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5:2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论文》。

第一篇:小学数学论文

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色

——面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诸多现象引发的思考及探索

桔都小学冯德祥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刻意追求形式之风存在于不少的数学课堂,使得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兴致盎然,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这似乎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倘若不冷静反思,则很容易使数学教学步入“歧途”。当务之急是要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

一、华丽情境少一些,数学问题多一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确,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意。因此,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创设华丽的情境,然而结果却引发了不少问题。

案例

(一):《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出示汉字吞、呆。)你知道这些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字?

生1:“吞”字上下部首调换应是“吴”字。

生2: “呆”调换部首是“杏”。

师:下面老师可要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 请把我说的句子倒过来念。师:“客上天然居”!

生:“居然天上客”!

师:“人过大佛寺”!

生:“寺佛大过人”!

师: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现象,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倒数。

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可用“漂亮、华丽”来形容,教师充分挖掘语文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汉字的倒写、句子的倒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倒数这一概念。但这是否就是一个好的情境?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多少数学思考?回答是否定的。在“倒数的认识”学习之后,少数学生把“6”的倒数写成了“9”,“3.27”的倒数写成了“7.23”。这应该说是教学价值的误导。

案例

(二):《通分》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是小明一家对自家小花园的设计方案。妈妈:这块地的31种牡丹,种杜鹃。5

511种桃花,种郁金香。23

34小明:这块地的种月季,种菊花。1510爸爸:这块地的师: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你知道他们各人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生1:妈妈最喜欢牡丹。因为

分数就大,31和相比,它们的分母相同,就比分子,分子大的那个5531>,所以说妈妈最喜欢牡丹。55

11生2:爸爸最喜欢桃花。因为和相比,它们的分子相同,就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就大,23

11>,所以说爸爸最喜欢桃花。23

师:那小明最喜欢什么花?

[没有学生举手]

师:为什么不能做出判断?生:因为34和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不好比较。1510

师:看来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通分”。这个情境的创设,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旧知。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思考这样的情境是否存在“华而不实”的状况,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多少数学思考。我们要让所创设的情境,数学问题多一些,思考价值高一些。

二、低效活动少一些,思考感悟多一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讨厌的,而是其乐融融、美妙至极的一件乐事。但是,现实很多的课堂活动学生的“手”动了,“心”却未动,操作多了,气氛活跃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案例

(一):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片断

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上学时究竟是走中间的直路较近,还是分别绕道位于直路两侧的邮局和商店较近?然而,尽管从一开始被提问的学生就能立即对上述问题正确作答,大多数学生并能依据“两点间直线最短”对此作出必要的论证,但任课教师却仍然坚持要求学生去量一量来验证结论,并重新提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猜想。

这个案例让我们首先来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活动”,我想真正有效的活动应是带有一定目的性、指向结果的,并又能达成一定“过程性目标”的探究活动。而在这案例中学生对活动的结果已经一目了然了,还有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吗?当然唯一的“过程性目标”也会大打折扣。

案例

(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片断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三轮两组同学抽数排数的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一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低位到高位排列起来。让学生逐步懂得,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再大,但千位上数小,这个数就小。游戏中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逐步体会到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高位到低位排列起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领会到,千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上的数相同,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轮比赛,规定每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比较大小与数位及每一位数字大小的关系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缜密性。

教师将整堂课的知识点巧妙地蕴含在三轮游戏比赛中,让学生在一次次轻松、刺激的比赛中来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学生在活动中有感而发,活动让学生更高效、活泼地掌握和内化了数学知识。

我们说:“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好的数学活动应该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总结方法、揭示数学的本质,使思维更加灵动、活跃。

三、空泛提问少一些,思维交流多一些

“思维从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科学的问题,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的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越好。而新课程下的很多课堂提问成为了公开课的一种装饰,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是随意的应和,不加以科学的、深度的引导,使得师生间没有思维得交流,造成课堂从表面看轰轰烈烈,但是却少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思维的有效提升,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

案例

(一):《1亿有多大》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量单位,你们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我猜想1亿栋楼房摞起来可以冲到月球上去。

师:你的想法真奇特!但是1亿栋楼房能摞起来吗?

生2: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姚明那么高吧!

师:比姚明要高多了!

生3:我猜想我的指甲里大约1亿个细菌吧?

师:是吗?那你可要讲卫生哟!

