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异 多元选择—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益

时间:2019-05-15 14: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差异 多元选择—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差异 多元选择—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益》。

第一篇:关注差异 多元选择—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益

关注差异 多元选择—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益

作者/ 倪爱华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从语文学科看,存在着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等差异。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最佳学习效益呢?

一、提供学习内容的多元选择

从教材看,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统一、不可替换。教师要照顾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给学生多元选择的余地。例如,我在教学古诗《春夜喜雨》时,出示了下列学习内容:1.吟诵古诗,了解诗意;2.根据古诗内容,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3.学习补充材料:杜甫的《赠花卿》《洛阳看花》,感受三首诗中诗人丰富的感情。然后对学生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同学们,这三条都是我们本课的学习内容,不过因时间关系大家不可能全部完成,请你在完成第一项任务的基础上,在二、三两项中任选自己感兴趣的一项,与同类选择的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然后将自己最棒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兴趣高涨,在不同水平的组合中,学生既能在倾听和表达中集思广益,又能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问题进行学习,使得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由此可见,“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合理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问发生实质性互动。

二、提供理解和掌握信息过程的多元选择

课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的主阵地,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学《孔乙己》时,为了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我设计了两种有梯度的教案,一种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另一种则比较复杂,要求学生观察画面上人物的表情,并进一步想象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说些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在教学中,同一教学环节的两个部分被有机穿插,分别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使全班学生比较完整地描绘、理解插图的内涵,特别是让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借助于其他同学的回答,明白插图的文本内涵。

三、提供评价方式的多元选择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时,我尝试采用“课堂观察”评价法和“延迟判断”评价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愉悦。

“课堂观察”评价法,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听课效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看到往日不太举手的同学欲举不举的神态,我会及时鼓励:“今天某某的脑瓜转得真快,看,他已经自信地举手了!”学生得到“自信”的暗示,果然不再犹豫,自信地举高了右手,响亮地回答了问题。如果课堂上发现学生注意力呈现出松散、倦怠的状态,我会通过观察及时表扬:“老师从某某同学的眼神中就看得出他的思维一直跟着老师转,他听讲可真认真啊!”通过课堂观察评价法,能有效地掌控和调整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延迟判断”评价法对激发学习动力行之有效。所谓“延迟判断”,即对学生的表现不急于定论、定性,给学生一个自查、自纠、自改的空间,以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某一次测试感觉不满意,可以允许他重新答题,然后对二次答卷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延迟判断”评价法着意于学生的纵向发展,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提供练习时间、方式、内容的多元选择

语文的课堂训练时间、方式、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可以在课前以复习的方式进行,可以是课中以感悟的方法口头表达,可以在课后以拓展的形式动笔表述。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要立足于教材资源,以有效的教学情境作为载体,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整合、创新,使训练有所悟有所得。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名言和成语都是单独存在的,虽然统辖于同一个范围内,但是没有具体的语境。在教学时,在学生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我以说写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把这些成语、名言运用起来,既复习文本又进行了写作训练。当学生学到“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后,我要求他们用这个成语和名言写一个名人。学生欣然提笔,有一个同学这样写道:钱钟书是我最佩服的作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写的《围城》语言幽默,各类典故、外国名言信手捏来。我看了他的生平简介后,想起来鲁迅的一段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钱钟书如此勤奋地学习看书,才能获得如此成就。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既提升语文素养,又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和人文上的熏陶,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226200)

第二篇: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的

问题和对策

雷爱民

影响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因素诸多,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学校以及个人成长的经历,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和个性上的差异,使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以及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学习兴趣,形成语言意识和语言发展方面的差异以及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一、语言意识和语言发展方面的差异,是能否促进学生语言意识的发展,积极思维的重要因素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种交际工具,学生要用它去表达某种思想和认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就表现出了明显差异。因此说,从语言意识和语言发展水平来看,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学生初学英语,他们除了认识上有差异以外,在语言接受能力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是一种在一定的文化知识层面上的复杂的交流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语言知识而且涉及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差异,学生由于个性不同,接受能力和表达的方式也就不同。笔者所教的学生中,同是一班学生,对同一句子的意思就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她很漂亮”,学生甲:“She is very beautiful.”学生乙:“She very beautiful.”学生乙表达的句子从语言知识上说是个错句,但不能说明他就没有语言意识,教师要了解并发现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已经达到的语言发展阶段和语言意识发展程度,克服不利因素,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还可利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进入和通过语言的“最近发展区”,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思维发展与语言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而且会阻碍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常常感觉到压抑和负担,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不能以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导致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依赖性,被动性。教师应通过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维、求异思维,促进学生语言意识的发展,使学生在积极思维活动中习得语言。

