宏观控制,微观可调,具体方法可以灵活。中心发言人的确定要合理,要考虑教师的特长,使个人的特长变成全组老师的共同长处。备课组长要发挥核心作用,使全组老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
与群体优势。学校及有关部门对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
同时,集体备课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树立“学生观”,这是政治备课
的宗旨。素质教育要求政治备课应为学生服务,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觉悟等实际出发,准备出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大餐”。
2、要树立“德育观”,这是政治备课的特点。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中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觉悟的提高。
3、要树立“网络观”,这是政治备课的新手段。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面对一大批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纵横驰骋的中学生,“眼看手写,笔耕不辍”的备课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政治教师只有灵活运用网络电子教材,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熟练制作电子教案,才能用手中的键盘敲出时代的步伐,才能用灵巧的鼠标去开启学生心灵的视
窗。
4、要树立“创新观”,这是政治备课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师先得创新。政治教师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重点突出对创新认识、创新情意、创新行为习惯、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人格等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要认真挖掘教材蕴涵的创新价值,或搜集新鲜材料,开阔
学生的视野;或准备多种材料提供学生研究;或准备若干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准备多种方法,拓展学生思路。
五、要树立“大教材观”,这是政治备课的依据。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新情况层出不穷,新政策法规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政治教师的备课不能拘泥于教材,既要盯课内,又要盯课外,要关注社会的变化发展,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积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人生,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既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又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关于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如大浪淘沙,每为教师都应该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做素质教育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年级集体备课反思
2011年3月初,我参加了石河子第一学区市一小三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备课过程中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在研讨的集体氛围中我发现个人钻研是前提,“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教研形式,从而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
一、凝聚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水平。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通过同科教师的集体研讨,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从而使全体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通过集体备课,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减轻劳动,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背后和根源性的东西,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整合教学资源,浓厚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最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总之,集体备课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潜心学习。学习新课标,领悟课标的内涵,明确课标的要求是实施集体备课的前提。把握了标高,在教学中才能有目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揣摩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的需要,“心中有人(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处理教材,才有可能使教育手段发挥作用,才可能产生教学效果。学习教材,教师必须打通初中三年的教材,“胸中有书(教材)”,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驾驭教材,明确一课、一章、一节、一个单元、一册、一个年级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具体要求。这样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化,做到日清月结,提高课堂效益。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学生的成长取决于教师的成长。信息时代,一日千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需要我们教师时刻有一颗与时俱进的进取心。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要率先达到这一要求,率先垂范。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总结
2015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集体备课总结
——崔会英
本学期,根据历史学科实际和学校工作安排的要求,我们初一历史本备课组所有成员一如既往认真工作,搞好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上课、作业、检测、课外辅导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地完成,本着“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调整,在调整中进步”的原则,现对本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根据学校的安排,本学期初一8个班共配备了2名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备课组成员均做到了按学校教学纪律要求认真完成常规教学,未出现迟到、旷教、不备课上讲台的情况。备课组所有教师都能较好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任务,学生满意率很好。
二、备课情况。这一学期来我们时刻坚持集体协作的思想,从本学期第一周开始到学期末,均能坚持每周一上午午第一二节课的集体备课,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讨论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尤其是在教学最后一阶段时能很好的制定复习计划,编写复习提纲、练习资料、专题复习材料,使得初一教学工作能正常有序的进行,提高了学生复习的效率,兼顾了减负和增效。
另外我们致力于发扬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做到优势互补,教学资源共享,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根据本届初一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计划。把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补缺补差工作。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重点抓如何去“备学生”,如何去“备课堂”和怎样去“备教学方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戒形式主义,克服更多的走过场。期中考试后,我们认真分析试卷及自己所教班级的考试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并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组织听课,集体交流中将存在的优点缺点反馈给各位教师,促进了教学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初一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分析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掌握知识与解题能力有机结合方面仍有待提高。
四、努力方向。更好更严格地抓好备课组建设,特别是从备课组成员的思想入手,要不满足于现状,做到精益求精。强化对课程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资料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备课组内的教研、讨论气氛,通过讨论、交流,使备课组成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总之,一学年来我们初一2位老师都在竭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且大胆推陈出新,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以后的学年里,我们备课组将始终坚持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不断创新,将工作做得更好,为明天的辉煌再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