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学时培训体会(本站推荐)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90学时培训体会
王江泾镇中心小学 卜建强
2013年8月,我参加了由区研训中心主办的小学数学教师90学时集中培训,虽然只有短暂的4天的和一阶段,但是我的收获颇丰,这次培训是对自己的一次充电,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感谢这次培训。这几天的培训当中聆听了多位一线专家型教师及培训性讲师生动、形象、精辟的讲座,回顾短暂的培训历程,作为学员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其中由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宋华良老师所做的《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与导引》给我很大的启发,结合我们日常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下面结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认识到的一些情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谈一谈个人几点作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如有一位老师在教
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便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可以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的对而且快,惊叹之余,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学习。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1、动手操作,发展思维。
小学生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动作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操作演示,提供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折叠、剪拼、度量等操作中去思考,在思考中探求,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先让学生用纸剪两个三角形。上课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看谁能用手中的学具,把两个三角形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小组合作操作后得出两种结论,一种是无法拼,一种是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老师让第二中拼法的学生展示他们是如何做的,学生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过程,最后得到统一的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顺利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又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达到由感知到理解的思维过程。
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破除”师道尊严“的思想束缚,自己不在是知识的权威,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与质疑。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新疑、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敢于提问质疑的学生,哪怕提得可笑,质得无知,也要鼓励表扬,同时在学生质疑提问时,用老师真诚的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有科学地开发学生沉睡的思维,点击学生创新的智慧之窗。
3、提倡学后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我认为一堂课要引导学生进行以下的反思:(1)我是怎样推导出这个定义、公式的。(2)在本节课中,我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3)今后应该注意什么。一个单元后要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反思:(1)本单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2)在知识网中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贯穿起来。在教学中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这样反思,能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化、条理化、批判性、深刻性。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就会起点高、思路广,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才会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感谢90学时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我将一如既往地凭着对教学工作的执着和热爱,通过教学杂志,网络等渠道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自己在小学教学的路上走得更扎实些
第二篇:90学时培训体会
万州区初中数学80学时培训心得体会
本我有幸参加了80学时教师培训班,这次培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有幸聆听了几位名师、专家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实践阶段,我们在万二中,听了几位老师的示范课,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如何正确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在名师讲座中收获理论
1、如何让数学教学更有效在培训的第一天,我们就有幸聆听了专家郑洁老师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她分别从教的角度和学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特征,为我们今后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她又对各种无效的教学的现象进行分析,对我们以后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最大程度地克服教学的无效性,创造高效的课堂提供了许多反面教材,最后她让我们赏析名师的高效课堂视频,让我们体会到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2、文本解读,提高教学效率做数学教师的都知道文本解读的重要,但课改以来,数学教师在文本解读的问题上似乎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一节教材今日看与数年前看的视角、方法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蜻蜓点水,要么脱离文本。这样的解读,很多时候会出现教师和学生“解读”层上的同一性、同步性、同感性、同等性的尴尬;这样的解读,必然避免不了课堂教学的苍白、无效。