二、学习动机与兴趣方面的差异,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与意愿程度是不同的,动机来源于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也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动机有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动机使学生在学习外语中呈现被动态,即为了应付考试和谋取职业,主要来源于外部的压力。内在动机是学生对外语及其文化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外在动机起次要作用,内在动机是成功学习的主要条件。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动机的高低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与个体差异也有关系。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认知方式在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任务上有不同的优势。教师应了解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并引导他们采取与自己的方式相适应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像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应该集中精力打球,而不是只看比赛分数,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和集体的技能,才会取得比赛胜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去发现。笔者教初中二年级Unit9时,学生学完了“How to make shake”,“How to make puffedrice”后,要求他们写一篇“How to make noodles”,学生表现很兴奋,可以看出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很多学生写得非常好,写作过程中所用到的词汇,如flour(面粉)、pot(锅),课本里都没有,可是学生就能够正确地写出来,并且记忆非常深刻。这就是兴趣的动力,排除了外在动机的压力,表现出了对事物的观察、感知、分析和发现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语言的习得。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也有密切联系。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采用奖励、表扬等正面评价比惩罚、责备等负面手段更能促进学习动机,教师、家长以及同学们的关心、爱护更能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表述一件事,“我们明天去参观博物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说出了“We will tomorrow go visit the museum..”虽然句子的结构上出现了错误,但我还是给予了肯定,因为学生都听懂了这句话说的要去做什么事。然后,我针对语法错误给予讲解,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也理解了并有了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在课堂上一般不敢说话的学生的自信心。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每次测试成绩总是最低,他慢慢地失去了信心,在有一次测试题发下去后,我告诉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做,可以参考课本,结果这个学生的成绩很好,看到成绩后特别高兴,从这以后他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逐渐有了提高。采取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便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三、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程度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获取和掌握知识所采取的计划、步骤及习惯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所采取的策略和学习方法实际上是其个性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策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独立的确定自己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并能确定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的能力。学生在语言学习方法上存在着一些有意义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听来获取语言知识,有的喜欢阅读,通过看来获取语言知识,而依赖性强的学生则喜欢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完成作业获取语言知识。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各自不同的爱好方法、兴趣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获取知识。个性上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学习方法,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程度。一种模式的教学方法,会使有着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失去信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采取不同的方法。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差异,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法,自己构建知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和策略,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实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之间的互补。

四、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在成功的语言学习中,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待学生认识方面的差异同样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既要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育是绝对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意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能使他们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学习英语是获取更多知识和进行广泛交流的手段。初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认识方面也是很肤浅的,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观察他们认识的程度。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认识不同,了解他们在认识上的差异。学生在认识上的不同不能说明他们就没有发展潜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分为差生和优生,应该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在情感方面理应一视同仁,学习相对滞后、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要给予正面的评价。在社会活动中,这些学生往往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他们的交际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英语学科与社会活动,社会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谈到理想时:对“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这一问题,学生踊跃表达:“I'm going to be a doctor/ teacher/ driver/ policeman.”你会发现一些所谓的“差生”,他们的想法并不比别人差。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激励他们学好基础知识,为今后富有个性化的成长创造无限的空间,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可能是第一,都可能是最优秀的。

教师要有一种资源意识,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的个体差异

也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学生个体差异后面,有不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发展潜能。一旦被挖掘出来,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使我们教师走进一个全新的、广阔的教育境界。

英语学习中“弱势群体”主体性参与的策略

胡国锦

“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指既包括接受能力差、基础知识薄弱的学习困难学生,也包括由非智力因素所造成学习态度差,学习毅力和学习意志弱的学习困难学生。“主体性参与”指“弱势群体”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发挥主体意识参与教学的一切活动。重视农村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主体性参与具有一定的意义,其策略主要是:

一、观念到位策略

教师在调动“弱势群体”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须“观念到位”,做到“两关注”。

一是关注使他们享有同等主体性参与的机会。“弱势群体”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样,具有同等享有教育的权利。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如利用校园艺术节展示其才华。如一位同学的英文歌曲唱得很好,但英文功底却是较差。通过不断督促,他克服了课堂上精力分散的缺点,成绩也很快得到提高。

二是关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我班有一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为此,我充分认识到他的闪光点,经常有意识地表扬他。其余的同学也因此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有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欣赏,这位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大有改观。

二、情感增补策略

情感因素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心理对峙。实践中我注意了在交谈中了解,在对话中沟通,在赏识中激励,在机智中呵护。

(一)交流中了解,摸清“底细”

“弱势群体”中的每个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有些是由于智力因素原因造成的,也有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我通过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家访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成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奠定基础。

(二)对话中沟通,促进心灵的碰撞

教学中我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个别交谈,了解学习中的困难和成因。课堂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与他们共同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使他们消除孤立无援的闭锁心态。我通过共同参与来促进了心灵的碰撞。忌迁怒、急噪;忌训斥;忌苛求。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能享受一下成功的快乐。

(三)赏识中激励,培养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状况,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和表扬,并提出希望和要求,从不使用伤害其情感的话语。我常用英文激励语言。老师赏识的话语及富有希望的语气,使他们逐渐有了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说出自己的见解。

(四)机智中“呵护”,保护参与意识

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也有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呵护”。在 Great Scientists 一课小组讨论时,第八小组的五位同学有三位同学基础都比较差,竟然把图片上的人物搞错,引得教师里笑声一片。我适时用幽默的解释帮他解围,事后,这位同学很感动。可见,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弱势群体”的适当呵护能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一点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三、“兴趣触动”策略

首先是“抓热点”,因势利导。当代高中生对品牌、影视及体育明星、流行歌曲及歌手、网络游戏等特别关注,并成为“热点”。这些也成为“弱势群体” 的热点话题,我因势利导,主动向他们了解“超女”作品,同他们谈论其钟爱的流行歌手及歌曲。对于喜欢唱歌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学唱英文歌曲中体味歌词的魅力,这种做法激发了“弱势群体”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次是谈时事,激发热情。我经常利用课前的5—8分钟,由这些同学用简单的英语谈谈时事,说说热点话题,对于难以用英语表达的可同意他们夹杂些汉语。他们经常谈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准备工作,崇明生态岛建设,还有其它的社会新闻,校园趣事等。

四、“教学差异”策略

“教学差异”策略是指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弱势群体”不同的特征分别采取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法,在授课及课下辅导时因人而异。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针对农村中学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的自身特点,我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是:起点底,坡度小;多铺路,起步早;勤练习,讲评好;常激励,步步高;挖潜力,树信心,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

