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实施方案
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实施方案
近年来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要面对现实从法律视角探析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构成及其责任认定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义务教育法》告诉我们义务教育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教育基本制度而且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绝大多数是国家举办的以财政拨款为主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教育机构。因而不可能要求或规定此种学校对在校园内或教学期间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承担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同时它是提供义务教育服务的社会组织与就学学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法定的义务教育关系并依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负有保护其人身安全的法定义务该法定义务直接来源于有关教育法规因而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可能是监护、监护转移、委托或类似的其他关系学校对学生的责任不属监护责任范畴。
从学校这次学生校园伤害案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校园安全的首要任务。
一、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强化事故防范意识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无论多么完善的损害赔偿制度都难于克服人身伤害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严密的预防措施和防范意识才是学校应当引起充分重视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学校校长首先是加强政策法规学习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的工作方针强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事故防范意识切实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措施。其次是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活动场所设备设施完善安全检查制度消灭安全隐患。第三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管理为重”的安全管理策略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降低校园伤害风险。
二、坚持依法处理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学生校园伤害事故难以避免一旦事故发生后1要能正确判断事故性质及事故种类。首先要分清是否属于校园伤害事故其次要判断属于哪一类事故弄清学校是否承担责任。学校教育者及管理者要熟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了解十二种情形应当由学校承担责任五种情形应当由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承担责任六种学校免责情形。2要有证据意识。注意收集、保存对校方有利的证据。3要建立调解机制。首先是坚持依法行政处理原则依法处理是当今社会处理一切事务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做到客观公正、维护当事人各方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认定、责任承担、赔偿标准、处理方式等等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民法通则、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等都有相应的或类似的规定《学生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二是客观公正原则。即事故处理要求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认定造成事故的原因同时在依法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之时也不能要求学校履行法律规定以外的职责。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和学生自身的行为以及第三人的行为。三是合理适当原则。主要是指在赔偿问题上要根据责任认定依法赔偿不能脱离损害后果的实际需要而提出不切
实际的巨额索赔也不应超出责任方的实际能力。四是及时妥善处理原则。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救治受伤害学生把伤害后果降到最低限度久拖不决只会增加事故处理难度不利于恢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受伤害学生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
三、依法投保把办学的风险适当分散到社会学校办学经费一直以来都比较紧张且专款专用学生伤害事故所引发的巨额赔偿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为解决赔偿经费的来源及筹措的问题学校有必要依法参加校园责任保险建议学生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由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共同负担学校的办学风险把办学的风险适当分散到社会使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社会化既降低学校的赔付风险又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国税局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实施方案
**国家税务局
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畅通纳税服务投诉渠道,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维权服务,保障维权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打造**国税维权服务品牌,营造和谐的征纳关系,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告》、《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国税发„2010‟11号)、有关规定及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宗旨,深入推进我县国税系统维权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依法治税、规范执法的税收环境,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更好发挥税收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作用,促进国税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建立以纳税人维权诉求快速反应机制为目标,打造新型维权服务平台,开展特色维权服务活动,做到维权服务无盲区,申述多渠道,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通过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维权服务,切实解决纳税人投诉,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促进国税部门和纳税人维权意识的全面提高,规避税务部门的执法风险,有效地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三、工作原则
