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个人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性意见
关于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个人综合素质评定的指导性意见
为保证数学与计算机学院2012-2013年度个人综合素质测评科学、有效地进行,并在测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开、公正,特制定此指导性意见,供各测评小组学习、参考。
1、各班级/专业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的构成务必按照《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2012年)》的要求。即以年级辅导员为小组组长,成员包括年级助理、班委代表、学生代表,成员总人数不少于5人,不超过10人(可按班级人数的10%设定),其中学生代表人数不少于2人。
2、F德中德育表现六项具体内容的打分可由以下人员分别进行:政治思想-党务支书,学习态度-学习委员,师生关系-年级辅导员,遵纪守法-纪律委员,集体观念-班长,劳动卫生-生活委员。打分总成绩交年级辅导员审核签字后生效。
3、F德中加分项目中的表彰加分只计该学年内单项最高的,内容包括优秀党员、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军训学员、三下乡先进个人、优秀个人等,以印章确定其级别。
4、学生参加学院晚会、运动会走方队等,按“参加学术讲座、学习宣讲、技术交流等学院和学校安排的集体活动”计算。其中,正式表演计一次,正式表演前的彩排和筹备总计一次。(如有参加筹备和彩排而最终未能上场或表演的,计一次;参加学院晚会的安保、礼仪等工作人员,计一次。同场晚会有多项加分内容的,计单项最高)。
4、F课程的成绩以上一学年的必修课计算,请各班班委根据该专业上一学年修课的具体情况,选择统计。
5、K值的确定。K值是由各二级学生根据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要求和学生的时间表现,进行调整。我们K值是对在专业学习、学生工作和素质拓展某方面或多方面表现突出或表现糟糕的学生予以调整,比例控制在全院学生的5%以内。有自荐、和推荐两种形式,即由学
生本人、其所在班级或所在年级提出申请,并围绕以上三方面的表现附相关材料,最后由学院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予以审定。
6、学生按照加减分清单(按类别罗列)+证明材料的形式向各专业测评小组递交加减分申请,各班须在审定、确认后按《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2012年)》予以加减分,所有加减分项目必须在实施办法中找到相应依据,否则视为无效。对于有异议的加减分申请,可咨询测评小组组长或学生科。
7、各专业在测评期间有疑问须及时解决,统计结果须及时公示。我们制作了一个“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综合素质排名公示表(样表)”,请各评定小组统一按照此表进行统计工作。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
2012年10月17日
附: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综合素质排名公示表(样表).xls
第二篇: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指导性意见(最终版)
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指导性意见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指导性意见
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新型职业技术人才,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财教[2005]75号)、江苏省财政厅、教育厅《江苏省政府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苏教财[2003]97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参评对象
我院全日制普通教育在籍注册专科(含五年制高职)学生。
二、评定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道德品质优良,模范执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院有关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德育操行评定在良好以上。
2.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原则上要求各门课程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成绩及格。
4.所在寝室学期卫生评比合格以上。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参加奖学金评定
1.因违反校纪校规或社会公德受党、团、行政处分(包括尚未解除处分)者;
2.必修课学习成绩有不及格者;
3.体育成绩不及格或未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者;
4.一学期内两次宿舍卫生检查不合格的值日生,或违反其他宿舍管理规定受通报批评者;
5.一学期累计缺课达二周以上(含二周)或有旷课现象者;
6.本人未提出参加奖学金评定书面申请者。
三、评定等级、金额和比例
优秀学生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奖励金额与获奖比例如下:
一等奖学金:每人每学期500元,不超过参评学生人数的2%
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学期300元,不超过参评学生人数的5%
三等奖学金:每人每学期150元,不超过参评学生人数的10%
四、评定组织
1.学院成立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领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定委员会)。评定委员会由学院分管领导任主任,学工处、教务处、系(部)等相关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任委员。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工处。评定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讨论和决定有关优秀学生奖学金的重要事项,制定奖学金评定的指导性意见,审批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名单等。
2.各系(部)成立由系(部)领导任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系(部)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
五、评定时间
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评定每学期评定一次(最后一学期不再评定),时间一般安排在3月和9月进行。
六、评定程序
1.个人申请。凡符合评定条件的学生均可以提出申请。申请者在确认学期综合测评结果的前提下,对照奖学金的评定条件和比例分配,填写《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申请表》一式两份。
2.班级推荐。班主任或辅导员召开班委会,在符合评定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由高到低,按比例择优确定获奖者的初步名单,在征求任课教师、班级学生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后将推荐名单报系(部)评定工作小组。
3.系(部)初评。系(部)评定工作小组对推荐名单审核后,将初评结果张榜公示,在广泛征求意见无异议后,报学工处。
4.学工处审核。学工处审核后将获奖学金学生名单在学工处网页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对在公示期内提出的异议,学工处依程序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并予以答复。
5.学院审批。公示结束后,学工处将奖学金获奖名单汇总,报院评定委员会审批。
6.表彰奖励。对获奖学金的学生,学院统一行文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学生获奖情况记入个人档案。
七、评定工作要求
1.奖学金的评定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学工处、各系(部)应严格把关,坚持条件,确保质量,实事求是地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学生评选出来,若发现弄虚作假,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在评定过程中,各获奖等级不可替补,如遇并列名次,下一名次轮空;若有取消资格者,后面的名次不能前提;各奖励比例不可突破,宁缺勿滥。
3.同等条件下,奖学金评定应优先考虑家庭经济较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
4.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或其它奖学金获得者,可参与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原则上只发给奖学金证书,不发放奖金。
5.对已获奖学金的学生,凡发现有材料虚假、欺骗组织等行为,学院将撤销其所得奖项,追缴已发荣誉证书、奖金,并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6.用奖学金挥霍浪费者,要进行批评教育;不听劝阻者,应追回奖金;造成不良后果者,视情节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八、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综合素质评定总结
综合素质评定总结
今晚,在校团委的要求下,进行了每大周一次的学生素质评定工作,在学习雷锋活动月,班团书记领着同学们认真做好事,并表示一定要把这种优良传统继承下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最终对每一位同学的本大周表现给予了真实的呈现。
本大周的素质评定内容为:“XXXXXX”的第XX---XX条,第一节课,组织同学们观看了视频《榜样的力量》,通过对视频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够对其中的行为做出自己理性的判断,分清是非,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冷静的处理。在观看了《雷锋的故事》片段后,并表示一定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事。看了《感动中国人物》余传清、钟晶、李小棚、李佳伦后,同学们深受感动,都坚信雷锋精神长存,要传递社会正能量。