近期目标即第一阶段:注重培养习惯,激发兴趣,改变观念。注重教会他们如何充分利用词典来促进学习,如何借助音标来记忆单词及该词的活用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单词关”,随后进入句子结构训练阶段。长远规划即第二阶段:重视积累,讲求合作,乐于探索。从掌握单词的词性和句子结构逐步到简单的会话、写作,将所学词汇有机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激励“弱势群体”勇于探索。近期目标能让这些“弱势群体”感受成功快乐,长远规划能确定他们

奋斗的目标,大大地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欲望。

(二)分层作业的实施

分层作业的实施即分层作业的布臵。为调动积极性,及时有效地实施教学内容,我采取“分层作业”法布臵作业。即整体中的“自由选择”。如学习定语从句后我设计了易、中、难、偏难四类梯度不同的练习。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经常用一些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其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学习与思考中不断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教师不能硬性规定这些学生一定做哪一类题目。因为硬性的规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让他们选做会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实际上学生的好、中、差并无绝对的界限,练习时应因时、因人而变,难易适度,让他们感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产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成功的愉悦,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来。

(三)成绩鉴定的原则

A、激励性原则:从听、说、读、写和译五方面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挖掘语言能力和学习潜力,倡导学生间激励性评论,抛弃羞涩和怯弱的心理,在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学习。

B、情感性原则:目的在于“以情动人”,理解、尊重、宽容、善待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使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C、追踪性原则:即对他们的课堂表现,作业纪录,月考成绩及期中、期末成绩及反思进行记录反馈,便于制定新的奋斗目标。

D、趣味性原则:从形式到内容,以至于方法都要选用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他们从中获得悦感。

通过实践研究,达到既定目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培养了“弱势群体”的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弱势群体”学习英语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时提升了教者的业务水平,转变了观念,实践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浅谈中学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

蒋丽霞

学英语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相应的,开发利用课外的有效时间与空间,探究不同的途径,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获得语言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而其中,作业布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英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

英语学习的巩固、发展、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补救的功能。对学生来说,通过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作业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纠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争取更好的成绩。对于教师来说,布臵课堂与家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同时,教师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领悟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弱点或遗漏,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新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就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可以有效地英语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最近,我们对全校八年级学生完成英语作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乐于完成作业的学生占41%。视作业为沉重负担的学生占49%;另有10%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双休日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更高,为什么会这样?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后发现,问题的症结是在作业的布臵存在许多问题:

1、单调,枯燥。不是机械抄写词句,就是死记硬背课本。

2、空洞乏味。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形式的多变性、训练的趣味性。

3、量多质滥。布臵作业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没有针对性,搞疲劳战,劳而无功。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被开发。

然而,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何在?在农村中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十分有限。平时生活当中接触到的英语知识较少,身边懂英语的人群也不多,英语资源十分匮乏。各方面因素,包括学生家长、学生自己对于中学英语这一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远远比不上城市学校。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业无人监督无人帮助。加上其他的客观因素。英语作业自是达不到其效果了。

如何能保持作业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农村中学英语作业中,布臵创意的英语作业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是两个有效的教学手段。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特长等特点,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由浅入深,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田地中去锻炼、去实践,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目的。

作业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设臵: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臵个性化作业

传统的作业大多围饶教学大纲设计,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或兴趣特长的差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让爱好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英语短剧,在练习英语口语的同时发挥其表演能力;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英语单词卡片的制作,或根据英文意思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创作;让喜欢音乐的学生对所学的英文歌曲进行简单的创作和套用,利用音乐的特质和自己的音乐特长巩固和促进英语的学习。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设计各异的作业,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就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再学习。

2.增强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设臵实践型作业

英语的口头练习很重要,听说领先。因此口头的操练要有一定的量才能有个升华的。将练习放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对学生的意义理解起了个重要的作用。在条件好的城市,可以尝试让学生和生活中遇到的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而没有这种机遇的学生,教师可以布臵学生对老师说,对家长说。

3.促进学生多向交流,设臵合作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多个学生共同完成。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设臵探究性作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发现了什么。例如:给学生一幅迷宫图,让学生从中寻找出救人的最短路线,并写下经过了什么地方。这样学生从中练习到了地名的书写。给学生一组单词,让学生寻找他们的共同点。教完了颜色,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颜色等等……

5.创编型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英语手抄报,或根据课的对话、故事理解进行绘画、编曲创作等。

同时,教师要实行合适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如此新的作业内容、方法下,仍然实行旧的评价方式,给个分数,一两句的简单文字交流,那学生作业的价值和意义就失去了。教师要意识到,作业的评价功能要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对于分层布臵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一个并获“作业能手”称号。

3.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做正确客观的评价。

4.多次评价,体验成功。

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的心灰意冷。为此,我们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总之,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开放式、个性化、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与评价,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英语的空间,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学生不同需要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研究

平川中学 徐淑琴

英语课程标准 “实施建议”指出:“英语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英语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英语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英语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英语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英语课程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英语课堂设计应当是人的发展的学程设计,而不单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的设计。故教师在把握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的同时,必须讲究设计的艺术性。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着重探索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问题情景、范例与练习、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设计艺术。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英语教学目标设计是英语设计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英语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许多英语教师并为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是务虚的工作,于是平时写教学目标大部分敷衍了事,而对其内涵、实质都缺乏认真的研究。由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流于形式,直接设计教学过程,就导致了教学的无方向性,因而教师不知道该节课结束时应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结果,当然也就更不知道教学结束后学生行为所发生的变化,更不能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没有针对性,就是太高或太低。有的只有知识与技能目标,没有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般认为,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步骤:(1)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明确单元教学目标;(3)明确本课时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4)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5)按照内容水平分类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陈述。其中英语事实、英语概念、英语原理、英语技能属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领域,英语问题解决、英语思想方法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领域,态度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