在蔡振勇,曾小豆,谢建兵三位老师关于初中数学三大领域的核心知识解读中,都让我明确了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做到首先认真解读教材,从“读懂教材”走向“发掘教材”,其次是要解读学生,了解本班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了解起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后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兼顾数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真正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3、学习新课标,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吴立建老师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带我们一起学习了新课标,通过新老课标的对比,不仅让我们知道了课标修改的原则和思路,更主要的是让我们体会了新课标的11大变化和5大修改,让我们知道了课程中删除和增加的内容,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在实践培训中收获要领 实践阶段,我们在万二中听了二位师的复习课和其他学员精彩的课堂展示,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关注发展方向,研究现实问题”上课老师讲述了自己在磨课过程中的点滴感受,评课老师简练的语言,评得恰到好处,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复习课该怎么上。要关注方向,一课一得。“要教什么——学生的起点——怎么教”,使数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习了教材处理技巧,更让我学到了一些细节的处理,课堂教学的机智。我想课堂中我们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准确把握好每个学段的目标。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涉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
(2)向同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次培训,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同行,他们不但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更有着锐意进取的钻研精神,他们不怕苦不怕难,与他们探讨、交流,不仅使自己在业务上有所得,更在思想上时刻提醒自己,化紧迫感和危机感为动力。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只有自己不松懈,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同时在思想品德上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既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更有教师具有的道德情操,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
(3)把学到的观念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育人能力:(1)重于观察、勤于了解、乐于交流、善于沟通。(2)细心培养,精心塑造,耐心转换、爱心评价。要善于差异评价,提倡无错评价。
2、教学能力:(1)课前设计能力:要领会课程标准、激活教材内容。(2)课堂驾驭能力:要娴于技能、胜于调控、精于启发、善于表达。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朴实、风趣。(3)课后反思能力:
体现了知识再认识、方法再改进、过程再体验,体现后再提升能力,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助推器。
3、科研能力:提高教科研能力是当务之急:在目标上关注个体潜能发挥;在模式上关注个体主动探究和情感体验;在策略上,关注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统一。教育由以本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教师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由接受型转向探究型与接受型相结合。
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给我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同时给我的教学生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我需要的是不断的学习,反思,提升……
第三篇:90-学时培训体会
小学英语90学时培训体会
乐清市翁洋第三小学王何梅
到今年暑假为止,我参加工作刚好满五年。教书五年是挺长的时间,我能够有两个星期的脱产培训,我觉得非常好而且很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小学英语教学之难之苦之累,我觉得自己十分需要系统的学习如何教学。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方面是关于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感受。去年我出去培训总是有听到关于新旧两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对比,但是我自己对于新版《英语新课程标准》还是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经过第一天的胡老师给我们的系统培训,我现在对它比较了解了。尤其是它要求小学阶段只要掌握427个单词就够了,我觉得这个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这427个单词打印出来,做到尽量按标准教学,符合规范。
第二方面是关于我对小学英语特级教师和小学一线教研员的风采的体会。我深深地被乐伟国和沈雨老师自身的魅力所折服。我从他们身上总结出一个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应该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功。我觉得我先从简笔画开始练,乐老师提供了一份很好的资料,我想好好利用,利用开会的时间多练练。然后我觉得一个老师漂亮的书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反思自己平时课堂上板书比较潦草,追求快,给学生留下不好的示范。而且我还要去练另外一种书写体:木刻体,我觉得很漂亮也比较实用,因为学牛津教材的学生们学的就是那种字体。以后我要用自身书写的魅力让学生崇拜。听了乐老师的讲座,我知道在小学阶段我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如书写的习惯,朗读的习惯,听磁带的习惯,模仿的习惯等等。听沈雨老师的讲座是一种享受,她主要从一个精彩的课例来讲解她的语篇教学的理论。她对课例的分析很细致,很精确,讲座结束后,如何设计一堂精彩的课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张璐老师作为一个从一线教师出身的教研员,她的自身特色非常让人印象深刻,也让人忍不住的受到她的感染,我觉得她做事非常认真,但就从她准备《教学目标和文本解读》这个讲座的PPT中我就可以看出来她的用心。
第三方面是关于我对英语口语培训教师的体会。谁会想到,给我们培训英语口语的熊威老师这么年轻,才25周岁。他的英语口语确实非常好听。在培训过程中,他教了我们很多练习口语的方法,如用手关节来练习张大嘴巴;尽量多次的去模仿录音,并录下来进行对比;最大声、最快速、最夸张的方法来练习;一口气练习法等等。我觉得我培训后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练好口语。
经过这两周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感受也很多,而且也结识了一些小学英语的同行,感觉很好。
第四篇:数学教师90学时培训体会
市“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理论体会