(一)纳税人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还依法享有各种权利,国税部门应充分尊重并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合法公正原则。必须依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各项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工作。在调查处理投诉事项时,要确保公平公正。坚决纠正执法不公和以税谋私等问题,为纳税人提供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
(三)全面受理原则。对于纳税人按规定提出的各种维权服务投诉,由维权机构统一受理,按职责分工,传递相关科室、分局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诉人。
(四)优质高效原则。国税部门在维权服务工作中,要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按规定的时限完成投诉事项的处理。
(五)需求导向原则。国税部门在进行维权服务工作过程中,要广泛收集、科学分析纳税人需求,并以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和优化维权服务工作。
四、机构职责
为切实加强全县国税系统维权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局成立“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委员会”,下设“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中心”(以下分别简称“维权委员会”、“维权中心”)。
(一)维权委员会。由**局长任主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主任,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维权委员会工作职责:负责全县国税系统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工作,把握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总体方向,制定维权服务工作的相关标准,评价维权服务的工作质量,指导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维权服务活动。
(二)维权中心。维权中心设在办税服务厅,是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副局长任主任,工作人员由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办税服务厅具体办事人员组成。
维权中心工作职责:
1.负责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负责维权工作联席会议的组织、纪录、会议精神的落实及各成员部门的沟通协调等日常事务。
2.负责对纳税人举报、投诉以及其他涉及纳税服务的税务行政争议做好指引、受理、承办、转办、协办和反馈工作。
3.协助政策法规部门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和税务行政赔偿。
4.建立和实施替代性税务争端解决机制,组织涉税事项听证,主持税务行政调解,以非诉手段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保障纳税人的陈述权、申辩权等权利。
5.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国税部门在廉洁勤政、执法和服务过程中侵害纳税人权益方面的投诉,提请有关部门及时做出处理,保障纳税人的监督权。
6.协调各维权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维权服务活动,为有特殊困难的纳税人提供援助,保障纳税人救济权。
五、工作内容
(一)打造“立体化”外部维权平台,树立维权服务新品牌。
1.打造四大维权窗口,全方位多渠道维权。建立以“维权中心”为核心,以“一厅、一网、一线”为主体和社会渠道为补充的四大特色维权窗口,统一受理纳税人的咨询、建议、投诉、举报及其他维权诉求,为纳税人提供多种便捷、高效的维权途径,全方位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1)办税服务厅维权窗口。通过办税服务厅咨询导税服务台与纳税人面对面沟通,受理纳税人维权诉求,并设立“意见箱”,接收纳税人的维权相关材料。
(2)网上维权窗口。依托国税机关门户网站设立的“局长信箱”、“通知通告”,搭建网上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平台。通过“通知通告”版面对维权中心的职责、维权流程、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等进行滚动发布,让纳税人了解维权工作,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有维权渠道并能合法维权。通过“局长信箱”下载纳税人的相关投诉、举报和维权诉求信息,及时将外理进度和结果反馈纳税人。
(3)电话维权窗口。以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载体,实时、准确解答处理纳税人的涉税咨询和相关投诉、举报。
(4)社会维权窗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外部信息和社会综合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综合性的维权服务。积极与公安、检察、工商联、行业协会以及税务师事务所协调,建立固定沟通交流渠道。通过相关中介组织接受纳税人的问讯和建议,为纳税人提供更广泛的维权服务平台。
2.开展特色维权活动,零距离面对面互动。以维权中心为主体,开展特色维权活动,通过座谈交流、走访等举措零距离和纳税人展开交流互动,切实解决纳税人在维权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纳税人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税法宣传和办税辅导活动,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以“贴身式”辅导培训、“菜单式”专题培训、“专家式”特色培训,提高纳税人的自主办税能力,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税收政策。
(2)维权接待日。确定每星期的星期五为维权服务接待日,采取现场、语音连线、网络在线等方式解决纳税人的疑难困惑,为广大纳税人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维权服务。