二、问题情景的设计

在班集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适应各个学生的教育需要。有的教师缺少兼顾不同学生教育需要的意识,只是关注班上的部分学生。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设计课堂教学情景是十分必要的,设计的关键在于科学、艺术的处理教材内容,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不是把感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根据教材特点,选择内容,编成问题,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问题情景应根据需要而创设,可适度的形式化但切忌哗众取宠,要讲究实效,恰到好处,问题可谓创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无疑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导入新课很自然。

当然除创设问题情景外,教学中还可创设新异、悬念、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景,良好的情景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精神的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正像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可以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方法与手段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灵活。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辨证的,它们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不同的学生往往对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不一样的,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对于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目标要求应设计不同的方法。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我们知道科学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创新则是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我们应不断的探索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它的艺术价值,不断的创新,追求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完美境界。

差异教学法与分层教学关系的研究

倪莉莉

课堂教学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又缺乏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许多教师尝试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针对性因材施教,以大面积

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及自我效能感的问题十分关注。

一、循序渐进及趣味性分层教学。

我国古代的教学就十分重视循序渐进和以趣激学、《学记》中就有:“学而不躐、不陵节而施”的主张。南宋大教育家的朱熹亦指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循序渐进和以趣激学的重要。

据此,我们在预先不告诉学生真相的前提下,按对高中学生摸底的英语成绩,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同时釆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即统一进度,不同要求:(1)差生,只要求他们在掌握基本词汇,理解教学内容,能应用简单的英语就行。(2)中游生,要求他们在(1)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较难的阅读和写作训练。(3)好生,要求他们在(2)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较难的听说训练,严格训练用英语思维;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地规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设臵不同程度的提问,规定不同程度的作业任务。迅速找出各层学生的优缺点,逐渐熟悉全体学生。利用学校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幻灯机、语音室、闭路电视、音频发射装臵等设施,设计和组织有趣的、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行课堂英语教学。如:生动的场景动画,戏剧表演,故事讲述,即兴演说、场景对话、生活写真、幽默漫话、提问抢答、英语小竞赛等。每次教学活动尽力做到气氛活跃,以趣激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周,每半月,每月都举行一次竞赛性听说读写测试,这样既能激起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教师又能从中分析评估学生们的进步情况。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的实施。

二、成就激励法。

学生的成就感又称“成就动机”。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正如苏霍姆斯林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人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分层设疑激学,设计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产生动力,推动学习。如:对差生提出:“right or wrong?”、“what ?”、“when?”、“where?”等问题;对中游生提出:“How?”、“why?”等问题;对好生提出“what differences?”、“exatly speaking”、“what different opinions?”等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了,解决成功了就及时表扬,激励;使其产生自信心,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周一测试,半月一考评,每月一考评(包括听、说、读、写),以得分量化评估。每次测评后,指出学生的弱点,提出解决办法;大力表扬优点,发扬优

点,克服困难,乘胜前进。经这一阶段的教学,学生一定会有一个较快的进步。尤其是后进生,在扎实基础方面,会向前猛跨一大步。

三、适时量质转变进档。

依据循序渐进和整体性原则,我们认识到(1)知识技能本身都 有严密的系统性、层次性;学生的认识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和的不断深化的过程。(2)教学须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合理组合和安排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各种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所以,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和分析总结后,我们进行第三阶段的“适时量质转变进档”教学。做法如下:

1、据学生在前两阶段的各种测试、教师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将原来的“中游生”、“差生”中进步较大的,适当前进一个“档次”(即原来差生中进步快的,选一部分安排到“中游档”,原来中游生中进步较快的,选一部分进“上游档”中。)继续进行梯度教学。在此段教学中,教学要求在重组的上游档和差生档中,适当提高一些要求,练习内容、测试内容的综合性和难度都有所加大。目标是促使全体学生的成绩向中游、上中游层次挨近。

2、在方法上,在各层次的教学中,更加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成就激励、谈话、启发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此阶段是一个较大的转折阶段,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如:知识的单一性和综合性问题,中、差生的扎实基础与提高问题,好生的提高与磨尖问题,统一进度与层次具体要求相结合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悉心钻研,与同行多多切磋,与学生多多勾通,针对性设计教法不断前进,不断反思。使各层次面的学生英语成绩向“上中游”和“中游”档挨近。以利于下一阶段大面积、整体性提高教学的进行。因为有上两阶段的基础,这“适时量质转变进档”易于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适度融合

在学生成绩层次基本向“中游”、“中上游”挨近的前提下,就较容易发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采取“适当溶合法”,这样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达到一个学年教和学的高潮。在此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启发引导、以趣激学,成就激励、实践感悟、情景联想、巩固创新等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领会英语的精神实质。

在整个教育理念和思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已经并正在发生着质的转变,其教学方式也从标准化、单一化的知识灌输向人性化、多元化的引导教学转变。教师在真正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后,开展灵活多样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下,充分合理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不同层次都得到发展和提高的差异教学法,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灵与秉赋,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性出发,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知人善教,进行差异教学。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然后将学生分层,通过设立多层次教学目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使每位学生得到个性上的充分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郧西县土门镇茅坪中学闻义坤陈朝香

1、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氛围,激发“情感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学习,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宽松明珠和谐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来引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资源”,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充分提高课堂效益。

例如:我在教《司马光》一课时候,让学生自主讨论:司马光为什么砸水缸?还有别的办法吗?让学生讨论。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马上沸腾起来了。有好多答案方法能救小朋友,但是都会拖延就小朋友的时间。最后经过大家讨论我们的办法都不行,没有司马光的办法好,这个办法能第一时间就出小朋友。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共同参入学习,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2、利用差异资源,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展示语文课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我们教师就应该承认差异,把差异看作是一种可以利用地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特长 的发展。一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弹性的教学计划。这样分层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能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入学习,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发挥。也提高了我们课堂效益。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特殊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只有采取不同的特殊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捕捉预设之外信息资源,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你在教学准备中预设之外的信息。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资源,并有效地选取、组织、运用这些信息资源,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是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动态的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课堂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引发课堂讨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