今年10月份,我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举行的小学数学90学时的集中培训,在这段时间里聆听了许多专家和名师的报告、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90学时集中培训心得体会。在培训中,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听讲座和学习交流使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新课程理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次教师培训,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了加强基本功,我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样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我对这次培训很满意。虽然从教4年,与很多同行一样,在工作中,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一直认为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随着培训的深入,我深深的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就无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真正提高自己。
此次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让人信服。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此次培训有几位老师的讲座使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罗伟老师,罗老师很风趣,语言也很幽默。他着重向我们介绍了WORD里的一些使用技巧。这节课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例如:WORD中一些快捷键的使用。以前写论文标题这里是最难弄的,因为一方面如果不小心可能文章的表格之类都会变掉,还有标题后面的省略号打起来也不方便,而这节课使我知道了原来标题是可以插入进去的。当然也要前面的一些必要的步骤。还有一块内容也使我记忆深刻,就是奖状的模版是怎么打出来的,以后在学校里面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也可以得到解决了。
其次是潘云岳主任的《把自主还给学生》的讲座,经过这个讲座我才使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以学定教,先学再教。潘主任先从微课程讲起,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微课程这个名字。让我领略了微课程是当今教育一块比较热门的内容,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再者潘主任也提出了现在学生存在厌学的情况,并且分析了厌学的原因,这使我们以后教学时可以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潘主任对比了中国和国外的一些教育现状,总结出我国的“童子功”:多学、多练、多记、多考。而美国的“童子功”:多看、多问、多想、多干。这个结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中国奥数金奖很多但从未有过菲尔茨奖,诺贝尔奖等等。最后潘主任也向我们介绍了尝试教学法。虽然以前学过尝试教学法,但从没有像这次培训讲的这么仔细,他列举了三个要素、三个关键、三个支撑。并且介绍了课前的导学案,以及制作导学案时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他还向我们介绍了怎样上好教改之课等等。潘主任的内容丰富而又实在,几乎每块内容都是值得我们仔细去体会的。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大学之前的学习都是学会学习,大学毕业之后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最后还有孙妙友老师的《小学数学论文撰写》。虽然我第一次的20学时就是关于怎么写论文的。但是这次孙老师的讲座和上次确实一点也不同。孙老师着重讲了如何收集素材。
1、多看书,2、多记录,3、多思考,4、多研究。他让我知道了原来我们平时的反思教材的体会,反思教学的体会等等都是可以作为撰写论文的主题及内容。把问题变成论文,把做法变成论文,把想法变成论文。他还重点介绍了怎样修改论文,1、构思中修改,2、动笔后修改,3、初稿后修改,4、指导下修改,5、冷藏后修改。由于时间的关系,孙老师不能很详细的向我们介绍撰写论文的一些细节,只能粗略的说了下撰写论文应该注意什么。不过,我们收获还是很多的。
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和老师的课也给我们很多启发。比如马海滨老师讲的《统计与概率》,最后的一些课件设计的真的是很好,但是很可惜没能拷过来。比如郑香君老师关于《小学数学典型教学主题研究》,郑老师的讲座理论性很强,所以很多东西我听不懂,但是她建议我们多看看其它版本的数学教材,对我们今后公开课,以及论文方面很有帮组。所以我回来就下载了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并也阅读的五年级的几篇课文。从中对比我们人教版的课文,也有一定的启发。
经过这次培训,我打算在以后工作中要:
1、把我受到的培训,好好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2、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第五篇:90学时培训体会
90学时培训体会
今年暑假,7月6-10,参加了90学时培训,听了领导和专家们的报告,很有感受,很有启发。听特别是后4位教学专家的报告使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又深了一步。
一、对阅读课的认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尤为重要,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位经验不足的教研组长,“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我的思考的对象。听课之余,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想就我们的阅读教学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来谈谈自己的浅薄的思考与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阅读教学不能架空学生进行所谓的分析和讲解,要在学生思维参与的情况下,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去解读。而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只是凭着自己的理解或者经验主观地解读教材,从而造成了目标把握不准、对整个课定位偏颇的现象。还有不少老师把本应简单的教学繁琐化了:教学目标繁琐,教学环节复杂,教学方法多样。一节课里面什么都想干,特别是公开课时,总想把十八般武器全都展示出来,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生怕给听课者留下乏味不完整的感觉。好好的语文课被整得像表演似的,课堂是变得热热闹闹、学生也学得“不亦乐乎”了。结果忙坏了老师、累坏了学生,结果学生好像什么都学了,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学扎实。这样,便会造成语文阅读教学之“虚”: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课堂上斟酌语言,不玩味修辞,却用大量时间去深究文本繁杂的思想内容。可见这是对《课标》理解偏颇,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对立起来。
突然想起一句话“平平淡淡教语文”平淡即平实淡雅,不刻意雕琢,不自作矫情,不故作姿态,不故弄玄虚,是本色语文、本真语文。教师持这种心态,就会以真情和作者及学生进行真诚交流。突然想起,古代的儿童学习文章时,大多是先由先生摇头晃脑地范读,接着认字写字,然后学着先生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读,到倒背如流,最后先生讲课。这种简简单单的教学方法不也让不少人成了有学问的人吗?当然,平平淡淡不是平板淡漠,更不是平庸散淡。平淡之中,有时也会奇峰突起,有奇思妙想,有神来之笔;有时也