(3)税收座谈会。由维权中心牵头,成员单位配合,邀请纳税人参与到税收定额调整、纳税评估、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具体税收管理事项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表达相关建议、意见,保障纳税人参与权和建议权,增强税收征管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维权服务联络员。为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维权诉求,确保维权工作长效化。维权中心在纳税人中建立维权服务联络员制度,由联络员定期定点搜集纳税人在维权方面的信息和要求,反馈维权中心处理。
(5)纳税人需求响应分析。由维权中心定期组织开展纳税人服务需求征集、满意度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科学分析,归纳筛选出纳税人最迫切的服务需求和最关心的维权事项。将征集结果向相关部门反映,以不断改善服务方式,及时响应纳税人需求。(6)税收政策评估调研。由维权中心牵头,定期开展税收新政策评估调研,听取纳税人对税收政策施行的意见和建议,为新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维权工作重点的确定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二)建立流程化维权工作模式,实现维权服务“一条龙”。
按照“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统一反馈”的原则,建立科学、便捷、高效的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内部工作流程,实现从外部受理到内部流转的维权服务一条龙,确保纳税人的维权诉求能得到迅速、有效处理。
维权中心负责接收纳税人在四大维权窗口的投诉、举报、咨询和其他维权事项,对符合条件的决定是否受理和转办。
各单位在办结维权中心转办的维权事项后,应及时将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传送给维权中心,以办结整个维权事项。县局维权中心定期组织对纳税人维权满意度情况进行回访,对维权个案的办理进行分析总结,促进维权服务质量的改进。
(三)建立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力求维权方式多元化。化解税务行政争议是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在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之外,建立替代性税务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以维权中心为联系纽带,以听证和调(和)解为主要内容通过非诉手段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用柔性方式处理纳税人的维权诉求。1.建立纳税人陈述(申辩)制度。在税务行政处罚、税收强制措施、日常纳税管理等针对纳税人的具体税收执法行为中引入纳税人陈述(申辩)制度,让纳税人在具体税收征管措施执行之前有固定的渠道就相关事项做出解释,发表不同意见。国税部门在做出行政处罚、减免退税、核定税款等具体行政行为之前,先将决定意向告知纳税人,纳税人如有不同意见,提出书面陈述,维权中心在收到陈述后就纳税人的意见会同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进行再次审核,以决定是否改变原处理事项。纳税人陈述和税务处罚决定通过维权工作流在维权中心备案,作为日后听证、调(和)解的参考资料。
为使纳税人合法权益在涉税争议处理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保护,将适当扩大听证的适用范围。如对在政策理解上存有较大分歧的重大争议事项和对相对人权益影响较大的执法事项,组织听证以充分协调各方观点,统一认识,及时解决分歧,和谐征纳关系。
2.重点推广涉税争议调(和)解制度。在税务行政处罚,税务强制措施等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中,实行税务行政争议调解制度,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之外,提供一种高效柔性的争端解决方式。在具体税务行政行为做出之后,纳税人若对此有不同意见,可向维权中心提出行政调解(和解)要求,维权中心组织相关调解工作,化解涉税行政争议。
(四)建立长效性协调监督机制,实现维权服务“一体化”。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税收法规政策、纪检监察等各个内部职能部门。为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局建立系列工作协调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确保维权服务工作各个环节实现无缝对接,实现维权服务一体化。
1.维权委员会宏观指导。维权委员会是整个维权服务体系的决策机构,为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提供宏观的指导和协调。处理职能部门难以处理的重大、疑难维权事项。协调解决维权中心和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消除维权工作和职能部门衔接的盲点和死角。
2.维权工作联席会议定期协调。为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维权事项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顺利、高效的流转,维权中心每季度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会议汇报、交流当期纳税人维权事项的受理处理情况,加大协调力度,研究分析解决维权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下期的工作计划。
维权中心与纳税服务科、征收管理科、法规科、监察室等业务联系紧密,维权流转工作量大的重点科室,建立长效的会商沟通制度,定期由相关工作人员交流维权事项的受理和处理情况,并对涉税咨询、投诉举报等日常发生频率较高的重点维权事项进行研究和总结,制定出统一、简明的受理和转办示范流程,开辟重点维权事项办理的快速通道。
3.目标管理监督考核。县局将各职能科室以及各管理分局处理维权事项的效率和效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的范围,督促各单位提高维权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每半年开展一次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由维权中心组织,纳税服务科和监察室具体实施,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对系统税务干部的行为规范、服务质量、严格执法、廉洁从政等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为纳税人行使监督权提供条件,促进维权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第三篇:怎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怎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现实社会中,学生相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处在弱势地位。他们是因为年龄和相关的生理因素、自主能力,以及在学校中所处的地位而成为相对弱势群体。6-2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是个体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尚有一定的依赖性而没有完全独立,是正在发育成长过程中的年轻人。他们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其核心任务是获得最主要的社会资格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身心的发展、社会道德规范与意识的养成,还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需要给予特殊的关心照顾、社会保护和福利服务。鉴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他们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无论在何种状况下,是否能得到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他们需要特殊的保护。