例如:我在教学《爸爸和书》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一位平时胆子特别小的同学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我便请他说说自己的见解。他回答:“我觉得作者父亲给我买的书很便宜”。他的回答显然不对,但我却从中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信息,便用鼓励的目光示意她继续说下去。他非常兴奋地说:我家开服装店,每逢换季节时候门前总是堆着一堆打折的衣服,很便宜。文中讲到“旧书店”、“一堆”这些词语让我想到了书很便宜。我对他的大胆发言及时加以肯定,并抓住时机让同学围绕“便宜”与“珍贵”展开讨论:“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是怎样读给我听的?为什么说这本书比任何书都贵?课堂气氛马上又活跃了。大家积极参入讨论,通过讨论、交流,一致认为:爸爸省吃俭用买的一百多本书让全家人从中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从中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深切的关怀与期望,激发了子女热爱学习的情感。这堂课中学生反馈的信息成了教学中预设之外的资源,并以此为突破口,从而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有效引导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达到了有效地教学效果。

总之,让学生自主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进一步开发运用学生资源,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如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

二、把成功带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可采用:(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2)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第五篇: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公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国栋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为DHA060141)。课题组成员有燕学敏、史亚娟、赵小红、李泽慧、程向阳、郭要红、及文平、辜伟节、孙常屿、吴娟、朱廷梅、田立丽。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类别的研究;(重点研究困难学生、超常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差异教学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 差异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差异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 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培养研究。2.研究方法步骤 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4-2008.7主要进行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研究、差异教学理论研究和差异教学实验的前期准备。

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研究,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访谈、问卷)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学习过程观察的方法,并重点对超常学生和困难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逻辑推理等方法,分别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对差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并和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进行比较。

在实验研究准备方面,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实验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班的教师进行差异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方法的培训(同时进行教师差异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第二阶段2008.7-2010.5在继续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主要运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现场准实验研究等方法。

实验的自变量:差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实验的因变量:学生的质量,(在这前进行差异教学效果评价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测量,一是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验班群体的效果)二是否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代表性的个案)

实验的类型: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第三阶段2010.5-2011.5对研究的资料、实验的数据等进行分析、提炼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研究成果,二、结论与对策

1.对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研究

差异教学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不同类别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诊断鉴别,甚至带来标签的副面作用,但对他们的不同需要尊重、分析不够。对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如困难学生、残疾学生要么不够关注,要么降低目标要求,而这恰恰会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例如对于视障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在学习方式,特别是表象方式与明眼学生不同,有其特殊需要,一般并不需要降低认知目标层次。我们要分析学生因身心特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不同带来的学习上不同需要,对学习的差异性给予关注。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课题组给教师介绍了便于他们操作的量表、问卷等工具,并编辑成《学生不同学习需要测查》资料,供课题组教师参考,在帮助教师使用工具科学测查时课题组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生作品的分析,对学生追踪调查,并在第一次年会上做辅导报告“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教学诊断”。我们还主张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学会自评,认识自己。在课题组统一要求下承担课题研究的学校,研究的第一步都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进行了调查分析。我们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动态的测查,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与个体内的差异,并特别关注学生优势潜能的测查。

从研究对象来说,我们首先对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研究。不仅进一步对普通班的视障、听障、智障、肢残等儿童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与特殊需要进行研究,还对这几年明显增多的自闭症儿童身心特点、学习特点、特殊需要、教育训练的原则、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研究,特别关注了因感觉统合失调造成学习困难的儿童,以及不同学科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总课题组出版了《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第2版),课题组的一些学校也对学困生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积累了数十篇个案,发表了近十篇论文。我们对学困生的教育观点是1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对学困生不只考虑他的认知上不同需要,还要考虑他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心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2对学困生的教学不是盲目降低要求,而是首先为他提供援助,在教师、同学的支持帮助下,调动他们主体意识,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努力实现目标。只有在差距太大的情况下,才能适当降低学习目标要求,但仍然对困难生要有挑战性。3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及学习环境,分清第一性缺陷和派生的第二性缺陷,深入分析探求学困的主要原因。4在了解学生个体内差异的基础上,扬优补缺,开发潜能,在优势领域获得成功,再将积极性迁移到弱势领域。本课题立项后,根据教育公平推进的需要,本课题又增加了对农村进城务工子女或暂住人口子女及单亲家庭子女的不同学习需要研究。借鉴马斯洛理论,对他们家庭经济状况、环境变迁、文化差异、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方式、课余生活、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调查,并进一步深入了解分析他们学习上的不同需求,特别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务工子女的不同学习需求,如教学语言、课本类型、教学进度、师生关系、伙伴关系等进行调查研究,如北京巨山小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致力于使学生的“差异美变为和谐美”,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身心特点,倡导“我能行”的教育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群体中的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特别是超常学生是人力资源中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培养创新人才不可忽视的群体。以住少数超常学生是在少年班、实验班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满足超常生智力发展的需要,但也可能带来他们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事实上现在多数少年班已夭折,而大多数超常生仍在普通班被迫无奈接受他们早已理解的知识。本课题着重对普通班超常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和特殊需要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残疾人群中的超常儿童。倡导在普通班开展超常教育,满足他们在速成、深造、创造和社交等方面的需要。同时也探索在超常生带动下,开发普通学生潜能,使他们超常发挥。在研究基础上课题主持人完成专著《你也能出类拔萃——普通班的超常教育》。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苏州六中对于艺术上有特长的学生从课程、教学等方面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几年来不仅学生整体质量不断提升,而且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尖子生,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差异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比较研究