会峰回路转,有曲径通幽,有柳暗花明。而这些,都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对教材要有深刻的理解,课堂上才可以融会贯通地引导学生。在我看来,“理解词句,体会情感”应该是我们中学阅读教学的重点。可是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现很多老师只是蜻蜓点水。我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钻研教材时,没有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点,我也颇感惭愧。因为备课时,自己虽然有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词句的意识,教学设计却只是停留于去讲解文本,而有时没有用更好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体会美妙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以至于某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没有完全彻底地被利用好。
二、对写作课的思考
(1)写作课的定位:写作课是课,不可随意为之。目前的现状是写作课很尴尬,处于“四无”时期:无奈、无序、无效和无法。写作课怎么上,每次上什么,历来都没有定论。我们老师也是无法可依,有责任心的老师没学期还能上几次,有的老师一学期也不上一次,就是上写作课的老师几年中也没有一个清晰的体系和思路。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写作课。为什么这样,是因为写作课无效,有的老师从不上写作课,大考时学生的作文成绩未必比上过的差,有时还倒挂,在分数就是一切的当今来看,老师不重视写作课也在情理之中了。我们知道,《新课标》对初中的写作要求是: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
5、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所以,写作课也是课,需要我们老师心中有人,尽管我们的写作不是培养作家,但是我们要让每个人基本学会用书面的语言表达情感。
(2)写作课要坚持指令性作文和自由式作文相结合。前者指定时间,定题目,定地点的写作,相当于考场作文;后者是日记、练笔等。我们要以自由式写作为主,尤其在起始年段,让学生大量去写,敢写,愿写。因为第一,没有经验的积累,我们就很难谈得上技巧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第二,自由式写作能为学生的指令性写作提供素材。
(3)建立立体的写作空间。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学习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其实,写作的外延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常常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我们平日的所见所闻,都可以记下作为写作的素材;我们短信,课前演讲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我们上阅读时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也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我们的材料很多,知识我们缺乏选择和打开思路罢了。此外,我们老师不能只当写作的旁观者和评判者,还应做写作参与者,因为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写作激活写作,以写作带动写作。一个一年也写不出一篇文章的老师很难想象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写作天才。
(4)写作要有连续性。这里连续性是指要有持续,同一个内容可以多次写,同一个素材可以多次写。写作不能一遍就算,我们做数学作业错了还订正呢?作文比它难多了,错了或者不当就应该多次写。我们在写作上不去追求写作的次数,而应侧重写作的质量。
三、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把握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当今教育界强调尊重赏识学生、以人为本的形势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但是在阅读课中,我们一些教师只管让学生尽情地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说得如何,总是以“好”进行笼统评价或是不评价,生怕自己不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以至于学生误认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会使学生主体地位夸大并异化,这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我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记得有位专家说过“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进行讲授”,在阅读学中,只有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感悟、体验并不一定是全面、合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不全面的回答进行提示,对于学生错误、不合理的回答一定要清楚明白地指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个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张扬。
四、对朗读效果的定位问题
一个现象是:语文素养较高的同学往往是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实质是什么?我想就是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深化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我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学生阅读过文章以后,获得了什么,享受了什么?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对文本的“吸收”过程。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去使学生“获得”更多,“享受”更多,这是一节课的主要任务。而有些教师却将指导学生读好重点语句作为主要任务。我常听到老师这样引导学生:⑴该突出什么地方读呢?你再试试。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呢?⑶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⑷请大家美美地读一遍,读出自己的体会……试问:难道读得一样,理解就一样了吗?难道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应该能表现出相应程度的朗读水平吗?那么,我们又如何解释读者默读到感人处潸然泪下这种情形呢?
我想,阅读课虽然应该成为学生的读书课,它由初读(读得对)而美读(读得好)而烂读(读得熟),课文的言语、内蕴就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积淀而为语文素质、人文素质。而教师的更应该激发兴趣、解决疑难、指点门径、促进内化,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在词语的层面上品味它的声音、分量、色彩,在句、段、篇的层面上品味它的情调、语脉、文势,在字里行间感受、把握作者心灵的搏动。当然也要相机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技能。对于朗读的效果,苛求的意义能有多大?
对于语文教学,还有很多需要去思考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认真的去学习、钻研,让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