1.提高教育管理者及教师的法律素质
为从根本上遏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必须对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通过学法知法,提高教师对学生权益保障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使教师明确学生所享有的权利,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管理工作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权利。教师资格考试应增加教育法规方面的内容。组织在职教师系统学习与学生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知识。
2.树立民主的师生观
教师的潜意识中,“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传统的师生观还根深蒂固。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具有绝对权威,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学生只能尊重和服从。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育者很难把受教育者当作平等主体加以对待,在学生管理中也就容易出现“家长”式作风,教师对学生什么都管,进而造成对学生权利的忽视和侵害。当今社会是民主社会,作为当代教师,思想观念必须与时俱进,要彻底摈弃陈腐落后的师生观,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格尊严上师生之间是平等主体,对作为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的学生,应给予加倍的呵护,认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为使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学校和家庭应该培养他们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清楚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这对遏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是非常必要的。当今是日益“走向权利的时代”,只有学生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不断提高,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才能被有效遏止。
4.坚持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法制化
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学校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树立和强化法制精神,做到依法建章建制,保证校规的合法性。“学校依照国家的授权,有权制定校规、校纪,并有权对在校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和违纪处理,但是制定的校规、校纪和据此进行的教学管理和违纪处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必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一原则已被我国的司法实践所确认。也就是说学校在制定校规、校纪时,应当遵循法律优先原则和法治统一的原则,即下位法的制定必须有上位法的依据,必须与上位法的精神一致,不得与之矛盾,所有的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按照这一原则,校规、校纪的制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第四篇:校学生会关于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活动的实施方案
校学生会关于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是党赋予群团组织的基本职能。校学生会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代表着广大同学的利益,是校党委、行政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合理诉求,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为学校有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有益的参考,校学生会拟在校党委的领导、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维护学生权益的活动。
二、活动主题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共建共享校园和谐
三、活动内容
1、成立维权阵地
维权阵地活动包括了网络阵地、例会阵地、办公室阵地(具体实施方案见附录)三个方面的内容,网络阵地利用网络这样一个特殊平台为同学们提供维权窗口;例会阵地则是通过工作例会的方式加强职能部门以及校方领导与广大同学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办公室阵地是全校同学权益问题的直接接收点,是将维权活动面向全校同学的最好体现。维权阵地为全校同学们和职能部门及校领导提供沟通和了解搭起了桥梁,使广大同学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和最大限度的解决,促进学校服务水平日益提高。不仅增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加深学生对学校建设的认识,更进一步促进学校相关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提高。同时努力营造出了全校范围内的维权氛围,增强了全校同学们维权意识。
2、权益提议信封
权益提议信封是将我们收集的问题反馈给职能部门的一种形式,信封内是有我们设计的方案卡片,主要包含问题列举、原因分析、提议方案、职能部门反馈意见及答复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形式间接的为广大同学们之间和职能部门之间搭起沟通和了解的桥梁,也可同时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同学们和职能部门之间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