生4: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可以冲到天空上去吧,1亿粒米大约有一个房间那么多吧。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有很大胆,到底谁猜得比较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亿有多大”。

这位老师设想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通过讨论、比较哪个接近1亿,从而建立起“1亿有多大”

这一概念。但是由于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泛、教师的引导没有数学含量,以至学生只能瞎猜,而没有数学思考。这样的设计活跃气氛尚可,但时间上的代价太大,更严重的是造成一些原本善于思考的同学受其影响也随口说说、不着边际

案例

(二): 《圆的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习题:用一根31.4米长的绳子,在草地上围出一个平面图形,怎样围面积最大? 生1:平面图形我们学过的太多了,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生2:要使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三角形和梯形肯定不划算,因为计算它们的面积都要除以2。师:若围成平行四边形呢?

生4:也不行,因为S平行四边形=底×高,若以一条边为底,那么这条底上对应的高一定比这一条边短,这样所得的面积肯定比同底的长方形小。

生5:看来只能考虑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师:有道理,在这三种平面图形中,你估计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互相讨论讨论!

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了智慧型的对话,很快排除了几种面积较小的图形的可能性,将目标锁定在三种图形上。再通过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学生很快在对话交流中发现了规律。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还发现了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宽的米数越接近面积就越大这一规律。

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切口适量,具有数学含量,提一些看似简单却能揭示规律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更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利用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更要在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及时地引导,学会与学生思维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经历规律的生成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性。

四、过程铺设少一些,能力提升多一些

新课程目标注重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强调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充分,数学思考,但又不能放松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尽可能想做到面面俱到,每个过程的铺设都尽可能“全”和“齐”,但结果却是重了形式而少了实质,少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案例

(一):四年级下册《三角形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师出示:三角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底为6厘米

(1)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高

(2)学生画三角形

(3)反馈(投影展示)

这个案例中,教师练习的设计本身是很好的,但由于教师预设后面还有很多的练习,所以当学生画好后,教师校对了就结束了。而没有对学生所画的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得出等底等高的特征;然后可以让学生思考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除了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以外,还有哪些可能?从而得出底和高相乘的积是24的三角形面积都是12,增加学生思维的含量,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否则练习再多、再新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教学流程。

案例

(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复习课教学片断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1:(5×5+5×lO+5×10)×2。

生2:5×5×2+5×lO×4。

师: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面面相觑)

生3:我想出了一种简便方法:5×5×lO。

生4:他错了,他求的是长方体的体积。

师鼓励生3:你是怎么想的?请你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3很自信地说:每个侧面可以看作2个底面,那么四个侧面就有8个底面,再加上下2个底面,一共是10个底面,算式就是:5×5×lO。

师:非常有创新,真是太简便了。

生5:5×lO×5这种计算方法也很简便。

师:这种方法跟刚才的一样吗?

生6:跟刚才的一样,只是交换了两个因数。

生5解释:上下两个底面合并起来是1个侧面,再加上四个侧面一共是5个侧面,算式就是:5×lO×5。

多么好的诠释啊!大家不由地鼓起掌来。学生在老师的大力表扬、热情鼓励下,创造性思维得到迸发,体验到了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定太多的、过于丰富的目标,要从课堂整体入手,考虑每节课的特点,或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过程体验,或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落实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当然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能得到落实。

什么是数学,它应该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自己:在滚滚而来的改革中,我们应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关注什么?有没有带着冠冕堂皇的帽子、心安理得地进行着“不着边际”的教学活动?应该做到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让它生命的本色重见阳光!

第二篇: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 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三篇: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日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

——更丰富多彩阿左旗明德小学

毕秀梅

2008.11

数学日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富多彩

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迫切要求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素质培育改革的目标,充分体现知识教育的人文性。《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人,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近两年,我将日记引入到学生数学作业中,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是学好人文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写数学日记,能促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写数学日记,能促进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完美交融与整合,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写数学日记,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写好数学日记,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也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培养自我评价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日记 特点 作用 写法

新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育,是主动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努力为“知识经济”和“创新体系”服务的教育。这

样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知识教学的人文性。下面是摘录学生的两段数学日记:

2005年10月17=15日 天气 晴

今天是10月15日星期六,我和爸爸到南大街逛商场。早上8点多钟,我们就乘车来到了南大街。正巧,站台边有一位老爷爷,他的身边有一台“会说话”的秤。看到我走过来,老爷爷笑着说:“小朋友,称体重吗? 我有点好奇地问:“称一次要多少钱呀?” 老爷爷爽快的回答:“称一次只要1元,而且还可以量出身高呢!” 我想:这真是一举两得呀!于是,我在秤上站稳。老爷爷把开关打开,只觉得有个软软的东西往我的头顶上一碰,随后,机器上打印出一张小长方形的纸条,上面写着:“体重:27.0公斤 身高132.5厘米”呀!这半年我长高了4厘米,可是体重呢? 这时,我记起数学课上老师说过,“千克”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公斤”,没想到今天被我遇见了,而且我知道我的体重增加了2千克呢!