本课题研究一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进行资料分析,逻辑推理和比较研究,并将有关观点、结论在实践中检验运用,或在实践中将经验、做法归纳概括上升为理论。研究的过程往往也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上下磨合、沟通、修正、螺旋上升的过程。

从哲学角度看,人的个性并不脱离人的共性,个性系统中既包含着共同性又包含着独特性。普遍就在特殊之中,同一就在差异中,差异教学强调共性与个性的辩论统一,这是所有差异教学策略的出发点。从教育方面来说,差异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差异教学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强调在社会和集体的共同活动中,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又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不同需要,这就是实施差异教学策略要追求的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教育当前的重要任务。本课题自觉地研究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高效教学的关系。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是不同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需要都能得到很好满足。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就要适合每个学生的需要,这显然是“大一统”、“一刀切”的教学不能完成的,必须实施差异教学。课题组在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这方面论文有“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教育研究》)、“实施差异教学,促进有效学习”《中国社会科学报 教育版》、“差异是和谐课堂的细胞”(《中国教育报》)。与教育公平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推进融合教育问题,这也是当今世界范围的一个教育趋势。融合教育以教育公平、教育伦理为基础,我国积极推进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可以看作融合教育的初级形态。本课题也对差异教学与融合教育的关系进行探究,并在随班就读实践中实施差异教学策略,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在以往发表的“差异教学是实施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的必然要求”基础上,又发表了“实施差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中国特殊教育》)明确了以下观点: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初级形式;融合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均等的有效受教育机会;加强学生参与,减少学生排斥;融合教育要求课程教学的多样化、差异化。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重要的战略目标,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关注差异,因为创新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的独特之处,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也不一样。本课题也探索差异教学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发表了“加强超常教育,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基”(《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9)并在超常教育学会的高校系统作“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多种类型的创新人才”专题学术报告,主要观点有: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如独立性、创造性等;人才成长的规律,如扬长补短规律、师承效应规律、共生效应规律等等;改变整齐划一教学,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多种类型创新人才。

本课题在理论研究探索中力求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并博采众长,但始终坚持从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出发,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差异教学理论观点及策略体系。例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教育者对儿童智能的刻板印象,建立了多元性的信念。让教育者以更积极的态度看待每位学生,发掘学生各方面能力。并从优势能力发展适合他的课程与教学,使人人能成才。本课题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并建议教师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评量工具去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个体间差异与个体内差异。但仅用此量表测量是不够,我们认为即使对于智能的测查还要从成功智力的角度去分析,开发学生创造力,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中从“优势角度去开发课程与教学”也不够全面,另外多元智能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还有一定距离。

本课题也将“掌握学习理论”和“继续进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之一,但是“掌握学习理论”强调通过明确目标、反馈补习等措施去调适同班学生的差别,使他们都达到掌握学习的水平是理想化的。实际上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要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几乎同样的学习水平是不现实的。另外学生是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学习基础、类型、风格各异,教学应适应不同学生需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继续进步理论”的可贵之处正是强调教学应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但是几十个学生同居一室,使用不同的学习材料,如果学生差距过大,也是难以实现的。我们主张的差异教学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在集体教学中通过差异教学策略的实施,适应多样化的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又强调通过铺垫、反馈矫正等措施,通过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间的差距得到适当调适。

差异教学策略的构建始终从差异教学的本质,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出发,追求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培养富有个性的和谐发展的人。既承认知识的共同性、共通性和确定性,也强调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多元性、描述性和模糊性。重视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因为差异是独特生命价值的一部分,只有差异是主体主动选择,自主发展的结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自主探究与体验,但我们也反对极端建构主义者的主张,我们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忽视理性、认知和接受在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照顾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我们也借鉴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合作学习的要素及操作模式,但我们也认为并不是所有学习任务都适合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需要精心设计组织,特别是长期单纯的异质小组的合作学习,会使优等生的学习缺少挑战,而且当学生学习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合作时会缺少共同语言。本课题主张将隐性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相结合。个别的问题反映在群体中就是差异,差异教学是将学生个体的个性成长臵于集体的氛围中,通过学生的相互作用和个人的努力,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在差异教学的比较研究方面,主要是和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比较(由[美] Carol Aun Tonlinson 所著《How to Differentiate lnstruction in Mixed-Abilty Classraoorns(2nd Editi》一书翻译中用了我们提出的差异教学概念)。

虽然在不同的国度里,各自从本国教育实践和改革的需要出发几乎同时进行差异教学研究,前期并未交流,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在教学中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是世界范围内教学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向。但由于价值追求、文化差异,教师水平、班额大小等因素,在一些理念和策略上还有不同之处。如我们强调的差异教学计划,是并列式教学计划与个别教学计划的结合,其中并列式教学计划与上述美国学者著书中提及的“分化式课程表”很类似。但由于美国学校班额不大,在分化式课程表中,同一知识点可分化多种学习内容,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设计多种学习活动,而我们倡导的并列式教学计划是为了改变“大一统”、“一刀切”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版面分为共性、个性并列两部分,并在设计教学时将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我们认为计划不宜机械死板,更在乎教师课堂生成,灵活掌握。美国的分化式课程表不仅对教师要求太高,难以做到,而且分化不同种类的学习活动可以有多个维度,如认知水平、学习方式、学习兴趣„„我们究竟应从哪个维度来划分呢?美国学者著的几本有关差异教学的专著中介绍了许多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但他们并未形成有逻辑联系的差异教学策略体系,另外理论基础也相对单薄。