3、召开维权工作新闻发布会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举行一次全面的权益部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是通报权益部在过去的时间里处理的一些有关同学们权益问题的案例。针对某些据有代表性的问题,给出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发布会面向全校师生,由权益部主办和主持,邀请各媒体参加。通过“新闻发布会”的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权益部的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展,另一方面加强了同学们的维权意识。在宣传权益部和营造全校维权氛围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更加能建立同学们和职能部门以及校方的了解。
四、活动实施流程:
1.营造维权氛围:由校学生会提前15天在校内进行宣传,宣传内容分为维权知识宣传、校权益部成员联系方式、维权阵地成立三个方面的宣传。2.学生代表的产生:由各院推选两名学生代表(注意把握与会学生代表民族、年级等方面具备的代表性),根据代表的意见决定参加例会的学生代表
3.前期意见、建议的搜集:(1)由各院自行开展。各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班级交流,走访寝室等多种形式展开意见的搜集、整理,并由学院推选出的学生代表汇总报校学生会。
(2)同时,校学生会在固定场所专门设立“办公室维权阵地”来搜集信息。
4.意见和建议的汇总:校学生会权益部将各院学生代表上交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分类总结出同学们关注度较大的意见和建议。对可及时解决尽快给与答复,对不能及时解答的再通过下一步的工作尽量争取到答复。
5.信息反馈:将整理好的意见在接待日前3天以“权益提议信封”的形式交送职能部门的相关领导审阅。
6.召开校学生会权益部工作例会:由权益部工作人员对学生代表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给出已有的解决办法,给予一些必要的承诺。并当场征求学生代表们的意见。并征收新一时间段的问题。7.后期工作反馈: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可选择性的将一些已处理过的案例送交青年网发布。可在校内固定场所进行我们的权益工作宣传,并定期进行更新。
校学生会权益部
2010年3月31日
第五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社区尊老敬老氛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央领导同志又提出了“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宗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区建设是基础。
近年来,在社区建设中,古城街道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尤其在基层老年维权工作、提高为老年人服务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5年4月29日,在市、区老龄部门指导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西路南社区创建了全区第一个社区老年维权工作站。
老年维权站成立两年多来,坚持以普法宣传为先导,以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忧烦为宗旨,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先后成功解决涉老侵权案例6起。这项工作的开展,搭建了司法、公安和律师部门参与社区老年维权工作的平台,加大了社区老年维权工作力度,提高了居民群众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营造了社区尊老敬老氛围,促进了地区法制化建设,受到老年人的好评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肯定。
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老年维权工作纳入社区工作重要日程
维护老年人权益是社区老龄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工作的难点之一,在党和国家大力加强老龄工作,积极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社会风尚的情况下,广大老年人在家庭的照顾和社会的关怀下,生活快乐幸福。
古城街道西路南社区有居民964户,1918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323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7%。在社区里,一些老人因丧偶、子女下岗等原因,日常生活困难;一些老人遇到了只图老人财产不尽赡养义务的不孝之子,晚年生活凄惨;还有的老人碰上了不懂礼貌的邻居,争吵纠纷不断。随着社区老年人日益增多,面对侵害老年人利益情况时有发生而老年人又普遍缺乏维权意识的情况,社区居委会感到维护老年权益是社区的责任,但又苦于居委会人员少,法律知识也不足,对于一般涉老纠纷只能是以和为贵,对双方加以劝解,遇到混不讲理的,还常常挨骂,因此,老年维权工作力度薄弱。2003年,市老年维权中心组织有关部门来到西路南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专业司法人员通俗易懂的讲解,打开了老年人郁闷的心扉,也给了居委会干部极大的启发,就是请司法部门协助,消除社区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提高社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水平,满足老年人维权服务需求。
二、积极争取司法部门参与,努力构建社区老年维权服
务体系
加强社区老年维权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竟要采取什么形式?制定哪些制度?怎样开展活动?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做法可借鉴的情况下,西路南社区经过认真筹划准备,确定建立“社区老年维权工作站”。
1、求真务实,构建切实可行的工作模式。老年维权站在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的领导下,实行以社区老龄干部主管,社区老年人协会参与,北京王玉梅律师事务所、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参加的社区老年维权工作模式。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老年维权站下设老年维权监督队、涉老纠纷调解队、法律咨询服务队、法律援助服务队四支队伍。老年维权监督队由社区法律维权志愿者担任,负责了解掌握社区维权工作信息,以便早发现早处理。涉老纠纷调解队由社区民调委员和社区老年协会组成,负责调解涉老纠纷,使老年人的事情及时有人管。法律咨询服务队以王玉梅律师事务所为主,根据老年人的具体事由,义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服务队由街道司法所、古城派出所承担,负责对有困难的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护老年人人身财产安全。
2、建立工作制度。老年维权站制定了六项工作制度:
1、老年人来信来访和基本情况登记制度;
2、利用社区板报、橱窗,开展经常性老年法律知识宣传制度;
3、组织尊老互助活动制度;
4、协助司法部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制度;