回来的路上,我好开心啊!我一定要把身体锻炼的棒棒的!运动中的数字

2005年11月24日 天气 晴

11月24日,我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田径有24米往返跑,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200米,1500米,2000米,还有垒球和跳远。我发现它们都是用时间和长度做单 位计算的,输和赢都是靠数字来决定的。我们班参加四个比赛项目,800米跑、立定跳远、投沙包和接力。数学老师还要求我们统计制成统计图,开始时,都是一人统计一项,每人拿着笔记本去问同学,还要向别人回答自己的项目。教室里秩序很乱,有的同学被漏掉了。后来,班长把各组组长教导一起商量新办法。各小组做好统计分工,同学们全回到座位上,按顺序报名。有人报跳远,各组记录跳远项目的同学记录;有人报800米,各组记录800米的同学记录……这样很快就统计完了。而且数据很准确。我觉得这样真好,小组学习的时候,还要和其它小组的同学合作,这样才能把大家的事情做好。老师说,这叫全班合作!原来运动也离不开数学和合作呀!

学生稚嫩的语言,读来给人津津乐道的感觉,细细品味发现,学生记号数学日记的同时,还发展了其它方面的能力,学好了人文数学。由此我发现数学日记的三个特点:

1、自主性。自主即自己作主。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的学习不再是在教师的“扶、拉、帮”下按部就班的进行,同时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开放性,也对教师合理调控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交互性。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好,还是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也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这个交流不再只局限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能得到很好的交流。3、创造性。学生的每一个发现,每一点感想,都可以说是学生自己创造的,而且每个学生的发现和收获都会是不一样的,真正达到了“人人的数学”要求。

一、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促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日记主要用来记录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 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景,使孩子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我还要求他们有一写一,实事求是,凡是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有一点就写一点,有多少就写多少,只要把想对老师说的内容写清楚,能使老师看明白就可以了。对于一些十分优秀的数学日记,我会拿里面的材料作为上课的原始材料来编应用题,这样学生学的开心也更加贴近学生,同时,为了激励学生更好的写数学日记,我还把一些班上学生写的优秀的数学日记在教室里的学习园地里展示,或者利用数学课前的5分钟让学生上讲台朗读自己写的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小菜地里的数学》:“今天妈妈要种南瓜,她买了15粒南瓜籽,每坑要种3粒,妈妈问我要挖多少个坑,我想了想,有15粒南瓜籽,每坑要种3粒籽,求挖几个坑应该用除法计算,那就是15÷3=5个坑。妈妈按照我的说法挖了5个坑,我在每坑放了3粒籽,正好放完。我心情很愉快,因为我用刚学到的知识帮妈妈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又如:《目测高度》:“今天我和妈妈到室外目测高度,是因为我不太了解物体的高度。目测高度有一点难度,所以妈妈就让我用对比法来目测。一层楼高3米,4层楼高12米,楼房前有一棵大树,大树比楼房高一些,所以我估计这棵大树的高度应该是

15米,楼房的左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两层楼的高度差不多,我 判断这棵桂花树的高度应该是5米。我家楼前有一株葡团树,我 和妈妈走到树旁比了比,它比我高些,比妈妈又矮些,妈妈身高1.6米,我的身高1.3米,所以我想它应该高1.5米,还有一棵紫荆树有3层楼那么高,应该是9米。能用对比法来测量,还挺神奇的!” 还有的孩子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放学路上我看到烤羊肉串的叔叔,他准备了一箱子的小肉串。顾客大都几十串、几十串的吃,叔叔一串一串的数,忙的不得了。我站在旁边看着看着突然想到一个好办法:如果在准备的时候,每10串捆成一捆,有人吃20串就拿出2捆,吃25串就拿出3捆,再从中拿走5串,……这样就快多了,给叔叔提了建议,叔叔表扬了我,他们说明天就这样准备。