西方一些国家为了克服班集体教学的弊端,崇尚个别化教学,要求为学生制订个别化教学方案,并按个别化方案进行教学。我国一些学校特别是特殊学校也一直推行个别化教学。本课题也对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进行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对美国个别化教学的演进进行追踪。事实上美国1975年颁布的《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就要求为残疾儿童制订有法律效应的个别化教学计划,但在实施中发现理想与实践脱节,经历几轮修改,在2004年颁布的《障碍者教育改进法案》中已强调即使“对障碍者也要学习普通课程,加强教育评价”,将“一般性评价和选择性评价结合”。他们已从只关注个性向关注个性与共性结合方向转移。其次我们调查我国个别化教学的实践,发现了很多问题,由于我国的个别化教学计划,往往只有个别教师参与制订,质量普遍较差,对学生测查诊断不够科学,且不能对教学提出建议,却起了标签的作用,尤其智力测验的结果很不准确;制订的个别教学计划往往束之高阁,与班集体教学难以对接;更不能及时对个别化教学计划及时评估调整。研究中我们对个别化教学和差异教学进行比较。

教学立足点: 个别化教学 学生个体

差异教学 群体中的个体 教学出发点: 设计教学思路: 学生个性

个人特点——针对性课程措施——寻找共同点集体教学

共性与个性结合

共性的内容、要求——针对个性特点调整——共性、个性结合的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实施针对性的个别化策略方法 实施差异教学策略方法 对照个别化教学计划中目标评价

一般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结合

在国内教学比较方面,主要是将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进行比较。因为分层教学曾在我国几十个省有过实践,在班集体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分层教学的标签效应,特别是校际分层、班际分层有悖教育公平,学生处于被动分层状态。另外我们也难以给学生准确分层,由于学生是发展变化的,有的能力是潜在的,分层教学也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我们从以下维度对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进行比较:

关注差异

分层教学 认知层次差异

差异教学

多方面差异并分析主要因素

目标 教学过程

分层次目标

分层内容

分层活动

挑战性目标

开放可选择内容

多样化学习活动

同质组的形式

同质组与异质组结合

作业 评价

分层作业 分层评价

弹性有效作业 一般评价和多元评价

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践研究和基础上我们凝炼差异教学的基本观点,并指导实践。(请见《差异教学策略》一书P.1-8)

3.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策略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期望通过策略研究,将差异教学的理论观点,转变为教师行为。课题组依据《差异教学论》一书中的基本观点,从教师教学行为活动出发构建策略体系。我们的做法不是针对学生的一种需求,就研究一个教学策略,而是针对班集体学生的差异及不同需求,从共性与个性结合的角度对教学策略整体把握。我们认为在班集体教学中要有效照顾学生差异,仅靠个别的教学方法策略是难以奏效的。差异教学立足于整体策略的构建,从大教育观出发,从课内到课外、校外,从教学到管理、环境全方位构建差异教学策略体系,并沿着教师的操作行为展开。其中“全面动态测查学生个体间、个体内差异”是基础,“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是重点。策略间有内在逻辑关系,如目标的差异是为了对每个学生构成挑战,师生共同设臵的目标是否具有挑战性,从大面积反馈评价的结果可见,如100%的学生完成任务轻松正确,就要怀疑目标的挑战程度,至少说明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挑战性是不够的。

这十五个策略是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许多地方有我们独到的理解,如对于学习目标,除强调三维目标外,还突出了“挑战性”,防止消极地适应差异,随意降低目标要求;为了规避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学习的各自不足,我们的策略是“隐性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相结合”等等。将差异教学的策略运用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生或不同学科,往往需要有不完全相同的方法、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在准确深入理解策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例如“挑战性学习目标”,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更多强调的是达到或超过课本中共性的标准和要求(明显智障的除外),因为这是打基础阶段,且学生潜在能力有待开发,即使有的学生学习有困难,也应尽可能通过援助支持,帮助实现目标,而不是降低要求。而对于高中、大学阶段的学生差异已比较明显,在保证一定的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可较多考虑个性发展的要求,有的可拔高,开发创造潜能,有的困难累积太多,也可适当降低目标,接近这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如针对“学习内容的调整和组织”策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多考虑知识的拓展加深,充实创造性的内容,如语文学科让学生改写文章中某情节,收集作者的其它作品,研究作者的写作风格等,而对困难学生则给予知识的铺垫,提供辅助提纲,图片资料等,以帮助困难生深入理解课文。对于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实施同一个差异教学策略,也会有不同做法,如“多样化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人文学科可能更多设计情境性、体验性学习活动,不同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而理科则设计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操作性、实验性的探究活动。我们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应用差异教学策略,课题组也逐步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总课题组在对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出版了《差异教学策略》一书,明确了差异教学的基本观点,对每个策略进行解读,说明操作要领,并附有不同学段的文、理科的案例及评价。一些子课题学校也相应出版了一些著作如《小学数学差异教学》、《一花一世界(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同需要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研究)》,以及许多本案例集、论文集如《万类霜天竞自由》、《个性飞扬、和谐成长》等。

4、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差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认为,提高教师差异教学能力,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要尊重差异,在情感态度上接纳有差异的学生,不歧视排斥任何学生,并善待每一个学生;二是面对现实,承认差异,善于了解差异,测查个体间差异、个体内差异,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三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实施差异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差异教学的观点和策略,科学实施差异教学策略,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提高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可以从培养、培训两方面进行,并将培养、培训一体化,统筹考虑。参与课题的学校采用读书、对话、实践、交流、写心得、论文等形式培训教师。我们特别重视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研究将教、训、研结合起来。同课异构,同题变式,同环异行,同题诊断,叙事反思,切实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夹生问题,并及时发现闪光点、创新点推介放大。结合案例分析教师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从新的视角看待学生,发展新的教学实践,教师们共同切磋,分享差异教学成果。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应分层次提出不同要求。我们借鉴美国本科水平师资培养方案,对教师差异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在每个层次序列中都有,而且是逐步递进的。许多课题学校也注意挖掘教师个性资源,在差异文化引领下,优势互补、取长补短,逐步形成配伍和谐、身心舒畅的教师团队。