5、与空巢老人亲属的联系和陪伴服务制度;
6、特困老人生活救助制度。
3、公开工作承诺。老年维权站首先开设了一条社区老年维权服务热线电话,做到老年人有问必答,态度热情;其次,为每位老人制作一个法律爱心联系卡,公开老年维权站的服务内容和联系方法,并请老年人和社区群众监督;第三,对空巢、孤寡、低保、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专人负责、定期上门服务。
三、以开展法律宣传为基础,增强老年人自我维权意识,促进社区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1、广泛开展法律学习和咨询服务活动。维权站定期开设法律课堂,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咨询活动,宣传老年法律法规。如:请社区志愿者、首都师范大学法律专业学生为社区的老年人讲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赡养与抚养,财产继承等问题;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离休干部刘敬之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法律知识,指导老年人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先后两次邀请北京王玉梅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在社区内举办了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律师面对面与社区老年人座谈,解答老年人提出的侵权问题,并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80多份。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会人数200余人,咨询案例30多件。通过这些活动,使居民们学到了法律知识,提高了维权意识。
2、加强老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做好老年维权站工作,在社区内建立了3个固定宣传橱窗,每个楼门都设有宣传栏,利用这些宣传阵地定期张贴宣传材料,为老年人和社区居民学习法律知识创造方便条件。同时还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比如每季度组织一次维权站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大家做好维权工作的能力。举办社区老年法律知识竞赛,活跃老年人生活并营造社区学法氛围。邀请区消协、区工商局的同志到社区举办“消费者谈维权”活动,讲解如何辨别假冒伪劣商品,为老人免费测试食盐的质量等项目。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年人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社区老年维权站的信誉。
3、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工程”和评选敬老先进家庭活动。在广泛开展老年法律宣传的基础上,在社区大力提倡“睦邻友好工程”。即由社区干部包楼、楼门组长包楼门,社区党员、志愿服务人员包户,让困难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户户有人管,事事有人帮。通过这些工作,居委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维权需求和生活情况,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心和温暖。同时,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尊老敬老好儿女、好儿媳”评比活动,经楼门组长推荐,社区居民代表会审议,对评选出的“尊老敬老好儿女、好儿媳”进行表扬鼓励,给他们戴红花、照光荣照,并在社区宣传栏展示,在社区树立尊老敬老为荣的理念。
四、以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为重点,不断提高社区老年维权服务水平
西路南老年维权站以“居民利益无小事,老年人的事情争朝夕”为座右铭,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千方百计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2005年5月,社区的李大妈反映楼前的洗浴中心每天凌晨常从烟囱里冒出黑烟,气味难闻,老人无法开窗通风。老年维权站的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刻找到洗浴中心,并在城管部门的监督下加高了烟囱,可是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维权站又反映到区环保局,在区环保局的干预下,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事后,李大妈再次来到维权站,高兴地说“现在有替我们做主的地方了”。
财产继承问题是老年维权案例中最多的问题。社区76岁的刘大妈和刘大爷14年前再婚,老两口多年来相依为命。2004年8月刘大爷去世后不久,刘大爷的儿子找上门来将刘大妈的东西从屋内扔出并和老人发生争执,老人只得另租房安身。无奈之下,刘大妈找到社区老年维权站,诉说自己的遭遇,希望得到帮助。维权站的同志通过调查走访,得知刘大爷和刘大妈再婚后一直居住在此,刘大爷的儿女既不在身边又没有尽赡养和慰籍的义务。于是维权站的工作人员向她讲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告诉她:“老年人有依法继承配偶的遗产和接受遗赠的权力。老年人承租的房屋,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挤占,不得擅自改变租赁关系。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刘大妈的心里有了底。后来,社区民警和调解员又多次上门做工作,可刘大爷的儿子不仅不听劝诫反而变本加厉,气得刘大妈经常有家不能回,独自一人在外一坐就是一整天。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年维权站工作人员帮助刘大妈向法院提起诉讼,2005年6月法院判老人胜诉。刘大妈重新搬回居住了十多年的住处后,激动地说:“是社区老年维权站给我指明了路,为我撑了腰。”维权站成立以后解决了类似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6起,各种纠纷20多件,分别在北京晚报、石景山周刊、新城区等报纸刊登。其他社区的老年人闻讯也前来咨询,老年维权站都热情接待并给与了积极的帮助。
“空巢”老人郭文英身体不好,因病致贫,生活拮据,老年维权站感到按照国家《老年法》的规定,郭文英老人需要得到社会的保障和帮助,便把她的情况反映给居委会。居委会又及时向街道民政部门汇报,为老年人报销药费1286元。老人住院期间,维权站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前去看望,老人拉着大家的手,热泪盈眶地说:“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古城街道西路南社区老年维权站成立两年多以来,争取了司法、公安、律师部门的支持,探索了社区老年维权工作社会化、网络化发展的途径,改变了过去社区老年维权工作人员少、力度小的状况,增强了社区干部做好老年维权工作的信心。同时,社区老年维权站用诚心、爱心和热心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用真情温暖了社区老人和居民群众的心,用实际行动为老年人解除了忧烦,也为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和法制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