这段简短的数学日记,使人体会到数学本身并不只是“数学符号”,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从生活中体会数学思想。长期坚持写数学日记,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人人用数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写数学日记,我发现数学日记成为维系生活和数学课堂的纽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的学生还把自己学数学后的心得体会及 新发现、新方法在日记上写下来,仔细研究,使其得到了升华,使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也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

二、写数学日记,能促进数学学科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综合素质

写好数学日记有利于学生跨学科学习,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数学日记使数学由知识骨架变得有血有肉,饱满丰富,而又生机盎然。学生从中受到文学的感染,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情感受到熏陶,从而使思维变得更敏捷。通过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老师渗透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了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数学。有的学生为了在日记中使自己所写的内容表达更清楚明白,就千方百计、搅尽脑汁用恰当的词汇来表白。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数学严密性、逻辑性特点,促使学生的文字表达向条理性、通畅性方向发展。这种完美的交融与整合,不仅史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步提高,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了良性循环,也体系新世纪人才的特点。

例如我班一名家住电厂的学生在观看了电厂的烟囱爆破过程后,写下了这样一篇数学日记。《精确地烟囱爆破引发的思考》:“9月28日中午11点33分,我们电厂成功地爆破了目前最矮最古老的烟

囱。这是一次非常精确的烟囱爆破,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烟 囱准确无误地倒在事先挖好的沟里,没有倒在其他设备上,损失为0。这全靠专家们对烟囱的仔细分析、精密计算,放多少个炸药,放在什么位置;二是烟囱进行第二次爆破的地点是接近地面时避免了烟囱重重地砸在地上,把厂房的零件震掉,这都是因为专家学者们对烟囱的重量、高度、下落速度等经过仔细分析得出来的结果。观赏了精彩的烟囱爆破后,我想到了在生活中不管是什么事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去对待,都要做到“精密”这个词,这样事情才会更圆满。我举个例子来说:“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在太空中围绕地球转几圈后成功地降落在青藏高原上,这是航天专家们事先计算好的地点,这都归功于专家们刻苦地钻研、精密地分析和计算。从这一次的烟囱爆破,我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去做,不能说“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话,应该细心地去做,努力去获取100%的成功。”

从中我发现,学生坚持记数学日记以来,说话和写话的能力不断提高,思维也变得积极活跃,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三、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所谓的数学日记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把每天所看到的所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还要把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记录下 来,让数学日记为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 感的机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如刚开始我让学生在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疑惑和体会,或是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应用刚学过的知识编写数学应用题等等,都可以在日记中写出来,或者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到日记里去,交给老师批阅,以便 于教师在数学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例如—位学生在学了“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一节课后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如:3003读作三千零三。这个数有2个0,却只读1 个0。我觉得很奇怪,老师告诉了我们:中间有1个0,或有2个0,都只读1个0。这真是太有趣了!”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但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爱好,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数学日记记录的使与数学相关联的事情,事情有起因、有发展、有结局,但免不了学生就此产生联想。联想使创造的多维空间,许多新形象、新假设、新方法都在这里诞生。学生记录是数学日记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这种积极的思维形成学生的原动力,学生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和发展。例如学生有一篇日记是这样写得:

《我的意外收获》

2008年 12月 3日 天气 阴

这几天我们正在学习圆面积,今天中午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发现茶几上放着一盘金黄色的朝鲜梨,放下书包,我拿起一个梨坐下开始削皮,削着削着我一低头发现梨皮一圈一圈盘成一个圆,我突然灵机一动,如果完们求出了这个圆的面积,那不就是这个梨的表面积吗?我一下觉得特别的兴奋,明天我一定将这个发现告诉老师。

这段日记记述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梨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他将圆的面积的计算运用到实践生活中的过程。在吃梨的过程中积极动脑,大胆创新,找出梨的表面积的求法。可见孩子的创新意识是在不断地形成与发展。

四、写数学日记,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 相容与合作是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小组学习。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即使写数学日记,不但记录下同学间愉快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学习的过程,而且即使总结经验,今后不断完善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数学日记,评价数学交流的情况,可以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评价别人的数学思想、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逐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让“数学日记”成为学生 敞开心扉的场所。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让学生将学习的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通过写数学小日 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让数学日记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场所,也为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交流架起一座固定的桥梁。