第二节,同学们首先对视频内容进行了小组讨论和班级发言,承受后,以《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为题,写在作文本上。
第四篇:综合素质评定方案
二年级综合素质评定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三、评价的基本内容、标准、结果呈现方式。
1、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各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要素、关键表现提示等。
2、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
一是等级。对学生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
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
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四、评价操作程序与方法。
1、本评价给每个学校以创造的空间,学校可以根据本评价标准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评价细则,体现校本特色。
2、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通过学每月评价记载表来呈现。
3、学生月评价要按照《评价内容体系》,依据年段具体行为目标达成情况,在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等意见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记载完成,但每次评价结果必须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签字认可。
4、学生学年评价由班主任依据月评情况,分析学生发展状况,给予客观。
5、学生综合性评语,在每学年即将结束时形成,其整理归纳活动,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表中的“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和 “家长心声”均按照前面所述的方式完成,并于下学年报到时反馈给班主任备案。
6、材料整理粘贴栏,可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主要粘贴学习过程的记录材料和关键表现的材料。
第五篇:综合素质评定方案
安阳县七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的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
(五)模糊性原则。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文化课考试,量化形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较精确的百分制为较模糊的等级制,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及兴趣、意志、个性、态度和习惯等智力因素不宜量化的项目,一律采用操行评语定性评价。
三、评价内容及标准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由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两部分组成。
品德修养:爱国、爱校、关心集体,遵守纪律、遵守公德,努力学习、勤思好问,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注意安全、讲究卫生,文明健康、勤俭朴素,关心他人、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知错就该,热爱自然、爱护环境,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行为习惯:在学校里说普通话,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不马虎;自己机整理书包和书桌,不乱丢果皮纸屑等杂物,认真作好两操,能和别人合作,见了老师主动问好,按时起床睡觉,吃饭不挑食,喜欢读有益的课外书,不进网吧等青少年不宜场所,不乱用零花钱,爱护花草树木,饭前便后会洗手,进出家门主动和大人打招呼。
(二)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指经过学科学习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每科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由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具体评价。
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也要观众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性特长。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不能截然分开,通常基础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和学习目标同步发展,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尽量作到两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以及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学科分阶段提出具体评价指标。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列出若干项行为表现作为评价指标。
目标体系要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注意对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根据不同发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以及班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进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创设情景、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会与内化。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测验、栲栳市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
(1)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2)平时学习:是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包括各种测查如识字、背诵、朗读、默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创造性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3)期末考试(考查)。考试、考查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既有闭卷考试,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验外,也可以选择听力考试
口试、实际操作等性质评价形式。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形式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性质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以及指标体系。
(1)日常观察
课堂教学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学生的课堂表现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探究行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活动观察:校内外活动观察,要通过学生参加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和反思等。
特长表现:包括学科获奖记录或证明、亲手制作的作品(如航模、车摸、陶艺、电脑制作等)或小发明成果、艺术性活动记录或奖励证书。
(2)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信息等。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更典型、客观、真实,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历史。
期中期末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可,明确改进的方向。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
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教师评价: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并对学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语包括:
1、教师、班主任评语。等级包括:
2、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两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
3、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A(优秀)、B(良好)、C(及格)、D(待及)呈现。
(五)、综合素质报告单
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报告单由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表、学科学业水平评价表,包括多主体评价和教师综合评语构成。将期末考试与学生的日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几个方面来反映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报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
安 阳 县 第 七 高 级 中 学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