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发表论文“差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中国特殊教育》),其中有我们培训教师差异教学能力的观点和做法。“论普通高师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一文也待发表。另外,《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书已被列为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

三、成果与影响

我们不只关注书面研究成果,更关注实践效果,我们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总结: 1.差异教学促进了学生成长

(1)实施差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与实施差异教学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提高,正如我们所期望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想效果。凡是进行差异教学实验的学校前后测的数据都说明了这点。

(2)实施差异教学促进了学生个性成长和潜能开发

实施差异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一些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展现和开发。如苏州第六中学关注艺术特长学生,开展差异教学研究,成效显著,不仅为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输送了一大批艺术特长学生,而且不少学生成绩斐然,该校被教育部授于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2.差异教学促进了教师成长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将关注书本讲授、教案执行迁移到关注学习的主人——活生生的个性鲜明的学生。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在研究之初都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了解和测查,了解他们的不同学习需要,并将差异当作资源开发,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思想理念的变革,这种变革也带来了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谐了师生关系,同时也引领了课堂的变革。

(2)教师教学行为改变

实施差异教学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改变,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正像天津汉沽区在研究总结中所写“实施差异教学研究的最大受益者是参研的教师们,他们在三年的践行中,反思摸排着课堂生态全程的每一处细节,比较着差异教学策略精要节点,梳理着被遗漏的‘不经意’,去追寻着自己专业成长的真谛。这个过程本身的亲历者,其亲力亲为的每个点滴都浸透着一种教师生命的顽强成长,突破自己、突破审美疲劳、突破思想桎梏,剖析自己的职业行为,这种勇敢面对自我,将自己生命中最隐秘最柔弱部分放大、解剖,找到病灶、诱因,用教育理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开生命通道,用生命、用睿智去谱写差异教学的华彩乐章。”(3)积累了差异教学资源

在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中,不仅积累了许多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实施差异教学的经验和案例,可供今后实施差异教学借鉴和参考,而且有些学校如北京四中等学校还形成了差异教学策略包。

(4)提高了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总课题组的指导(选题指导、开题论证、课题进展中的解惑、成果的提炼加工等)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研究中撰写的经验总结、论文、案例、报告数百篇,据不完全统计,发表的有近百篇,另外在各种不同级别的评奖中也有数十篇文章获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参研老师成为本地区的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许多教师对差异教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题学校自发成立了“差异教学合作联盟”,准备在课题结束后继续进行差异教学的深入研究。

3.差异教学促进了参研学校办学水平不同程度的提升

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所选择的子课题都是从本校实际出发的,这些子课题研究和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研究中总课题组又反复强调研究要与教育教学结合,因此研究与教育教学相得益彰,课题研究也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如杭州机场路中学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公办初中,参加课题研究前“教学质量不高,中考成绩不理想,社会认可度偏低,每年生源区域内小学毕业生流失率高达60%左右,仅2007年一年全校流失学生就达183人,占全校学生数的22.87%。为了解决生源不足,教育局从民工子弟学校调配一些农民工子女入校,学生基础差,生源结构复杂,学生流动性高。初一新生素质测试成绩在区内始终处于公办学校最低。AB率达10%左右(区平均45%)DE率高达60%左右(区平均30%)”,他们为了向课堂要质量,参加了我们课题的研究。总课题主持人和该校领导从学校生源实际出发着重运用“提供必要的认知准备”、“教学关键点突破”、“大面积及时反馈评价”这三个策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题主持人也多次去该校听课指导、培训,和教师对话交流,3年来该校教学质量快速提升,“教学增量在区域内名列前茅。学校于2009年2010年都获得区教学质量考核一类学校。社会美誉度、家长满意度快速提高,从2010年招生开始,学区内生源大量流失的现象已经逐步好转,在2011年区公办学校联考中,该校取得好的成绩”。为基础薄弱学校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4.社会影响

(1)差异教学的实践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例如北京巨山小学是一所务工子女的农村小学,参加课题研究以来致力于使“差异美变为和谐美”,针对务工子女的特点和需要,倡导“我能行”教育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刘延东国务委员陪同下视察了该校,中央两办考察该校时认为该校的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应有价值。(当然该校成绩的取得首先是该校师生自身的努力,课题研究起了引领、助推作用)

(2)差异教学的有关理念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院副院长在去年浙江大学国际英才教育论坛所作的报告中强调“实施差异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国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也强调“公平而有差异是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著文《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课题主持人所著《差异教学论》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差异教学策略》一书已被列入首批国培计划课程目录。

子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也获得不少奖项。如《小学数学差异教学》获北京市海淀区教学成果一等奖;“‘35+10’提升初中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报告”获杭州市第26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3)差异教学策略在二十多个省市学校得到重视和推广。5.研究发现或创新

(1)创立了差异教学策略体系,出版《差异教学策略》一书;(2)倡导在普通班实施超常教育,出版《你也能出类拔萃——普通班的超常教育》;

(3)将差异教学策略运用于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实践,出版《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第2版);

(4)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或策略,如“学生差异是教育资源”、“照顾差异的挑战性学习目标”、“隐性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相结合”等等。

四、改进与完善

1、教育实验还要进一步深入进行,各策略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贡献率还需进一步研究;

2、将差异教学研究扩展为差异教育研究;

3、对“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培养”,还需加大宣传力度,深入研究,并转化和推广。

下载关注差异 多元选择—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差异 多元选择—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