五、数学日记的内容

1、可以写当天数学课上学习的回顾和反思。

2、可以写在生活中用到数学的情况。

3、可以写你看到的数学现象,想到的数学问题。

4、你可以编写与数学有关的故事。

5、可以介绍在书上看到的数学知识,包括趣味数学,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的介绍,数学游戏的玩法等等!但要注意不要照抄,要通过自己头脑的思考和整理,语言要简洁。

6、可以写出自己对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思路。

7、可以写你对学习数学的心得以及学习方法。

总之,数学日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同学们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是要注意在写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的思考,要新颖,文字要求简洁,清楚、生动,字数在200字左右为好.翻开学生的数学日记,会给人一种新奇、一种震撼,与其说它 是数学的天地,不如说它是艺术的殿堂,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深化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开拓数学兴趣的目的。再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扩大学生视野,让“数学日记”成为蕴育知识的 摇篮。“数学日记”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总结、勤于动脑、坚持动笔的好习惯,还可以磨练学生做事持之以恒的好品质。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价值。同时,数学日记还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总之,要培养学生写好数学日记,能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身边事物。特别在新课标下,数学老师更应该发挥教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这一好方法的作用,使它成为数学老师联系学生的桥梁,要用数学日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何海枝

内容摘要:

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情境、生活接轨、数学理解、数学化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

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第五篇: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选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平行四边形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教学方法,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

。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教学方法上简单否定某一种方法或把某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加以夸大,选择教学方法,计教学方法,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选择已有的教学方法,后者是指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它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知识,系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中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

其次,只有实现有关教法的优化组合,才能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综合作用。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教学方法上的‘百宝箱’。”美国的富兰克尔也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因此,简单否定某一种方法或把某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加以夸大,都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

再次,应注意选择教法和使用效果的有机统一。选择好范文版权所有!教学方法,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在教学的动态发展中得以平衡,最终使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一致。为此,就应充分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也就是说,应按照学生学习的一般程序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切忌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在一般的教学论中很少涉及。巴班斯基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值得我们借鉴。按其基本精神,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大致包括三个步骤:(1)明确选择标准;(2)尽可能广泛地提供有关的考虑方法,便于教师考虑和选择;(3)对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比较。

参考上面的说法,我们认为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可分两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学习大纲、分析教材,确定目标。由于教学方法始终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因此,要选择好教学方法,就必须首先了解大纲的精神,理解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第二步:选择教法、综合比较,确定方案。选择教法既可直接考虑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也可采取将有关基本的教学方法加以有机组合的办法。特别是后者,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绝大多数教师所采用,应作重点考虑。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一节课中教材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分阶段来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

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说明教法选择的做法和步骤。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平行四边形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部分教材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由解放军的红领章引入,通过度量引出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2)解释说明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征;(3)通过教具演示和插图等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可变性这一性质,并举例说明它在实际中的应用;(4)分别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5)用韦恩图说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及其特征。为此,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及其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从属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结合教学进行热爱解放军和端正学习目的的教育。

为了实现平行四边形的教学目标,我们可选择或设计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如下表)。当然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还远远不止这些。从表中四种教法的选择和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方案1主要采用的是阅读辅导法,另配合练习法和讲授法,体现了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思想。方案2、3、4则是将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加以有机组合的结果,是一种被人们广泛采用的做法,体现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思想。在假定暂不考虑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的前提下,我们认为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案都是可以的。但若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小学习的难度来看,采用方案4则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完成。好范文版权所有!

表中,方案2中的“直观演示”是指教师将一些外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实物或教具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方案3中的“操作演示”是指教师用两两相等的四根木条制成一个可形变的平行四边形教具。方案4中的“幻灯演示和谈话法”是这样设计的:这两条线是什么线?为什么?(幻灯演示ⅰ,如右图。)这两条线平行吗?(演示ⅱ)这个图形是几边形?上、下两边平行吗?为什么?左、右两条边呢?(演示ⅲ)随即引出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表中的“练习法”是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而安排的一组图形判断题。

下载小学数学论文(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论文(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 焦作市修武县东常村中心小学亢同立邮箱:kangtongli@163.com电话:*** 摘要: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我们天天都要和许......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语言的培养从小学开始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 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

    小学数学论文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 四年级两班共有学生113余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doc.docx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

    小学数学论文

      小学数学论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 新课改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能力培养初探: 内容摘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论文

    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的教学观点也在不断改变,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